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双墩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研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双墩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研考试题
一、选择题
1.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缺乏铁元素,可以补充硫酸亚铁,且多多益善
B. 古代镀金(鎏金)工艺,利用了电镀原理
C. 反复煮沸的水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
D. 护肤品中含有的甘油具有美白作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铁在人体中属于微量元素,不是多多益善,故错误;B、古代没有电,故错误;C、亚硝酸盐具有致癌,故正确;D、利用甘油的吸水性,故错误。
2. 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SO2+2KOH=K2SO3+ H2O B. CaCO3CaO+CO2↑
C. Na2CO3+CaCl2===CaCO3↓+2NaCl D. Fe+2FeCl3= 3FeCl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B、C三个化学反应均无化合价的变化,故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反应中铁中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是氧化还原反应。
3.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
B. 氧化剂被氧化,还原剂被还原
C. 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一定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D. 氧化还原反应中,金属单质只作还原剂,非金属单质只作氧化剂
【答案】A
【详解】A.氧化剂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故B错误;
C.Cl2+H2OHCl+HClO,在这个反应中,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以是相同的物质,C错误;
D.Cl2+H2OHCl+HClO,在这个反应中,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非金属单质不仅可以作氧化剂,也可以作还原剂,D错误;
故选A。
4.水热法制备纳米颗粒Y(化合物)的反应为:3Fe2++2S2O32-+O2+aOH-=Y+S4O62-+2H2O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S2O32-是还原剂 B. Y的化学式为Fe2O3
C. a=4 D. 每有1molO2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4mol
【答案】B
【解析】反应前S的化合价是+2价,反应后是+2.5价,化合价升高,因此是还原剂,A正确。根据方程式可知,还原剂共失去2mol电子,而1mol氧气得到4mol电子,所以亚铁离子应该再失去2mol电子,因此Y是四氧化三铁,B不正确,D正确。根据原子守恒可知,选项C正确,答案选B。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称量NaOH 固体
B. 配制100mL0.1mol/L 的H2SO4 溶液
C. 家里的食用胡麻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采取的分离方法
D. 提纯Fe(OH)3 胶体
【答案】C
【解析】A. 称量NaOH 固体,应在小烧杯中称量,同时砝码应放在右边,故A错误;B. 配制100mL0.1mol/L 的H2SO4 溶液,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故B错误;C、油水互不相溶,分层,家里的食用胡麻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采取分液的分离方法,故C正确;D. 提纯Fe(OH)3 胶体应用渗析的方法分离,故D错误;故选C。
6.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中通入SO2
有白色沉淀生成
BaSO3难溶于酸
B
向溶液X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NH4+
C
向FeBr2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再加CCl4萃取
CCl4层无色
Fe2+的还原性强于Br-
D
向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
有气体产生
非金属性Cl>S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酸性条件下NO3-与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42-,生成的沉淀为BaSO4,而不是BaSO3,故A错误;B.检验NH4+,应用浓NaOH溶液或加热才能生成NH3,故B错误;C.向FeBr2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CCl4层无色,说明没有生成Br2,氯水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Fe2+的还原性强于Br-,故C正确;D.盐酸不是氯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亚硫酸也不是硫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故D错误;故选C。
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11.2 L CH3CH2OH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5NA
B. 14g分子式为CnH2n的链烃中含有的C-H键的数目为2NA
C. 室温时,1.0 L 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2NA
D. 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22.4L氢气,转移电子数为2NA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标准状况下乙醇是液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分子数,A错误;B、14g分子式为CnH2n的链烃中含有的C-H键的物质的量是,数目为2NA,B正确;C、室温时,1.0 L 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C错误;D、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22.4L氢气,应用不能确定氢气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则不能计算转移电子数,D错误,答案选B。
8.常温常压下某CO2、H2、CO的混合气体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CO2、H2、CO的质量之比可能为( )
A. 13:8:27 B. 13:9:27 C. 26:16:27 D. 286:8:27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与氮气的密度相同,根据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混合气体的平均质量为28g/mol,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要求CO2和H2,混合起来平均摩尔质量为28g/mol,设CO2的物质的量为xmol,H2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有(44x+2y)/(x+y)=28,解得x:y=13:8,质量比为13*44:8*2=143:4,CO的质量为任何数值,故选项D正确。
9.对于反应8NH3+3Cl2=N2+6NH4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2是还原产物,且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是2:3
B. N2是氧化产物,且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是2:3
C. 每转移6mol电子就生成22.4LN2
D. NH4Cl是氧化产物,且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物质的量之比是1 : 6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反应中Cl2为氧化剂,NH3为还原剂,由方程式可知,当有8molNH3参加反应,有2mol被氧化,则该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是2:3,Cl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NH4Cl为还原产物,在标准状况下,每转移6mol电子就生成22.4LN2,故选B。
10. 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可通过化合反应制得的共有( )
①小苏打 ②硫酸铝 ③氯化亚铁 ④磁性氧化铁 ⑤氢氧化铜 ⑥氢氧化铁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①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为:Na2CO3+CO2+H2O═2NaHCO3;②硫酸铝不能由化合反应生成;③铁和氯化铁化合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反应为Fe+2FeCl3=3FeCl2;④铁在氧气中烧燃生成磁性氧化铁,反应为3Fe+2O2Fe3O4;⑥氢氧化亚铁和氧气水反应化合为氢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2H2O+O2=4Fe(OH)3;答案选C。
11.在含有Na+、Cl-、离子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
A. K+ B. H+ C. Ca2+ D. Ag+
【答案】A
【解析】A、钾离子与三种离子均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A正确;B、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CO2和水,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银离子与氯离子、碳酸根离子均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答案选A。
12.在同温同压下,A容器的H2和B容器的NH3,若所含氢原子数目之比为2:3,则这两个容器的体积比是( )
A. 1:1 B. 2:3 C. 3:2 D. 1:3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A、B两容器中所含氢原子数目之比为2:3,则A、B容器中氢气和氨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根据V=nVm知,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所以这两个容器体积之比为1 :1,答案选A。
13.Na2O2、Cl2和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a2O2和CO2反应中, 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 Na2O2、Cl2、SO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
C. 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同时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更快
D. 在Na2O2中阴阳离子所含的电子数目相等
【答案】A
【解析】A. Na2O2和CO2反应中,CO2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A正确;B. Na2O2、Cl2剩余氧化漂白,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剩余化合漂白,原理不同,故B错误;C. 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同时通入品红溶液中恰好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品红不褪色,故C错误;D. 在Na2O2中阴阳离子所含的电子数目分别为18和20,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A。
1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1 molNH3通入水中得到1L溶液,则NH4+与NH3·H2O粒子总数为NA
B. 1.2 g NaHSO4晶体中含有离子总数为0.03 NA
C. 标准状况下,2.24 L SO3含有的分子数为0.1 NA
D. 14 g乙烯和环丙烷(C3H6)混合气体中的碳原子数为NA
【答案】D
【解析】A. 将1 molNH3通入水中得到1L溶液,则NH3、NH4+与NH3·H2O粒子总数为NA,A错误;B. 1.2 g NaHSO4是0.01mol,晶体中含有离子总数为0.02 NA,B错误;C. 标准状况下三氧化硫不是气态,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 L SO3含有的分子数,C错误;D. 乙烯和环丙烷的最简式相同,均是CH2,14 g乙烯和环丙烷(C3H6)混合气体中的碳原子数为NA,D正确,答案选D。
15.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c(OH-)满足c(H+)·c(OH-)=10-24,则下列各组离子在该溶液中一定大量共存的是 ( )
A. K+、Na+、HCO3-、Cl- B. Na+、K+、NO3-、Cl-
C. K+、Na+、S2-、NO3- D. Mg2+、NH4+、SO42-、Cl-
【答案】B
【解析】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c(OH-)满足c(H+)•c(OH-)=10-24,水的电离受到抑制,为酸或碱溶液,
A、HCO3-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酸或碱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B正确;C、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S2― ,故C错误;D、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NH4+,故D不选;故选B。
16.将标准状况下的aLHCl (g) 溶于1000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 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mol/L B. mol/L C. mol/L D. mol/L
【答案】D
【分析】先求氯化氢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溶液的质量、密度求出溶液的体积,根据物质的量浓度公式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详解】氯化氢的物质的量n=aL/22.4L/mol=a/22.4mol,氯化氢的质量为a/22.4mol×36.5g/mol=(36.5a/22.4)g,溶液的质量为1000g+(36.5a/22.4)g,所以溶液的体积为(1000+36.5a/22.4)g/1000b g/L=(22400+36.5a/22400b)L,所以溶液的浓度为a/22.4mol/(22400+36.5a/22400b)L=mol/L,故D正确;
故选D。
17.体积为VmL,密度为d g·cm-3的溶液,含有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溶质m g,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质量分数为w%,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
A. c=(w×100×d)/M B. m=V×d×w
C. w=(c×M)/(1000×d) D. c=(1000×m)/(V×M)
【答案】D
【详解】A.c=1000ρw/M=1000dw%/M=10dw/M,故A错误;
B.溶液的质量为:d g·cm-3×VmL= dVg,溶质的质量为dV×w%,故B错误;
C.根据c=1000ρw/M=1000dw%/M,可得w%=(c×M)/(1000×d),故C错误;
D.溶质的物质的量为n=m/Mmol,溶液的体积为0.001VL,则c=(1000×m)/(V×M),故D正确;
故选D。
18.某500mL溶液中含0.1mol Fe2+,0.2mol Fe3+,加入0.2mol铁粉,待Fe3+完全还原后,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 )
A. 0.4mol/L B. 0.6mol/L C. 0.8 mol/L D. 1.0 mol/L
【答案】C
【解析】由2Fe3++Fe=3Fe2+可知,铁粉过量,最终溶液中的Fe2+的物质的量为0.4 mol,其浓度为0.8 mol/L
19.F2和Xe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氧化性极强且极易与水反应的XeF2、XeF4两种化合物(F的化合价为-1价)。其中XeF4与H2O可以发生如下反应:6 XeF4+12H2O=2XeO3+4Xe↑+24HF+3O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XeF4 ,还原剂只有H2O
B. XeF4按以上方式与水反应,每生成3molO2转移16mol电子
C. XeF2加入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将发生分解反应生成Xe和F2
D. XeF2、XeF4在空气中都能长期存放
【答案】B
【解析】A. 上述反应中Xe的化合价部分升高、部分降低,所以XeF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A不正确;B. XeF4按以上方式与水反应,每生成3molO2转移16mol电子,B正确;C. F2易与水反应生氢氟酸和氧气,C不正确;D. 空气中有水蒸气,XeF2、XeF4不能在空气中长期存放,D不正确。本题选B。
20.将一小块钠投入盛50mL澄清饱和石灰水的烧杯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钠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B. 有气体生成
C. 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D. 溶液变浑浊
【答案】D
【解析】A.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会浮在水面上,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且钠的熔点较低,使钠熔成小球,钠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气使小球到处游动,A不符合题意;B.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所以有气体生成,B不符合题意;C.钙的活泼性大于钠,且钠、钙都易和水反应生成碱,所以钠在水溶液中不可能置换出钙,C符合题意;D.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且放出热量,随着反应的进行水的量减少,氢氧化钙溶液成为过饱和溶液,溶液中析出部分氢氧化钙而导致溶液成悬浊液,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
2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热稳定性:Na2CO3 比 NaHCO3稳定
B. 溶解性:Na2CO3比 NaHCO3易溶于水(同一条件下)
C. 相同质量的Na2CO3 和 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Na2CO3放出CO2多
D. 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 Cu + 2Fe3+ == Cu2+ + 2Fe2+
【答案】C
【解析】A、热稳定性:Na2CO3比NaHCO3稳定,A正确;B、溶解性: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同一条件下),B正确;C、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碳酸氢钠,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NaHCO3放出CO2多,C错误;D、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生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离子方程式为Cu+2Fe3+ ==Cu2++2Fe2+,D正确,答案选C。
22.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2.4L CO2与足量Na2O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B. 6.4 g 由S2、S4、S8组成的混合物含硫原子数为0.2NA
C. 1mol/L的NaCl溶液中Cl—的数目为NA
D. 标况下,22.4L NO和11.2L O2,混合后气体分子数为NA
【答案】B
【解析】A、未告知气体所处状态是否为标况,无法计算22.4 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B.6.4 g由S2、S4、S8组成的混合物,含有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含硫原子数为0.2 NA,故B正确;C.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1mol/L的NaCl溶液中Cl—的数目,故C错误;D.标准状况下,22.4LNO和11.2L氧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0.5mol,由2NO+O2═2NO2,2NO2⇌N2O4,则气体的分子总数小于NA个,故D错误;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①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范围和条件,对象是否气体;温度和压强是否为标准状况,如本题的A项;②溶液计算是否告知物质的量浓度和溶液体积,如本题的C项。
23.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在无色溶液中:Cu2+、Cl-、NO3- 、Ag+
B. 在含大量CO32-的溶液中:SO42-、K+、H+、S2-
C. 在强酸性溶液中:Na+、SO42-、Al3+、Mg2+
D. 在强碱性溶液中:SO32-、Ba2+、ClO-、Al3+
【答案】C
【解析】A. 在无色溶液中Cu2+不能大量共存,另外Cl-与Ag+也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 在含大量CO32-的溶液中H+不能大量共存,另外氢离子与S2-也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 在强酸性溶液中Na+、SO42-、Al3+、Mg2+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D. 在强碱性溶液中Al3+不能大量共存,另外SO32-与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答案选C。
24.关于0.1 mol/L H2SO4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从1L该溶液中取出100mL,则取出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
B. 0.5 L该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
C. 1 L该溶液中含有H2SO4的质量为9.8 g
D. 取该溶液10mL,加水稀释至100mL后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L
【答案】A
【解析】A、某溶液的浓度一旦确定,则它的浓度与所取溶液的体积无关,故从1L该溶液中取出100mL,取出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1 mol/L,A错误。B、0.1 mol/L H2SO4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为2×0.1 mol/L=0.2 mol/L,浓度与所取溶液的体积无关,故0.5 L该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B正确。C、1 L该溶液中含有H2SO4的物质的量n=1 L×0.1 mol/L=0.1mol,所以H2SO4的质量m=0.1mol×98g/mol=9.8g,C正确。D、取该溶液10mL,加水稀释至100mL,体积扩大为10倍,则硫酸的浓度变为原来的1/10,所以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L,D正确。正确答案为A
25.摩尔质量为Mg·mol-1的气态化合物VL (已换算成标准状况) 溶于mg 水中,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密度为ρg·c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 可表示为 B. c 可表示为
C. ω%可表示为 D. ρ可表示为
【答案】D
【详解】A.VL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为V/22.4mol,故气体的质量为VM/22.4g,溶液的质量为(m+ VM/22.4)g,溶液的质量分数为ω%=[(VM/22.4)/(m+ VM/22.4)]×100%,整理得M=22.4m×ω%/(1-ω%)V,故A错误;
B. VL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为V/22.4mol,故气体的质量为VM/22.4g,溶液的质量为(m+ VM/22.4)g,溶液的体积为(m+ VM/22.4)g/1000ρg/L= VM+22.4m/22400L,故c=(1000ρv/ VM+22.4m)mol/L,故B错误;
C.根据A项分析,ω%=[(VM/22.4)/(m+ VM/22.4)]×100%=100ρv/MV+22.4m%,故C错误;
D.根据c=1000ρw/M可知,密度ρ=,故D正确;
故选D。
二、综合题
26.氰化钠(NaCN)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NaCN有剧毒,含氰废水的工业处理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Ka(HCN)< Ka(CH3COOH),[Ag(CN)2]-(aq)Ag+(aq)+2CN-(aq)。
(1)氰化钠遇水会产生剧毒氢氰酸,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CH3COOH中水电离出的c(H+)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HCN中水电离出的c(H+)。
(2)向发生塔中通入水蒸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池中,C1O2可将CN-氧化。且产生两种无毒气体,当反应过程中转移了 6.02×1023个电子时,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总体积是_____________L。
(4)氧化池中,也可用H2O2代替C1O2,反应后生成一种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和一种常见的酸式盐,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镀厂电镀银时需要降低镀层金属的沉积速率,使镀层更加致密。若电解液使用Na[Ag(CN)2]溶液,则阴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工业电镀中使用氰离子(CN-)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CN-+H2OHCN+OH- (2). 小于 (3). 促使HCN挥发进入吸收塔 (4). 6.72 (5). CN-+H2O2+H2O=HCO3-+NH3↑ (6). [Ag(CN)2]-+e-=Ag+2CN- (7). Ag+和CN-可以结合生成稳定的[Ag(CN)2]-,以控制银离子浓度,使镀层致密(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1)氰化钠易发生水解产生氰化氢,方程式为CN-+H2O⇌HCN+OH-;因醋酸的酸性比HCN强,溶液中H+浓度越大,水的电离能力越弱,则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CH3COOH中水电离出的c(H+)小于HCN中水电离出的c(H+);
(2)向发生塔中通水蒸汽的目的是促使HCN挥发进入吸收塔,;
(3)CN-被C1O2氧化成无毒的两种气体是氮气和二氧化碳,即2CN-+2C1O2=N2↑+2CO2↑+2Cl-,反应中每摩C1O2参加反应转移5mol电子,当反应过程中转移 6.02×1023即1mol电子是,参加反应的C1O2为0.2mol,则生成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0.3mol,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总体积是0.3mol×22.4L/mol=6.72L;
(4)CN-和双氧水反应生成一种酸式盐为碳酸氢钠,同时生成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为氨气,离子方程式为CN-+H2O2+H2O=HCO3-+NH3↑;
(5)电解池中,电解液使用Na[Ag(CN)2],在阴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Ag(CN)2]-+e-=Ag+2CN-,工业电镀中使用氰离子,这样Ag+和CN-可以结合成稳定的络合物,可以控制银离子浓度,使镀层致密。
27.钒的化合物常用于制作催化剂和新型电池。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钒可由铝热反应制得。已知25℃、101 kPa时,
4A1(s)+3O2(g)=2Al2O3 (s) △H1=a kJ·mol-1
4V(s) +5O2 (g)=2V2O5(s) △H2=b kJ·mol-1
则用铝热反应冶炼金属V(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V2O5为橙黄至砖红色固体,无味、有毒,微溶于水,是许多有机和无机反应的催化剂。下图表示的是25℃时,部分含钒微粒的存在形式、浓度和存在的pH范围(其余可溶性微粒均未标出),图中“[V]”表示含钒微粒的浓度,虚线表示[V]或pH的范围尚未准确确定。
①V2O5溶于足量2mol • L-1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硫酸溶液至过量(pH<1)的过程中,开始溶液保持澄淸,滴加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有橙黄色沉淀产生,继续滴加硫酸溶液,沉淀又消失。则沉淀消失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滴加硫酸溶液的过程中,先后发生如下反应:
则“X所示区域溶液中的离子”不可能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V3O93- b.V4O103- c. V4O124-
(3)V2O5是反应2SO2+O22SO3的催化剂。其他条件不变,加入V2O5后,该反应的速率加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恒温恒压下,加人V2O5,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__ (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4)下图所示为可充电的全钒液流电池构造示意图,该电池中的隔膜只允许H+通过。电池放电时,负极区溶液的pH将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电池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10Al(s)+3V2O5(s)═5Al2O3(s)+6V(s) ΔH=(2.5a-l.5b)kJ·mol-1 (2). V2O5+6OH-═2VO43-+3H2O (3). V2O5+H2SO4═(VO2)2SO4+H2O (4). b (5). 加入V2O5后,反应路径发生改变,反应的活化能降低,反应速率加快 (6). 不变 (7). 增大 (8). VO2+-e-+H2O═VO2++2H+
【解析】(1)金属钒可由铝热反应制得。已知25℃、101 kPa时,
①4A1(s)+3O2(g)=2Al2O3 (s) △H1=a kJ·mol-1
②4V(s) +5O2 (g)=2V2O5(s) △H2=b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①×5-②×3)/2,则用铝热反应冶炼金属V(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0Al(s)+3V2O5(s)═5Al2O3(s)+6V(s) ΔH=(2.5a-l.5b)kJ·mol-1
⑵①由图可知,在碱性条件下,以VO43-形式存在,V2O5溶于足量2mol • L-1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V2O5+6OH-═2VO43-+3H2O;沉淀消失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V2O5+H2SO4═(VO2)2SO4+H2O;②H2VO4― 缩水后,V的化合价不变,所以不可能的是V4O102― ;(3)加入V2O5后,该反应的速率加快的原因是反应路径发生改变,反应的活化能降低,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4)原电池中H+ 带正电,移向正极,故负极区溶液的pH将增大;电池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VO2+-e-+H2O═VO2++2H+。
28.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K+、Fe3+、Al3+、Cl-、SO42-、CO32-中的若干种,现进行以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加入稀硝酸搅拌,固体全部溶解,没有气体放出;
(2)向(1)溶液中加入一定量Ba(OH)2溶液,生成有色沉淀,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然后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3)取(2)中的有色沉淀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沉淀全部溶解;
(4)重新取少量固体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后,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澄清溶液;
(5)向(4)的溶液中加入氨水使溶液呈碱性,有沉淀生成,过滤.往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沉淀减少。
根据上述实验,这包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肯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可通过______________来进一步确定该离子。
【答案】(1). SO42-、CO32- (2). Fe3+、Al3+、Cl- (3). K+ (4). 焰色反应.
【解析】(1)加入稀硝酸无气体放出,说明原溶液中无CO32-;
(2)加入一定量Ba(OH)2溶液,生成有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3+,可能含有SO42-,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然后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l-;
(3)有色沉淀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沉淀全部溶解,说明沉淀中不含有硫酸钡.即原溶液中不存在SO42-;
(5)加入氨水使溶液呈碱性,有沉淀生成,过滤.往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沉淀减少,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含有Fe3+、Al3+;
因此,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SO42-、CO32-;肯定含有的离子是Fe3+、Al3+、Cl-;因实验没有涉及到K+,则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离子是K+,可通过焰色反应进行鉴别。
29.实验室需要90mL 2.0mol/L的Na2CO3溶液,现用无水碳酸钠粉末配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应称取___ 无水碳酸钠.
(2)下列仪器中,一定不会用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50mL容量瓶 B.100mL容量瓶 C.玻璃棒; D.50mL量筒 E.托盘天平 F.药匙
(3)容量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 .
(4)配制过程简述为以下各步: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填各步骤序号).
A.冷却至室温 B.洗涤并转移 C.称量 D.溶解 E.摇匀装瓶 F.定容 G.转移
(5)在溶液配制过程中,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 .
A.溶解固体后的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移入容量瓶中定容
B.容量瓶在使用前未干燥,里面有少量蒸馏水
C.称量时,砝码生了锈
D.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的刻度线,但未做任何处理
E.转移时不小心有溶液溅出瓶外
F.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6)在上述所配的Na2CO3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 , 取上述Na2CO3溶液50mL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的CO2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___ .
【答案】(1) 21.2g(1分);(2)A (1分);(3)查漏(1分);(4)CDAGBFE(1分);(5)ACF(2分);(6)4mol/L(2分),2.24L(2分)。
【解析】试题分析:(1)在实验室没有规格是90 mL的容量瓶,根据选择仪器的标准是“大而近”的原则,应该选择100mL容量瓶,由于溶液有均一性,所以需要配制100 mL 2.0 mol/L的Na2CO3溶液,n(Na2CO3)=0.1L×2.0mol/L=0.2mol,则m(Na2CO3)=0.2mol×106g/mol=21.2g;(2)下列仪器中,一定不会用到的是A.50mL;(3)配制的溶液要摇匀,因此容量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查漏;(4)用无水碳酸钠配制100mL配制 2.0 mol/L的Na2CO3溶液,过程各步的正确的操作顺序为C.称量、 D.溶解、A.冷却至室温、 G.转移、 B.洗涤并转移、 F.定容、E.摇匀装瓶。故各步骤序号是CDAGBFE;(5)A.溶解固体后的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移入容量瓶中定容,当溶液恢复至室温时,由于溶液的体积V偏小,根据c=n/V可知最终导致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高; B.容量瓶在使用前未干燥,里面有少量蒸馏水,由于不影响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因此对溶液的浓度不产生任何影响; C.称量时,砝码生了锈,使溶质的质量偏大,则根据n=m÷M计算得到的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多,因此溶液的浓度偏高; D.定容摇匀后由于部分溶液粘在容量瓶的瓶颈上,使液面低于容量瓶的刻度线,由于溶液有均一性,溶液各处的浓度相等,因此未做任何处理,溶液的浓度不变,无误差; E.转移时不小心有溶液溅出瓶外,使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少,则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低; F.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则溶液的体积偏小,根据c=n/V可知最终导致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高。故最终导致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ACF;(6)Na2CO3电离方程式是:Na2CO3=2Na++CO32-,所以c(Na+)=2c(Na2CO3)="2×2.0" mol/L=4.0mol/L。取上述Na2CO3溶液50 mL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的CO2气体,则n(Na2CO3)=c∙V=2.0 mol/L×0.05L=0.1mol,根据C元素守恒可知,在标况下的体积为V(CO2)= 0.1mol×22.4L/mol=2.24L。
一、选择题
1.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缺乏铁元素,可以补充硫酸亚铁,且多多益善
B. 古代镀金(鎏金)工艺,利用了电镀原理
C. 反复煮沸的水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
D. 护肤品中含有的甘油具有美白作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铁在人体中属于微量元素,不是多多益善,故错误;B、古代没有电,故错误;C、亚硝酸盐具有致癌,故正确;D、利用甘油的吸水性,故错误。
2. 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SO2+2KOH=K2SO3+ H2O B. CaCO3CaO+CO2↑
C. Na2CO3+CaCl2===CaCO3↓+2NaCl D. Fe+2FeCl3= 3FeCl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B、C三个化学反应均无化合价的变化,故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反应中铁中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是氧化还原反应。
3.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
B. 氧化剂被氧化,还原剂被还原
C. 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一定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D. 氧化还原反应中,金属单质只作还原剂,非金属单质只作氧化剂
【答案】A
【详解】A.氧化剂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故B错误;
C.Cl2+H2OHCl+HClO,在这个反应中,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以是相同的物质,C错误;
D.Cl2+H2OHCl+HClO,在这个反应中,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非金属单质不仅可以作氧化剂,也可以作还原剂,D错误;
故选A。
4.水热法制备纳米颗粒Y(化合物)的反应为:3Fe2++2S2O32-+O2+aOH-=Y+S4O62-+2H2O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S2O32-是还原剂 B. Y的化学式为Fe2O3
C. a=4 D. 每有1molO2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4mol
【答案】B
【解析】反应前S的化合价是+2价,反应后是+2.5价,化合价升高,因此是还原剂,A正确。根据方程式可知,还原剂共失去2mol电子,而1mol氧气得到4mol电子,所以亚铁离子应该再失去2mol电子,因此Y是四氧化三铁,B不正确,D正确。根据原子守恒可知,选项C正确,答案选B。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称量NaOH 固体
B. 配制100mL0.1mol/L 的H2SO4 溶液
C. 家里的食用胡麻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采取的分离方法
D. 提纯Fe(OH)3 胶体
【答案】C
【解析】A. 称量NaOH 固体,应在小烧杯中称量,同时砝码应放在右边,故A错误;B. 配制100mL0.1mol/L 的H2SO4 溶液,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故B错误;C、油水互不相溶,分层,家里的食用胡麻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采取分液的分离方法,故C正确;D. 提纯Fe(OH)3 胶体应用渗析的方法分离,故D错误;故选C。
6.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中通入SO2
有白色沉淀生成
BaSO3难溶于酸
B
向溶液X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NH4+
C
向FeBr2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再加CCl4萃取
CCl4层无色
Fe2+的还原性强于Br-
D
向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
有气体产生
非金属性Cl>S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酸性条件下NO3-与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42-,生成的沉淀为BaSO4,而不是BaSO3,故A错误;B.检验NH4+,应用浓NaOH溶液或加热才能生成NH3,故B错误;C.向FeBr2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CCl4层无色,说明没有生成Br2,氯水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Fe2+的还原性强于Br-,故C正确;D.盐酸不是氯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亚硫酸也不是硫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故D错误;故选C。
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11.2 L CH3CH2OH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5NA
B. 14g分子式为CnH2n的链烃中含有的C-H键的数目为2NA
C. 室温时,1.0 L 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2NA
D. 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22.4L氢气,转移电子数为2NA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标准状况下乙醇是液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分子数,A错误;B、14g分子式为CnH2n的链烃中含有的C-H键的物质的量是,数目为2NA,B正确;C、室温时,1.0 L 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C错误;D、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22.4L氢气,应用不能确定氢气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则不能计算转移电子数,D错误,答案选B。
8.常温常压下某CO2、H2、CO的混合气体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CO2、H2、CO的质量之比可能为( )
A. 13:8:27 B. 13:9:27 C. 26:16:27 D. 286:8:27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与氮气的密度相同,根据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混合气体的平均质量为28g/mol,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要求CO2和H2,混合起来平均摩尔质量为28g/mol,设CO2的物质的量为xmol,H2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有(44x+2y)/(x+y)=28,解得x:y=13:8,质量比为13*44:8*2=143:4,CO的质量为任何数值,故选项D正确。
9.对于反应8NH3+3Cl2=N2+6NH4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2是还原产物,且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是2:3
B. N2是氧化产物,且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是2:3
C. 每转移6mol电子就生成22.4LN2
D. NH4Cl是氧化产物,且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物质的量之比是1 : 6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反应中Cl2为氧化剂,NH3为还原剂,由方程式可知,当有8molNH3参加反应,有2mol被氧化,则该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是2:3,Cl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NH4Cl为还原产物,在标准状况下,每转移6mol电子就生成22.4LN2,故选B。
10. 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可通过化合反应制得的共有( )
①小苏打 ②硫酸铝 ③氯化亚铁 ④磁性氧化铁 ⑤氢氧化铜 ⑥氢氧化铁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①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为:Na2CO3+CO2+H2O═2NaHCO3;②硫酸铝不能由化合反应生成;③铁和氯化铁化合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反应为Fe+2FeCl3=3FeCl2;④铁在氧气中烧燃生成磁性氧化铁,反应为3Fe+2O2Fe3O4;⑥氢氧化亚铁和氧气水反应化合为氢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2H2O+O2=4Fe(OH)3;答案选C。
11.在含有Na+、Cl-、离子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
A. K+ B. H+ C. Ca2+ D. Ag+
【答案】A
【解析】A、钾离子与三种离子均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A正确;B、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CO2和水,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银离子与氯离子、碳酸根离子均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答案选A。
12.在同温同压下,A容器的H2和B容器的NH3,若所含氢原子数目之比为2:3,则这两个容器的体积比是( )
A. 1:1 B. 2:3 C. 3:2 D. 1:3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A、B两容器中所含氢原子数目之比为2:3,则A、B容器中氢气和氨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根据V=nVm知,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所以这两个容器体积之比为1 :1,答案选A。
13.Na2O2、Cl2和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a2O2和CO2反应中, 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 Na2O2、Cl2、SO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
C. 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同时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更快
D. 在Na2O2中阴阳离子所含的电子数目相等
【答案】A
【解析】A. Na2O2和CO2反应中,CO2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A正确;B. Na2O2、Cl2剩余氧化漂白,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剩余化合漂白,原理不同,故B错误;C. 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同时通入品红溶液中恰好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品红不褪色,故C错误;D. 在Na2O2中阴阳离子所含的电子数目分别为18和20,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A。
1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1 molNH3通入水中得到1L溶液,则NH4+与NH3·H2O粒子总数为NA
B. 1.2 g NaHSO4晶体中含有离子总数为0.03 NA
C. 标准状况下,2.24 L SO3含有的分子数为0.1 NA
D. 14 g乙烯和环丙烷(C3H6)混合气体中的碳原子数为NA
【答案】D
【解析】A. 将1 molNH3通入水中得到1L溶液,则NH3、NH4+与NH3·H2O粒子总数为NA,A错误;B. 1.2 g NaHSO4是0.01mol,晶体中含有离子总数为0.02 NA,B错误;C. 标准状况下三氧化硫不是气态,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 L SO3含有的分子数,C错误;D. 乙烯和环丙烷的最简式相同,均是CH2,14 g乙烯和环丙烷(C3H6)混合气体中的碳原子数为NA,D正确,答案选D。
15.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c(OH-)满足c(H+)·c(OH-)=10-24,则下列各组离子在该溶液中一定大量共存的是 ( )
A. K+、Na+、HCO3-、Cl- B. Na+、K+、NO3-、Cl-
C. K+、Na+、S2-、NO3- D. Mg2+、NH4+、SO42-、Cl-
【答案】B
【解析】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c(OH-)满足c(H+)•c(OH-)=10-24,水的电离受到抑制,为酸或碱溶液,
A、HCO3-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酸或碱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B正确;C、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S2― ,故C错误;D、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NH4+,故D不选;故选B。
16.将标准状况下的aLHCl (g) 溶于1000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 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mol/L B. mol/L C. mol/L D. mol/L
【答案】D
【分析】先求氯化氢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溶液的质量、密度求出溶液的体积,根据物质的量浓度公式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详解】氯化氢的物质的量n=aL/22.4L/mol=a/22.4mol,氯化氢的质量为a/22.4mol×36.5g/mol=(36.5a/22.4)g,溶液的质量为1000g+(36.5a/22.4)g,所以溶液的体积为(1000+36.5a/22.4)g/1000b g/L=(22400+36.5a/22400b)L,所以溶液的浓度为a/22.4mol/(22400+36.5a/22400b)L=mol/L,故D正确;
故选D。
17.体积为VmL,密度为d g·cm-3的溶液,含有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溶质m g,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质量分数为w%,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
A. c=(w×100×d)/M B. m=V×d×w
C. w=(c×M)/(1000×d) D. c=(1000×m)/(V×M)
【答案】D
【详解】A.c=1000ρw/M=1000dw%/M=10dw/M,故A错误;
B.溶液的质量为:d g·cm-3×VmL= dVg,溶质的质量为dV×w%,故B错误;
C.根据c=1000ρw/M=1000dw%/M,可得w%=(c×M)/(1000×d),故C错误;
D.溶质的物质的量为n=m/Mmol,溶液的体积为0.001VL,则c=(1000×m)/(V×M),故D正确;
故选D。
18.某500mL溶液中含0.1mol Fe2+,0.2mol Fe3+,加入0.2mol铁粉,待Fe3+完全还原后,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 )
A. 0.4mol/L B. 0.6mol/L C. 0.8 mol/L D. 1.0 mol/L
【答案】C
【解析】由2Fe3++Fe=3Fe2+可知,铁粉过量,最终溶液中的Fe2+的物质的量为0.4 mol,其浓度为0.8 mol/L
19.F2和Xe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氧化性极强且极易与水反应的XeF2、XeF4两种化合物(F的化合价为-1价)。其中XeF4与H2O可以发生如下反应:6 XeF4+12H2O=2XeO3+4Xe↑+24HF+3O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XeF4 ,还原剂只有H2O
B. XeF4按以上方式与水反应,每生成3molO2转移16mol电子
C. XeF2加入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将发生分解反应生成Xe和F2
D. XeF2、XeF4在空气中都能长期存放
【答案】B
【解析】A. 上述反应中Xe的化合价部分升高、部分降低,所以XeF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A不正确;B. XeF4按以上方式与水反应,每生成3molO2转移16mol电子,B正确;C. F2易与水反应生氢氟酸和氧气,C不正确;D. 空气中有水蒸气,XeF2、XeF4不能在空气中长期存放,D不正确。本题选B。
20.将一小块钠投入盛50mL澄清饱和石灰水的烧杯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钠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B. 有气体生成
C. 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D. 溶液变浑浊
【答案】D
【解析】A.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会浮在水面上,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且钠的熔点较低,使钠熔成小球,钠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气使小球到处游动,A不符合题意;B.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所以有气体生成,B不符合题意;C.钙的活泼性大于钠,且钠、钙都易和水反应生成碱,所以钠在水溶液中不可能置换出钙,C符合题意;D.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且放出热量,随着反应的进行水的量减少,氢氧化钙溶液成为过饱和溶液,溶液中析出部分氢氧化钙而导致溶液成悬浊液,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
2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热稳定性:Na2CO3 比 NaHCO3稳定
B. 溶解性:Na2CO3比 NaHCO3易溶于水(同一条件下)
C. 相同质量的Na2CO3 和 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Na2CO3放出CO2多
D. 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 Cu + 2Fe3+ == Cu2+ + 2Fe2+
【答案】C
【解析】A、热稳定性:Na2CO3比NaHCO3稳定,A正确;B、溶解性: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同一条件下),B正确;C、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碳酸氢钠,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NaHCO3放出CO2多,C错误;D、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生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离子方程式为Cu+2Fe3+ ==Cu2++2Fe2+,D正确,答案选C。
22.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2.4L CO2与足量Na2O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B. 6.4 g 由S2、S4、S8组成的混合物含硫原子数为0.2NA
C. 1mol/L的NaCl溶液中Cl—的数目为NA
D. 标况下,22.4L NO和11.2L O2,混合后气体分子数为NA
【答案】B
【解析】A、未告知气体所处状态是否为标况,无法计算22.4 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B.6.4 g由S2、S4、S8组成的混合物,含有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含硫原子数为0.2 NA,故B正确;C.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1mol/L的NaCl溶液中Cl—的数目,故C错误;D.标准状况下,22.4LNO和11.2L氧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0.5mol,由2NO+O2═2NO2,2NO2⇌N2O4,则气体的分子总数小于NA个,故D错误;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①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范围和条件,对象是否气体;温度和压强是否为标准状况,如本题的A项;②溶液计算是否告知物质的量浓度和溶液体积,如本题的C项。
23.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在无色溶液中:Cu2+、Cl-、NO3- 、Ag+
B. 在含大量CO32-的溶液中:SO42-、K+、H+、S2-
C. 在强酸性溶液中:Na+、SO42-、Al3+、Mg2+
D. 在强碱性溶液中:SO32-、Ba2+、ClO-、Al3+
【答案】C
【解析】A. 在无色溶液中Cu2+不能大量共存,另外Cl-与Ag+也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 在含大量CO32-的溶液中H+不能大量共存,另外氢离子与S2-也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 在强酸性溶液中Na+、SO42-、Al3+、Mg2+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D. 在强碱性溶液中Al3+不能大量共存,另外SO32-与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答案选C。
24.关于0.1 mol/L H2SO4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从1L该溶液中取出100mL,则取出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
B. 0.5 L该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
C. 1 L该溶液中含有H2SO4的质量为9.8 g
D. 取该溶液10mL,加水稀释至100mL后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L
【答案】A
【解析】A、某溶液的浓度一旦确定,则它的浓度与所取溶液的体积无关,故从1L该溶液中取出100mL,取出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1 mol/L,A错误。B、0.1 mol/L H2SO4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为2×0.1 mol/L=0.2 mol/L,浓度与所取溶液的体积无关,故0.5 L该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B正确。C、1 L该溶液中含有H2SO4的物质的量n=1 L×0.1 mol/L=0.1mol,所以H2SO4的质量m=0.1mol×98g/mol=9.8g,C正确。D、取该溶液10mL,加水稀释至100mL,体积扩大为10倍,则硫酸的浓度变为原来的1/10,所以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L,D正确。正确答案为A
25.摩尔质量为Mg·mol-1的气态化合物VL (已换算成标准状况) 溶于mg 水中,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密度为ρg·c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 可表示为 B. c 可表示为
C. ω%可表示为 D. ρ可表示为
【答案】D
【详解】A.VL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为V/22.4mol,故气体的质量为VM/22.4g,溶液的质量为(m+ VM/22.4)g,溶液的质量分数为ω%=[(VM/22.4)/(m+ VM/22.4)]×100%,整理得M=22.4m×ω%/(1-ω%)V,故A错误;
B. VL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为V/22.4mol,故气体的质量为VM/22.4g,溶液的质量为(m+ VM/22.4)g,溶液的体积为(m+ VM/22.4)g/1000ρg/L= VM+22.4m/22400L,故c=(1000ρv/ VM+22.4m)mol/L,故B错误;
C.根据A项分析,ω%=[(VM/22.4)/(m+ VM/22.4)]×100%=100ρv/MV+22.4m%,故C错误;
D.根据c=1000ρw/M可知,密度ρ=,故D正确;
故选D。
二、综合题
26.氰化钠(NaCN)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NaCN有剧毒,含氰废水的工业处理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Ka(HCN)< Ka(CH3COOH),[Ag(CN)2]-(aq)Ag+(aq)+2CN-(aq)。
(1)氰化钠遇水会产生剧毒氢氰酸,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CH3COOH中水电离出的c(H+)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HCN中水电离出的c(H+)。
(2)向发生塔中通入水蒸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池中,C1O2可将CN-氧化。且产生两种无毒气体,当反应过程中转移了 6.02×1023个电子时,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总体积是_____________L。
(4)氧化池中,也可用H2O2代替C1O2,反应后生成一种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和一种常见的酸式盐,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镀厂电镀银时需要降低镀层金属的沉积速率,使镀层更加致密。若电解液使用Na[Ag(CN)2]溶液,则阴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工业电镀中使用氰离子(CN-)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CN-+H2OHCN+OH- (2). 小于 (3). 促使HCN挥发进入吸收塔 (4). 6.72 (5). CN-+H2O2+H2O=HCO3-+NH3↑ (6). [Ag(CN)2]-+e-=Ag+2CN- (7). Ag+和CN-可以结合生成稳定的[Ag(CN)2]-,以控制银离子浓度,使镀层致密(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1)氰化钠易发生水解产生氰化氢,方程式为CN-+H2O⇌HCN+OH-;因醋酸的酸性比HCN强,溶液中H+浓度越大,水的电离能力越弱,则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CH3COOH中水电离出的c(H+)小于HCN中水电离出的c(H+);
(2)向发生塔中通水蒸汽的目的是促使HCN挥发进入吸收塔,;
(3)CN-被C1O2氧化成无毒的两种气体是氮气和二氧化碳,即2CN-+2C1O2=N2↑+2CO2↑+2Cl-,反应中每摩C1O2参加反应转移5mol电子,当反应过程中转移 6.02×1023即1mol电子是,参加反应的C1O2为0.2mol,则生成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0.3mol,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总体积是0.3mol×22.4L/mol=6.72L;
(4)CN-和双氧水反应生成一种酸式盐为碳酸氢钠,同时生成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为氨气,离子方程式为CN-+H2O2+H2O=HCO3-+NH3↑;
(5)电解池中,电解液使用Na[Ag(CN)2],在阴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Ag(CN)2]-+e-=Ag+2CN-,工业电镀中使用氰离子,这样Ag+和CN-可以结合成稳定的络合物,可以控制银离子浓度,使镀层致密。
27.钒的化合物常用于制作催化剂和新型电池。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钒可由铝热反应制得。已知25℃、101 kPa时,
4A1(s)+3O2(g)=2Al2O3 (s) △H1=a kJ·mol-1
4V(s) +5O2 (g)=2V2O5(s) △H2=b kJ·mol-1
则用铝热反应冶炼金属V(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V2O5为橙黄至砖红色固体,无味、有毒,微溶于水,是许多有机和无机反应的催化剂。下图表示的是25℃时,部分含钒微粒的存在形式、浓度和存在的pH范围(其余可溶性微粒均未标出),图中“[V]”表示含钒微粒的浓度,虚线表示[V]或pH的范围尚未准确确定。
①V2O5溶于足量2mol • L-1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硫酸溶液至过量(pH<1)的过程中,开始溶液保持澄淸,滴加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有橙黄色沉淀产生,继续滴加硫酸溶液,沉淀又消失。则沉淀消失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滴加硫酸溶液的过程中,先后发生如下反应:
则“X所示区域溶液中的离子”不可能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V3O93- b.V4O103- c. V4O124-
(3)V2O5是反应2SO2+O22SO3的催化剂。其他条件不变,加入V2O5后,该反应的速率加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恒温恒压下,加人V2O5,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__ (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4)下图所示为可充电的全钒液流电池构造示意图,该电池中的隔膜只允许H+通过。电池放电时,负极区溶液的pH将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电池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10Al(s)+3V2O5(s)═5Al2O3(s)+6V(s) ΔH=(2.5a-l.5b)kJ·mol-1 (2). V2O5+6OH-═2VO43-+3H2O (3). V2O5+H2SO4═(VO2)2SO4+H2O (4). b (5). 加入V2O5后,反应路径发生改变,反应的活化能降低,反应速率加快 (6). 不变 (7). 增大 (8). VO2+-e-+H2O═VO2++2H+
【解析】(1)金属钒可由铝热反应制得。已知25℃、101 kPa时,
①4A1(s)+3O2(g)=2Al2O3 (s) △H1=a kJ·mol-1
②4V(s) +5O2 (g)=2V2O5(s) △H2=b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①×5-②×3)/2,则用铝热反应冶炼金属V(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0Al(s)+3V2O5(s)═5Al2O3(s)+6V(s) ΔH=(2.5a-l.5b)kJ·mol-1
⑵①由图可知,在碱性条件下,以VO43-形式存在,V2O5溶于足量2mol • L-1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V2O5+6OH-═2VO43-+3H2O;沉淀消失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V2O5+H2SO4═(VO2)2SO4+H2O;②H2VO4― 缩水后,V的化合价不变,所以不可能的是V4O102― ;(3)加入V2O5后,该反应的速率加快的原因是反应路径发生改变,反应的活化能降低,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4)原电池中H+ 带正电,移向正极,故负极区溶液的pH将增大;电池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VO2+-e-+H2O═VO2++2H+。
28.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K+、Fe3+、Al3+、Cl-、SO42-、CO32-中的若干种,现进行以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加入稀硝酸搅拌,固体全部溶解,没有气体放出;
(2)向(1)溶液中加入一定量Ba(OH)2溶液,生成有色沉淀,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然后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3)取(2)中的有色沉淀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沉淀全部溶解;
(4)重新取少量固体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后,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澄清溶液;
(5)向(4)的溶液中加入氨水使溶液呈碱性,有沉淀生成,过滤.往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沉淀减少。
根据上述实验,这包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肯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可通过______________来进一步确定该离子。
【答案】(1). SO42-、CO32- (2). Fe3+、Al3+、Cl- (3). K+ (4). 焰色反应.
【解析】(1)加入稀硝酸无气体放出,说明原溶液中无CO32-;
(2)加入一定量Ba(OH)2溶液,生成有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3+,可能含有SO42-,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然后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l-;
(3)有色沉淀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沉淀全部溶解,说明沉淀中不含有硫酸钡.即原溶液中不存在SO42-;
(5)加入氨水使溶液呈碱性,有沉淀生成,过滤.往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沉淀减少,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含有Fe3+、Al3+;
因此,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SO42-、CO32-;肯定含有的离子是Fe3+、Al3+、Cl-;因实验没有涉及到K+,则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离子是K+,可通过焰色反应进行鉴别。
29.实验室需要90mL 2.0mol/L的Na2CO3溶液,现用无水碳酸钠粉末配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应称取___ 无水碳酸钠.
(2)下列仪器中,一定不会用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50mL容量瓶 B.100mL容量瓶 C.玻璃棒; D.50mL量筒 E.托盘天平 F.药匙
(3)容量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 .
(4)配制过程简述为以下各步: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填各步骤序号).
A.冷却至室温 B.洗涤并转移 C.称量 D.溶解 E.摇匀装瓶 F.定容 G.转移
(5)在溶液配制过程中,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 .
A.溶解固体后的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移入容量瓶中定容
B.容量瓶在使用前未干燥,里面有少量蒸馏水
C.称量时,砝码生了锈
D.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的刻度线,但未做任何处理
E.转移时不小心有溶液溅出瓶外
F.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6)在上述所配的Na2CO3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 , 取上述Na2CO3溶液50mL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的CO2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___ .
【答案】(1) 21.2g(1分);(2)A (1分);(3)查漏(1分);(4)CDAGBFE(1分);(5)ACF(2分);(6)4mol/L(2分),2.24L(2分)。
【解析】试题分析:(1)在实验室没有规格是90 mL的容量瓶,根据选择仪器的标准是“大而近”的原则,应该选择100mL容量瓶,由于溶液有均一性,所以需要配制100 mL 2.0 mol/L的Na2CO3溶液,n(Na2CO3)=0.1L×2.0mol/L=0.2mol,则m(Na2CO3)=0.2mol×106g/mol=21.2g;(2)下列仪器中,一定不会用到的是A.50mL;(3)配制的溶液要摇匀,因此容量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查漏;(4)用无水碳酸钠配制100mL配制 2.0 mol/L的Na2CO3溶液,过程各步的正确的操作顺序为C.称量、 D.溶解、A.冷却至室温、 G.转移、 B.洗涤并转移、 F.定容、E.摇匀装瓶。故各步骤序号是CDAGBFE;(5)A.溶解固体后的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移入容量瓶中定容,当溶液恢复至室温时,由于溶液的体积V偏小,根据c=n/V可知最终导致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高; B.容量瓶在使用前未干燥,里面有少量蒸馏水,由于不影响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因此对溶液的浓度不产生任何影响; C.称量时,砝码生了锈,使溶质的质量偏大,则根据n=m÷M计算得到的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多,因此溶液的浓度偏高; D.定容摇匀后由于部分溶液粘在容量瓶的瓶颈上,使液面低于容量瓶的刻度线,由于溶液有均一性,溶液各处的浓度相等,因此未做任何处理,溶液的浓度不变,无误差; E.转移时不小心有溶液溅出瓶外,使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少,则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低; F.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则溶液的体积偏小,根据c=n/V可知最终导致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高。故最终导致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ACF;(6)Na2CO3电离方程式是:Na2CO3=2Na++CO32-,所以c(Na+)=2c(Na2CO3)="2×2.0" mol/L=4.0mol/L。取上述Na2CO3溶液50 mL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的CO2气体,则n(Na2CO3)=c∙V=2.0 mol/L×0.05L=0.1mol,根据C元素守恒可知,在标况下的体积为V(CO2)= 0.1mol×22.4L/mol=2.24L。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