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云南省双柏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云南省双柏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卷I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单质X和单质Y反应生成X3+和Y2-,现有下列叙述:①X被氧化,②X是氧化剂,③X3+是氧化产物,④X具有氧化性,⑤Y2-是还原产物,⑥X3+具有氧化性。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④⑤⑥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⑤⑥ D. ①②④⑥
2.在反应3NO2+H2O===2HNO3+NO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3∶1 B. 1∶3 C. 1∶2 D. 2∶1
3.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
A. 石灰水B. 豆浆C. 泥水D. 蔗糖水
4.下列物质在相应条件下能发生电离而导电的是( )
A. 液态氯化氢 B. 熔融氯化钠
C. 固体氢氧化钾 D. 高温熔化后的单质铁
5.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
B. 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退色
C. 光照新制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
D. 新制氯水在密闭无色玻璃瓶中放置数天后酸性将减弱
6.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悬浊液
B. “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C. 分子直径比钠离子小
D. 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7.下列现象或应用中,不能用胶体的知识解释的是( )
A. 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 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凝固而减少失血
C. 清晨,在茂密的树林,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
D. 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8.下列物质的变化能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是( )
A.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B. 蔗糖溶于水
C. 冰醋酸固体受热熔化D. 红磷单质受热熔化
9.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质子数之比为1∶1 B. 密度比为11∶8
C. 物质的量之比为8∶11 D. 原子个数比1∶1
10.下列关于钠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将小块钠投入滴有石蕊溶液的水中,反应后溶液变红
②将钠投入稀盐酸中,钠先与水反应,后与盐酸反应
③过氧化钠投入到水中会有大量氢气产生
④过氧化钠投入到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烧杯中的水变红
A. 仅①② B. 仅②③ C. 仅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1.下列有关氯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氯气在常温下能与铁反应,故不能用钢罐存放液氯
B. 液氯和氯水不是同一物质
C. 点燃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可以制取氯化氢
D. 用氯气对生活用水进行消毒的原因是氯气能杀灭细菌
12.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气体产生的是( )
13.把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铁片溶解且溶液质量减小,没有气体生成,此溶液是( )
A. FeSO4 B. H2SO4 C. Fe2(SO4)3 D. CuSO4
14.依据阿伏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B.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C.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D.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氯化钠水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出Na+和Cl-
B. 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
C. 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属于弱电解质
D. 硫酸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Na2SO4===2Na++S6++4O2-
16.下列各组都为两种化合物溶于水时电离出的离子:①Na+、OH-、SO42—,②H+、Cl-、 SO42—,③Na+、K+、OH-,④Na+、K+、,其中按照仅由酸、碱、盐依次电离的是( )
A. ②③④ B. ②①④ C. ②③① D. ②①③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观察只是指用眼看B. 观察只是指用耳听
C. 观察只是指用鼻嗅D. 观察包括用手感觉
18.离子的摩尔电导率可用来衡量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导电能力的强弱,摩尔电导率越大,离子在溶液中的导电能力越强。已知Ca2+、OH-、的摩尔电导率分别为0.60、1.98、0.45,据此可判断,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溶液导电能力随二氧化碳通入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19.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反应,可以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 HCl+Na2CO3;HCl+NaHCO3
B. NaOH+HCl; Ba(OH)2+H2SO4
C. BaCl2+H2SO4;Ba(OH)2+Na2SO4
D. CaCO3+HCl; Na2CO3+H2SO4
2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任何条件下氯化氢气体的密度都小于二氧化氮
B. 2.3 g 钠与1.12 L 氯气反应后,生成5.85 g 氯化钠
C. 常温常压下,1 g氦气和1 g氧气的体积比为2∶1
D. 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压强越大
21.氢氧化钾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于漂洗的洗涤剂。古代制取氢氧化钾的流程如下:
22.下列物质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
A. NaCl B. Al2O3 C. N2O3 D. SiO2
23.下列各图示中能较长时间看到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的是( )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⑤ C. ①②③④ D. ②④⑤
24.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Ce4++Fe2+===Fe3++Ce3+,Sn2++2Fe3+===2Fe2++Sn4+。由此推断Fe2+、Ce3+、Sn2+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Sn2+、Fe2+、Ce3+ B. Fe2+、Ce3+、Sn2+
C. Fe2+、Sn2+、Ce3+ D. Ce3+、Fe2+、Sn2+
25.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对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分析合理的是( )
A. 若无固体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有Fe3+
B. 若有固体存在,则溶液中一定有Fe2+
C. 若溶液中有Cu2+,则一定没有固体析出
D. 若溶液中有Fe2+,则一定有Cu析出
26.下列有关氯气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氯气通入含酚酞的氢氧化钾溶液中,溶液退色,证明氯气具有漂白性
B. 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
C. 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呈红色
D. 氯气有毒,氯气还可用于消毒杀菌
27.实验室为了使用方便,通常将氯气溶解于水中形成氯水,或将其降温加压形成液氯来使用。下列有关这两种液体的实验描述都正确的是( )
A. 两种液体都可以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B. 两种液体都可以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C. 用这两种液体都可给自来水消毒
D. 分别向这两种液体中投入几颗金属锌粒均有气泡产生
28.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引发了镁失火,她立即拿起二氧化碳灭火器欲把火扑灭,却被实验老师及时制止。原因是CO2可以支持镁燃烧,发生2Mg+CO22MgO+C,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Mg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2价,所以MgO是还原产物
B. 由此反应可以判断氧化性:CO2>MgO,还原性:Mg>C
C. CO2作氧化剂,表现氧化性,发生氧化反应
D. Mg原子失去的电子数目等于氧原子得到的电子数目
29.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相同,则两种气体( )
A. 所含的原子数一定相等 B. 密度一定相等
C. 质量一定相等 D. 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30.下列物质中,按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 F2、K、SO2 B. Cl2、Al、S
C. NO2、Na、Br2 D. HNO3、HCl、Fe2+
分卷II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40分)
31.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实验。
甲同学:向1 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___________,若丙同学实验中不停止加热,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证明有氢氧化铁胶体生成利用的胶体性质是_______,提纯所制氢氧化铁胶体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4)利用氢氧化铁胶体进行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氢氧化铁胶体微粒带__________(填“正”或“负”)电荷;
②若向其中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
(1)若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冷水 B.沸水 C.NaOH浓溶液 D.NaCl浓溶液
(2)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铁胶体中微粒直径的范围是____________,证明有氢氧化铁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少量制得的胶体加入试管中,加入(NH4)2SO4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胶体的________。
(5)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胶体微粒直径小于1 nm
B.胶体微粒带正电荷
C.胶体微粒做布朗运动
D.胶体微粒能透过滤纸
(6)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的最本质特征是________。
A.Fe(OH)3胶体微粒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
B.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
C.Fe(OH)3胶体是均一的分散系
D.Fe(OH)3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
33.实验室用氢氧化钠溶液、铁屑、稀硫酸等试剂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其装置如图所示。
(1)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制得白色氢氧化亚铁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样生成的氢氧化亚铁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4.某校学生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的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水和干燥剂)的总质量为ag,从实验室取出bg(不足量)钠放入水中,塞紧瓶塞,完全反应后再称量此装置的总质量为cg。试回答:
(1)实验室取用一小块钠,需要用到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仪器。
(2)此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此钠块有极少量被氧化,则测出的相对原子质量会比实际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有甲同学建议在图中干燥管上再连一同样干燥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乙同学为避免由于行动不够迅速产生偏差,又建议在集气瓶中再加入一定量煤油,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没有铁,血红蛋白就不能结合氧分子进行输氧,所以缺少铁元素,人体易患的疾病为贫血,医学上经常用硫酸亚铁糖衣片给这种病人补铁。小陈同学对这种糖衣片产生了兴趣,进行探究实验如下:
(1)提出问题
这种糖衣片中是否含有硫酸亚铁,若有,含量是多少?
(2)查阅资料
①亚铁离子遇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时易被氧化。如氢氧化亚铁为白色沉淀,在空气中会迅速被氧化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这是氢氧化亚铁的典型特征。
②亚铁盐溶于水时,会产生少量氢氧根离子而产生沉淀(溶液浑浊)。
(3)实验验证
①鉴定硫酸亚铁的成分时需加水溶解,加1滴稀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否用稀硫酸代替(填“能”或“不能”)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不影响后续检验亚铁盐,检验硫酸盐可用的试剂是(选填“A”或“B”)_________。
A.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
B.用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③检验亚铁盐可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含量测定
①取十粒糖衣片,称其质量为5g,溶于20 g水中;溶解药品时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②向所配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至略过量;证明溶液过量的操作为: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____溶液,若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溶液已过量。
③过滤、洗涤、干燥;洗涤沉淀的操作:用玻璃棒(填一操作名)_____________,向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至淹没沉淀,待液体滤出。重复操作2~3次。证明沉淀已洗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④称量得,沉淀质量为4.66 g,列式计算该糖衣片中硫酸亚铁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
(5)总结反思
对硫酸亚铁来说,药片的糖衣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X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3价,被氧化,为还原剂,X3+是氧化产物,具有氧化性,Y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2价,被还原,为氧化剂,Y2-是还原产物,则(1)(3)(5)(6)正确。
2.【答案】C
【解析】 ,可知NO2→NO变化过程中,NO2作氧化剂;NO2→HNO3变化过程中,NO2作还原剂。
3.【答案】B
【解析】石灰水和蔗糖水属于溶液,豆浆是一种胶体,泥水属于浊液。
4.【答案】B
【解析】液态氯化氢、固体氢氧化钾等电解质不能电离,不能导电;金属铁单质能导电,但在任何条件都不能电离。
5.【答案】B
【解析】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新制氯水中含有三种分子H2O、Cl2、HClO和四种离子H+、Cl-、ClO-、OH-,A项错误;蓝色石蕊试纸遇H+变红,HClO具有漂白性,使变红后的试纸退色,B项正确;光照密闭无色玻璃瓶中的新制氯水时,2HClO2HCl+O2↑,逸出O2而不是Cl2,数天后,弱酸HClO转化为强酸HCl,不考虑HCl挥发,溶液酸性增强,C和D项错误。
6.【答案】D
【解析】“钴酞菁”的分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因此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A项错误;“钴酞菁”分子为胶体微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能够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B项错误;钠离子直径<1 nm,C项错误;胶体能发生丁达尔现象,D项正确。
7.【答案】A
【解析】A项,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与胶体无关;B项,微波的热效应可使血液胶体发生聚沉,C项为丁达尔效应,D项为渗析,均与胶体有关。
8.【答案】A
【解析】氯化氢是电解质,溶于水时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蔗糖是非电解质,溶于水时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醋酸固体、红磷单质受热熔化都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9.【答案】A
【解析】略
10.【答案】D
【解析】钠与水反应与生成NaOH和H2,反应后石蕊溶液呈蓝色,①错误;将钠投入稀盐酸中,钠先与盐酸反应,后与水反应,②错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NaOH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使酚酞溶液退色,③、④错误。
11.【答案】B
【解析】氯气与金属铁反应时需加热,常温下能用钢罐存放液氯,A项错误;液氯是液态的氯气,属于纯净物,而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B项正确;纯净的氢气可以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生成氯化氢,但如果点燃的是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则会爆炸,C项错误;氯气没有杀菌作用,用氯气对生活用水进行消毒,原因是氯气溶于水后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杀菌作用,D项错误。
12.【答案】C
【解析】 A项,HClO见光分解生成氧气;B项,氯水中的H+与发酵粉中的NaHCO3反应生成CO2;C项,氯水滴入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NaClO和NaCl,没有气体产生;D项,H2O与Na2O2反应产生O2。
13.【答案】D
【解析】稀硫酸与铁反应产生H2;Fe与Fe2(SO4)3溶液反应使溶液的质量增大;Fe与FeSO4溶液不反应;Fe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Cu,使溶液的质量减小。
14.【答案】D
【解析】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物质的量相等。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或分子数之比);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同温同压下,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之积的比;同温同压下,同质量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倒数之比。同温同体积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同温同体积同质量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倒数之比。
15.【答案】B
【解析】氯化钠溶解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能电离出Na+和Cl-,电解质的电离无需外加电流,A项错误;硫酸钡虽然难溶于水,但硫酸钡溶于水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因此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B项正确;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的碳酸能部分电离,碳酸是弱电解质,而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C项错误;硫酸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应为Na2SO4===2Na++SO,D项错误。
16.【答案】A
【解析】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才是酸,②符合要求;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才是碱,③符合要求;水溶液中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④符合要求。
17.【答案】D
【解析】观察主要是指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沸点、反应现象等。
18.【答案】D
【解析】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CO2,有关离子反应为:Ca2++2OH-+CO2===CaCO3↓+H2O, CaCO3+H2O+CO2=== Ca2++2HCO3-,先生成CaCO3沉淀,c(Ca2+)、c(OH-)减少,溶液导电能力减弱,后沉淀溶解生成Ca(HCO3)2溶液,c(Ca2+)、c()逐渐增大,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c(Ca2+)与原来相等,c()与原来c(OH-)相等,但OH-的摩尔导电率大于的摩尔电导率,所以最后溶液的导电性比原来小,最后不变。
19.【答案】C
【解析】A项,前者为2H++CO32—===CO2↑+H2O,后者为H++===CO2↑+H2O,两者不同;B项,前者为H++OH-===H2O,后者为 Ba2++2OH-+2H++SO42—===BaSO4↓+2H2O,两者不同;C项,两反应均为 Ba2++SO42—===BaSO4↓;D项,前者为CaCO3+2H+===Ca2++CO2↑+H2O,后者为CO32—+2H+===CO2↑+H2O,两者不同。
20.【答案】D
【解析】由pM=ρRT知,气体的密度与温度、压强有关,氯化氢气体的密度可能大于二氧化氮;氯气体积没有指明状况,不能计算物质的量,无法确定哪种物质过量;同温同压下,同质量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倒数之比(32 g·mol-1∶4 g·mol-1=8∶1);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压强成正比,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压强越大。
21.【答案】C
【解析】
CaO+H2O===Ca(OH)2(化合反应);
Ca(OH)2+K2CO3===CaCO3↓+2KOH(复分解反应)。
22.【答案】C
【解析】还原性是指失电子的性质(或能力),氧化性是指得电子的性质(或能力),当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时,含有该元素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3.【答案】B
【解析】要较长时间保存氢氧化亚铁沉淀,必须在制取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和空气接触,防止氧化。①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滴管伸入溶液中,能减少与氧气接触;溶液中加入铁粉,可将氧化形成的铁盐重新还原为亚铁盐,符合题意。②打开止水夹,铁与稀硫酸生成氢气,能排出装置中空气,并作亚铁盐的保护气;关闭止水夹时,左管中积聚的氢气将亚铁盐溶液压入B中,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符合题意。③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会带进空气,加速氢氧化铁的氧化,不符合题意。④能有效避免混合过程中带进氧气,但溶液仍与空气有接触,生成的氢氧化亚铁久置时还能被氧化,不合题意。⑤能有效避免混合过程中带进氧气,且加入的有机物作隔离层,不和空气接触,留存时间就长,符合题意。
24.【答案】A
【解析】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由两个方程式分别得到还原性强弱顺序:Fe2+>Ce3+,Sn2+>Fe2+,A正确。
25.【答案】B
【解析】氧化性是Fe3+>Cu2+>Fe2+,还原性是Fe>Cu,则A项,若无固体剩余,这说明铁粉完全被溶液中的铁离子氧化,但此时溶液中不一定还有Fe3+,A不正确;B项,若有固体存在,则固体中一定有铜,可能还有铁,因此溶液中一定有Fe2+,B正确; C项,若溶液中有Cu2+,则也可能有部分铜已经被置换出来,因此不一定没有固体析出,C不正确;D项,若溶液中有Fe2+,但如果溶液中铁离子过量,则不一定有Cu析出,D不正确,答案选B。
26.【答案】D
【解析】A项,溶液退色的原因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错误;B项,氯水中含有具有漂白作用的次氯酸,能漂白pH试纸,错误;C项,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氯水具有酸性,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充分振荡后红色退去,错误;D项,氯气可用于消毒杀菌,正确。
27.【答案】C
【解析】液氯是一种黄绿色的液体,是由氯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无酸性(不能与锌反应)、无漂白性;氯水是一种浅黄绿色的溶液,氯水中含有Cl2、H2O、 HClO、H+、Cl-、ClO-、OH-等粒子,既有酸性(能与锌反应放出氢气),又有漂白性。液氯溶于水得氯水,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28.【答案】B
【解析】标出变价元素化合价,用双线桥画出电子转移方向,根据概念即可分析得答案。所以MgO是氧化产物,A错误;氧化剂是CO2,氧化产物是MgO,氧化性为CO2>MgO,还原剂是 Mg,还原产物是C,还原性Mg>C,B正确;CO2作氧化剂,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C错误;氧元素没变价,所以氧原子不可能得电子,D错误。
29.【答案】D
【解析】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两种气体,其物质的量和分子数一定相等,原子数不一定相等(组成气体分子的原子数不一定相同),质量不一定相等(气体的摩尔质量不一定相同)。
30.【答案】A
【解析】F2中F元素化合价为0价,为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K元素化合价最低,只有还原性,而SO2中S元素化合价为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A正确;Cl2中Cl元素化合价为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B错误;NO2中N元素化合价为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C错误;HCl中H元素化合价为+1价,具有氧化性,Cl元素化合价为-1价,具有还原性,D错误。
31.【答案】(1)丙 出现红褐色沉淀
(2)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丁达尔效应 渗析法
(4)①正 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③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继续加入沉淀会溶解,形成黄色溶液
【解析】(1)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把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向1 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的是氢氧化铁沉淀;直接加热氯化铁饱和溶液,因氯化铁溶液浓度过大直接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丙同学操作正确,若丙同学实验中不停止加热,生成的氢氧化铁胶体会发生聚沉。
(2)写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明加热条件,且方程式中没有“↓”;
(3)检验胶体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离子等可以透过半透膜,因此可用渗析法提纯胶体。
(4)氢氧化铁胶体微粒是红褐色的,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区颜色加深,说明氢氧化铁胶体微粒带正电荷。胶体中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铁胶体发生聚沉形成氢氧化铁沉淀,继续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而溶解。
32.【答案】 (1)B
(2)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1~100 nm(或10-9~10-7m) 让一束光线通过制得的物质,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证明有氢氧化铁胶体生成
(4)产生红褐色沉淀 聚沉 (5)B
(6)A
【解析】 (1)FeCl3在冷水中反应程度小,不能形成Fe(OH)3胶体;FeCl3与NaOH浓溶液反应生成Fe(OH)3沉淀。
(2)书写方程式时不能写成“Fe(OH)3↓”的形式。
(3)胶体微粒直径为1~100 nm(或10-9~10-7m),丁达尔现象是区别胶体与溶液的最简捷的方法。
(4)Fe(OH)3胶体微粒所带正电荷被SO所带负电荷中和,产生红褐色沉淀。
(5)Fe(OH)3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体微粒带正电荷,互相排斥不易形成沉淀;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存在的次要原因。
33.【答案】(1)稀硫酸、铁屑
(2)氢氧化钠溶液
(3)如果Ⅱ中试管有连续均匀气泡产生,可确定已排净空气,再夹紧止水夹
(4)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氢气充满了试管Ⅰ和试管Ⅱ,且外界空气不容易进入
【解析】利用铁和稀硫酸产生氢气,先赶走装置中的空气。如果Ⅱ中试管有连续均匀气泡产生,可确定已排净空气,再夹紧止水夹,通过氢气产生的压力将硫酸亚铁溶液压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去,从而产生氢氧化亚铁沉淀,且在氢气的氛围中氢氧化亚铁不易被氧化,所以可保存较长的时间。
34.【答案】(1)镊子、小刀、滤纸、玻璃片
(2)吸收随H2带出来的水蒸气 偏大
(3)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装置
(4)避免因动作迟缓水分随氢气逸出而带来的误差
【解析】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通过测定装置和试剂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可以得出氢气的质量,由此就可求出钠的相对原子质量。如果有少量被氧化,则放出的氢气的量会减小,所测相对原子质量会增大;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气含有一定的水蒸气,无水氯化钙吸收水蒸气,从而提高实验精确度。为了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装置,在干燥管的上方再加一干燥管,精确度会更高;钠与水反应迅速,如果放入一定量的煤油,可避免因动作迟缓水分随氢气逸出而带来的误差。
35.【答案】(3)①加入盐酸酸化,可有效降低亚铁盐还原性,防止氧化 不能
②B
③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并迅速变成红褐色沉淀
(4)①搅拌以促进溶解
②氯化钡溶液 不再产生白色沉淀
③引流 取最后一次洗涤所得的滤液,滴入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已洗净
④60.8%
(5)隔绝氧气,防止硫酸亚铁被氧化而失效
【解析】(3)亚铁盐在酸性条件下还原性降低,加入盐酸酸化,可防止硫酸亚铁被氧化,但不能用硫酸来替代盐酸,因后续反应要通过硫酸钡检验硫酸亚铁的含量。检验硫酸亚铁不能选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将硫酸亚铁氧化。
(4)①溶解药品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过滤或洗涤沉淀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②检验是否完全反应时,可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不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已过量。
③洗涤沉淀时若要证明沉淀已洗净,可以取最后一次洗涤所得的滤液,滴入硝酸银(或硫酸、硫酸盐、氢氧化钠等)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已洗净。
④由FeSO4+BaCl2===BaSO4↓+FeCl2可知,
硫酸亚铁的质量=4.66 g÷233 g·mol-1×152 g·mol-1=3.04 g,
糖衣片中硫酸亚铁的质量分数:×100%=60.8%。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卷I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单质X和单质Y反应生成X3+和Y2-,现有下列叙述:①X被氧化,②X是氧化剂,③X3+是氧化产物,④X具有氧化性,⑤Y2-是还原产物,⑥X3+具有氧化性。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④⑤⑥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⑤⑥ D. ①②④⑥
2.在反应3NO2+H2O===2HNO3+NO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3∶1 B. 1∶3 C. 1∶2 D. 2∶1
3.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
A. 石灰水B. 豆浆C. 泥水D. 蔗糖水
4.下列物质在相应条件下能发生电离而导电的是( )
A. 液态氯化氢 B. 熔融氯化钠
C. 固体氢氧化钾 D. 高温熔化后的单质铁
5.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
B. 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退色
C. 光照新制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
D. 新制氯水在密闭无色玻璃瓶中放置数天后酸性将减弱
6.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悬浊液
B. “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C. 分子直径比钠离子小
D. 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7.下列现象或应用中,不能用胶体的知识解释的是( )
A. 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 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凝固而减少失血
C. 清晨,在茂密的树林,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
D. 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8.下列物质的变化能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是( )
A.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B. 蔗糖溶于水
C. 冰醋酸固体受热熔化D. 红磷单质受热熔化
9.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质子数之比为1∶1 B. 密度比为11∶8
C. 物质的量之比为8∶11 D. 原子个数比1∶1
10.下列关于钠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将小块钠投入滴有石蕊溶液的水中,反应后溶液变红
②将钠投入稀盐酸中,钠先与水反应,后与盐酸反应
③过氧化钠投入到水中会有大量氢气产生
④过氧化钠投入到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烧杯中的水变红
A. 仅①② B. 仅②③ C. 仅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1.下列有关氯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氯气在常温下能与铁反应,故不能用钢罐存放液氯
B. 液氯和氯水不是同一物质
C. 点燃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可以制取氯化氢
D. 用氯气对生活用水进行消毒的原因是氯气能杀灭细菌
12.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气体产生的是( )
13.把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铁片溶解且溶液质量减小,没有气体生成,此溶液是( )
A. FeSO4 B. H2SO4 C. Fe2(SO4)3 D. CuSO4
14.依据阿伏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B.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C.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D.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氯化钠水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出Na+和Cl-
B. 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
C. 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属于弱电解质
D. 硫酸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Na2SO4===2Na++S6++4O2-
16.下列各组都为两种化合物溶于水时电离出的离子:①Na+、OH-、SO42—,②H+、Cl-、 SO42—,③Na+、K+、OH-,④Na+、K+、,其中按照仅由酸、碱、盐依次电离的是( )
A. ②③④ B. ②①④ C. ②③① D. ②①③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观察只是指用眼看B. 观察只是指用耳听
C. 观察只是指用鼻嗅D. 观察包括用手感觉
18.离子的摩尔电导率可用来衡量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导电能力的强弱,摩尔电导率越大,离子在溶液中的导电能力越强。已知Ca2+、OH-、的摩尔电导率分别为0.60、1.98、0.45,据此可判断,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溶液导电能力随二氧化碳通入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19.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反应,可以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 HCl+Na2CO3;HCl+NaHCO3
B. NaOH+HCl; Ba(OH)2+H2SO4
C. BaCl2+H2SO4;Ba(OH)2+Na2SO4
D. CaCO3+HCl; Na2CO3+H2SO4
2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任何条件下氯化氢气体的密度都小于二氧化氮
B. 2.3 g 钠与1.12 L 氯气反应后,生成5.85 g 氯化钠
C. 常温常压下,1 g氦气和1 g氧气的体积比为2∶1
D. 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压强越大
21.氢氧化钾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于漂洗的洗涤剂。古代制取氢氧化钾的流程如下:
22.下列物质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
A. NaCl B. Al2O3 C. N2O3 D. SiO2
23.下列各图示中能较长时间看到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的是( )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⑤ C. ①②③④ D. ②④⑤
24.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Ce4++Fe2+===Fe3++Ce3+,Sn2++2Fe3+===2Fe2++Sn4+。由此推断Fe2+、Ce3+、Sn2+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Sn2+、Fe2+、Ce3+ B. Fe2+、Ce3+、Sn2+
C. Fe2+、Sn2+、Ce3+ D. Ce3+、Fe2+、Sn2+
25.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对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分析合理的是( )
A. 若无固体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有Fe3+
B. 若有固体存在,则溶液中一定有Fe2+
C. 若溶液中有Cu2+,则一定没有固体析出
D. 若溶液中有Fe2+,则一定有Cu析出
26.下列有关氯气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氯气通入含酚酞的氢氧化钾溶液中,溶液退色,证明氯气具有漂白性
B. 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
C. 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呈红色
D. 氯气有毒,氯气还可用于消毒杀菌
27.实验室为了使用方便,通常将氯气溶解于水中形成氯水,或将其降温加压形成液氯来使用。下列有关这两种液体的实验描述都正确的是( )
A. 两种液体都可以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B. 两种液体都可以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C. 用这两种液体都可给自来水消毒
D. 分别向这两种液体中投入几颗金属锌粒均有气泡产生
28.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引发了镁失火,她立即拿起二氧化碳灭火器欲把火扑灭,却被实验老师及时制止。原因是CO2可以支持镁燃烧,发生2Mg+CO22MgO+C,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Mg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2价,所以MgO是还原产物
B. 由此反应可以判断氧化性:CO2>MgO,还原性:Mg>C
C. CO2作氧化剂,表现氧化性,发生氧化反应
D. Mg原子失去的电子数目等于氧原子得到的电子数目
29.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相同,则两种气体( )
A. 所含的原子数一定相等 B. 密度一定相等
C. 质量一定相等 D. 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30.下列物质中,按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 F2、K、SO2 B. Cl2、Al、S
C. NO2、Na、Br2 D. HNO3、HCl、Fe2+
分卷II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40分)
31.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实验。
甲同学:向1 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___________,若丙同学实验中不停止加热,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证明有氢氧化铁胶体生成利用的胶体性质是_______,提纯所制氢氧化铁胶体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4)利用氢氧化铁胶体进行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氢氧化铁胶体微粒带__________(填“正”或“负”)电荷;
②若向其中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
(1)若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冷水 B.沸水 C.NaOH浓溶液 D.NaCl浓溶液
(2)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铁胶体中微粒直径的范围是____________,证明有氢氧化铁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少量制得的胶体加入试管中,加入(NH4)2SO4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胶体的________。
(5)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胶体微粒直径小于1 nm
B.胶体微粒带正电荷
C.胶体微粒做布朗运动
D.胶体微粒能透过滤纸
(6)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的最本质特征是________。
A.Fe(OH)3胶体微粒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
B.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
C.Fe(OH)3胶体是均一的分散系
D.Fe(OH)3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
33.实验室用氢氧化钠溶液、铁屑、稀硫酸等试剂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其装置如图所示。
(1)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制得白色氢氧化亚铁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样生成的氢氧化亚铁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4.某校学生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的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水和干燥剂)的总质量为ag,从实验室取出bg(不足量)钠放入水中,塞紧瓶塞,完全反应后再称量此装置的总质量为cg。试回答:
(1)实验室取用一小块钠,需要用到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仪器。
(2)此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此钠块有极少量被氧化,则测出的相对原子质量会比实际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有甲同学建议在图中干燥管上再连一同样干燥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乙同学为避免由于行动不够迅速产生偏差,又建议在集气瓶中再加入一定量煤油,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没有铁,血红蛋白就不能结合氧分子进行输氧,所以缺少铁元素,人体易患的疾病为贫血,医学上经常用硫酸亚铁糖衣片给这种病人补铁。小陈同学对这种糖衣片产生了兴趣,进行探究实验如下:
(1)提出问题
这种糖衣片中是否含有硫酸亚铁,若有,含量是多少?
(2)查阅资料
①亚铁离子遇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时易被氧化。如氢氧化亚铁为白色沉淀,在空气中会迅速被氧化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这是氢氧化亚铁的典型特征。
②亚铁盐溶于水时,会产生少量氢氧根离子而产生沉淀(溶液浑浊)。
(3)实验验证
①鉴定硫酸亚铁的成分时需加水溶解,加1滴稀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否用稀硫酸代替(填“能”或“不能”)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不影响后续检验亚铁盐,检验硫酸盐可用的试剂是(选填“A”或“B”)_________。
A.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
B.用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③检验亚铁盐可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含量测定
①取十粒糖衣片,称其质量为5g,溶于20 g水中;溶解药品时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②向所配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至略过量;证明溶液过量的操作为: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____溶液,若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溶液已过量。
③过滤、洗涤、干燥;洗涤沉淀的操作:用玻璃棒(填一操作名)_____________,向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至淹没沉淀,待液体滤出。重复操作2~3次。证明沉淀已洗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④称量得,沉淀质量为4.66 g,列式计算该糖衣片中硫酸亚铁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
(5)总结反思
对硫酸亚铁来说,药片的糖衣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X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3价,被氧化,为还原剂,X3+是氧化产物,具有氧化性,Y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2价,被还原,为氧化剂,Y2-是还原产物,则(1)(3)(5)(6)正确。
2.【答案】C
【解析】 ,可知NO2→NO变化过程中,NO2作氧化剂;NO2→HNO3变化过程中,NO2作还原剂。
3.【答案】B
【解析】石灰水和蔗糖水属于溶液,豆浆是一种胶体,泥水属于浊液。
4.【答案】B
【解析】液态氯化氢、固体氢氧化钾等电解质不能电离,不能导电;金属铁单质能导电,但在任何条件都不能电离。
5.【答案】B
【解析】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新制氯水中含有三种分子H2O、Cl2、HClO和四种离子H+、Cl-、ClO-、OH-,A项错误;蓝色石蕊试纸遇H+变红,HClO具有漂白性,使变红后的试纸退色,B项正确;光照密闭无色玻璃瓶中的新制氯水时,2HClO2HCl+O2↑,逸出O2而不是Cl2,数天后,弱酸HClO转化为强酸HCl,不考虑HCl挥发,溶液酸性增强,C和D项错误。
6.【答案】D
【解析】“钴酞菁”的分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因此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A项错误;“钴酞菁”分子为胶体微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能够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B项错误;钠离子直径<1 nm,C项错误;胶体能发生丁达尔现象,D项正确。
7.【答案】A
【解析】A项,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与胶体无关;B项,微波的热效应可使血液胶体发生聚沉,C项为丁达尔效应,D项为渗析,均与胶体有关。
8.【答案】A
【解析】氯化氢是电解质,溶于水时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蔗糖是非电解质,溶于水时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醋酸固体、红磷单质受热熔化都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9.【答案】A
【解析】略
10.【答案】D
【解析】钠与水反应与生成NaOH和H2,反应后石蕊溶液呈蓝色,①错误;将钠投入稀盐酸中,钠先与盐酸反应,后与水反应,②错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NaOH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使酚酞溶液退色,③、④错误。
11.【答案】B
【解析】氯气与金属铁反应时需加热,常温下能用钢罐存放液氯,A项错误;液氯是液态的氯气,属于纯净物,而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B项正确;纯净的氢气可以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生成氯化氢,但如果点燃的是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则会爆炸,C项错误;氯气没有杀菌作用,用氯气对生活用水进行消毒,原因是氯气溶于水后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杀菌作用,D项错误。
12.【答案】C
【解析】 A项,HClO见光分解生成氧气;B项,氯水中的H+与发酵粉中的NaHCO3反应生成CO2;C项,氯水滴入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NaClO和NaCl,没有气体产生;D项,H2O与Na2O2反应产生O2。
13.【答案】D
【解析】稀硫酸与铁反应产生H2;Fe与Fe2(SO4)3溶液反应使溶液的质量增大;Fe与FeSO4溶液不反应;Fe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Cu,使溶液的质量减小。
14.【答案】D
【解析】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物质的量相等。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或分子数之比);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同温同压下,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之积的比;同温同压下,同质量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倒数之比。同温同体积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同温同体积同质量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倒数之比。
15.【答案】B
【解析】氯化钠溶解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能电离出Na+和Cl-,电解质的电离无需外加电流,A项错误;硫酸钡虽然难溶于水,但硫酸钡溶于水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因此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B项正确;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的碳酸能部分电离,碳酸是弱电解质,而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C项错误;硫酸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应为Na2SO4===2Na++SO,D项错误。
16.【答案】A
【解析】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才是酸,②符合要求;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才是碱,③符合要求;水溶液中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④符合要求。
17.【答案】D
【解析】观察主要是指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沸点、反应现象等。
18.【答案】D
【解析】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CO2,有关离子反应为:Ca2++2OH-+CO2===CaCO3↓+H2O, CaCO3+H2O+CO2=== Ca2++2HCO3-,先生成CaCO3沉淀,c(Ca2+)、c(OH-)减少,溶液导电能力减弱,后沉淀溶解生成Ca(HCO3)2溶液,c(Ca2+)、c()逐渐增大,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c(Ca2+)与原来相等,c()与原来c(OH-)相等,但OH-的摩尔导电率大于的摩尔电导率,所以最后溶液的导电性比原来小,最后不变。
19.【答案】C
【解析】A项,前者为2H++CO32—===CO2↑+H2O,后者为H++===CO2↑+H2O,两者不同;B项,前者为H++OH-===H2O,后者为 Ba2++2OH-+2H++SO42—===BaSO4↓+2H2O,两者不同;C项,两反应均为 Ba2++SO42—===BaSO4↓;D项,前者为CaCO3+2H+===Ca2++CO2↑+H2O,后者为CO32—+2H+===CO2↑+H2O,两者不同。
20.【答案】D
【解析】由pM=ρRT知,气体的密度与温度、压强有关,氯化氢气体的密度可能大于二氧化氮;氯气体积没有指明状况,不能计算物质的量,无法确定哪种物质过量;同温同压下,同质量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倒数之比(32 g·mol-1∶4 g·mol-1=8∶1);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压强成正比,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压强越大。
21.【答案】C
【解析】
CaO+H2O===Ca(OH)2(化合反应);
Ca(OH)2+K2CO3===CaCO3↓+2KOH(复分解反应)。
22.【答案】C
【解析】还原性是指失电子的性质(或能力),氧化性是指得电子的性质(或能力),当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时,含有该元素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3.【答案】B
【解析】要较长时间保存氢氧化亚铁沉淀,必须在制取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和空气接触,防止氧化。①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滴管伸入溶液中,能减少与氧气接触;溶液中加入铁粉,可将氧化形成的铁盐重新还原为亚铁盐,符合题意。②打开止水夹,铁与稀硫酸生成氢气,能排出装置中空气,并作亚铁盐的保护气;关闭止水夹时,左管中积聚的氢气将亚铁盐溶液压入B中,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符合题意。③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会带进空气,加速氢氧化铁的氧化,不符合题意。④能有效避免混合过程中带进氧气,但溶液仍与空气有接触,生成的氢氧化亚铁久置时还能被氧化,不合题意。⑤能有效避免混合过程中带进氧气,且加入的有机物作隔离层,不和空气接触,留存时间就长,符合题意。
24.【答案】A
【解析】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由两个方程式分别得到还原性强弱顺序:Fe2+>Ce3+,Sn2+>Fe2+,A正确。
25.【答案】B
【解析】氧化性是Fe3+>Cu2+>Fe2+,还原性是Fe>Cu,则A项,若无固体剩余,这说明铁粉完全被溶液中的铁离子氧化,但此时溶液中不一定还有Fe3+,A不正确;B项,若有固体存在,则固体中一定有铜,可能还有铁,因此溶液中一定有Fe2+,B正确; C项,若溶液中有Cu2+,则也可能有部分铜已经被置换出来,因此不一定没有固体析出,C不正确;D项,若溶液中有Fe2+,但如果溶液中铁离子过量,则不一定有Cu析出,D不正确,答案选B。
26.【答案】D
【解析】A项,溶液退色的原因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错误;B项,氯水中含有具有漂白作用的次氯酸,能漂白pH试纸,错误;C项,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氯水具有酸性,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充分振荡后红色退去,错误;D项,氯气可用于消毒杀菌,正确。
27.【答案】C
【解析】液氯是一种黄绿色的液体,是由氯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无酸性(不能与锌反应)、无漂白性;氯水是一种浅黄绿色的溶液,氯水中含有Cl2、H2O、 HClO、H+、Cl-、ClO-、OH-等粒子,既有酸性(能与锌反应放出氢气),又有漂白性。液氯溶于水得氯水,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28.【答案】B
【解析】标出变价元素化合价,用双线桥画出电子转移方向,根据概念即可分析得答案。所以MgO是氧化产物,A错误;氧化剂是CO2,氧化产物是MgO,氧化性为CO2>MgO,还原剂是 Mg,还原产物是C,还原性Mg>C,B正确;CO2作氧化剂,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C错误;氧元素没变价,所以氧原子不可能得电子,D错误。
29.【答案】D
【解析】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两种气体,其物质的量和分子数一定相等,原子数不一定相等(组成气体分子的原子数不一定相同),质量不一定相等(气体的摩尔质量不一定相同)。
30.【答案】A
【解析】F2中F元素化合价为0价,为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K元素化合价最低,只有还原性,而SO2中S元素化合价为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A正确;Cl2中Cl元素化合价为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B错误;NO2中N元素化合价为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C错误;HCl中H元素化合价为+1价,具有氧化性,Cl元素化合价为-1价,具有还原性,D错误。
31.【答案】(1)丙 出现红褐色沉淀
(2)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丁达尔效应 渗析法
(4)①正 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③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继续加入沉淀会溶解,形成黄色溶液
【解析】(1)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把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向1 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的是氢氧化铁沉淀;直接加热氯化铁饱和溶液,因氯化铁溶液浓度过大直接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丙同学操作正确,若丙同学实验中不停止加热,生成的氢氧化铁胶体会发生聚沉。
(2)写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明加热条件,且方程式中没有“↓”;
(3)检验胶体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离子等可以透过半透膜,因此可用渗析法提纯胶体。
(4)氢氧化铁胶体微粒是红褐色的,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区颜色加深,说明氢氧化铁胶体微粒带正电荷。胶体中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铁胶体发生聚沉形成氢氧化铁沉淀,继续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而溶解。
32.【答案】 (1)B
(2)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1~100 nm(或10-9~10-7m) 让一束光线通过制得的物质,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证明有氢氧化铁胶体生成
(4)产生红褐色沉淀 聚沉 (5)B
(6)A
【解析】 (1)FeCl3在冷水中反应程度小,不能形成Fe(OH)3胶体;FeCl3与NaOH浓溶液反应生成Fe(OH)3沉淀。
(2)书写方程式时不能写成“Fe(OH)3↓”的形式。
(3)胶体微粒直径为1~100 nm(或10-9~10-7m),丁达尔现象是区别胶体与溶液的最简捷的方法。
(4)Fe(OH)3胶体微粒所带正电荷被SO所带负电荷中和,产生红褐色沉淀。
(5)Fe(OH)3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体微粒带正电荷,互相排斥不易形成沉淀;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存在的次要原因。
33.【答案】(1)稀硫酸、铁屑
(2)氢氧化钠溶液
(3)如果Ⅱ中试管有连续均匀气泡产生,可确定已排净空气,再夹紧止水夹
(4)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氢气充满了试管Ⅰ和试管Ⅱ,且外界空气不容易进入
【解析】利用铁和稀硫酸产生氢气,先赶走装置中的空气。如果Ⅱ中试管有连续均匀气泡产生,可确定已排净空气,再夹紧止水夹,通过氢气产生的压力将硫酸亚铁溶液压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去,从而产生氢氧化亚铁沉淀,且在氢气的氛围中氢氧化亚铁不易被氧化,所以可保存较长的时间。
34.【答案】(1)镊子、小刀、滤纸、玻璃片
(2)吸收随H2带出来的水蒸气 偏大
(3)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装置
(4)避免因动作迟缓水分随氢气逸出而带来的误差
【解析】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通过测定装置和试剂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可以得出氢气的质量,由此就可求出钠的相对原子质量。如果有少量被氧化,则放出的氢气的量会减小,所测相对原子质量会增大;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气含有一定的水蒸气,无水氯化钙吸收水蒸气,从而提高实验精确度。为了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装置,在干燥管的上方再加一干燥管,精确度会更高;钠与水反应迅速,如果放入一定量的煤油,可避免因动作迟缓水分随氢气逸出而带来的误差。
35.【答案】(3)①加入盐酸酸化,可有效降低亚铁盐还原性,防止氧化 不能
②B
③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并迅速变成红褐色沉淀
(4)①搅拌以促进溶解
②氯化钡溶液 不再产生白色沉淀
③引流 取最后一次洗涤所得的滤液,滴入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已洗净
④60.8%
(5)隔绝氧气,防止硫酸亚铁被氧化而失效
【解析】(3)亚铁盐在酸性条件下还原性降低,加入盐酸酸化,可防止硫酸亚铁被氧化,但不能用硫酸来替代盐酸,因后续反应要通过硫酸钡检验硫酸亚铁的含量。检验硫酸亚铁不能选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将硫酸亚铁氧化。
(4)①溶解药品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过滤或洗涤沉淀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②检验是否完全反应时,可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不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已过量。
③洗涤沉淀时若要证明沉淀已洗净,可以取最后一次洗涤所得的滤液,滴入硝酸银(或硫酸、硫酸盐、氢氧化钠等)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已洗净。
④由FeSO4+BaCl2===BaSO4↓+FeCl2可知,
硫酸亚铁的质量=4.66 g÷233 g·mol-1×152 g·mol-1=3.04 g,
糖衣片中硫酸亚铁的质量分数:×100%=60.8%。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