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四川省威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343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四川省威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343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四川省威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343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四川省威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展开
四川省威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试题说明:①本试卷检测范围:化学必修1、必修2一至三章,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②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生作答时,须将第Ⅰ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卷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③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Zn—65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1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4年1月22日是第4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 “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形势”。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B.大量开采化石原料,以满足社会对能源的需求C.减少直至不使用对大气臭氧层起破坏作用的氟氯烃D.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纤维素、油脂、酶均属于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B.将苯、己烷、乙醇三种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振荡后,混合液均分为两层,且溴水层无色C.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乙醇、乙酸、碳酸溶液,pH最小的是碳酸D.煤、石油、天然气、可燃冰均属于化石燃料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7g NH3含有的原子数为4NA B.1molCnH2n+2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3nNAC.1molCl2与足量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D.标准状况下,11.2L H2O中含有的原子数为1.5NA4.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49In)等9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与铷(37Rb)同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n是第五周期第ⅢA族元素 B.In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17C.原子半径:In>Al D.碱性:In(OH)3>RbOH5.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B.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D.单质氧化性逐渐增强6.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W B.X与Y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C.由X、Y、Z、W、R五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X2-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7.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CH4的球棍模型示意图为 B.HF的电子式:C.乙烯的最简式为 CH2 D.还有4种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8.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强碱性溶液中:K+、AlO、Cl-、SO B.强酸性溶液中:K+、SO、Fe2+、NOC.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中:Na+、CO、NO、K+ D.某无色溶液中:Fe3+、Cl-、Na+、NO9.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C.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一段时间后黄绿色消失10.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7H6O5 B.1 mol该物质能与4 mol Na发生反应C.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 D.在水溶液中羧基和羟基均能电离出H+11.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不纯物除杂试剂分离方法ACH4(C2H4)酸性KMnO4溶液洗气B苯(Br2)NaOH溶液过滤CC2H5OH(H2O)新制生石灰蒸馏D乙酸乙酯(乙酸)饱和Na2CO3溶液蒸馏1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淀粉、油脂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②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③食用油属于酯类,石蜡油属于烃类 ④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气化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⑤淀粉遇碘酒变蓝色,在加热条件下葡萄糖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发生反应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13.对于100 mL 1 mol/L盐酸与铁片的反应,采取下列措施:①升高温度;②改用100 mL 3 mol/L盐酸;③多用300 mL 1 mol/L盐酸;④用等量铁粉代替铁片;⑤改用98%的硫酸。其中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14.下列实验操作及结论正确的是( )A.钠和乙醇反应的现象与钠和水反应的现象相同B.在淀粉溶液中加入20%的稀硫酸水解后,立即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证明有葡萄糖生成C.在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振荡,立即加入麦芽糖溶液并加热,能证明麦芽糖具有还原性D.在乙醇溶液中插入一根红热的铜丝,能证明醇氧化成醛15.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B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C、D为金属元素,且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K层电子数;若往E单质的水溶液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可观察到先变红后褪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5种原子中,C的原子半径最大 B.某物质焰色反应呈黄色,该物质不一定是含C的盐C.向D单质与沸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D.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B的强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所示的是吸收能量的过程,所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B.等质量不同烃(CxHy)完全燃烧时,越小,耗氧量越多C.异丙苯()最多有7个碳原子共平面 D.有机物乙苯()的一溴取代物有5种17.对于苯乙烯()的下列叙述 ①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②可发生加聚反应;③可溶于水;④可溶于苯中;⑤可与Br2、HCl等发生加成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A.仅①④⑤ B.仅①②⑤ C.仅①②④⑤ D.全部正确18.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AFeCl2溶液(FeCl3)Fe粉BNaCl溶液(MgCl2)NaOH溶液、稀HClCCl2(HCl)H2O、浓H2SO4DNO(NO2)H2O、无水CaCl219.已知短周期元素的四种离子aA2+、bB+、cC3-、d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B>A>C>D B.原子序数:D>C>B>AC.离子半径:C3->D->A2+>B+ D.氧化性:A2+>B+,还原性:C3-<D-2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稀HNO3将Fe氧化为Fe3+B左边棉球变为橙色,右边棉球变为蓝色氧化性:Cl2>Br2>I2C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浓氨水呈碱性D浓HNO3加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HNO3有强氧化性21.Fe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Fe(NO3)3、Fe2(SO4)3、NO2、N2O4、NO和H2O,当NO2、N2O4、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时,实际参加反应的FeS 与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4 B.1∶5 C.1∶6 D.1∶7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8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58分)22.(12分)根据化学能和热能、电能相关的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I.已知31 g白磷(P4)变为31 g红磷(P)时释放能量。上述变化属于_______变化;稳定性白磷___ __红磷(填“>”或“<”);II.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在我国航天工程中也有应用。 (1)已知:2H2+O22H2O。该反应1g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热量121kJ,其中断裂1molH—H键吸收436kJ,断裂1molO=O键吸收496kJ,那么形成1molH—O键放出热量 。(2)航天技术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原理可以简单看作下图“氢-氧燃料电池的装置图”则:①a极为电池的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1分);溶液中OH-移向________电极(填“a”或“b”)。(1分)②b电极附近pH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③如把H2改为甲烷,则电极反应式为:负极 。23.(20分) Ⅰ.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族周期 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1① 2 ②③④ 3⑤⑥⑦ ⑧⑨⑩4 (1)请画出元素⑨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③⑤⑧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填元素符号)。(3)⑤和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各1分,共2分)(4)③⑤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 (5)用电子式表示⑥和⑨形成的化合物的过程: 。Ⅱ.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1)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的现象 ,即可证明。请写出一种制取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___________溶液吸收尾气。(2)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_________ ______的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__________溶液的洗气瓶。24.(14分)以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A(乙烯)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具有果香味的物质E的生产流程如下: (1)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____________。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____________。(2)某同学欲用上图装置制备物质E,回答以下问题:①试管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试管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制备重要的有机原料——氯乙烷(CH3—CH2Cl),下面是两位同学设计的方案。甲同学:选乙烷和适量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制备,原理是:CH3-CH3+Cl2CH3-CH2Cl+HCl。乙同学:选乙烯和适量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制备,原理是:CH2=CH2+HCl CH3-CH2Cl。你认为上述两位同学的方案中,合理的是 (选填“甲同学”或“乙同学”),简述你的理由: 。25.(12分) I.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A.当X与Y的反应速率之比为1∶1B.在混合气体中X的质量百分数保持不变C.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E.X、Y、Z的浓度之比为1∶1∶2(3)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 。A.恒压时充入Ne B.适当升高温度 C.缩小容器的体积 D.选择高效催化剂.II.一定温度下将3mol的A及3mol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C(g)+2D(g),经过5分钟后反应达到平衡,测得A的转化率为60﹪,C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8mol/(L·min)。求:(1)平衡时B的浓度= mol/L。 (2)D的平均反应速率υ(D)= mol/( L·min)。(3)x=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1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BDADBCCACBC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 答案CACDDCBAC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58分)22.(12分)Ⅰ. 化学 , < Ⅱ. (1) 463kJ (2) ① 负极(1分) , a (1分) , ② 增大 ③ CH4-8e-+10OH-=CO+7H2O 23.(20分) Ⅰ.(1) (2)O<S<Na (3)NaOH , Al(OH)3 (各1分,共2分)(4)(5)Ⅱ.(1) 变蓝色 ,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或 2KMnO4+16HCl(浓) 2KCl+2MnCl2+5Cl2↑+8H2O , NaOH 。(2) 有白色沉淀生成 , 饱和NaHCO3溶液。24.(14分) (1)CH2=CH2+ H2OCH3CH2OH (条件或催化剂,高温、高压), 加成反应(1分)。2CH3CH2OH+O22CH3CHO+2H2O , 氧化反应(1分)。(2)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 +H2O , 饱和碳酸钠溶液 。(3) 乙同学 ; 烷烃的取代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反应很难停留在某一步,所以得到的产物往往是混合物,乙烯与HCl反应只有一种加成产物,所以乙同学的方案更合理。25. (12分)Ⅰ.(1)X(g)+Y(g) 2Z(g) (未用“”不得分,状态“(g)”未注明不扣分) (2)ACDE (未选全得1分,选错不得分)(3) A Ⅱ. (1)1.2 (2) 0.12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