【地理】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协作卷试题(解析版)
展开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协作卷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秦岭——淮河与行政区边界重合,无过渡性
B. 线北的地区降水都在800mm以下
C. 秦岭淮河作为自然分界线是明确的
D. 所划分的区可进一步划分
【答案】D
【解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与行政区界不重合,自然区界有过渡性,A错;线北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但不是全部,B错;自然界线没有明确的界线,C错;秦岭—淮河一线是南北方的界线,该线以北又可分为东北中温带地区和华北暖温带地区,该线以南又可分为华南热带地区和华中亚热带地区,即所划分的区可进一步划分,D正确。
2.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 B. 南方民居屋房檐宽
C. 南方民居墙体厚 D. 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
【答案】B
【解析】南方地区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不强,A错;南方地区降水多、雨季长,太阳高度大,民居屋房檐宽可遮阳、避雨,B正确;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民居墙体薄,C错;南方地区降水多,民居屋顶坡度大,D错。选B正确。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 甲区域与乙区域相比( )
A. 年平均气温更高 B. 年平均降水量更多
C. 农业机械化水平更高 D. 工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4. 符合乙区域土地条件特点的是( )
A. 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B. 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C. 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 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5.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简要程序是 ( )
A. 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B. 信息源→空间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库→表达
C. 信息源→空间分析→数据库→数据处理→表达
D. 信息源→数据库→数据处理→空间分析→表达
【答案】3. C 4. A 5. A
【解析】
【3题详解】
图中甲区域东北平原,乙区域长江三角洲平原;甲纬度高、热量不足,雨季短,甲区域与乙区域相比,年平均气温更低,年平均降水量更少;甲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水平更高;工业以重化工产业为主。选C正确。
【4题详解】
乙区域长江三角洲平原,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人类长期改良的土壤,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该区域人口稠密,耕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无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耕地中水田所占比重大。选A正确。
【5题详解】
理信息系统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它具有空间分析能力,是依靠计算机实现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系统,形成可视化表达。选A正确。
GIS是用于空间分析的计算机系统,某中学地理小组将它作于课题研究。据此回答问题。
6. 下列四图,是同学们为家乡所作的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分析图,其中只适宜用GIS 数据库软件制作的是( )
A. B.
C. D.
7. 同学们拟分析家乡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在GIS数据库中,须调用的专题图层有 下列中的( )
①地形图层 ②土壤图层 ③气候图层 ④人口图层 ⑤商业网点图层 ⑥农业图层 ⑦工业图层 ⑧城市图层 ⑨交通图层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⑤⑥
C. ⑥⑦⑧⑨ D. ⑤⑥⑦⑧
【答案】6. C 7. A
【解析】
【6题详解】
GIS中存储和处理的数据,可分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坐标图、柱状图用传统方法和GIS数据库软件都可以制作,但C项只适宜用GIS数据库软件制作。
【7题详解】
要求分析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而自然条件主要指地形、气候、土壤、河湖等,所以只有A项符合题意。
干旱是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分析其成因和特征,完成下面小题。
8. 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 )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偏高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9. 绿洲是西北地区的一种特殊景观,决定绿洲形成和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
A. 地形条件 B. 光热条件
C. 水资源条件 D. 土壤条件
【答案】8. C 9. C
【解析】
【8题详解】
西北地区由于地处内陆,离海远,且周围山岭环绕,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故降水少,气候干旱,①③正确;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而对降水量影响不大,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是世界热带荒漠的主要形成原因,而我国西北地区是大陆内部的温带荒漠,故②④错误。结合选项,C项正确。
【9题详解】
在干旱的西北地区有地下水出露或河流流经的地区,有充足的水源,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形成绿洲,水资源条件是绿洲形成和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故C项正确。
读黄河流域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a地区治沙工作卓有成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沙障是因地制宜治沙的典型
B. 草方格沙障能大量吸引地下水,促进植物生长,固定沙漠
C. 沙障固沙成本低,应大规模推广
D. 沙障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但不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11. d地区农业应走的道路是( )
A. 商品农业 B. 粗放农业
C. 淡水养殖业 D. 生态农业
【答案】10. A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沙障,沙障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促进植物生长,固定沙漠,是因地制宜治沙的典型;沙障编扎工作需劳动力多,固沙成本不低。选A正确。
【11题详解】
图示d地区是宁夏平原,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灌溉及过度开垦,土地盐渍化和荒漠化明显,所以农业发展应走生态农业之路,利于该地可持续发展;商品农业会加大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粗放农业不利于经济效益提高;该水水资源不足,淡水养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选D正确。
草方格沙障固沙成本高,费工大,但对于保护交通干线非常有效。草方格沙障一是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再一个可以截留水分,如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
A. a—岩石 B. b—土壤
C. c—生物 D. d—供给养分
13. 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 ②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12. B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高温多雨的环境,使得雨林生态系统中的养分主要储存在植物体内,a是植被;降水多、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b是土壤;d是养分流失;c是养分吸收。选B正确。
【13题详解】
雨林生态环境中,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淋溶作用强,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①正确;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土壤贫瘠,②正确;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不是土壤贫瘠的原因,③错;高温多雨环境,化学风化作用强,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丰富,但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④错。选D正确。
14.亚马孙地区雨林被破坏的根源是( )
A. 巴西政府移民亚马孙平原
B. 发达国家的过度需求和跨国投资手段
C. 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
D. 巴西政府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
【答案】C
【解析】亚马孙地区雨林被破坏的根源是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巴西政府移民亚马孙平原、巴西政府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及发达国家的过度需求和跨国投资手段,都是对雨林破坏的直接原因。选C正确。
15.森林破坏会产生的后果有( )
①河流洪峰与降水高峰期的时间间隔拉长 ②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降水量增加 ④粮食单产下降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森林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作用,森林破坏,减少了雨水的下渗,河流洪峰与降水高峰期的时间间隔缩短,①错;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正确;植被减少,蒸腾作用少,降水量不会增加,③错;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单产下降,④正确。选B正确。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6. 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7. 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6. D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图示,该地的生产结构将煤炭转化为焦煤和燃料气,进一步发展其他产业,延长了产业链,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故①④正确。图示做法与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和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无关,故②③错误,所以该题选D。
【17题详解】
图片显示该地生产结构并未实现废气的零排放(仍有二氧化碳和焦炉气等气体排放),故①错误;煤炭深加工使该地煤炭燃烧量增加,温室气体增加,加剧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故②错误;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产品深加工,产业类型增多,工业发展需水量增加,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③④正确。故选C。
下图表示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8. 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①土地荒漠化 ②土壤肥力下降
③土地次生盐碱化 ④臭氧层空洞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19. 改变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①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能源 ②营建速生薪炭林
③推广生活用煤用电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⑤大力发展畜牧业 ⑥加强交通建设
A. ①②⑤ B. ②⑤⑥
C. ①②⑥ D. ①②③④
【答案】18. D 19. D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环境治理。由图可以看出,该地能源消费以秸秆、薪柴为主,这种能源消费会加重该地植被破坏,加剧土地荒漠化、土壤肥力下降。该地能源消费以秸秆、薪柴为主,这种能源消费会加重该地植被破坏,加重生态环境恶化;要改变这样的环境问题,可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能源,营建速生薪炭林,推广生活用煤用电,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等。
【18题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该地能源消费以秸秆、薪柴为主,这种能源消费会加重该地植被破坏,加剧土地荒漠化、土壤肥力下降;土地次生盐渍化是不合理用水造成的,与能源使用关系不大;臭氧空洞是氟氯烃气体排放多造成的,与植被破坏无关。选D正确。
【19题详解】
该地能源消费以秸秆、薪柴为主,这种能源消费会加重该地植被破坏,加重生态环境恶化;要改变这样的环境问题,可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能源,营建速生薪炭林,推广生活用煤用电,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等;大力发展畜牧业及加强交通建设,不能增加该地的能源来源。选D正确。
读黄土高原各类矿产潜在价值所占比例表,完成下列问题。
矿产种类 | 各类矿产潜在价值占总价值的百分比(%) |
能源矿产(主要是煤) | 92.17 |
金属矿产 | 3.95 |
非金属矿产 | 3.88 |
合计 | 100 |
20. 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地区的矿产资源的特点是( )
A. 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 B. 开采条件好,综合效益高
C. 矿种多、质量好 D. 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
21. 下面是某同学对表中数据92.17%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占本地区能源矿产总储量的百分比
B. 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占全国能源矿产总储量的百分比
C. 它是黄土高原地区能源资源潜在价值占本地区矿产潜在价值的百分比
D. 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潜在价值占全国能源矿产潜在价值的百分比
【答案】20. D 21. C
【解析】本题以黄土高原各类矿产潜在价值所占比例表为背景材料,考查了能源资源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0题详解】
从表格中看不出黄土高原的矿产分布广泛,故A错误;从表格中的数据无法看出开采条件好,故B错误;表格中的数据无法得出矿种多的结论,故C错误;读表格可知各类矿产潜在价值占总价值的百分比能源产占据了92.17%,可知黄土高原之上能源矿产储量较大且潜在价值较高,故D正确。
【21题详解】
能源矿产不仅包括煤炭,故A错误;该处的92.17%仅是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占比,故B错误;由92.17所在列可以看出其表示的是它是黄土高原地区能源资源潜在价值占本地区矿产潜在价值的百分比,故C正确;能源矿产不仅仅包括煤炭,故D错误。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2. 有关田纳西河水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田纳西河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B. 流量稳定,通航价值高
C. 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
D. 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23. 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合,不正确的是( )
A. 土地退化——长期高强度地种植棉花
B. 植被破坏——矿山开采和冶炼、扩大耕地面积
C. 沙丁鱼减少——大坝阻碍了沙丁鱼的洄游产卵
D. 酸雨污染——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
【答案】22. B 23. C
【解析】本题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22题详解】
田纳西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季节变化明显,水位季节变化大,流量并不稳定,B错误。故选B。
【23题详解】
田纳西河的大坝主要修建在中上游地区,沙丁鱼主要在沿海地区洄游,并不受影响,C错误。故选C。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下列各题。
24. 对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 地形 B. 距海远近
C. 季风风向 D. 纬度位置
25. 甲地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 )
①铁矿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⑤煤炭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②③④ D. ②④
26. 东北地区平原广大,一首诗歌曾提到“……这里土地肥到家,插上根筷子会发芽,栽上捆柴禾也开花……”足见其土壤肥沃。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 )
A. 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B. 光热资源不足,耕地利用率低
C. 不合理灌溉,土壤盐碱化严重 D. 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加剧
【答案】24. D 25. D 26. A
【解析】
【24题详解】
图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线由东南向西北的变化,先增后减,是季风和地形影响的结果,东南降水较西北多,是距海远近不同,与纬度位置无关。选D正确。
【25题详解】
甲在长白山东南部,降水丰富且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山地海拔高,垂直地带分异明显,森林资源丰富,铁矿、石油 和煤炭资源与水的多少没有关系。选D正确。
【26题详解】
目前东北土地由于长期耕作,土壤肥力消耗大,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下降是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选A正确。
27.20世纪80年代,影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 )
A. 侨乡 B. 政策
C. 交通 D. 劳动力
【答案】B
【解析】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政策支持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工业化带动了城市化,故B项正确。
28.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苏省的是( )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我国城市化主要的模式。
则可知,代表江苏省的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是苏南模式,所以选C。
下图表示我国某工业公司产业向异国转移发展的过程。a、b、c三国均为发达国家。第I阶段,该公司将国内生产的产品销往a、b、c三国;第II阶段,该公司分别在a、b、c三国投资设厂,以避开贸易壁垒。据此判断下面小题.
29. 影响该种产业生产布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劳动力 B. 市场
C. 原料 D. 政策
30. 一旦关税等贸易壁垒降低,该公司还会继续保持在a、b、c三国的生产布局,因为它仍然有利于( )
A. 利用廉价劳动力 B. 降低产品各项成本
C. 降低原材料消耗 D. 迅速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
【答案】29. B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由图示可知,第I阶段,该企业生产在中国,产品主要出口发达国家;第II阶段,该企业分别在中国和发达国家建厂,产品本地销售,是要避开贸易壁垒,这种布局变化主要是市场影响;发达国家劳动力、原料价高,在发达国家布局不是劳动力和原料因素;政策主要是针对本地,不能对发达国家,不是政策因素。选B正确。
【30题详解】
一旦关税等贸易壁垒降低,该公司还会继续保持在a、b、c三国的生产布局,主要是迅速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以应对当地市场需求的变化;发达国家劳动力、原料价高,生产成本高。选D正确。
二、非选择题
31.读我国某省区干湿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省区是________。
(2)该地区年降水量由________向________递减,我们根据________的差,将其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地区。
(3)A、B、C三处的天然植被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植被变化也体现了自然带________的分异规律。
【答案】(1)内蒙古自治区 (2)东 西 降水量与蒸发量
(3)森林 草原 荒漠草原(或者荒漠) 从沿海向内陆
【解析】
(1)由图示的经纬度和轮廓形态可知,该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
(2)内蒙古自东向西距海洋越来越远,该地区年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我们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将其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地区,降水大于蒸发的是湿润和半湿润区,降水小于蒸发的是干旱和半干旱区。
(3)A、B、C三处自东向西,降水量越来越少,对应的天然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或者荒漠)。这种植被变化随着水分的变化而变化,也体现了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32.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西省结合本区的________、________等资源优势,围绕__________开发,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其中输出化工产品和钢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产业链。
(2)简述山西省能成为全国能源基地的条件有哪些?
【答案】
(1)铝土矿 铁矿 能源(或者煤炭) 煤—焦—化 煤—铁—钢
(2)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解析】
(1)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结合本区的铝土矿、铁矿等资源优势,围绕煤炭资源的开发,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其中输出化工产品和钢铁的是煤—焦—化、煤—铁—钢产业链。
(2)能源基地形成的条件从山西自身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说明,山西能源基地立足于煤炭资源,自身条件主要是煤炭的开采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从市场、交通等方面说明;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埋藏浅、品质高,开采条件好;社会经济条件: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山西能源市场广阔;山西地处我国中部,位置适中,接近华北、华中市场;有众多的公路、铁路等,交通比较便利。
3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森林起着类似海绵的作用,能够吸收和滞蓄大量降水,并通过自身的蒸发和蒸腾作用又重新返回大气,形成________。亚马孙流域的降水量大约50%是由该地区的雨林自身产生的。因此,热带雨林具有促进全球________、调节全球________的作用。
(2)一旦雨林被毁,没有了植被涵养水源,当有降水时会增加________,造成________;当降水量少时,没有来自雨林的水汽,会加重________程度。
(3)没有雨林来吸收CO2,全球CO2含量会增高,使________,导致______而淹没沿海低地。
【答案】 (1)云雨 水循环 水平衡
(2)地表径流 水土流失 干旱
(3)全球变暖 海平面上升
【解析】
(1)森林起着类似海绵的作用,能够吸收和滞蓄大量降水,并通过自身的蒸发和蒸腾作用使得水汽又重新返回大气,在上空遇冷易形成云雨。亚马孙流域的降水量大约50%是由该地区的雨林自身产生的。因此,热带雨林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2)一旦雨林被毁,没有了植被涵养水源,当有降水时下渗减少,会增加地表径流,流水的侵蚀会加剧,造成水土流失;当降水量少时,没有来自雨林的水汽,降水减少,会加重干旱程度。
(3)没有雨林来吸收CO2,全球CO2含量会增高,使全球变暖,加剧极冰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而淹没沿海低地。
34.读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青水秀,森林繁茂。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强度加大,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1933年开始,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了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实现了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通过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了水质,发展了旅游业,取得了一系列效益。
(1)分析左图,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2)在河流的开发利用中:右图中A区域是________,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________,因此应保护好它的植被生态;B区域是流域开发重点部分,应注意水资源的________和水质的保护;C区域是________,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因此是________保护的重点。
【答案】(1)扩大种植面积、开矿乱开滥采、用木炭炼铜导致森林砍伐、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重);高强度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大量排出含SO2的废气,不仅污染大气,还会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体,影响生物生长。
(2)河流发源地 水质 合理分配 河谷平原 生态环境
【解析】
(1)图示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强度大,主要是种植棉花、开矿及炼钢为主,长期大面积、高强度的开垦和棉花种植,消耗地力,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水旱灾害频发;乱开滥采矿产、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重);冶炼,烧炭并大量排出含SO2的废气,加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还会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体,影响生物生长。致使环境恶化。
(2)在河流的开发利用中: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由东向西流,右图中A区域是河流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因此应保护好它的植被生态;B区域在河流中游地区是流域开发重点部分,要兼顾发电、防洪、航运、供水应注意等,应注意水资源的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C区域是下游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因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35.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走向示意图,回答问题。
(1)“西气东输”主干管道工程,西起新疆轮南,东到_______市,全长4200千米,可以把______盆地、_____盆地、______盆地和陕甘宁等国家级天然气田生产的丰富天然气资源东输到经济发达的地带。
(2)启动“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依据是( )(多选)
A.我国西部的天然气资源丰富 B.近几年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增长非常快
C.我国东部地区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 D.可利用中部和东部地区已有输气管道
(3)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途经地区,属于我国能源最大的输出省(市)是______,属于我国能源最大的输入省(市)是 ______。
(4)建设“西气东输”工程,对加快西部地区开发有何意义?
【答案】(1)上海 塔里木 柴达木 四川
(2)ABC (3)山西 上海
(4)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增长。
【解析】
(1)“西气东输”主干管道工程,西起新疆轮南,东到上海市,全长4200千米;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和陕甘宁是我国天然气的主要气源区,“西气东输”可以把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等国家级天然气田生产的丰富天然气资源东输到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带,。
(2)我国西部的天然气资源丰富,西部经济发展慢能源消费少,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大,东西部能源和消费不平衡;近几年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增长非常快,西气东输工程可以缓解东部能源不足状况,也可促进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东部原有的管道是南北向的,西气东输是东西向的,不可利用中部和东部地区已有输气管道。ABC正确,D错。
(3)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途经地区,属于我国能源最大的输出省(市)是山西省,山西煤炭储量最大,煤炭开发能力强,一直是我国能源输出大省;上海经济发达、本地缺少常规能源,能源需求大,在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途经地区中属于我国能源最大的输入省(市)是上海。
(4)建设“西气东输”工程,对加快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就业,促进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