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云南省通海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试卷(解析版)
展开
云南省通海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将下列四种化合物溶于稀盐酸,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没有颜色变化,再加氯水即呈现红色的是( )
A. FeO B. Fe2O3
C. Fe3O4 D. Fe2(SO4)3
【答案】A
【解析】A项,FeO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O,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加入氯水,氯水将FeCl2氧化成FeCl3,溶液变红;B项,Fe2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O,溶液中含Fe3+,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C项,Fe3O4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3、FeCl2和H2O,溶液中含Fe3+,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D项,Fe2(SO4)3溶液中含Fe3+,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符合题意的为FeO,答案选A。
2.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 mol H2含有的分子数目为2NA
B. 0.5 mol H2SO4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为0.5NA
C. 1 mol 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D. 0.5 mol H2O含有NA个氢原子和0.5NA个氧原子
【答案】D
【详解】A. 1 molH2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故A错误;
B.1个 H2SO4 分子含有7个原子,故0.5 mol H2SO4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为3.5NA,故B错误;
C.1 mol 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故C错误;
D.1个 H2O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故D正确;
故选D。
3.体育比赛使用发令枪中所用的“火药”成分是氯酸钾和红磷,经撞击发出响声,同时产生白色烟雾,撞击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5KClO3+6P===3P2O5+5KCl,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上述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6
B. 产生白色烟雾的原因是生成的P2O5白色固体小颗粒(烟)吸水性很强,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生成酸滴(雾)
C. 上述反应中消耗3 mol P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5 mol
D. 产物P2O5为酸性氧化物,但不是磷酸的酸酐
【答案】D
【详解】A.反应5KClO3+6P=3P2O5+5KCl中,氧化剂是KClO3,还原剂是P,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6,故A正确;
B.P2O5白色固体小颗粒(烟)吸水性很强,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生成磷酸小液滴(雾),同时含有氯化钾固体颗粒,所以产生白色烟雾,故B正确;
C.反应5KClO3+6P=3P2O5+5KCl中,磷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5价,消耗3molP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5=15mol,故C正确;
D.P2O5 为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磷酸,是磷酸的酸酐,故D错误;
本题答案为D。
4.潮湿的氯气、新制的氯水、次氯酸钠、漂白粉溶液均能使有色布条褪色。这是由于它们含有或能生成( )
A. 氯气 B. 次氯酸 C. 次氯酸根 D. 氯化氢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这些物质都含有或与水生成次氯酸,能漂白,选B。
5.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Ⅰ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Ⅱ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氯化镁固体是非电解质
B. 氯化镁溶液是电解质
C. 氯化镁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D. 氯化镁只有在溶液中才能导电
【答案】C
【详解】A.MgCl2是强电解质,故A错误;
B.MgCl2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MgCl2在水溶液中电离出可以自由移动的镁离子和氯离子,故C正确;
D.MgCl2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可以导电,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关于明矾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
B. 明矾是纯净物
C. 明矾中存在K+和Al3+两种阳离子
D. 明矾是一种复盐
【答案】A
【详解】A.明矾是KAl(SO4)2的结晶水合物,其化学式为KAl(SO4)2·12H2O ,故A错误;
B.明矾是KAl(SO4)2的结晶水合物,属盐,是纯净物,故B正确;
C.明矾中存在K+和Al3+两种阳离子和SO42-阴离子,故C正确;
D.明矾是两种金属阳离子K+和Al3+和一种酸根离子SO42-阴离子组成的盐,属复盐,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7.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 200 mL 2 mol·L-1MgCl2溶液
B. 1 000 mL 2.5 mol·L-1NaCl溶液
C. 250 mL 1 mol·L-1AlCl3溶液
D. 300 mL 5 mol·L-1KClO3溶液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200mL 2mol/L MgCl2溶液,c(Cl-)=4mol/L;B.1000mL 2.5mol/L NaCl溶液,c(Cl-)=2.5mol/L;C.250mL 1mol/L AlCl3溶液,c(Cl-)=3mol/L;D.300mL 5mol/L KCl溶液c(Cl-)=5mol/L答案选D.
8.下列关于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与二氧化碳分子相似, 1个硅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1个二氧化硅分子
B. 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为气态,二氧化硅为固体
C. 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都能与氧化钙反应生成盐
D. 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答案】A
【详解】A.二氧化硅为原子晶体,是由硅原子与氧原子构成,不存在分子,故A错误;
B.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为气态,二氧化硅为固体,故B正确;
C.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均为酸性氧化物,都能够与碱性氧化物氧化钙反应生成盐,故C正确;
D.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均为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用盐酸清除水垢:CaCO3+2H+===Ca2++CO2↑+H2O
B. Fe跟稀硫酸反应:Fe+2H+===Fe2++H2↑
C. 澄清石灰水跟稀盐酸: H++OH-===H2O
D. 碳酸氢钠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CO3-+OH-===H2O+CO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盐酸与水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aCO3+2H+ = Ca2++CO2↑+H2O,正确;B.Fe跟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2H+=Fe2++H2↑,正确;C.澄清石灰水跟稀盐酸发生反应产生氯化钙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OH-=H2O,正确;D.碳酸氢钠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CO3-+OH-=H2O+CO32-,错误。
10.关于酸、碱、盐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B.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C. 盐在水溶液中电离一定有金属阳离子产生
D. 酸和盐在水溶液中电离都可能有含氧酸根离子产生
【答案】C
【详解】A.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故A正确;
B.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为碱,故B正确;
C.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全部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盐,故盐电离出的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也可能是铵根离子,故C错误;
D.酸和盐在水溶液中电离都可能有含氧酸根离子产生,如H2SO4和Na2CO3在水溶液中均电离出含氧酸根离子,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1.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已知12 g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akJ的热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转化为石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 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
C. 等质量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金刚石放出的能量多
D. 等质量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多
【答案】D
【详解】A.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低,则金刚石转化为石墨会放出热量,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
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B正确;
C.金刚石的能量高,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金刚石比石墨多,故C正确;
D.金刚石的能量高,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金刚石比石墨多,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2.下列关于加成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一定含有碳碳双键
B. 反应物一定含有不饱和键
C. 产物可能不止一种
D. 产物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A
【详解】A.能发生加成反应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碳氧双键、碳氮三键、苯环等,则反应物不一定含有碳碳双键,故A错误;
B.只有含有不饱和键的反应物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B正确;
C.含有不饱和键的有机物发生加成反应时,产物不一定是一种,如CH3CH=CH2与HCl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产物有CH3CH2CH2Cl和CH3CHClCH3两种,故C正确;
D.含有不饱和键的有机物发生加成反应后,加成产物一定是化合物,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3.关于植物油和矿物油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油和矿物油都是混合物
B. 植物油属于酯类,矿物油属于烃类
C. 植物油和矿物油具有相同的元素组成
D. 植物油和矿物油都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C
【详解】A.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直链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脂肪酸除软脂酸、硬脂酸和油酸外,还含有多种不饱和酸,如芥酸、桐油酸、蓖麻油酸等;矿物油是由石油所得精炼液态烃的混合物,故A正确;
B.植物油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属于酯类;矿物油是液态烃的混合物,属于烃类,故B正确;
C.植物油的组成元素是C、H和O,而矿物油有C、H元素组成,故C错误;
D.植物油的组成元素是C、H和O,而矿物油有C、H元素组成,植物油和矿物油完全燃烧均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4.把质量为mg的铜丝灼烧变黑,立即放入下列物质中,能使铜丝变红而且质量仍为mg的是( )
A. 氢氧化钠溶液 B. 乙醛 C. 稀硫酸 D. 乙醇
【答案】D
【详解】A.铜丝灼烧成黑色,立即放入NaOH溶液中,CuO、Cu与NaOH溶液不反应,反应后铜丝质量增加,故A错误;
B.铜丝灼烧成黑色,立即放入CH3CHO中,CuO与CH3CHO不反应,最终铜丝质量增加,故B错误;
C.铜丝灼烧成黑色,立即放入稀硫酸中,CuO溶解于稀硫酸,生成铜盐,质量减少,故C错误;
D.铜丝灼烧成黑色,立即放入C2H5OH中,CuO与C2H5OH反应:2CH3CH2OH+O22CH3CHO + 2H2O,反应后铜丝质量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5.实验室用乙酸、乙醇、浓硫酸制取乙酸乙酯,加热蒸馏后,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上面得到无色油状液体,当振荡混合时,有气泡产生,该现象说明( )
A. 产品中含有被蒸馏出的硫酸
B. 产品中含有未反应的乙醇
C. 产品中含有未反应的乙酸
D. 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有气泡出现,说明有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因此是乙酸,即产品中含有未反应的乙酸,答案选C。
16.在酯化反应实验中制得的乙酸乙酯中混有少量的乙酸,应选用下列哪种试剂洗涤除去( )
A. 乙醇 B. 饱和碳酸钠溶液
C. 水 D. 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B
【详解】A.乙酸乙酯和乙酸均能溶于乙醇,则用乙醇不能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并且还引入了新的杂质,故A错误;
B.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被吸收,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然后分液可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故B正确;
C.虽然乙酸能溶于水而除去,但乙酸乙酯也有少量溶于水,依据除杂原则,除杂时被提纯的物质质量不能减少,故C错误;
D.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完全水解,反应方程式为: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依据除杂原则,除杂时被提纯的物质质量不能减少,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7.用示踪18O原子标记的乙醇与乙酸完全反应后,产物中含有示踪18O原子的是( )
A. 乙酸乙酯 B. 乙酸 C. 乙醇 D. 水
【答案】A
【详解】有机酯化反应的实质是酸脱羟基醇脱氢,则将乙醇(其中的氧用18O标记)在浓硫酸存在条件下与足量乙酸充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H18OCH2CH3CH3CO18OCH2CH3+H2O,故答案为A。
18.下列各项不能用于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是( )
A. 气体的体积变化 B. 颜色的深浅变化
C. 焓变的大小 D. 反应的剧烈程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单位时间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以用于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快慢,错误;B、用单位时间内颜色的深浅变化说明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可以用于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快慢,错误;C、反应速率不同时,焓变可以相同,所以焓变的大小不能用于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快慢,正确;D、反应越剧烈,反应速率越快,能用于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快慢,错误,答案选C。
19.中小学生普遍使用的修正液中含有铅、钡、苯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尤其是苯会引起慢性中毒,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长期使用此类产品,甚至会导致白血病等并发症。对于这一“无形杀手”的评价中,不合理的是( )
A. 修正液中的苯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B. 苯在修正液中做溶剂
C. 应该教育孩子慎用修正液
D. 修正液中的苯是一种白色液体
【答案】D
【详解】A.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能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以能发生取代反应,故A正确;
B.苯是常见的有机溶剂,苯在修正液中做溶剂,故B正确;
C.修正液中含有铅、苯、钡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苯属于有毒物质,所以应该慎用修正液,故C正确;
D.苯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不是白色液体,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20.热水瓶胆镀银常用的还原剂是( )
A. 福尔马林 B. 银氨溶液 C. 葡萄糖 D. 乙酸
【答案】C
【解析】A.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甲醛虽然含有醛基能够发生银镜反应,但是甲醛有毒、易挥发,且活泼性高,生产中不易控制,选项A错误;B.银氨溶液在热水瓶胆镀银中做氧化剂,选项B错误;C.葡萄糖含有醛基能够发生银镜反应,反应温和,生产中易控制,所以工业上热水瓶胆镀银常用葡萄糖做还原剂,选项C正确;D.乙酸不能在热水瓶胆镀银中作为反应物,无法实现,选项D错误。答案选C。
21.易与 X反应,形成离子化合物的是( )
A. Y B. Z C. L D.
【答案】D
【详解】核电荷数9、10、11、12、19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是、、、、,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判断,它们分别属于非金属、非金属、金属,金属、金属,但核电荷数10的元素是稀有气体,所以与19号元素
X反应,形成离子化合物的是9号元素,故答案为D。
22.铁粉与足量1 mol·L-1盐酸反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且不影响产生氢气的量可以加入( )
①2 mol·L-1硝酸溶液 ②少量硫酸铜(s) ③少量铜粉 ④少量醋酸钠(s) ⑤对溶液加热 ⑥向反应液中通入氯化氢气体 ⑦加入过量铁粉 ⑧将铁粉改为铁片
A. ②③④⑤⑥ B. ③⑤⑥
C. ①③⑤⑥⑦ D. ③⑤⑥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①2mol/L的硝酸溶液,硝酸与铁粉反应生成的不是氢气,①错误;②少量CuSO4(s),铁粉与置换出的少量铜形成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但是生成的氢气减少,②错误;③少量铜粉,可以形成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且不影响氢气的量,③正确;④少量CH3COONa(s),生成了醋酸,降低了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反应速率减小,④错误;⑤对溶液加热,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⑤正确;⑥向反应液中通入HCl气体,氯化氢的浓度增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⑥正确;⑦加入过量铁粉,铁粉增加,生成的氢气物质的量增大,⑦错误;⑧将铁粉改为铁片,减小了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变小,⑧错误;答案选B。
23.防止煤矿“瓦斯”爆炸采取的措施:①矿井内严禁烟火、②矿井内注意通风、③随时检查瓦斯的体积分数,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 B. 只有① C. ②和③ D. ①②③
【答案】D
【详解】①矿井内严禁烟火,可防止可燃性气体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故①正确;②矿井内注意通风,可降温,使气体不易达到着火点,也能稀释甲烷的浓度,故②正确;③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如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或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则应随时检查瓦斯的体积分数,故③正确;故答案为D。
24.下列四种X溶液,均能跟盐酸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
A. 10 ℃ 3 mol·L-1的X溶液
B. 20 ℃ 3 mol·L-1的X溶液
C. 10 ℃ 2 mol·L-1的X溶液
D. 20 ℃ 2 mol·L-1的X溶液
【答案】B
【详解】影响因素包括浓度和温度,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浓度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大,选项B和选项D反应温度均为20 ℃,但选项B中X溶液的浓度比选项D高,故选项B中反应速率最快,故答案为B。
25.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有8个主族
B. ⅠA族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
D. 短周期是指第一、二周期
【答案】C
【解析】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共有18列,其中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和1个第Ⅷ。周期表还含有7个横行,分为7个周期,其中前三周期是短周期,第4、5、6三个周期是长周期,第7周期还没有排满称为不完全周期。在第IA中含有氢元素,属于非金属,所以正确的答案是C。
分卷II
二、填空题(共7小题,共50分)
26.向Ba(OH)2和NaOH的混合稀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气体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a点之前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
(2)a点到b点之间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3)c点二氧化碳体积是__L。
(4)混合稀溶液中Ba(OH)2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
【答案】(1)Ba2++CO2+2OH-==BaCO3↓+H2O
(2)CO2+2OH-==CO32-+H2O、CO32-+CO2+H2O==2HCO3-
(3)15.0;
(4)1∶1
【解析】试题分析:(1)a点之前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CO2+2OH-==BaCO3↓+H2O,故答案为:Ba2++CO2+2OH-==BaCO3↓+H2O;
(2)a~b之间先后发生的反应为:2NaOH+CO2═Na2CO3、Na2CO3+H2O+CO2═2NaHCO3,所以离子方程式为:CO2+2OH-=CO32-+H2O、CO32-+CO2+H2O=2HCO3-,故答案为:CO2+2OH-=CO32-+H2O、CO32-+CO2+H2O=2HCO3-;
(3)B~C之间发生反应:CaCO3+H2O+CO2═Ca(HCO3)2,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碳酸钙沉淀与碳酸钙溶解消耗二氧化碳的体积相等,所以C点的体积为15,故答案为:15;
(4)消耗二氧化碳的量Ca(OH)2和NaOH的物质的量相等,然后根据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A点之前发生反应:CO2+Ca(OH)2=CaCO3↓+H2O,A~B之间先后发生的反应为:2NaOH+CO2═Na2CO3、Na2CO3+H2O+CO2═2NaHCO3,所以NaOH和Ca(O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答案为:1:1。
27.铝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材料,铝在地壳中的含量约占8%,目前我国铝消费量超过430万吨,在众多的金属中仅次于铁。请回答下问题:
(Ⅰ)实验室中用金属铝制备少量氢氧化铝,有以下3种方案:
方案1:AlAl3+Al(OH)3↓
方案2:AlAlOAl(OH)3↓
方案3:―→Al(OH)3
制备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铝消耗酸和碱最少的是方案________。
(Ⅱ)工业上冶炼铝的流程图如图所示:
在制取氧化铝的过程中,分析铝土矿和赤泥中所含Al2O3、Fe2O3质量分数的数据如下:
(1)书写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___,反应②________
(2)电解氧化铝生产铝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其他杂质不参加反应,则每生产3.4 t纯净的氧化铝,需铝土矿________t。
【答案】(1). 3 (2). 2NaAlO2+CO2+3H2O===Na2CO3+2Al(OH)3↓ (3). Na2CO3+Ca(OH)2===CaCO3↓+2NaOH (4). 2O2--4e-===O2↑ (5). 6.18
【解析】
【分析】(Ⅰ)根据金属铝和酸以及和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来计算回答;
(Ⅱ)(1)向偏铝酸钠中通入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碳酸钠可以和氢氧化钙发生复分解反应;
(2)电解池中,阳极是惰性电极时,该极上是阴离子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3)根据铝元素守恒来计算回答。
【详解】(Ⅰ)根据金属铝和酸以及和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出:Al~3H+~Al3+~Al(OH)3,Al~OH-~[Al(OH)4]-,Al3++3[Al(OH)4]-=4Al(OH)3↓,所以制备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铝消耗酸和碱最少的是方案3;
(Ⅱ)(1)向偏铝酸钠中通入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即2NaAlO2+CO2+3H2O=Na2CO3+2Al(OH)3↓,碳酸钠可以和氢氧化钙发生复分解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
(2)电解池中,阳极是惰性电极时,该极上是阴离子O2-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2O2--4e-=O2↑;
(3)根据铝土矿中氧化铝的质量分数为55%,所以每生产3.4t纯净的氧化铝,需铝土矿的质量:=6.18t。
28.某化学小组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对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进行探究(已知:4HNO34NO2↑+O2↑+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燃烧匙中的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状态,伸入三口烧瓶中,并塞紧瓶塞,滴加浓硝酸,可观察到三口烧瓶中气体的颜色为_______,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装置C中盛有足量Ba(OH)2溶液,炽热木炭与浓硝酸反应后可观察到C中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为_______(填化学式)。
(3)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
(4)装置D中收集到了无色气体,部分同学认为是NO,还有部分同学认为是O2。
①下列对该气体的检验方法合适的是________。
A.敞口观察装置D中集气瓶内气体的颜色变化
B.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伸入集气瓶内,观察蓝色石蕊试纸是否变红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②如果D中集气瓶中收集的无色气体是氧气,则氧气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红棕色 (2). C+4HNO3(浓)4NO2↑+CO2↑+2H2O (3). BaCO3 (4). 安全瓶,防倒吸 (5). B (6). 浓硝酸的分解
【解析】分析:(1)碳与浓硝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2)装置C中盛有足量Ba(OH)2溶液,二氧化碳通入其中,产生碳酸钡沉淀;
(3)根据装置图可以知道,装置B可作安全瓶,可以防止液体倒吸;
(4)①A、NO和足量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B、NO和O2均不具有酸性,不能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进行检验;
C、O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NO不能,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判断集气瓶中是否是氧气;
②硝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产生二氧化氮、水和氧气。
详解:(1)碳与浓硝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所以可观察到三颈瓶中气体的颜色为红棕色,反应方程式为
C+4HNO3(浓)CO2↑+4NO2↑+2H2O,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红棕色;C+4HNO3(浓)CO2↑+4NO2↑+2H2O;
(2)装置C中盛有足量Ba(OH)2溶液,二氧化碳通入其中,产生白色BaCO3沉淀,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aCO3;
根据装置图可以知道,装置B的作用为用作安全瓶,安全瓶,防倒吸 ,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安全瓶,防倒吸;
(4)①A、NO和足量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故A正确;
B、NO和O2均不具有酸性,不能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进行检验,故B错误;
C、O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NO不能,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故本题选B;
②硝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产生二氧化氮、水和氧气,所以氧气的来源是浓硝酸在受热时分解所产生或二氧化氮溶于水之后生成的HNO3分解所产生,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浓硝酸的分解。
29.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以I-形式存在)。实验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1)实验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__,所用主要仪器名称为________。
(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
A 酒精(沸点78 ℃) B 四氯化碳(沸点77 ℃)
C 甘油(沸点290 ℃) D 苯(沸点80 ℃)
(3)在操作②中,溶液中生成少量氯化碘(其性质类似于氯气),为消除此杂质,使碘全部游离出来,应加入适量________(填序号)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KIO3 B HClO C KI D Br2
(4)利用碘的有机溶液得到单质碘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萃取分液 (2). 分液漏斗 (3). BD (4). C (5). ICl+I−===I2+Cl− (6). 蒸馏法
【解析】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应加入有机萃取剂如苯、四氯化碳,酒精和甘油均溶于水,不能作萃取剂,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分液即得到碘的有机溶液,再从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并回收溶剂,采用水浴加热蒸馏,其中在操作②中,为使少量的ICl中的碘全部游离出来,应加入还原剂,故只有C项符合,发生的化学反应为ICl+KI=I2+KCl。
30.实验室常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溴苯,并验证其中的一种产物。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在烧瓶a中装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管c的下口能否浸没于液面下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3)反应过程中在导管c的下口附近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有_______出现,这是由于反应生成的_______遇水蒸气而形成的。
(4)反应完毕后,向锥形瓶d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________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答案】(1). 苯 (2). 液溴 (3). 铁屑 (4). 不能 (5). 因为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极易溶于水,会使d中液体倒吸 (6). 白雾 (7). 溴化氢(或HBr) (8). 浅黄色沉淀 (9). Ag++Br-===AgBr↓
【解析】
【分析】制备溴苯,由实验装置可知,烧瓶内苯与液溴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HBr,反应为,导管可冷凝回流、导气,使溴、苯尽量充分反应,锥形瓶中HBr极易溶于水,导管在液面上可防止倒吸,溴离子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以此来解答。
【详解】(1)在烧瓶a中装的试剂是苯、液溴、铁屑;
(2)导管c的下口不能浸没于液面下,是因为反应生成的HBr极易溶于水,会使d中液体倒吸;
(3)反应过程中在导管c的下口附近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雾出现,这是由于反应生成的HBr遇水蒸气而形成的;
(4)反应完毕后,向锥形瓶d中滴加AgNO3溶液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Br-═AgBr↓。
31.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之间的一些反应关系,其中部分产物未写出。常温下X是固体,B和G是液体,其余均为气体。根据下图关系推断:
(1)写出化学式:X_______,A________,B_______。
(2)实验室收集气体D和F的方法依次是_______法、________法。
(3)写出C→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4)请写出A与E反应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5)检验物质A的方法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NH4HCO3或(NH4)2CO3 (2). NH3 (3). H2O (4). 排水 (5). 向上排空气 (6). 2CO2+2Na2O2===2Na2CO3+O2 (7). 4NH3 + 5O2 4NO + 6H2O (8).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若变蓝则说明有NH3存在(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容器口,若有白烟出现,也说明有NH3存在)
【解析】
【分析】常温下X是固体,B和G是液体,其余均为气体,气体C能与Na2O2反应得到气体E,应是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则C为CO2,E为O2,固体X既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A,又能与碱反应生成气体C,故X应为碳酸形成的铵盐,则X为NH4HCO3或(NH4)2CO3,故A为NH3,B为H2O,D为NO,F为NO2,G为HNO3,据此解答。
【详解】常温下X是固体,B和G是液体,其余均为气体,气体C能与Na2O2反应得到气体E,应是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则C为CO2,E为O2,固体X既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A,又能与碱反应生成气体C,故X应为碳酸形成的铵盐,则X为NH4HCO3或(NH4)2CO3,故A为NH3,B为H2O,D为NO,F为NO2,G为HNO3;
(1)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NH4HCO3或(NH4)2CO3,A为NH3,B为H2O;
(2)NO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NO2,则实验室收集气体D(NO)的方法为:排水法;NO2能与水反应生成NO和硝酸,则收集气体F(NO2)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
(3)C→E是CO2与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
(4)氨气和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N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 + 5O2 4NO + 6H2O;
(5)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故检验氨气的方法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若变蓝则说明有NH3存在(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容器口,若有白烟出现,也说明有NH3存在)。
32.A、B、C、D 4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18,其最高正价依次为+1、+4、+5、+7,已知B的原子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2。A、C原子的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8。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已知无机含氧酸中最强的酸。则:
(1)A、B、C、D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
(3)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A的氢氧化物反应生成____种盐,其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4)C、D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答案】(1). Na (2). C (3). P (4). Cl (5). (6). (7). 3 (8). Na3PO4 (9). Na2HPO4 (10). NaH2PO4 (11). HCl>PH3
【解析】
分析】已知B原子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2,则B含有2个电子层,根据其最高正价为4可知B为C元素;
A、C原子的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8,原子序数都小于18,且最高正价分别为1、5,则A为Na元素、C为P元素;
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已知含氧酸中最强的酸,该酸为高氯酸,且满足Cl的最高价为+7,所以D为Cl元素,
根据以上分析并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进行解答。
【详解】(1)已知B的原子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2,则B含有2个电子层,根据其最高正价为4可知B为C元素;A、C原子的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8,原子序数都小于18,且最高正价分别为1、5,则A为Na元素、C为P元素;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已知含氧酸中最强的酸,该酸为高氯酸,且满足Cl的最高价为+7,所以D为Cl元素;根据分析可知A、B、C、D元素分别为:Na、C、P、Cl;
(2)A为钠元素,则钠离子的质子数为11,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C为磷元素,其质子数为15,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5,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C为P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磷酸,磷酸为三元酸,能够与Na生成三种盐,生成盐的化学式分别为:Na3PO4、Na2HPO4、NaH2PO4;
(4)C为P,D为Cl,非金属性Cl>P,则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Cl>PH3。
一、单选题
1.将下列四种化合物溶于稀盐酸,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没有颜色变化,再加氯水即呈现红色的是( )
A. FeO B. Fe2O3
C. Fe3O4 D. Fe2(SO4)3
【答案】A
【解析】A项,FeO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O,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加入氯水,氯水将FeCl2氧化成FeCl3,溶液变红;B项,Fe2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O,溶液中含Fe3+,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C项,Fe3O4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3、FeCl2和H2O,溶液中含Fe3+,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D项,Fe2(SO4)3溶液中含Fe3+,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符合题意的为FeO,答案选A。
2.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 mol H2含有的分子数目为2NA
B. 0.5 mol H2SO4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为0.5NA
C. 1 mol 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D. 0.5 mol H2O含有NA个氢原子和0.5NA个氧原子
【答案】D
【详解】A. 1 molH2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故A错误;
B.1个 H2SO4 分子含有7个原子,故0.5 mol H2SO4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为3.5NA,故B错误;
C.1 mol 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故C错误;
D.1个 H2O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故D正确;
故选D。
3.体育比赛使用发令枪中所用的“火药”成分是氯酸钾和红磷,经撞击发出响声,同时产生白色烟雾,撞击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5KClO3+6P===3P2O5+5KCl,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上述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6
B. 产生白色烟雾的原因是生成的P2O5白色固体小颗粒(烟)吸水性很强,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生成酸滴(雾)
C. 上述反应中消耗3 mol P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5 mol
D. 产物P2O5为酸性氧化物,但不是磷酸的酸酐
【答案】D
【详解】A.反应5KClO3+6P=3P2O5+5KCl中,氧化剂是KClO3,还原剂是P,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6,故A正确;
B.P2O5白色固体小颗粒(烟)吸水性很强,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生成磷酸小液滴(雾),同时含有氯化钾固体颗粒,所以产生白色烟雾,故B正确;
C.反应5KClO3+6P=3P2O5+5KCl中,磷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5价,消耗3molP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5=15mol,故C正确;
D.P2O5 为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磷酸,是磷酸的酸酐,故D错误;
本题答案为D。
4.潮湿的氯气、新制的氯水、次氯酸钠、漂白粉溶液均能使有色布条褪色。这是由于它们含有或能生成( )
A. 氯气 B. 次氯酸 C. 次氯酸根 D. 氯化氢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这些物质都含有或与水生成次氯酸,能漂白,选B。
5.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Ⅰ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Ⅱ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氯化镁固体是非电解质
B. 氯化镁溶液是电解质
C. 氯化镁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D. 氯化镁只有在溶液中才能导电
【答案】C
【详解】A.MgCl2是强电解质,故A错误;
B.MgCl2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MgCl2在水溶液中电离出可以自由移动的镁离子和氯离子,故C正确;
D.MgCl2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可以导电,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关于明矾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
B. 明矾是纯净物
C. 明矾中存在K+和Al3+两种阳离子
D. 明矾是一种复盐
【答案】A
【详解】A.明矾是KAl(SO4)2的结晶水合物,其化学式为KAl(SO4)2·12H2O ,故A错误;
B.明矾是KAl(SO4)2的结晶水合物,属盐,是纯净物,故B正确;
C.明矾中存在K+和Al3+两种阳离子和SO42-阴离子,故C正确;
D.明矾是两种金属阳离子K+和Al3+和一种酸根离子SO42-阴离子组成的盐,属复盐,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7.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 200 mL 2 mol·L-1MgCl2溶液
B. 1 000 mL 2.5 mol·L-1NaCl溶液
C. 250 mL 1 mol·L-1AlCl3溶液
D. 300 mL 5 mol·L-1KClO3溶液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200mL 2mol/L MgCl2溶液,c(Cl-)=4mol/L;B.1000mL 2.5mol/L NaCl溶液,c(Cl-)=2.5mol/L;C.250mL 1mol/L AlCl3溶液,c(Cl-)=3mol/L;D.300mL 5mol/L KCl溶液c(Cl-)=5mol/L答案选D.
8.下列关于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与二氧化碳分子相似, 1个硅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1个二氧化硅分子
B. 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为气态,二氧化硅为固体
C. 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都能与氧化钙反应生成盐
D. 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答案】A
【详解】A.二氧化硅为原子晶体,是由硅原子与氧原子构成,不存在分子,故A错误;
B.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为气态,二氧化硅为固体,故B正确;
C.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均为酸性氧化物,都能够与碱性氧化物氧化钙反应生成盐,故C正确;
D.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均为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用盐酸清除水垢:CaCO3+2H+===Ca2++CO2↑+H2O
B. Fe跟稀硫酸反应:Fe+2H+===Fe2++H2↑
C. 澄清石灰水跟稀盐酸: H++OH-===H2O
D. 碳酸氢钠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CO3-+OH-===H2O+CO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盐酸与水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aCO3+2H+ = Ca2++CO2↑+H2O,正确;B.Fe跟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2H+=Fe2++H2↑,正确;C.澄清石灰水跟稀盐酸发生反应产生氯化钙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OH-=H2O,正确;D.碳酸氢钠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CO3-+OH-=H2O+CO32-,错误。
10.关于酸、碱、盐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B.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C. 盐在水溶液中电离一定有金属阳离子产生
D. 酸和盐在水溶液中电离都可能有含氧酸根离子产生
【答案】C
【详解】A.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故A正确;
B.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为碱,故B正确;
C.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全部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盐,故盐电离出的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也可能是铵根离子,故C错误;
D.酸和盐在水溶液中电离都可能有含氧酸根离子产生,如H2SO4和Na2CO3在水溶液中均电离出含氧酸根离子,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1.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已知12 g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akJ的热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转化为石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 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
C. 等质量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金刚石放出的能量多
D. 等质量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多
【答案】D
【详解】A.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低,则金刚石转化为石墨会放出热量,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
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B正确;
C.金刚石的能量高,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金刚石比石墨多,故C正确;
D.金刚石的能量高,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金刚石比石墨多,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2.下列关于加成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一定含有碳碳双键
B. 反应物一定含有不饱和键
C. 产物可能不止一种
D. 产物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A
【详解】A.能发生加成反应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碳氧双键、碳氮三键、苯环等,则反应物不一定含有碳碳双键,故A错误;
B.只有含有不饱和键的反应物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B正确;
C.含有不饱和键的有机物发生加成反应时,产物不一定是一种,如CH3CH=CH2与HCl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产物有CH3CH2CH2Cl和CH3CHClCH3两种,故C正确;
D.含有不饱和键的有机物发生加成反应后,加成产物一定是化合物,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3.关于植物油和矿物油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油和矿物油都是混合物
B. 植物油属于酯类,矿物油属于烃类
C. 植物油和矿物油具有相同的元素组成
D. 植物油和矿物油都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C
【详解】A.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直链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脂肪酸除软脂酸、硬脂酸和油酸外,还含有多种不饱和酸,如芥酸、桐油酸、蓖麻油酸等;矿物油是由石油所得精炼液态烃的混合物,故A正确;
B.植物油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属于酯类;矿物油是液态烃的混合物,属于烃类,故B正确;
C.植物油的组成元素是C、H和O,而矿物油有C、H元素组成,故C错误;
D.植物油的组成元素是C、H和O,而矿物油有C、H元素组成,植物油和矿物油完全燃烧均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4.把质量为mg的铜丝灼烧变黑,立即放入下列物质中,能使铜丝变红而且质量仍为mg的是( )
A. 氢氧化钠溶液 B. 乙醛 C. 稀硫酸 D. 乙醇
【答案】D
【详解】A.铜丝灼烧成黑色,立即放入NaOH溶液中,CuO、Cu与NaOH溶液不反应,反应后铜丝质量增加,故A错误;
B.铜丝灼烧成黑色,立即放入CH3CHO中,CuO与CH3CHO不反应,最终铜丝质量增加,故B错误;
C.铜丝灼烧成黑色,立即放入稀硫酸中,CuO溶解于稀硫酸,生成铜盐,质量减少,故C错误;
D.铜丝灼烧成黑色,立即放入C2H5OH中,CuO与C2H5OH反应:2CH3CH2OH+O22CH3CHO + 2H2O,反应后铜丝质量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5.实验室用乙酸、乙醇、浓硫酸制取乙酸乙酯,加热蒸馏后,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上面得到无色油状液体,当振荡混合时,有气泡产生,该现象说明( )
A. 产品中含有被蒸馏出的硫酸
B. 产品中含有未反应的乙醇
C. 产品中含有未反应的乙酸
D. 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有气泡出现,说明有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因此是乙酸,即产品中含有未反应的乙酸,答案选C。
16.在酯化反应实验中制得的乙酸乙酯中混有少量的乙酸,应选用下列哪种试剂洗涤除去( )
A. 乙醇 B. 饱和碳酸钠溶液
C. 水 D. 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B
【详解】A.乙酸乙酯和乙酸均能溶于乙醇,则用乙醇不能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并且还引入了新的杂质,故A错误;
B.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被吸收,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然后分液可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故B正确;
C.虽然乙酸能溶于水而除去,但乙酸乙酯也有少量溶于水,依据除杂原则,除杂时被提纯的物质质量不能减少,故C错误;
D.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完全水解,反应方程式为: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依据除杂原则,除杂时被提纯的物质质量不能减少,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7.用示踪18O原子标记的乙醇与乙酸完全反应后,产物中含有示踪18O原子的是( )
A. 乙酸乙酯 B. 乙酸 C. 乙醇 D. 水
【答案】A
【详解】有机酯化反应的实质是酸脱羟基醇脱氢,则将乙醇(其中的氧用18O标记)在浓硫酸存在条件下与足量乙酸充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H18OCH2CH3CH3CO18OCH2CH3+H2O,故答案为A。
18.下列各项不能用于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是( )
A. 气体的体积变化 B. 颜色的深浅变化
C. 焓变的大小 D. 反应的剧烈程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单位时间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以用于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快慢,错误;B、用单位时间内颜色的深浅变化说明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可以用于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快慢,错误;C、反应速率不同时,焓变可以相同,所以焓变的大小不能用于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快慢,正确;D、反应越剧烈,反应速率越快,能用于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快慢,错误,答案选C。
19.中小学生普遍使用的修正液中含有铅、钡、苯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尤其是苯会引起慢性中毒,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长期使用此类产品,甚至会导致白血病等并发症。对于这一“无形杀手”的评价中,不合理的是( )
A. 修正液中的苯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B. 苯在修正液中做溶剂
C. 应该教育孩子慎用修正液
D. 修正液中的苯是一种白色液体
【答案】D
【详解】A.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能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以能发生取代反应,故A正确;
B.苯是常见的有机溶剂,苯在修正液中做溶剂,故B正确;
C.修正液中含有铅、苯、钡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苯属于有毒物质,所以应该慎用修正液,故C正确;
D.苯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不是白色液体,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20.热水瓶胆镀银常用的还原剂是( )
A. 福尔马林 B. 银氨溶液 C. 葡萄糖 D. 乙酸
【答案】C
【解析】A.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甲醛虽然含有醛基能够发生银镜反应,但是甲醛有毒、易挥发,且活泼性高,生产中不易控制,选项A错误;B.银氨溶液在热水瓶胆镀银中做氧化剂,选项B错误;C.葡萄糖含有醛基能够发生银镜反应,反应温和,生产中易控制,所以工业上热水瓶胆镀银常用葡萄糖做还原剂,选项C正确;D.乙酸不能在热水瓶胆镀银中作为反应物,无法实现,选项D错误。答案选C。
21.易与 X反应,形成离子化合物的是( )
A. Y B. Z C. L D.
【答案】D
【详解】核电荷数9、10、11、12、19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是、、、、,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判断,它们分别属于非金属、非金属、金属,金属、金属,但核电荷数10的元素是稀有气体,所以与19号元素
X反应,形成离子化合物的是9号元素,故答案为D。
22.铁粉与足量1 mol·L-1盐酸反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且不影响产生氢气的量可以加入( )
①2 mol·L-1硝酸溶液 ②少量硫酸铜(s) ③少量铜粉 ④少量醋酸钠(s) ⑤对溶液加热 ⑥向反应液中通入氯化氢气体 ⑦加入过量铁粉 ⑧将铁粉改为铁片
A. ②③④⑤⑥ B. ③⑤⑥
C. ①③⑤⑥⑦ D. ③⑤⑥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①2mol/L的硝酸溶液,硝酸与铁粉反应生成的不是氢气,①错误;②少量CuSO4(s),铁粉与置换出的少量铜形成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但是生成的氢气减少,②错误;③少量铜粉,可以形成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且不影响氢气的量,③正确;④少量CH3COONa(s),生成了醋酸,降低了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反应速率减小,④错误;⑤对溶液加热,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⑤正确;⑥向反应液中通入HCl气体,氯化氢的浓度增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⑥正确;⑦加入过量铁粉,铁粉增加,生成的氢气物质的量增大,⑦错误;⑧将铁粉改为铁片,减小了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变小,⑧错误;答案选B。
23.防止煤矿“瓦斯”爆炸采取的措施:①矿井内严禁烟火、②矿井内注意通风、③随时检查瓦斯的体积分数,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 B. 只有① C. ②和③ D. ①②③
【答案】D
【详解】①矿井内严禁烟火,可防止可燃性气体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故①正确;②矿井内注意通风,可降温,使气体不易达到着火点,也能稀释甲烷的浓度,故②正确;③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如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或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则应随时检查瓦斯的体积分数,故③正确;故答案为D。
24.下列四种X溶液,均能跟盐酸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
A. 10 ℃ 3 mol·L-1的X溶液
B. 20 ℃ 3 mol·L-1的X溶液
C. 10 ℃ 2 mol·L-1的X溶液
D. 20 ℃ 2 mol·L-1的X溶液
【答案】B
【详解】影响因素包括浓度和温度,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浓度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大,选项B和选项D反应温度均为20 ℃,但选项B中X溶液的浓度比选项D高,故选项B中反应速率最快,故答案为B。
25.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有8个主族
B. ⅠA族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
D. 短周期是指第一、二周期
【答案】C
【解析】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共有18列,其中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和1个第Ⅷ。周期表还含有7个横行,分为7个周期,其中前三周期是短周期,第4、5、6三个周期是长周期,第7周期还没有排满称为不完全周期。在第IA中含有氢元素,属于非金属,所以正确的答案是C。
分卷II
二、填空题(共7小题,共50分)
26.向Ba(OH)2和NaOH的混合稀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气体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a点之前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
(2)a点到b点之间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3)c点二氧化碳体积是__L。
(4)混合稀溶液中Ba(OH)2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
【答案】(1)Ba2++CO2+2OH-==BaCO3↓+H2O
(2)CO2+2OH-==CO32-+H2O、CO32-+CO2+H2O==2HCO3-
(3)15.0;
(4)1∶1
【解析】试题分析:(1)a点之前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CO2+2OH-==BaCO3↓+H2O,故答案为:Ba2++CO2+2OH-==BaCO3↓+H2O;
(2)a~b之间先后发生的反应为:2NaOH+CO2═Na2CO3、Na2CO3+H2O+CO2═2NaHCO3,所以离子方程式为:CO2+2OH-=CO32-+H2O、CO32-+CO2+H2O=2HCO3-,故答案为:CO2+2OH-=CO32-+H2O、CO32-+CO2+H2O=2HCO3-;
(3)B~C之间发生反应:CaCO3+H2O+CO2═Ca(HCO3)2,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碳酸钙沉淀与碳酸钙溶解消耗二氧化碳的体积相等,所以C点的体积为15,故答案为:15;
(4)消耗二氧化碳的量Ca(OH)2和NaOH的物质的量相等,然后根据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A点之前发生反应:CO2+Ca(OH)2=CaCO3↓+H2O,A~B之间先后发生的反应为:2NaOH+CO2═Na2CO3、Na2CO3+H2O+CO2═2NaHCO3,所以NaOH和Ca(O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答案为:1:1。
27.铝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材料,铝在地壳中的含量约占8%,目前我国铝消费量超过430万吨,在众多的金属中仅次于铁。请回答下问题:
(Ⅰ)实验室中用金属铝制备少量氢氧化铝,有以下3种方案:
方案1:AlAl3+Al(OH)3↓
方案2:AlAlOAl(OH)3↓
方案3:―→Al(OH)3
制备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铝消耗酸和碱最少的是方案________。
(Ⅱ)工业上冶炼铝的流程图如图所示:
在制取氧化铝的过程中,分析铝土矿和赤泥中所含Al2O3、Fe2O3质量分数的数据如下:
(1)书写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___,反应②________
(2)电解氧化铝生产铝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其他杂质不参加反应,则每生产3.4 t纯净的氧化铝,需铝土矿________t。
【答案】(1). 3 (2). 2NaAlO2+CO2+3H2O===Na2CO3+2Al(OH)3↓ (3). Na2CO3+Ca(OH)2===CaCO3↓+2NaOH (4). 2O2--4e-===O2↑ (5). 6.18
【解析】
【分析】(Ⅰ)根据金属铝和酸以及和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来计算回答;
(Ⅱ)(1)向偏铝酸钠中通入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碳酸钠可以和氢氧化钙发生复分解反应;
(2)电解池中,阳极是惰性电极时,该极上是阴离子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3)根据铝元素守恒来计算回答。
【详解】(Ⅰ)根据金属铝和酸以及和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出:Al~3H+~Al3+~Al(OH)3,Al~OH-~[Al(OH)4]-,Al3++3[Al(OH)4]-=4Al(OH)3↓,所以制备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铝消耗酸和碱最少的是方案3;
(Ⅱ)(1)向偏铝酸钠中通入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即2NaAlO2+CO2+3H2O=Na2CO3+2Al(OH)3↓,碳酸钠可以和氢氧化钙发生复分解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
(2)电解池中,阳极是惰性电极时,该极上是阴离子O2-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2O2--4e-=O2↑;
(3)根据铝土矿中氧化铝的质量分数为55%,所以每生产3.4t纯净的氧化铝,需铝土矿的质量:=6.18t。
28.某化学小组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对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进行探究(已知:4HNO34NO2↑+O2↑+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燃烧匙中的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状态,伸入三口烧瓶中,并塞紧瓶塞,滴加浓硝酸,可观察到三口烧瓶中气体的颜色为_______,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装置C中盛有足量Ba(OH)2溶液,炽热木炭与浓硝酸反应后可观察到C中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为_______(填化学式)。
(3)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
(4)装置D中收集到了无色气体,部分同学认为是NO,还有部分同学认为是O2。
①下列对该气体的检验方法合适的是________。
A.敞口观察装置D中集气瓶内气体的颜色变化
B.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伸入集气瓶内,观察蓝色石蕊试纸是否变红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②如果D中集气瓶中收集的无色气体是氧气,则氧气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红棕色 (2). C+4HNO3(浓)4NO2↑+CO2↑+2H2O (3). BaCO3 (4). 安全瓶,防倒吸 (5). B (6). 浓硝酸的分解
【解析】分析:(1)碳与浓硝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2)装置C中盛有足量Ba(OH)2溶液,二氧化碳通入其中,产生碳酸钡沉淀;
(3)根据装置图可以知道,装置B可作安全瓶,可以防止液体倒吸;
(4)①A、NO和足量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B、NO和O2均不具有酸性,不能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进行检验;
C、O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NO不能,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判断集气瓶中是否是氧气;
②硝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产生二氧化氮、水和氧气。
详解:(1)碳与浓硝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所以可观察到三颈瓶中气体的颜色为红棕色,反应方程式为
C+4HNO3(浓)CO2↑+4NO2↑+2H2O,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红棕色;C+4HNO3(浓)CO2↑+4NO2↑+2H2O;
(2)装置C中盛有足量Ba(OH)2溶液,二氧化碳通入其中,产生白色BaCO3沉淀,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aCO3;
根据装置图可以知道,装置B的作用为用作安全瓶,安全瓶,防倒吸 ,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安全瓶,防倒吸;
(4)①A、NO和足量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故A正确;
B、NO和O2均不具有酸性,不能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进行检验,故B错误;
C、O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NO不能,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故本题选B;
②硝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产生二氧化氮、水和氧气,所以氧气的来源是浓硝酸在受热时分解所产生或二氧化氮溶于水之后生成的HNO3分解所产生,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浓硝酸的分解。
29.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以I-形式存在)。实验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1)实验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__,所用主要仪器名称为________。
(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
A 酒精(沸点78 ℃) B 四氯化碳(沸点77 ℃)
C 甘油(沸点290 ℃) D 苯(沸点80 ℃)
(3)在操作②中,溶液中生成少量氯化碘(其性质类似于氯气),为消除此杂质,使碘全部游离出来,应加入适量________(填序号)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KIO3 B HClO C KI D Br2
(4)利用碘的有机溶液得到单质碘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萃取分液 (2). 分液漏斗 (3). BD (4). C (5). ICl+I−===I2+Cl− (6). 蒸馏法
【解析】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应加入有机萃取剂如苯、四氯化碳,酒精和甘油均溶于水,不能作萃取剂,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分液即得到碘的有机溶液,再从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并回收溶剂,采用水浴加热蒸馏,其中在操作②中,为使少量的ICl中的碘全部游离出来,应加入还原剂,故只有C项符合,发生的化学反应为ICl+KI=I2+KCl。
30.实验室常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溴苯,并验证其中的一种产物。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在烧瓶a中装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管c的下口能否浸没于液面下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3)反应过程中在导管c的下口附近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有_______出现,这是由于反应生成的_______遇水蒸气而形成的。
(4)反应完毕后,向锥形瓶d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________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答案】(1). 苯 (2). 液溴 (3). 铁屑 (4). 不能 (5). 因为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极易溶于水,会使d中液体倒吸 (6). 白雾 (7). 溴化氢(或HBr) (8). 浅黄色沉淀 (9). Ag++Br-===AgBr↓
【解析】
【分析】制备溴苯,由实验装置可知,烧瓶内苯与液溴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HBr,反应为,导管可冷凝回流、导气,使溴、苯尽量充分反应,锥形瓶中HBr极易溶于水,导管在液面上可防止倒吸,溴离子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以此来解答。
【详解】(1)在烧瓶a中装的试剂是苯、液溴、铁屑;
(2)导管c的下口不能浸没于液面下,是因为反应生成的HBr极易溶于水,会使d中液体倒吸;
(3)反应过程中在导管c的下口附近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雾出现,这是由于反应生成的HBr遇水蒸气而形成的;
(4)反应完毕后,向锥形瓶d中滴加AgNO3溶液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Br-═AgBr↓。
31.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之间的一些反应关系,其中部分产物未写出。常温下X是固体,B和G是液体,其余均为气体。根据下图关系推断:
(1)写出化学式:X_______,A________,B_______。
(2)实验室收集气体D和F的方法依次是_______法、________法。
(3)写出C→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4)请写出A与E反应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5)检验物质A的方法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NH4HCO3或(NH4)2CO3 (2). NH3 (3). H2O (4). 排水 (5). 向上排空气 (6). 2CO2+2Na2O2===2Na2CO3+O2 (7). 4NH3 + 5O2 4NO + 6H2O (8).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若变蓝则说明有NH3存在(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容器口,若有白烟出现,也说明有NH3存在)
【解析】
【分析】常温下X是固体,B和G是液体,其余均为气体,气体C能与Na2O2反应得到气体E,应是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则C为CO2,E为O2,固体X既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A,又能与碱反应生成气体C,故X应为碳酸形成的铵盐,则X为NH4HCO3或(NH4)2CO3,故A为NH3,B为H2O,D为NO,F为NO2,G为HNO3,据此解答。
【详解】常温下X是固体,B和G是液体,其余均为气体,气体C能与Na2O2反应得到气体E,应是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则C为CO2,E为O2,固体X既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A,又能与碱反应生成气体C,故X应为碳酸形成的铵盐,则X为NH4HCO3或(NH4)2CO3,故A为NH3,B为H2O,D为NO,F为NO2,G为HNO3;
(1)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NH4HCO3或(NH4)2CO3,A为NH3,B为H2O;
(2)NO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NO2,则实验室收集气体D(NO)的方法为:排水法;NO2能与水反应生成NO和硝酸,则收集气体F(NO2)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
(3)C→E是CO2与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
(4)氨气和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N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 + 5O2 4NO + 6H2O;
(5)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故检验氨气的方法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若变蓝则说明有NH3存在(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容器口,若有白烟出现,也说明有NH3存在)。
32.A、B、C、D 4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18,其最高正价依次为+1、+4、+5、+7,已知B的原子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2。A、C原子的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8。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已知无机含氧酸中最强的酸。则:
(1)A、B、C、D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
(3)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A的氢氧化物反应生成____种盐,其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4)C、D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答案】(1). Na (2). C (3). P (4). Cl (5). (6). (7). 3 (8). Na3PO4 (9). Na2HPO4 (10). NaH2PO4 (11). HCl>PH3
【解析】
分析】已知B原子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2,则B含有2个电子层,根据其最高正价为4可知B为C元素;
A、C原子的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8,原子序数都小于18,且最高正价分别为1、5,则A为Na元素、C为P元素;
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已知含氧酸中最强的酸,该酸为高氯酸,且满足Cl的最高价为+7,所以D为Cl元素,
根据以上分析并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进行解答。
【详解】(1)已知B的原子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2,则B含有2个电子层,根据其最高正价为4可知B为C元素;A、C原子的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8,原子序数都小于18,且最高正价分别为1、5,则A为Na元素、C为P元素;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已知含氧酸中最强的酸,该酸为高氯酸,且满足Cl的最高价为+7,所以D为Cl元素;根据分析可知A、B、C、D元素分别为:Na、C、P、Cl;
(2)A为钠元素,则钠离子的质子数为11,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C为磷元素,其质子数为15,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5,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C为P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磷酸,磷酸为三元酸,能够与Na生成三种盐,生成盐的化学式分别为:Na3PO4、Na2HPO4、NaH2PO4;
(4)C为P,D为Cl,非金属性Cl>P,则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Cl>PH3。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