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湖南省怀化中方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卷(解析版)
展开
湖南省怀化中方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卷
命题人 向雪梅 审题人 中方一中高二化学备课组 时量: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4分)
1. 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硅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错误;B、锂离子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错误;C、太阳能集热器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错误;D、燃气灶工作时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在生活、生产中为增大反应速率而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
A. 食物放在冰箱中 B. 在糕点包装内放置小包除氧剂
C. 燃煤发电时用煤粉代替煤块 D. 塑料制品中添加抑制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冰箱中温度较低,食物放在冰箱中,可减小食物腐败的速率,故A错误;
B.在糕点包装内放置小包除氧剂,可抑制糕点的氧化,防止变质,故B错误;
C.燃煤发电时用煤粉代替煤块,固体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C正确;
D.塑料制品中添加抑制剂,可减小塑料老化的速率,故D错误;
答案为C。
3.H2与O2发生反应的过程用模型图示如下(“﹣”表示化学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过程Ⅰ是吸热过程
B. 该反应过程所有旧化学键都断裂,且形成了新化学键
C. 过程Ⅲ一定是放热过程
D. 该反应的能量转化形式只能以热能的形式进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A.过程Ⅰ分子化学键断裂形成原子,属于吸热过程,故A正确;
B.过程Ⅰ中所有的旧化学键断裂,过程Ⅲ为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故B正确;
C.过程Ⅲ为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是放热过程,故C正确;
D.该反应可通过燃料电池,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故D错误;
答案D。
4.已知:83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H2O(g) CO2(g)+H2(g),平衡常数K=1。某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量分别为1.0 mol CO,3.0 mol H2O(g),1.0 mol CO2和1.0mol H2,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 )
A. v正= v逆 B. v正> v逆
C. v正< v逆 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反应:CO(g)+H2O(g) CO2(g)+H2(g),平衡常数K=1。某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量分别为1.0 mol CO,3.0 mol H2O(g),1.0 mol CO2和1.0mol H2,设容器体积为VL,此时Qc===<1,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即v正> v逆;
答案为B。
5.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关于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定属于吸热反应 B. 一定属于可逆反应
C. 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 一定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A.该物质属于分解反应,一般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但也有的分解反应如2H2O2=2H2O+O2↑是放热反应,A错误;B.根据图示可知有一部分反应物未参加反应,该反应是可逆反应,B正确;C.该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D.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因此属于分解反应,D正确。答案选A。
6.下列说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
A. 反应物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一定为有效碰撞
B. 升高温度,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C. 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缩小容器容积增大压强,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D. 加入适宜的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大大增加,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A
【解析】
【分析】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反应速率增大,当活化分子发生碰撞且有生成物生成时,发生化学反应,此时的碰撞为有效碰撞,以此解答。
【详解】A.当活化分子发生碰撞且有生成物生成时,发生化学反应,此时的碰撞为有效碰撞,如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则不是有效碰撞,故A错误;
B.升高温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故B正确;
C.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体系体积减小,则增大气体的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故C正确;
D.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加,故D正确;
答案为A。
7.300℃下,在一容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 mol CO和0.4 mol H2,发生如下反应:CO(g)+2H2(g) CH3OH(g) 。下列各物理量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伴随反应的进行,CO的转化率从0开始不断增大,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O的转化率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故A正确;
B.伴随反应的进行,CH3OH的体积分数从0开始不断增大,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H3OH的体积分数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故B正确;
C.反应CO(g)+2H2(g) CH3OH(g)的正方向是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故C错误;
D.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和容器的体积始终为定值,则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是定值,故D正确;
答案为C。
8.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s)+H2O(g) CO(g)+H2(g),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容器内CO的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
B. 容器内体系的压强保持不变
C. 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 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H2O(g),同时生成1molCO(g)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容器内CO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说明此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恒温恒容条件下,容器内压强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成正比,当容器内体系的压强保持不变时,说明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此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说明气体的质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H2O(g),同时生成1molCO(g)都体现正反应方向,未体现正与逆的关系,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9.体NH4Br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反应:NH4Br(s)NH3(g)+HBr(g),2HBr(g)Br2(g)+H2(g),2 min后,测知H2的浓度为0.5 mol·L-1,HBr的浓度为4 mol·L-1,若上述反应速率用v(NH3)表示,则下列速率正确的是( )
A. 0.5 mol·L-1·min-1 B. 2.5 mol·L-1·min-1
C. 2 mol·L-1·min-1 D. 1.25 mol·L-1·min-1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反应可知,溴化铵分解生成的氨气浓度与溴化氢浓度相等,溴化铵分解生成的溴化氢的浓度为:c(HBr)+2c(H2)=4mol/L+2×0.5mol/L=5mol/L,
所以2min后溴化铵分解生成的氨气的浓度为:c(NH3)=c总(HBr)=5mol/L,
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5 mol/(L•min),故选B。
答案:B
10.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水分解是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反应热不变,图像B符合,答案选B。
11.2SO2(g)+O2(g) 2SO3(g) △H=-196.6kJ/mol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SO3(g)浓度保持不变
B. 催化剂V2O5能够加快反应速率
C. 增加O2的浓度将提高SO2的转化率
D. 降低温度可以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答案】D
【解析】
【详解】A.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SO3(g)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故A正确;
B.催化剂V2O5能够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故B正确;
C.增加O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SO2的转化率增大,故C正确;
D.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增长,故D错误;
答案D。
12.以下是镍催化乙烯与氢气的反应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乙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B. 过程②吸收能量,过程③、④释放能量
C. 催化剂可改变反应的焓变
D. 反应中有非极性键断裂、极性键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烯分子中含碳碳双键,与氢气发生的反应为加成反应,故A正确;
B.过程②是H-H断裂吸收能量,过程③、④是形成C-H键释放能量,故B正确;
C.催化剂通过改变反应活化能改变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平衡、不改变反应焓变,故C错误;
D.从反应过程中可知断裂的H-H键为非极性键,形成的C-H键为极性键,反应中有非极性键断裂、极性键形成,故D正确;
答案为C。
13.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400℃,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点的正反应速率比b点的大 B. c点处反应达到平衡
C. d点和e点处n(N2)不相等 D. d点3v正(H2)= v逆(N2)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N2(g)+3H2(g)⇌2NH3(g)反应中,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少,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当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曲线为水平直线,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则a点的正反应速率比b点大,故A正确;
B.c点反应物和生成物物质的量仍在变化,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d点和e点都处于平衡状态,n(N2)不变,d点和e点n(N2)相等,故C错误;
D.点d(t1时刻)处于平衡状态,v正(H2)=3v逆(N2),故D错误;
答案为A。
14.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和2molH2O(g),发生反应:CO+H2O (g)CO2+H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x。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大于x的是( )
A. 0.5molCO+2molH2O(g)+1molCO2+1molH2
B. 1molCO+1molH2O(g)+1molCO2+1molH2.
C. 0.5molCO+1.5molH2O(g)+0.4molCO2+0.4molH2
D. 0.5molCO+1.5molH2O(g)+0.5molCO2+0.5molH2
【答案】B
【解析】
15.可逆反应①X(g)+2Y(g) 2Z(g)、②2M(g) N(g)+P(g)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封隔板。反应开始和达到平衡状态时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反应①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 达平衡(Ⅰ)时,X的转化率为5/6
C. 在平衡(Ⅰ)和平衡(Ⅱ)中,M的体积分数相等
D. 对于反应②,平衡(Ⅰ)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10:11
【答案】D
【解析】
【详解】A.降温由平衡(I)向平衡(II)移动,同时X、Y、Z的总物质的量减少,说明平衡向右移动,正反应放热,故A错误;
B.达平衡(I)时,右边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仍为2mol,左右气体压强相等,设平衡时左边气体的物质的量为xmol,=,解得x=,即物质的量减少3mol-mol=mol,等于参加反应的X的物质的量,所以达平衡(I)时,X的转化率为,故B错误;
C.由平衡(I)到平衡(II),化学反应②发生移动,M的体积分数是不会相等的,故C错误;
D.平衡时,右边物质的量不变,由图可以看出达平衡(I)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故D正确;
答案为D。
16.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H2O(g)CO2(g)+H2(g),其正反应放热。现有三个相同的2 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密闭容器Ⅰ、Ⅱ、Ⅲ,在Ⅰ中充入1 mol CO和1 mol H2O,在Ⅱ中充入1 mol CO2和1 mol H2,在Ⅲ中充入2 mol CO和2 mol H2O,700 ℃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容器Ⅰ、Ⅱ中正反应速率相同
B. 容器Ⅰ、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C. 容器Ⅰ中CO的物质的量比容器Ⅱ中的少
D. 容器Ⅰ中CO的转化率与容器Ⅱ中CO2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两个容器中平衡建立的途径不相同,无法比较反应速率大小,故A错误;
B.Ⅰ、Ⅲ两个容器恒容绝热,反应物的量不同反应的热效应不同,所以平衡常数K不同,故B错误;
C.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容器Ⅰ中反应从正方向开始,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在升高,而温度升高会使平衡逆向移动,抑制了CO的转化,容器Ⅱ中反应从逆向开始,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在降低,会使平衡正向移动,促进了CO的转化,因此容器Ⅰ中CO的转化率比容器Ⅱ中的小,平衡时容器Ⅰ中CO的物质的量比容器Ⅱ中的多,故C错误;
D.如果温度相同时,容器Ⅰ中CO 的转化率与容器Ⅱ中CO2的转化率之和等于1,因为容器绝热,容器Ⅱ中所到达的平衡状态,相当于在容器Ⅰ中的基础上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二氧化碳的转化率比两容器相同温度时容器Ⅱ中CO2的转化率低,所以容器Ⅰ中CO 的转化率与容器Ⅱ中CO2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故D正确;
答案为D。
17.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mA(s)+nB(g) pC(g)+qD(g),当m、n、p、q为任意正整数时,下列状态:①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②体系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⑤反应速率vB∶vC∶vD=n∶p∶q,其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 )
A. 只有③④ B. 只有②③④
C. 只有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如果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则体系的压强始终不变,所以不能根据压强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①错误;
②A是固体,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不等,容器的体积不变,若体系的密度不变,说明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此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②正确;
③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③正确;
④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故④正确;
⑤A是固体,浓度变化为0,不能用A表示反应速率,且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在反应时的任何时刻都正确,因此当反应速率vB:vC:vD= n:p:q时,不能据此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⑤错误;
所以只有②③④正确;答案为B。
18.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X(g) + bY(g) ⇌cZ(g) +d W(g)。反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当再次达平衡时,W的浓度为原平衡时的1.8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a + b < c + d
C. Z的体积分数增加 D. X的转化率下降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将容器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各物质的浓度都变为原来的一半,当再次到平衡,W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说明平衡逆向移动,a+b < c+d,X的转化率减小,Z的体积分数减小,所以选C。
19.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焓变为正值
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得,该反应化学方程式应为CO2+H2CO+H2O。
【详解】A. 由题意知,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移动,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A正确;
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增大而不会减小,B错误;
C.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会增大,C错误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应为CO2+H2CO+H2O,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A。
20.碳铵(NH4HCO3)在室温下就能自发地分解产生氨气,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碳铵分解是因为生成了易挥发的气体,使体系的熵增大 B. 碳铵分解是因为外界给予了能量
C. 碳铵分解是吸热反应,根据焓判据,不能自发分解 D. 碳酸盐都不稳定,都能自发分解
【答案】A
【解析】
【详解】A.碳铵自发分解,NH4HCO3═NH3↑+H2O+CO2↑,NH4HCO3为固体,产物氨气和二氧化碳为气体,气体的生成,使体系中熵增大,所以碳铵NH4HCO3在室温下就能自发地分解,是熵增大决定的,故A正确;
B.碳铵在室温下分解是自发进行的,与外界是否给予能量无关,故B错误;
C.碳铵分解是吸热、熵增的反应,熵增大决定了反应自发进行,故C错误;
D.碳酸盐有的不稳定,有的稳定,碳酸盐常温下分解不都是自发的,故D错误;
答案为A。
21.温度为T 时,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PC15,
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在前50 S内的平均速率mol/()
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mol·L,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C.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PC15、0.20 mol PC13和0.20 mo1 C12,达到平衡前的v(正)>v(逆)
D.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PC13、2.0 mol C1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反应在前50 S内三氯化磷的物质的量增加0.16mol,所以前50 S内的平均速率0.16mol/2.0L/50s=0.0016mol/(),错误;B、若升高温度,三氯化磷的浓度比原平衡时0.20mol/2.0L=0.1mol/L增大了,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向是吸热反应,错误;C、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可知平衡时氯气的浓度是0.1mol/L,五氯化磷的浓度是1.0mol/2.0L-0.1mol/L=0.4mol/L,则该温度的平衡常数是K=0.12/0.4=0.025,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PC15、0.20 mol PC13和0.20 mo1 C12,Qc=(0.2/2)2/1.0/2=0.020, △ S>0,高温条件下能自发,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23.一定温度(t℃)下,向1 L密闭容器中通入H2和 I2各0.15 mol,发生如下反应: H2(g) + I2(g) 2HI(g),ΔH、
【解析】
【详解】
(1)①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需要在同等条件下,研究单一变量对速率的影响,则此方法需要控制的变量是相同温度和锌粒大小;
②为了衡量反应的快慢,还可以采用新的测定方法是测定相同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或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需要的时间;
(2)已知:Cr2O72- (橙色)+ H2O2CrO42-(黄色)+ 2H+。D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使c(H+)减小,平衡右移,c(CrO42-)增大,则实验现象溶液由橙黄色变为黄色;
(3)实验(Ⅲ)是在相同浓度情况下,不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实验目的是探究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①是在室温下进行实验(Ⅳ),但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则实验目的是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溶液褪色的时间:t(A) >t(B);
25.工业上已经实现CO2与H2反应合成甲醇。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O2和6 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
(1)该密闭容器的容积是______________L。
(2)达到平衡状态的时刻是_______________min(填“3”或“10”)。
(3)在前10min内,用CO2浓度的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CO2)=_____________mol/(L·min)。
(4)10min时体系的压强与开始时压强之比为______。
(5)该温度下,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数值是____。
(6)已知: ① CO(g)+2H2(g) CH3OH(g) ΔH= -90.1 kJ·mol-1 ②CO(g) +H2O(g) CO2(g)+H2(g) ΔH= -41.1 kJ·mol-1,则CO2与H2反应合成CH3OH(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在10 min内所放出的热量为_____kJ.
【答案】(1). 2 (2). 10 (3). 0.075 (4). 5:8 (5). 5.3 (6). CO2(g)+ 3H2 (g)= CH3OH(g) ΔH=-49kJ/mol (7). 73.5
【解析】
【分析】(1)图示起始时CO2的物质的量为2 mol,浓度为1mol/L,结合c=计算容器的体积;
(2)当各物质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3)根据v=计算反应速率;
(4)恒温恒容条件下,容器内压强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5)平衡常数K=;
(6)已知: ① CO(g)+2H2(g) CH3OH(g) ΔH= -90.1 kJ·mol-1,②CO(g) +H2O(g) CO2(g)+H2(g) ΔH= -41.1 kJ·mol-1,由盖斯定律①-②得CO2(g)+3H2(g) CH3OH(g)+H2O(g),则可计算△H和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
【详解】(1)图示起始时CO2的物质的量为2 mol,浓度为1mol/L,则容器的体积V===2L;
(2)当反应进行到10min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此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3)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0.25mol/L,△c=1mol/L-0.25mol/L=0.75mol/L,则(CO2)====0.075 mol/(L·min);
(4)由CO2(g)+3H2(g) CH3OH(g)+H2O(g)可知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75mol/L×3=0.75 mol/L,H2O(g)的浓度为0.75mol/L,结合恒温恒容条件下,容器内压强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可知10min时体系的压强与开始时压强之比为=5:8;
(5)平衡常数K===5.3;
(6)已知: ① CO(g)+2H2(g) CH3OH(g) ΔH= -90.1 kJ·mol-1,②CO(g) +H2O(g) CO2(g)+H2(g) ΔH=-41.1 kJ·mol-1,由盖斯定律①-②得CO2(g)+3H2(g) CH3OH(g)+H2O(g),则此反应的△H=(-90.1 kJ·mol-1)-(-41.1 kJ·mol-1)=ΔH=-49kJ/mol;
反应在10 min内参加反应的CO2的物质的量为0.75mol/L×2=1.5mol,放出的热量为49kJ/mol×1.5mol=73.5kJ。
26.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是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探究反应条件对0.10 mol/L Na2S2O3溶液与0.10 mol/L稀H2SO4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方程式为:Na2S2O3+H2SO4 = Na2SO4+S↓+SO2↑+H2O。设计测定结果如下:
编号
反应温度/℃
Na2S2O3溶液/mL
水/mL
H2SO4溶液/mL
乙
①
25
10.0
0
10.0
x
②
25
5.0
a
10.0
y
③
40
10.0
0
10.0
z
若上述实验①②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a为______,乙是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则表格中“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y、z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气具有广泛的用途,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是N2(g) +3H2(g) 2NH3(g)
①已知:
化学键
H—H
N≡N
N—H
键能kJ/mol(断开1mol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
436
945
391
则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若反应起始时N2、H2、NH3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0. 3 mol/L、0.1 mol/L,达到平衡时NH3浓度c(NH3)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下列说法中,能说明上述②中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 1mol N≡N键断裂的同时,有6mol N-H键断裂
b. N2、NH3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c. 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 容器内N2、 H2物质的量之比为1:3,且保持不变
e. 2 v正(NH3)=3 v逆 (H2)
④在工业生产中,及时分离出NH3,有利于合成氨,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5 (2). 溶液变浑浊所需时间 (3). y>x>z (4). N2(g) +3H2(g) 2NH3(g) ΔH=-93kJ/mol (5). 0~0.3 (6). a,b (7). 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解析】
【分析】(1)Na2S2O3溶液与稀H2SO4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硫沉淀,当探究某一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必须保持其他影响因素一致,要探究Na2S2O3溶液浓度不同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加入的Na2S2O3溶液的体积不同,但反应体积溶液的总体积需相同,故应加入蒸馏水来确保溶液的总体积相同;要准确描述反应速率的快慢,必须准确测得溶液褪色时间的长短;
(2)①根据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求算;
②可假设反应正向进行或逆向进行达到平衡,并结合可逆反应的限度来判断即可;
③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④勒沙特列原理是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详解】(1)实验①②中的Na2S2O3溶液的加入体积不同,故要探究Na2S2O3溶液浓度不同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但溶液的总体积需相同,故应加入蒸馏水来确保溶液的总体积相同,故甲应为V(蒸馏水)/mL,a的值为5.0;又Na2S2O3溶液与稀H2SO4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硫沉淀,则要准确描述反应速率的快慢,必须准确测得溶液出现浑浊时间的长短,故乙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出现浑浊的时间,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速率快,出现浑浊的时间短,已经③的温度最高,①的反应物浓度比②大,则反应出现浑浊的时间 是y>x>z;
(2)①已知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中需要断裂1个N≡N键和3个H-H键,同时形成6个N-H键,则△H=945kJ•mol-1+436kJ•mol-1×3-391kJ•mol-1×6=-93kJ•mol-1= -93kJ•mol-1,则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是N2(g) +3H2(g) 2NH3(g) ΔH=-93kJ/mol。
②若反应起始时N2、H2、NH3的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1mol/L,假设反应正向进行,则N2的最大转化浓度为0.1mol/L,则NH3的变化浓度为0.2mol/L,即平衡时NH3的浓度小于0.3mol/L,假设反应逆向进行,则NH3的变化浓度最大为0.1mol/L,即平衡时NH3的最小浓度为大于0mol/L,故NH3达到平衡时浓度的范围为0mol/L<c(NH3)<0.3mol/L;
③ a.单位时间内1mol N≡N键断裂等效于6mol N-H键形成,同时6mol N-H键断裂,故a正确;
b.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N2、NH3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故b正确;
c.反应前后气体质量和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当体系达平衡状态时,n(N2):n(H2)可能等于1:3,也可能不等于1:3,故d错误;
e.当3v正(NH3)=2v逆 (H2)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2 v正(NH3)=3 v逆 (H2)时反应不是平衡状态,故e错误;
故答案为ab;
④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分离出生成物,会减小生成物浓度,导致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氨气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