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
1.处处留心皆知识,生活中的下列事实,不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食物腐败变质 B. 铁钉生锈
C. 铝表面形成致密的薄膜 D. 食醋洗掉水垢
【答案】D
【解析】
【分析】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判断。
【详解】A. 食物腐败是食物被空气中的氧气等氧化变质,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B. 铁钉生锈是铁被氧化,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
C. 铝表面形成致密的薄膜是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
D. 食醋洗掉水垢是乙酸与碳酸钙反应,涉及到化学变化,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选;
故答案选D。
2.将纳米级微粒物质溶解于液体溶剂中形成一种分散系,对该分散系及分散质颗粒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 分散质颗粒能透过滤纸
C. 该分散质颗粒大小在1~100 nm之间 D. 该分散系很稳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纳米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将纳米级微粒物质溶解于液体溶剂中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该分散系具有胶体的性质,据此解答。
【详解】胶体具有下列特点: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胶体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能产生定丁达尔效应、具有介稳性。所以选项A、B、C正确,选项D错误,答案选D。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明矾可以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后可以生成Al(OH)3胶体
B. 氧化铝具有两性,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氨水反应
C. 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作为氧气的来源
D. Fe2O3可以制防锈油漆、红色颜料
【答案】B
【详解】A. 明矾可以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后可以生成Al(OH)3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A正确;
B. 氧化铝具有两性,能与盐酸反应,但不能与氨水反应,因为碱性弱,氧化铝能溶于强碱溶液中,B错误;
C. 过氧化钠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可用于呼吸面具作为氧气的来源,C正确;
D. Fe2O3可以制防锈油漆、红色颜料,D正确。
答案选B。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
A. KMnO4→Mn2+ B. Zn→ Zn2+
C. H2O→O2 D. CuO→CuCl2
【答案】A
【解析】A. KMnO4→Mn2+,锰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所以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故A正确;B.Zn→ Zn2+,锌元素的化合价升高,Zn作还原剂,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进行,故B错误;C. H2O→O2,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水作还原剂,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进行,故C错误;D.CuO→CuCl2,可以利用CuO和盐酸反应生成CuCl2,无元素化合价变化,所以不需要加入还原剂,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5.下列实验操作或数据合理的是( )
A. 用过滤的方法分离Fe(OH)3胶体和HCl溶液
B. 用量筒量取25.12mL稀硫酸溶液
C. 含有Mg2+、Cu2+和Na+的三种盐溶液,用NaOH溶液就能一次鉴别开
D. 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可溶物的操作步骤:溶解→过滤→蒸馏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胶体与溶液均可透过滤纸,则过滤法不能分离,应选择渗析法分离Fe(OH)3胶体和HCl溶液,故A错误;
B.量筒的准确度为0.1mL,则可用量筒量取25.1mL稀硫酸溶液,故B错误;
C.Mg2+、Cu2+和Na+的三种盐溶液分别与NaOH混合的现象为:白色沉淀、蓝色沉淀、无现象,现象不同,可鉴别,故C正确;
D.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后的混合物中含KCl和二氧化锰,只有二氧化锰不溶于水,KCl溶于水,则分离出可溶物的操作步骤:溶解→过滤→蒸发,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6.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得到纯净的NaCl,可将粗盐溶于水,在下列操作中选取必要的步骤和正确的操作顺序( )
①过滤 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 ③加过量的盐酸 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 ⑥加热蒸发
A. ②④⑤①③⑥ B. ④⑤②①③⑥
C. ①②⑤④③⑥ D. ②⑤④①③⑥
【答案】D
【解析】加入NaOH的作用是除去Mg2+;加入BaCl2的作用是除去SO42-;由于除SO42-时加入的BaCl2溶液过量,则加入Na2CO3的作用是除去Ca2+和过量的Ba2+,Na2CO3必须在BaCl2之后加入;由于Mg(OH)2、CaCO3、BaCO3都能溶于盐酸,所以过滤后加入盐酸除去过量的OH-和CO32-;获得的NaCl溶液用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NaCl;所以操作顺序可为:⑤②④①③⑥、②⑤④①③⑥,答案选D。
7.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仪器①可用于乙醇与水分离提纯
B. 仪器②可用于称取5.85g氯化钠固体
C. 装置③的烧瓶中应加沸石,以防暴沸
D. 装置④按a进b出,用排空气法可收集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仪器①是分液漏斗,乙醇与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A错误;
B、仪器②是托盘天平,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B错误;
C、装置③是蒸馏装置,烧瓶中应加沸石,以防暴沸,C正确;
D、装置④按a进b出是向上排空气法集气,收集H2用向下排空气法,D错误。
答案选C。
8.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Al2O3,但不能溶解Fe,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 K+、Na+、HCO3-、NO3-
B. Mg2+、K+、NO3-、Na+
C. H+、Zn2+、SO42-、NO3-
D. Na+、SO42-、Cl-、S2-
【答案】D
【解析】
【分析】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Al2O3,但不能溶解Fe,该溶液为强碱性溶液,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则能和OH-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存在。
【详解】A.OH-和HCO3-反应生成CO32-和H2O,所以碳酸氢根离子不能大量存在,故A错误;
B.OH-和Mg2+反应生成Mg(OH)2沉淀,所以镁离子不能大量存在,故B错误;
C.OH-和H+、Zn2+能反应,所以H+、Zn2+不能大量存在,故C错误;
D.Na+、SO42-、Cl-、S2-之间不反应,且和OH-也不反应,所以Na+、SO42-、Cl-、S2-能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9.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中的原子数为2NA
B. 1mol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一定含有2NA氧原子
C. 23 g Na与O2完全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时,电子转移总数为NA
D. 40g NaOH溶解于1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是1mol,氦气是一个原子组成的单质分子,其中的原子数为NA,A错误;
B. 1mol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不一定含有2NA氧原子,例如1mol臭氧含有3mol氧原子,B错误;
C. 23gNa是1mol,与O2完全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时,钠元素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电子转移总数为NA,C正确;
D. 40g NaOH是1mol,溶解于1L水中,溶液的体积不是1L,因此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mol•L﹣1,D错误。
答案选C。
10.科学家发现,食用虾类等水生甲壳类动物的同时服用维生素C容易中毒,这是因为对人体无害的+5价砷类物质在维生素C的作用下,能够转化为有毒的+3价含砷化合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B. 上述过程中砷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C. 上述过程中+5价砷类物质作氧化剂
D. 1 mol +5价砷完全转化为+3价砷,共失去2 mol电子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维生素C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维生素C为还原剂,具有还原性,A正确;B.砷元素的化合价降低,+5价砷类化合物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B正确;C.砷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5价砷类化合物为氧化剂,C正确;D.1mol+5价砷完全转化为+3价砷,共得到1mol×(5-3)=2mol,D错误;答案选D。
11.下列关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几点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现象
B.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是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C. 能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D. 电解质在水中不一定能导电,水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但不是本质特征,故A错误;
B.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也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也是金属氧化物,故B正确;
C.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酸,如NaHSO4,故C错误;
D.有些电解质难溶于水,因此电解质在水中不一定能导电,水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例如二氧化硫溶于水,其溶液是亚硫酸溶液,亚硫酸是电解质,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1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Na2O2溶于水:Na2O2+H2O=2Na++2OH-+O2↑
B.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3-+H+=CO2↑+H2O
C.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13++4NH3•H2O=AlO2-+2H2O+4NH4+
D. Ca(HCO3)2与过量Ca(OH)2溶液反应:Ca2++HCO3-+2OH-=CaCO3↓+CO32-+2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没有配平,Na2O2溶于水:2Na2O2+2H2O=4Na++4OH-+O2↑,A错误;
B.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3-+H+=CO2↑+H2O,B正确;
C. 氨水不能溶解氢氧化铝,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13++3NH3•H2O=Al(OH)3↓+3NH4+,C错误;
D. 生成物错误,Ca(HCO3)2与过量Ca(OH)2溶液反应:Ca2++HCO3-+OH-=CaCO3↓+H2O,D错误。
答案选B。
13.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无色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则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C. 向某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先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沉淀溶解,说明原溶液中含有Al3+
D.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答案】D
【解析】
【详解】A.溶液中也可能含有Ag+,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故A错误;
B.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说明一定含有钠元素,但也可能是含钾的化合物,因为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故B错误;
C.氨水的碱性较弱,不能溶解氢氧化铝,故C错误;
D.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不含有Fe3+,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说明Fe2+被氧化产生Fe3+,该溶液中一定含Fe2+,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4.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5 mL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钠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B. 有气体生成
C. 试管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D. 溶液变浑浊
【答案】C
【解析】
【详解】钠的密度小于水,熔点低,投入盛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为放热反应,氢氧化钙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看到的现象为:Na浮在液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溶液变浑浊,试管底部不可能有银白色物质生成,故答案选C。
15.关于容量瓶的使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定容到刻度线时要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水平相切
B. 用蒸馏水洗涤容量瓶后必须将容量瓶烘干
C. 为了便于操作,浓溶液稀释或固体溶解可直接在容量瓶中进行
D. 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过量,用胶头滴管将水吸出即可
【答案】A
【解析】
【详解】A.定容到刻度线时要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水平相切,故A正确;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影响溶液的体积,浓度不变,所以不需要干燥和润洗,且容量瓶不能烘干,故B错误;
C.容量瓶不能用来稀释溶液或溶解固体,故C错误;
D.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过量,需要重新配制,用胶头滴管将水吸出导致溶质减少,浓度偏低,故D错误。
答案选A。
16.关于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O2是还原剂,在该反应中被氧化
B. Na2O2是氧化剂,在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
C.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 若有2 mol Na2O2参加反应,则有2 mol电子转移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CO2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错误;B、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错误;C、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错误;D、生成1molO2转移2mole-,2molNa2O2参加反应生成1molO2,正确。
17.钠露置在空气中,其变质结果产生的物质是( )
A. Na2O B. Na2CO3
C. NaHCO3 D. Na2O2
【答案】B
【解析】
【详解】钠置于空气中,观察到的现象依次有:银白色(钠)→变暗(生成了白色的Na2O)→成液体(Na2O+H2O=2NaOH,NaOH潮解)→结块(2NaOH+CO2=Na2CO3+H2O,析出含结晶水的Na2CO3·10H2O)→最后成粉末(风化成Na2CO3),因此最终变为碳酸钠,答案选B。
18.已知I-、Fe2+、SO2、Cl-、H2O2都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