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
展开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6分,第1-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7-2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可能用到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N 14、C 12、O 16、H 1、Na 23)
1.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
A. 取一定量的粗盐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
【答案】C
【详解】A.固体药品的取用使用药匙,故A正确;
B.溶解的过程中,使用玻璃棒搅拌促进溶解,故B正确;
C.过滤过程中,使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
D.蒸发过程中,使用玻璃棒搅拌,使药品受热均匀,故D正确。
故选C。
2.为确定某溶液中是否存在Cl﹣、SO42-和CO32-,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然后继续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③取上层清夜继续滴加Ba(NO3)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
A. 一定有SO42- B. 一定有CO32-
C. 不能确定Cl﹣是否存在 D. 不能确定SO42-是否存在
【答案】D
【解析】向①中生成的白色沉淀中继续滴加过量稀盐酸时,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CO2气体,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和CO32-。在②中的上层清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AgCl,并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有Cl-,因为原溶液中已经加入了稀盐酸。答案选D。
3.下列仪器:①漏斗、②容量瓶、③蒸馏烧瓶、④坩埚、⑤分液漏斗、⑥燃烧匙,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A. ①③④ B. ①②⑥ C. ①③⑤ D. ③⑤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常用的物质分离的方法:过滤、萃取分液、蒸馏、分馏分析解答;根据常用分离方法中所需的仪器的选择分析解答。
【详解】常用的物质分离的方法:过滤、萃取、分液、蒸馏、分馏,各种方法所用的物质分离仪器有:漏斗、分液漏斗、蒸馏烧瓶,故答案选C。
4.现有三组混合物:①CCl4和NaCl的混合液;②苯(沸点:80.1℃)和甲苯(沸点:110.6℃)的混合溶液(苯和甲苯是性质非常相似的一对互溶液体);③掺有碘化钾的碘水,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 分液、蒸馏、萃取 B. 萃取、蒸馏、分液
C. 蒸馏、萃取、分液 D. 分液、萃取、蒸馏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分液即可;苯和甲苯的沸点相差较大,蒸馏即可;碘易溶在有机溶剂中,除去即可,答案选A。
5.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常温常压下,28 g N2与CO混合物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目一定为NA
B. 标准状况下,17 g氨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
C. 在常温常压下,11.2 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D. NA个氢分子所占有的体积一定为22.4 L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化学计算。
A是易错项,温度和压强并不能影响气体的质量。因为氮气和一氧化碳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28 g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分子数目一定为NA,A正确。
B项17 g氨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分子数目一定为NA,原子数目应为4NA。
C项11.2 L氮气的物质的量因不知道常温常压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而无法计算。
D项NA个氢分子所占有的体积不一定为22.4L,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才是22.4 L。
6.等体积的两容器内,一个盛CH4,另一个盛NH3,若容器内温度、压强相同,则两容器内所盛气体比较,结论一定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个数比为1∶1 B. 原子个数比为5∶4
C. 质量比为17∶16 D. 氢原子个数比为4∶3
【答案】C
【解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体积的两容器内,一个盛CH4,另一个盛NH3,若容器内温度、压强相同,则CH4与NH3的物质的量相同;A项,根据N=n•NA可知,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CH4与NH3的物质的量相同,则CH4与NH3的分子数之比为1:1,故A正确;B项,一个CH4分子含有5个原子,一个NH3分子含有4个原子,CH4与NH3的分子数之比为1:1,则原子数之比为5:4,故B正确;C项,CH4与NH3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m=nM可知,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故CH4与NH3的质量之比为16g/mol:17g/mol=16:17,故C错误;D项,一个CH4分子含有4个氢原子,一个NH3分子含有3个氢原子,CH4与NH3的分子数之比为1:1,则CH4与NH3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之比为4:3,故D正确。
7.现将AlCl3、MgCl2、MgSO4、Al2(SO4)3四种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混合溶液中c(Al3+)=0.1 mol•L﹣1、c(Mg2+)=0.25 mol•L﹣1、c(Cl﹣)=0.2 mol•L﹣1,则该溶液中c(SO42-)为( )
A. 0.15 mol•L﹣1 B. 0.2 mol•L﹣1 C. 0.25 mol•L﹣1 D. 0.30 mol•L﹣1
【答案】D
【解析】c(Al3+)=0.1mol•L-1、c(Mg2+)=0.25mol•L-1、c(Cl-)=0.2mol•L-1,设该溶液中c(SO42-)为x,由电荷守恒可知,0.1×3+0.25×2=0.2×1+x×2,解得x=0.30 mol•L-1,故选D。
8.浓度为0.1 mol·L-1的HCl溶液VmL,加水稀释到2VmL,取出10 mL,这10 mL溶液中含有c(H+)( )
A. 0.5 mol·L-1 B. 0.01 mol·L-1 C. 0.02 mol·L-1 D. 0.05 mol·L-1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解答。
详解:浓度为0.1 mol·L-1的HCl溶液VmL,加水稀释到2VmL,由于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稀释2倍,则稀释后盐酸的浓度是0.1mol/L÷2=0.05mol/L。又因为盐酸是一元强酸,且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取出10 mL,则这10 mL溶液中含有c(H+)=0.05mol/L。答案选D。
9.不是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
A. 都比较稳定,密封放置不产生沉淀 B. 都有丁达尔效应
C. 加入少量NaOH溶液都可产生沉淀 D. 分散质微粒均可透过滤纸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溶液和胶体外观基本一致,一般为均一透明、稳定,故A错误;B、只有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不具备,故B正确;C、向Fe(OH)3胶体中加入NaOH溶液,会使胶体发生聚沉,产生Fe(OH)3沉淀,而MgCl2与NaOH反应生成Mg(OH)2沉淀,故C错误;D、溶液和胶体都能透过滤纸,故D错误,答案选B。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中,正确的是( )
A. 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 稀硫酸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42-=BaSO4↓
D.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发生置换反应:Cu2++Fe=Fe2++Cu,A正确;B.稀H2SO4与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Fe+2H+=Fe2++H2↑,B错误;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 H2SO4发生中和反应:2OH—+Ba2++SO42-+2H+=2H2O+BaSO4↓,C错误;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aCO3+2H+=H2O+CO2↑+Ca2+,D错误。答案选A。
11.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
A. K+ 、MnO4-、Na+、Cl- B. K+、Na+、NO3-、CO32-
C. Na+、H+、NO3-、SO42- D. Fe3+、Na+、Cl-、SO42-
【答案】B
【解析】A、MnO4-溶液呈紫色,A错误。B、B中各离子和OH-之间能大量共存且无色,B正确。C、H+与OH-反应生成H2O,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Fe3+与OH-反应生成Fe(OH)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正确答案为B
12.某学生需要用烧碱固体配制1 mol•L﹣1的NaOH溶液450 mL。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需要称取NaOH固体___________g。
(2)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烧杯、玻璃棒,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3)实验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先用于_______________、后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出现如下情况,其中将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高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容量瓶实验前用蒸馏水洗干净,但未烘干 B.天平砝码生锈
C.配制过程中遗漏了洗涤步骤 D.未冷却到室温就注入容量瓶
E.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F.定容观察液面时俯视
【答案】(1). 20.0 (2). 500 mL 容量瓶 (3). 胶头滴管 (4). 搅拌 (5). 引流 (6). BDF
【解析】
【分析】根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操作及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详解】(1)需要450mL溶液,实验室却不具备450mL容量瓶,所以需要选择500mL容量瓶配制,即计算时使用500mL计算,n(NaOH)= 1 mol•L﹣1×0.5L=0.5mol,m(NaOH)=0.5mol×40g/mol=20.0g,即需要称量氢氧化钠20.0g,故答案为:20.0g;
(2) 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①计算②天平称量③放入烧杯中溶解,同时用玻璃棒搅拌,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④转移:用玻璃杯引流移液至500mL容量瓶⑤洗涤: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至3次,将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⑥定容:向容量瓶中注水,至液面离刻度线1至2cm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⑦摇匀⑧静置⑨装瓶,贴标签。在此过程中用到的仪器有: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还缺少的仪器:50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为:50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
(3) 溶解过程需要用玻璃棒搅拌;移液过程需要用玻璃棒引流;故答案为:搅拌;引流;
(4) A.容量瓶实验前用蒸馏水洗干净,但未烘干,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都不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变,故A错误;
B.天平砝码生锈,导致称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大,溶液浓度偏高,故B正确;
C.配制过程中遗漏了洗涤步骤,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C错误;
D.未冷却到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D正确;
E.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E错误;
F.定容观察液面时俯视,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F正确。
故选:BDF。
13.以下都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
①Cu ②盐酸 ③NaHSO4 ④SO3 ⑤H2SO4⑥C2H5OH(酒精)
⑦熔融氯化钠 ⑧Ba(OH)2 ⑨CaCO3
请按下列分类标准回答:
(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溶于水能电离出H+的电解质是____________。
(3)上述物质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⑤溶液与⑧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⑤溶液与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③⑤⑦⑧⑨ (2). ④⑥ (3). ③⑤ (4). ①②⑦ (5). 2 H++SO42-+ Ba2++2OH-=== BaSO4↓+ 2H2O (6). 2 H++SO42-+ CaCO3=== CaSO4+ H2O+CO2↑
【解析】
【分析】根据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分析解答;根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分析解答。
【详解】(1)③NaHSO4是盐,属于电解质,⑤H2SO4是酸,属于电解质,⑦熔融氯化钠是盐,属于电解质⑧Ba(OH)2 是碱,属于电解质,⑨CaCO3是盐,属于电解质,④SO3是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非电解质,⑥C2H5OH(酒精)是有机物,属于非电解质,故答案为:③⑤⑦⑧⑨,④⑥;
(2)在水溶液中,NaHSO4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H2SO4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SO3溶于水后生成硫酸能电离出H+,但是SO3是非电解质,故答案为:③⑤;
(3)金属单质Cu能导电,盐酸和熔融状态氯化钠均能导电,故答案为:①② ⑦;
(4)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 H++SO42-+ Ba2++2OH-=== BaSO4↓+ 2H2O,故答案为:2 H++SO42-+ Ba2++2OH-=== BaSO4↓+ 2H2O;
(5)碳酸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CO2气体和水,由于硫酸钙是微溶物质,故不拆写成离子形式,所以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 H++SO42-+ CaCO3=== CaSO4+ H2O+CO2↑,故答案为:2 H++SO42-+ CaCO3=== CaSO4+ H2O+CO2↑。
14.设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其计算近似值为6.02×1023,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0.5 mol NH3共含有_______________个原子。
(2)6 mol H2O与标准状况下_____________L NH3所含氢原子数相等。
(3)某硫酸钠溶液中含有3.01×1023个Na+,则该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
(4)标准状况下11.2 L NO和__________________g NO2所含有的氧原子数相等。
(5)8 g某物质含有3.01×1023个分子,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NA或1.204×1024 (2). 89.6 (3). 0.25 mol (4). 11.5 (5). 16
【解析】
【分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物质的量等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关系分析解答。
【详解】(1) 1个NH3分子含有1个N原子和3个H原子,即共含有4个原子,所以0.5mol NH3含有2mol原子,即2NA个原子,故答案为:2NA或1.204×1024;
(2)1个H2O分子含有2个H原子,6 mol H2O含有12mol H原子,1个NH3分子含有3个H原子,若氨气的氢原子数与6 mol H2O含H原子数相等,即氨气含有12mol H原子,则NH3为4mol,标况下的体积为:V=n(NH3)×22.4L/mol=89.6L,故答案为:89.6;
(3) 某硫酸钠溶液中含有3.01×1022个Na+,则该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3.01×1022/6.02×1023×0.5mol=0.25mol,故答案为:0.25mol;
(4) 标准状况下11.2 L NO是0.5mol,含有O原子0.5mol,说明NO2气体中O原子物质的量也为0.5mol,即NO2的物质的量为:0.25mol,m(NO2)=n(NO2)×M(NO2)=0.25mol×46g/mol=11.5g,故答案为:11.5g;
(5)已知某物质的质量为8g,分子数为:3.01×1023个,代入公式可得,M=16g/mol,摩尔质量在数值上与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所以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故答案为: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