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甘肃省酒泉市玉门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
甘肃省酒泉市玉门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共50分,1-10每小题1分,11-30每小题2分)
1.碘缺乏病是目前已知的导致人类智力障碍的主要病症,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已经开始实施“智力工程”,下列最经济可行的措施是( )
A.食盐加碘 B.饮用水加碘
C.大量食用海带 D.注射含碘药剂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液氯 B.氯水 C.漂白粉 D.碘酒
3.某实验室的尾气中含有较多的氯气,氯气有毒,要吸收这些尾气,下列试剂最适合的是( )
A.饱和石灰水 B.饱和食盐水 C.自来水 D.烧碱溶液
4.下列各种物理性质中,对氯气来说不正确的是( )
A.黄绿色的气体 B.密度比空气小
C.能溶于水 D.有剌激性气味
5.下列关于氯气的漂白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气可使湿润的红布条褪色,所以氯气具有漂白性
B.氯气没有漂白性,但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
C.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液氯具有极强的漂白性
D.可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氯气中是否混有氯化氢
6.下列检验Cl-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在某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有Cl-
B.在某溶液中先滴加盐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
C.在某溶液中先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盐酸,沉淀不消失,说明溶液中有Cl-
D.在某溶液中滴加用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
7.水玻璃是建筑行业常用的黏合剂,并可用于木材防火和防腐处理。水玻璃是( )
A. 固体 B.
C. 水溶液 D.
8.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该饮料中含有,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这说明维生素具有( )
A.氧化性 B.还原性 C.碱性 D.酸性
9.通过你的观察和推理,判断下列实验室中对于少量Na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
A.保存在水中 B.密封,保存在广口瓶中
C.用铝箔包裹,密封在广口瓶中 D.密封,保存在煤油中
10.光导纤维已成为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高技术材料。下列物质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的是( )
A.金刚石 B.大理石 C.铝合金 D.二氧化硅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向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2OH-+CO2=CO32-+H2O
B.向纯碱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CO32-+CO2+H2O=2HCO3-
C.向水玻璃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SiO32-+CO2+H2O=H2SiO3↓+CO32-
D.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2ClO-+CO2+H2O=2HClO+CO32-
12.将金属钠投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生成,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不考虑反应中热量的变化)( )
①MgSO4溶液 ②NaCl溶液 ③Na2SO4溶液 ④饱和Ca(OH)2溶液
⑤CuSO4溶液 ⑥饱和NaCl溶液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④⑤⑥
13.下列有关焰色反应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焰色反应是离子的特有性质 B.焰色反应是单质的特有性质
C.焰色反应是元素的特有性质 D.焰色反应是化合物的特有性质
14.下列有关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15.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且向溶液中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是( )
A.K+、Cl-、Na+、SO42-
B.Na+、OH-、Cl-、Ba2+
C.H+、Cl-、Fe2+、NO3-
D.Cu2+、OH-、CO32-、Na+
1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铝溶于NaOH溶液∶2Al+2OH-+H2O=2AlO2-+3H2
B.向NaAlO2溶液中加人少量盐酸∶AlO2-+4H+=Al3++2H2O
C.向Al(OH)3沉淀中加人足量盐酸∶Al(OH)3+3H+=Al3++3H2O
D.氧化铝溶于足量NaOH溶液∶Al2O3+OH-=AlO2-+H2O
17.过量的NaHCO3和Na2O2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充分混合加热后,最后排出气体,残留的固体是( )
A.Na2O B.Na2CO3 C.Na2O2和Na2CO3 D.Na2O2和Na2O
18.下列关于Fe2+和Fe3+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Fe2+的水溶液为浅绿色
B.Fe3+的水溶液为黄色
C.Fe3+具有氧化性,Fe2+具有还原性
D.Fe3+溶液中滴入含SCN-的溶液,立即出现红色沉淀
19.下列操作中最终可以得到Al(OH)3的是( )
A.Al2O3和水混合加热 B.Al和水反应
C.过量的NaOH溶液加入AlCl3溶液中 D.过量的氨气通入AlCl3溶液中
20.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被还原,作还原剂
B.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作氧化剂
C.失电子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被氧化,作还原剂
D.得电子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被氧化,作氧化剂
21.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失去电子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B.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
C.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氧化剂
D.作氧化剂的物质不能作还原剂
22.下列变化过程一定需要加入还原剂的是( )
A. B.
C. D.
23.胶体区别于溶液的本质特征是( )
A.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B.有丁达尔效应
C.分散质粒子因吸附而带电荷 D.可以通过滤纸
24.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烧碱 B.干冰 C.金刚石 D.硫酸
25.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盐酸 B.硫酸铜溶液 C.蔗糖溶液 D.氢氧化铁胶体
26.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① H2SO3+I2+H2O2HI+H2SO4
② 2FeCl3+2HI2FeCl2+2HCl+I2
③ 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
A.H2SO3>I->Fe2+>NO B.I->Fe2+>H2SO4>NO
C.Fe2+>I->H2SO3>NO D.NO>Fe2+>H2SO3>I-
27.—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 )
A.5∶3 B.5∶4 C.1∶1 D.3∶5
28.质量比为2∶3的金属铝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和NaOH溶液反应,相同条件下产生H2的体积比为( )
A.1∶2 B.1∶3 C.2∶3 D.3∶2
29将a mol钠和a mol铝同时投入m g足量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d g·mL-1,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B.
C. D.
30.将适量铁粉放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三价铁离子和二价铁离子浓度相等。则已反应的三价铁离子和未反应的三价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2∶3 B.3∶2 C.1∶2 D.1∶1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31.(每空2分共12分)在K2Cr2O7+14HCl2KCI+2CrCl3+3Cl2↑+7H2O反应中。
(1).__________元素被氧化,__________是氧化剂。
(2).__________是氧化产物,__________发生氧化反应。
(3).在参加反应的盐酸中,起还原剂(被氧化)作用的HCl与起酸性作用的HCl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4).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 、、、、。已知该反应中只发生过程∶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配平)∶__________。
32. (每空2分共12分)有A、B、C三种常见的金属单质,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B也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C在一定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2和一种黑色固体。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2).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A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
②C与水蒸气反应__________;
③A与水反应__________。
三、推断题(每空2分共8分)
33.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以分离混合溶液中的AlCl3和FeCl2。
(1).沉淀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写出AlCl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3).写出沉淀A转化为沉淀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写出检验溶液A中是否含有Fe2+的方法__________
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18分)
34.下图是一套制取并验证氯气部分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叫__________,该仪器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当氯气通过一段时间后,B中溶液的pH__________(填“>”“<”或“=”)7。
(3).当有少量Cl2通过后,观察到装置C中溶液变成__________色。
(4).当Cl2持续通过时,装置D中干燥的有色布条能否褪色?为什么?__________。
(5).若要证明Cl2无漂白性,则必须在装置D之前加一个装有__________的洗气瓶。
(6).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A.食盐是人的日常必需调味剂,加入碘酸钾的食盐可以为人体补碘,并且食盐的用量是受控制的,故A正确;
B.饮用水加碘不方便添加和控制用量,故B错误;
C.海带不能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常备食物,吃海带时一定要适量,不要把海带视为主菜天天吃,因为摄入过多的碘也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故C错误;
D.注射药剂的办法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故D错误.
2.答案:A
解析:A.液氯是液态的氯气,属于纯净物。
B.氯水是氯气溶于水的混合物含有盐酸、次氯酸、氯气;
C.漂白粉是氯化钙与次氯酸钙的混合物;
D.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故选A。
3.答案:D
解析:虽氯气能与饱和石灰水反应,但相同条件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大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其吸收效果不如烧碱溶液, A错误;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浓度达到最大,抑制氯气的溶解,则吸收效果最不好,B错误;自来水中含有氯离子,将抑制氯气的溶解,且吸收效果不好,C错误;因氯气能与烧碱反应,且相同条件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大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则烧碱溶液的吸收效果好, D正确。
4.答案:B
解析: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1∶2)、易液化、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B选项不正确。
5.答案:B
解析:本题的易错之处一是认为氯气有漂白性,错选A;二是认为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但液氯有漂白性,错选C。A 项,氯气可使湿润的红布条褪色,是因为有次氯酸存在,氯气本身不具有漂白性,A项错误;B项,氯气溶于水,生成了次氯酸, 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B项正确;干燥的氯气和液氯都无漂白性,C项错误;由于Cl2溶于水生成HCl和HClO,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故不能检验原气体中是否混有氯化氢,D项错误。
6.答案:D
解析:A项,可能有CO32-、PO43-等离子的干扰;B、C项,加入盐酸,引入了Cl-;D项,用HNO3酸化可排除干扰离子,加AgNO3溶液得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即为AgCl,由此说明原溶液中有Cl-。
7.答案:C
解析:水玻璃是的水溶液,答案选C。
8.答案:B
解析:在空气中,氧气能够把价铁氧化成价;而加入维生素则能防止这种氧化,说明维生素具有还原性,与三价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故选B.
9.答案:D
解析:钠是活泼的金属,极易被氧气氧化,也极易和水反应,且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因此一般把钠保存在煤油中,答案选D。
10.答案:D
解析:
11.答案:A
解析:
12.答案:C
解析:将钠投入碱或盐的溶液中先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①中再发生反应∶Mg2++2OH- Mg(OH)2中由于水减少,则有Ca(OH)2析出;⑤中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不符合题目要求;⑥中由于水减少,则有NaCl析出。
13.答案:C
解析:焰色反应是元素的特有性质
14.答案:C
解析:
15.答案:B
解析:A.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但加入Al不反应,故A不选;
B.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溶液为碱,加入Al反应生成氢气,故B选;
C.因H+、Fe2+、NO3-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能共存,故C不选;
D.因Cu2+能分别与OH-、CO32-结合生成沉淀,则不能共存,故D不选;
故选B.
16.答案:D
解析:根据反应KAl(SO4)2+2Ba(OH)2=2BaSO4+KAlO2+2H2O可知,SO42-全部沉淀时铝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AlO2-
17.答案:B
解析:4NaHCO3+2Na2O24Na2CO3+2H2O+O2↑,2NaHCO3Na2CO3+CO2↑+H2O。由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产物为Na2CO3、CO2、H2O、O2,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Na2CO3,答案选B。
18.答案:D
解析:中学常见水溶液有颜色的离子有Fe2+ (浅绿色)、 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故A、B正确;通常情况下,铁的化合价有0价、+2价、+3价,Fe2+处于中间价态,既能得电子,又能失电子,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一般认为Fe3+处于最高价,因此具有氧化性,C正确;Fe3+溶液中滴入含SCN-的溶液, 生成红色可溶性物质,不是红色沉淀,D错误。
19.答案:D
解析:
20.答案:B
解析:
21.答案:B
解析:物质失去电子,则相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该物质为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B项正确;如,水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D项错误。
22.答案:C
解析:本题易错之处是对的多种变化方式考虑不全,而错选答案。根据题意可知选项中的变化应为氧化剂的变化,即变化中有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情况,判断各项知A、C项符合这一点;但对于A项还要注意,实现的变化有多种方式,如受热分解也能得到,即实现A项转化不一定要加入还原剂。故本题选C。
23.答案:A
解析:本题易错之处是误认为丁达尔效应是胶体区别于溶液的本质特征而错选B。胶体区别于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本题选A。
24.答案:B
解析:解∶本题考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判断。A、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电解质,A错误;B、干冰是CO2,属于非电解质,B正确;C、金刚石是碳,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错误;D、硫酸是电解质,D错误,答案选B
25.答案:D
解析: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选项D正确。ABC均是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答案选D。
26.答案 A
解析 ①H2SO3+I2+H2O2HI+H2SO4,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H2SO3还原剂,还原性∶H2SO3>I-;②2FeCl3+2HI2FeCl2+2HCl+I2中,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HI为还原剂,还原性∶I->Fe2+;③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FeCl2还原剂,还原性∶Fe2+>NO。由此可知,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2SO3>I->Fe2+>NO,故选A。
27.答案:A
解析:这是一个归中反应,其中5个 (-3)原子失去个电子,而3个 (+5)原子得到个电子而生成4,而另外的2个 (+5)则形成2,所以被氧化的原子为5,被还原的原子为3.比例为5∶3
28.答案:C
解析:因为稀硫酸和NaOH溶液是足量的,因此铝无论是与稀H2SO4反应生成H2,还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H2的量都是由铝的量决定的,故相同条件下产生H2的体积比为2∶3。
29.答案: C
解析: 本题既考查了Na与H2O的反应,又考查了Al与NaOH溶液的反应,可用关系式法来进行计算.存在如下关系式
2Na—2NaOH—H2
a mol a mol a/2 mol
2Al—2NaOH—2NaAlO2—3H2
a mol a mol a mol 3a/2 mol
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所以
30.答案:A
解析:设溶液中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为a mol,则溶液中
2Fe3++Fe3Fe2+
所以已反应的和未反应的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3
二、填空题
31.答案:(1)氯 K2Cr2O7
(2)Cl2 HCl
(3).3∶4; (4)
解析:(1)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氯元素,被氧化, 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
(2)化合价升高的氯元素所在的生成物氯气是氧化产物, HCl作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3)起还原剂(被氧化)作用的HCl为6 mol,起酸性作用的 HCl为8 mol,物质的量之比=质量之比=3 ∶ 4。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可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数值=失去电子的数目,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数值=得到电子的数目。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法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为
32.答案:(1)Na; Mg; Fe;
(2).①2Na+O2Na2O2
②3Fe+4H2O(g)Fe3O4+4H2
③2Na+2H2O2NaOH+H2↑
解析:淡黄色固体是过氧化钠,故A是钠;B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B是镁;金属在一定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2和一种黑色固体,该金属是铁。
三、推断题
33.答案:(1).Fe(OH)2; )
(2).Al3++4OH-AlO2-+2H2O
(3).4Fe(OH)2+O2+2H2O4Fe(OH)
(4).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盐酸酸化,先滴入几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入适量氯水,若溶液变红,则说明含有Fe2+,否則不含
解析:(1)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时Al3+转化为AlO2-,Fe2+转化为Fe(OH)2沉淀,即沉淀A是Fe(OH)2,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转化为Fe(OH)3,即沉淀B是Fe(OH)3。Fe(OH)3和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水。溶液A中含有过量的NaOH和生成的NaAlO2,通入CO2生成Al(OH)3沉淀,Al(OH)3和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水。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沉淀A的化学式为Fe(OH)2。
(2)AlCl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4OH-AlO2-+2H2O
(3)沉淀A转化为沉淀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
(4)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检验溶液A中是否含有Fe2+的方法为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盐酸酸化后,先滴入几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人适量氯水,若溶液变红,则说明含有Fe2+,否则不含。
四、实验题
34.答案:(1).分液漏斗; 浓盐酸; (2).吸收HCl; <; (3).蓝; (4).能褪色,因为Cl2与带出的H2O(g)反应生成HClO,使有色布条褪色
(5).浓H2SO4
(6).除去多余的Cl2 Cl2 + 2OH- =Cl- + ClO- + H2O
解析:(1)装置A是Cl2的发生装置,a是分液漏斗, 用来向烧瓶中加入浓盐酸。
(2)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HCl溶于水得盐酸,同时Cl2又能与H2O反应∶Cl2+H2O=HCl+HCIO,所以B中溶液的pH<7。
(3)Cl2具有强氧化性,能将 I - 氧化成 I2 ,淀粉遇碘变为蓝色,故装置C中通入少量的Cl2,溶液变为蓝色。
(4)由于Cl2中含有水蒸气,所以干燥的有色布条接触到湿润的氯气后会褪色,原因是湿润的氯气中含有HClO, HClO具有漂白性。
(5)要证明Cl2无漂白性,需要将Cl2干燥,所以需在装置D前加一个装有,H2SO4的洗气瓶,以除去Cl2中的水蒸气。
(6)Cl2有毒,不能泄漏到空气中,所以要在装置末端加一个吸收Cl2的装置。
一、单选题(共50分,1-10每小题1分,11-30每小题2分)
1.碘缺乏病是目前已知的导致人类智力障碍的主要病症,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已经开始实施“智力工程”,下列最经济可行的措施是( )
A.食盐加碘 B.饮用水加碘
C.大量食用海带 D.注射含碘药剂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液氯 B.氯水 C.漂白粉 D.碘酒
3.某实验室的尾气中含有较多的氯气,氯气有毒,要吸收这些尾气,下列试剂最适合的是( )
A.饱和石灰水 B.饱和食盐水 C.自来水 D.烧碱溶液
4.下列各种物理性质中,对氯气来说不正确的是( )
A.黄绿色的气体 B.密度比空气小
C.能溶于水 D.有剌激性气味
5.下列关于氯气的漂白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气可使湿润的红布条褪色,所以氯气具有漂白性
B.氯气没有漂白性,但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
C.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液氯具有极强的漂白性
D.可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氯气中是否混有氯化氢
6.下列检验Cl-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在某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有Cl-
B.在某溶液中先滴加盐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
C.在某溶液中先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盐酸,沉淀不消失,说明溶液中有Cl-
D.在某溶液中滴加用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
7.水玻璃是建筑行业常用的黏合剂,并可用于木材防火和防腐处理。水玻璃是( )
A. 固体 B.
C. 水溶液 D.
8.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该饮料中含有,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这说明维生素具有( )
A.氧化性 B.还原性 C.碱性 D.酸性
9.通过你的观察和推理,判断下列实验室中对于少量Na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
A.保存在水中 B.密封,保存在广口瓶中
C.用铝箔包裹,密封在广口瓶中 D.密封,保存在煤油中
10.光导纤维已成为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高技术材料。下列物质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的是( )
A.金刚石 B.大理石 C.铝合金 D.二氧化硅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向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2OH-+CO2=CO32-+H2O
B.向纯碱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CO32-+CO2+H2O=2HCO3-
C.向水玻璃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SiO32-+CO2+H2O=H2SiO3↓+CO32-
D.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2ClO-+CO2+H2O=2HClO+CO32-
12.将金属钠投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生成,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不考虑反应中热量的变化)( )
①MgSO4溶液 ②NaCl溶液 ③Na2SO4溶液 ④饱和Ca(OH)2溶液
⑤CuSO4溶液 ⑥饱和NaCl溶液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④⑤⑥
13.下列有关焰色反应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焰色反应是离子的特有性质 B.焰色反应是单质的特有性质
C.焰色反应是元素的特有性质 D.焰色反应是化合物的特有性质
14.下列有关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15.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且向溶液中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是( )
A.K+、Cl-、Na+、SO42-
B.Na+、OH-、Cl-、Ba2+
C.H+、Cl-、Fe2+、NO3-
D.Cu2+、OH-、CO32-、Na+
1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铝溶于NaOH溶液∶2Al+2OH-+H2O=2AlO2-+3H2
B.向NaAlO2溶液中加人少量盐酸∶AlO2-+4H+=Al3++2H2O
C.向Al(OH)3沉淀中加人足量盐酸∶Al(OH)3+3H+=Al3++3H2O
D.氧化铝溶于足量NaOH溶液∶Al2O3+OH-=AlO2-+H2O
17.过量的NaHCO3和Na2O2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充分混合加热后,最后排出气体,残留的固体是( )
A.Na2O B.Na2CO3 C.Na2O2和Na2CO3 D.Na2O2和Na2O
18.下列关于Fe2+和Fe3+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Fe2+的水溶液为浅绿色
B.Fe3+的水溶液为黄色
C.Fe3+具有氧化性,Fe2+具有还原性
D.Fe3+溶液中滴入含SCN-的溶液,立即出现红色沉淀
19.下列操作中最终可以得到Al(OH)3的是( )
A.Al2O3和水混合加热 B.Al和水反应
C.过量的NaOH溶液加入AlCl3溶液中 D.过量的氨气通入AlCl3溶液中
20.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被还原,作还原剂
B.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作氧化剂
C.失电子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被氧化,作还原剂
D.得电子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被氧化,作氧化剂
21.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失去电子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B.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
C.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氧化剂
D.作氧化剂的物质不能作还原剂
22.下列变化过程一定需要加入还原剂的是( )
A. B.
C. D.
23.胶体区别于溶液的本质特征是( )
A.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B.有丁达尔效应
C.分散质粒子因吸附而带电荷 D.可以通过滤纸
24.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烧碱 B.干冰 C.金刚石 D.硫酸
25.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盐酸 B.硫酸铜溶液 C.蔗糖溶液 D.氢氧化铁胶体
26.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① H2SO3+I2+H2O2HI+H2SO4
② 2FeCl3+2HI2FeCl2+2HCl+I2
③ 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
A.H2SO3>I->Fe2+>NO B.I->Fe2+>H2SO4>NO
C.Fe2+>I->H2SO3>NO D.NO>Fe2+>H2SO3>I-
27.—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 )
A.5∶3 B.5∶4 C.1∶1 D.3∶5
28.质量比为2∶3的金属铝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和NaOH溶液反应,相同条件下产生H2的体积比为( )
A.1∶2 B.1∶3 C.2∶3 D.3∶2
29将a mol钠和a mol铝同时投入m g足量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d g·mL-1,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B.
C. D.
30.将适量铁粉放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三价铁离子和二价铁离子浓度相等。则已反应的三价铁离子和未反应的三价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2∶3 B.3∶2 C.1∶2 D.1∶1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31.(每空2分共12分)在K2Cr2O7+14HCl2KCI+2CrCl3+3Cl2↑+7H2O反应中。
(1).__________元素被氧化,__________是氧化剂。
(2).__________是氧化产物,__________发生氧化反应。
(3).在参加反应的盐酸中,起还原剂(被氧化)作用的HCl与起酸性作用的HCl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4).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 、、、、。已知该反应中只发生过程∶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配平)∶__________。
32. (每空2分共12分)有A、B、C三种常见的金属单质,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B也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C在一定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2和一种黑色固体。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2).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A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
②C与水蒸气反应__________;
③A与水反应__________。
三、推断题(每空2分共8分)
33.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以分离混合溶液中的AlCl3和FeCl2。
(1).沉淀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写出AlCl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3).写出沉淀A转化为沉淀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写出检验溶液A中是否含有Fe2+的方法__________
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18分)
34.下图是一套制取并验证氯气部分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叫__________,该仪器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当氯气通过一段时间后,B中溶液的pH__________(填“>”“<”或“=”)7。
(3).当有少量Cl2通过后,观察到装置C中溶液变成__________色。
(4).当Cl2持续通过时,装置D中干燥的有色布条能否褪色?为什么?__________。
(5).若要证明Cl2无漂白性,则必须在装置D之前加一个装有__________的洗气瓶。
(6).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A.食盐是人的日常必需调味剂,加入碘酸钾的食盐可以为人体补碘,并且食盐的用量是受控制的,故A正确;
B.饮用水加碘不方便添加和控制用量,故B错误;
C.海带不能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常备食物,吃海带时一定要适量,不要把海带视为主菜天天吃,因为摄入过多的碘也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故C错误;
D.注射药剂的办法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故D错误.
2.答案:A
解析:A.液氯是液态的氯气,属于纯净物。
B.氯水是氯气溶于水的混合物含有盐酸、次氯酸、氯气;
C.漂白粉是氯化钙与次氯酸钙的混合物;
D.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故选A。
3.答案:D
解析:虽氯气能与饱和石灰水反应,但相同条件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大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其吸收效果不如烧碱溶液, A错误;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浓度达到最大,抑制氯气的溶解,则吸收效果最不好,B错误;自来水中含有氯离子,将抑制氯气的溶解,且吸收效果不好,C错误;因氯气能与烧碱反应,且相同条件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大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则烧碱溶液的吸收效果好, D正确。
4.答案:B
解析: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1∶2)、易液化、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B选项不正确。
5.答案:B
解析:本题的易错之处一是认为氯气有漂白性,错选A;二是认为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但液氯有漂白性,错选C。A 项,氯气可使湿润的红布条褪色,是因为有次氯酸存在,氯气本身不具有漂白性,A项错误;B项,氯气溶于水,生成了次氯酸, 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B项正确;干燥的氯气和液氯都无漂白性,C项错误;由于Cl2溶于水生成HCl和HClO,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故不能检验原气体中是否混有氯化氢,D项错误。
6.答案:D
解析:A项,可能有CO32-、PO43-等离子的干扰;B、C项,加入盐酸,引入了Cl-;D项,用HNO3酸化可排除干扰离子,加AgNO3溶液得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即为AgCl,由此说明原溶液中有Cl-。
7.答案:C
解析:水玻璃是的水溶液,答案选C。
8.答案:B
解析:在空气中,氧气能够把价铁氧化成价;而加入维生素则能防止这种氧化,说明维生素具有还原性,与三价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故选B.
9.答案:D
解析:钠是活泼的金属,极易被氧气氧化,也极易和水反应,且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因此一般把钠保存在煤油中,答案选D。
10.答案:D
解析:
11.答案:A
解析:
12.答案:C
解析:将钠投入碱或盐的溶液中先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①中再发生反应∶Mg2++2OH- Mg(OH)2中由于水减少,则有Ca(OH)2析出;⑤中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不符合题目要求;⑥中由于水减少,则有NaCl析出。
13.答案:C
解析:焰色反应是元素的特有性质
14.答案:C
解析:
15.答案:B
解析:A.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但加入Al不反应,故A不选;
B.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溶液为碱,加入Al反应生成氢气,故B选;
C.因H+、Fe2+、NO3-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能共存,故C不选;
D.因Cu2+能分别与OH-、CO32-结合生成沉淀,则不能共存,故D不选;
故选B.
16.答案:D
解析:根据反应KAl(SO4)2+2Ba(OH)2=2BaSO4+KAlO2+2H2O可知,SO42-全部沉淀时铝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AlO2-
17.答案:B
解析:4NaHCO3+2Na2O24Na2CO3+2H2O+O2↑,2NaHCO3Na2CO3+CO2↑+H2O。由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产物为Na2CO3、CO2、H2O、O2,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Na2CO3,答案选B。
18.答案:D
解析:中学常见水溶液有颜色的离子有Fe2+ (浅绿色)、 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故A、B正确;通常情况下,铁的化合价有0价、+2价、+3价,Fe2+处于中间价态,既能得电子,又能失电子,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一般认为Fe3+处于最高价,因此具有氧化性,C正确;Fe3+溶液中滴入含SCN-的溶液, 生成红色可溶性物质,不是红色沉淀,D错误。
19.答案:D
解析:
20.答案:B
解析:
21.答案:B
解析:物质失去电子,则相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该物质为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B项正确;如,水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D项错误。
22.答案:C
解析:本题易错之处是对的多种变化方式考虑不全,而错选答案。根据题意可知选项中的变化应为氧化剂的变化,即变化中有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情况,判断各项知A、C项符合这一点;但对于A项还要注意,实现的变化有多种方式,如受热分解也能得到,即实现A项转化不一定要加入还原剂。故本题选C。
23.答案:A
解析:本题易错之处是误认为丁达尔效应是胶体区别于溶液的本质特征而错选B。胶体区别于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本题选A。
24.答案:B
解析:解∶本题考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判断。A、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电解质,A错误;B、干冰是CO2,属于非电解质,B正确;C、金刚石是碳,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错误;D、硫酸是电解质,D错误,答案选B
25.答案:D
解析: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选项D正确。ABC均是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答案选D。
26.答案 A
解析 ①H2SO3+I2+H2O2HI+H2SO4,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H2SO3还原剂,还原性∶H2SO3>I-;②2FeCl3+2HI2FeCl2+2HCl+I2中,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HI为还原剂,还原性∶I->Fe2+;③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FeCl2还原剂,还原性∶Fe2+>NO。由此可知,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2SO3>I->Fe2+>NO,故选A。
27.答案:A
解析:这是一个归中反应,其中5个 (-3)原子失去个电子,而3个 (+5)原子得到个电子而生成4,而另外的2个 (+5)则形成2,所以被氧化的原子为5,被还原的原子为3.比例为5∶3
28.答案:C
解析:因为稀硫酸和NaOH溶液是足量的,因此铝无论是与稀H2SO4反应生成H2,还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H2的量都是由铝的量决定的,故相同条件下产生H2的体积比为2∶3。
29.答案: C
解析: 本题既考查了Na与H2O的反应,又考查了Al与NaOH溶液的反应,可用关系式法来进行计算.存在如下关系式
2Na—2NaOH—H2
a mol a mol a/2 mol
2Al—2NaOH—2NaAlO2—3H2
a mol a mol a mol 3a/2 mol
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所以
30.答案:A
解析:设溶液中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为a mol,则溶液中
2Fe3++Fe3Fe2+
所以已反应的和未反应的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3
二、填空题
31.答案:(1)氯 K2Cr2O7
(2)Cl2 HCl
(3).3∶4; (4)
解析:(1)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氯元素,被氧化, 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
(2)化合价升高的氯元素所在的生成物氯气是氧化产物, HCl作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3)起还原剂(被氧化)作用的HCl为6 mol,起酸性作用的 HCl为8 mol,物质的量之比=质量之比=3 ∶ 4。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可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数值=失去电子的数目,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数值=得到电子的数目。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法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为
32.答案:(1)Na; Mg; Fe;
(2).①2Na+O2Na2O2
②3Fe+4H2O(g)Fe3O4+4H2
③2Na+2H2O2NaOH+H2↑
解析:淡黄色固体是过氧化钠,故A是钠;B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B是镁;金属在一定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2和一种黑色固体,该金属是铁。
三、推断题
33.答案:(1).Fe(OH)2; )
(2).Al3++4OH-AlO2-+2H2O
(3).4Fe(OH)2+O2+2H2O4Fe(OH)
(4).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盐酸酸化,先滴入几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入适量氯水,若溶液变红,则说明含有Fe2+,否則不含
解析:(1)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时Al3+转化为AlO2-,Fe2+转化为Fe(OH)2沉淀,即沉淀A是Fe(OH)2,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转化为Fe(OH)3,即沉淀B是Fe(OH)3。Fe(OH)3和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水。溶液A中含有过量的NaOH和生成的NaAlO2,通入CO2生成Al(OH)3沉淀,Al(OH)3和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水。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沉淀A的化学式为Fe(OH)2。
(2)AlCl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4OH-AlO2-+2H2O
(3)沉淀A转化为沉淀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
(4)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检验溶液A中是否含有Fe2+的方法为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盐酸酸化后,先滴入几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人适量氯水,若溶液变红,则说明含有Fe2+,否则不含。
四、实验题
34.答案:(1).分液漏斗; 浓盐酸; (2).吸收HCl; <; (3).蓝; (4).能褪色,因为Cl2与带出的H2O(g)反应生成HClO,使有色布条褪色
(5).浓H2SO4
(6).除去多余的Cl2 Cl2 + 2OH- =Cl- + ClO- + H2O
解析:(1)装置A是Cl2的发生装置,a是分液漏斗, 用来向烧瓶中加入浓盐酸。
(2)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HCl溶于水得盐酸,同时Cl2又能与H2O反应∶Cl2+H2O=HCl+HCIO,所以B中溶液的pH<7。
(3)Cl2具有强氧化性,能将 I - 氧化成 I2 ,淀粉遇碘变为蓝色,故装置C中通入少量的Cl2,溶液变为蓝色。
(4)由于Cl2中含有水蒸气,所以干燥的有色布条接触到湿润的氯气后会褪色,原因是湿润的氯气中含有HClO, HClO具有漂白性。
(5)要证明Cl2无漂白性,需要将Cl2干燥,所以需在装置D前加一个装有,H2SO4的洗气瓶,以除去Cl2中的水蒸气。
(6)Cl2有毒,不能泄漏到空气中,所以要在装置末端加一个吸收Cl2的装置。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