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湖南省怀化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湖南省怀化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实验仪器可以直接用来加热的是( )
A. 容量瓶 B. 试管 C. 锥形瓶 D. 量筒
【答案】B
【详解】A. 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故错误;
B. 试管能用来直接加热,故正确;
C. 锥形瓶能加热,但需要垫石棉网,故错误;
D. 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的,不能用来加热,故错误。
故选B。
2.鉴别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A. 蒸发 B. 过滤 C. 萃取 D. 丁达尔效应
【答案】D
【详解】鉴别溶液和胶体最简单的方法为丁达尔效应,即用一束光照射,胶体会有光亮的通路,而溶液没有。
故选D。
3.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
A. 水和CCl4 B. 酒精和水 C. 碘和CCl4 D. 汽油和植物油
【答案】A
【详解】A. 水和CCl4 是不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故正确;
B. 酒精和水能互溶,应利用沸点不同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错误;
C. 碘能溶于CCl4,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错误;
D. 汽油和植物油互溶,应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错误。
故选A。
4.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蒸发时,残留的少量水让余热蒸干
B. 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端放出,上层液体从上端倒出
C. 蒸馏时,冷水从冷凝管上口进下口出
D. 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
【答案】C
【详解】A. 蒸发时,当有大量固体析出时,残留的少量水让余热蒸干,故正确;
B. 分液时,为了使上下层液体完全分离,下层液体从下端放出,上层液体从上端倒出,故正确;
C. 蒸馏时,为了提高热交换的效率,让冷水从冷凝管下口进上口出,故错误;
D. 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可以使液体能顺利流下,故正确。
故选C。
5.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Cu B. 蔗糖 C. NaOH溶液 D. NaCl
【答案】D
【详解】A. Cu是单质,不是电解质,故错误;
B. 蔗糖的水溶液不导电,且熔融状态下也不导电,为非电解质,故错误;
C. NaOH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故错误;
D. NaCl的水溶液能导电,是电解质,故正确。
故选D。
6.0.5molK2CO3中含有K+ 数目是( )
A. 0.5 B. 1 C. 3.01×1023 D. 6.02×1023
【答案】D
【详解】每摩碳酸钾中含2摩钾离子,故0.5molK2CO3中含有K+ 1mol。1mol任何物质所含的微粒数都约为6.02×1023。故选D。
7.8克气体X含有3.01×1023个分子,则气体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8 B. 16 C. 32 D. 64
【答案】B
【详解】3.01×1023个分子的物质的量为3.01×1023/6.02×1023=0.5mol, X的摩尔质量为8/0.5=16g/mol。故相对分子质量为16.
故选B。
8.相同条件下,两个容积相同的贮气瓶,一个装O2气体,另一个装O3气体,两瓶气体具有相同的( )
A. 质量 B. 密度 C. 分子数 D. 原子数
【答案】C
【详解】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在相同条件下,两个容积相同的贮气瓶中的氧气和臭氧的物质的量相等,则两瓶中气体的分子数也相同。故选C。
9.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Cu2+、K+、NO3-、SO42- B. H+、Na+、Cl-、OH-
C. Mg2+、SO42-、Ba2+、NO3- D. Na+、H+、NO3-、CO32-
【答案】A
【详解】A. Cu2+、K+、NO3-、SO42-四种离子不反应,能共存,故正确;
B. H+和OH-反应不共存,故错误;
C. SO42-和Ba2+ 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错误;
D. H+和CO32-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共存,故错误。
故选A。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稀盐酸滴在石灰石上:CO32- + 2H+ = CO2↑ + H2O
B. 稀H2SO4和Ba(OH)2溶液混合:OH- + H+ = H2O
C. 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混合:SO42- + Ba2+ = BaSO4↓
D. FeCl3溶液腐蚀铜印刷电路板:Fe3++Cu = Fe2++Cu2+
【答案】C
【详解】A.石灰石是碳酸钙,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错误;
B. 稀H2SO4和Ba(OH)2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为:SO42- + Ba2+ +2OH- + 2H+ =BaSO4↓+ 2 H2O,故错误;
C. 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混合的离子方程式为SO42- + Ba2+ = BaSO4↓,故正确;
D. FeCl3溶液腐蚀铜印刷电路板:2Fe3++Cu = 2Fe2++Cu2+,故错误。
故选C。
11.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的胶体是纯净物,有的胶体是混合物
B. 有的胶体带电,有的胶体不带电
C. 工厂中常用的静电除尘装置是根据胶体的某些性质设计的
D. 胶体、溶液和浊液的本质区别是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C
【详解】A.胶体是混合物,故错误;
B.胶体不带电,但有些胶体粒子带电,故错误;
C. 工厂中常用的静电除尘装置是根据胶体的电泳性质设计的,故正确;
D. 胶体、溶液和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不是丁达尔效应,故错误。
故选C。
12.下列行为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进入煤矿井时,用火把照明
B. 酒精等有机物在实验台上着火,应马上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不能用水灭火
C. 做H2还原CuO的实验时,先加热CuO,后通入H2
D. 用点燃的火柴检验液化气钢瓶是否漏气
【答案】B
【详解】A.煤矿井中有可燃性气体,不能用火把照明,否则会着火爆炸,故错误;
B. 酒精能溶于水,且酒精的密度比水小,所以酒精等有机物在实验台上着火,应马上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不能用水灭火,故正确;
C. 做H2还原CuO的实验时,为了防止装置中的空气与氢气混合出现危险,所以先通入H2后加热CuO,故错误;
D. 不能用点燃的火柴检验液化气钢瓶是否漏气,若漏气会出现爆炸,故错误。
故选B。
13.下列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为1.0mol/L 的是( )
A. 1.0克 NaCl固体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
B. 1mol NaCl固体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
C. 22.4L HCl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
D. 4.0克NaOH固体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
【答案】D
【详解】A.没有说明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其物质的量浓度,故错误;
B.没有说明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其浓度,故错误;
C.没有说明气体是否在标况下,不能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故错误;
D.4.0克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0.1/0.1=1.0 mol/L,故正确。
故选D。
14.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NA个H2O分子
B. 常温常压下,22.4LCO2中碳原子数大于NA个
C. 46克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氧原子数为2NA个
D. 0.1mol/L Na2SO4溶液含Na+ 离子数为0.2NA个
【答案】C
【详解】A. 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所以22.4LH2O不是1mol,故错误;
B. 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所以22.4LCO2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故碳原子数小于NA个,故错误;
C. 46克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 “NO2”原子团的物质的量为46/46=1mol,则含有2mol氧原子,故正确;
D. 0.1mol/L Na2SO4溶液没有说明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其物质的量,故错误。
故选C。
15.为了除去粗盐中的 Ca2+、Mg2+、SO42﹣及泥沙得到NaCl晶体,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 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BaCl2溶液;⑥蒸发
A. ⑤④②①③⑥ B. ④⑤①②③⑥ C. ②④⑤①③⑥ D. ①④②⑥⑤③
【答案】A
【详解】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离子,氢氧化钠除去镁离子,碳酸钠除去钙离子,除杂试剂通常过量,所以为了能最后除去钡离子,所以氯化钡在碳酸钠之前加入,用碳酸钠除去多余的氯化钡。当三种除杂试剂加入后,过滤,最后加入盐酸除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得到氯化钠,最后蒸发得氯化钠。故顺序为⑤④②①③⑥。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6.现有下列5 种物质:①空气 ②CO2 ③乙醇 ④CaCO3 ⑤Al(OH)3;按要求填空(填代号):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
(2)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
(3)属于碱的是_______;
(4)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
(5)属于盐的是_______。
【答案】(1). ① (2). ② (3). ⑤ (4). ③ (5). ④
【详解】①空气属于混合物;②CO2属于氧化物;③乙醇属于有机物;④CaCO3属于盐;⑤Al(OH)3属于碱。
17.某化学兴趣小组配制500mL 0.2mol/LH2SO4溶液。
(1)现有实验仪器:量筒、500mL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完成该实验还必需的仪器有____________;
(2)需要用量筒量取 98%的浓硫酸(ρ=1.84g/cm3)_________ml;(保留2位有效数字)
(3)浓硫酸稀释过程中,正确的稀释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定容过程中,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_____________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为止;
(5)任何实验都有误差,下列哪些操作会使所配的溶液浓度偏大____________。
A.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B.配置前,量取浓硫酸时发现量筒不干净用水洗净后直接量取
C.在转入容量瓶前烧杯中液体未冷却至室温
D.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未转入容量瓶
E.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
【答案】(1). 玻璃棒 (2). 5.4 (3). 将5.4mL浓硫酸沿玻璃棒缓慢注入小烧杯水中,并不断搅拌散热 (4). 胶头滴管 (5). AC
【详解】(1)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使用在仪器有量筒、500mL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和玻璃棒。
(2)假设浓硫酸的体积为VmL,则有0.2×0.5×98=1.84×V×98%,解V=5.4mL。
(3)浓硫酸稀释时注意酸入水,操作过程为将5.4mL浓硫酸沿玻璃棒缓慢注入小烧杯水中,并不断搅拌散热;
(4) 定容过程中,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为止;
(5) A.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变小,浓度变大;B.配制前,量取浓硫酸时发现量筒不干净用水洗净后直接量取,则浓硫酸的物质的量减小,浓度变小;C.在转入容量瓶前烧杯中液体未冷却至室温,则当溶液冷却时溶液体积变小,浓度变大;D.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未转入容量瓶,硫酸有损失,浓度变小;E.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溶液体积变大,浓度变小。故选AC。
18.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成熟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灼烧干海带通常在_____________中进行(填仪器名称)。
(2)步骤Ⅰ名称是____________,步骤Ⅲ名称是___________。
(3)验证反应①已经发生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Ⅱ中的CCl4能否改为乙醇,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坩埚 (2). 过滤 (3). 蒸馏 (4). 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若变蓝,证明反应已经发生(合理答案也给分) (5). 不能,乙醇和水互溶(合理答案也给分)
【详解】(1)灼烧固体用坩埚。
(2)步骤Ⅰ名称是过滤,步骤Ⅲ名称是蒸馏。
(3) 验证反应①为碘离子被过氧化氢氧化生成碘单质,利用淀粉遇碘变蓝的性质,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若变蓝,证明反应已经发生。
(4) 乙醇和水互溶,不能萃取碘。
19.(一)某溶液由Na+、CO32-、SO42-、Ca2+、Cl- 中的几种离子组成,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5mL待测液分成两份;
②第一份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过量稀HNO3,沉淀全部溶解;
③第二份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过量稀HNO3,沉淀部分溶解,同时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
回答下列问题:
(1)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②中白色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①一定温度下,向体积相同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CH4、O2、O3,测得容器内气体密度均相同,则三个容器中气体压强之比为P(CH4):P(O2):P(O3)=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标准状况下,1体积的水溶解500体积的HCl气体,若所得溶液密度为1.19g/cm3,则所得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mol/L(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Na+、CO32-、Cl- (2). SO42-、Ca2+ (3). BaCO3+2H+=Ba2++CO2↑+H2O (4). 6:3:2 (5). 14.6
【详解】(1) ②第一份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过量稀HNO3,沉淀全部溶解,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则不含钙离子,不含硫酸根离子,一定含有钠离子;③第二份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过量稀HNO3,沉淀部分溶解,同时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说明溶液含有氯离子。说明溶液中含有 Na+、CO32-、Cl-,一定不含SO42-、Ca2+。
(2) ②中白色沉淀为碳酸钡,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2++CO2↑+H2O;
(二) ①一定温度下,体积相同的三个密闭容器中,气体密度相同,则说明气体质量相同,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物质的量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即为1/16:1/32:1/48= 6:3:2。
②假设水的体积为1L,则500L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500/22.4mol,溶液的质量为1000+500×36.5/22.4g,溶液的体积为(1000+500×36.5/22.4)÷1.19mL,物质的量浓度为 =14.6 mol/L。
2.推论(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