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云南省马关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
云南省马关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
分卷I
一、单选题(共26小题,每小题2.0分,共52分)
1.某铁的氧化物(FexO)1.52 g溶于足量盐酸中,向所得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112 mL Cl2,恰好将Fe2+完全氧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exO溶于足量盐酸后只生成了FeCl3和H2O
B. 标准状况下112 mL Cl2的物质的量是5 mol
C. x=0.8
D. 通入Cl2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2++Cl2Fe3++2Cl﹣
【答案】C
【详解】A.某铁的氧化物(FexO)1.52g溶于足量盐酸中,再通入氯气,将Fe2+完全氧化生成Fe3+,所以FexO溶于HCl有FeCl2生成,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氯气的物质的量是0.112L÷22.4L/mol=0.005mol,故B错误;
C.FexO中Fe的平均化合价为+2/x,被氧化为Fe3+,根据电子守恒可知,转移的电子数和Cl2转移的电子数相等。标准状况下112mLCl2转移电子数为0.005mol×2=0.01mol。则有:1.52g/(56x+16)g·mol-1×(3-2/x)×x=0.01mol,解得x=0.8,故C正确;
D.通入Cl2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2.在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合适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HCl→H2 B. CO2→CO
C. Fe2O3→Fe D. Br-→Br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氢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错误;B、碳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需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错误;C、铁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错误;D、溴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需加氧化剂才能实现,正确,答案选D。
3.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
A. 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B. 反应中有氧原子的得失
C. 反应中有电子得失或电子偏移 D. 反应后生成新物质
【答案】C
【解析】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所以答案选C。A、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B、D认识不全面。
4.在水溶液中,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BaCl2===Ba2++Cl- B. Na2CO3===2Na++
C. MgCl2===Mg2++2Cl- D. Ba(OH)2===Ba2++2OH-
【答案】A
【详解】A. 氯化钡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BaCl2=Ba2++2Cl-,A错误;
B. 碳酸钠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2CO3=2Na++CO32-,B正确;
C. MgCl2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MgCl2=Mg2++2Cl-,C正确;
D. Ba(OH)2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D正确;
答案选A。
5.有MgCl2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向其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得到的沉淀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原溶液中MgCl2和Al2(SO4)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 1:2 B. 2:1 C. 1:1 D. 2:3
【答案】C
【解析】MgCl2和Al2(SO4)3先与NaOH生成Mg(OH)2和Al(OH)3沉淀,沉淀最大时,再加NaOH,Al(OH)3溶于NaOH,沉淀减少,Al(OH)3溶解消耗0.25V的NaOH溶液,设NaOH浓度为c,根据方程式Al(OH)3+NaOH=NaAlO2+2H2O,Al(OH)3的物质的量为0.25Vc,又根据Al2(SO4)3+6Na OH=2Al(OH)3↓+3Na2SO4可知:Al2(SO4)3的物质的量为0.125Vc,消耗NaOH的量为0.125*6Vc =0.75Vc,MgCl2和Al2(SO4)3总共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Vc,MgCl2消耗NaOH的量为Vc-0.75Vc=0.25Vc,根据MgCl2+2NaOH=Mg(OH)2↓+2NaCl知MgCl2的物质的量为0.25Vc/2=0.125Vc ,则原溶液中MgCl2和Al2(SO4)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0.125Vc/0.125Vc =1:1,C正确,正确答案为C
6.如果1 g 水中含有a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
A. 18a B. 9a C. 2a D.
【答案】B
【详解】1 g H2O的物质的量为1/18 mol,含有H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18 mol×2=1/9 mol,根据公式n=N/NA可得NA=9a mol-1,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9a,答案选B。
7.元素的性质包含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可以通过该元素对应单质或化合物的某些化学性质体现出来。某同学认为铝元素是金属元素,但是有一定的非金属性。下列化学反应中,你认为能支持该同学观点的是( )
A. 铝片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B. 氢氧化铝溶于强碱溶液
C. 氢氧化铝溶于强酸溶液 D. 铝热反应
【答案】B
【详解】A、铝片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仅仅体现了金属铝的金属性方面,故A不选;
B、常见的金属氢氧化物都只能溶于酸中,非金属(如Si)或是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会溶解在碱中,氢氧化铝溶于强碱溶液中,可以表明金属铝和其他金属不同,同时还表现了金属铝的非金属性一面,故B选;
C、氢氧化铝溶于强酸溶液,仅仅体现了金属铝的金属性方面,故C不选;
D、铝热反应证明的是金属可以置换金属,只能证明金属铝的金属性方面,故D不选。
故答案选B。
8.将1.8g某金属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产生2.24LH2(标准状况下),则该金属是( )
A. Al B. Mg C. Fe D. Zn
【答案】A
【解析】正确答案:A
金属的摩尔质量与化合价的比为1.8÷(2.24/22.4)×2=9,代入后四个选项分别是:27/3="9" 、 24/2=12、 56/2="28" 、 65/2="32.5" ,A正确。
9.下列有关碳和硅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硅的水溶液显酸性,所以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
B. 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可得到硅酸,说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
C. 高温时二氧化硅与纯碱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所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D. 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因此它不能溶于任何酸
【答案】B
【详解】A、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故A错误;
B、强酸制弱酸,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可得到硅酸,说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的酸性强,故B正确;
C、高温下,二氧化硅能和碳酸钠反应,不能说明碳酸酸性小于硅酸,是难挥发酸酐制备易挥发性酸酐,要根据常温下,强酸制取弱酸判断,故C错误;
D、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二氧化硅能溶于氢氟酸中,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10.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大 B. 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
C. 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D. 金属钠的熔点很高
【答案】B
【详解】A.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小,可用小刀切割,故A错误;
B.钠的焰色反应显黄色,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故B正确;
C.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故C错误;
D.金属钠的熔点很低,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11.NA为阿伏加徳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B. 常温常压下的67.2 L氯气与27 g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
C. 1 L 1 mol·L-1的稀硝酸中,含氧原子数为3NA
D. 1 mol 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C原子数为NA
【答案】C
【详解】A.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生成0.1mol氧气转移转移0.2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故A正确;B. 常温常压下67.2L氯气的物质的量约为:67.2L÷22.5L/mol≈2.99mol,27gAl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铝完全反应消耗1.5mol氯气,显然氯气过量,1mol铝完全反应失去3mol电子,转移电子数为3NA,故B正确;C. 1L 1mol/L的稀硝酸中含有1mol硝酸,1mol硝酸中含有3molO原子,由于水分子中也含有O原子,则该溶液中含氧原子数大于3NA,故C错误;D. 1mol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1molC原子,含C原子数为NA,故D正确;本题选C。
12.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选用的试剂是( )
A. H2O B. 浓H2SO4 C. NaCl D. NaOH
【答案】D
【详解】A项、Fe、Al均与盐酸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故A错误;
B项、Fe、Al在浓H2SO4中均发生钝化,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故B错误;
C项、Fe、Al均不与NaCl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故C错误;
D项、Al与NaOH溶液反应,而Fe不能,反应后过滤可除杂,故D正确。
故选D。
13.下列性质中,不属于金属共同性质的是( )
A. 导电性 B. 导热性 C. 熔点较高 D. 延展性
【答案】C
【详解】金属具有许多共同的物理性质。例如,常温下都是固体(汞除外),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电和热的优良导体,有延展性,而熔点差别较大;故答案选C。
14.在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时,溶液的导电性由大变小又逐渐增大的是( )
A. 盐酸中逐滴加入食盐溶液 B. 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 石灰乳中滴加稀盐酸 D. 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答案】D
【详解】A.盐酸中滴加食盐溶液,使溶液中的带点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强,A错误;
B.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氢离子浓度减小,钠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几乎不变,B错误;
C.石灰乳中滴加盐酸,石灰乳微溶于水,溶于盐酸,使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强,C错误;
D.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导电能力减弱,当完全反应时,再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带电离子逐渐增大,导电能力增强,D正确;答案为D
15.收集纯净的氯气,最好选用( )
A. 向上排空气法 B. 向下排空气法
C. 排水法 D. 排饱和食盐水法
【答案】D
【详解】A、氯气是一种比空气重有毒的气体,易污染空气,用排空气法得不到纯净的氯气,故A错误;
B、氯气比空气重且有毒,不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故B错误;
C、氯气与水反应,也能溶解于水,不利于很好的收集气体,故C错误;
D、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是因为饱和食盐水中的氯离子对反应Cl2+H2OHClO+HCl的平衡起到了抑制作用,减少了与水反应的氯气,同时降低了氯气的溶解度,实验室制备Cl2,最好用排饱和食盐水集气法收集,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6.下列关于蒸馏实验操作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蒸馏是利用液态物质沸点不同将其混合物分离的实验方法
B. 蒸馏时,混合物中沸点低的物质先气化逸出,再冷凝变为液体
C. 蒸馏可用来分离各种沸点不同的液态或固态混合物
D. 用蒸馏的方法可以除去混合物中沸点低、易挥发的杂质
【答案】C
【详解】A. 蒸馏是利用液态物质沸点不同将其混合物分离的实验方法,A正确;
B. 蒸馏时,混合物中沸点低的物质先气化逸出,再冷凝变为液体,B正确;
C. 蒸馏不能用来分离固态混合物,C错误;
D. 用蒸馏的方法可以除去混合物中沸点低、易挥发的杂质,D正确;
答案选C。
17.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盐酸、纯碱、氯酸钾、氧化镁、二氧化硅
B. 硝酸、烧碱、次氯酸钠、氧化钙、二氧化硫
C. 碳酸、消石灰、硫酸铵、一氧化碳、三氧化硫
D. 醋酸、烧碱、生石灰、氧化铁、二氧化碳
【答案】B
【详解】A.盐酸、纯碱、氯酸钾、氧化镁、二氧化硅分别属于酸、盐、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硝酸、烧碱、次氯酸钠、氧化钙、二氧化硫分别属于酸、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故B正确;
C.碳酸、消石灰、硫酸铵、一氧化碳、三氧化硫分别属于酸、碱、盐、不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
D.醋酸、烧碱、生石灰、氧化铁、二氧化碳分别属于酸、碱、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选B。
18.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可行的是( )
A. 加稀盐酸后过滤,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
B. 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汽油和煤油
C. 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KNO3和 NaCl固体的混合物
D. 将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以除去其中的氢气
【答案】A
【解析】A项,Mg粉和Al粉溶于稀盐酸,铜粉不溶于稀盐酸,加稀盐酸后过滤可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正确;B项,汽油和煤油为沸点不同互相混溶的液体混合物,应用分馏法分离,错误;C项,KNO3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NaCl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增大不明显,分离KNO3和NaCl固体混合物的操作为:加水将固体混合物溶解,蒸发结晶,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错误;D项,此过程中发生反应:H2+CuOCu+H2O、2Cu+O22CuO,O2被消耗而减少,同时H2与O2反应可能发生爆炸,错误;答案选A。
19.“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某研究所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得到的物质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具有丁达尔效应④不能透过半透膜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出现黑色沉淀。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②③④ D. ①③④⑥
【答案】C
【详解】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属于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不能透过半透膜,能透过滤纸,具有介稳性,不生成沉淀,故②③④正确;故答案选C。
20.在空气中的自由离子附着在分子或原子上形成的空气负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O22—就是一种空气负离子,则O22—的摩尔质量为( )
A. 32g B. 34g C. 32g/mol D. 34g·mol—1
【答案】C
【详解】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O2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O22-的摩尔质量为32g/mol,答案选B。
21.环保部门每天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以污染物浓度为标准确定的空气质量信息,这些污染物是( )
A.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
B.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
C. 稀有气体、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
D. 稀有气体、氮氢化物、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
【答案】A
【解析】二氧化碳、稀有气体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A正确。
22. 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氯气、液氯和氯水是同一种物质
C. 氯气能溶于水
D. 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氯气溶于水即得到氯水,氯水是混合物,B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B。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干冰和冰都属于氧化物 B. 小苏打和苏打都属于盐
C. 碳酸钙和碳酸都属于酸 D. 水银和银都属于单质
【答案】C
【详解】A项,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冰是固态水,二者都是氧化物,故A项分类正确;
B项,苏打是碳酸钠的俗名,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名,二者都属于盐类,故B项分类正确;
C项,碳酸属于弱酸,碳酸钙属于盐类,故C项分类错误;
D项,水银和银分别由金属汞元素、银元素组成,二者均为单质,故D项分类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C。
2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碘易升华,所以碘要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
B. 液溴应保存在磨口玻璃塞试剂瓶中,并加少量水进行水封
C. 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是氯气
D. 碘易溶于酒精,所以用酒精从碘水中萃取碘
【答案】B
【详解】A.碘易升华,但碘是固体,所以碘不能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应该用广口瓶,A错误;
B.液溴易挥发,应保存在磨口玻璃塞试剂瓶中,并进行水封,B正确;
C.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可以是氯气或臭氧等氧化性气体,C错误;
D.碘易溶于酒精,但是酒精和水互溶,不分层,不能用酒精从碘水中萃取碘,D错误;
答案选B。
25.镁、铝合金粉末10.2g溶于500mL 4mol·L-1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若加入2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使得沉淀达到最大量,则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
A. 100mL B. 500mL C. 1000mL D. 1500mL
【答案】C
【解析】要使产生的沉淀的质量最大,则沉淀为氢氧化镁与氢氧化铝,反应后为NaCl溶液,根据钠离子与氯离子守恒可知:n(NaOH)=n(NaCl)=n(HCl)=0.5L×4mol/L=2mol,所以需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2mol÷2mol/L=1L=1000mL,答案选C。
26.下列转化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完成的是( )
A. H+―→H2 B. ―→Mn2+
C. CO2―→ D. S2-―→
【答案】D
【详解】A.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需要加还原剂,故A不选;B.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需要加还原剂,故B不选;C.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D.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需要加氧化剂,故D选;本题选D。
分卷II
二、填空题(共6小题,共48分)
27.工业上通常用工业酒精和生石灰混合蒸馏法制取无水乙醇。如图是实验室中模拟工业原理制取无水乙醇的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的三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除去工业酒精中的水时,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过滤
B.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蒸馏
C.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分液
(3)由(2)可知除去工业酒精中的水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5)在蒸馏操作中,仪器B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给烧瓶加热未垫石棉网 (2). 温度计的水银球不应插入溶液中 (3). 冷却水的方向接反了 (4). C (5). CaO+H2O===Ca(OH)2 (6). 温度计 (7). 蒸馏烧瓶 (8). 冷凝管 (9). 防止暴沸
【详解】(1)根据图示可以看出,给烧瓶加热未垫石棉网,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溶液中,应该是在支管口处,冷却水的方向接反了,应该是下面进水,上面出水;
(2)水能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成的氢氧化钙是微溶于水的物质,不能用分液的方法,故答案选C;
(3)水能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4)据图可以看出,A是温度计,B是蒸馏烧瓶,C是冷凝管;
(5)在蒸馏操作中,仪器B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的目的是能防止暴沸。
28.针对以下A至D四个涉及H2O2的反应(未配平)填空:
A.Na2O2+HCl―→H2O2+NaCl
B.Ag2O+H2O2―→Ag+O2+H2O
C.H2O2―→H2O+O2
D.H2O2+Cr2(SO4)3+KOH―→K2CrO4+K2SO4+H2O
(1)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H2O2仅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____________,H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__________,H2O2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反应是____________。
(2)用单线桥法标出D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H2O2+Cr2(SO4)3+10KOH===2K2CrO4+3K2SO4+8H2O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_。
【答案】(1). D (2). B (3). C (4). A
(5). (6). H2O2
(7). Cr (8). H2O
【详解】(1)A.反应Na2O2+HCl→H2O2+NaCl是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双氧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B.反应Ag2O+H2O2→Ag+O2+H2O中Ag2O被还原成单质银,H2O2仅表现为还原性,其中氧元素转化为O2;
C.反应H2O2→H2O+O2属于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是一个自身氧化还原反应,H2O2既表现了氧化性,又表现了还原性;
D.反应H2O2+Cr2(SO4)3+KOH→K2CrO4+K2SO4+H2O中双氧水中氧元素化合价由-1变成-2,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双氧水仅做氧化剂;
所以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D;H2O2仅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B;H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C;H2O2既不做氧化剂又不做还原剂的反应是A;
(2)Cr2(SO4)3中Cr的化合价为+3价,反应后变成了K2CrO4,化合价变成+3,Cr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化合价升高了3价;H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反应后变成了-2价的O,化合价降低了1价,化合价变化的最小公倍数为6,所以Cr2(SO4)3的计量数为1,双氧水的计量数为3,然后利用观察法配平其它物质,配平后的方程式为:3H2O2+Cr2(SO4)3+10KOH=2K2CrO4+3K2SO4+8H2O;该反应中,双氧水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做氧化剂;被氧化的元素为+3价的Cr,双氧水同时被还原成H2O,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为。
29.已知A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非金属氧化物,根据图中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A是____________,D是____________。
(2)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
(3)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答案】(1). SiO2 (2). H2SiO3 (3). Na2CO3+SiO2Na2SiO3+CO2↑ (4). H2SiO3H2O+SiO2 (5). CO2+H2O+SiO32-=CO32-+H2SiO3↓ (6). SiO2+2OH-=SiO32-+H2O (7). SiO32-+2H+=H2SiO3↓
【详解】A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非金属氧化物,且A能够与纯碱(Na2CO3)、NaOH反应,A应该为SiO2;由转化关系可知B为Na2SiO3,C为CO2,D为H2SiO3,③为SiO2和NaOH的反应,Na2SiO3可与酸反应生成硅酸,硅酸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硅,则
(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SiO2,D为H2SiO3;
(2)①是SiO2和碳酸钠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酸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SiO2Na2SiO3+CO2↑;
⑤是硅酸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iO3H2O+SiO2;
(3)②硅酸酸性比碳酸弱,硅酸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可生成硅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2O+SiO32-=CO32-+H2SiO3↓;
③是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2+2OH-=SiO32-+H2O;
④是硅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硅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
30.已知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6种微粒:MnO4-、NO2-、H+、Mn2+、H2O和一种未知的离子X(简单锰离子在生成物中),完成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的X离子是__,还原产物是__。
(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
(3)如反应转移了0.2 mol电子,则反应的NO2-的物质的量为__。
(4)实验室常用饱和NaNO2与NH4Cl溶液反应制取纯净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答案】(1). NO3- (2). Mn2+ (3). 2MnO4-+5NO2-+6H+===2Mn2++5NO3-+3H2O (4). 0.1 mol (5). NaNO2+NH4Cl===NaCl+N2↑+2H2O
【详解】(1)MnO4-→Mn2+为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化合价能够升高的只有N元素,所以应该是NO2-被氧化生成NO3-,因此X离子是NO3-,还原产物是Mn2+;
(2)1mol高锰酸根离子反应转移5mol电子,1mol亚硝酸根离子被氧化转移2mol电子,所以高锰酸根离子和亚硝酸根离子个数比为2:5,再据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后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NO2-+6H+=2Mn2++5NO3-+3H2O;
(3)消耗1mol亚硝酸根离子转移2mol电子,如反应转移了0.2mol电子,则反应的N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
(4)NaNO2与NH4Cl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氮气,1mol亚硝酸钠反应转移3mol电子,1mol氯化铵反应也是转移3mol电子,所以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再结合原子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NaCl+N2↑+2H2O。
3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现象说明二氧化硫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二氧化硫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
(5)尾气可采用__________溶液吸收。
【答案】(1). 蒸馏烧瓶 (2). 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3). 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 (4). 5SO2+2MnO4-+2H2O=5SO42-+2Mn2++4H+ (5). 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浑浊 (6). 氧化性 (7). 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红色 (8). 氢氧化钠
【详解】(1)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为蒸馏烧瓶,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2)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高锰酸钾与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现象是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或紫红色褪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SO2+2MnO4-+2H2O=5SO42-+2Mn2++4H+;
(3)C中Na2S与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水和单质S,因此C中的实验现象是无色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浑浊;反应中SO2发生还原反应,说明SO2具有氧化性;
(4)品红与SO2反应后褪色,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为红色即可证明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
(5)二氧化硫有毒,属于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因此尾气可用NaOH溶液吸收,以防止污染环境。
32.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并检验产物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烧瓶底部放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3)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B两个装置中应先点燃________________处的酒精(喷)灯,点燃E处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产生水蒸气 (2). 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 (3). 3Fe+4H2O(g)Fe3O4+4H2 (4). H2O (5). Fe3O4 (6). 吸收未反应的水蒸气(或干燥H2) (7).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玻璃管内壁上有水珠生成 (8). A (9). 收集H2并检验其纯度
【详解】(1)铁与水蒸气反应的条件是高温,水的状态是气体,所以A装置的作用是产生水蒸气;反应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烧瓶底部放碎瓷片的作用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
(2)装置B中是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氢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水是氧化剂,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升高,铁是还原剂,四氧化三铁是氧化产物;
(3)E是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气体进入E装置前要干燥,否则会有危险,硬质玻璃管可能炸裂,因此D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水蒸气(或干燥H2);
(4)氢气还原氧化铜得到铜和水,即H2+CuOCu+H2O,所以E中的实验现象是硬质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硬质玻璃管右端管壁有液滴生;
(5)若先点燃B处,铁会与氧气先发生反应,所以须先点燃A处;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混有空气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E处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验证氢气的纯度,方法是:收集一试管气体,将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若发出噗的声音,说明气体纯净;若发生尖锐爆鸣声,说明气体不纯。
分卷I
一、单选题(共26小题,每小题2.0分,共52分)
1.某铁的氧化物(FexO)1.52 g溶于足量盐酸中,向所得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112 mL Cl2,恰好将Fe2+完全氧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exO溶于足量盐酸后只生成了FeCl3和H2O
B. 标准状况下112 mL Cl2的物质的量是5 mol
C. x=0.8
D. 通入Cl2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2++Cl2Fe3++2Cl﹣
【答案】C
【详解】A.某铁的氧化物(FexO)1.52g溶于足量盐酸中,再通入氯气,将Fe2+完全氧化生成Fe3+,所以FexO溶于HCl有FeCl2生成,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氯气的物质的量是0.112L÷22.4L/mol=0.005mol,故B错误;
C.FexO中Fe的平均化合价为+2/x,被氧化为Fe3+,根据电子守恒可知,转移的电子数和Cl2转移的电子数相等。标准状况下112mLCl2转移电子数为0.005mol×2=0.01mol。则有:1.52g/(56x+16)g·mol-1×(3-2/x)×x=0.01mol,解得x=0.8,故C正确;
D.通入Cl2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2.在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合适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HCl→H2 B. CO2→CO
C. Fe2O3→Fe D. Br-→Br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氢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错误;B、碳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需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错误;C、铁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错误;D、溴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需加氧化剂才能实现,正确,答案选D。
3.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
A. 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B. 反应中有氧原子的得失
C. 反应中有电子得失或电子偏移 D. 反应后生成新物质
【答案】C
【解析】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所以答案选C。A、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B、D认识不全面。
4.在水溶液中,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BaCl2===Ba2++Cl- B. Na2CO3===2Na++
C. MgCl2===Mg2++2Cl- D. Ba(OH)2===Ba2++2OH-
【答案】A
【详解】A. 氯化钡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BaCl2=Ba2++2Cl-,A错误;
B. 碳酸钠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2CO3=2Na++CO32-,B正确;
C. MgCl2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MgCl2=Mg2++2Cl-,C正确;
D. Ba(OH)2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D正确;
答案选A。
5.有MgCl2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向其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得到的沉淀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原溶液中MgCl2和Al2(SO4)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 1:2 B. 2:1 C. 1:1 D. 2:3
【答案】C
【解析】MgCl2和Al2(SO4)3先与NaOH生成Mg(OH)2和Al(OH)3沉淀,沉淀最大时,再加NaOH,Al(OH)3溶于NaOH,沉淀减少,Al(OH)3溶解消耗0.25V的NaOH溶液,设NaOH浓度为c,根据方程式Al(OH)3+NaOH=NaAlO2+2H2O,Al(OH)3的物质的量为0.25Vc,又根据Al2(SO4)3+6Na OH=2Al(OH)3↓+3Na2SO4可知:Al2(SO4)3的物质的量为0.125Vc,消耗NaOH的量为0.125*6Vc =0.75Vc,MgCl2和Al2(SO4)3总共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Vc,MgCl2消耗NaOH的量为Vc-0.75Vc=0.25Vc,根据MgCl2+2NaOH=Mg(OH)2↓+2NaCl知MgCl2的物质的量为0.25Vc/2=0.125Vc ,则原溶液中MgCl2和Al2(SO4)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0.125Vc/0.125Vc =1:1,C正确,正确答案为C
6.如果1 g 水中含有a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
A. 18a B. 9a C. 2a D.
【答案】B
【详解】1 g H2O的物质的量为1/18 mol,含有H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18 mol×2=1/9 mol,根据公式n=N/NA可得NA=9a mol-1,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9a,答案选B。
7.元素的性质包含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可以通过该元素对应单质或化合物的某些化学性质体现出来。某同学认为铝元素是金属元素,但是有一定的非金属性。下列化学反应中,你认为能支持该同学观点的是( )
A. 铝片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B. 氢氧化铝溶于强碱溶液
C. 氢氧化铝溶于强酸溶液 D. 铝热反应
【答案】B
【详解】A、铝片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仅仅体现了金属铝的金属性方面,故A不选;
B、常见的金属氢氧化物都只能溶于酸中,非金属(如Si)或是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会溶解在碱中,氢氧化铝溶于强碱溶液中,可以表明金属铝和其他金属不同,同时还表现了金属铝的非金属性一面,故B选;
C、氢氧化铝溶于强酸溶液,仅仅体现了金属铝的金属性方面,故C不选;
D、铝热反应证明的是金属可以置换金属,只能证明金属铝的金属性方面,故D不选。
故答案选B。
8.将1.8g某金属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产生2.24LH2(标准状况下),则该金属是( )
A. Al B. Mg C. Fe D. Zn
【答案】A
【解析】正确答案:A
金属的摩尔质量与化合价的比为1.8÷(2.24/22.4)×2=9,代入后四个选项分别是:27/3="9" 、 24/2=12、 56/2="28" 、 65/2="32.5" ,A正确。
9.下列有关碳和硅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硅的水溶液显酸性,所以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
B. 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可得到硅酸,说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
C. 高温时二氧化硅与纯碱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所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D. 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因此它不能溶于任何酸
【答案】B
【详解】A、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故A错误;
B、强酸制弱酸,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可得到硅酸,说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的酸性强,故B正确;
C、高温下,二氧化硅能和碳酸钠反应,不能说明碳酸酸性小于硅酸,是难挥发酸酐制备易挥发性酸酐,要根据常温下,强酸制取弱酸判断,故C错误;
D、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二氧化硅能溶于氢氟酸中,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10.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大 B. 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
C. 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D. 金属钠的熔点很高
【答案】B
【详解】A.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小,可用小刀切割,故A错误;
B.钠的焰色反应显黄色,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故B正确;
C.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故C错误;
D.金属钠的熔点很低,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11.NA为阿伏加徳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B. 常温常压下的67.2 L氯气与27 g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
C. 1 L 1 mol·L-1的稀硝酸中,含氧原子数为3NA
D. 1 mol 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C原子数为NA
【答案】C
【详解】A.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生成0.1mol氧气转移转移0.2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故A正确;B. 常温常压下67.2L氯气的物质的量约为:67.2L÷22.5L/mol≈2.99mol,27gAl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铝完全反应消耗1.5mol氯气,显然氯气过量,1mol铝完全反应失去3mol电子,转移电子数为3NA,故B正确;C. 1L 1mol/L的稀硝酸中含有1mol硝酸,1mol硝酸中含有3molO原子,由于水分子中也含有O原子,则该溶液中含氧原子数大于3NA,故C错误;D. 1mol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1molC原子,含C原子数为NA,故D正确;本题选C。
12.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选用的试剂是( )
A. H2O B. 浓H2SO4 C. NaCl D. NaOH
【答案】D
【详解】A项、Fe、Al均与盐酸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故A错误;
B项、Fe、Al在浓H2SO4中均发生钝化,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故B错误;
C项、Fe、Al均不与NaCl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故C错误;
D项、Al与NaOH溶液反应,而Fe不能,反应后过滤可除杂,故D正确。
故选D。
13.下列性质中,不属于金属共同性质的是( )
A. 导电性 B. 导热性 C. 熔点较高 D. 延展性
【答案】C
【详解】金属具有许多共同的物理性质。例如,常温下都是固体(汞除外),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电和热的优良导体,有延展性,而熔点差别较大;故答案选C。
14.在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时,溶液的导电性由大变小又逐渐增大的是( )
A. 盐酸中逐滴加入食盐溶液 B. 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 石灰乳中滴加稀盐酸 D. 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答案】D
【详解】A.盐酸中滴加食盐溶液,使溶液中的带点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强,A错误;
B.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氢离子浓度减小,钠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几乎不变,B错误;
C.石灰乳中滴加盐酸,石灰乳微溶于水,溶于盐酸,使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强,C错误;
D.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导电能力减弱,当完全反应时,再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带电离子逐渐增大,导电能力增强,D正确;答案为D
15.收集纯净的氯气,最好选用( )
A. 向上排空气法 B. 向下排空气法
C. 排水法 D. 排饱和食盐水法
【答案】D
【详解】A、氯气是一种比空气重有毒的气体,易污染空气,用排空气法得不到纯净的氯气,故A错误;
B、氯气比空气重且有毒,不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故B错误;
C、氯气与水反应,也能溶解于水,不利于很好的收集气体,故C错误;
D、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是因为饱和食盐水中的氯离子对反应Cl2+H2OHClO+HCl的平衡起到了抑制作用,减少了与水反应的氯气,同时降低了氯气的溶解度,实验室制备Cl2,最好用排饱和食盐水集气法收集,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6.下列关于蒸馏实验操作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蒸馏是利用液态物质沸点不同将其混合物分离的实验方法
B. 蒸馏时,混合物中沸点低的物质先气化逸出,再冷凝变为液体
C. 蒸馏可用来分离各种沸点不同的液态或固态混合物
D. 用蒸馏的方法可以除去混合物中沸点低、易挥发的杂质
【答案】C
【详解】A. 蒸馏是利用液态物质沸点不同将其混合物分离的实验方法,A正确;
B. 蒸馏时,混合物中沸点低的物质先气化逸出,再冷凝变为液体,B正确;
C. 蒸馏不能用来分离固态混合物,C错误;
D. 用蒸馏的方法可以除去混合物中沸点低、易挥发的杂质,D正确;
答案选C。
17.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盐酸、纯碱、氯酸钾、氧化镁、二氧化硅
B. 硝酸、烧碱、次氯酸钠、氧化钙、二氧化硫
C. 碳酸、消石灰、硫酸铵、一氧化碳、三氧化硫
D. 醋酸、烧碱、生石灰、氧化铁、二氧化碳
【答案】B
【详解】A.盐酸、纯碱、氯酸钾、氧化镁、二氧化硅分别属于酸、盐、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硝酸、烧碱、次氯酸钠、氧化钙、二氧化硫分别属于酸、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故B正确;
C.碳酸、消石灰、硫酸铵、一氧化碳、三氧化硫分别属于酸、碱、盐、不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
D.醋酸、烧碱、生石灰、氧化铁、二氧化碳分别属于酸、碱、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选B。
18.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可行的是( )
A. 加稀盐酸后过滤,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
B. 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汽油和煤油
C. 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KNO3和 NaCl固体的混合物
D. 将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以除去其中的氢气
【答案】A
【解析】A项,Mg粉和Al粉溶于稀盐酸,铜粉不溶于稀盐酸,加稀盐酸后过滤可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正确;B项,汽油和煤油为沸点不同互相混溶的液体混合物,应用分馏法分离,错误;C项,KNO3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NaCl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增大不明显,分离KNO3和NaCl固体混合物的操作为:加水将固体混合物溶解,蒸发结晶,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错误;D项,此过程中发生反应:H2+CuOCu+H2O、2Cu+O22CuO,O2被消耗而减少,同时H2与O2反应可能发生爆炸,错误;答案选A。
19.“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某研究所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得到的物质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具有丁达尔效应④不能透过半透膜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出现黑色沉淀。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②③④ D. ①③④⑥
【答案】C
【详解】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属于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不能透过半透膜,能透过滤纸,具有介稳性,不生成沉淀,故②③④正确;故答案选C。
20.在空气中的自由离子附着在分子或原子上形成的空气负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O22—就是一种空气负离子,则O22—的摩尔质量为( )
A. 32g B. 34g C. 32g/mol D. 34g·mol—1
【答案】C
【详解】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O2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O22-的摩尔质量为32g/mol,答案选B。
21.环保部门每天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以污染物浓度为标准确定的空气质量信息,这些污染物是( )
A.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
B.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
C. 稀有气体、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
D. 稀有气体、氮氢化物、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
【答案】A
【解析】二氧化碳、稀有气体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A正确。
22. 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氯气、液氯和氯水是同一种物质
C. 氯气能溶于水
D. 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氯气溶于水即得到氯水,氯水是混合物,B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B。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干冰和冰都属于氧化物 B. 小苏打和苏打都属于盐
C. 碳酸钙和碳酸都属于酸 D. 水银和银都属于单质
【答案】C
【详解】A项,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冰是固态水,二者都是氧化物,故A项分类正确;
B项,苏打是碳酸钠的俗名,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名,二者都属于盐类,故B项分类正确;
C项,碳酸属于弱酸,碳酸钙属于盐类,故C项分类错误;
D项,水银和银分别由金属汞元素、银元素组成,二者均为单质,故D项分类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C。
2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碘易升华,所以碘要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
B. 液溴应保存在磨口玻璃塞试剂瓶中,并加少量水进行水封
C. 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是氯气
D. 碘易溶于酒精,所以用酒精从碘水中萃取碘
【答案】B
【详解】A.碘易升华,但碘是固体,所以碘不能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应该用广口瓶,A错误;
B.液溴易挥发,应保存在磨口玻璃塞试剂瓶中,并进行水封,B正确;
C.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可以是氯气或臭氧等氧化性气体,C错误;
D.碘易溶于酒精,但是酒精和水互溶,不分层,不能用酒精从碘水中萃取碘,D错误;
答案选B。
25.镁、铝合金粉末10.2g溶于500mL 4mol·L-1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若加入2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使得沉淀达到最大量,则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
A. 100mL B. 500mL C. 1000mL D. 1500mL
【答案】C
【解析】要使产生的沉淀的质量最大,则沉淀为氢氧化镁与氢氧化铝,反应后为NaCl溶液,根据钠离子与氯离子守恒可知:n(NaOH)=n(NaCl)=n(HCl)=0.5L×4mol/L=2mol,所以需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2mol÷2mol/L=1L=1000mL,答案选C。
26.下列转化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完成的是( )
A. H+―→H2 B. ―→Mn2+
C. CO2―→ D. S2-―→
【答案】D
【详解】A.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需要加还原剂,故A不选;B.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需要加还原剂,故B不选;C.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D.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需要加氧化剂,故D选;本题选D。
分卷II
二、填空题(共6小题,共48分)
27.工业上通常用工业酒精和生石灰混合蒸馏法制取无水乙醇。如图是实验室中模拟工业原理制取无水乙醇的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的三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除去工业酒精中的水时,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过滤
B.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蒸馏
C.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分液
(3)由(2)可知除去工业酒精中的水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5)在蒸馏操作中,仪器B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给烧瓶加热未垫石棉网 (2). 温度计的水银球不应插入溶液中 (3). 冷却水的方向接反了 (4). C (5). CaO+H2O===Ca(OH)2 (6). 温度计 (7). 蒸馏烧瓶 (8). 冷凝管 (9). 防止暴沸
【详解】(1)根据图示可以看出,给烧瓶加热未垫石棉网,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溶液中,应该是在支管口处,冷却水的方向接反了,应该是下面进水,上面出水;
(2)水能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成的氢氧化钙是微溶于水的物质,不能用分液的方法,故答案选C;
(3)水能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4)据图可以看出,A是温度计,B是蒸馏烧瓶,C是冷凝管;
(5)在蒸馏操作中,仪器B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的目的是能防止暴沸。
28.针对以下A至D四个涉及H2O2的反应(未配平)填空:
A.Na2O2+HCl―→H2O2+NaCl
B.Ag2O+H2O2―→Ag+O2+H2O
C.H2O2―→H2O+O2
D.H2O2+Cr2(SO4)3+KOH―→K2CrO4+K2SO4+H2O
(1)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H2O2仅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____________,H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__________,H2O2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反应是____________。
(2)用单线桥法标出D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H2O2+Cr2(SO4)3+10KOH===2K2CrO4+3K2SO4+8H2O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_。
【答案】(1). D (2). B (3). C (4). A
(5). (6). H2O2
(7). Cr (8). H2O
【详解】(1)A.反应Na2O2+HCl→H2O2+NaCl是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双氧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B.反应Ag2O+H2O2→Ag+O2+H2O中Ag2O被还原成单质银,H2O2仅表现为还原性,其中氧元素转化为O2;
C.反应H2O2→H2O+O2属于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是一个自身氧化还原反应,H2O2既表现了氧化性,又表现了还原性;
D.反应H2O2+Cr2(SO4)3+KOH→K2CrO4+K2SO4+H2O中双氧水中氧元素化合价由-1变成-2,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双氧水仅做氧化剂;
所以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D;H2O2仅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B;H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C;H2O2既不做氧化剂又不做还原剂的反应是A;
(2)Cr2(SO4)3中Cr的化合价为+3价,反应后变成了K2CrO4,化合价变成+3,Cr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化合价升高了3价;H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反应后变成了-2价的O,化合价降低了1价,化合价变化的最小公倍数为6,所以Cr2(SO4)3的计量数为1,双氧水的计量数为3,然后利用观察法配平其它物质,配平后的方程式为:3H2O2+Cr2(SO4)3+10KOH=2K2CrO4+3K2SO4+8H2O;该反应中,双氧水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做氧化剂;被氧化的元素为+3价的Cr,双氧水同时被还原成H2O,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为。
29.已知A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非金属氧化物,根据图中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A是____________,D是____________。
(2)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
(3)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答案】(1). SiO2 (2). H2SiO3 (3). Na2CO3+SiO2Na2SiO3+CO2↑ (4). H2SiO3H2O+SiO2 (5). CO2+H2O+SiO32-=CO32-+H2SiO3↓ (6). SiO2+2OH-=SiO32-+H2O (7). SiO32-+2H+=H2SiO3↓
【详解】A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非金属氧化物,且A能够与纯碱(Na2CO3)、NaOH反应,A应该为SiO2;由转化关系可知B为Na2SiO3,C为CO2,D为H2SiO3,③为SiO2和NaOH的反应,Na2SiO3可与酸反应生成硅酸,硅酸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硅,则
(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SiO2,D为H2SiO3;
(2)①是SiO2和碳酸钠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酸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SiO2Na2SiO3+CO2↑;
⑤是硅酸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iO3H2O+SiO2;
(3)②硅酸酸性比碳酸弱,硅酸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可生成硅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2O+SiO32-=CO32-+H2SiO3↓;
③是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2+2OH-=SiO32-+H2O;
④是硅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硅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
30.已知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6种微粒:MnO4-、NO2-、H+、Mn2+、H2O和一种未知的离子X(简单锰离子在生成物中),完成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的X离子是__,还原产物是__。
(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
(3)如反应转移了0.2 mol电子,则反应的NO2-的物质的量为__。
(4)实验室常用饱和NaNO2与NH4Cl溶液反应制取纯净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答案】(1). NO3- (2). Mn2+ (3). 2MnO4-+5NO2-+6H+===2Mn2++5NO3-+3H2O (4). 0.1 mol (5). NaNO2+NH4Cl===NaCl+N2↑+2H2O
【详解】(1)MnO4-→Mn2+为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化合价能够升高的只有N元素,所以应该是NO2-被氧化生成NO3-,因此X离子是NO3-,还原产物是Mn2+;
(2)1mol高锰酸根离子反应转移5mol电子,1mol亚硝酸根离子被氧化转移2mol电子,所以高锰酸根离子和亚硝酸根离子个数比为2:5,再据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后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NO2-+6H+=2Mn2++5NO3-+3H2O;
(3)消耗1mol亚硝酸根离子转移2mol电子,如反应转移了0.2mol电子,则反应的N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
(4)NaNO2与NH4Cl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氮气,1mol亚硝酸钠反应转移3mol电子,1mol氯化铵反应也是转移3mol电子,所以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再结合原子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NaCl+N2↑+2H2O。
3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现象说明二氧化硫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二氧化硫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
(5)尾气可采用__________溶液吸收。
【答案】(1). 蒸馏烧瓶 (2). 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3). 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 (4). 5SO2+2MnO4-+2H2O=5SO42-+2Mn2++4H+ (5). 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浑浊 (6). 氧化性 (7). 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红色 (8). 氢氧化钠
【详解】(1)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为蒸馏烧瓶,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2)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高锰酸钾与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现象是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或紫红色褪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SO2+2MnO4-+2H2O=5SO42-+2Mn2++4H+;
(3)C中Na2S与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水和单质S,因此C中的实验现象是无色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浑浊;反应中SO2发生还原反应,说明SO2具有氧化性;
(4)品红与SO2反应后褪色,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为红色即可证明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
(5)二氧化硫有毒,属于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因此尾气可用NaOH溶液吸收,以防止污染环境。
32.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并检验产物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烧瓶底部放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3)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B两个装置中应先点燃________________处的酒精(喷)灯,点燃E处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产生水蒸气 (2). 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 (3). 3Fe+4H2O(g)Fe3O4+4H2 (4). H2O (5). Fe3O4 (6). 吸收未反应的水蒸气(或干燥H2) (7).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玻璃管内壁上有水珠生成 (8). A (9). 收集H2并检验其纯度
【详解】(1)铁与水蒸气反应的条件是高温,水的状态是气体,所以A装置的作用是产生水蒸气;反应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烧瓶底部放碎瓷片的作用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
(2)装置B中是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氢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水是氧化剂,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升高,铁是还原剂,四氧化三铁是氧化产物;
(3)E是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气体进入E装置前要干燥,否则会有危险,硬质玻璃管可能炸裂,因此D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水蒸气(或干燥H2);
(4)氢气还原氧化铜得到铜和水,即H2+CuOCu+H2O,所以E中的实验现象是硬质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硬质玻璃管右端管壁有液滴生;
(5)若先点燃B处,铁会与氧气先发生反应,所以须先点燃A处;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混有空气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E处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验证氢气的纯度,方法是:收集一试管气体,将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若发出噗的声音,说明气体纯净;若发生尖锐爆鸣声,说明气体不纯。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