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卷I
一、单选题(共28小题,每小题2.0分,共56分)
1.在标准状况下,mg A气体与ng B气体分子数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同体积的气体A和气体B的质量比m∶n
B. 25 ℃时,1 kg气体A与1 kg气体B的分子数之比为n∶m
C. 同温同压下,气体A与气体B的密度之比为m∶n
D. 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A与B的体积比为m∶n
2.某Na2SO4不饱和溶液,加热蒸发掉30 g水,未见晶体析出,与原溶液相比,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 溶质的质量B. 溶质的质量分数
C. 溶液的体积D.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在实验室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蒸馏烧瓶中加满自来水并放入几粒沸石
B. 冷凝水应该是下进上出,与蒸气的流向相反
C. 开始蒸馏时,应该先加热,再通冷凝水
D. 蒸馏完毕时,应该先停止通冷凝水再撤酒精灯
4.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下一步应采取的操作及原因是( )
A. 先熄灭酒精灯,以节约燃烧
B. 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免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
C. 先撤酒精灯,再撤导气管,防止水倒吸
D. 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纯净
5.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22.4 L 二氧化碳中含有NA个二氧化碳分子
B. 1.7 g双氧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NA
C. 标准状况下,2.24 L 水中含有的分子数等于0.1NA
D. 分子数为NA的一氧化碳、乙烯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 L,质量为28 g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 )
A. 在标准状况下,22.4 L水所含分子数目为NA
B. 1 mol·L-1K2SO4溶液所含K+数目为2NA
C. 1 mol钠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或Na2O2时,失电子数目均为NA
D. 2.4 g Mg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时,失去电子数目为0.1NA
7.从海带中提取I2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操作①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B. 操作②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长颈漏斗、烧杯
C. 操作③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酒精灯、温度计、漏斗
D. 将操作②中的苯换为酒精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8.下列物质中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
A. 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 只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
C. 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D. 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
9.下列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 )
A. 氧化物:CO2、NO、SO2、H2O
B. 碱:NaOH、KOH、Ba(OH)2、Na2CO3
C. 铵盐:NH4Cl、NH4NO3、(NH4)2SO4、NH3•H2O
D. 碱性氧化物:Na2O、CaO、Mn2O7、Al2O3
10.下列反应与Na2O2+SO2===Na2SO4相比较,Na2O2的作用相同的是 ( )
A. 2Na2O2+2CO2===2Na2CO3+O2
B. 2Na2O2+2SO3===2Na2SO4+O2
C. Na2O2+H2SO4===Na2SO4+H2O2
D. 3Na2O2+Cr2O3===2Na2CrO4+Na2O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2H2S+ SO2=== 3S↓+2H2O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 4Zn+10HNO3=== 4Zn(NO3)2+NH4NO3+3H2O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
C. 3I2+ 6KOH5KI + KIO3+ 3H2O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碘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
D. 2FeS+ 6H2SO4(浓)Fe2(SO4)3+ 3SO2+ 2S↓+ 6H2O中,发生氧化反应和发生还原反应的硫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12.氢氧化铁胶体区别于氯化铁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 )
A. 氢氧化铁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
B. 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C. 氢氧化铁胶体是均一的分散系
D. 氢氧化铁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
13.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述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
A. 冷水B. 沸水C. NaOH浓溶液D. NaCl浓溶液
14.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水中两种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的是( )
A. 2Na+2H2O===2NaOH+H2↑ B. 2F2+2H2O===4HF+O2↑
C. CaO+H2O===Ca(OH)2 D. 3NO2+H2O===2HNO3+NO
15.物质在反应中可表现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下面方程式中划线的物质,能在同一反应中同时表现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的有( )
①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②C+2H2SO4(浓)===CO2↑+2SO2↑+2H2O
③8NH3+3Cl2===6NH4Cl+N2
④3NO2+H2O===2HNO3+NO
A. ①②B. ①④C. ③④D. 全部
16.关于氯化钠焰色反应实验操作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取一根用盐酸洗净的铂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无色
B. 用灼烧后的铂丝蘸取少量氯化钠溶液,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C. 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氯化钠灼烧的火焰为黄色
D. 实验后,要用盐酸把铂丝洗净
17.如图表示AlCl3溶液与NaOH溶液相互滴加过程中微粒数量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线表示Al3+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B.x表示NaOH的物质的量
C.C线表示Al(OH)3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D.D线表示Al(OH)3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18.使溶液中的AlO完全转化成Al(OH)3,应选择的试剂最好是( )
A. 稀H2SO4 B. 盐酸 C. CO2 D. 氨水
19.将2.7 g铝和4.6 g钠同时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定容为500 m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中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
B. 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与加入铝的质量相等
C. 所得溶液中钠离子和铝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 所得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20.在Na与H2O的反应中( )
A. Na是氧化剂 B. H2是氧化产物
C. 反应实质是钠置换水电离出的少量的H+ D. 反应实质是钠置换水中的氢气
21.下列关于明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化学式为KAl(SO4)2·12H2O B. 属于混合物
C. 是一种硫酸盐 D. 水溶液能导电
22.在氢硫酸溶液中加入(或通入)少量下列物质: ①O2、②Cl2、③SO2、④CuCl2能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②
23.将浓硫酸缓慢滴入浓盐酸中产生的现象是( )
A. 放出黄绿色气体B. 冒白雾,混合溶液温度升高
C. 液体四溅D. 冒白烟,液体四溅
24.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硅是非金属元素,它的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B. 硅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C. 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D. 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硅能与氯气、氧气等非金属反应
25.下列关于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都是酸性氧化物B. 都能与水反应
C. 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 高温下都与单质碳反应
26.在硫酸工业生产中,为了有利于二氧化硫的转化,且能充分利用热能,采用了中间有热交换器的接触室(见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b两处的混合气体成分含量相同,温度不同
B. c、d两处的混合气体成分含量相同,温度不同
C. 热交换器的作用是预热待反应的气体,冷却反应后的气体
D. c处气体经热交换后再次催化氧化的目的是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27.可以用以下哪种方法区分氯化钠溶液和硅酸胶体( )
A. 将光束照射,有光路通过的是硅酸胶体
B. 在显微镜下观察,没有布朗运动的是硅酸胶体
C. 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硅酸胶体
D. 看颜色,有色的是硅酸胶体
28.“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该消毒液无色,pH大于7,对某些有色物质有漂白作用。已知,强酸弱碱形成的盐溶液呈碱性,则你认为“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 )
A. 氯化氢B. 次氯酸钠C. 高锰酸钾D. 碳酸钠
分卷II
二、填空题(共5小题44分)
29.如图是用自来水制取少量蒸馏水的简易装置(加热及固定仪器略),其原理与教材中的实验完全相同。回答问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左边大试管中要加入几片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装置中使用的玻璃导管较长,其作用是,烧杯中最好盛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填名称)。
(3)课本所讲的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除了用到烧瓶,还用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玻璃仪器。
30.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以分离KCl和B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试回答下列问题:
供选试剂:Na2SO4溶液、K2CO3溶液、K2SO4溶液、盐酸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试剂a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试剂b是__________。固体B是____________。
(3)加入试剂a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试剂b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方案能否达到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若不能,应如何改进?(若能,此问不用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测定原混合物中BaCl2的质量分数,除了要准确称量混合物的质量外,至少还要获得的数据是________的质量。
31.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用途。
(1)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永远值得炎黄子孙骄傲。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发生如下反应:2KNO3+3C+S===K2S+N2↑+3CO2↑。
其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往往悬挂涂有CuI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所用去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含汞量,其反应为4CuI+Hg===Cu2HgI4+2Cu。
①上述反应产物Cu2HgI4中,Cu元素显________价。
②以上反应中的氧化剂为________,当有1 mol CuI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________mol。
③标明上述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常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处理含有CuS和Cu2S的矿物,其反应原理如下:
8MnO+5Cu2S+44H+===10Cu2++5SO2↑+8Mn2++22H2O
6MnO+5CuS+28H+===5Cu2++5SO2↑+6Mn2++14H2O
根据上述反应原理,某学习小组用400 mL 0.075 mol·L-1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处理2 g含有CuS和Cu2S的混合物。
反应后煮沸溶液,赶尽SO2,剩余的KMnO4恰好与350 mL 0.1 mol·L-1的(NH4)2Fe(SO4)2溶液完全反应。
①配平KMnO4与(NH4)2Fe(SO4)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MnO+______Fe2++______H+===______Mn2++______Fe3++______H2O
②KMnO4溶液与固体混合物反应后,剩余KMnO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mol。
32.某学生为探究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PdCl2能被一氧化碳还原得到黑色的Pd。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上图各装置连接完整:c接f,______接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接______。
(2)若用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在加稀盐酸时,发现碳酸钙与稀盐酸不能接触,而稀盐酸又不够了,为使反应能顺利进行,可向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填字母)。
A.硝酸钠溶液 B.四氯化碳C.苯 D.稀硝酸
(3)检查装置气密性并装好药品后,点燃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让二氧化碳充满整个装置,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时,再点燃酒精灯。此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足量,假如反应过程中有下列两种情况,分别写出两种情况下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Ⅰ.装置⑤PdCl2溶液中观察到有黑色沉淀,装置①中固体成分只有一种,且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装置①中钠的质量为0.46 g,充分反应后,将装置①中的固体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产生224 mL(标准状况)二氧化碳气体,且溶液中还有固体残留:_________________。
33.根据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可设计测定铜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的实验。先称量反应物氧化铜的质量m(CuO),反应完全后测定生成物水的质量m(H2O),由此计算铜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提供的实验仪器及试剂如下(根据需要可重复选用,加入的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量足以产生使氧化铜完全还原的氨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还原炽热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所提供的仪器及试剂中选择并组装本实验的一套合理、简单的装置,按气流方向的连接顺序为(用图中标注的导管口符号表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本实验中,若测得m(CuO)=ag,m(H2O)=bg,则Ar(Cu)=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本实验中,使测定结果Ar(Cu)偏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氧化铜未完全起反应 ②氧化铜不干燥 ③氧化铜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 ④ 碱石灰不干燥 ⑤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物不干燥
(5)在本实验中,还可通过测定________和________,或________和________达到实验目的。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在标准状况下,mg A气体与ng B气体分子数相等,则A气体与 B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为m∶n。
A项,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所以同体积的气体A和气体B的质量比为m∶n,正确;
B项,相同质量,分子数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1 kg气体A与1 kg气体B的分子数之比为n∶m,正确;
C项,同温同压下,气体A与气体B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所以气体A与气体B的密度之比为m∶n,正确;
D项,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气体体积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A与B的体积比为n∶m,错误。
2.【答案】A
【解析】某Na2SO4不饱和溶液,加热蒸发掉30 g水,未见晶体析出,说明溶剂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不变,导致溶液的质量减小,溶液的密度增大。A项,溶液中没有晶体析出,说明溶液中溶质不变,正确;B项,溶剂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不变,导致溶液的质量减小,故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错误;C项,溶液质量减小、密度增大,故溶液体积减小,错误;D项,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溶液体积减小,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错误。
3.【答案】B
【解析】蒸馏实验中,冷凝管水流遵循逆流原理(即冷水下进上出),冷凝效果好;开始蒸馏时,先通冷凝水再加热;实验结束时,应先撤酒精灯,再停止通冷凝水。
4.【答案】B
【解析】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完毕,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先熄灭酒精灯,水槽内的水可能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B正确。
5.【答案】B
【解析】二氧化碳的体积不是在标准状况下,不能用22.4 L·mol-1计算确定;
双氧水中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1.7 g÷34 g·mol-1×18=0.9 mol;
标准状况下,水为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22.4 L·mol-1)计算确定。
一氧化碳和乙烯混合气体的体积没有指明在标准状况下,不能用22.4 L·mol-1计算确定。
6.【答案】C
【解析】在标况下水不是气体,无法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水的物质的量及分子数,A错误;
K2SO4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硫酸钾溶液中含有的K+数目,B错误;
1 mol金属钠反应生成+1价的钠离子,失去1 mol电子,失电子数目为NA,C正确;
2.4 g镁的物质的量为0.1 mol,与盐酸完全反应失去0.2 mol电子,失去电子数目为0.2NA,D错误。
7.【答案】A
【解析】操作①②③分别是过滤、萃取和分液、蒸馏。操作②用到的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和烧杯,B项错误;操作③用到的玻璃仪器是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锥形瓶等,C项错误;由于酒精与水互溶,所以将操作②中的苯换为酒精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D项错误。
8.【答案】C
【解析】只由一种元素组成或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金刚石和石墨等);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氯化铁与氯化亚铁)。
9.【答案】A
【解析】CO2、NO、SO2、H2O中各种物质都只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A正确;碳酸钠电离产生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属于盐,B错误;NH3•H2O属于碱,C错误;Mn2O7属于酸性氧化物,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D错误。
10.【答案】D
【解析】反应Na2O2+SO2===Na2SO4中,Na2O2仅是氧化剂,A、B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中Na2O2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中Na2O2仅是氧化剂。
11.【答案】B
【解析】A项,H2S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SO2中S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2∶1,正确;B项,10HNO3中N元素降低的为1,所以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4,错误;C项,3I2中化合价升高的I原子为1,化合价降低的I原子为5,所以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碘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1∶5,正确;D项,2FeS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6H2SO4中化合价降低的S为3,所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和发生还原反应的硫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2∶3,正确。
12.【答案】A
【解析】氢氧化铁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是胶体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胶体的性质。
13.【答案】B
【解析】A项,冷水反应缓慢,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平衡左移得不到胶体,故A错误;
B项,沸水中氯化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故B正确;
C项,氢氧化钠溶液会和FeCl3反应生成沉淀,故C错误;
D项,NaCl浓溶液与FeCl3溶液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2Na+2H2O===2NaOH+H2↑中水分子中的H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水为氧化剂,A错误;
反应2F2+2H2O===4HF+O2中水分子中的O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水为还原剂,B错误;
反应CaO+H2O===Ca(OH)2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3NO2+H2O===2HNO3+NO中N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二氧化氮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水中两种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D正确。
15.【答案】B
【解析】①Cu+2H2SO4(浓)===CuSO4+SO2↑+2H2O中硫酸中硫元素化合价降低,同时生成硫酸铜,所以硫酸表现氧化性、和酸性;
②C+2H2SO4(浓)===CO2↑+2SO2↑+2H2O中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硫酸只表现氧化性;
③8NH3+3Cl2===6NH4Cl+N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只表现氧化性;
④二氧化氮中N元素部分得电子化合价降低,部分失电子化合价升高,二氧化氮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综上B正确。
16.【答案】C
【解析】不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钠元素的焰色反应。
17.【答案】D
【解析】 AlCl3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有两种方式:向AlCl3溶液中缓慢滴加NaOH溶液,开始有沉淀生成,后沉淀溶解,且生成沉淀与沉淀溶解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对比本题中图像,则x表示NaOH的物质的量,B项正确;另一种方式是向NaOH溶液中缓慢滴加AlCl3溶液,开始没有沉淀,后有沉淀生成,与本题图示情况不符。
18.【答案】C
【解析】 使AlO转化成Al(OH)3需加酸,若用强酸会使Al(OH)3溶解,最好通入CO2气体。
19.【答案】D
【解析】钠先与水的反应:
铝与生成的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过量):
反应共生成氢气(0.1+0.15) mol,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为5.6 L;
参加反应水的质量为(3.6+1.8) g=5.4 g,与加入铝的质量不相等;
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0.1 mol氢氧化钠和0.1 mol偏铝酸钠,其阴、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20.【答案】C
【解析】
21.【答案】B
【解析】明矾为纯净物,属于复盐或硫酸盐,在水溶液中电离出K+、Al3+两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其水溶液能导电。
22.【答案】C
【解析】①2H2S+O2===2S↓+2H2O,②H2S + Cl2=== S↓+2 HCl,③2H2S+SO2===3S↓+2H2O,④H2S+CuCl2===CuS↓+2HCl,前三个反应中硫化氢表现还原性,最后表现酸性,②④均生成强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
23.【答案】B
【解析】由于浓硫酸在吸水过程中放出大量热,又因为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因此产生的现象是冒白雾,混合溶液温度升高。由于浓硫酸不能氧化HCl,故无氯气放出。缓慢加入浓硫酸不会引起液体四溅。
24.【答案】C
【解析】 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硅的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可与F2、HF、强碱溶液反应,加热或高温下可与O2、Cl2等一些非金属发生反应。
25.【答案】B
【解析】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碱性氧化物(如氧化钙)、碱(如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与水能反应生成碳酸,而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高温下,二氧化硅能与碳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或碳化硅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26.【答案】B
【解析】硫酸生产中的接触室,其中间有热交换器,可以用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预热待反应的气体,同时冷却反应后的气体,充分利用了热能。具体来说,从a处通入的是含二氧化硫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从b处流出,该过程中混合气体被预热,a、b混合气体成分含量相同,温度不同,A正确;b处流出的气体,再从c处流入,发生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同时放出热量,与a中通入、b处流出的气体进行了热交换后,再从d处流出,c、d两处的混合气体成分含量不同,温度不同,B说法错误;C、D说法正确。
27.【答案】A
【解析】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将光束照射,有光路通过的是硅酸胶体,A正确;两种分散系都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组成微粒都在做布朗运动, B、C、D均不能区分。
28.【答案】B
【解析】pH大于7,说明溶液显碱性,氯化氢溶于水显酸性,淘汰A;“消毒液无色”,高锰酸钾溶液显紫红色,淘汰C;碳酸钠溶液虽显碱性,但碳酸钠不能杀菌消毒,淘汰D。
29.【答案】(1)防止液体暴沸 (2)冷凝水蒸气 冰水 (3)酒精灯 冷凝管 锥形瓶
【解析】①该装置中使用的玻璃导管较长,作用是冷凝水蒸气;只利用了长导管周围的空气冷凝管内水蒸气,为了增强冷凝效果,烧杯中加入冰水混合物,使水蒸气充分冷凝。
②课本中制取蒸馏水实验的装置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其中玻璃仪器为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30.【答案】 (1)溶解 过滤 (2)K2CO3 HCl BaCl2
(3)K2CO3+BaCl2===BaCO3↓+2KCl BaCO3+2HCl===BaCl2+CO2↑+H2O (4)否(不能) 应在操作②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后再蒸发结晶 (5)沉淀A1或固体B
【解析】 分离KCl和B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可用K2CO3将BaCl2转化为BaCO3沉淀,过滤即可分离,BaCO3溶于盐酸,蒸发结晶制得BaCl2固体;滤液的成分为KCl和过量的K2CO3,需用盐酸除去过量的K2CO3,再蒸发结晶制得KCl固体,故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固体B(BaCl2)中的所有钡离子全部来源于原混合物,因此只要测得固体B或沉淀A1的质量,据“钡量”守恒可确定BaCl2的质量分数。
31.【答案】(1)C K2S和N2
(2)①+1 ②CuI 0.5 ③
(3)①1 5 8 1 5 4 ②0.007
【解析】(1)本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变为0价,硫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碳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被氧化的元素是C。氧化剂是KNO3和S,氧化产物是CO2,还原产物是K2S和N2。(2)①正确分析化合价的关键是先确定I元素的负价只有-1价,Cu在化合物中只有+1、+2价,再由化学式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确定各元素的化合价,由此可确定Cu2HgI4中Cu为+1价,Hg为+2价。②反应4CuI+Hg===Cu2HgI4+2Cu中,每4 mol CuI参加反应转移电子2 mol,即当有1 mol CuI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0.5 mol。(3)①反应中Mn元素的化合价由+7降低到+2,Fe元素的化合价由+2升高到+3,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可知,离子反应为MnO+5Fe2++8H+===Mn2++5Fe3++4H2O。②设与(NH4)2Fe(SO4)2反应消耗高锰酸钾xmol,则
MnO+5Fe2++8H+===Mn2++5Fe3++4H2O
1 mol 5 mol
xmol 0.350 L×0.1 mol·L-1
所以x=0.007,即与固体混合物反应后剩余KMnO4的物质的量为0.007 mol。
32.【答案】(1)g d e a(b) b(a) h
(2)ABD
(3)装置⑤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以免空气中氧气、水蒸气干扰实验
(4)Ⅰ.2Na+2CO2Na2CO3+CO
Ⅱ.4Na+3CO22Na2CO3+C
【解析】(1)在实验中用盐酸和碳酸钙在②中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挥发出来的氯化氢,需用装置④中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然后用③中浓硫酸进行干燥,在①中进行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最后用装置⑤检验反应产物,即可得到装置的连接顺序。
(2)加入硝酸钠溶液后,增大了盐酸的体积,可以使盐酸与碳酸钙接触, A正确;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稀盐酸,加入四氯化碳后,四氯化碳层在混合液下层,从而使盐酸与碳酸钙接触,B正确;苯的密度小于盐酸,加入苯后,苯在混合液上层,无法使稀盐酸与碳酸钙接触,C错误;加入稀硝酸后,可以增大溶液体积,使溶液与碳酸钙接触,D正确。
(3)钠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所以点燃酒精灯之前应让二氧化碳充满整个装置,以便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避免空气中氧气、水蒸气干扰实验;当装置⑤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证明装置中空气已经排净。
(4)Ⅰ.装置⑤PdCl2溶液中观察到有黑色沉淀,PdCl2能被一氧化碳还原得到黑色的铅,则黑色沉淀为铅,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物中有一氧化碳;装置①中固体成分只有一种,且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为二氧化碳,即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中有碳酸钠。
Ⅱ.装置①中钠的质量为0.46 g,n(Na)=0.02 mol,n(CO2)=0.01 mol,则反应后n(Na2CO3)=0.01 mol,说明钠完全转化成了碳酸钠;溶液中还有固体残留,根据化合价变化可知,残留的固体只能为碳。
33.【答案】(1)2NH3+3CuO3Cu+3H2O+N2↑
(2)e→b→e
(3)-16
(4)①③
(5)m(CuO)m(Cu)m(Cu)m(H2O)
【解析】氨气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可以被氧化铜氧化, 2NH3+3CuO3Cu+3H2O+N2↑;因为需要测定反应后生成物水的质量,所以必需保证通入的氨气是纯净干燥的,由于浓硫酸可以与氨气反应,因此只能通过碱石灰进行干燥,所以正确的顺序为a→e→b→e。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氧化铜和水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有以下关系式:
=,解得Ar(Cu)==-16。若氧化铜未完全起反应,说明b偏小,结果偏大;若氧化铜不干燥,说明a偏小,b偏大,结果偏低;若氧化铜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说明b偏小,结果偏大;若不用碱石灰干燥,说明氨气干燥不彻底,b偏大,结果偏低;若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物不干燥,但只要氨气干燥彻底,对结果不影响。所以①③正确;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也可以通过测定m(CuO)和m(Cu)或m(Cu)和m(H2O)来达到实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