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浙江省慈溪市三山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327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浙江省慈溪市三山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327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浙江省慈溪市三山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327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浙江省慈溪市三山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浙江省慈溪市三山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共50分)
1.下列关于能源和作为能源使用的物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化石燃料物质内部“贮存”着能量
B. 太阳能不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C. 物质的化学能可能在不同条件下转化为热能、电能等为人类所用
D. 绿色植物发生光合作用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
【答案】B
【详解】A项、化石燃料是由数百万年前的动植物演化而来的,固定在这类燃料中的能量最原始的来源是太阳能,故A正确;
B项、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可以转化为化学能,也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直接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
C项、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如放热反应),可以转换为电能(如原电池),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如镁条燃烧),故C正确;
D项、光合作用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故D正确。
故选B。
2.对于化学电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化学电源比火力发电对化学能的利用率高
B. 化学电源所提供的电能居于人类社会现阶段总耗电量的首位
C. 化学电源均是安全、无污染的
D. 化学电源即为充电电池
【答案】A
【详解】A.火力发电一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等,化学电源是化学能与电能的直接转化,省略了许多中间环节,所以化学电源比火力发电对化学能的利用率高,故A正确;
B.人类现阶段总耗电量占首位的应是火力发电,故B错误;
C.化学电源一般较安全,但含重金属的电源如果随意丢弃,将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故C错误;
D.有些化学电源是可充电电源(如镍氢电池),有些是不可充电的(如干电池),故D错误。
故选A。
3.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与对应表述均正确的是( )
A. 稀硫酸与0.1 mol/L NaOH 溶液反应:H+(aq)+OH-(aq)= H2O(l) △H = +57.3 kJ·mol−1
B. 已知 2C(s)+O2(g)=2CO(g)△H= -221 kJ·mol-1, 则可知 C 的热值为 110.5 kJ·mol−1
C. 0℃、30MPa 下,将 0.5mol N2 和 1.5molH2 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 NH3(g),放热 19.3kJ,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 + 3H2(g) 2NH3(g) △H= -38.6kJ·mol−1
D. 密闭容器中,0.3mol 硫粉与 0.2mol 铁粉混合加热生成硫化亚铁 0.2mol 时,放出 19.12 kJ 热量, 则 Fe(s)+S(s)=FeS(s)△H= - 95.6 kJ·mol−1
【答案】D
【详解】A.酸碱中和是放热反应,故△H应为负值,故A错误;
B.燃烧热指的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定义要点:必须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如C→CO2,H→H2O(液),而2C(s)+O2(g)=2CO(g)△H=-221kJ•mol-1,是碳的不完全燃烧,故B错误;
C.N2(g)+3H2(g)⇌2NH3(g),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H>38.6kJ•mol-1,故C错误;
D.则根据方程式Fe+S=FeS可知,反应中硫是过量的,则1mol参加反应放出的热量是19.12 kJ×1mol/0.2mol=95.6kJ,因此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Fe(s)+S(s)=FeS(s) △H=-95.6kJ/mol,故D正确。
故选D。
4.根据如下能量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C(g)与1 mol O2(g)的能量之和为393.5 kJ
B. 反应2CO(g)+O2(g) ===2CO2(g)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C. 由C→C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s)+O2(g) ===2CO(g) ΔH= −221.2 kJ∙mol−1
D. CO的燃烧热ΔH=+282.9 kJ∙mol−1
【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1 mol C(s)与1 mol O2(g)的能量之和大于393.5 kJ,而1 mol C(g)与1 mol O2(g)的能量之和远大于393.5 kJ,选项A错误;B、由图可知,1 mol CO(g)与0.5mol O2(g)生成1 mol CO2(g)放出282.9 kJ的热量,所以反应2CO(g)+O2(g) =2CO2(g)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选项B错误;C、由图可知,1 mol C(s)与0.5mol O2(g)转化为1 mol CO(g),放出热量为:393.5-282.9=110.6 kJ,所以2C(s)+O2(g) ==2CO(g) ΔH= −221.2 kJ∙mol−1,选项C正确;D、根据选项B得反应CO(g)+O2(g) =CO2(g) ΔH= −282.9 kJ∙mol−1,可知CO的燃烧热ΔH=-282.9 kJ∙mol−1,选项D错误。答案选C。
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点燃甲烷不一定会爆炸
B. 甲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是一种很好的气体燃料
C. 煤矿的矿井要注意通风并严禁烟火,以防爆炸的发生
D. 点燃甲烷前不必进行验纯
【答案】D
【详解】A项、甲烷在空气中爆炸范围为5%~15%,因此点燃甲烷不一定会爆炸,故A正确;
B项、甲烷的燃烧热比较大,且燃烧产物无污染,是很好的气体燃料,故B正确;
C项、煤矿的矿井中含有大量甲烷,点燃时易爆炸,所以煤矿的矿井要注意通风和严禁烟火,以防爆炸事故的发生,故C正确;
D项、甲烷为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需检验纯度,故D错误。
故选D。
6.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可用某时刻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来表示
B. 在同一反应中,用反应物或生成物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值是相等的
C.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反应进行的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D. 可用单位时间内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来表示氢氧化钠和硫酸的反应速率
【答案】D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值来表示的平均速率,故A、C两项错误;因化学反应速率与各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如果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不同,则反应速率的值不相同,B选项错误。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常情况下,甲烷跟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都不反应
B. 甲烷化学性质稳定,不能被任何氧化剂氧化
C. 甲烷与Cl2反应无论生成CH3Cl、CH2Cl2、CHCl3还是CCl4,都属于取代反应
D. 甲烷的四种有机取代产物有一种气态,其余三种为液态且都不溶于水
【答案】B
【详解】A项、甲烷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跟强酸、强碱、强氧化剂都不反应,故A正确;
B项、甲烷可以燃烧,能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
C项、甲烷是饱和链烃,跟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无论生成CH3Cl、CH2Cl2、CHCl、CCl4,故C正确;
D项、甲烷的四种有机取代物中只有一氯甲烷是气体,其余三种为液态且都不溶于水,故D正确。
故选B。
8.用锌片与1 mol·L-1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增大的是( )
A. 对该反应体系加热
B. 用浓硫酸代替稀盐酸
C. 不用锌片,改用锌粉
D. 加入少量1 mol·L-1硫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升高温度、增大浓度、增大物质的接触面积等可加快反应速率。对于没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
【详解】A项、加热能使反应速率加快,故A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增大;
B项、锌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不能制取氢气,故B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增大;
C项、改用锌粉,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故C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增大;
D项、加入1 mol•L-1硫酸,则氢离子浓度增大,故D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增大。
故选B。
9.反应2SO2+O2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1,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1·s-1,则这段时间为( )
A. 0.1 s B. 2.5 s C. 5 s D. 10 s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三氧化硫的反应速率是0.040mol·L-1·s-1 ×2=0.40mol·L-1÷t,解得t=5s,答案选C。
10.将1 mol甲烷和适量的Cl2混合后光照,充分反应后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四种有机产物的物质的量依次增大0.1 mol,则参加反应的Cl2的物质的量为( )
A. 1 mol B. 3 mol
C. 4.5 mol D. 6 mol
【答案】B
【解析】
【分析】发生取代反应时,Cl2中一半的Cl原子生成HCl,根据充分反应后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四种有机产物的物质的量依次增大0.1mol,计算出各自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所需氯气的物质的量。
【详解】将1 mol甲烷和适量的Cl2混合后光照,根据充分反应后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四种有机产物的物质的量依次增大0.1mol,经计算可以确定其物质的量分别是0.1mol、0.2mol、0.3mol、0.4mol,四种有机取代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CH3Cl):n(CH2Cl2):n(CHCl3):n(CCl4)=1:2:3:4,发生取代反应时,Cl2中的Cl原子取代甲烷分子中的H同时生成HCl,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2×0.2mol+3×0.3mol+4×0.4mol=3mol,故选B。
11.100 mL 6 mol·L-1硫酸溶液与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
A. 硫酸钾溶液 B. 硫酸铜固体
C. 碳酸钠 D. 烧碱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过量的锌粉反应,硫酸完全反应,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减小氢离子浓度但不改变其物质的量。
【详解】A项、加硫酸钾溶液,与硫酸不反应,溶液体积增大,氢离子浓度减小但不改变其物质的量,反应速率减小,生成氢气的量不变,故A正确;
B项、加硫酸铜溶液,锌置换出铜,在硫酸溶液中构成锌铜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故B错误;
C项、加入碳酸钠,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氢离子物质的量减小,减少生成氢气的量,故C错误;
D项、加入烧碱溶液,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氢离子物质的量减小,减少生成氢气的量,故D正确;
故选A。
12.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3H2(g)2NH3(g),在673 K、30 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小
B. 点c处反应达到平衡
C. 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n(N2)不一样
D. 点e处反应达到平衡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N2(g)+3H2(g)2NH3(g)反应中,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少,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当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详解】A项、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由图可知,a点氢气浓度大,则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故A错误;
B项、点c处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反应到t1时达到平衡,则点c处没有达到平衡,故B错误;
C项、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均为平衡状态,则n(N2)一样,故C错误;
D项、点e处n(NH3)保持不变,反应达到平衡,故D正确。
故选D。
13.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 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D. 信号弹爆炸时,镁燃烧产生的能量全部转化为光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A、电解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物质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D、信号弹爆炸时,镁燃烧产生的能量不可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详解】A项、电解装置将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正确;
B项、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在生物体内储存,故B正确;
C项、物质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故C正确;
D项、信号弹爆炸时,镁燃烧产生的能量不可能全部转化为光能,其中有一部分转化为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D错误。
故选D。
14.可逆反应2NO22NO+O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NO2红棕色) (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表示v(正)=v(逆),正确。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不能表示v(正)=v(逆),错误。③只要发生反应,v(NO2)∶v(NO)∶v(O2)=2∶2∶1恒成立,错误。④混合气体颜色不变,说明各物质浓度不变,正确。答案选A。
15.高粱酿酒属于以下哪种利用方式( )
A. 直接燃烧 B. 生物热化学转化
C. 生物化学转化 D. 热化学转化
【答案】C
【详解】高粱中的淀粉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发酵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该过程是在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完成的,故属于生物化学转化,故选C。
16.反应4A(s)+3B(g)=2C(g)+D(g),2 min内B的浓度减少0.6 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v(A)=0.4 mol·L-1·min-1
B. 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之比为3∶2∶1
C. 在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为0.3 mol·L-1·min-1
D. 在这2 min内B和C两物质浓度都是逐渐减小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v=△c/△t计算v(B),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C)、判断v(B)与v(D)关系,A是固体,不能利用该方法表示反应速率。
【详解】A项、A是固体,不能用该方法表示反应速率,故A错误;
B项、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之比为3∶2∶1,故B正确;
C项、在2min内,B的浓度减少0.6mol/L,则v(B)=0.6mol/L/2min=0.3mol/(L•min),该速率为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不是某时刻的即时速率,故C错误;
D项、在这2 min内,反应物B的浓度逐渐减小,生成物C的浓度逐渐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17.一定条件下氨的分解反应2NH3N2+3H2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内进行,已知起始时氨气的物质的量为4 mol,5 s末为2.4 mol,则用氨气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 )
A. 0.32 mol·L-1·s-1 B. 0.16 mol·L-1·s-1
C. 1.6 mol·L-1·s-1 D. 0.8 mol·L-1·s-1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v=△c/△t=△cV△t计算氨气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
【详解】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反应进行到5s时,消耗氨气的物质的量是(4mol-2.4mol)=1.6mol,所以用氨气表示的反应速率是(1.6mol/2L)/5s=0.16 mol·L-1·s-1,故选B。
18.对于可逆反应M+NQ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 M、N全部变成了Q
C.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不变
D. 反应已经停止
【答案】C
【解析】A、平衡时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之比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二是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如2 mol M与1 mol N反应,无论怎样反应,M与N的浓度永远不相等,所以“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这种说法是错误的,A错误;B、此反应是可逆反应,B错误;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不变,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但未停止,C正确;D、根据C中分析可知D错误。答案选C。
19.人造卫星常用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它在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据此判断氧化银是( )
A. 负极,被氧化 B. 正极,被还原
C. 负极,被还原 D. 正极,被氧化
【答案】B
【解析】分析:由电极方程式可知Ag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0价,被还原,应为原电池正极反应,以此解答。
详解:根据化合价可知,电极反应中银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做负极,另一电极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氧化银为正极,得电子被还原。
答案选B。
20.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2O3+ 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
实验
反应温度/℃
Na2S2O3溶液
稀H2SO4
H2O
V/mL
c/(mol·L-1)
V/mL
c/(mol·)
V/mL
A
25
5
0.1
10
0.1
5
B
25
5
0.2
5
0.2
10
C
35
5
0.1
10
0.1
5
D
35
5
0.2
5
0.2
10
【答案】D
【解析】“最先出现浑浊”,即:反应速率最快;
此题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两因素:温度、浓度;
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而C、D中温度高;
浓度:溶液体积相等,均为20ml,则B、D中Na2S2O3、H2SO4浓度大;
综合分析,得:D正确;
21.在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HI气体,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HI(g)H2(g)+I2(g)。下列叙述中,一定属于平衡状态的是( )
A. HI、H2、I2的浓度相等
B.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C. 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D. v(HI)∶v(H2)∶v(I2)=2∶1∶1
【答案】B
【解析】
【分析】反应为可逆反应,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存在H2、I2、HI在容器中共存的特点,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详解】A项、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关系取决于反应物的起始量和转化的程度,H2、I2、HI的浓度相等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的依据,故A错误;
B项、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所以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变,故B正确;
C项、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容器中气体压强始终不变,故C错误;
D项、当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之比为其系数之比时,不能说明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B。
22.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根本因素是( )
A. 温度和压强 B. 反应物的浓度
C.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性质 D. 催化剂的加入
【答案】C
【解析】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根本因素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性质,其余选项都是外界条件,答案选C。
23.在2A+B 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A)=0.5mol·L-1· s-1 B. v(B)=0.3 mol·L-1· s-1
C. v(C)=0.8 mol·L-1· s-1 D. v(D)=10 mol·L-1·min-1
【答案】B
【解析】
【分析】注意比较反应速率快慢常用方法有:归一法,即按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为用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比值法,即由某物质表示的速率与该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比值越大,速率越快,一般用比值法相对简单。
【详解】由比值法可得:v(A)/2=0.25mol·L-1· s-1,v(B)/1=0.3 mol·L-1· s-1,v(C)/3=0.8/3mol·L-1· s-1,注意D的单位需要换算,v(D)=10 mol·L-1·min-1=1/6 mol·L-1· s-1,v(D)/4=1/24 mol·L-1· s-1,反应速率最快的是v(B),故选B。
24.下列关于碳氢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碳氢化合物的通式为CnH2n+2
B. 燃烧产物为CO2和H2O的化合物一定是碳氢化合物
C. 碳原子间以单键相连的是烷烃
D. 碳氢化合物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是偶数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只有烷烃的分子组成通式符合CnH2n+2,烯烃分子组成通式为CnH2n,炔烃分子组成通式为CnH2n-2,A错误;燃烧产物为CO2和H2O的化合物不仅有碳氢化合物,还有烃的衍生物,例如:糖类、酯等物质,B错误;C,并不是所有碳氢化合物中都存在碳碳单键,如甲烷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碳原子,不存在碳碳键,C错误;烷烃的分子组成通式符合CnH2n+2,烷烃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n+2,一定是偶数,D正确。
25.科学家设计出质子膜H2S燃料电池,实现了利用H2S废气资源回收能量并得到单质硫。质子膜H2S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极a为电池的负极
B. 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H++4e-===2H2O
C. 电路中每流过4 mol电子,在正极消耗44.8 L H2S
D. 每0.5molH2S参与反应,有1 mol H+经质子膜进入正极区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反应方程式2H2S(g)+O2(g)═S2(s)+2H2O可知,极a为电池的负极,负极上H2S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b为电池的正极,正极上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详解】A项、a极上硫化氢失电子生成S2和氢离子,发生氧化反应,则a为负极,故A正确;
B项、正极上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酸性条件下,氧气得电子生成水,则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H++4e-=2H2O,故B正确;
C项、气体体积的测定条件未知,不能计算正极消耗硫化氢的体积,故C错误;
D项、0.5molH2S参与反应,正极消耗0.25mol氧气,根据电极反应式O2+4H++4e-=2H2O可知,有1mol H+经质子膜进入正极区,故D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共50分)
26.(1)如图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反应: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写出下列的电极反应式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NO2(g)+CO(g)=CO2(g)+NO(g) ΔH=-234 kJ·mol-1 (2). Pb - 2e- + SO42- = PbSO4 (3). PbO2 + 2e- + SO42- + 4H+ = PbSO4 + 2H2O
【解析】
【分析】(1)由图可知,1mol NO2和1mol CO反应生成CO2和NO放出热量为368-134=234kJ,根据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进行书写;
(2)酸性条件下,在负极上Pb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在正极上PbO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详解】(1)由图可知,1mol NO2和1mol CO反应生成CO2和NO放出热量为368-134=234kJ,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O2(g)+CO(g)=NO(g)+CO2(g)△H=-234 kJ•mol-1,故答案为:NO2(g)+CO(g)=CO2(g)+NO(g) ΔH=-234 kJ·mol-1;
(2)酸性条件下,在负极上Pb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Pb - 2e- + SO42- = PbSO4;在正极上PbO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PbO2 + 2e- + SO42- + 4H+ = PbSO4 + 2H2O,故答案为:Pb - 2e- + SO42- = PbSO4;PbO2 + 2e- + SO42- + 4H+ = PbSO4 + 2H2O。
27.某温度下,在2 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态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中的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
(2)5 min内用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
(3)化学反应速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一般用粗锌代替纯锌和稀硫酸反应,这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加快了氢气生成的速率。
【答案】(1). 3X+Y3Z (2). 0.06 mol·L-1·min-1 (3). 原电池
【解析】
【分析】从图像中可知,X、Y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少,是反应物,Z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多,是生成物。
【详解】(1)X、Y、Z三种物质物质的量的变化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X的物质的量在5 min内变化了0.6mol,Y的物质的量在5 min内变化了0.2mol,Z的物质的量在5 min内变化了0.6mol,得到方程式为3X+Y3Z,故答案为:3X+Y3Z;
(2)Z的物质的量在5min内变化了0.6mol,△c(Z)=0.6mol/2L=0.3 mol/L,v(Z)=△c(Z)/△t=0.3 mol/L/5min=0.06 mol·L-1·min-1,故答案为:0.06 mol·L-1·min-1;
(3)粗锌中的杂质与锌在硫酸溶液中可以构成原电池,Zn作负极,原电池反应加快反应速率,氢气生成的速率增大,故答案为:原电池。
28.在200 ℃时,将a mol H2(g)和b mol I2(g)充入到体积为V L的密闭器中,发生反应:I2(g)+H2(g)2HI(g)。
(1)反应刚开始时,由于c(H2)=______ mol·L-1,而c(HI)=________,所以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最大。(填v(正)或v(逆))。
(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趋势为c(H2)_____,而c(HI)_____ ,从而化学反应速率v(正) _______ (填减小、增大、不变)。
(3)当反应进行到v(正)与v(逆)________时,此可逆反应达到了最大限度。若保持外界条件不变时,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反应物的转化率和生成物的产率都将________。
【答案】(1). a/V (2). 0 (3). v(正) (4). 减小 (5). 增大 (6). 减小 (7). 相等 (8). 保持不变
【解析】
【分析】在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中,开始时,c(H2)和c(I2)为最大值,正反应速率最大,由于此时没有HI,逆反应速率最小为0,随反应进行c(H2)和c(I2)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直到平衡时,v正=v逆,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百分含量、各组分的分压等不发生变化。
【详解】(1)反应刚开始时,c(H2)=a/Vmol·L-1,为最大值,正反应速率最大,而c(HI)=0,逆反应速率最小为0,故答案为:a/V;0;v(正);
(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趋势为c(H2)减小,而c(HI)增大,化学反应速率v(正)减小,v(逆))增大,故答案为:减小;增大;减小;
(3)当反应进行到v(正)与v(逆) 相等时,此可逆反应达到了最大限度。若保持外界条件不变时,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反应物的转化率和生成物的产率都将保持不变,故答案为:相等;保持不变。
29.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H2和1 mol I2,压强为p(Pa),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H2(g)+I2(g) 2HI(g)。
(1)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充入1 mol H2,反应速率________(填“加快”“减慢”或“不变”,下同)。
(2)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充入1 mol N2(g)(N2不参加反应),反应速率________。
(3)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充入1 mol N2(g)(N2不参加反应),反应速率________。
【答案】(1). 加快 (2). 不变 (3). 减慢
【解析】
【分析】在恒定温度下,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取决于浓度和压强,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如通入不反应气体,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如压强不变,通入不反应气体,但体积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
【详解】(1)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molH2,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答案为:加快;
(2)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molN2,反应物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故答案为:不变;
(3)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充入1 mol N2(g),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减慢,故答案为:减慢。
30.在2 L密闭容器内,800 ℃时NO(g)和O2(g)反应生成NO2(g)的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间/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1)上述反应________(填“是”或“不是”)可逆反应,在第5 s时,NO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如图,表示NO2变化曲线的是____,用O2表示从0~2 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_______。
(3)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的是________。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答案】(1). 是 (2). 65% (3). b (4). 0.001 5 mol·L-1·s-1 (5). bcd
【解析】
【分析】(1)该反应是可逆反应,5s时反应达到平衡,依据转化率公式计算;
(2)由方程式2NO(g)+O2(g) 2NO2(g)知,NO2为生成物,初始状态时,c(NO2)=0,随反应的进行,c(NO2)逐渐增大,当达到平衡时保持不变;由速率公式和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
(3)由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
【详解】(1)该反应是可逆反应,5s时,NO转化率为(0.020-0.007)mol/0.020mol×100%=65%,故答案为:是;65%;
(2)由方程式2NO(g)+O2(g) 2NO2(g)知,NO2为生成物,初始状态时,c(NO2)=0,随反应的进行,c(NO2)逐渐增大,当达到平衡时,c(NO2)=(0.020-0.007)mol/2L=0.0065mol/L,故表示NO2变化曲线的为b;0~2s内v(NO)=[(0.020-0.008)mol/2L]/2s=0.003 mol·L-1·s-1,由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v(O2)= 0.001 5 mol·L-1·s-1,故答案为:b;0.001 5 mol·L-1·s-1;
(3)及时分离出NO2气体,在改变条件的时刻,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不变,然后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平衡正向移动,a错误;
适当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b正确;
增大O2的浓度,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c正确;
选择高效的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d正确;
故选bcd,故答案为:bcd。
31.航天飞机常采用新型燃料电池作为电能来源,燃料电池一般指采用H2、CH4、CO、C2H5OH等可燃物质与O2一起构成的电池装置。它可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氢氧燃料电池以KOH溶液为电解质,其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1)负极上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消耗标准状况下的5.6LO2时,有________mol电子发生转移。
(3)工作过程中时,溶液的c(OH-)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1). H2+2OH--2e-===2H2O (2). 1 (3). 减小
【解析】
【分析】氢氧燃料碱性电池中,通入氢气的一极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通入氧气的一极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H2+O2=2H2O。
【详解】(1)氢氧燃料碱性电池中,通入氢气的一极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故答案为:H2-2e-+2OH-=2H2O;
(2)标准状况下的5.6LO2的物质的量为0.25mol,由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可知,发生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为0.25mol×4=1mol,故答案为:1;
(3)由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H2+O2=2H2O可知,电池工作过程中有水生成,KOH溶液浓度减小,溶液的c(OH-)减小,故答案为: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