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19-2020年全国各地化学高二上册期末试卷
【化学】广东省惠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解析版)
展开
广东省惠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1.本试题分两个部分,合计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可能用的相对原子量:H-1 C-12 O-16 S-32 Mg-24 Cu-64
第Ⅰ卷(共54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要求,本部分18题,每题3分,共54分)。
1.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施肥时,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含K2CO3)混合使用
B. 夏天冰箱保鲜食品的原理是降低温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
C. 施用适量石膏(CaSO4·2H2O)可降低盐碱地(含较多NaCl、Na2CO3)的碱性
D. 将海水直接电解可获得 Mg及Cl2等单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合水解互相促进,造成营养流失,故A正确;
B.降温可降低活化分子百分数,减小有效碰撞次数,反应速率减小,故B正确;
C.“盐碱地”中Na2CO3水解使土壤成碱性,即:CO32-+H2OHCO3-+OH-,通过加石膏生成更难溶的碳酸钙沉淀, c(CO32-) 减少,使水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土壤碱性减弱,故C正确;
D.制备活泼金属单质Mg是电解熔融状态MgCl2,故D错误,
故选D。
2.已知在1.00×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H2(g)+O2(g)=H2O(g) ΔH=242kJ·mol-1
B. H2(g)+O2(g)=H2O(g) ΔH=-242kJ·mol-1
C. 2H2(g)+O2(g)=2H2O(l) ΔH=-484 kJ·mol-1
D. 2H2(g)+O2(g)=2H2O(g) ΔH=484 kJ·mol-1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运用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对应量的焓变分析。
【详解】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g) △H=−484kJ⋅mol−1,或者H2(g)+O2(g)=H2O(g) ΔH=-242kJ·mol-1,
答案选B。
3.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与过量的铝条反应,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A. NaCl固体 B. CH3COOK溶液
C. Na2CO3溶液 D. CuCl2 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加入氯化钠固体,溶液的浓度变化不大,基本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H + 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故A错误;
B. CH3COOK固体与盐酸反应生成弱电解质醋酸,溶液中H+离子浓度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小,但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故B正确;
C. 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使H+的浓度和物质的量都减小,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故C错误;
D. CuCl2溶液与Al反应生成Cu,从而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故D错误;
故选B。
4.铜锌原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锌片上的电极反应为:Zn-2e-=Zn2+
B. 负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C. 外电路中,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
D. 铜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金属锌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Zn-2e-=Zn2+,故A正确;
B.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
C. Zn为负极,Cu为正极,外电路中,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故C错误;
D. 铜是正极,铜片上铜离子放电,有铜析出,无气体生成,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原电池正负极判断:较活泼金属做负极,较不活泼金属或惰性电极做正极;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5.下列有关金属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碱性环境下,钢铁容易发生析氢腐蚀
B. 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失去电子被还原的过程
C. 钢铁交接处,在潮湿的空气中直接发生反应:Fe-3e-=Fe3+,继而形成铁锈
D. 轮船的船壳水线以下常装有一些锌块,这是利用了牺性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金属腐蚀的本质和电化学腐蚀原理分析解答。
【详解】A.强酸性环境下,钢铁发生析氢腐蚀,弱酸性或中性或碱性条件下,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故 A错误;
B.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属于被氧化的过程,故B错误;
C. 钢铁交接处,在潮湿的空气中,碳、铁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发生吸氧腐蚀,铁作负极、碳作正极,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C错误;
D. 锌、铁和海水构成原电池,锌易失电子作负极而被腐蚀,铁作正极被保护,所以轮船的船壳水线以下常装有一些锌块,这是利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D正确;
答案选D。
6.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N装置中两个电极均为石墨棒)
A. C1上发生还原反应
B. Cu电极与C2电极上的电极反应相同
C. M 装置中SO42-移向Cu电极
D. 工作一段时间后装置M 中溶液pH变小,装置N中溶液pH变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M构成原电池,Zn为负极,Cu为正极;N为电解池,C1为阳极,C2为阴极,结合电极反应及原电池反应、电解反应来解答。
【详解】A.N为电解池,C1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错误;
B.Cu电极与C2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均为氢离子得到电子发生的还原反应,故B正确;
C.M构成原电池,Zn为负极,则SO42-移向Zn电极,故C错误;
D.M中发生Zn+2H+=Zn2++H2↑,N装置中两个电极均为石墨棒,N中发生2H2O2H2↑+O2↑,则一段时间后装置M中溶液pH变大,装置N中溶液pH变小,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及电解原理,明确装置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熟悉工作原理及电极反应来解答。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
B. NH4Cl(s)=NH3(g)+HCl(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0
C. 加入合适的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改变反应的焓变
D. 常温下,KSP[Al(OH)3]=1×10-33,欲使溶液中c(Al3+)≤1×10-6mol/L,需调节溶液的pH≥5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熵减小,但焓变是放热的反应低温可以自发进行,因此自发反应不一定是熵增大,故A错误;
B.△H-T△S<0的反应可自发进行,则NH4Cl(s)=NH3(g)+HCl(g)△S>0,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0,故B错误;
C. 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的始终态,则加入合适的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活化能,反应的焓变不变,故C错误;
D. 使溶液中c(Al3+)≤1×10−6mol⋅L−1,,即调节溶液的pH≥5,故D正确;
答案选D。
8.在一个绝热的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N2(g) + 3H2(g)2NH3(g),△H<0,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B. 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C. 断裂1mol N≡N键的同时,也断裂6molN—H键
D. 反应消耗的N2、H2与产生的NH3的速率υ(N2):υ(H2):υ(NH3)=1∶3∶2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正反应体积减小,则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不选;
B. 反应是绝热体系,则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不选;
C. 断裂1mol N≡N键的同时,也断裂6molN—H键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不选;
D. 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反应消耗的N2、H2与生成氨气的速率之比均为1∶3∶2,因此D项不能表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选D。
9.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Cd + 2NiOOH + 2H2OCd(OH)2+ 2Ni(OH)2。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充电时阳极反应:Ni(OH)2-e—+ OH-=" NiOOH" + H2O
B. 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C. 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不变
D. 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充电时,镍元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Ni(OH)2作阳极,阳极反应式为:Ni(OH)2-e-+ OH- =NiO(OH) + H2O,故A项正确;
B项,充电过程实质是电解反应,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项错误;
C项,放电时负极Cd失去电子生成Cd(OH)2,消耗OH- 使负极附近溶液pH减小,故C项错误;
D项,放电时Cd在负极消耗OH- ,OH- 向负极移动,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10.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和2mol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4C(g)+D(g),反应2min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l.6mol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前2min,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1·min-1。
B. 此时,B的平衡转化率是40%
C. 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不移动,化学平衡常数不变
D. 增加B,平衡向右移动,B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答案】BC
【解析】
【详解】A、可以计算出C的速率为1.6mol/(2L×2min)=0.4 mol·L-1·min-1。速率之比等于计量系数之比,故D的速率为0.1 mol·L-1·min-1,A错误;
B、生成1.6molC,故反应的B为0.8mol,转化率为0.8/2×100%=40%,B正确;
C、正反应为体积不变的反应,故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C正确;
D、增加B,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加,B的转化率减小,D错误。
答案选BC。
11.下列事实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A. 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NH3的反应
B. 由H2、I2(g)、HI(g)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C. 将装有NO2气体并密封的圆底烧瓶放入热水中,气体颜色变深
D. 常温时,AgCl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存在平衡N2+3H2(g)⇌2NH3(g),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有利于合成氨,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A不选;
B.存在平衡H2+I2(g)⇌2HI(g),该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增大平衡体系的压强气体的体积减小,碘的浓度增大,颜色变深,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选B;
C.将装有NO2气体并密封的圆底烧瓶中存在平衡2NO2 (g) ⇌ N2O4 (g),△H<0,放入热水中,升温会促进反应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2增多,气体颜色变深,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C不选;
D.常温时,AgCl在溶液中存在平衡AgCl (s) ⇌ Ag+(aq)+ Cl- (aq),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电离出来的氯离子抑制AgCl (s)溶解,而在水中,促进AgCl (s)溶解,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D不选;
答案选B。
【点睛】平衡移动原理是如果改变影响平衡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平衡移动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如与可逆过程无关,则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12.已知水的电离方程式是H2OH++ 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KW增大,pH不变
B. 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c(H+)增大,KW不变
C. 向水中加入氨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H-)降低
D. 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H+)降低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的电离吸热,升高温度,促进电离,c(H+) 和c(OH-)增大,KW增大,pH减小,A错误;
B、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c(H+)增大,温度不变,KW不变,B正确;
C、向水中加入氨水,c(OH-)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错误;
D、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H+)降低,D错误;
故选B。
13.为证明某一元酸HR是弱酸,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A. 室温时,测定0.01 mol·L-1的HR溶液的pH=4
B. 室温时,往NaR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C. 相同条件下,对浓度均为0.1 mol·L-1盐酸和HR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
D. 0.1mol·L-1的HR溶液与同体积0.1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室温时,测定0.01 mol·L-1的HR溶液的pH=4,说明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则HR是弱酸,故A不符合题意;
B. 室温时,往NaR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NaR溶液显碱性,即R-发生水解,则HR为弱酸,故B不符合题意;
C. 相同条件下,对浓度均为0.1 mol·L-1盐酸和HR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盐酸的导电能力强,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HR的导电能力弱,即HR溶液中离子浓度小,说明HR没有完全电离,即证明HR是弱酸,故C不符合题意;
D. 0.1mol·L-1的HR溶液与同体积0.1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不能说明HR是弱酸,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4.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A
B. 将0.1mol氯化铁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Fe3+数目0.1NA
C. 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 NA
D. 25℃时,1L 0.1 mol·L-1 Na2S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SO2和O2反应生成SO3是一个可逆反应,充分反应后该反应仍不能进行完全,故容器内的分子总数大于2NA,故A错误;
B项、Fe3+在溶液中发生水解,Fe3+的物质的量小于0.1mol,所以溶液含有Fe3+数目小于0.1NA,故B错误;
C项、题中缺少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数目,故C错误;
D项、Na2S溶液中硫离子的水解导致阴离子个数增多,故1L 0.1 mol·L-1 Na2S溶液中溶液中的阴离子的个数多于0.1NA个,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注意题中缺少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盐类的水解是解题关键。
1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可将稀盐酸换成浓硫酸
B. 欲除去水垢中的CaSO4,可先用氯化钠溶液处理,再用盐酸处理
C. 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用蒸馏水洗净滴定管后,可直接装入标准盐酸进行滴定
D.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固体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浓硫酸稀释过程中放热,导致测量值增大,所以不能换为浓硫酸,故A错误;
B. 欲除去水垢中的CaSO4,应先用碳酸钠溶液处理,再用盐酸处理,因为硫酸钙溶解度大于碳酸钙,硫酸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且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从而除去水垢中的硫酸钙,故B错误;
C. 装入标准盐酸时需要用标准溶液润洗,否则导致盐酸浓度偏低,测定值偏大,故C错误;
D.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应该将氯化铁溶于浓盐酸中,盐酸中电离出的氢离子抑制铁离子水解,然后加入水稀释即可,故D正确;
故选:D。
16.常温下,下列关于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0.1mol/LNa2CO3溶液中:c(Na+)=2c(CO32-)+c(HCO3-)+c(H2CO3)
B. 0.1mol/LNH4Cl的溶液和0.1mol/LNH3·H2O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c(Cl-)>c(NH4+)>c(OH-)>c(H+)
C. 醋酸钠溶液中滴加醋酸溶液,则混合溶液中可能有:c(Na+)=c(CH3COO-)
D. 0.1mol/LNaHS的溶液中:c(OH-)+2c(S2-)=c(H+)+c(H2S)
【答案】C
【解析】
【详解】A. 0.1mol⋅L−1的Na2CO3溶液中物料守恒式为c(Na+)=2c(CO32−)+2c(HCO3−)+2c(H2CO3),故A错误;
B. 0.1mol⋅L−1的NH4Cl溶液和0.1mol⋅L−1的NH3·H2O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NH3·H2O电离程度大于NH4Cl水解程度,则溶液中c(NH4+)>c(Cl-)>c(OH-)>c(H+),故B错误;
C.醋酸钠溶液中滴加醋酸溶液,溶液pH=7时,依据电荷守恒得到:c(Na+)+c(H+)=c(CH3COO−)+C(OH−),得到c(Na+)=c(CH3COO−),溶液pH>7时,c(Na+)>c(CH3COO−),溶液pH<7时,c(Na+)<c(CH3COO−),故C正确;
D. 0.1mol⋅L−1的NaHS溶液中电荷守恒,c(Na+)+c(H+)=c(OH−)+c(HS−)+2c(S2−),物料守恒c(Na+)=c(HS−)+c(S2−)+c(H2S),带入计算得到c(S2−)+c(OH−)=c(H+)+c(H2S),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溶液中的离子遵循质量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
17.下列指定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Na+、Cl-、SO42-、ClO-
B. 在中性溶液中:Na+、Al3+、Cl-、HCO3-
C. 常温下pH=13的溶液中:NH4+、Ca2+、NO3-、SO42-
D. 在=1×1014的溶液中:Mg2+、Cl-、K+、SO42-
【答案】D
【解析】
【详解】A.使石蕊变红的溶液呈酸性,ClO-与氢离子反应,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Al3+、HCO3-之间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常温下pH=13的溶液呈碱性:NH4+、氢氧根离子反应,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钙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微溶性硫酸钙也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1×1014的溶液呈酸性,Mg2+、Cl-、K+、SO42-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离子反应,在酸性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因发生双水解不能共存的有Al3+与HCO3–、CO32–、HS-、S2-、ClO-、AlO2-,Fe3+与HCO3–、CO32–、ClO-、AlO2-等。
18.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将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在小烧杯中混合
烧杯壁变凉
Ba(OH)2·8H2O晶体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
将充有NO2的密闭烧瓶放入热水中
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深
NO2生成N2O4的反应中,△H>0
C
将0.1mol·L-1的氨水稀释成0.01mol·L-1,测量稀释前后溶液 pH
pH减小
稀释后NH3·H2O电离程度减小
D
常温下向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的NaCl和NaI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AgNO3溶液
先出现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I)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烧杯壁变凉,反应吸热,导致温度降低,为吸热反应,现象、结论均合理,故A正确;B. 将充有NO2的密闭烧瓶放入热水中,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深,证明NO2生成N2O4的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逆方向是吸热方向,正方向是放热反应,△H<0,结论错误,故B错误;B.稀释碱溶液,pH减小,但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稀释促进电离,电离程度增大,故C错误;D. Ksp小的先沉淀,由现象可知Ksp(AgCl)>Ksp(AgI),故D错误;
答案选A。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4小题,共46分)
19.钛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TiO3(可表示为FeO·TiO2),含有少量MgO、CaO、SiO2等杂质。利用钛铁矿制备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钛酸锂Li4Ti5O12和磷酸亚铁锂LiFePO4)的工业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FeTiO3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TiO3+4H++4Cl-=Fe2++TiOCl42-+2H2O。
(1)化合物FeTi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
(2)滤渣A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
(3)滤液B中TiOCl42-转化生成TiO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②中固体TiO2转化成(NH4)2Ti5O15溶液时,Ti元素的浸出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温度过高时,Ti元素浸出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反应③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6)若采用钛酸锂(Li4Ti5O12)和磷酸亚铁锂(LiFePO4)作电极组成电池,其工作原理为:Li4Ti5O12+3LiFePO4Li7Ti5O12+3FePO4。该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2). SiO2 (3). TiOCl42- +H2OTiO2+2H++4Cl- (4). 反应温度过高时,反应氨水会受热分解,使得Ti元素浸出率下降 (5). (NH4)2Ti5O15+2LiOH=Li2Ti5O15+2NH3+2H2O (6). LiFePO4-e-=FePO4+Li+
【解析】
【分析】
铁矿石加入盐酸溶解过滤得到滤渣为二氧化硅,滤液B为MgCl2、CaCl2,FeCl2、TiOCl42-,加热促进水解,过滤得到沉淀TiO2,加入过氧化氢和氨水反应得到(NH4)2Ti5O15,加入氢氧化锂溶液得到沉淀Li2Ti5O15,加入碳酸锂煅烧得到钛酸锂Li4Ti5O12,滤液D加入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加入磷酸得到沉淀磷酸铁,加入碳酸锂和草酸煅烧得到磷酸亚铁锂LiFePO4,据此解答。
【详解】(1)据反应方程式得,反应中没有化合价的变化,所以化合物FeTi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2)钛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TiO3(可表示为FeO·TiO2),含有少量MgO、CaO、SiO2等杂质,加入盐酸只有二氧化硅不反应,所以滤渣A是SiO2。
(3)TiOCl42- 转化生成TiO2,氧不够,由水提供,氢离子被释放,氯以氯离子形式进入溶液,所以反应为:TiOCl42-+H2OTiO2+2H++4Cl-。
(4)由于二氧化钛与氨水、双氧水反应生成(NH4)2Ti5O15时,温度过高,双氧水和氨水都容易分解,所以反应温度过高时,Ti元素浸出率下降。
(5)由流程图可得,反应过程中Ti5O152-与Li+结合,所以剩余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结合成一水合氨,反应:(NH4)2Ti5O15+2LiOH=Li2Ti5O15+2NH3+2H2O。
(6)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据总反应式可得,+2价的铁失电子变为+3价,所以反应为:LiFePO4-e-=FePO4+Li+。
20.二甲醚(CH3OCH3)是一种易燃气体。主要作为甲基化试剂和各类气雾推进剂,在制药、染料、农药工业中有许多独特的用途。其制备方法之一可由H2和CO合成:2CO(g)+4H2(g)CH3OCH3(g) +H2O(g) Δ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