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四川省乐山市十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310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四川省乐山市十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310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四川省乐山市十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310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四川省乐山市十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四川省乐山市十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7 C-12 O-16 S-32 Cl-35.5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2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2分,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不属于主族元素之间置换反应的是( )
A. 2Al+Fe2O3 Al2O3+2Fe B. 2Na+2H2O=2NaOH+H2↑
C. 2KI+Br2=2KBr+I2 D. 2Mg+CO2=2MgO+C
【答案】A
【详解】A. 2Al+Fe2O3 Al2O3+2Fe该反应为置换反应,但Fe为VIII族元素,故A符合题意;
B. 2Na+2H2O=2NaOH+H2↑该反应是置换反应,Na与H都是IA族元素,故B不符合题意;
C. 2KI+Br2=2KBr+I2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r和I都是VIIA族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
D. 2Mg+CO2=2MgO+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Mg和C都主族元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关于元素周期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周期表中第15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均为H3RO4
B. 所有主族元素的简单离子所带电荷数与其族序数相等
C. 第Ⅷ族有三个纵行,是元素种类最多的族
D. O22—与S2—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答案】D
【详解】A.周期表中第15列为ⅤA族,其中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NO3,不符合H3RO4,故A错误;
B.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不一定等于其族序数,如:S2-、Cl-,故B错误;
C.IIIB族中包含镧系和锕系,是元素最多的族,故C错误;
D.O22-与S2-质子数均为16,核外电子数均为18,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有关卤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新制氯水显浅黄绿色,但放置一段时间之后颜色会褪去
B. 由HF、HCl、HBr、HI酸性递增的事实,可推出F、Cl、Br、I的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
C. 淀粉碘化钾在空气中变蓝,发生了4I—+O2+2H2O=2I2+4OH—
D. 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还原性依次增强
【答案】B
【详解】A. 新制氯水中含有氯气,所以显浅黄绿色,但放置一段时间之后,因为次氯酸分解破坏了氯气与水反应的平衡状态,氯气完全反应后,颜色会褪去,故A正确;
B.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可以根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较,但不能依据其氢化物的酸性,故B错误;
C. 淀粉碘化钾在空气中变蓝,是因为碘离子被氧气氧化,发生了4I—+O2+2H2O=2I2+4OH—,故C正确;
D. F、Cl、Br、I的非金属性减弱,故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微粒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故还原性依次增强,故D正确,
故选B。
4. 将煤块粉碎、经脱硫处理、在适当过量的空气中燃烧, 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
①使煤充分燃烧, 提高煤的利用率
②减少SO2的产生,避免造成“酸雨”
③减少有毒的CO产生, 避免污染空气
④减少CO2的产生,避免“温室效应”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煤块粉碎是为了增大和空气的接触面积,一方面可以提高煤炭的充分燃烧,另一方面也会提高反应速率。脱硫处理是为了减少SO2的排放,避免造成酸雨。空气过多,会带走部分热量,造成能量的浪费,所以正确的答案是A。
5.一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因素( )
①扩大容器容积 ②使用正催化剂 ③增大反应物的物质的量 ④升高温度 ⑤缩小容器容积 ⑥增大压强
A. ②③ B. ②③④⑥ C. ②③④⑤ D. ②④
【答案】D
【详解】①扩大容器容积,反应物浓度不会增大,则不能加快反应速率;②使用正催化剂一定会加快反应速率;③增大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反应物的浓度不一定增大,所以不一定加快反应速率;④升高温度,反应速率一定会加快;⑤缩小容器容积,不一定会影响反应物的浓度,故不一定会加快反应速率;⑥没有气体参加,增大压强不会加快反应速率,
故选D。
6.下列关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高温下2C+SiO22CO↑+Si,说明非金属性:C>Si
B. 碱性:KOH>Mg(OH)2,说明金属性:K>Mg
C. 氟气与氢气在暗处相遇就会爆炸,氯气与氢气混合在光照或点燃时发生爆炸,说明非金属性:F>Cl
D. 氧化性:Cu2+>Na+,说明金属性:Na>Cu
【答案】A
【详解】A.这个反应比较特殊,这个反应能够进行,是因为高温下生成了气态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非常的稳定,又能脱离反应体系,才能使反应平衡右移,与非金属性无关,故A错误;
B.同浓度下碱性:KOH>Mg(OH)2,碱性越强对应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所以金属性K>Mg,故B正确;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所以氟气与氢气在暗处相遇就会爆炸,氯气与氢气混合在光照或点燃时发生爆炸,说明非金属性F>Cl,故C正确;
D.金属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则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因为氧化性:Cu2+>Na+,则金属性Na>Cu,故D正确,
故选A。
7.海洋中的单细胞浮游生物能收集阳光并将其转变为食物,在此过程中它们可以从大气中摄取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中没有涉及到化学变化
B. 该过程主要是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C. 如果能揭示其中的奥秘,就能够找到解决温室效应的新方法
D. 弄清此变化过程,将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利用太阳能,缓解能源危机
【答案】A
【解析】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故A错误;海洋中的单细胞浮游生物能收集阳光并将其转变为食物,所以该过程主要是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故B正确;此过程可以从大气中摄取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所以如果能揭示其中的奥秘,就能够找到解决温室效应的新方法,故C正确;该过程主要是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所以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利用太阳能,缓解能源危机,故D正确。
8.R、W、X、Y、Z为同一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m、n均为正整数)( )
A. 若R(OH)n为强碱,则W(OH)n+1也为强碱
B. 若HnXOm为强酸,则Y是活泼非金属元素
C. 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
D. 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同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从强到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来越弱,最高正价从+1升到+7价,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详解】A、同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来越弱,若R(OH)n为强碱,W(OH)(n+1)不一定为强碱,选项A错误;
B、同周期元素原子,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越来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来越强,若HnXOm为强酸,则Y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选项B正确;
C、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所以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最高正化合价为+7,而氟元素无正化合价,选项C错误;
D、如果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第三周期元素,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即为P,则R为金属铝,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是( )
A. 氮气的电子式: B. 重水的化学式:D2O
C. 16O2-和18O2-的结构示意图: D. N2H4的结构式:
【答案】B
【详解】A. 氮气的电子式:,故A错误;
B. 重水中的氢原子用D表示,所以重水的化学式可表示为D2O,故B正确;
C. 16O2-和18O2-的结构示意图均可表示为,故C错误;
D. N2H4的结构式:,故D错误,
故选B。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是碳元素的一种核素
B. 126C、146C互为同素异形体
C. H2、D2、T2在相同条件下的密度比为1:2:3
D. 氕化锂、氘化锂、氚化锂可以作为“长征2号”火箭发射的重要燃料,其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C
【详解】A.金刚石是碳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核素是一种原子,故A错误;
B. 126C、146C互为同位素,故B错误;
C. 在相同条件下,H2、D2、T2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所以在相同条件下,H2、D2、T2的密度比为1:2:3,故C正确;
D. 化学性质主要由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所以氕化锂、氘化锂、氚化锂的化学性质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11.CaH2属于离子化合物,是一种生氢剂,其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 = Ca(OH)2+2H2↑,下列有关CaH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其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2:1
B. 其中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键
C. 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D. 与水反应时,CaH2中的氢元素既被氧化也被还原
【答案】A
【解析】A. CaH2属于离子化合物,其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2:1,A正确;B. CaH2属于离子化合物,其中只有离子键,不存在非极性键,B错误;C. Ca是+2价,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C错误;D. 与水反应时CaH2中氢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被氧化,水中氢元素被还原,D错误,答案选A。
12.某种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
B. 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c(OH—)减小
C. 负极上发生的反应为H2 -2e— = 2H+
D. 若电池在工作过程中有0.4mol电子转移,则正极消耗2.24LO2
【答案】B
【详解】A. 工作时,正极反应生成OH-,而负极反应消耗OH-,所以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负极移动,故A错误;
B. 工作过程中,不断生成水,所以电解液中c(OH—)减小,故B正确;
C. 负极氢气失电子结合OH-生成水,负极上发生的反应为H2 -2e—+2OH- = 2H2O,故C错误;
D. 没有说明此时的外界条件,所以消耗的气体的体积无法计算,故D错误,
故选B。
13.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 最高正化合价:Z>X
B. X、Y、Z的单质中,Z的熔点最高
C. 若X为非金属元素,则离子半径:Xn->Ym->Zm-
D. 若X为金属元素,则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Y的碱性最强
【答案】C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则Z为第二周期元素,X、Y为第三周期元素;A.Z可能为O或F,则Z没有最高正价,故A错误;B.Z、Y若均在ⅤⅡA,单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熔点高,且X可能为Si,则可能X的熔点最高,故B错误;C.若X为非金属元素,X、Y的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离子半径:Xn->Ym->Zm-,故C正确;D.由位置可知,X可能是Al,也可能是Si,若X是Al,则Y是Si,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显弱酸性,故D错误;故选C。
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两种粒子,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 H2O比H2S分子稳定,是因为H2O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C.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 两种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答案】D
【详解】A. 两种粒子,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化学性质可能相似,但不一定相同,因为核电荷可能不同,得失电子的能力可能不同,比如钠离子和氖原子,故A错误;
B共价化合物的稳定性是由键能大小决定的,而氢键不是化学键,是分子间的作用力,氢键可以影响物质熔、沸点、溶解性等物理性质,故B错误;
C.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所以C错误;
D. 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核电荷数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15.已知:4HCl(g)+O2(g) 2C12(g)+2H2O(g) △H =-123 kJ·mol-1。其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H-Cl
O=O
Cl-Cl
H-O
E/ kJ·mol-1
431
497
a
465
其中a值为( )
A. 242 B. 303.5 C. 180.5 D. 365
【答案】A
【解析】由4HCl(g)+O2 (g)⇌12C12 (g)+2H2O(g)△H=-123kJ·mol-1,焓变等于反应物中键能之和减去生成物中键能之和可知,4×431+397-12×a-2×2×465=-123,解得a=242,故选A。
16.下列各组反应(表示物质均为反应物)中,反应刚开始时,放出氢气速率最大的是( )
编号
金属(块状)
酸的浓度及体积
反应温度(℃)
A
0.2mol Mg
10 mL2.5 mol·L-1硫酸
60
B
0.2mol Mg
40 mL3 mol·L-1盐酸
60
C
0.2mol Fe
50 mL5 mol·L-1盐酸
60
D
0.2mol Mg
20 mL2.5 mol·L-1硫酸
50
【答案】A
【详解】反应的速率和反应物的浓度及反应物的性质有关,而和反应物的多少无关,镁比铁活泼,2.5 mol·L-1硫酸比3 mol·L-1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且温度越大反应越快,
故选A。
17.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HI(g)H2(g)+I2(g),0~15s内c(HI)由0.lmol/L降到0.07mol/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容器中,反应平衡时的压强大于起始时的压强
B. c(HI)由0.07mol/L降到0.05mol/L所需的反应时间大于10s
C.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D. 0~15s内用I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I2)=0.002mol/(L·s)
【答案】B
【详解】A.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容器中,反应平衡时的压强保持不变,故A错误;
B.随着反应的进行,c(HI)不断减小,正反应速率不断减小,所以c(HI)由0.07mol/L降到0.05mol/L所需的反应时间大于10s,故B正确;
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加快,故C错误;
D. 0~15s内,v(HI)=,则v(I2)=1/2v(HI)=0.001mol/(L·s),故D错误,
故选B。
18.可逆反应2A(g)2B(g)+C(g)在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B. v(A):v(B):v(C)=2:2:1
C. c(A):c(B):c(C)的值保持不变
D.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答案】B
【详解】A. 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因为反应前后体积发生变化,恒压时密度不再改变,说明容器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 速率之比始终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A):v(B):v(C)=2:2:1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反应前后体积发生改变,c(A):c(B):c(C)的值保持不变,说明容器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数值上等于质量比上总物质的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总物质的量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故选B。
19.化合物A放入密闭容器中加热,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下两个平衡:A(s) 2B(g)+ C(g) ;2C(g) D(g)+ 3E(g)经测定,平衡时,c(C)=0.01mol/L,c(E)=0.015mol/L,则B的浓度为( )
A. 0.04mol/L B. 0.025mol/L
C. 0.03mol/L D. 0.02mol/L
【答案】A
【详解】由反应2C(g) D(g)+ 3E(g)得,反应掉的c(C)=2/3c(E)=2/3×0.015mol/L=0.01mol/L,则反应1生成的c(C)=0.01mol/L+0.01mol/L=0.02mol/L;根据A(s) 2B(g)+ C(g)得,c(B)=2c(C)=2×0.02mol/L=0.04mol/L,
故选A。
20.NH3催化还原NO是重要的烟气脱硝技术,其反应过程与能量关系如图;研究发现在以Fe2O3为主的催化剂上可能发生的反应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脱硝的总反应为:4NH3(g)+4NO(g)+O2(g)4N2(g)+6H2O(g)
B. NH3催化还原NO为吸热反应
C. 过程1中NH3断裂非极性键
D. 过程中NO为氧化剂,Fe2+为还原剂
【答案】A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及图示知脱硝的产物为氮气和水,则总反应为:4NH3(g)+4NO(g)+O2(g)4N2(g)+6H2O(g),故A正确;
B. 如图所示,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NH3催化还原NO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
C. 氨气中的N-H键为极性键,所以过程1中NH3断裂的是极性键,故C错误;
D. 从图示信息可知,反应过程中NO和O2作氧化剂,NH3是还原剂,Fe3+作催化剂,Fe2+只是中间产物,故D错误,
故选A。
21.一定温度下,10mL 0.40 mol·L-1 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定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
0
2
4
6
8
10
12
V(O2)/mL
0
9.9
17.2
22.4
26.5
29.9
a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
A. 12min时,a=33.3
B. 反应到6min时,c(H2O2)=0.30 mol·L-1
C. 反应到6min时,H2O2分解了60%
D. 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 mol·L-1·min-1
【答案】D
【解析】A.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逐渐降低,则无法计算12min时生成的氧气体积,A错误;B.反应至6min时生成氧气是0.001mol,消耗双氧水是0.002mol,剩余H2O2为0.01L×0.4mol/L-0.002mol=0.002mol,则c(H2O2)=0.002mol÷0.01L=0.2mol/L,B错误;C.反应至6min时,分解的过氧化氢为0.002mol,开始的H2O2为0.01L×0.4mol/L=0.004mol,H2O2分解了0.002mol/0.004mol×100%=50%,C错误;D.0~6min,生成O2为0.0224L÷22.4L/mol=0.001mol,由2H2O2=2H2O+O2↑可知,分解的过氧化氢为0.002mol,浓度是0.2mol/L,因此v(H2O2)=0.2mol/L÷6min=0.033mol/(L•min),D正确;答案选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58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4个小题,共58分)
22.(1)在碱金属元素中,锂的金属性最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锂在氧气中燃烧所得产物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2)在周期表中,锂的性质与镁相似,预测锂在氮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酸锂、硫酸锂的溶解性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易溶”“微溶”或“难溶”)。
(3)锂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为锂辉石(LiAlSi2O6)、锂云母[Li2F2Al2(SiO3)3]等。锂辉石(LiAlSi2O6)中化合价最高的元素和锂云母[Li2F2Al2(SiO3)3]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常温常压下,它呈_____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氢硼锂(LiBH4)、四氢铝锂(LiAlH4)都是重要还原剂,在有机合成中用途广泛。比较半径:r(Li+)_____r(H—),(填“>”“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