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安徽省青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展开安徽省青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总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l-35.5、 H-1、O-16、Na-23、S-32、C-12、N-14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8分。)
1.芳条结寒翠,请君添暖衣。深秋及寒冬的清晨,我们池州市经常出现大雾天气,关于雾中小液滴直径范围是( )
A.小于1nm B.在1~100cm间 C.大于100nm D.在1~100nm间
2.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Cl2的摩尔质量为71g
B. Na2CO3属于钠盐、又属于碳酸盐,这是用交叉分类法分类的
C. 摩尔是用来衡量微观粒子多少的一种物理量
D. 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氧元素参加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①用稀硫酸洗涤长期存放石灰水的试剂瓶;
②用带橡胶塞的棕色试剂瓶存放浓硫酸;
③用盐酸溶液除去H2还原CuO实验留在试管内的铜;
④蒸馏时,将温度计的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⑤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A.①③ B.②③④ C.④⑤ D.③⑤
5.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25℃,1.01×105 Pa,64g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B. 40g氢氧化钠溶解在1L水中,则其100mL溶液中含Na+的数目为0.1NA
C. 含有NA个原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D. 标准状况下,11.2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6.下列分散系最不稳定的是( )
A.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得到的无色溶液
B.向碘水溶液中滴加四氯化碳充分振荡后,静置后的下层液体
C.向沸水中滴入饱和的FeCl3溶液得到的红褐色液体
D.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的分散系
7.有四位同学分别对四种溶液中所含的离子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Ca2+、HCO3﹣、Cl﹣、K+ B.OH﹣、CO32﹣、Cl﹣、K+
C.Ba2+、Na+、OH﹣、NO3﹣ D.Cu2+、NO3﹣、OH﹣、Cl﹣
8.在标准状况下,将V L气体A(摩尔质量为M g•mol﹣1)溶于0.1L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d g•cm﹣3,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B.
C. D.
9.下列实验装置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是( )
A.用甲除去CO气体中的CO2气体
B.用乙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
C.丙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
D.用丁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
10.如图表示1 g O2与1 g X气体在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压强(p)与温度(T)的关系,则X气体可能是 ( )
A.CO2 B.CH4 C.C2H4 D.NO
11.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有关的是( )
A.食盐放在水中片刻后消失了
B.食醋洒在大理石台面上产生气泡
C.烧菜用过的铁锅,放置后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D.用食醋可以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为CaCO3、Mg(OH)2]
12.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下列反应中,画线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A.SO2 + 2NaOH = Na2SO3 + H2O
B.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C.2FeCl3 + Fe == 3FeCl2
D.2CuO + C2Cu + CO2↑
13.硫酸钠和氯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钠离子浓度为0.7mol·L-1, 硫酸根离子的浓度为0.2mol·L-1,则混合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为( )
A.0.15mol·L-1 B.0.3mol·L-1 C.0.45mol·L-1 D.0.2mol·L-1
14.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
A.某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
B.某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42-
C.某溶液有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
D.某溶液生成无色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CO32-
15.下列各组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
A.纯碱、稀盐酸、氢氧化钠、干冰 B.醋酸、盐酸、铜、氨气
C.石灰石、石油、水、硫酸钡 D.烧碱、海水、氯化钠、氯气
16.在标准状况下,一个充满Cl2的恒容密闭容器的质量为74.6 g,若改充满N2,其质量为66 g,则容器的容积为( )
A.5.6L B.11.2L C.2.24L D.4.48L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7.(本题每空2分,共12分。)
(1)科学家发现,食用虾类等水生甲壳类动物的同时服用维生素C容易中毒,这是因为对人体无害的+5价砷类化合物在维生素C的作用下能够转化为有毒的+3价的含砷化合物。通过以上信息填空:上述过程中+5价砷类物质作为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5价砷元素发生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0.5mol+5价砷完全转化为+3价砷,共转移______个电子。
(2)实验室常用以下方法制取氯气: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①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
②在标准状况下生成的氯气为11.2L时,被氧化的HCl的质量为______;
③为保证实验安全,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产物为NaCl.NaClO和H2O),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题每空2分,共8分。)
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
盐酸 分子式:HCl 相对分子质量:36.5 密度:1.19g/ml HCl的质量分数:36.5% |
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
(2)某学生欲用上述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500 ml 物质的
量浓度为0.4 mol·L-1的稀盐酸,该学生需用量筒量取 ml 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
⑶实验室用盐酸的浓溶液与高锰酸钾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 ==2MnCl2+2KCl+5Cl2↑+8H2O,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填化学式)
19.(每空2分,共12分。)
实验室用63%的浓HNO3 (其密度为1.4g/mL)配制240mL 0.50mol/L稀HNO3,若实验仪器有:A.10mL量筒 B.50mL量筒 C.托盘天平 D.玻璃棒 E.100mL容量瓶 F.250mL容量瓶 G. 500mL容量瓶 H.胶头滴管 I. 200mL烧杯.
(1)此浓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2)应量取63%的浓硝酸 mL,应选仪器(填序号) .实验时还需选用的仪器有(填序号) D、I、
(3)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稀硝酸溶液浓度偏高的是(填序号) .
①量取浓硝酸的量筒用蒸馏水洗涤2﹣3次,并把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②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
③溶解后未经冷却就移液
④定容时不小心有少量蒸馏水滴到瓶外
⑤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
(4)容量瓶是一种颈部细长的梨形瓶,由于其颈部细长,所以在向容量瓶中移入液体时, 需 要一定的耐心和技巧.有人建议将容量瓶的瓶颈改粗,对该建议的正确评价是
A.可以按此建议改进,便于使用容量瓶
B.不能按此建议改进,因为会降低容量瓶的精确度
C.不必加粗瓶颈,因为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有少量液体倒出瓶外,不会对溶液的浓度产生太大影响.
20.(本题每空2分,共12分)
(1)现有下列状态的物质:①干冰 ②NaHCO3晶体 ③氨水 ④纯醋酸 ⑤FeCl3溶液 ⑥铜 ⑦熔融KOH。 其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
(2)将3p%的硫酸与同体积的p%的硫酸混合得到q%的稀硫酸,则q 2p(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在同温、同压下,实验测得CO、N2和SO2三种气体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H2的20倍,其中S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数字);若其中CO和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21.(本题每空2分,共8分)
KClO3与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黄绿色的易爆物质二氧化氯,其变化可表述为:KClO3+HCl(浓)―KCl+ClO2↑+Cl2↑+
(1)请完成该化学方程式(将配平后的完整化学方程式写在答题卡上)。
(2)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 (填写编号)。
①只有还原性 ②还原性和酸性 ③只有氧化性 ④氧化性和酸性
(3)若产生7.1gCl2,则生成ClO2的质量为 g。
(4)ClO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因此常被用作消毒剂,其消毒的效率(用单位质量得到的电子数表示)是Cl2的 倍(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D 2.D 3.B 4.C 5.A 6.D 7.D 8.B
9.B 10.A 11.C 12.B 13.B 14.C 15.A 16.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 (每空2分,共12分)
(1). 氧化剂 (2). 还原 (3). NA 或6.02×1023
(4). (5). 36.5g
(6). Cl2+2OH-=Cl-+ClO-+H2O
18.(毎空2分,共8分)
(1)11.9 (2) 16.8 (3)KMnO4, HCl
19.(每空2分,共12分)
(1)14mol/L (2) 8.9 A F,H
(3)①③ (4)B
20.(每空2分,共12分)
(1). ③⑤⑥⑦ (2). ②④⑦ (3). ①
(4). 大于 (5). 33.3 (6). 40
21.(8分,毎空2分)
(1)2KClO3+4HCl(浓)=2KCl+2ClO2↑+Cl2↑+2H2O
(2)②; (3)13.5 ; (4)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