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250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250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250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
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
1.安全重于泰山。 对如下描述的判断或评价正确的是( )
A.金属汞
B.点燃H2等可燃性气体不必验纯
C.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上引起着火,应立即用较多的水浇灭
D.配制H2SO4溶液时,先在量筒中加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CaCO3、Ca(HCO3)2、Cu2(OH)2CO3都属于碳酸盐
B.盐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C.蓝矾(CuSO4·5H2O)和干冰属于化合物,铁矿石属于混合物
D.Ba(OH)2 、NaOH、Ca(OH)2属于强碱
3.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的是( )
A.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
B.加热溶液和胶体,溶液中一般不会析出晶体,而胶体会因凝聚而析出
C.在Cu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沉淀
D.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美丽的光线)
4.下列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其中的某一成分,所采取的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
A.利用氯化钾与碳酸钙的溶解性差异,可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碳酸钙
B.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C.CO2中混有HCl,可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得到纯净干燥的CO2
D.从海水中获取氯化钠,可采取蒸馏的方法
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 L
B.25 ℃、1.01×105 Pa状态下,1 mol SO2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
C.常温常压下,11.2 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D.1L1.0 mol·L-1盐酸中含有NA个HCl分子
6.在酸性的澄清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Al3+、Ag+、NO3—、Cl- B.Mg2+、NH4+、HCO3—、Cl-
C.Na+、K+、CO32—、Cl- D.Cu2+、Na+、NO3—、SO42—
7.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基础,下列与“物质的量”相关的计算正确的是( )
A.现有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 ,这两种气体中氧原子的质量之比为1∶2
B.5.6 g CO和22.4 L CO2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一定相等
C.将20 g NaOH固体溶解在500 m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D.a g Cl2中有b个氯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可表示为71b/a
8.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蒸馏装置连接好后,不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托盘天平准确称量5.85 g NaCl固体可配制成100 mL 0.10 mol·L-1 NaCl溶液
C.蒸发皿在加热时要垫石棉网
D.分液漏斗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9.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和少量澄清石灰水反应:HCO3—-+Ca2++OH-===H2O+CaCO3
B.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
C.氧化镁与稀盐酸混合:MgO+2H+===Mg2++H2O
D.稀硫酸滴在铜片:Cu+2H+===Cu2++H2↑
10.下列关于某溶液所含离子检验的方法和结论正确的是( )
A.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盐酸白色沉淀消失,说明一定有Ca2+
B.往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u2+
C.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
D.往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一定有SO42—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根本原因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B.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溶液<胶体<浊液
C.氯化铁溶液加入到冷水中可以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D.胶体的分散质可以通过过滤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12.等物质的量的N2和 CO2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体积相等 B.在同温同压下密度相等
C.在标准状况下质量相等 D.分子数相等
13.如图为配制480 mL 0.2 mol·L-1 NaCl溶液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1~2 cm处,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到刻度线
D.溶解过程中,要等烧杯中溶液冷却到室温再转入容量瓶
(2)①中应称NaCl________ g;②选择容量瓶的规格____________。
(3)玻璃棒在②、③两步中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某同学在第①步称量时物品和砝码放反了 ________。
B.某同学在第⑧步观察液面时仰视________;
14.①Cu丝 ②熔融的MgCl2 ③NaCl溶液 ④蔗糖 ⑤CH3COOH ⑥CaCO3 ⑦NaHCO3 ⑧CO2 ⑨氨水,请用相应的数字编号和化学用语回答问题:
(1)属于电解质的是 ______________;
(2)能导电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____________;
(4)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____________;
(5)NaHCO3的电离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以上物质能发生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有A、B、C、D四种化合物,分别由K+、Ba2+、SO42—、CO32—、OH-中的两种组成,它们具有下列性质:
①A不溶于水和盐酸;②B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E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C的水溶液呈碱性,与硫酸反应生成A;④D可溶于水,与硫酸作用时放出气体E。
(1)推断A、B、C、D的化学式。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 D、________。
(2)写出C的电离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与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足量)与C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16.Ⅰ.(1)病人输液用的葡萄糖注射液是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的水溶液,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如右图所示。利用标签所提供的信息,计算该注射液中葡萄糖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检查人的血液中葡萄糖(简称血糖)的含量,参考指标常以两种计量单位表示,即“mmol/L”和“mg/dL”(1L=10dL)。以“mmol/L”表示时,人的血糖正常值在3.61~6.11 mmol/L 之间。若某人的血糖检查结果为92mg/dL,他的血糖正常吗?_________ (填“正常”或“不正常”)
Ⅱ.现有0.270kg质量分数为10%的CuCl2溶液,计算
(1)溶液中CuCl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2)要将溶液中的Cl-完全沉淀,需加入1.0 mol/L的AgNO3溶液_______mL;
(3)要将溶液中的铜完全置换出来,需加入Fe 的质量为__________。2018-2019学年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A. 金属汞属于重金属,有毒,符合图示标识,故A正确;
B. H2属于可燃性气体,遇到空气时点燃会发生爆炸,因此,在点燃H2等可燃性气体一定要验纯,B错误;
C. 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上引起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故C错误;
D. 配制H2SO4溶液时, 先在烧杯中加一定量的水,边搅拌边慢慢加入浓硫酸,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2.B
【解析】
【详解】A. CaCO3是碳酸的正盐、Ca(HCO3)2是碳酸的酸式盐、Cu2(OH)2CO3是碳酸的碱式盐,都属于碳酸盐,故A正确;
B.纯碱属于盐类,不属于碱,故B错误;
C.蓝矾是含结晶水的化合物,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二者都属于化合物;铁矿石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 化合物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碱,Ba(OH)2 、NaOH、Ca(OH)2在水溶液中都能发生完全电离,都属于强碱,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B。
3.C
【解析】
【详解】A、蛋白质溶液是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与胶体有关,故A错误;
B、加热溶液,一般不会析出晶体;而将胶体溶液加热,会使胶体溶液发生凝聚作用,凝聚作用的结果是分散在分散剂中的胶粒互相凝结为较大的颗粒从分散剂中析出,与胶体有关,故B错误;
C、CuCl2可与Na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属于复分解反应,与胶体无关,故C正确;
D、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与胶体有关,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C。
4.A
【解析】
【详解】A.碳酸钙不溶于水,KCl溶于水,则可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碳酸钙,故A正确;
B.酒精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应选苯或四氯化碳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故B错误;
C.CO2和HCl都能和NaOH溶液反应,最终无法得到CO2气体,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氯化氢,故C错误;
D. 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从海水中获取氯化钠,可采取蒸发的方法得到氯化钠晶体,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5.B
【解析】
【详解】A.氦气为单原子分子,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物质的量为1mol,标况下体积为22.4 L,故A错误;
B.1 mol SO2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1×3×NA=3NA,故B正确;
C.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等于22.4L/mol,11.2 L Cl2的物质的量不是0.5mol,故C错误;
D. HCl溶于水是完全电离的,所以盐酸溶液中不存在HCl分子,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6.D
【解析】
【详解】A. Ag+和Cl-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 在酸性的澄清透明溶液中,HCO3—与H+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 在酸性的澄清透明溶液中,CO32—与H+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 在酸性的澄清透明溶液中,H+与Cu2+、Na+、NO3—、SO42—之间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7.A
【解析】
【详解】A. 设CO和CO2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这两种气体中氧原子的质量之比为1×1×16∶1×2×16=1:2,A正确;
B.没有给定气体的存在状态,无法确定22.4 L CO2的物质的量,也就无法比较两种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是否相等,B错误;
C. 20 g NaOH固体物质的量为0.5mol,溶剂水的体积为500 mL,溶液的体积不等于500 mL,所以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1,C错误;
D. 根据公式:n=m/M=N/NA可知,NA×2×a/71=b,所以NA=71b/2a,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8.D
【解析】
【详解】A.蒸馏过程中产生蒸汽,为防止在蒸馏过程蒸汽外漏影响实验或带来实验安全问题,装置连接好后,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A错误;
B.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因而不能准确称量5.85 g NaCl固体,B错误;
C.蒸发皿加热时可直接加热,不需要垫上石棉网,故C错误;
D. 为了避免分液漏斗漏水影响实验操作,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9.C
【解析】
【详解】A. 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正确离子方程式为:2HCO3—+Ca2++2OH-===2H2O+CaCO3↓+CO32-,A错误;
B. 该方程式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反应为Cu+2Ag+===Cu2++2Ag,B错误;
C. 氧化镁为固体,不溶于水,写成化学式形式,稀盐酸为强酸,能够拆成离子形式,符合原子守恒、电荷守恒规律,方程式书写正确,C正确;
D. 稀硫酸与铜片不反应,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C。
10.B
【解析】
【详解】A、和碳酸钠反应生成能白色沉淀的阳离子不一定是钙离子,也可能是钡离子,碳酸钡白色沉淀也溶于稀盐酸,故A错误;
B、往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该沉淀为氢氧化铜,说明溶液中有Cu2+,故B 正确;
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能和盐酸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阴离子有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氢根离子,故C错误;
D、稀硝酸有强氧化性,能把亚硫酸盐氧化成硫酸盐,所以往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生成,原溶液可能含有亚硫酸根离子,不一定含有SO42—,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11.B
【解析】
【详解】A、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能区别胶体和溶液,但是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丁达尔效应,而在于分散系微粒直径的大小,故A错误;
B、溶液的微粒直径小于1nm,胶体微粒直径在1nm与100nm之间,而浊液的微粒直径大于100nm ,因此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是:溶液<胶体<浊液,故B正确;
C、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要先把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并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故C错误;
D、胶体的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能透过滤纸,因此胶体的分散质不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12.D
【解析】
【详解】A.气体的体积受到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没有给定气体的存在状态,因此等物质的量的N2和 CO2的体积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由n=m/M=V/Vm可以知道:ρ=m/V=M/Vm,则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摩尔质量成正比,由于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则密度不同,故B错误;
C.由于N2和CO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因此等物质的量的N2和 CO2质量不相等,故C错误;
D. 由N=nNA知,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时,气体的分子数相等,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13.BC 5.9 500mL 搅拌加速溶解 引流 偏低 偏低
【解析】
【详解】(1)A.使用容量瓶前应该检查是否漏水,故A正确;
B.容量瓶用水洗净后,不能用待配溶液洗涤,否则会影响配制溶液的浓度,故B错误;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应该在烧杯中溶解,当药品完全溶解后,恢复至室温,再把溶液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不能把称好的固体用纸条倒入容量瓶中,故C错误;
D.溶解过程中,要等烧杯中溶液冷却到室温再转入容量瓶,否则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BC。
(2)①配制480 mL 0.2 mol·L-1 NaCl溶液,需要选用500 mL容量瓶,称NaCl质量为0.5×0.2×58.5≈ 5.9 g;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5.9。
②配制480 mL 0.2 mol·L-1 NaCl溶液,需要选用500 mL容量瓶;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500mL。
(3) ②步中,玻璃棒在溶解固体时为了加速溶解,起搅拌作用,③步中,过滤时是起引流作用;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搅拌加速溶解, 引流。
(4)A.在步骤①中,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使用游码),则所称量的药品的质量偏小,浓度偏低;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偏低;
B.步骤⑧中,观察液面时仰视,溶液的体积偏大,所得溶液浓度偏低;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偏低;
14.②⑤⑥⑦ ①②③⑨ ②⑥⑦ ④⑧ NaHCO3 = Na++HCO3- CH3COOH+NH3·H2O=CH3COO-+NH4 + +H2O
【解析】
【详解】①Cu属于金属单质,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够导电;不是电解质,不溶于水;水溶液不能导电;
②熔融的MgCl2,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溶于水或者熔化时能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属于强电解质;水溶液能导电;
③NaCl溶液,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属于混合物,不是电解质;
④蔗糖只存在蔗糖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溶于水和熔化时都不导电,不是电解质,属于非电解质;
⑤液态(或固态)的醋酸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溶于水时能部分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属于弱电解质;
⑥CaCO3固体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碳酸钙溶于水的部分能够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难溶于水,水溶液不导电;
⑦NaHCO3固体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溶于水时能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属于强电解质;溶于水,水溶液导电;
⑧CO2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本身不能电离,不是电解质;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可溶性的电解质,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其水溶液导电;所以二氧化碳属于非电解质;
⑨氨水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属于混合物,不是电解质;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
(1)属于电解质的是②⑤⑥⑦;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②⑤⑥⑦。
(2)能导电的是①②③⑨;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①②③⑨。
(3)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②⑥⑦;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②⑥⑦。
(4)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④⑧;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④⑧。
(5)NaHCO3属于溶于水的盐,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NaHCO3 = Na++HCO3-;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NaHCO3 = Na++HCO3- 。
(6)醋酸与一水合氨发生中和反应生成醋酸铵和水,离子方程式:CH3COOH+NH3·H2O=CH3COO-+NH4 + +H2O;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CH3COOH+NH3·H2O=CH3COO-+NH4 + +H2O。
15.BaSO4 BaCO3 Ba(OH)2 K2CO3 Ba(OH)2=Ba2+ +2OH- BaCO3+2H+ =Ba2+ +H2O +CO2↑ Ba2+ +2OH-+2H+ +SO42—=2H2O+BaSO4↓ CO2 + OH- = HCO3-
【解析】
【详解】有A、B、C、D四种化合物,分别由K+、Ba2+、SO42—、CO32—、OH-中的两种组成,
①这几种离子组成的物质中,不溶于水和盐酸的只有BaSO4,所以,A为BaSO4;
②B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则B为BaCO3,生成的气体E为CO2;
③C的水溶液呈碱性,与硫酸反应生成BaSO4,则C为Ba(OH)2;
④D可溶于水,与硫酸作用时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则D为K2CO3;
(1)结合以上推断可知,A、B、C、D的化学式分别为:A为BaSO4, B为BaCO3, C为Ba(OH)2 ,D为K2CO3;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BaSO4 ,BaCO3 , Ba(OH)2 , K2CO3 。
(2)C为Ba(OH)2,属于二元强碱,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 Ba(OH)2=Ba2+ +2OH-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Ba(OH)2=Ba2+ +2OH-。
(3) ①BaC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BaCO3+2H+ =Ba2+ +H2O +CO2↑;
②Ba(OH)2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Ba2+ +2OH-+2H+ +SO42—=2H2O+BaSO4↓;
③足量二氧化碳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钡溶液,离子方程式: CO2 + OH- = HCO3-;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BaCO3+2H+ =Ba2+ +H2O +CO2↑; Ba2+ +2OH-+2H+ +SO42—=2H2O+BaSO4↓ ;CO2 + OH- = HCO3-。
16.0.28mol/L 正常 0.2mol 400 11.2g
【解析】
【详解】Ⅰ.(1)C6H12O6的摩尔质量为180g/mol,25g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为25/180mol;溶液体积为500 mL,该注射液中葡萄糖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180)/0.5≈0.28mol/L;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0.28mol/L。
(2)92mg/dL=(92×10-3)/180mol/dL=10×[(92×10-3)/180]mol/L=103×10×[(92×10-3)/180] mmol/L=5.11mmol/L, 人的血糖正常值在3.61~6.11 mmol/L 之间,所以该人血糖正常;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正常。
Ⅱ.(1)0.270kg质量分数为10%的CuCl2溶液,CuCl2的物质的量为(0.270×103×10%)/135=0.2mol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0.2mol。
(2)根据(1)可知,0.2molCuCl2中含有氯离子的量为0.4mol,根据反应Ag++Cl-=AgCl↓反应可知,消耗银离子的量为0.4mol,根据公式:n=c×V可知,1.0×V=0.4,V=0.4L=400 mL;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400 。
(3)根据反应:Fe+Cu2+=Fe2++Cu可知,0.2molCuCl2中含有Cu2+0.2mol,消耗铁的量为0.2mol,质量为0.2×56=11.2g;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1.2g。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
1.安全重于泰山。 对如下描述的判断或评价正确的是( )
A.金属汞
B.点燃H2等可燃性气体不必验纯
C.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上引起着火,应立即用较多的水浇灭
D.配制H2SO4溶液时,先在量筒中加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CaCO3、Ca(HCO3)2、Cu2(OH)2CO3都属于碳酸盐
B.盐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C.蓝矾(CuSO4·5H2O)和干冰属于化合物,铁矿石属于混合物
D.Ba(OH)2 、NaOH、Ca(OH)2属于强碱
3.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的是( )
A.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
B.加热溶液和胶体,溶液中一般不会析出晶体,而胶体会因凝聚而析出
C.在Cu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沉淀
D.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美丽的光线)
4.下列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其中的某一成分,所采取的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
A.利用氯化钾与碳酸钙的溶解性差异,可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碳酸钙
B.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C.CO2中混有HCl,可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得到纯净干燥的CO2
D.从海水中获取氯化钠,可采取蒸馏的方法
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 L
B.25 ℃、1.01×105 Pa状态下,1 mol SO2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
C.常温常压下,11.2 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D.1L1.0 mol·L-1盐酸中含有NA个HCl分子
6.在酸性的澄清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Al3+、Ag+、NO3—、Cl- B.Mg2+、NH4+、HCO3—、Cl-
C.Na+、K+、CO32—、Cl- D.Cu2+、Na+、NO3—、SO42—
7.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基础,下列与“物质的量”相关的计算正确的是( )
A.现有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 ,这两种气体中氧原子的质量之比为1∶2
B.5.6 g CO和22.4 L CO2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一定相等
C.将20 g NaOH固体溶解在500 m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D.a g Cl2中有b个氯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可表示为71b/a
8.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蒸馏装置连接好后,不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托盘天平准确称量5.85 g NaCl固体可配制成100 mL 0.10 mol·L-1 NaCl溶液
C.蒸发皿在加热时要垫石棉网
D.分液漏斗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9.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和少量澄清石灰水反应:HCO3—-+Ca2++OH-===H2O+CaCO3
B.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
C.氧化镁与稀盐酸混合:MgO+2H+===Mg2++H2O
D.稀硫酸滴在铜片:Cu+2H+===Cu2++H2↑
10.下列关于某溶液所含离子检验的方法和结论正确的是( )
A.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盐酸白色沉淀消失,说明一定有Ca2+
B.往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u2+
C.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
D.往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一定有SO42—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根本原因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B.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溶液<胶体<浊液
C.氯化铁溶液加入到冷水中可以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D.胶体的分散质可以通过过滤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12.等物质的量的N2和 CO2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体积相等 B.在同温同压下密度相等
C.在标准状况下质量相等 D.分子数相等
13.如图为配制480 mL 0.2 mol·L-1 NaCl溶液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1~2 cm处,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到刻度线
D.溶解过程中,要等烧杯中溶液冷却到室温再转入容量瓶
(2)①中应称NaCl________ g;②选择容量瓶的规格____________。
(3)玻璃棒在②、③两步中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某同学在第①步称量时物品和砝码放反了 ________。
B.某同学在第⑧步观察液面时仰视________;
14.①Cu丝 ②熔融的MgCl2 ③NaCl溶液 ④蔗糖 ⑤CH3COOH ⑥CaCO3 ⑦NaHCO3 ⑧CO2 ⑨氨水,请用相应的数字编号和化学用语回答问题:
(1)属于电解质的是 ______________;
(2)能导电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____________;
(4)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____________;
(5)NaHCO3的电离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以上物质能发生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有A、B、C、D四种化合物,分别由K+、Ba2+、SO42—、CO32—、OH-中的两种组成,它们具有下列性质:
①A不溶于水和盐酸;②B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E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C的水溶液呈碱性,与硫酸反应生成A;④D可溶于水,与硫酸作用时放出气体E。
(1)推断A、B、C、D的化学式。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 D、________。
(2)写出C的电离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与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足量)与C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16.Ⅰ.(1)病人输液用的葡萄糖注射液是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的水溶液,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如右图所示。利用标签所提供的信息,计算该注射液中葡萄糖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检查人的血液中葡萄糖(简称血糖)的含量,参考指标常以两种计量单位表示,即“mmol/L”和“mg/dL”(1L=10dL)。以“mmol/L”表示时,人的血糖正常值在3.61~6.11 mmol/L 之间。若某人的血糖检查结果为92mg/dL,他的血糖正常吗?_________ (填“正常”或“不正常”)
Ⅱ.现有0.270kg质量分数为10%的CuCl2溶液,计算
(1)溶液中CuCl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2)要将溶液中的Cl-完全沉淀,需加入1.0 mol/L的AgNO3溶液_______mL;
(3)要将溶液中的铜完全置换出来,需加入Fe 的质量为__________。2018-2019学年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A. 金属汞属于重金属,有毒,符合图示标识,故A正确;
B. H2属于可燃性气体,遇到空气时点燃会发生爆炸,因此,在点燃H2等可燃性气体一定要验纯,B错误;
C. 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上引起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故C错误;
D. 配制H2SO4溶液时, 先在烧杯中加一定量的水,边搅拌边慢慢加入浓硫酸,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2.B
【解析】
【详解】A. CaCO3是碳酸的正盐、Ca(HCO3)2是碳酸的酸式盐、Cu2(OH)2CO3是碳酸的碱式盐,都属于碳酸盐,故A正确;
B.纯碱属于盐类,不属于碱,故B错误;
C.蓝矾是含结晶水的化合物,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二者都属于化合物;铁矿石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 化合物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碱,Ba(OH)2 、NaOH、Ca(OH)2在水溶液中都能发生完全电离,都属于强碱,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B。
3.C
【解析】
【详解】A、蛋白质溶液是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与胶体有关,故A错误;
B、加热溶液,一般不会析出晶体;而将胶体溶液加热,会使胶体溶液发生凝聚作用,凝聚作用的结果是分散在分散剂中的胶粒互相凝结为较大的颗粒从分散剂中析出,与胶体有关,故B错误;
C、CuCl2可与Na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属于复分解反应,与胶体无关,故C正确;
D、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与胶体有关,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C。
4.A
【解析】
【详解】A.碳酸钙不溶于水,KCl溶于水,则可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碳酸钙,故A正确;
B.酒精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应选苯或四氯化碳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故B错误;
C.CO2和HCl都能和NaOH溶液反应,最终无法得到CO2气体,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氯化氢,故C错误;
D. 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从海水中获取氯化钠,可采取蒸发的方法得到氯化钠晶体,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5.B
【解析】
【详解】A.氦气为单原子分子,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物质的量为1mol,标况下体积为22.4 L,故A错误;
B.1 mol SO2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1×3×NA=3NA,故B正确;
C.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等于22.4L/mol,11.2 L Cl2的物质的量不是0.5mol,故C错误;
D. HCl溶于水是完全电离的,所以盐酸溶液中不存在HCl分子,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6.D
【解析】
【详解】A. Ag+和Cl-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 在酸性的澄清透明溶液中,HCO3—与H+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 在酸性的澄清透明溶液中,CO32—与H+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 在酸性的澄清透明溶液中,H+与Cu2+、Na+、NO3—、SO42—之间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7.A
【解析】
【详解】A. 设CO和CO2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这两种气体中氧原子的质量之比为1×1×16∶1×2×16=1:2,A正确;
B.没有给定气体的存在状态,无法确定22.4 L CO2的物质的量,也就无法比较两种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是否相等,B错误;
C. 20 g NaOH固体物质的量为0.5mol,溶剂水的体积为500 mL,溶液的体积不等于500 mL,所以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1,C错误;
D. 根据公式:n=m/M=N/NA可知,NA×2×a/71=b,所以NA=71b/2a,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8.D
【解析】
【详解】A.蒸馏过程中产生蒸汽,为防止在蒸馏过程蒸汽外漏影响实验或带来实验安全问题,装置连接好后,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A错误;
B.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因而不能准确称量5.85 g NaCl固体,B错误;
C.蒸发皿加热时可直接加热,不需要垫上石棉网,故C错误;
D. 为了避免分液漏斗漏水影响实验操作,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9.C
【解析】
【详解】A. 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正确离子方程式为:2HCO3—+Ca2++2OH-===2H2O+CaCO3↓+CO32-,A错误;
B. 该方程式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反应为Cu+2Ag+===Cu2++2Ag,B错误;
C. 氧化镁为固体,不溶于水,写成化学式形式,稀盐酸为强酸,能够拆成离子形式,符合原子守恒、电荷守恒规律,方程式书写正确,C正确;
D. 稀硫酸与铜片不反应,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C。
10.B
【解析】
【详解】A、和碳酸钠反应生成能白色沉淀的阳离子不一定是钙离子,也可能是钡离子,碳酸钡白色沉淀也溶于稀盐酸,故A错误;
B、往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该沉淀为氢氧化铜,说明溶液中有Cu2+,故B 正确;
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能和盐酸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阴离子有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氢根离子,故C错误;
D、稀硝酸有强氧化性,能把亚硫酸盐氧化成硫酸盐,所以往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生成,原溶液可能含有亚硫酸根离子,不一定含有SO42—,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11.B
【解析】
【详解】A、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能区别胶体和溶液,但是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丁达尔效应,而在于分散系微粒直径的大小,故A错误;
B、溶液的微粒直径小于1nm,胶体微粒直径在1nm与100nm之间,而浊液的微粒直径大于100nm ,因此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是:溶液<胶体<浊液,故B正确;
C、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要先把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并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故C错误;
D、胶体的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能透过滤纸,因此胶体的分散质不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12.D
【解析】
【详解】A.气体的体积受到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没有给定气体的存在状态,因此等物质的量的N2和 CO2的体积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由n=m/M=V/Vm可以知道:ρ=m/V=M/Vm,则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摩尔质量成正比,由于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则密度不同,故B错误;
C.由于N2和CO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因此等物质的量的N2和 CO2质量不相等,故C错误;
D. 由N=nNA知,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时,气体的分子数相等,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13.BC 5.9 500mL 搅拌加速溶解 引流 偏低 偏低
【解析】
【详解】(1)A.使用容量瓶前应该检查是否漏水,故A正确;
B.容量瓶用水洗净后,不能用待配溶液洗涤,否则会影响配制溶液的浓度,故B错误;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应该在烧杯中溶解,当药品完全溶解后,恢复至室温,再把溶液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不能把称好的固体用纸条倒入容量瓶中,故C错误;
D.溶解过程中,要等烧杯中溶液冷却到室温再转入容量瓶,否则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BC。
(2)①配制480 mL 0.2 mol·L-1 NaCl溶液,需要选用500 mL容量瓶,称NaCl质量为0.5×0.2×58.5≈ 5.9 g;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5.9。
②配制480 mL 0.2 mol·L-1 NaCl溶液,需要选用500 mL容量瓶;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500mL。
(3) ②步中,玻璃棒在溶解固体时为了加速溶解,起搅拌作用,③步中,过滤时是起引流作用;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搅拌加速溶解, 引流。
(4)A.在步骤①中,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使用游码),则所称量的药品的质量偏小,浓度偏低;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偏低;
B.步骤⑧中,观察液面时仰视,溶液的体积偏大,所得溶液浓度偏低;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偏低;
14.②⑤⑥⑦ ①②③⑨ ②⑥⑦ ④⑧ NaHCO3 = Na++HCO3- CH3COOH+NH3·H2O=CH3COO-+NH4 + +H2O
【解析】
【详解】①Cu属于金属单质,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够导电;不是电解质,不溶于水;水溶液不能导电;
②熔融的MgCl2,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溶于水或者熔化时能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属于强电解质;水溶液能导电;
③NaCl溶液,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属于混合物,不是电解质;
④蔗糖只存在蔗糖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溶于水和熔化时都不导电,不是电解质,属于非电解质;
⑤液态(或固态)的醋酸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溶于水时能部分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属于弱电解质;
⑥CaCO3固体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碳酸钙溶于水的部分能够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难溶于水,水溶液不导电;
⑦NaHCO3固体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溶于水时能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属于强电解质;溶于水,水溶液导电;
⑧CO2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本身不能电离,不是电解质;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可溶性的电解质,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其水溶液导电;所以二氧化碳属于非电解质;
⑨氨水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属于混合物,不是电解质;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
(1)属于电解质的是②⑤⑥⑦;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②⑤⑥⑦。
(2)能导电的是①②③⑨;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①②③⑨。
(3)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②⑥⑦;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②⑥⑦。
(4)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④⑧;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④⑧。
(5)NaHCO3属于溶于水的盐,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NaHCO3 = Na++HCO3-;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NaHCO3 = Na++HCO3- 。
(6)醋酸与一水合氨发生中和反应生成醋酸铵和水,离子方程式:CH3COOH+NH3·H2O=CH3COO-+NH4 + +H2O;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CH3COOH+NH3·H2O=CH3COO-+NH4 + +H2O。
15.BaSO4 BaCO3 Ba(OH)2 K2CO3 Ba(OH)2=Ba2+ +2OH- BaCO3+2H+ =Ba2+ +H2O +CO2↑ Ba2+ +2OH-+2H+ +SO42—=2H2O+BaSO4↓ CO2 + OH- = HCO3-
【解析】
【详解】有A、B、C、D四种化合物,分别由K+、Ba2+、SO42—、CO32—、OH-中的两种组成,
①这几种离子组成的物质中,不溶于水和盐酸的只有BaSO4,所以,A为BaSO4;
②B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则B为BaCO3,生成的气体E为CO2;
③C的水溶液呈碱性,与硫酸反应生成BaSO4,则C为Ba(OH)2;
④D可溶于水,与硫酸作用时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则D为K2CO3;
(1)结合以上推断可知,A、B、C、D的化学式分别为:A为BaSO4, B为BaCO3, C为Ba(OH)2 ,D为K2CO3;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BaSO4 ,BaCO3 , Ba(OH)2 , K2CO3 。
(2)C为Ba(OH)2,属于二元强碱,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 Ba(OH)2=Ba2+ +2OH-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Ba(OH)2=Ba2+ +2OH-。
(3) ①BaC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BaCO3+2H+ =Ba2+ +H2O +CO2↑;
②Ba(OH)2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Ba2+ +2OH-+2H+ +SO42—=2H2O+BaSO4↓;
③足量二氧化碳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钡溶液,离子方程式: CO2 + OH- = HCO3-;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BaCO3+2H+ =Ba2+ +H2O +CO2↑; Ba2+ +2OH-+2H+ +SO42—=2H2O+BaSO4↓ ;CO2 + OH- = HCO3-。
16.0.28mol/L 正常 0.2mol 400 11.2g
【解析】
【详解】Ⅰ.(1)C6H12O6的摩尔质量为180g/mol,25g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为25/180mol;溶液体积为500 mL,该注射液中葡萄糖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180)/0.5≈0.28mol/L;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0.28mol/L。
(2)92mg/dL=(92×10-3)/180mol/dL=10×[(92×10-3)/180]mol/L=103×10×[(92×10-3)/180] mmol/L=5.11mmol/L, 人的血糖正常值在3.61~6.11 mmol/L 之间,所以该人血糖正常;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正常。
Ⅱ.(1)0.270kg质量分数为10%的CuCl2溶液,CuCl2的物质的量为(0.270×103×10%)/135=0.2mol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0.2mol。
(2)根据(1)可知,0.2molCuCl2中含有氯离子的量为0.4mol,根据反应Ag++Cl-=AgCl↓反应可知,消耗银离子的量为0.4mol,根据公式:n=c×V可知,1.0×V=0.4,V=0.4L=400 mL;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400 。
(3)根据反应:Fe+Cu2+=Fe2++Cu可知,0.2molCuCl2中含有Cu2+0.2mol,消耗铁的量为0.2mol,质量为0.2×56=11.2g;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1.2g。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