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
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Cu-64
一、单选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的是( )
A. 将40 g NaOH溶解在1 L水中
B. 将1 L 10 mol·L-1的浓盐酸加入9 L水中
C. 将22.4 L HCl气体溶于水配成1 L溶液
D. 将10 g NaOH溶于水配成250 mL溶液
【答案】D
【详解】A项,40 g NaOH固体物质的量为1mol,溶解于1 L 水中,溶液的体积大于1 L,物质的量的浓度小于1mol/L,故A项错误;
B项,1 L的10 mol·L-1的浓盐酸与9L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小于10L,物质的量浓度大于1mol/L,故B项错误;
C项,没说明标准状况下,22.4 L氯化氢气体物质的量不一定为1mol,溶于水配成1 L 溶液后物质的量浓度不一定为1mol/L,故C项错误;
D项,10 g NaOH固体的物质的量为0.25mol,溶解在水中配成250 mL溶液后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2.现将AlCl3、MgCl2、MgSO4、Al2(SO4)3四种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混合溶液中c(Al3+)=0.1mol·L-1、c(Mg2+)=0.25mol·L-1、c(Cl-)=0.2mol·L-1,则该溶液中c(SO42-)为( )
A. 0.15mol·L-1
B. 0.20mol·L-1
C. 0.25mol·L-1
D. 0.30mol·L-1
【答案】D
【解析】c(Al3+)=0.1mol•L-1、c(Mg2+)=0.25mol•L-1、c(Cl-)=0.2mol•L-1,设该溶液中c(SO42-)为x,由电荷守恒可知,0.1×3+0.25×2=0.2×1+x×2,解得x=0.30 mol•L-1,故选D。
3.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是CaCO3
B. 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SO42﹣
C. 某无色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
D. 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再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C1﹣
【答案】C
【解析】A.因碳酸盐、碳酸氢盐等与盐酸反应均可生成无色气体,则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则该固体不一定是CaCO3,故A错误;B.因硫酸钡、氯化银均为不溶于水和酸的白色沉淀,则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能含SO42-或Ag+,故B错误;C.因碱性溶液遇酚酞变红,则某无色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故C正确;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一,加稀盐酸除去OH-,会引入氯离子,造成干扰,应该加稀硝酸除去OH-,再加硝酸银溶液,验证是否含C1-,故D错误;故选C。
4.现有①MgSO4、②Ba(NO3)2、③NaOH、④CuCl2、⑤KCl五种溶液,不加任何其他试剂,被鉴别出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④③①②⑤ B. ④⑤③②① C. ④③②①⑤ D. ④②③①⑤
【答案】A
【详解】不加任何其他试剂,蓝色溶液的为④CuCl2;与④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的为③NaOH;与③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可鉴别出①MgSO4;与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为②Ba(NO3)2,最后一种为⑤KCl,所以被鉴别的先后顺序为④③①②⑤,故选A。
5.检验Na2CO3溶液中是否混有Na2SO4,应使用的试剂是( )
A. BaCl2溶液和稀硫酸 B. BaCl2溶液
C. Ba(NO3)2溶液 D. BaCl2溶液和稀盐酸
【答案】D
【详解】A.加入硫酸,会引入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不溶解,无法判断是否含有硫酸钠,故A错误;
B.碳酸钠和硫酸钠都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无法判断是否含有硫酸钠,故B错误;
C.碳酸钠和硫酸钠都能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无法判断是否含有硫酸钠,故C错误;
D.碳酸钠和硫酸钠都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盐酸,碳酸钡沉淀溶于盐酸,加入盐酸后如生成沉淀不完全溶解,说明含有硫酸钠,否则不含,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6.下列实验仪器不宜直接用来加热的是( )
A. 试管 B. 坩埚 C. 蒸发皿 D. 烧杯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试管、坩埚和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烧杯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故选D。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
B.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3
C. 试管和烧杯都可以直接在火焰上加热
D. 加热后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答案】D
【详解】A项,给玻璃仪器加热,如烧杯、烧瓶等,都要加垫石棉网;但是试管加热不需要垫石棉网,故A项错误;
B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为了避免沸腾液体溅出烫伤实验人员,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B项错误;
C项,烧杯不能直接加热,给烧杯加热时下边需要垫上石棉网,故C项错误。
D项,加热后的蒸发皿有很高的温度,为了实验安全,应该用坩埚钳夹取,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8.某溶液可能含有SO42-、CO32-、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溶液的离子组成,现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溶液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然后继续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③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NO3)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根据实验,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
A. 一定有SO42- B. 一定有CO32-
C. 不能确定Cl-是否存在 D. 不能确定SO42-是否存在
【答案】D
【解析】①取少量溶液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碳酸钡或硫酸钡;②然后继续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气体为二氧化碳;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可知白色沉淀为碳酸钡和硫酸钡;③取上层清夜继续滴加Ba(NO3)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AgCl,但②中加盐酸引入氯离子,则不能确定是否含氯离子,综上所述,一定含SO42-和CO32-,不能确定是否含Cl-,答案选D。
9.要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MgCl2应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是( )
A. 加入适量Na2SO4溶液后过滤 B. 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过滤
C. 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蒸发 D. 加入过量Na2CO3溶液后过滤
【答案】B
【详解】A、加入适量Na2SO4会引入硫酸根离子,且它和镁离子不反应,不能除去,故A错误;
B、加入适量NaOH后,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可以得到滤液氯化钠,故B正确;
C、加入过量NaOH后,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后滤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蒸发结晶会得到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故C错误;
D、加入过量Na2CO3后会引入杂质离子碳酸根离子,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10.下图是关于蒸发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好铁圈,放上蒸发皿,再放酒精灯
B. 给蒸发皿内所盛液体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
C. 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而使固体迸溅
D. 蒸发的过程中,用酒精灯一直加热到全部固体析出,没有水分
【答案】C
【详解】A. 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放酒精灯,再根据酒精灯的高度固定好铁圈,放上蒸发皿,A错误;
B. 给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不用垫上石棉网,B错误;
C. 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而使固体迸溅,C正确;
D. 蒸发的过程中,不能直接蒸干,应在析出大量固体时用余热使其蒸干,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C。
11.除去硝酸钾固体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不需要的实验操作是( )
A. 加热溶解 B. 趁热过滤 C. 蒸发结晶 D. 降温结晶
【答案】C
【详解】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食盐的溶解度变化不大,除去硝酸钾固体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先将其加热溶解,在趁热过滤,最后降温结晶,不需要的实验操作是蒸发结晶;
综上所述,本题选C。
12.已知二氧化锰为黑色难溶于水的固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为2KClO32KCl+3O2↑,充分反应后从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 溶解、过滤、蒸发、洗涤 B.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溶解、蒸发、洗涤、过滤 D. 溶解、洗涤、过滤、干燥
【答案】B
【详解】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MnO2为催化剂,最后得到固体物质为MnO2和KCl,MnO2不溶于水,KCl溶于水,因此先溶解,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得到纯净MnO2,故B正确。答案选B。
13.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的两套装置测量所制得气体的体积,有关这两套量气装置的使用说明错误的是( )
A. 量气前,B装置中广口瓶通常应盛满相应的液体
B. 使用A装置量气前,右管中应充满相应的液体
C. A装置收集完气体后,在读数前应使盛液管内的液面与集气管内的液面相平
D. A装置直接测量的是气体的体积,而B装置直接测量的是所排出液体的体积
【答案】B
【详解】A. B装置中广口瓶通常应盛满相应的液体,气体将液体排除测定液体的体积即为气体的体积, A正确;
B. A在量气前应通过提升右则管的高度的方法使左管充满液体而右侧没有液体,以使收集气体时将液体压入到右侧,B错误;
C.A装置收集完气体后,在读数前使左右两个容器中液面相平,可保证测量出常温常压下的气体体积,C正确;
D. A装置中,可直接根据刻度测量气体的体积;B装置中,直接测量出排出液体的体积,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B。
14.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氯化镁晶体 B. 氯化钠溶液 C. 液态氯化氢 D. 熔融氢氧化钾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MgCl2晶体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不导电;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镁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是电解质,故A错误;B.氯化钠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故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它是由氯化钠和水组成的混合物,所以它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液态氯化氢只存在分子,故不导电;溶于水,能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它是电解质,故C错误;D.熔融的氢氧化钾,因熔融有自由移动的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导电,KOH是化合物,是电解质,故D正确;故选D。
15.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 Cu(OH)2+HCl; Cu(OH)2+CH3COOH
B. CaCO3+H2SO4; Na2CO3+HCl
C. H2SO4+NaOH; H2SO4+Ba(OH)2
D. BaCl2+H2SO4; Ba(OH)2+Na2SO4
【答案】D
【解析】A、HCl为强电解质,而CH3COOH为弱电解质,写分子式,故A错误;B、 CaCO3难溶,写化学式,Na2CO3是可溶性强电解质,故B错误;C、H2SO4+NaOH;H2SO4+Ba(OH)2后者还生成BaSO4沉淀,故C错误;D、均可用Ba2++SO42―=BaSO4↓,故D正确;故选D。
16.已知丙酮(C3H6O)通常是无色液体,可溶于水,密度小于1 g·mL-1,沸点约为56 ℃。要将丙酮从水与丙酮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最合理的方法选择是( )
A. 过滤 B. 蒸馏 C. 蒸发 D. 干燥
【答案】B
【详解】丙酮易溶于水,但是其沸点和水的沸点相差较大,所以可用蒸馏操作将丙酮从水与丙酮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B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B。
17.通过加入过量的化学药品,采用恰当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除去某溶液里溶解的杂质,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
A. 氯化钠溶液(氯化钡):加硫酸溶液,过滤
B. 硝酸钾溶液(硝酸银):加氯化钠溶液,过滤
C. 氯化钠溶液(单质碘):加酒精,分液
D. 硝酸钾溶液(单质碘):加四氯化碳,萃取分液
【答案】D
【详解】A、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除去杂质又引入新的杂质,故A错误;
B、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除去杂质又引入新的杂质,故B错误;
C、酒精易溶于水不能分层,不能利用分液来分离,故C错误;
D、四氯化碳和水溶液分层,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大于水溶液,可以萃取静置分液,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1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称量NaOH 固体
B. 配制100mL 0.1mol/L 的H2SO4 溶液
C. 家里的食用胡麻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采取的分离方法
D. 提纯Fe(OH)3 胶体
【答案】C
【解析】A. 称量NaOH 固体,应在小烧杯中称量,同时砝码应放在右边,故A错误;B. 配制100mL0.1mol/L 的H2SO4 溶液,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故B错误;C、油水互不相溶,分层,家里的食用胡麻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采取分液的分离方法,故C正确;D. 提纯Fe(OH)3 胶体应用渗析的方法分离,故D错误;故选C。
19.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将海带灼烧成灰 B. ②过滤得含I-的溶液
C. ③放出碘的苯溶液 D. ④分离碘并回收苯
【答案】D
【详解】A项,不能在烧杯中高温灼烧固体,烧杯易炸裂,固体的灼烧应在坩埚中,故A项错误;
B项,过滤应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浊液外漏,故B项错误;
C项,苯的密度比水小,应从上口倒出,防止污染,故C项错误;
D项,碘易升华,蒸馏时,冷凝管应从下端进水,上端出水,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20.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目 的
分离方法
原 理
A
分离溶于水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汽油和四氯化碳
分液
四氯化碳和汽油的密度不同
C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结晶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乙醇中的水
蒸馏
乙醇与水的沸点相差较大
【答案】D
【详解】A.乙醇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应选苯或四氯化碳分离出碘水中的碘,故A错误;
B.汽油和四氯化碳互溶,不能分液,应选蒸馏法分离,故B错误;
C.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于氯化钠,则选择结晶法分离,故C错误;
D.二者互溶,但沸点不同,则蒸馏可除去乙醇中的水,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21.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常温常压下,28 g N2与CO混合物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目一定为NA
B. 标准状况下,17 g氨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
C. 在常温常压下,11.2 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D. NA个氢分子所占有的体积一定为22.4 L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化学计算。
A是易错项,温度和压强并不能影响气体的质量。因为氮气和一氧化碳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28 g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分子数目一定为NA,A正确。
B项17 g氨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分子数目一定为NA,原子数目应为4NA。
C项11.2 L氮气的物质的量因不知道常温常压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而无法计算。
D项NA个氢分子所占有的体积不一定为22.4L,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才是22.4 L。
22.下列选项中能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数值的是( )
A. 1 mol H+含有的电子数 B. 标准状况下,22.4 L酒精所含的分子数
C. 1.6 g CH4含有的质子数 D. 1 L 1 mol·L-1的硫酸钠溶液所含的Na+数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H+ 不含有电子,A错误;B.标准状况下酒精是液体,不能利用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分子数,B错误;C.1.6 g CH4是0.1mol,含有的质子数为1mol,可以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数值,C正确;D.1L 1mol/L的硫酸钠溶液所含的Na+的物质的量是2mol,其个数不能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数值,D错误。答案选C。
23.常温常压下,用等质量的CH4、CO2、O2、SO2四种气体分别吹出四个气球,其中气体为CH4的是( )
【答案】D
【详解】由pV==nRT可知,温度压强不变时,气体物质的量越大,气体的体积越大;设四种气体的质量均为1g,则四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16mol、1/44mol、1/32mol、1/64mol,则气球的大小顺序应为CH4>O2 >CO2 >SO2, 则最大的气球为CH4,故选D项。
综上所述,本题选D。
24.一定温度和压强下,2体积AB2气体和1体积B2气体化合生成2体积气态化合物,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 AB3 B. AB2 C. A3B D. A2B3
【答案】A
【详解】等温等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2AB2+ B2=2C,根据原子守恒可知,C的化学式为AB3,A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A。
25.在同温、同压条件下,两种物质的量相同的单质气体之间的关系是( )
①具有相同的密度 ②具有相同的体积 ③具有相同的原子数 ④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①在同温、同压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由于单质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所以气体的密度就不同,错误;②在同温、同压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与体积成正比,由于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气体具有相同的体积,正确;③由于单质气体的分子内含有的原子个数不一定相同,所以当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时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原子数,错误;④气体的物质的量与气体的分子数呈正比。由于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具有相同的气体分子数,正确。故说法正确的②④,选项的B。
26.用98 %浓硫酸配制2 mol·L-1的稀硫酸,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A. 未冷却就转移、定容 B. 容量瓶原有少量蒸馏水
C.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 D. 量筒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
【答案】D
【详解】A.未冷却就转移、定容,冷却后,液面下降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A不选;
B.容量瓶原有少量蒸馏水,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都不会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变,故B不选;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C不选;
D.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导致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小,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D选;
综上所述,本题选D。
27.实验室中需要0.2 mol•L﹣1的CuSO4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胆矾晶体(CuSO4•5H2O式量为250)的质量分别是( )
A. 1 000 mL 50.0 g B. 950 mL 47.5 g
C. 950 mL 30.4 g D. 1 000 mL 32.0 g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没有950mL容量瓶,则需要配制1000mL溶液,硫酸铜的物质的量是0.2mol/L×1L=0.2mol,因此需要胆矾的质量是0.2mol×250g/mol=50.0g,答案选A。
28.与50 mL 0.1 mol·L-1的Na2CO3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相同的溶液是( )
A. 50 mL 0.2 mol·L-1的NaCl溶液
B. 100 mL 0.2 mol·L-1的NaCl溶液
C. 25 mL 0.1 mol·L-1的Na2SO4溶液
D. 50 mL 0.1 mol·L-1的NaNO3溶液
【答案】A
【详解】50 mL 0.1 mol·L-1的Na2CO3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为0.05×0.1×2=0.01mol,
A. 50 mL 0.2 mol·L-1的NaCl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为0.05×0.2=0.01mol,与之相等,正确;
B. 100 mL 0.2 mol·L-1的NaCl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为0.1×0.2=0.02mol,与之不相等,错误;
C. 25 mL 0.1 mol·L-1的Na2SO4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为0.25×0.1×2=0.05mol,与之不相等,错误;
D. 50 mL 0.1 mol·L-1的NaNO3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为0.05×0.1=0.005mol,与之不相等,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29.某200 mL Fe2(SO4)3溶液中含有0.1 mol Fe3+,该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75 mol·L-1 B. 0.5 mol·L-1 C. 1 mol·L-1 D. 0.25 mol·L-1
【答案】A
【解析】由化学式Fe2(SO4)3可知:n(SO42-) = n(Fe3+)= 0.1mol = 0.15mol
所以c(SO42-)==0.75mol/L,A正确。
30.200 mL 0.3 mol·L-1的K2SO4溶液和100 mL 0.2 mol·L-1的Fe2(SO4)3溶液混合后(不考虑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3 mol·L-1 B. 0.4 mol·L-1 C. 0.45 mol·L-1 D. 0.5 mol·L-1
【答案】B
【详解】200 mL 0.3 mol·L-1的K2SO4溶液中含有的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SO42-)=n(K2SO4)=0.2×0.3=0.06mol;100 mL 0.2 mol·L-1的Fe2(SO4)3溶液中含有的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SO42-)=3n(Fe2(SO4)3)=0.1×3×0.2=0.06mol;两溶液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300mL=0.3L,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6+0.06=0.12mol;混合后的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浓度为c(SO42-)=n/V=0.12/0.3=0.4 mol·L-1 ;B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B。
31.将30 mL 0.5 mol·L-1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 mL,稀释后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3 mol·L-1 B. 0.05 mol·L-1 C. 0.04 mol·L-1 D. 0.03 mol·L-1
【答案】D
【解析】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3*0.5=0.015mol,加水稀释到500ml后,硫酸根离子的浓度为0.015mol/0.5L=0.03mol/L,故选B。
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食盐溶液静置会分层,上层比下层咸
B. “冰水混合物”是一种分散系
C. 黄河入海口处三角洲的形成与胶体性质有关
D. 电泳现象说明胶体带电
【答案】C
【详解】A.食盐易溶于水,静止后不分层,故A错误;
B.冰、水均为H2O,冰水混合属于纯净物,而分散系均为混合物,故B错误;
C.江河中的泥沙属于胶体分散系,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与胶体的聚沉性质有关,故C 正确;
D.胶体本身不带电,但是胶体能吸附带电的离子形成带电的胶体微粒,所以能发生电泳, 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C。
33.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Fe(OH)3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是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
B. 阳光穿透清晨的树林时形成的光柱,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的体现
C. 鸡蛋清溶液分类上属于悬浊液
D. 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色Fe(OH)3胶体
【答案】B
【详解】A.胶体区别于溶液的本质特征为粒子直径大小不同,胶体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A错误;
B.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可形成光路,B正确;
C.鸡蛋清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胶体,C错误;
D.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应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否则易生成氢氧化铁沉淀,D错误。
答案选B。
34.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胶体、溶液、浊液的分类依据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B. “卤水点豆腐”、“不同牌子的墨水不能混用”都与胶体的聚沉有关
C. 从颜色上无法区别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
D. 可以用丁达尔现象区别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
【答案】C
【详解】A.按照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成:溶液、胶体、浊液,故A正确;
B.豆浆分散系属于胶体,加入可溶性氯化镁电解质发生聚沉;墨水分散系属于胶体,不同牌子的墨水混用易发生聚沉,故B正确;
C.氯化铁溶液为黄色,氢氧化铁胶体为红褐色,从颜色上可以区别,故C错误;
D.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常用来区别胶体和溶液,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C。
35.在给定的四种溶液中,加入以下各种离子,各离子能在原溶液中共存的是( )
A. 常温下,加入铁粉能生成H2 的溶液:加入Na+、Ca2+、Cl-、HCO3-
B. 滴加酚酞变红的溶液: 加入SO42-、Cu2+、K+、Cl-
C. 所含溶质为NaHSO4的溶液:加入K+、CO32-、NO3-、Na+
D. 含有大量SO42-的溶液:加入Mg2+、Cu2+、Cl-、NO3-
【答案】D
【详解】A. 常温下,加入铁粉能生成H2 的溶液显酸性,酸性条件下HCO3-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 滴加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碱性条件下Cu2+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 NaHSO4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离子,氢离子与 CO3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 含有大量SO42-的溶液中,Mg2+、Cu2+、Cl-、NO3-各离子间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36.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K+、NO3-、Cu2+ B. K+、OH﹣、Na+
C. Ba2+、SO42-、Na+ D. Ca2+、CO32-、Na+
【答案】A
【详解】该溶液中一定存在大量的氢离子,
A.K+、NO3-、Cu2+之间不发生反应,也不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A正确;
B. OH﹣与H+反应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 Ba2+与SO4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 Ca2+与CO3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37.下列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KHSO4=K++H++SO42- B. NaHCO3=Na++H++CO32-
C. Mg(NO3)2=Mg2++(NO3)22- D. KClO3=K++Cl5﹣+3O2﹣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硫酸氢钾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出钾离子和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正确,选A;B、碳酸氢钠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错误,不选B;C、硝酸镁完全电离出镁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符号写错,不选C;D、氯酸钾电离出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错误,不选D。
38.下列各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①NaOH ②BaSO4 ③Cu ④蔗糖 ⑤CO2
A. ①② B. ①②⑤ C. ③④ D. ①③⑤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自身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是电解质,溶于水和在熔融状态下均不能自身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酸碱盐均是电解质,铜是金属,不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蔗糖和CO2是非电解质,答案选A。
39.下列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NaOH+Cl2==NaCl+NaClO+H2O;Cl2+2OH- ==Cl-+ClO-+H2O
B. CaCO3+2HCl==CaCl2+CO2↑+H2O;CO32-+2H+ == CO2↑+H2O
C. 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Al3++3OH-==Al(OH)3↓
D. Ba(OH)2+H2SO4==BaSO4↓+2H2O;2H++2OH- ==2H2O
【答案】A
【详解】A项,在反应方程式中钠离子不参与水、气体或者沉淀等的生成,因此将钠离子从反应中去掉,故A项正确;
B项,该反应中由于碳酸钙是固体,不能将其拆分,故B项错误;
C项,NH3•H2O属于弱碱,应用分子式表示,不能将其拆分,故C项错误;
D项,该反应中硫酸钡是沉淀,因此参与反应的硫酸根、钡离子等都不能消去,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是非电解质
B. CO2的水溶液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C. 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都是电解质
D. 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融时均不导电,所以蔗糖是非电解质
【答案】D
【详解】酸、碱、盐都是电解质,A项错误;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非电解质,CO2溶于水生成H2CO3,H2CO3是电解质,其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故能导电,B项错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项错误。故选D。
分卷II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41.将80克NaOH溶解于水中,配成5 L溶液,则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
【答案】0.4 mol/L
【解析】试题分析: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n=m/M。代入数值得n=2mol, 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c=n/V,代入数值得c="0.4" mol/L.
42.现有1 L的 Al2(SO4)3溶液,含Al3+ 216 g,取250 mL溶液稀释到4 L,则稀释后溶液中的SO42-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答案】0.75 mol·L-1
【详解】216 g Al3+的物质的量为216/27=8mol,故250 mL 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为8×0.25/1=2mol,根据电荷守恒可以知道2n(SO42-)=3n(Al3+),故250 mL 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为2×3/2=3mol,取250 mL 溶液稀释到4 L,则稀释后溶液 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4=0.75 mol·L-1;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0.75 mol·L-1。
43.3.01×1023个O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这些OH﹣和_____g Na+含有的电子数相同。
【答案】 (1). 0.5 (2). 5 (3). 11.5
【详解】根据n=N/NA可知,3.01×1023个OH﹣的物质的量为3.01×1023/6.02×1023= 0.5 mol;1个OH﹣含有电子数为10个,所以0.5 molOH﹣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 mol;1个Na+含有的电子数10个,所以10×m(Na)/23=5, m(Na)=11.5g;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0.5, 5,11.5。
44.有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共10.8 g,其物质的量为0.3 mol。求:
(1)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CO2____;CO_____。
(2)混合气体缓慢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剩余的气体是_____,其质量为______,所含分子数约为_____。
【答案】(1)0.15mol;0.15mol;
(2)CO;4.2g;9.03×1022
【解析】试题分析:(1)设混合气体中CO2的物质的量为xmol,CO的物质的量为ymol,根据二者质量及总物质的量,则:x+y=0.3,44x+28y=10.8,解得x=0.15,y=0.15,故m(CO2)=0.15mol×44g/mol=6.6g,m(CO)=0.15mol×28g/mol=4.2g,答: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CO20.15mol,CO0.15mol;
(2)混合气体缓慢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剩余气体为CO,其物质的量为0.15mol,m(CO)=0.15mol×28g/mol=4.2g,所含CO分子数目为0.15mol×6.02×1023mol-1=9.03×1022,答:混合气体缓慢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剩余气体为CO,其物质的量为0.15mol,所含CO分子数目为9.03×1022。
45.已知16 g A和2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 mol C和31.76 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
【答案】106g.mol-1。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生成C的质量为16+20-31.76=4.24g,根据公式M=m/n=4.24/0.04g·mol-1=106g·mol-1。
46.实验室用密度为1.84 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的硫酸,配制25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0.46 mol•L﹣1的硫酸。
(1)98 %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
(2)现有下列几种规格的量筒,应选用_____(填序号)。
①5 mL量筒 ②10 mL量筒 ③50 mL量筒 ④100 mL量筒
(3)实验需要以下步骤:①定容②量取③摇匀④洗涤⑤转移⑥冷却⑦计算⑧装瓶⑨稀释进行顺序为_____。
A. ⑦②④⑨⑥③⑤①⑧ B.⑦②⑥⑨⑤④③①⑧
C.⑦②⑨⑥⑤④①③⑧ D. ⑦②⑨⑥④⑤③①⑧
(4)下列操作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______。
A.往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B.未洗涤稀释浓H2SO4的小烧杯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洗净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E.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答案】(1). 18.4 mol·L-1 (2). ② (3). C (4). C
【详解】(1)密度为1.84 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的硫酸,物质的量浓度c=1000×1.84×98%/98=18.4mol/L;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8.4 mol·L-1。
(2)配制250mL 物质的量浓度为0.46 mol•L﹣1的硫酸,设需要浓硫酸体积为VmL,则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得: 1.84×V=0.46×250,计算得出V=6.3 mL ,应选择10 mL量筒;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②。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⑦②⑨⑥⑤④①③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
(4)A.往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A不选;
B.未洗涤稀释浓硫酸的小烧杯,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B不选;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C选;
D.洗净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会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变,故D不选;
E.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E不选;
综上所述,本题选C。
47.某固体可能由KNO3、K2SO4、KCl、NaCl、CuCl2和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依次进行下列五步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如下:①将固体加水得到无色溶液;②向上述溶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将该沉淀滤出,得到的沉淀可完全溶于稀HNO3;③向②的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
(1)据此,可判断出固体中肯定有_________,肯定没有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
(2)写出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Na2CO3 (2). CuCl2、K2SO4 (3). KCl、NaCl、KNO3 (4). Ba2++CO32—=BaCO3↓ (5). BaCO3+2H+=Ba2++CO2↑+H2O
【详解】①将固体加水得到无色溶液,则不含CuCl2;
②向上述溶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将该沉淀滤出,并将沉淀可完全溶于稀HNO3,则不含K2SO4,应含有Na2CO3 ;
③向②的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生成沉淀为AgCl,因加入氯化钡,不能证明含有KCl、NaCl;
(1)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固体中肯定含有Na2CO3 ,肯定没有CuCl2、K2SO4;实验②加入氯化钡,引入氯离子,则不能证明是否含有KCl、NaCl,题目没有涉及KNO3的性质实验,无法证明是否含有KNO3;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Na2CO3 ;CuCl2、K2SO4 ; KCl、NaCl、KNO3。
(2)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CO32—=BaCO3↓, BaCO3+2H+=Ba2++CO2↑+H2O;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a2++CO32—=BaCO3↓, BaCO3+2H+=Ba2++CO2↑+H2O。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Cu-64
一、单选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的是( )
A. 将40 g NaOH溶解在1 L水中
B. 将1 L 10 mol·L-1的浓盐酸加入9 L水中
C. 将22.4 L HCl气体溶于水配成1 L溶液
D. 将10 g NaOH溶于水配成250 mL溶液
【答案】D
【详解】A项,40 g NaOH固体物质的量为1mol,溶解于1 L 水中,溶液的体积大于1 L,物质的量的浓度小于1mol/L,故A项错误;
B项,1 L的10 mol·L-1的浓盐酸与9L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小于10L,物质的量浓度大于1mol/L,故B项错误;
C项,没说明标准状况下,22.4 L氯化氢气体物质的量不一定为1mol,溶于水配成1 L 溶液后物质的量浓度不一定为1mol/L,故C项错误;
D项,10 g NaOH固体的物质的量为0.25mol,溶解在水中配成250 mL溶液后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2.现将AlCl3、MgCl2、MgSO4、Al2(SO4)3四种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混合溶液中c(Al3+)=0.1mol·L-1、c(Mg2+)=0.25mol·L-1、c(Cl-)=0.2mol·L-1,则该溶液中c(SO42-)为( )
A. 0.15mol·L-1
B. 0.20mol·L-1
C. 0.25mol·L-1
D. 0.30mol·L-1
【答案】D
【解析】c(Al3+)=0.1mol•L-1、c(Mg2+)=0.25mol•L-1、c(Cl-)=0.2mol•L-1,设该溶液中c(SO42-)为x,由电荷守恒可知,0.1×3+0.25×2=0.2×1+x×2,解得x=0.30 mol•L-1,故选D。
3.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是CaCO3
B. 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SO42﹣
C. 某无色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
D. 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再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C1﹣
【答案】C
【解析】A.因碳酸盐、碳酸氢盐等与盐酸反应均可生成无色气体,则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则该固体不一定是CaCO3,故A错误;B.因硫酸钡、氯化银均为不溶于水和酸的白色沉淀,则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能含SO42-或Ag+,故B错误;C.因碱性溶液遇酚酞变红,则某无色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故C正确;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一,加稀盐酸除去OH-,会引入氯离子,造成干扰,应该加稀硝酸除去OH-,再加硝酸银溶液,验证是否含C1-,故D错误;故选C。
4.现有①MgSO4、②Ba(NO3)2、③NaOH、④CuCl2、⑤KCl五种溶液,不加任何其他试剂,被鉴别出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④③①②⑤ B. ④⑤③②① C. ④③②①⑤ D. ④②③①⑤
【答案】A
【详解】不加任何其他试剂,蓝色溶液的为④CuCl2;与④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的为③NaOH;与③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可鉴别出①MgSO4;与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为②Ba(NO3)2,最后一种为⑤KCl,所以被鉴别的先后顺序为④③①②⑤,故选A。
5.检验Na2CO3溶液中是否混有Na2SO4,应使用的试剂是( )
A. BaCl2溶液和稀硫酸 B. BaCl2溶液
C. Ba(NO3)2溶液 D. BaCl2溶液和稀盐酸
【答案】D
【详解】A.加入硫酸,会引入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不溶解,无法判断是否含有硫酸钠,故A错误;
B.碳酸钠和硫酸钠都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无法判断是否含有硫酸钠,故B错误;
C.碳酸钠和硫酸钠都能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无法判断是否含有硫酸钠,故C错误;
D.碳酸钠和硫酸钠都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盐酸,碳酸钡沉淀溶于盐酸,加入盐酸后如生成沉淀不完全溶解,说明含有硫酸钠,否则不含,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6.下列实验仪器不宜直接用来加热的是( )
A. 试管 B. 坩埚 C. 蒸发皿 D. 烧杯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试管、坩埚和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烧杯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故选D。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
B.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3
C. 试管和烧杯都可以直接在火焰上加热
D. 加热后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答案】D
【详解】A项,给玻璃仪器加热,如烧杯、烧瓶等,都要加垫石棉网;但是试管加热不需要垫石棉网,故A项错误;
B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为了避免沸腾液体溅出烫伤实验人员,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B项错误;
C项,烧杯不能直接加热,给烧杯加热时下边需要垫上石棉网,故C项错误。
D项,加热后的蒸发皿有很高的温度,为了实验安全,应该用坩埚钳夹取,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8.某溶液可能含有SO42-、CO32-、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溶液的离子组成,现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溶液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然后继续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③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NO3)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根据实验,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
A. 一定有SO42- B. 一定有CO32-
C. 不能确定Cl-是否存在 D. 不能确定SO42-是否存在
【答案】D
【解析】①取少量溶液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碳酸钡或硫酸钡;②然后继续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气体为二氧化碳;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可知白色沉淀为碳酸钡和硫酸钡;③取上层清夜继续滴加Ba(NO3)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AgCl,但②中加盐酸引入氯离子,则不能确定是否含氯离子,综上所述,一定含SO42-和CO32-,不能确定是否含Cl-,答案选D。
9.要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MgCl2应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是( )
A. 加入适量Na2SO4溶液后过滤 B. 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过滤
C. 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蒸发 D. 加入过量Na2CO3溶液后过滤
【答案】B
【详解】A、加入适量Na2SO4会引入硫酸根离子,且它和镁离子不反应,不能除去,故A错误;
B、加入适量NaOH后,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可以得到滤液氯化钠,故B正确;
C、加入过量NaOH后,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后滤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蒸发结晶会得到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故C错误;
D、加入过量Na2CO3后会引入杂质离子碳酸根离子,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10.下图是关于蒸发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好铁圈,放上蒸发皿,再放酒精灯
B. 给蒸发皿内所盛液体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
C. 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而使固体迸溅
D. 蒸发的过程中,用酒精灯一直加热到全部固体析出,没有水分
【答案】C
【详解】A. 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放酒精灯,再根据酒精灯的高度固定好铁圈,放上蒸发皿,A错误;
B. 给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不用垫上石棉网,B错误;
C. 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而使固体迸溅,C正确;
D. 蒸发的过程中,不能直接蒸干,应在析出大量固体时用余热使其蒸干,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C。
11.除去硝酸钾固体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不需要的实验操作是( )
A. 加热溶解 B. 趁热过滤 C. 蒸发结晶 D. 降温结晶
【答案】C
【详解】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食盐的溶解度变化不大,除去硝酸钾固体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先将其加热溶解,在趁热过滤,最后降温结晶,不需要的实验操作是蒸发结晶;
综上所述,本题选C。
12.已知二氧化锰为黑色难溶于水的固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为2KClO32KCl+3O2↑,充分反应后从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 溶解、过滤、蒸发、洗涤 B.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溶解、蒸发、洗涤、过滤 D. 溶解、洗涤、过滤、干燥
【答案】B
【详解】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MnO2为催化剂,最后得到固体物质为MnO2和KCl,MnO2不溶于水,KCl溶于水,因此先溶解,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得到纯净MnO2,故B正确。答案选B。
13.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的两套装置测量所制得气体的体积,有关这两套量气装置的使用说明错误的是( )
A. 量气前,B装置中广口瓶通常应盛满相应的液体
B. 使用A装置量气前,右管中应充满相应的液体
C. A装置收集完气体后,在读数前应使盛液管内的液面与集气管内的液面相平
D. A装置直接测量的是气体的体积,而B装置直接测量的是所排出液体的体积
【答案】B
【详解】A. B装置中广口瓶通常应盛满相应的液体,气体将液体排除测定液体的体积即为气体的体积, A正确;
B. A在量气前应通过提升右则管的高度的方法使左管充满液体而右侧没有液体,以使收集气体时将液体压入到右侧,B错误;
C.A装置收集完气体后,在读数前使左右两个容器中液面相平,可保证测量出常温常压下的气体体积,C正确;
D. A装置中,可直接根据刻度测量气体的体积;B装置中,直接测量出排出液体的体积,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B。
14.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氯化镁晶体 B. 氯化钠溶液 C. 液态氯化氢 D. 熔融氢氧化钾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MgCl2晶体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不导电;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镁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是电解质,故A错误;B.氯化钠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故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它是由氯化钠和水组成的混合物,所以它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液态氯化氢只存在分子,故不导电;溶于水,能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它是电解质,故C错误;D.熔融的氢氧化钾,因熔融有自由移动的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导电,KOH是化合物,是电解质,故D正确;故选D。
15.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 Cu(OH)2+HCl; Cu(OH)2+CH3COOH
B. CaCO3+H2SO4; Na2CO3+HCl
C. H2SO4+NaOH; H2SO4+Ba(OH)2
D. BaCl2+H2SO4; Ba(OH)2+Na2SO4
【答案】D
【解析】A、HCl为强电解质,而CH3COOH为弱电解质,写分子式,故A错误;B、 CaCO3难溶,写化学式,Na2CO3是可溶性强电解质,故B错误;C、H2SO4+NaOH;H2SO4+Ba(OH)2后者还生成BaSO4沉淀,故C错误;D、均可用Ba2++SO42―=BaSO4↓,故D正确;故选D。
16.已知丙酮(C3H6O)通常是无色液体,可溶于水,密度小于1 g·mL-1,沸点约为56 ℃。要将丙酮从水与丙酮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最合理的方法选择是( )
A. 过滤 B. 蒸馏 C. 蒸发 D. 干燥
【答案】B
【详解】丙酮易溶于水,但是其沸点和水的沸点相差较大,所以可用蒸馏操作将丙酮从水与丙酮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B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B。
17.通过加入过量的化学药品,采用恰当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除去某溶液里溶解的杂质,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
A. 氯化钠溶液(氯化钡):加硫酸溶液,过滤
B. 硝酸钾溶液(硝酸银):加氯化钠溶液,过滤
C. 氯化钠溶液(单质碘):加酒精,分液
D. 硝酸钾溶液(单质碘):加四氯化碳,萃取分液
【答案】D
【详解】A、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除去杂质又引入新的杂质,故A错误;
B、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除去杂质又引入新的杂质,故B错误;
C、酒精易溶于水不能分层,不能利用分液来分离,故C错误;
D、四氯化碳和水溶液分层,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大于水溶液,可以萃取静置分液,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1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称量NaOH 固体
B. 配制100mL 0.1mol/L 的H2SO4 溶液
C. 家里的食用胡麻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采取的分离方法
D. 提纯Fe(OH)3 胶体
【答案】C
【解析】A. 称量NaOH 固体,应在小烧杯中称量,同时砝码应放在右边,故A错误;B. 配制100mL0.1mol/L 的H2SO4 溶液,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故B错误;C、油水互不相溶,分层,家里的食用胡麻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采取分液的分离方法,故C正确;D. 提纯Fe(OH)3 胶体应用渗析的方法分离,故D错误;故选C。
19.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将海带灼烧成灰 B. ②过滤得含I-的溶液
C. ③放出碘的苯溶液 D. ④分离碘并回收苯
【答案】D
【详解】A项,不能在烧杯中高温灼烧固体,烧杯易炸裂,固体的灼烧应在坩埚中,故A项错误;
B项,过滤应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浊液外漏,故B项错误;
C项,苯的密度比水小,应从上口倒出,防止污染,故C项错误;
D项,碘易升华,蒸馏时,冷凝管应从下端进水,上端出水,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20.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目 的
分离方法
原 理
A
分离溶于水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汽油和四氯化碳
分液
四氯化碳和汽油的密度不同
C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结晶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乙醇中的水
蒸馏
乙醇与水的沸点相差较大
【答案】D
【详解】A.乙醇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应选苯或四氯化碳分离出碘水中的碘,故A错误;
B.汽油和四氯化碳互溶,不能分液,应选蒸馏法分离,故B错误;
C.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于氯化钠,则选择结晶法分离,故C错误;
D.二者互溶,但沸点不同,则蒸馏可除去乙醇中的水,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21.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常温常压下,28 g N2与CO混合物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目一定为NA
B. 标准状况下,17 g氨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
C. 在常温常压下,11.2 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D. NA个氢分子所占有的体积一定为22.4 L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化学计算。
A是易错项,温度和压强并不能影响气体的质量。因为氮气和一氧化碳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28 g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分子数目一定为NA,A正确。
B项17 g氨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分子数目一定为NA,原子数目应为4NA。
C项11.2 L氮气的物质的量因不知道常温常压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而无法计算。
D项NA个氢分子所占有的体积不一定为22.4L,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才是22.4 L。
22.下列选项中能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数值的是( )
A. 1 mol H+含有的电子数 B. 标准状况下,22.4 L酒精所含的分子数
C. 1.6 g CH4含有的质子数 D. 1 L 1 mol·L-1的硫酸钠溶液所含的Na+数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H+ 不含有电子,A错误;B.标准状况下酒精是液体,不能利用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分子数,B错误;C.1.6 g CH4是0.1mol,含有的质子数为1mol,可以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数值,C正确;D.1L 1mol/L的硫酸钠溶液所含的Na+的物质的量是2mol,其个数不能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数值,D错误。答案选C。
23.常温常压下,用等质量的CH4、CO2、O2、SO2四种气体分别吹出四个气球,其中气体为CH4的是( )
【答案】D
【详解】由pV==nRT可知,温度压强不变时,气体物质的量越大,气体的体积越大;设四种气体的质量均为1g,则四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16mol、1/44mol、1/32mol、1/64mol,则气球的大小顺序应为CH4>O2 >CO2 >SO2, 则最大的气球为CH4,故选D项。
综上所述,本题选D。
24.一定温度和压强下,2体积AB2气体和1体积B2气体化合生成2体积气态化合物,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 AB3 B. AB2 C. A3B D. A2B3
【答案】A
【详解】等温等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2AB2+ B2=2C,根据原子守恒可知,C的化学式为AB3,A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A。
25.在同温、同压条件下,两种物质的量相同的单质气体之间的关系是( )
①具有相同的密度 ②具有相同的体积 ③具有相同的原子数 ④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①在同温、同压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由于单质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所以气体的密度就不同,错误;②在同温、同压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与体积成正比,由于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气体具有相同的体积,正确;③由于单质气体的分子内含有的原子个数不一定相同,所以当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时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原子数,错误;④气体的物质的量与气体的分子数呈正比。由于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具有相同的气体分子数,正确。故说法正确的②④,选项的B。
26.用98 %浓硫酸配制2 mol·L-1的稀硫酸,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A. 未冷却就转移、定容 B. 容量瓶原有少量蒸馏水
C.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 D. 量筒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
【答案】D
【详解】A.未冷却就转移、定容,冷却后,液面下降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A不选;
B.容量瓶原有少量蒸馏水,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都不会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变,故B不选;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C不选;
D.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导致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小,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D选;
综上所述,本题选D。
27.实验室中需要0.2 mol•L﹣1的CuSO4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胆矾晶体(CuSO4•5H2O式量为250)的质量分别是( )
A. 1 000 mL 50.0 g B. 950 mL 47.5 g
C. 950 mL 30.4 g D. 1 000 mL 32.0 g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没有950mL容量瓶,则需要配制1000mL溶液,硫酸铜的物质的量是0.2mol/L×1L=0.2mol,因此需要胆矾的质量是0.2mol×250g/mol=50.0g,答案选A。
28.与50 mL 0.1 mol·L-1的Na2CO3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相同的溶液是( )
A. 50 mL 0.2 mol·L-1的NaCl溶液
B. 100 mL 0.2 mol·L-1的NaCl溶液
C. 25 mL 0.1 mol·L-1的Na2SO4溶液
D. 50 mL 0.1 mol·L-1的NaNO3溶液
【答案】A
【详解】50 mL 0.1 mol·L-1的Na2CO3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为0.05×0.1×2=0.01mol,
A. 50 mL 0.2 mol·L-1的NaCl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为0.05×0.2=0.01mol,与之相等,正确;
B. 100 mL 0.2 mol·L-1的NaCl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为0.1×0.2=0.02mol,与之不相等,错误;
C. 25 mL 0.1 mol·L-1的Na2SO4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为0.25×0.1×2=0.05mol,与之不相等,错误;
D. 50 mL 0.1 mol·L-1的NaNO3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为0.05×0.1=0.005mol,与之不相等,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29.某200 mL Fe2(SO4)3溶液中含有0.1 mol Fe3+,该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75 mol·L-1 B. 0.5 mol·L-1 C. 1 mol·L-1 D. 0.25 mol·L-1
【答案】A
【解析】由化学式Fe2(SO4)3可知:n(SO42-) = n(Fe3+)= 0.1mol = 0.15mol
所以c(SO42-)==0.75mol/L,A正确。
30.200 mL 0.3 mol·L-1的K2SO4溶液和100 mL 0.2 mol·L-1的Fe2(SO4)3溶液混合后(不考虑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3 mol·L-1 B. 0.4 mol·L-1 C. 0.45 mol·L-1 D. 0.5 mol·L-1
【答案】B
【详解】200 mL 0.3 mol·L-1的K2SO4溶液中含有的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SO42-)=n(K2SO4)=0.2×0.3=0.06mol;100 mL 0.2 mol·L-1的Fe2(SO4)3溶液中含有的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SO42-)=3n(Fe2(SO4)3)=0.1×3×0.2=0.06mol;两溶液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300mL=0.3L,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6+0.06=0.12mol;混合后的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浓度为c(SO42-)=n/V=0.12/0.3=0.4 mol·L-1 ;B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B。
31.将30 mL 0.5 mol·L-1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 mL,稀释后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3 mol·L-1 B. 0.05 mol·L-1 C. 0.04 mol·L-1 D. 0.03 mol·L-1
【答案】D
【解析】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3*0.5=0.015mol,加水稀释到500ml后,硫酸根离子的浓度为0.015mol/0.5L=0.03mol/L,故选B。
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食盐溶液静置会分层,上层比下层咸
B. “冰水混合物”是一种分散系
C. 黄河入海口处三角洲的形成与胶体性质有关
D. 电泳现象说明胶体带电
【答案】C
【详解】A.食盐易溶于水,静止后不分层,故A错误;
B.冰、水均为H2O,冰水混合属于纯净物,而分散系均为混合物,故B错误;
C.江河中的泥沙属于胶体分散系,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与胶体的聚沉性质有关,故C 正确;
D.胶体本身不带电,但是胶体能吸附带电的离子形成带电的胶体微粒,所以能发生电泳, 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C。
33.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Fe(OH)3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是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
B. 阳光穿透清晨的树林时形成的光柱,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的体现
C. 鸡蛋清溶液分类上属于悬浊液
D. 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色Fe(OH)3胶体
【答案】B
【详解】A.胶体区别于溶液的本质特征为粒子直径大小不同,胶体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A错误;
B.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可形成光路,B正确;
C.鸡蛋清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胶体,C错误;
D.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应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否则易生成氢氧化铁沉淀,D错误。
答案选B。
34.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胶体、溶液、浊液的分类依据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B. “卤水点豆腐”、“不同牌子的墨水不能混用”都与胶体的聚沉有关
C. 从颜色上无法区别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
D. 可以用丁达尔现象区别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
【答案】C
【详解】A.按照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成:溶液、胶体、浊液,故A正确;
B.豆浆分散系属于胶体,加入可溶性氯化镁电解质发生聚沉;墨水分散系属于胶体,不同牌子的墨水混用易发生聚沉,故B正确;
C.氯化铁溶液为黄色,氢氧化铁胶体为红褐色,从颜色上可以区别,故C错误;
D.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常用来区别胶体和溶液,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C。
35.在给定的四种溶液中,加入以下各种离子,各离子能在原溶液中共存的是( )
A. 常温下,加入铁粉能生成H2 的溶液:加入Na+、Ca2+、Cl-、HCO3-
B. 滴加酚酞变红的溶液: 加入SO42-、Cu2+、K+、Cl-
C. 所含溶质为NaHSO4的溶液:加入K+、CO32-、NO3-、Na+
D. 含有大量SO42-的溶液:加入Mg2+、Cu2+、Cl-、NO3-
【答案】D
【详解】A. 常温下,加入铁粉能生成H2 的溶液显酸性,酸性条件下HCO3-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 滴加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碱性条件下Cu2+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 NaHSO4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离子,氢离子与 CO3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 含有大量SO42-的溶液中,Mg2+、Cu2+、Cl-、NO3-各离子间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36.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K+、NO3-、Cu2+ B. K+、OH﹣、Na+
C. Ba2+、SO42-、Na+ D. Ca2+、CO32-、Na+
【答案】A
【详解】该溶液中一定存在大量的氢离子,
A.K+、NO3-、Cu2+之间不发生反应,也不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A正确;
B. OH﹣与H+反应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 Ba2+与SO4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 Ca2+与CO3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37.下列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KHSO4=K++H++SO42- B. NaHCO3=Na++H++CO32-
C. Mg(NO3)2=Mg2++(NO3)22- D. KClO3=K++Cl5﹣+3O2﹣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硫酸氢钾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出钾离子和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正确,选A;B、碳酸氢钠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错误,不选B;C、硝酸镁完全电离出镁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符号写错,不选C;D、氯酸钾电离出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错误,不选D。
38.下列各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①NaOH ②BaSO4 ③Cu ④蔗糖 ⑤CO2
A. ①② B. ①②⑤ C. ③④ D. ①③⑤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自身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是电解质,溶于水和在熔融状态下均不能自身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酸碱盐均是电解质,铜是金属,不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蔗糖和CO2是非电解质,答案选A。
39.下列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NaOH+Cl2==NaCl+NaClO+H2O;Cl2+2OH- ==Cl-+ClO-+H2O
B. CaCO3+2HCl==CaCl2+CO2↑+H2O;CO32-+2H+ == CO2↑+H2O
C. 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Al3++3OH-==Al(OH)3↓
D. Ba(OH)2+H2SO4==BaSO4↓+2H2O;2H++2OH- ==2H2O
【答案】A
【详解】A项,在反应方程式中钠离子不参与水、气体或者沉淀等的生成,因此将钠离子从反应中去掉,故A项正确;
B项,该反应中由于碳酸钙是固体,不能将其拆分,故B项错误;
C项,NH3•H2O属于弱碱,应用分子式表示,不能将其拆分,故C项错误;
D项,该反应中硫酸钡是沉淀,因此参与反应的硫酸根、钡离子等都不能消去,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是非电解质
B. CO2的水溶液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C. 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都是电解质
D. 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融时均不导电,所以蔗糖是非电解质
【答案】D
【详解】酸、碱、盐都是电解质,A项错误;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非电解质,CO2溶于水生成H2CO3,H2CO3是电解质,其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故能导电,B项错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项错误。故选D。
分卷II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41.将80克NaOH溶解于水中,配成5 L溶液,则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
【答案】0.4 mol/L
【解析】试题分析: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n=m/M。代入数值得n=2mol, 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c=n/V,代入数值得c="0.4" mol/L.
42.现有1 L的 Al2(SO4)3溶液,含Al3+ 216 g,取250 mL溶液稀释到4 L,则稀释后溶液中的SO42-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答案】0.75 mol·L-1
【详解】216 g Al3+的物质的量为216/27=8mol,故250 mL 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为8×0.25/1=2mol,根据电荷守恒可以知道2n(SO42-)=3n(Al3+),故250 mL 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为2×3/2=3mol,取250 mL 溶液稀释到4 L,则稀释后溶液 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4=0.75 mol·L-1;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0.75 mol·L-1。
43.3.01×1023个O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这些OH﹣和_____g Na+含有的电子数相同。
【答案】 (1). 0.5 (2). 5 (3). 11.5
【详解】根据n=N/NA可知,3.01×1023个OH﹣的物质的量为3.01×1023/6.02×1023= 0.5 mol;1个OH﹣含有电子数为10个,所以0.5 molOH﹣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 mol;1个Na+含有的电子数10个,所以10×m(Na)/23=5, m(Na)=11.5g;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0.5, 5,11.5。
44.有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共10.8 g,其物质的量为0.3 mol。求:
(1)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CO2____;CO_____。
(2)混合气体缓慢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剩余的气体是_____,其质量为______,所含分子数约为_____。
【答案】(1)0.15mol;0.15mol;
(2)CO;4.2g;9.03×1022
【解析】试题分析:(1)设混合气体中CO2的物质的量为xmol,CO的物质的量为ymol,根据二者质量及总物质的量,则:x+y=0.3,44x+28y=10.8,解得x=0.15,y=0.15,故m(CO2)=0.15mol×44g/mol=6.6g,m(CO)=0.15mol×28g/mol=4.2g,答: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CO20.15mol,CO0.15mol;
(2)混合气体缓慢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剩余气体为CO,其物质的量为0.15mol,m(CO)=0.15mol×28g/mol=4.2g,所含CO分子数目为0.15mol×6.02×1023mol-1=9.03×1022,答:混合气体缓慢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剩余气体为CO,其物质的量为0.15mol,所含CO分子数目为9.03×1022。
45.已知16 g A和2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 mol C和31.76 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
【答案】106g.mol-1。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生成C的质量为16+20-31.76=4.24g,根据公式M=m/n=4.24/0.04g·mol-1=106g·mol-1。
46.实验室用密度为1.84 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的硫酸,配制25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0.46 mol•L﹣1的硫酸。
(1)98 %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
(2)现有下列几种规格的量筒,应选用_____(填序号)。
①5 mL量筒 ②10 mL量筒 ③50 mL量筒 ④100 mL量筒
(3)实验需要以下步骤:①定容②量取③摇匀④洗涤⑤转移⑥冷却⑦计算⑧装瓶⑨稀释进行顺序为_____。
A. ⑦②④⑨⑥③⑤①⑧ B.⑦②⑥⑨⑤④③①⑧
C.⑦②⑨⑥⑤④①③⑧ D. ⑦②⑨⑥④⑤③①⑧
(4)下列操作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______。
A.往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B.未洗涤稀释浓H2SO4的小烧杯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洗净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E.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答案】(1). 18.4 mol·L-1 (2). ② (3). C (4). C
【详解】(1)密度为1.84 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的硫酸,物质的量浓度c=1000×1.84×98%/98=18.4mol/L;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8.4 mol·L-1。
(2)配制250mL 物质的量浓度为0.46 mol•L﹣1的硫酸,设需要浓硫酸体积为VmL,则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得: 1.84×V=0.46×250,计算得出V=6.3 mL ,应选择10 mL量筒;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②。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⑦②⑨⑥⑤④①③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
(4)A.往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A不选;
B.未洗涤稀释浓硫酸的小烧杯,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B不选;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C选;
D.洗净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会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变,故D不选;
E.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E不选;
综上所述,本题选C。
47.某固体可能由KNO3、K2SO4、KCl、NaCl、CuCl2和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依次进行下列五步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如下:①将固体加水得到无色溶液;②向上述溶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将该沉淀滤出,得到的沉淀可完全溶于稀HNO3;③向②的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
(1)据此,可判断出固体中肯定有_________,肯定没有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
(2)写出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Na2CO3 (2). CuCl2、K2SO4 (3). KCl、NaCl、KNO3 (4). Ba2++CO32—=BaCO3↓ (5). BaCO3+2H+=Ba2++CO2↑+H2O
【详解】①将固体加水得到无色溶液,则不含CuCl2;
②向上述溶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将该沉淀滤出,并将沉淀可完全溶于稀HNO3,则不含K2SO4,应含有Na2CO3 ;
③向②的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生成沉淀为AgCl,因加入氯化钡,不能证明含有KCl、NaCl;
(1)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固体中肯定含有Na2CO3 ,肯定没有CuCl2、K2SO4;实验②加入氯化钡,引入氯离子,则不能证明是否含有KCl、NaCl,题目没有涉及KNO3的性质实验,无法证明是否含有KNO3;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Na2CO3 ;CuCl2、K2SO4 ; KCl、NaCl、KNO3。
(2)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CO32—=BaCO3↓, BaCO3+2H+=Ba2++CO2↑+H2O;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a2++CO32—=BaCO3↓, BaCO3+2H+=Ba2++CO2↑+H2O。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