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甘肃省岷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展开甘肃省岷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Na-23、Al-27、S-32、N-14、I-127、
Cu-64、Ba-137
I卷
一、单选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有关试剂的取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胶头滴管可用来取用少量液体试剂 B. 取用固体试剂时,可用药匙
C. 多取的钠可放回原试剂瓶中 D.无毒的固体试剂可用手直接取用
2.要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MgCl2应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是( )
A. 加入适量Na2SO4溶液后过滤 B. 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过滤
C. 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蒸发 D. 加入过量Na2CO3溶液后过滤
3.蒸馏不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A. 蒸发皿 B. 冷凝管 C. 蒸馏烧瓶 D. 酒精灯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 000 mL 0.1 mol·L-1的NaCl溶液中,Na+与Cl﹣总数为0.2NA
B. 2NA个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为44 g
C.NA个氢气分子所占的体积为22.4 L
D. 17 g氨气中所含原子数为NA
5.奥运五环代表着全世界五大洲的人民团结在一起。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如图中阴影部分关系的是( )
6.等质量的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
A. N2 B. HCl C. O2 D. NH3
7.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述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
A. 冷水 B. NaOH浓溶液
C.沸水 D. NaCl浓溶液
8.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是( )
A. 铜丝 B. 熔融的MgCl2
C. NaCl溶液 D. 蔗糖
9.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用离子方程式 Ba2++===BaSO4↓表示的是( )
A. Ba(NO3)2+H2SO4===BaSO4↓+2HNO3
B. BaCl2+Na2SO4===BaSO4↓+2NaCl
C. BaCO3+H2SO4===BaSO4↓+H2O+CO2↑
D. BaCl2+H2SO4===BaSO4↓+2HCl
10.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可与CO32- 大量共存的是( )
A. Ca2+ B. Ba2+
C. Na+ D. H+
11.为了使硫酸溶液导电性几乎降低为零,应加入适量的( )
A. NaOH B. Na2CO3
C. BaCl2 D. Ba(OH)2
12.下列变化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 CO2→CO B. Cl﹣→Cl2
C. Fe3+→Fe2+ D.→CO2
13.在KClO3+6HCl===KCl+3Cl2↑+3H2O的反应中,被氧化的氯原子与被还原的氯原子的原子个数比是( )
A. 1∶6 B. 1∶5
C. 6∶1 D. 5∶1
14.依据2Fe2++Cl2===2Fe3++2Cl-,HClO+H++Cl-===Cl2↑+H2O,2Fe3++Cu===2Fe2++Cu2+,Fe+Cu2+===Fe2++Cu,判断下列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 Fe3+>HClO>Cl2>Fe2+>Cu2+ B. HClO>Cl2>Fe3+>Cu2+>Fe2+
C. Cl2>HClO>Fe3+>Cu2+>Fe2+ D. Fe3+>Cu2+>Cl2>HClO>Fe2+
15.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强弱顺序为Cl-<Fe2+<H2O2<I-<SO2,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A. H2O2+H2SO4===SO2↑+O2↑+2H2O
B. 2Fe3++SO2+2H2O===2Fe2+++4H+
C. SO2+I2+2H2O===H2SO4+2HI
D. 2Fe2++Cl2===2Fe3++2Cl-
16.在一定条件下,和F2可发生如下反应:+F2+2OH-===+2F-+H2O,从而可知在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
A. +4价 B. +5价 C. +6价 D. +7价
II卷
二、非选择题(共7小题,共52分)
17.(共5分,每空1分)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把适当的试剂、操作方法的字母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A.加适量盐酸、过滤 B.加适量水、过滤、蒸发
C.加适量水、过滤 D.加热(高温或灼烧)
E.加适量盐酸、蒸发 F.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结晶
(1)碳酸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__________;(2)氯化钾粉末中混有碳酸钾__________;
(3)氧化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钙__________;(4)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的炭粉__________;
(5)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食盐______________。
18.(共10分,每空2分)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18.4 mol·L-1的硫酸。现用该浓硫酸配制100 mL 1 mol·L-1的稀硫酸。可供选用的仪器有:
a.胶头滴管 b.烧瓶 c.烧杯 d.药匙 e.量筒 f.托盘天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稀硫酸时,上述仪器中不需要使用的有_______(选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有_______(写仪器名称)。
(2)配制100 mL 1 mol·L-1的稀硫酸需要用量筒量取上述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 mL(保留一位小数),量取浓硫酸时应选用________(填序号)规格的量筒。
a.10 mL b.50 mL c.100 mL
(3)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稀硫酸溶液浓度偏高的是(填序号)________。
①量取浓硫酸的量筒用蒸馏水洗涤2~3次,并把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②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
③溶解后未经冷却就移液
④移液时不小心有几滴溶液滴到瓶外
⑤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
19.(共10分,每题2分)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K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
(2)写出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写出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配平该氧化还原方程式:____H2S+____H2SO4===____S↓+_____SO2↑+____H2O
(5)完成并配平下列方程式:____KIx+____Cl2+___H2O===___KCl+___HIO3+______
若KIx与Cl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8,则x值为________
20.(共6分,每空2分)有一包固体粉末,由CaCO3、Na2SO4、KNO3、BaCl2、CuSO4中的三种物质组成,取样品进行如下实验,从实验可以判断
(1)该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2)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
(3)该固体粉末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1.(共6分,每空1分)在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反应中。
(1)________元素被氧化,________是氧化剂。
(2)________是氧化产物,________发生氧化反应。
(3)在参加反应的盐酸中,起还原剂(被氧化)作用的HCl与起酸性作用的HCl的质量比为______。
(4)用“单线桥”法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共8分,每空2分)在智利硝石矿层中含有碘酸钠,可用亚硫酸氢钠与其反应来制备单质碘,其化学方程式是2NaIO3+ 5NaHSO3=== 3NaHSO4+2Na2SO4+ I2+ H2O
(1)氧化产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产物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该反应中若转移电子的数目为3.612×1024,则生成碘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 g。
23.(共7分)常温下,在27.5 g水中溶解12.5 g CuSO4•5H2O,恰好达到饱和,该溶液密度为1.18 g·cm-3,求:
(1)该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总物质的量。
(2)该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保留二位小数)。
(3)取出20.0 mL该溶液,加入足量Ba(OH)2溶液,反应后可得到沉淀质量多少克?(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
1.D 2.B 3.A 4.A 5.B 6.D 7.C 8.B 9.C 10.C 11.D 12.B 13.D 14.B 15.A 16.B
17.(1)C (2)E (3)D (4)B (5)F
18.(1)bdf 100 mL容量瓶、玻璃棒 (2)5.4 a (3)①③
19.(1)KHSO4===K++H++SO42-
(2)Ba2++2OH﹣+Cu2++===Cu(OH)2↓+BaSO4↓
(3)Fe2O3+6H+=2Fe3++3H2O
(4)1 1 1 1 2
(5)2 5x+1 6x 2 2x 10x HCl 3
20.(1) CuSO4 (2) CaCO3和KNO3 (3)BaCl2和Na2SO4中的一种
21.(1)氯 K2Cr2O7 (2)Cl2 HCl (3)3∶4 (4) 从Cl 到Cr 转移 6e-
22.(1) NaHSO4 Na2SO4
(2)
(3)5∶1 152.4
23.(1)0.1 mol
(2)1.5 mol·L-1
(3)9.9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