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化学】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单元训练卷(第4单元)(解析版)

    【化学】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单元训练卷(第4单元)(解析版)第1页
    【化学】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单元训练卷(第4单元)(解析版)第2页
    【化学】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单元训练卷(第4单元)(解析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单元训练卷(第4单元)(解析版)

    展开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单元训练卷(第4单元)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雾霾污染现象的产生与汽车尾气排放有关B.玻璃和氮化硅陶瓷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空气中的臭氧对人体健康有益无害D.活性炭与二氧化硫都可用于漂白,其漂白原理相同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是一种淡黄色的能溶于CS2的晶体B.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C.化石燃料直接燃烧会产生对大气有严重污染的SO2气体D.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2,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33.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D.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易溶于水4.下列物质之间的反应没有明显反应现象的是(  )A.常温下,铁放入浓硝酸中B.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并相互靠近C.二氧化硫通入到品红溶液中D.将氯化氢气体通入滴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5.氯气可用于消灭田鼠,可将氯气用软管通入田鼠洞中,这是利用了氯气下列性质中的(  )黄绿色 密度比空气大 有毒 易液化  溶于水A①②    B②③C①②③ D③④⑤6.下列反应中,能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的是(  )ASO2Na2O===Na2SO3BSO22H2S===3S↓2H2OC2Fe3SO22H2O===2Fe24HSODSO2H2O2===H2SO47.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4    B15C23 D258.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溶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9.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肯定有SO2NOB.肯定没有O2NO2,可能有Cl2C.可能有Cl2O2D.肯定只有NO10.关于浓H2SO4Cu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反应中,浓H2SO4只表现出氧化性B.此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在反应中,浓H2SO4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D.每1 mol铜参加反应就有2 mol H2SO4被还原,同时生成2 mol SO211.将X气体通入BaCl2溶液,未见沉淀生成,然后通入Y气体,有沉淀生成,XY不可能是(  )选项XYASO2H2SBCl2CO2CNH3CO2DSO2Cl212.将NH4HCO3在试管中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干燥管、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ANH3  BO2CH2O DCO213.下图中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可用图中装置制取、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编号气体abcANH3浓氨水生石灰碱石灰BCO2盐酸碳酸钙饱和NaHCO3溶液CNO稀硝酸铜屑H2ODNO2浓硝酸铜屑NaOH溶液14.如右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  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气体不可能是(  )AN2NO2的混合气体BO2NO2的混合气体CNONO2的混合气体DNO2一种气体15.课外学习小组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四种无机离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溶液中一定含有SOB.溶液中一定含有NHC.溶液中一定含有ClD.溶液中一定含有Fe316.将0.1 mol铜与40 mL10 mol·L-1 HNO3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含a mol H。由此可知(  )A.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 LB.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49 LC.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2a)molD.反应后溶液中所含NO的物质的量为0.2 mol17.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来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 先关闭活塞a,加热至烧瓶中不再有气泡产生时,反应停止,此时烧瓶中铜片仍有剩余。再打开活塞a,将气球中的氧气缓缓挤入烧瓶,铜片慢慢消失。1)请写出上述过程A装置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老师认为实验中B装置设计有误,请你帮助小明在装置中进行修改。3B中所收集到的气体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请写出一个体现其还原性的化学方程式:                         ;为了验证其漂白性,还可将其通入____________试液进行观察。4)装置C中应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___18AB是两种常温下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将A(g)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变为无色;将B(g)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也变为无色。将A(g)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将B(g)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将A(g)B(g)11的体积比充分混合,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不褪色,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只变红不褪色。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B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2)写出ANaOH(aq)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BNaOH(aq)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加热通入A(g)后变为无色的品红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加热通入B(g)后变为无色的品红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19.某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氨的催化氧化。 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热玻璃管2一段时间后,挤压1中打气球鼓入空气,观察到2中物质呈红热状态;停止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吸热放热”)3)为保证在装置4中仅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3应装入________;若取消3,在4中仅观察到大量白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实现氨催化氧化,也可用装置5替换装置________(填装置代号);化合物X________(只写一种),Na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实验室用金属铜和稀硝酸制取N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甲2NO是有毒气体。某学生为防止污染,用分液漏斗和烧杯装配了一套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NO气体发生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室若没有铜丝,而只有小铜粒,在使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时,可用丝状材料包裹铜粒以代替铜丝进行实验,这种丝状材料的成分可以是__________(填选项编号)。A.铁   B.铝C.铂 D.玻璃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反应进行,在分液漏斗中实际看到的气体是红棕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方程式)。3)为证明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确实是NO,某学生另设计了一套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制取NO。反应开始后,可以在U形管右端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图乙长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反应停止的操作方法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下收集NO气体的装置,合理的是________(填选项代号)。21.为了验证木炭可被浓H2SO4氧化成CO2,选用如图所示仪器(内含物质)组装成实验装置:甲    乙    丙   丁1)如按气流由左向右流向,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仪器乙、丙应有怎样的实验现象才表明已检验出CO2?乙中                           ,丙中                     3)丁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解析】 玻璃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臭氧能杀菌消毒,适量时对人体有益;活性炭的漂白原理是吸附作用,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答案】 A2.【解析】 硫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为SO2,与氧气的量及浓度大小无关。【答案】 D3.【解析】 A项,二者漂白的原理不同,前者属于氧化型,后者属于化合型,因此不能说明SO2具有氧化性,A错;B项,溶液中也可能含有SOB错;C项,铁与硝酸发生的不是置换反应,C错误。【答案】 D4.【解析】 A项,常温时,Fe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B项,挥发的HClNH3反应生成NH4Cl固体颗粒,有白烟;C项,SO2使品红溶液褪色;D项,含酚酞的NaOH溶液呈红色,通入HCl后,HClNaOH反应使溶液的红色褪去。【答案】 A5.【解析】 将氯气通入到田鼠洞中起灭鼠作用,一方面是利用其密度比空气大得多,可沉在洞里,另一方面氯气有毒。【答案】 B6.【解析】 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含氧酸盐等。Na2O是碱性氧化物,与SO2反应生成Na2SO3,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B项中SO2被还原,说明SO2具有氧化性,CD两项中SO2被氧化,说明SO2具有还原性,与题意不符。【答案】 A7.【解析】 设2 mol Zn参与反应,因Zn无剩余,则最终生成了2 mol Zn(NO3)2,显然含有4 mol NO,这部分是没有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HNO3HNO3→N2O过程中N元素的化合价+51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n(Zn)n(HNO3)×4,则n(HNO3)1 mol,即有1 mol HNO3被还原。【答案】 A8.【解析】 Na2ONa2O2CO2反应产物分别为Na2CO3Na2CO3O2NO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向新制氯水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答案】 A9.【解析】 由于混合气体无色,所以没有Cl2NO2;通入品红溶液后,品红褪色,则气体中有SO2;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变为红棕色,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NO,没有O2,因为NOO2不共存。【答案】 A10.【解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CuSO4SO22H2O,分析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知:浓H2SO4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在该反应中,每2 mol H2SO4参加反应只有1 mol H2SO4被还原。【答案】 C11.【解析】 A项,会有沉淀(单质硫)生成;B项,Cl2通入BaCl2溶液中无现象,再通入CO2也不会有BaCO3沉淀生成;C项,会有BaCO3沉淀生成;D项,后通入的Cl2可将先通入的SO2氧化为H2SO4,因此有BaSO4沉淀生成。【答案】 B12.【解析】 NH4HCO3受热可以分解:NH4HCO3NH3CO2H2O↑。产生的H2OCO2分别与Na2O2反应生成O2,而分解产生的NH3能被浓硫酸吸收,所以最终得到的气体是O2【答案】 B13.【解析】 A项,NH3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且固体干燥剂一般用干燥管或U形管盛装;B项,CaCO32HCl===CaCl2CO2H2OCO2中的HCl可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C项,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项,NO2能被NaOH溶液吸收。【答案】 B14.【解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4NO22H2OO2===4HNO34NO2H2O3O2===4HNO3可以看出一氧化氮与氧气按体积比43可以完全充满,二氧化氮与氧气按体积比41可以完全充满。但若有氮气,则水一定不会充满试管。【答案】 A15.【解析】 在酸性条件下,NO能将SO氧化为SOA错误;由于加入NaOH后产生的气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该气体为NH3,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B正确;在开始时加入了盐酸,故不能确定Cl是否存在,C错误;在加入KSCN之前已加入Ba(NO3)2、盐酸、AgNO3,若原溶液中含有Fe2也会被氧化成Fe3,出现题述现象,D错误。【答案】 B16.【解析】 溶液中含有H,则HNO3过量,在反应过程中变稀,实际上发生了两个反应,反应消耗的HNO3包括起酸的作用和氧化剂作用两部分,前者反应后以Cu(NO3)2形成存在,后者被还原后生成NO2NO气体,Cu2HNO3()Cu(NO3)2HNO3(氧化剂)NO2(NO),作酸用的硝酸为0.2 mol,生成的气体为NONO2的混合气体,溶液中有a molHNO3过量,则被还原的HNO3(0.4a0.2)mol,即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4a0.2)mol,溶液中的NO由过量的HNO3Cu(NO3)2NO组成,为(a0.2)mol【答案】 C17.【解析】 (1)加热烧瓶时,发生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打开活塞a,向烧瓶中鼓入O2后,发生反应2Cu2H2SO4O22CuSO42H2O2)装置B用于收集SO2,因此B中导气管应为长进短出。3SO2具有还原性,可被O2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SO34)可用NaOH溶液(碱液)吸收剩余SO2【答案】 (1Cu2H2SO4() CuSO4SO22H2O2Cu2H2SO4O22CuSO42H2O(或2CuO22CuOCuOH2SO4===CuSO4H2O232SO2O22SO3(或其他合理答案)    品红4NaOH溶液(合理即可)18【解析】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有Cl2SO2O3等。A气体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但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ASO2B气体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为Cl2;如果将Cl2SO2等体积混合,通入溶液中,则发生下列反应:Cl2SO22H2O===H2SO42HCl,生成的盐酸和硫酸都没有漂白作用,但它们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答案】(1SO2    Cl2 22NaOHSO2===Na2SO3H2O    NaOHSO2===NaHSO3 32OHCl2===ClClOH2O4)变为红色     无明显变化19.【解析】(1)氨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与O2反应生成NOH2O。(2)玻璃管2中发生的是氨的催化氧化反应。停止加热仍保持红热,说明该反应不需要加热也能进行,故为放热反应。(3)氨气的催化氧化有水生成,氨气从氨水中逸出时也可以带出水,故装置3需要对NO气体进行干燥,防止NO与氧气反应生成的NO2溶解在其中生成硝酸,硝酸与逸出的氨气反应会生成硝酸铵(白烟)。(4)装置5为制备混合反应气体(氨气和氧气)的装置。【答案】 (14NH35O24NO6H2O2)放热 3)浓H2SO4    生成的NOO2反应生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NH3HNO3反应生成了NH4NO341    NH4Cl    HCl反应生成氧气(合理答案均给分)20.【解析】 本题考查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的实验。(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意配平。(2这种丝状材料的成分必须不能与稀硝酸反应,所以AB项不行;红棕色的气体是NO2,原因是生成的NO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3)该实验装置是防止产生的气体与空气接触,长玻璃管的作用是排稀硝酸,防止稀硝酸溢出;关闭活塞,产生的气体使稀硝酸液面下降,从而铜丝与稀硝酸分开,反应停止。(4)不能用排空气法来收集NO,因为NO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只能用排水法,CD装置符合题意。【答案】 (13Cu8HNO3()===3Cu(NO3)22NO↑4H2O2CD    2NOO2===2NO23接收被气体压出U形管的液体,防止稀硝酸溢出    关闭U形管右端导气管上的活塞;反应产生的气体将U形管右端管内的稀硝酸向下压,使铜丝与稀硝酸分开,反应就会停止4CD21.【解析】 木炭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CO2SO2H2O。其中CO2SO2在化学性质上的相同点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跟澄清石灰水中的Ca(OH)2反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会干扰CO2的鉴别。SO2CO2在化学性质上的明显不同点是SO2有漂白性和强的还原性,而CO2都没有。所以,在鉴别CO2时,首先用酸性KMnO4溶液将SO2氧化除去,再用品红溶液检验是否被完全除去,最后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的存在,是一种确认CO2存在的好方案。【答案】(1A   F   E   C   D   B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品红溶液未褪色3)吸收SO24C2H2SO4()CO22SO22H2O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