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考试试题
分值 100分 时量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而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仰视液面读数为18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为12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 大于6毫升 B. 小于6毫升 C. 等于6毫升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毫升
【答案】A
【详解】量筒在初次读数是仰视读数,则实际数值应该比18大,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实际数值应该比12小,则实际倒出的体积应该大于6mL,故选A。
2.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铁,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实验室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 B. 甲→丙→乙→丁
C. 乙→甲→丙→甲→丁 D. 乙→甲→丙→乙→丁
【答案】C
【详解】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还原氧化铁并检验其产物,应该先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选择1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并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已经除净,再用气体与氧化铁反应,反应后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反应产物二氧化碳,最后用气囊收集剩余的一氧化碳气体,所以装置的连接顺序为C。
3.下列有关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于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所以可用乙醇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B. 水的沸点为100℃,乙醇的沸点为78.5℃,所以用加热蒸发的方法使含水乙醇变为无水乙醇
C. 由于汽油和水不互溶,因此可用分液的方法将二者分离
D. 将含少量HCl的CO2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可以除去HCl气体。
【答案】C
【详解】A.乙醇和水互溶,不能萃取,故错误;B.虽然水和乙醇的沸点有差距,但是水容易挥发,所以直接用加热蒸发的方法得到无水乙醇是不可能的,应用氧化钙与水反应,在加热蒸发,故错误;C.汽油和水不互溶,分成两层,所以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正确;D.氯化氢和二氧化碳都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故错误。故选C。
4.在“2A+3B=2C+4D”的反应中,已知8g物质A完全反应生成11g物质C和9g物质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16 B. 32 C. 48 D. 64
【答案】B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B的质量为11+9-8=12克,根据方程式中A和B物质的量比为2:3分析,假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有,解x=32。故选B。
5.下列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32g 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B. 0.5mol H2O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
C. 标准状况下,22.4L H2O中含有的H2O分子数目为NA
D. 常温常压下,11.2L氯气中含有氯气分子0.5 NA
【答案】B
【详解】A.32克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2mol原子,故错误;B.0.5mol水含有1.5mol原子,故正确;C.标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计算,故错误;D.常温常压下,不能使用22.4L/mol计算氯气的物质的量,故错误。故选B。
6.下列溶液中Cl-浓度与50mL1mol/L AlCl3溶液中Cl-浓度相等的是( )
A. 150mL1mol/L的NaCl溶液 B. 75mL2mol/L的NH4Cl溶液
C. 150mL2mol/L的KCl溶液 D. 75mL1mol/L的FeCl3溶液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50mL 1mol/LAlCl3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是3mol/L,150 mL 1 mol/L氯化钠溶液中c(Cl-)="1" mol/L×1=1mol/L,A项错误;75 mL 1 mol/L氯化铵溶液中c(Cl-)=1mol/L×1=1mol/L,B项错误;150 mL 2mol/L氯化钾溶液中c(Cl-)=2mol/L×1=2mol/L,C项错误;75 mL 1 mol/L氯化铁溶液中c(Cl-)=1mol/L×3=3mol/L,D项正确;答案选D。
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把金属铁放入稀硫酸中2Fe+6H+ =2Fe3+ +3H2↑
B. 碳酸钡与盐酸反应:CO32-+2H+ = CO2↑+H2O
C. 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的CO2:Ca2+ +2OH- +CO2═CaCO3↓+H2O
D.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 反应:Ba2+ +SO42- =BaSO4↓
【答案】C
【详解】A.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错误;B.碳酸钡是沉淀,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错误;C.氢氧化钙和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正确;D.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应为Ba2+ +2OH- +2H+ +SO42- =BaSO4+2H2O↓,故错误。故选C。
8.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a+、K+、SO42-、HCO3- B. Cu2+、K+、SO42-、NO3-
C. Na+、K+、Cl-、NO3- D. Ca2+、K+、CO32-、Cl-
【答案】C
【详解】A.碳酸氢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故错误;B.铜离子有颜色,故错误;C.四种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共存,故正确;D.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错误。故选C。
9.某工厂制取漂白液的化学原理为:Cl2+2NaOH═NaCl+NaClO+H2O,在该反应中,氯元素没有呈现出的化合价是( )
A. +2 B. +1 C. 0 D. ﹣1
【答案】A
【详解】该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有0价,和-1价,和+1价,故选A。
10.在反应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中( )
A.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
B. 被氧化的HCl占参加反应HCl总分子数的5/8
C. KMnO4只有一部分发生还原反应
D.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
【答案】B
【详解】A.反应中高锰酸钾为氧化剂,盐酸为还原剂,氯化锰为还原产物,氯气为氧化产物,所以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比为5:2,故错误;B.被氧化的氯化氢与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比例为10:16=5:8,故正确;C.高锰酸钾做氧化剂,全部发生还原反应,故错误;D.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2:10=1:5,故错误。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1.初中阶段:物质得氧和失氧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高中阶段: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为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的,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化合价改变判断下列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选填宇母序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在化学反应Fe+CuSO4=Cu+FeSO4中,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填化学式)。
(3)下列反应中,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在同一元素中进行的是________。(多选,选填字母序号)
A.C12+2NaOH=NaCl+NaClO+H2O B.4P +5O22P2O5
C.Zn+CuCl2=Cu + ZnCl2 D.3NO2+H2O=2HNO3+NO
【答案】(1). D (2). Fe (3). AD
【详解】(1) A.化合反应中可能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所以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B.分解反应中可能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所以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交换成分,肯定不存在化合价的变化,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选D。 (2)在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3) A.反应中只有氯元素化合价变化,故正确;B.反应中磷元素化合价升高,氧元素化合价降低,故错误;C.反应中锌和铜元素化合价变化,故错误;D.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有升降,故正确。故选AD。
12.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l)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升高。这种物质是______(填字母)。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3)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g | 氯化钠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39.8 |
硝酸钾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246 | |
氢氧化钙 | 0.19 | 0.17 | 0.14 | 0.12 | 0.09 | 0.08 |
①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_硝酸钾的溶解度(填“>”“=”或“<”)。
②表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固体,该物质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③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结果保留至0.1%)。
④向20℃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冷却至20℃,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⑤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加水配成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冷却至20℃,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硝酸钾
B.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
【答案】 (1). A (2). A (3). < (4). Ca(OH)2 (5). 26.5% (6). 减小 (7). B
【详解】(1)高锰酸钾能溶于水得到溶液,而汽油不溶于水,会分层,面粉与水混合得到浑浊,故选A;(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氯化钠溶于水没有明显的温度变化,故选A;(3) ①从表格分析,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 ②Ca(OH)2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③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136=26.5%;④向20℃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为溶液中溶剂水减小,所以再冷却至20℃,溶液中溶质要析出,最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原溶液中的质量少。⑤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加水配成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冷却至20℃,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实验过程中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肯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同时溶液中含有氯化钠,通过这种方法不能将氯化钠和硝酸钾完全分开,故选B。
13.设计方案是实验探究的保证,感悟方法是探究的根本目的。某合作学习小组开展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分析】从组成上看,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属于碱,它们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相同的_______(填符号),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由于解离出的Na+和Ca2+不同,所以性质也有不同。设计实验时可加入能解离出CO32﹣的试剂利用CO32﹣与Ca2+结合产生白色沉淀这一特殊现象予以检验。
【设计方案并实验】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方案一 | 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通入CO2 | 出现白色沉淀 |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 |
方案二 | 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__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写出上述方案中出现白色沉淀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感悟】在检验物质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和______。据此选择加入恰当的试剂,最后根据不同现象得出结论。
【实验探究】实验二: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某合作学习小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上述实验中,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
(2)小晶同学通过上述实验推知:白色固体样品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_。(填化学式)
(3)为确定白色固体样品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小燕对沉淀C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沉淀C于试管中,加入过量_________。 | 有气泡产生,沉淀全部消失。 | 白色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 ________。 |
(4)小虎同学认为白色固体中还要物质不能确认其是否存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要确认,只需将上述实验方案中所加的一种试剂改为_______即可。
【方法感悟】若其他物质的存在对所检验的物质有干扰时,可先将干扰物质转化,再选择加入恰当的试剂,最后根据不同现象得出结论。
【答案】(1). OH- (2). K2CO3 (或Na2CO3 或(NH4)2CO3) (3). Ca(OH)2 +CO2═CaCO3 ↓+H2O( 或Ca(OH)2 +Na2CO3═CaCO3 ↓+2NaOH ) (4). 性质(或化学性质) (5). 漏斗 (6). Ba(NO3)2 (7). 稀盐酸(或稀硝酸) (8). Na2CO3 (9). BaCl2+2AgNO3=2AgCl↓+ Ba(NO3)2 (或BaCl2+Na2CO3= BaCO3↓+2NaCl) (10). Ba(NO3)2溶液
【详解】从组成上看,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属于碱,它们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相同的OH-。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碳或碳酸盐反应生成沉淀,所以所加入的试剂为可溶性的碳酸盐,可能是K2CO3 (或Na2CO3 或(NH4)2CO3)。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方程式为:Ca(OH)2 +CO2═CaCO3 ↓+H2O,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方程式为Ca(OH)2 +Na2CO3═CaCO3 ↓+2NaOH 。通过实验可以分析物质的组成和化学性质。(1)过滤实验中使用到的仪器有漏斗; (2) 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C,说明白色固体中含有碳酸钠或硫酸钠或碳酸钠和硫酸钠,当白色固体中含有碳酸钠或硫酸钠时,一定不含硝酸钡,这是因为硝酸钡能和碳酸钠或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3)取少量沉淀C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或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说明白色沉淀是碳酸钡,因此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和酚酞试液时得到红色溶液,说明白色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4)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时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白色固体中含有氯化钠,这是因为加入氯化钡溶液时带入了氯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aCl2+2AgNO3=2AgCl↓+ Ba(NO3)2(或BaCl2+Na2CO3= BaCO3↓+2NaCl),如要确认是否含有氯化钠,只需要将上述实验方案中所加的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改为硝酸钡溶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