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甘肃省天水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文科试卷(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318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甘肃省天水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文科试卷(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318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甘肃省天水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文科试卷(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318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甘肃省天水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文科试卷(解析版)
展开甘肃省天水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文科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P:31 Mg:24Al:27 Cu:64 Fe:56
一、单选题(共 25 题,1-15 题每题 2 分,16-25 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
1.美日科学家因在研究“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曾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钯(Pd)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10246Pd和10346Pd互为同位素
B. 钯是第五周期元素
C. Pd2+核外有48个电子
D. 10846Pd的原子核内有62个中子
【答案】C
【详解】A. 10246Pd和10346Pd两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A叙述正确;
B.钯原子核外有五个电子层,位于第五周期,故B叙述正确;
C.Pd原子核外有46个电子,则Pd2+核外有44个电子,故C叙述错误;
D. 10846Pd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08-46=62,故D叙述正确;
答案选C。
2.元素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A. B.
C. D.
【答案】D
【详解】硫为16号元素,其核电荷数为16,其位于元素周期素周期表第3周期VIA,其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按照2、8、6排布,故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选D。
3.已知X+结构示意图如下图,则X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 第二周期0族 B. 第四周期ⅠA族
C. 第三周期ⅠA族 D. 第三周期ⅦA族
【答案】B
【详解】X+结构示意图:,则可推知其质子数为:2+8+8+1=19,X是钾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ⅠA族,B项正确;
答案选B。
4.下列有关NH3的性质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
A. 极易溶于水,可与水做喷泉实验
B. 液氨能作制冷剂
C. 工业上常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
D. 常温下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答案】D
【解析】A、氨气分子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极易溶于水,可与水做喷泉实验,故A正确。B、氨气易液化,液态氨气在气化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可做制冷剂,故B正确。工业上合成氨是用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生成的,故C正确。常温下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故D正确。本题正确选项为D。
5.下列电子层上运动的电子能量最低的是( )
A. L B. K C. N D. M
【答案】B
【详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距离原子核越近能量越低,所以N层能量最高,K层能量最低,故选B。
6.下列最终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的试剂是( )
A. NH3 B. SO2 C. Cl2 D. 浓 H2SO4
【答案】B
【详解】A. NH3溶于水显碱性,所以其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A项错误;
B. 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所以其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B项正确;
C. Cl2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所以其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但最终又变化白色,C项错误;
D. 18.4mol/L的H2SO4有脱水性,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黑,D项错误。
答案选B。
7.下列关于浓硫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可用于干燥氨气 B. 浓硫酸可使纸张脱水炭化
C. 浓硫酸必须保存在棕色瓶中 D. 可用锌和浓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答案】B
【解析】浓硫酸具有高沸点难挥发性、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用作干燥剂,但是浓硫酸能与氨气反应,不能用于干燥氨气,故A错误;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纸张炭化,故B正确;C、浓硫酸很稳定、难分解难挥发,不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C错误;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锌反应,产生的是二氧化硫,而不是氢气,故D错误。
8.下列气体中,既有颜色又有毒性的是( )
A. N2 B. CO C. NO2 D. NH3
【答案】C
【解析】有毒性的气体有CO,NO2; N2 、CO 、NH3均是无色气体,NO2为红棕色气体,故既有颜色又有毒性的是NO2。答案选C。
9.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检物质取出少量放在试管中然后( )
A. 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颜色变化
B. 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
C. 加NaOH浓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颜色变化
D. 加入强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试液
【答案】C
【解析】铵盐受热分解,产物很复杂,A项错误;铵盐水溶液可能呈酸性或中性,不能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B项错误;强碱也能使酚酞变红,干扰铵根离子的检验,D项错误。
10. 下列反应起了氮的固定作用的是( )
A. 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
B. 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
C. NO与O2反应生成NO2
D. 由NH3制碳铵或硫铵
【答案】A
【详解】A、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的过程,是将游离态的氮元素转化为化合态的氮元素的过程,属于氮的固定,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氨的催化氧化是含氮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不属于氮的固定, 故B错误;
C、NO与O2反应生成NO2是含氮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不属于氮的固定,故C错误;
D、由氨气制碳铵和硫铵是含氮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不属于氮的固定,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选项A。
1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镁是第IIA族元素
B. 第IA族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C. 氧族中含金属元素
D. 第3周期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
【答案】B
【解析】A.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序数,所以12号镁最外层有2个电子,是第IIA族元素,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氢是非金属,并不是全部是金属,故B错误;C. 氧族中84号元素钋是金属,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钠、镁、铝是金属,其余是非金属元素,所以第3周期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答案选B.
12.下列物质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
A. O2 B. Na2O C. HCl D. CaCl2
【答案】C
【解析】
A.O2中只含O元素,属于非金属单质,不是化合物,故A错误;B.Na2O中只存在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C.HCl分子中只存在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故C正确;D.CaCl2中只存在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故D错误;答案选C.
13.甲、乙是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二者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 )
A. 2 B. 4 C. 8 D. 18
【答案】B
【解析】由元素周期表结构可知,对于处于同一主族不同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相差可能为2、8、18、32等,不可能相差4,故选B。答案选B.
14.在周期表中,下列各组元素位于同一主族的是( )
A. H、O B. Mg、Al
C. Si、P D. F、Cl
【答案】D
【解析】A.H是第ⅠA族而O是第ⅥA族元素,不是位于同一主族,故A错误;B.Mg是第ⅡA族而Al是第ⅢA族元素,不是位于同一主族,故B错误;C.Si是第ⅣA族而P是第ⅤA族元素,不是位于同一主族,故C错误;D.F是第VIIA主族而Cl是第VIIA族元素,位于同一主族,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答案选D.
15.下列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A. 氟 B. 氯 C. 溴 D. 碘
【答案】D
【解析】分析: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以此解答。
详解: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氟、氯、溴 、碘为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因此原子半径最大的为碘;正确选项D。
16.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H2X,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分子式可能是( )
A. H2XO3 B. H2XO4 C. H4XO4 D. H3XO4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主族元素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为8,确定X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判断。
详解:元素X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X,则最低价是-2价,所以X的最高价是+6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H2XO3中X元素化合价是+4价,A选项不符合; H2XO4中X元素化合价是+6价,B选项符合; H4XO4中X元素化合价是+4价,C选项不符合; H3XO4中X元素化合价是+5价,D选项不符合;正确选项B。
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二周期元素从C到F,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B. 第三周期元素从Na到Cl,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C. 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逐渐增强
D. LiOH、NaOH、KOH的碱性依次逐渐增强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第二周期元素从C到F,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A错误;B.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越多,原子半径越小,所以第三周期元素从Na到Cl,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错误;C.HCl、HBr、HI的沸点依次逐渐升高,HF分子间存在氢键形成缔合分子,沸点比HCl大,C错误;D.Li、Na、K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所以LiOH、NaOH、KOH的碱性依次逐渐增强,D正确。答案选D。
18.下列有关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 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7
B. 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越容易失去电子,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
C. 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的元素一定位于第二周期
D. 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的所有元素
【答案】C
【解析】A. O元素和F元素要失去核外电子是非常困难的,他们无法显示+6、+7价,A错误;B. 容易失去电子被氧化,还原性越强,B错误;C. 第一周期仅有一层电子,第三周期及以下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一定小于次外层电子数,C正确;D. ⅠA族中H元素不属于碱金属,D错误。故选择C。
19.下列各图若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A. 2号元素核外电子出于稳定状态,应位于元素周期表最右侧,3号元素不能位于其右侧,A错误;B. 在元素周期表中10号元素右侧不存在元素,B错误;C. 同上,且11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位于元素周期表最左侧,C错误;D. 正确。故选择D。
20.铋(Bi)在医药方面有重要应用。下列关于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和互为同素异形体 B. 和互为同位素
C. 和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D. 和分别含有126和127个质子
【答案】B
【详解】A.由同样的单一化学元素组成,但性质却不相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和是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原子,不是单质,A项错误;
B.两原子的质子数均为83,而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B项正确;
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两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均为83,C项错误;
D.两原子的质子数均为83,D项错误;
答案选B。
21.X、Y、Z都是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Z>Y>X
B. 氢化物的稳定性:X>Y、Z>Y
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Y>X
D. 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X<Y<Z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X、Y、Z都是短周期元素,由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Y位于同一主族且上下相邻,Y和Z位于第3周期且左右相邻,元素的非金属性X强于Y、Z强于Y。A. 原子半径:Z<Y,X<Y,A不正确;B. 氢化物的稳定性:X>Y、Z>Y,B正确;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Y<X,C不正确;D. 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X<Y,Y>Z,D不正确。
22.下列表达方式错误的是( )
A. 碱性NaOH>Mg(OH)2>Al(OH)3 B. 氟化钠的电子式
C. 酸性 HClO > H2SO4 D. 碳-12原子126C
【答案】C
【解析】A. 碱性NaOH>Mg(OH)2>Al(OH)3 ,A正确;B. 氟化钠的电子式为,B正确;C. 酸性 HClO< H2SO4,C不正确;D. 碳-12原子指的是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可表示为,D正确。本题选C。
23. 下列物质间的反应没有明显反应现象的是( )
A. 常温下,浓硝酸、浓硫酸使铁和铝发生钝化
B. 二氧化硫气体分别通入溴水、品红溶液中
C.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并互相靠近
D. 将氯化氢气体不断通入滴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常温下浓硝酸可使铁和铝发生钝化,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行,无明显现象,所以A错误;
B、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溴水发生反应:SO2+Br2+2H2O═H2SO4+2HBr,溴水橙色褪去;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所以B正确;
C、浓盐酸和浓氨水挥发性很强,挥发的出NH3气体和HCl气体可以直接化合,生成氯化铵固体形成白烟,所以C正确;
D、因HCl可使与烧碱反应,溶液碱性消失,溶液红色褪去,所以D正确;故本题选A。
24.在元素周期表里,金属与非金属元素附近能找到( )
A. 制半导体的元素 B. 制农药的元素
C. 制催化剂的元素 D. 制耐高温合金的元素
【答案】A
【详解】在过渡元素中(副族和VIII族元素)中寻找各种优良的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在非金属元素区寻找制农药的元素;在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可以找到做半导体的元素,故选A项。
综上所述,本题选A。
25.下列各组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的递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Na、Mg、A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 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增大
C. N、O、F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
D. Li、Na、K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
【答案】C
【解析】A.Na、Mg、Al位于相同周期,Na、Mg、Al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2、3,则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故A正确;B.非金属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等于其族序数,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为+5、+6、+7,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增大,故B正确;C.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得电子能力增强,则N、O、F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故C错误;D.同主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则Li、Na、K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故D正确;答案选C.
二.填空题。(共 40 分)
26.用化学用语填空。(1)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
(2)第三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___。
(3)碱金属元素中(除 Fr 外),单质密度最小的是_______,熔点最低的是_________。
(4)卤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Na (2). F (3). HClO4 (4). NaOH (5). Cl (6). Li (7). Cs (8). 第二周期第ⅦA族
【解析】
【分析】短周期元素为前三周期元素,依据元素周期律可知,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同主族元素中从上到下,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金属性依次增强,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再结合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分析作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1)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同主族元素中从上到下,元素金属性依次增强,非金属性依次减弱;且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越强;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越强,则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Na元素,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也应为NaOH,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但因F无正价,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故答案为:Na;F;HClO4;NaOH;
(2)第三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所以最小的是Cl,故答案为:Cl;
(3)碱金属元素(除Fr外)为Li、Na、K、Rb和Cs,单质密度从上到下呈增大趋势,所以最小的是Li,熔点从上到下依次降低,则熔点最低的是Cs,故答案为:Li;Cs;
(4) 卤素元素为F、Cl、Br和I,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F,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ⅦA族,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ⅦA族。
27.(1)写出表示含有 8 个质子、10 个中子的原子的符号__________。
(2)画出 Si 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 H2O 的电子式 ________
(4)所含元素为 18 种的周期是第________、________周期。
【答案】(1). (2). (3). (4). 四 (5). 五
【解析】
【分析】(1)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
(2)Si的原子序数为14号,结合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分析;
(3)H2O 为共价化合物,分子内共有两个氢氧共用电子对;
(4)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回答。
【详解】(1)因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所以O的质量数为8+10=18,,该原子的原子符号位,故答案为:;
(2)Si的原子序数为14,在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IVA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3)H2O 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4)在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第七周期是不完全周期,前六周期中每个周期的元素种类数为:2、8、8、18、18和32,所以所含元素为 18 种的周期是第四和第五周期,
故答案为:四;五。
28.把木炭加热至红热,投入到浓硝酸溶液中,产生NO2、CO2两种气体组成的红棕色混合气体X,用X作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无色强酸溶液C是 ,单质F是 (填名称)。
(2)0.5mol碳与足量浓硝酸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3)无色气体E遇到空气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4)产生白色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HNO3(或硝酸) 铜(Cu)
(2)2
(3)变红棕色
(4)CO2+Ca(OH)2=CaCO3↓+H2O
【解析】
【分析】无色气体C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应为CaCO3 ,说明C中含有CO2 ,无色稀溶液D与单质F反应生成蓝色溶液,该溶液应含有Cu2+,则说明F为Cu,无色稀溶液D具有强氧化性,应为稀HNO3溶液,生成气体E为NO,结合物质的性质解答该题。
【详解】无色气体C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应为CaCO3,说明C中含有CO2,无色稀溶液D与单质F反应生成蓝色溶液,该溶液应含有Cu2+,则说明F为Cu,无色稀溶液D具有强氧化性,应为稀HNO3溶液,生成气体E为NO,
(1)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无色强酸溶液C是硝酸;F是铜。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HNO3(或硝酸),铜(Cu)。
(2)C+4HNO3=CO2+4NO2+2H2O,该反应转移电子4e-,所以根据1molC---4mole-可知,0.5mol碳与足量浓硝酸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2。
(3)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无色气体NO遇到空气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变红棕色;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变红棕色;
(4)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CO2+Ca(OH)2=CaCO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