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321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321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321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1.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实验室少量的 Na 可保存在 CCl4 液体中
B. 酒精灯在用完以后,可用嘴吹灭
C. 稀释浓硫酸,在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蒸馏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D. 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都要用到玻璃棒,且作用相同
【答案】C
【详解】A.钠的密度比四氯化碳的小,比煤油的大,故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故A错误;
B.酒精灯熄灭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故B错误;
C.浓硫酸密度比水大,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如果把水倒入浓硫酸中,水会浮在水面上,且放出的热会使水沸腾,从而造成酸液飞溅的现象出现,因而稀释浓硫酸时是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故C正确;
D.在粗盐提纯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加速食盐溶解;在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在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作用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2.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和气体摩尔体积等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标准状况下,1摩尔SO3的体积约为22.4L
B. 92克N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44.8L
C.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D. 标准状况下,22.4L O2所含的分子数为NA
【答案】D
【详解】A.标准状况下SO3不是气体,不能用于气体摩尔体积,故A错误;
B.92克NO2的物质的量为92g/46g/mol=2mol,但是存在与四氧化二氮的互变平衡2NO2N2O4,所以体积小于44.8L,故B错误;
C.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内分子的数量相等,因此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与摩尔质量无关,故C错误;
D.标准状况下,22.4LO2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含的分子数为NA,故D正确。
故选D。
3.可以在强酸性条件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Al3+、Na+、NO3-、CO32- B. K+、Na+、Cl-、NO3-
C. K+、Na+、Cl-、AlO2- D. K+、Fe2+、SO42-、NO3-
【答案】B
【详解】A.酸性条件下,CO32-与H+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选;
B.酸性条件下,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B选;
C.酸性条件下,AlO2-与H+反应生成Al(OH)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选;
D.酸性条件下,Fe2+与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选。
故选B。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酸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3组成的混合物
B. 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C. 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D.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太阳能光电池板的主要成分是硅晶体
【答案】A
【详解】A.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酸按照体积比1:3组成的混合物,故A错误;
B.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故B正确;
C.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故C正确;
D.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太阳能光电池板是硅晶体制成,故D正确。
故选A。
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
A. 常温下铁遇浓硫酸发生钝化,可用铁质容器贮运浓硫酸
B. 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HCl气体
C. Na 2O2具有强氧化性,可作潜水艇里氧气的来源
D. 明矾溶于水可形成氢氧化铝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答案】C
【详解】A.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使铁钝化,所以在常温下用铁质容器贮运浓硫酸,故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HCl气体,故B正确;
C.过氧化钠可以和人呼出的CO2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可作潜水艇里的供氧剂,故C错误;
D.明矾溶于水可形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可用作净水剂,故D正确。
故选C。
6.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 对元素周期表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门捷列夫
B.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周期表的具体表现形式
C.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D. 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减弱
【答案】A
【详解】A.发现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故A正确;
B.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故B错误;
C.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C错误;
D.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故D错误。
故选A。
7.300 mL 4mol/L 硝酸与一定量的铝镁铁合金反应生成 4.48L NO (标准状况)和铁盐、铝盐、镁盐等,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4mol/L的NaOH 溶液,使铝镁铁元素恰好全部转化为沉淀,则所加 NaOH 溶液的体积是 ( )
A. 200 mL B. 250 mL C. 300 mL D. 无法计算
【答案】B
【详解】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3L×4mol/L=1.2mol,生成NO的物质的量为:4.48L÷22.4L/mol=0.2mol,
所以反应后溶液中NO3-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2mol-0.2mol=1.0mol,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4mol/L的NaOH溶液,使铝、镁、铁元素恰好全部转化为沉淀,则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为NaNO3,所以n(NaOH)=n(NO3-)=1.0mol,则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是V=n/C=1.0mol/4mol/L=0.25L=250mL,故B正确。
故选B。
8.观察下列实验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图中实验操作对应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 。
⑵下列实验需要在哪套装置中进行(填序号): a、分离植物油和水: ____________ ; b、从海水中提取蒸馏水: __________ ;
⑶装置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实验室需要490mL 0.5mol•L-1 NaOH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需称取 ___________g的烧碱固体.
②配制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胶头滴管,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各项中,可能导致实际浓度偏高的是 _________(填标号).
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B.NaOH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未冷却立即配制溶液
C.溶解NaOH固体之后的烧杯未洗涤
D.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洒出
【答案】(1). 过滤 (2). 蒸馏 (3). ④ (4). ③ (5). 引流 (6). 10.0 (7). 500 mL容量瓶 (8). AB
【解析】
【分析】(1)由混合物分离实验装置图可知,①为过滤,②为蒸发,③为蒸馏,④为萃取(分液);
(2)结合物质的性质选择分离方法;
(3)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4)①根据m=CVM计算溶质的质量,注意V应该是500mL;
②根据仪器的作用选取仪器;
③根据C=n/V判断配制溶液的误差。
【详解】(1)①装置是用来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是过滤;③装置是用来分离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属于蒸馏;故答案为:过滤,蒸馏。
(2)a.植物油和水分层,利用分液漏斗分液;b.从海水中提取蒸馏水,沸点不同,利用蒸馏装置;故答案为:④,③。
(3)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答案为:引流。
(4)①m(NaOH)=CVM=0.5mol/L×0.5L×40g/mol=10.0g,故答案为:10.0g。
②溶液配制过程中,用烧杯溶解烧碱,用玻璃棒搅拌和引流,用500mL的容量瓶配制溶液,用胶头滴管定容,用托盘天平称量烧碱,用药匙取药品,所以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500mL容量瓶,故答案为:500 mL容量瓶。
③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则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
B.NaOH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未冷却立即配制溶液,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则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
C.溶解NaOH固体之后的烧杯未洗涤,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则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D.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洒出,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则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故选AB。
9.实验室制取Cl2及性质的验证实验组合装置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装浓盐酸的玻璃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A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产生的氯气标准状况下为5.6L,参加反应的二氧化锰为_______克。
(3)装置D采用向上排空气收集氯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证明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G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分液漏斗 (2). 4H+ + 2Cl-+ MnO2 Mn2+ + Cl2↑+ 2H2O (3). 21.75 (4). 氯气密度比空气大 (5). E中红色布条不褪色、F中红色布条褪色 (6). 除去HCl气体 (7). 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解析】
【分析】(1)装浓盐酸的玻璃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
(2)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计算;
(3)氯气密度比空气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氯气遇到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能褪色,起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
(5)饱和NaCl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气体,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
【详解】(1)依据仪器形状可知,装浓盐酸的玻璃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在加热条件下,实验室可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4H+ +2Cl-+MnO2Mn2++Cl2↑+2H2O;5.6LCl2的物质的量为5.6L÷22.4L/mol=0.25mol,由反应方程式可知:MnO2~Cl2↑,所以生成0.25molCl2,参加反应的二氧化锰为0.25mol,质量为0.25mol×87g/mol=21.75g,故答案为:4H+ +2Cl-+MnO2Mn2++Cl2↑+2H2O,21.75。
(3)装置D采用向上排空气收集氯气的原因是氯气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氯气密度比空气大。
(4)氯气遇到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能褪色,起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因为干燥氯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无漂白性,而氯气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是因为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了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答案为:E中红色布条不褪色、F中红色布条褪色。
(5)饱和NaCl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气体,氯气是污染性气体,不能排放到空气中,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方程式为:Cl2+2NaOH=NaCl +NaClO+H2O,故答案为:除去HCl气体,Cl2+2NaOH=NaCl+NaClO+H2O。
10.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检验木炭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的产物,设计如图装置(已知SO2能使溴水褪色),请回答:
(1)试管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B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试管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同时该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进行SO2性质的研究:
(4)当通入SO2时,A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
(5)可用来验证SO2具有漂白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分析,SO2的性质:
①当通入SO2一段时间后,可观察C中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_____________性。
②如要验证SO2还具有另一方面的性质,D装置中的药品应为_____________。
A.FeCl3溶液B.氯水C.氢硫酸D.浓硝酸
【答案】(1). SO2+Br2+2H2O== H2SO4+2HBr (2). 变蓝 (3). 检验 产物中存在CO2 (4). SO2+H2O=H2SO3 (5). B中品红溶液褪色 (6). 还原 (7). C
【解析】
【分析】木炭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 CO2↑+2SO2↑+2H2O,反应产生的气体有CO2、SO2和H2O。无水硫酸铜遇到水蒸气会变为蓝色,所以如果白色固体变为蓝色说明有水生成;如果品红褪色说明有SO2生成,要确定有CO2生成,需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在之前需要首先除去SO2,即D装置中溴水吸收SO2,E装置中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完全被吸收,据此答题。
【详解】(1)D装置中溴水吸收SO2,反应生成溴化氢和硫酸,化学方程式为SO2+Br2+2H2O=H2SO4+2HBr,故答案为:SO2+Br2+2H2O=H2SO4+2HBr。
(2)因为木炭与浓硫酸反应有水生成,无水硫酸铜遇到水蒸气会变为蓝色,故答案为:变蓝。
(3)F试管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产物中存在CO2,故答案为:检验产物中存在CO2。
(4)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能电离出氢离子而使其溶液呈酸性,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所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其反应方程式为:H2O+SO2=H2SO3,故答案为:SO2+H2O=H2SO3。
(5)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验证SO2具有漂白性的现象是B中品红溶液褪色,故答案为:B中品红溶液褪色。
(6)①酸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该反应中二氧化硫作还原剂,所以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
②要证明二氧化硫的氧化性,二氧化硫必须和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A.FeCl3溶液具有氧化性,能氧化二氧化硫,故A错误;
B.氯水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二氧化硫,故B错误;
C.氢硫酸具有还原性,能被二氧化硫氧化,故C正确;
D.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二氧化硫,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1.(一)某课外小组为了检验Na2O2与水反应的产物,设计如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14分2分一空)
(1)装置B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反应完全后向装置A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Na2O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在常温下,Fe与水并不起反应,但在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可发生反应。 应用下列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 请回答该实验中的问题。
(4)圆底烧瓶中盛装水,烧瓶里应事先放置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求16.8克铁粉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为___________mol。
(6)该同学欲确定反应后硬质试管中固体物质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待硬质试管冷却后,取少许其中的固体物质溶于稀硫酸得溶液B;
②取少量溶液B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说明硬质试管中固体物质的成分是_________,若溶液未变红色则说明硬质试管中固体物质的成分____________。
【答案】(1). 红色铜丝变黑 (2). 溶液变红 (3). 2Na2O2+2H2O=4Na++OH-+O2↑ (4). 防止暴沸 (5). 0.8 (6). 一定有Fe3O4 、可能有Fe (7). Fe3O4和Fe
【解析】
【分析】(1)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O2,O2与B装置中加热的铜丝反应生成CuO,铜丝由红色变为黑色;
(2)NaOH能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
(3)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O2;
(4)烧瓶里放置几片碎瓷片作用是防止暴沸;
(5)由3Fe+4H2O(g)Fe3O4+4H2可知,3mol铁粉参加反应转移电子8mol;
(6)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有三价铁离子,说明硬质试管中固体一定有Fe3O4,可能有Fe;KSCN溶液未变红色,说明无三价铁离子,一定有Fe3O4和Fe。
【详解】(1)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O2,通过浓硫酸将气体干燥,O2与B装置中加热的铜丝反应生成CuO,装置B中的现象为铜丝由红色变为黑色,故答案为:红色铜丝变黑。
(2)反应完全后向装置A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因为装置A中有NaOH生成,所以溶液变为红色,故答案为:溶液变红。
(3)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O2,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故答案为:2Na2O2+2H2O=4Na++OH-+O2↑。
(4)烧瓶里放置几片碎瓷片,其作用是防止暴沸,故答案为:防止暴沸。
(5)由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可知,3mol铁粉参加反应转移电子8mol,16.8克铁粉的物质的量为16.8g/56g/mol=0.3mol,则反应转移的电子为0.8mol,故答案为:0.8。
(6)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有三价铁离子,说明硬质试管中固体一定有Fe3O4,可能有Fe;KSCN溶液未变红色,说明无三价铁离子,一定有Fe3O4和Fe,故答案为:一定有Fe3O4,可能有Fe;Fe3O4和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