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云南省通海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198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云南省通海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198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云南省通海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198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云南省通海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展开云南省通海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卷I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71 g氯气中含有的分子数为2NA
B. 2 g氢气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
C. 3.01×1023个氮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D. 17 g氨气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2.120 mL浓度为1 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100 mL浓度为0.4 mol·L-1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在还原产物中Cr元素的化合价( )
A. +3 B. +1 C. +4 D. +2
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在同温、同压条件下,物质的量相同的氮气与氢气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A.体积都是22.4 L B. 具有相同的体积
C. 具有相同的原子数 D. 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目
5.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
A. 一定是一种单质 B. 一定是纯净物
C. 一定是化合物 D. 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6.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用于表彰首次剥离出单层石墨的科学家。单层石墨称为石墨烯,这种“只有一层碳原子厚的碳薄片”的石墨烯,被公认为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薄、最坚硬、传导电子速度最快的新型材料,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下列关于石墨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石墨烯是碳单质
B. 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
C. 石墨烯中碳原子的化合价为+3
D. 石墨烯可导电,说明它是一种金属单质
7.已知下列几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2KI+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③2FeCl3+2HI═2FeCl2+I2+2HCl,下列有关物质的氧化性的强弱排列顺序中正确的是( )
A. Cl2>Fe3+>I2 B. Cl2>I2>Fe3+
C. Fe3+>Cl2>I2 D. Fe3+>I2>Cl2
8.下列物质不能作气体干燥剂的是( )
A. 生石灰 B. 熟石灰 C. 烧碱 D. 浓硫酸
9.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若氯化钠分散在酒精中,形成的分散系是( )
A. 溶液 B. 胶体 C. 悬浊液 D. 乳浊液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
B.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O
C.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再滴加氯水,变红,说明原溶液一定有Fe2+
D.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NH4+
11.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氧化剂与还原剂是不同物质的是( )
A.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B. SO2+Cl2+2H2O===H2SO4+2HCl
C. CaCO3+2HCl===CaCl2+CO2↑+H2O
D. 2KClO32KCl+3O2↑
12.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现用1 000 g生理盐水给某病人输液,进入病人体内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
A. 0.9 g B. 9 g C. 90 g D. 18 g
13.用已准确称量过的氯化钠固体配制1.00 mol·L-1的氯化钠溶液0.5 L,要用到的仪器是( )
①500 mL容量瓶 ②250 mL容量瓶 ③1 000 mL容量瓶 ④胶头滴管 ⑤烧杯 ⑥玻璃棒 ⑦托盘天平 ⑧药匙
A. ①④⑤⑥ B. ②④⑤⑥
C. ③④⑤⑥ D. ①④⑤⑥⑦⑧
14.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15.符合如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
A. 碳酸氢钠 B. 碱式碳酸铜
C. 氯化钠 D. 碳酸钠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6.02×1023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B. 0.012 kg12C含有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C. 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的量是1 mol
D. 1 mol NH3所含原子数约是2.408×1024
17.检验氯离子的试剂是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加入过量稀硝酸的目的是(
A. 排除碳酸根离子的干扰 B. 排除硫酸根离子的干扰
C. 生成白色沉淀 D. 排除硝酸根离子的干扰
1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镁粉中有少量铝粉: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B. 用过量氨水除去Fe3+溶液中的少量Al3+
C. 加入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以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
D. Al(OH)3中混有少量Mg(OH)2: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过滤、洗涤、干燥
19.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11.2 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
B. 常温常压下,9 g水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C. 32 g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6.02×1023
D. 常温常压下,0.5×6.02×1023个一氧化碳分子所占体积是11.2 L
20.在xR2++yH++O2===mR3++nH2O的离子方程式中,对m和R3+的判断正确的是( )
A.m=4 R2+是还原剂 B.m=y R3+是氧化产物
C.m=2 R2+是氧化剂 D.m=y R3+是还原产物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氧气和氮气分子数相同
B. 等温等压下,二氧化硫气体与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16∶11
C. 温度和容积相同的两气罐中分别盛有5 mol氧气和2 mol氮气,两容积中的压强之比等于5∶2
D. 等温等压条件下,5 mol氧气和2 mol 氢气的体积之比等于5∶2
22.在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合适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HCl→H2 B. CO2→CO
C. Fe2O3→Fe D. Br-→Br2
23.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①氢氧化钠 ②硫酸钡 ③铜 ④蔗糖 ⑤二氧化硫
A. ①②⑤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⑤
24.在标准状况下,质量为m的气体A与质量为n的气体B的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气体A与气体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m∶n
B. 同质量气体A与气体B的分子个数比为n∶m
C. 同温同压下,A气体与B气体的密度比为n∶m
D. 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的A气体与B气体的质量比为m∶n
2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4 g NaH中阴离子所含电子总数为NA
B. 1 mol甲烷分子所含氢原子数为4NA
C. 1 mol 碳酸氢钠固体中含有NA个
D. 9 g水中含有10NA个电子
26.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等。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除氯化钡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 )
A. 硫酸溶液 B. 盐酸溶液
C. 氢氧化钠溶液 D. 硝酸钠溶液
27.下列关于容量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容量瓶上一般标有规格、温度和刻度线
B. 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C. 可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
D. 容量瓶不能长时间盛放所配制的溶液,应及时分装在试剂瓶中
28.利用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来配制0.5 mol•L﹣1的碳酸钠溶液950 mL,假如其它操作均是准确无误的,下列情况会引起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 )
A. 称取碳酸钠晶体143 g
B. 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
C. 移液时,对用于溶解碳酸钠晶体的烧杯没有进行冲洗
D. 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入少量水至刻度线
29.下列物质中,按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 F2、K、HCl B. Cl2、Al、H2
C. NO2、Na、Br2 D. O2、SO2、H2O
30.下面做法或物质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盐卤可用于制豆腐 B. 活性炭作吸附剂
C. 以无水酒精作外科消毒剂 D. 明矾作净水剂
分卷II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40分)
31.有下列十种物质:①水、②空气、③铁、④二氧化碳、⑤硫酸、⑥熟石灰、⑦胆矾、⑧氯化铁溶液、⑨碱式碳酸铜、⑩碳酸氢钠,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2)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
(3)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
(4)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___;
(5)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
32.甲、乙两人分别用不同的方法配制100 mL 3.6 mol·L-1的稀硫酸。
(1)甲:量取20 mL 18.0 mol·L-1浓硫酸,小心地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100 mL 容量瓶中,用少量的水将烧杯等仪器洗涤2~3次,每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小心地向容量瓶加入水至刻度线定容,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①实验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和容量瓶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定容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用100 mL量筒量取20 mL浓硫酸,并向其中小心地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水至100 mL刻度线,再搅拌均匀。你认为此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指出其中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过滤在实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测定某含NaCl杂质的碳酸钠样品中Cl-的含量,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100 g样品溶于水得到溶液A。
②向A中加入稀HNO3酸化后,再加入沉淀剂B,使Cl-完全沉淀下来。
③进行如图所示操作,得到固体C,洗涤,干燥。
④称量得固体C的质量为2.87 g。
(1)沉淀剂B为________(填化学式)。
(2)向A中加入稀HNO3酸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洗涤固体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得到固体C后直接干燥、称量,会使样品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该样品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
34.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如图为蒸馏实验装置。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 b. 。
(2)实验过程中,需要通冷水,图中的进水方向是 进(填图中字母)。
(3)若利用装置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用品是 。
(4)若用装置制蒸馏水,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 ,其作用是防止暴沸。
35.为除去粗盐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1)第①步中,操作A是__________,第⑤步中,操作B是__________。
(2)第④步中,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设粗盐溶液中Ca2+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氯化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先用盐酸调溶液至中性,再过滤,将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氯化钡已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6.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部分,方法有过滤、蒸发、萃取、蒸馏等,应用广泛,环己醇脱水是合成环己烯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图: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Ⅰ.合成反应:
在a中加入20 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 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
Ⅱ.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 %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 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 。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 ;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 (填字母)。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3)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 ;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 (填“上口倒出”或“下口倒出”)。
(4)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 。
(5)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 (填正确答案标号)。
A.蒸馏烧瓶 B.温度计 C.分液漏斗 D.牛角管 E.锥形瓶
【参考答案】
1. D 2. A 3. D 4. A 5. D 6. A 7. A 8. B 9. B 10. C 11. B 12. B 13. A
14. B 15. D 16. A 17. A 18. B 19. B 20. B 21. A 22. D 23. B 24. C 25. B
26. B 27. C 28. B 29. A 30. C
31. (1)②⑧ (2)①④ (3)⑥ (4)⑤ (5)⑦⑨⑩
32. (1)①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33. (1)AgNO3 (2)除去溶液中的CO (3)沿玻璃棒向过滤器中注入少量蒸馏水,使水刚好浸没沉淀,让水自然流下,重复2~3次 偏大 (4)0.71%
34.(1)蒸馏烧瓶 冷凝管
(2)g (3)温度计 (4)碎瓷片(沸石)
35. (1)过滤 过滤
(2)CaCl2+Na2CO3===CaCO3↓+2NaCl、BaCl2+Na2CO3===2NaCl+BaCO3↓
(3)③和④中生成的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钡等沉淀与盐酸反应而溶解,杂质无法除去
(4)在反应后上层清液中,再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若无沉淀生成,表明氯化钡已过量
36.(1)冷凝管
(2)防止暴沸 B
(3)检漏 上口倒出
(4)干燥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