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10mL量筒量取6.20mL液体
B.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时,将称量物放在滤纸上,并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C. 利用蒸馏法可除去液态混合物中沸点不同的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D.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充分静置后上层液体呈紫红色
【答案】C
【详解】A、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因此用10mL量筒不能量取6.20mL液体,A错误;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时,由于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易潮解,应该将称量物放入烧杯中,不能直接放在滤纸上,B错误;
C、液态混合物中沸点不同,则对液态混合物可以利用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C正确;
D、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由于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则充分静置后紫红色液体在下层,D错误;
答案选C。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所有蒸馏操作中都必须用到温度计
B. 蒸馏自来水可以制得蒸馏水
C. 蒸馏烧瓶使用前一般不需要检漏
D. 进行蒸馏操作时,应向蒸馏烧瓶中加入几块碎瓷片,防止暴沸
【答案】A
【详解】A. 利用自来水制备蒸馏水时不需要温度计,因此所有蒸馏操作中不一定都必须用到温度计,A错误;
B. 通过蒸馏自来水可以制得蒸馏水,B正确;
C. 由于蒸馏烧瓶没有玻璃活塞,因此蒸馏烧瓶使用前一般不需要检漏,C正确;
D. 进行蒸馏操作时,为防止液体剧烈跳动,应向蒸馏烧瓶中加入几块碎瓷片防止暴沸,D正确。
答案选A。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 待提纯的物质 | 选用的试剂 | 操作的方法 |
A | CaO(CaCO3) | 水 | 溶解、过滤、结晶 |
B | Cu(CuO) | 稀盐酸 |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C | CuSO4(H2SO4) | 氢氧化钠溶液 | 过滤 |
D | CO(H2) | 氧气 | 点燃 |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在混合物中加水后,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碳酸钙不会与水反应,这样除去了物质,剩下了杂质,故A错误;B.在混合物中加入盐酸,氧化铜会与盐酸反应而溶解,铜不会与盐酸反应,过滤后再进行洗涤、干燥即可得到铜,故B正确;C.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既会与硫酸反应,也会与硫酸铜反应,杂质除去了,物质也除去了,故C错误;D.一氧化碳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将原物质除掉,故D错误.故选B。
4.已知MnO2为黑色难溶于水的固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为2KClO32KCl+3O2↑,充分反应后从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 溶解、过滤、蒸发、洗涤
B.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溶解、蒸发、洗涤、过滤
D. 溶解、洗涤、过滤、干燥
【答案】B
【分析】反应后固体物质为MnO2和KCl,MnO2不溶于水,KCl溶于水,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MnO2为催化剂,最后得到固体物质为MnO2和KCl,MnO2不溶于水,KCl溶于水,因此先溶解,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得到纯净MnO2,故B正确。答案选B。
5.下列各组物质可以采用过滤操作进行分离的是( )
A. 氢气和氧气 B. 水和氯化钠
C. 水和汽油 D. 水和氢氧化铜
【答案】D
【分析】过滤是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的操作,据此解答。
【详解】A、氢气和氧气均是气体,不能用过滤法分离,A不符合。
B、氯化钠是可溶于水的物质,所以不能用过滤法分离,B不符合;
C、汽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应该用分液法分离,C不符合;
D、氢氧化铜是不溶于水的固体,所以可用过滤法分离,D符合。
答案选D。
6.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A、溶解固体时应该用玻璃棒搅拌,不能摇晃,防止液体溅出,A错误;
B、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因此是短口进,长口出,B正确;
C、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溶解时放热,因此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C错误;
D、移走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时应该用坩埚钳,不能用手,D错误。
答案选B。
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r
B. 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 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
D.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
【答案】B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符号为为Ar,故A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氩,属于稀有气体素,是非金属元素,不是金属元素,故B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故C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故D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选B。
8.下列关于化合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里总显负价
B. 在离子化合物里,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该元素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
C. 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里化合价一定相同
D. 不论在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都等于零
【答案】B
【详解】A、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里也显示正价,例如在水中,氢元素显+1价,A错误;
B、在离子化合物里,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该元素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例如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钠失去1个电子,钠显+1价,B正确;
C、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里化合价不一定相同,例如在硝酸铵中,氮元素显-3和+5价,C错误;
D、不论在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里,应该是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都等于零,D错误;
答案选B。
9.以下标志不会出现在化学实验室的是( )
A. 易燃液体 B. 腐蚀品
C. 有毒品 D. 禁止吸烟
【答案】D
【详解】A、有些物质属于易燃品,例如酒精属于易燃液体,可以张贴在化学实验室中,A不符合;
B、有些化学试剂具有腐蚀性,例如氢氧化钠、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可以张贴在化学实验室中,B不符合;
C、有些物质有毒,例如一氧化碳、甲醇、甲醛等有毒,可以张贴在化学实验室中,C不符合;
D、禁止吸烟的标志不会出现在化学实验室中,D符合。
答案选D。
10.下列事实与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 氧气用于气焊
B. 硫酸铜溶液呈蓝色
C. 冰雪融化
D.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答案】A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详解】A、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物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氧气用于气焊属于化学性质,A符合;
B、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属于物质的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B不符合;
C、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不符合;
D、工业制取氧气是利用了液态氮的沸点与液态氧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没有涉及化学性质,D不符合。
答案选A。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凡电离时能够产生氢氧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都称为碱
B. 燃烧都是剧烈的发热发光的化合反应
C.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
D. 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C
【详解】A、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凡电离时能够产生氢氧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不一定都称为碱,A错误;
B、燃烧是剧烈的发热发光的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例如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错误;
C、在化学反应前后,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因此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C正确;
D、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D错误。
答案选C。
12.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蒸馏海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B. 蒸馏海水获得蒸馏水可以不用温度计
C. 冷凝水从冷凝器的下口流入,上口流出
D. 该装置可用于分离海水中的NaCl和MgCl2
【答案】D
【分析】蒸馏是依据混合物中个组分沸点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法,适用于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杂质,据此解答。
【详解】A、加热时液体会剧烈跳动,因此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暴沸,A正确;
B、水的沸点一定,蒸馏海水获得蒸馏水可以不用温度计,B正确;
C、冷却时要逆向冷凝,所以冷凝水从冷凝器的下口流入,上口流出,C正确;
D、海水中的NaCl和MgCl2沸点高,利用蒸馏装置中不能分离,D不正确。
答案选D。
13.如图所示,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据此判断。
【详解】A、只含有一种分子,并且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A正确;
B、含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B错误;
C、含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C错误;
D、只含有一种分子,并且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D错误。
答案选A。
14.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
A. NaCl 氯化钠 食盐
B. CaO 氧化钙 熟石灰
C. H2O2 过氧化氢 双氧水
D. NaOH 氢氧化钠 烧碱
【答案】B
【详解】A. NaCl的名称是氯化钠,俗称食盐,A不符合题意;
B. CaO的名称是氧化钙,俗称生石灰,熟石灰是氢氧化钙,B符合题意;
C. H2O2的名称是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C不符合题意;
D. NaOH的名称是氢氧化钠,俗称烧碱,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洗涤剂能够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够溶解油污
C.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D. 5g某物质完全溶于水配成100g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5%
【答案】C
【详解】A、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蒸馏水不是溶液,是纯净物,A错误;
B、洗涤剂能够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的乳化作用,B错误;
C、溶液的浓稀与是否饱和没有关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C正确;
D、有的物质溶于水,能与水反应,例如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所以5g氧化钠完全溶于水配成100g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5%,D错误。
答案选C。
1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Na+、Cl-、OH-
B. K+、Ca2+、CO32-
C. H+、Cl-、CO32-
D. Na+、Fe3+、OH-
【答案】A
【分析】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反之是可以的,结合离子的性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分析解答。
【详解】A. Na+、Cl-、OH-在溶液中相互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A正确;
B. Ca2+、CO32-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 H+、CO32-在溶液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 Fe3+、OH-在溶液中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答案选A。
17.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大的是( )
A. 浓硫酸 B. 浓盐酸 C. 生石灰 D. 氢氧化钠
【答案】A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质量增加,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A选项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于空气中因挥发导致质量减少,故B选项错误。
C、生石灰露置于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导致质量增大,故C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露置于空气中,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质量增大,故D选项错误。
答案选A。
18.在一定温度下将a g氯化钠溶于b g水中,向得到的食盐水中加入c g氯化钾,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A. ag B. (a+b)g C. (a+c)g D. (a+b+c)g
【答案】D
【详解】溶液的质量包括溶剂和溶质的质量,因此在一定温度下将a g氯化钠溶于b g水中,向得到的食盐水中加入c g氯化钾,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a+b+c)g。答案选D。
19.写出下列对应的化学符号
(1)2个钠离子__________
(2)标出氧化铝中铝的化合价__________
(3)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气体__________
(4)海洋中最多的物质__________
【答案】(1). 2Na+ (2). (3). CO2 (4). H2O
【详解】(1)2个钠离子可表示为2Na+;
(2)氧化铝中氧元素化合价是-2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铝元素化合价是+3价,即;
(3)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4)海洋中最多的物质是水,化学式为H2O。
20.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1)用手接触药品
(2)用嘴吹灭酒精灯
(3)实验后,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便丢弃
(4)将带有溶液的滴管平放在实验台上
(5)用火柴点燃酒精灯
(6)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7)用酒精灯外焰给物质加热
(8)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答案】(3)(5)(7)(8)
【详解】(1)任何药品都不能用手接触,以避免腐蚀和试剂污染,说法错误;
(2)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以防止火灾,应该用酒精灯灯冒盖灭,说法错误;
(3)为防止试剂相互污染,实验后,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便丢弃,说法正确;
(4)不能将带有溶液的滴管平放在实验台上,防止腐蚀滴管,说法错误;
(5)应该用火柴点燃酒精灯,说法正确;
(6)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酒精灯,说法错误;
(7)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应该用酒精灯外焰给物质加热,说法正确;
(8)熄灭酒精灯时,为防止火灾,应该用酒精灯灯冒盖灭,说法正确;
所以答案为(3)(5)(7)(8)。
21.蒸馏是实验室制备蒸馏水的常用方法,如图所示的两个装置都可以制取蒸馏水。
(1)图Ⅰ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常用装置,仪器A、B、C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A时要加垫石棉网,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Ⅰ中冷凝水的流向是否正确?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4)图Ⅱ装置也可用于少量蒸馏水的制取(加热及固定仪器略),其原理与图Ⅰ完全相同。该装置中使用的玻璃导管较长,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烧杯中还应盛有的物质是_______。
【答案】(1). 蒸馏烧瓶 (2). 冷凝管 (3). 锥形瓶 (4). 使蒸馏烧瓶受热均匀 (5). 不正确 (6). 冷凝效果不好 (7). 碎瓷片(或沸石) (8). 防止液体暴沸 (9). 冷凝水蒸气 (10). 冰水
【详解】(1)A、B、C分别是蒸馏烧瓶、冷凝管、锥形瓶,蒸馏烧瓶在加热时要加垫石棉网,目的是使蒸馏烧瓶受热均匀;(2)应从下口进水,上口出水,以保证水充满冷凝管,增强冷凝效果;(3)蒸馏时蒸馏烧瓶中要放碎瓷片(或沸石),防止液体暴沸;(4)图Ⅱ中玻璃导管较长,作用是使水蒸气冷凝,起到冷凝管的作用;烧杯中加冰水冷凝效果更好。
22.如图是常见实验仪器或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利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O2应选仪器__________(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装入药品后,应__________,再塞上橡皮塞,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D的__________端通入。
(3)用CO还原Fe2O3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应选仪器__________(填序号);加热前应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然后用酒精灯预热,再对准固体加热。处理尾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
【答案】 (1). 长颈漏斗 (2). ABCDG (3). 2KMnO4K2MnO4+MnO2+O2↑ (4). 在试管口放上一团棉花 (5). 长导管 (6). ABCDF (7). 通入一会儿CO (8). 将装置内空气排尽 (9). 用酒精灯点燃
【详解】(1)根据仪器构造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利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O2,由于是固体且需要加热,所以选择ABG,收集需要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择CD,所以应选仪器为ABCDG,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高锰酸钾是固体粉末,所以装入药品后,应在试管口放上一团棉花,然后再塞上橡皮塞,防止堵塞导管口。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D的长导管端通入。
(3)用CO还原Fe2O3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由于是固体和气体且反应需要加入,生成物是铁和二氧化碳,则应选仪器ABCDF;装置中含有空气,所以加热前应通入一会儿CO,目的是将装置内空气排尽,然后用酒精灯预热,再对准固体加热。CO有毒,是可燃性气体,所以处理尾气的方法是用酒精灯点燃。
23.实验小组的同学对一粗盐样品进行初步提纯。所用实验仪器或用品如下
(1)D的名称是__________。
(2)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__________。
(3)“过滤”操作的要点可概括为“一贴、二低、三靠”,其中的“二低”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中多次利用仪器B__________(填名称)和仪器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且该仪器使用了__________次。
【答案】(1). 蒸发皿 (2). 蒸发 (3). 滤纸上沿低于漏斗边缘 (4). 液面低于滤纸上沿 (5). 烧杯 (6). F (7). 3
【详解】(1)根据仪器的构造可知D为蒸发皿;
(2)粗盐提纯是通过把粗盐配制成溶液-溶解,把不溶物除去-过滤,然后把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精盐-蒸发的过程,即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
(3)如果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过滤器内的液体有可能溢出;如果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液体也会顺着漏斗与滤纸间的夹缝流下,这样都会导致过滤失败,所以二低的含义为:滤纸上沿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上沿;
(4)在溶解过程中利用烧杯作容器,玻璃棒作搅拌棒;在过滤时利用烧杯盛接滤液,利用玻璃棒引流;在蒸发时利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均匀受热,该实验中多次用到烧杯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使用了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