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095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095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095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
展开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a:23 Mg:24 Al:27 Fe:56 Mn:55 K:39 Cu:64 Ag:108 C:12 N:14 O:16 S:32 Cl:35.5 Br:80 Ba:137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不合理的是 ( )
①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②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③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④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⑤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⑥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
⑦依据有无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⑧根据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⑨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A. ①④⑤⑥⑨ B. ③④⑤⑥⑧ C. 只有①③ D. 全部正确
【答案】A
【详解】(1)由元素周期表可知,除稀有气体和第二主族外,多数主族元素既有金属元素也有非金属元素,所以不可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故①错误;
(2)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而弱电解质电离不完全,故②正确;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故③正确;
(4)对于无机无氧酸HCl,HF,H2S等就看氢原子个数;对于无机含氧酸H2SO4、HNO3、H3PO4、H2CO3、H3BO3等则要看-OH的个数,光看氢原子的个数是不准确的,比如H3PO4是三元酸,是H2SO4二元酸, H3PO2是一元酸,但是H3BO3(硼酸)除外,虽含有三个-OH,但它是一元弱酸,因为其在水中电离产生H+与B(OH)4-;对于有机羧酸如HCOOH、CH3COOH等,则看羧基-COOH的个数,正确定义应该是根据酸能电离出H+的个数分类为一元酸、二元酸等,故④错误;
(5)含有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例如Al2O3为两性氧化物,Mn2O7为酸性氧化物, 含有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例如NO、CO不是酸性氧化物,故⑤错误;
(6)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故⑥错误;
(7)氧化还原反应必有电子转移,故⑦正确;
(8)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能量大小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故⑧正确;
(9)导电能力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导电性越强。比如BaSO4强电解质,因为难溶于水,所以在水溶液中几乎不导电。故⑨错误;
正确答案:A。
2.合成新物质是研究化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O4.下列关于O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O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1个O4分子由两个O2分子构成
C. 等质量的O4和O2含氧原子数目相同
D. O4和O2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转化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O4是一种单质,A不正确;1个O4分子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B不正确;O4和O2都是有氧原子构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所以等质量的O4和O2含氧原子数目相同,C正确;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不正确,答案选C。
3.化学试剂不变质和实验方法科学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试剂保存方法或实验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中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里
B. 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C. 保存FeCl3溶液时,通常在溶液中加少量的单质铁
D. 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阴凉处
【答案】C
【解析】A.实验室中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里,可以隔绝空气,故A正确;B.由于液溴溶于挥发,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故B正确;C.保存FeCl3溶液时,若在溶液中加少量的单质铁,则铁与三价铁离子反应生成二价铁离子,溶液变质,故C错误;D.浓硝酸见光分解,所以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阴凉处,故D正确;故选C。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氯化钠中混有少量单质碘杂质,可用升华的方法提纯
B. 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
C. SO2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D.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作干燥剂,例如可用于NH3的干燥
【答案】A
【解析】A.碘易升华,可用升华的方法除杂,故A正确;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具有氧化性,不一定为氯气,可为二氧化氮等气体,故B错误;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浓硫酸与氨气反应,不能用于干燥氨气,应用碱石灰,故D错误;故选A。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B. 常温下,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C. 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 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前者是由于与水反应产生的HClO的强氧化性,后者是由于其结合漂白,错误;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在酸性条件下H+、NO3-具有强的氧化性,会把SO32-氧化产生SO42-,不能说明该溶液一定有SO42-,错误;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前者是由于硝酸的强氧化性,后者是由于Fe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错误;D.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是由于二者均易溶于水,导致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水进入烧瓶,正确。
6.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分离碘和酒精 B. 除去CO2中的HCl
C. 实验室制氨气 D. 排水法收集NO
【答案】D
【解析】A、碘单质易溶于有机溶剂,即易溶于酒精,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A错误;B、CO2与Na2CO3反应生成NaHCO3,故B错误;C、NH4Cl受热分解产生NH3和HCl,NH3和HCl遇冷重新生成NH4Cl固体,阻塞导管,制取氨气不用氯化铵的分解,故C错误;D、NO不溶于水,因此采用排水法收集,故D正确。
7.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11.2 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B. 含NA个H2SO4分子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可制得0.5mol SO 2
C. 15.6 g Na2O2与过量CO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 标准状况下,0.5mol NO和0.5mol O2组成的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L
【答案】C
【解析】分析:A. Vm=22.4L/mol,适用于标况下;B. 铜只能与浓硫酸反应,与稀硫酸不反应;C. 15.6g Na2O2的物质的量为0.2mol,0.2mol过氧化钠与过量的CO2反应时生成了0.1mol氧气,转移了0.2mol电子;D. NO与氧气反应后生成NO2,而NO2中存在平衡: 2NO2⇌N2O4。
详解:常温常压下,Vm≠22.4L/mol,无法计算氧气物质的量和氧原子个数,A错误;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变为稀硫酸,稀硫酸不与铜反应,所以含NA个H2SO4分子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可制得SO 2的量小于0.5mol,B错误;15.6gNa2O2的物质的量为0.2mol,0.2 mol过氧化钠与过量的CO2反应时生成了0.1mol氧气,转移了0.2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C正确;0.5molNO和0.5molO2反应时,氧气过量0.25mol,反应后生0.5 molNO2,而 NO2中存在平衡: 2NO2⇌N2O4,导致气体的量减小,故所得的混合气体的体积小于(0.5+0.25)×22.4=16.8 L ,D错误;正确选项C。
8.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至过量,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CuI,蓝色溶液变为棕色,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过量SO2,溶液变成无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 滴加KI溶液时,KI被氧化,CuI是氧化产物
B. 当有22.4 L SO2参加反应时,有2NA个电子发生转移
C. 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Cu2+>I2>SO2
D. 通入SO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反应现象可知,硫酸铜与KI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钾、CuI,Cu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还生成碘单质,蓝色溶液变为棕色;再通入二氧化硫,则二氧化硫与碘单质反应生成硫酸和HI,所以溶液又变为无色。A、根据以上分析,滴加KI溶液时,KI被氧化,硫酸铜被还原,CuI是还原产物,错误;B、未指明标准状况,所以22.4L的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则转移的电子数不一定是2NA,错误;C、根据上述分析,第一个反应中铜离子是氧化剂,碘单质是氧化产物,第二个反应中碘是氧化剂,二氧化硫是还原剂,所以物质的氧化性,Cu2+>I2>SO2,正确;D、通入SO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错误,答案选C。
9. 下列工业生产的反应原理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钢铁厂高炉炼铁
B. 工业上以氨气为原料用氨碱法生产纯碱
C. 硝酸厂以氨气为原料制取硝酸
D. 氯碱厂利用氯化钠生产氯气和烧碱
【答案】B
【解析】A项涉及反应:Fe2O3+3CO2Fe+3CO2;C项涉及反应:4NH3+5O2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D项涉及反应:2NaCl+2H2O2NaOH+Cl2↑+H2↑,均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而B项涉及反应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正确的是( )
A. 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
B. Fe 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Fe3++3OH﹣=Fe (OH)3↓
C. 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2+=Cu+2Na+
D.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3﹣+H+=CO2↑+H2O
【答案】D
【解析】A.钠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故A错误;B.Fe 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离子方程式:Fe3++3NH3•H2O=Fe(OH)3↓+3NH4+,故B错误;C.钠与CuSO4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2Na+2H2O+Cu2+=Cu(OH)2↓+2Na++H2↑,故C错误;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离子方程式:HCO3-+H+=CO2↑+H2O,故D正确;故选D。
11.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①强碱性溶液中: K+、HCO3-、Cl-、SO42-
②小苏打溶液: K+、SO42-、Cl-、H+
③含有0.1mol/L Ca2+的溶液中: Na+、K+、CO32-、Cl-
④室温下,强酸性溶液中: Na+、Fe3+、NO3-、SO42-
⑤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Na+、Cl-、SO42-、Fe3+
⑥常温pH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