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展开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
H | C | N | O | Na | Al | S | Cl | K | Ca | Fe | Cu | I | Ba |
1 | 12 | 14 | 16 | 23 | 27 | 32 | 35.5 | 39 | 40 | 56 | 64 | 127 | 137 |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 44分)
1.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面所列的物质中,标签贴错了的是( )
A浓H2SO4 B汽油 C乙醇 D KMnO4
2.下列仪器中可以加热的是( )
(1)蒸馏烧瓶 (2)容量瓶 (3)蒸发皿 (4)试管
(5)表面皿 (6)分液漏斗 (7)量筒 (8)锥形瓶
A. ⑴⑶⑷⑻ B. ⑵⑷⑹⑻ C. ⑶⑷⑸ D.⑵⑶⑷⑺
3.如果不小心在食用油中混入部分水,请你选用下列最简便的方法对油水混合物进行分离( )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空气含有NA个单质分子
B.常温常压下,0.1mol Na2CO3含有的Na+数目为0.2NA
C.标准状况下,22.4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NA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NA
5.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为( )
| 纯净物 | 混合物 | 电解质 | 非电解质 |
A | 盐酸 | 冰水混合物 | 硫酸 | 干冰 |
B | 蒸馏水 | 蔗糖溶液 | 氧化铝 | 二氧化硫 |
C | 胆矾 | 盐酸 | 铁 | 碳酸钙 |
D | 胆矾 | 食盐水 | 氯化铜 | 碳酸钠 |
6.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相同的是( )
A. 含 的 和含 的
B. (标准状况)和
C. 和
D. 和 (标准状况)
7、等质量的CH4和NH3相比较,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二者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B. 二者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C. 二者的氢原子个数之比为
D. 在相同条件下二者体积比为
8.下列有关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渗析法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用丁达尔效应分离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B.Fe(OH)3胶体的胶粒带负电荷,通电时胶粒向直流电源的正极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
C.向沸腾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FeCl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时即得到Fe(OH)3胶体
D.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边滴加FeCl3饱和溶液,边用玻璃棒搅动制备Fe(OH)3胶体
9.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区域3的是( )
A.Cl2+2KI I2+2KCl
B.2NaHCO3Na2CO3+H2O+CO2↑
C.CH4+2O2 CO2+2H2O
D.4Fe(OH)2+O2+2H2O 4Fe(OH)3
10.实验测得某溶液中仅含有K+、Cu2+、、Cl-四种离子,其中K+、Cu2+、Cl-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4:5:8,则K+与的物质的量比为( )
A.4:3 B.4:1 C.2:3 D.2:1
1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时,将Na2CO3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
B.将Na2CO3固体在烧杯中溶解,所得溶液冷却到室温,再转移至容量瓶中
C.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出多余部分
D.定容摇匀后发现溶液体积低于刻度线,再补加少量蒸馏水至刻度线
12.下列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与氧化还原知识有关的是( )
A. 用食醋可以洗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Mg(OH)2]
B. 蔗糖放在水中片刻后消失了
C. 菜刀洗过后如果没擦干放置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斑点
D. 稀盐酸洒在大理石台面上产生大量气泡
13.下列关于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自然界中的钠以单质和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②实验室剩余的钠需要放同原瓶
③钠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少量的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④当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有大量红色固体铜产生
⑤金属钠与O2反应,条件不同,产 物不相同
⑥燃烧时放出白色火花,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
⑦钠-钾合金通常状况下呈液态,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A.①②④⑤⑥⑦ B.①④⑥ C.④⑤⑥ D.①⑥⑦
1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水的摩尔质量是18g
②0.5molH2的体积为11.2L
③1 mol 水中含有 2 mol 氢和 1mol 氧
④1mol 任何物质都约含有6.02×1023个分子
⑤0.5mol H2SO4含有的原子数目为3.5NA
⑥只有在标准状况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相同
⑦质量分数为40%的硫酸溶液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浓度大于20%
⑧物质的量浓度为4mol/L 的硫酸溶液与等质量的水混合,所得溶液浓度小于2mol/L
A.①③④⑤⑦⑧ B.②⑤⑦⑧ C.⑤⑦⑧ D. ⑤⑦
15、把100 g某NaOH溶液(密度为1.22 g/cm3),蒸发浓缩至50 mL时物质的量浓度为8 mol/L(蒸发浓缩时无固体析出),则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①.160 g/L ②.3.28 mol/L ③.4.88 mol/L ④.16%
A.① B.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16.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①强碱性溶液中: K+、HCO3-、Cl-、SO42-
②小苏打溶液: K+、SO42-、Cl-、H+
③含有0.1mol/L Ca2+的溶液中: Na+、K+、CO32-、Cl-
④室温下,强酸性溶液中: Na+、Fe3+、NO3-、SO42-
⑤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Na+、Cl-、SO42-、Fe3+
⑥常温pH<7的溶液: K+、Ba2+、Cl-、Br-
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17.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
①稀盐酸与铁屑反应:2Fe+6H+==2Fe3++3H2↑
②碳酸镁与稀硫酸:MgCO3+2H+==H2O+CO2↑+Mg2+
③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Ca2++HCO3-+OH-=CaCO3↓+H2O
④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42-刚好沉淀完全:
H++SO42-+Ba2++OH-==H2O+BaSO4↓
⑤向NaH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溶液呈中性:
2H++SO42-+Ba2++2OH-==2H2O+BaSO4↓
⑥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Ca2++HCO3﹣+OH﹣═CaCO3↓+H2O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⑤
18.己知氧化性: Cl2> Br2>Fe3+>I2,则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少量氯气与FeBr2溶液反应Cl2+2Br-=2C1-+Br2
B.过量氯气与FeBr2溶液反应Cl2+Fe2++2Br-=2Cl-+Br2+Fe3+
C. 氯气与FeBr2溶液以物质的量1:1反应2Cl2+2Fe2++2Br-=4Cl-+Br2+2Fe3+
D.少量氯气与FeI2溶液反应Cl2+2Fe2+=2Cl-+2Fe3+
19.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作为脱氯剂,已知25.0 mL 0.200 mol·L-1的Na2S2O3溶液恰好把448 mL(标准状况下)Cl2完全转化为Cl-,则S2O将转化为( )
A.S2- B.S C.SO D.SO
20.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反应为3Fe2++ 2S2O32-+O2+xOH-=Fe3O4+S4O62-+2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Fe2+全部作还原剂
B.x=5
C.每生成1 molFe3O4,被S2O32-还原的O2为0.5mol
D.已知Fe3O4纳米颗粒直径为20nm,则Fe3O4纳米颗粒为胶体
21.下列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某溶液中先滴加少量BaCl2溶液,再滴加足量稀盐酸,生成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
B. 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硝酸除去OH-,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含Cl-
C. 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D. 某无色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
22.某100 mL无色溶液可能含有Na+、NH4+、Fe3+、CO32-、SO42-、Cl-中的若干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下:(所加试剂均过量,气体全部逸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溶液一定存在CO32-和SO42-,一定不存在Fe3+
B.若原溶液中不存在Na+,则c(Cl-)<0.1mol·L-1
C.原溶液中c(Cl-) ≥0.1mol·L-1
D.原溶液一定存在Cl-,可能存在Na+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23.(14分)(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钠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01×1023个O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质量为_______g。
(3)将28g纯净的铁粉投入到200ml足量的稀盐酸中(假设溶液体积不变),该反应能够放出标准状况下的气体____L,实验后所得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 。
(4)将200 mL 0.5 mol/LNaOH稀释成1000 mL后其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mol/L 。
24.(每空2分,共12 分) 有以下反应方程式:
A.CuO+H2Cu+H2O B.2KClO32KCl + 3O2↑
C.Cl2+2NaOH==NaCl + NaClO+ H2O D.2FeBr2 + 3Cl2=2FeCl3+ 2Br2
E.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F.KClO3 +6HCl(浓)==KC1+ 3H2O + 3Cl2↑
G.HgS +O2=Hg + SO2
I.按要求将上述化学方程式序号填入相应空格内:
(1)一种单质使一种化合物中的一种元素被还原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________
(3)所有元素均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已知方程式F: KClO3+ 6HCI(浓)=KCl + 3H2O+ 3Cl2↑
(1) 请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标准状况下当有33.6L的氯气放出时,转移电子的数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上述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8分)A、B、C三种物质随着X的变化,Y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若X表示的是物质的量,则Y表示的不可能是_____(填序号,下同)。
①物质的量 ②物质的体积 ③物质所含分子或原子的数目 ④物质的摩尔质量
(2)若A、B、C均为气体且压强恒定时,X表示的是温度,则Y表示的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①气体的质量 ②气体的分子数 ③气体的体积 ④气体的摩尔质量
(3)若A、B、C均为气体,Y表示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X表示的是气体的质量。
①相同条件下A、B、C三种气体的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A、B、C表示,下同)。
②A、B、C三种气体的摩尔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6.(22分)某同学帮助水质检测站配制480 mL 0.5 mol·L-1 NaOH溶液以备使用。
Ⅰ.该同学应称取NaOH固体________g。容量瓶的使用之前需要____________。溶液的配置过程操作步骤如图2所示,则图1操作应在图2中的________(填选项字母)之间。操作②中液体转移到容量瓶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⑤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进行该操作时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②与③ B.①与② C.④与⑤ D.⑤与⑥
Ⅱ.实验室用 63%的浓 HNO3 (其密度为 1.4 g·mL -1)配制 240 mL 0.50 mol·L-1 稀 HNO3,若实验仪器有:
A.10 mL 量筒 B.50 mL 量筒 C.托盘天平 D.玻璃棒 E.100 mL 容量瓶
F.250 mL 容量瓶 G.500 mL 容量瓶 H.胶头滴管 I.200mL 烧杯
(1)此浓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mol·L -1。
(2)应量取 63%的浓硝酸_____mL,应选用_____(填仪器的字母编号)。
(3)实验时还需选用的仪器有 D、I、______(填序号)。
(4)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稀硝酸溶液浓度偏高的是(填序号)______。
①量取浓硝酸的量筒用蒸馏水洗涤 2~3 次,并把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②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
③溶解后未经冷却就移液
④定容时不小心有少量蒸馏水滴到瓶外
⑤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2每题2分,共44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B | A | B | B | B | A | B | C | C | A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B | C | B | C | C | A | B | C | D | C |
21 | 22 |
|
|
|
|
|
|
|
|
B | B |
|
|
|
|
|
|
|
|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23.(14分,每空2分)
(1)① 2Na+2H2O=2Na++2OH-+H2↑
②Ba2++2OH-+Cu2++SO42-═BaSO4↓+Cu(OH)2↓.
(2)0.5 8.5
(3)11.2 2.5
(4)0.1
24.(每空2分,共12 分)
I.(1) A (2) C (3) D、G
II.(1) (2) 2.5NA (3) 5:1
25. (8分,每空2分)
(1)④ (2)③ (3) ①C>B>A ②C>B>A
26. (22分,每空2分)
Ⅰ.10.0 查漏 C 冷却到室温
定容 液面距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Ⅱ.(1) 14.0 (2) 8.9 A (3) F、H (4)①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