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非选择题须使用蓝、黑色字迹的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N:14 O:16 S:32 Cl:35.5 Cu:64 Br:80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我国古代湿法冶金术是世界闻名的,我国在世界上最先应用湿法冶金术冶炼出来的金属是( )
A. Fe B. Cu C. Ag D. Hg
【答案】B
【解析】铜的盐溶液与铁等较活泼的金属可发生置换反应。
2.下列物质均具有漂白性,其中与另外三种漂白原理不同的是( )
A. HClO B. Na2O2 C. SO2 D. H2O2
【答案】C
【详解】HClO、H2O2、Na2O2三种物质均具有强氧化性,能把有机色素氧化为无色物质;SO2气体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它的漂白作用具有选择性,能使品红试液褪色,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水生成的亚硫酸和有机色素结合为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恢复原来的颜色,所以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与另外三种不同,故选C。
3.下列可以用来鉴别SO2和CO2的方法是( )
A. 通入澄清石灰水 B. 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C. 用氯化钡溶液 D. 闻气味
【答案】D
【详解】A、S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不选A;
B、S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不选B;
C、SO2和CO2都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故不选C;
D、CO2无色无味,SO2有刺激性气味,通过闻气味可以鉴别SO2和CO2,故选D。
4.同主族元素,其原子结构相同之处是( )
A. 最外层电子数 B. 核电荷数
C. 电子层数 D. 核外电子数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元素周期表中,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原子的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和核外电子数逐渐增多。故选A。
5.某元素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在周期表中位于( )
A. 第一周期 B. ⅣA族 C. 第三周期 D. ⅥA族
【答案】B
【详解】元素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次外层只能是K层,X是C元素;C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 ⅣA族,故选B。
6.下列现象的产生与人为排放大气污染物硫氧化物有关的是( )
A. 闪电 B. 光化学烟雾
C. 酸雨 D. 温室效应
【答案】C
【详解】A、闪电是云与云之间、云与地之间或者云体内各部位之间的强烈放电现象,与大气污染物无关,故不选A;
B、光化学烟雾与人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有关,故不选B;
C、酸雨与人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SO2有关,故选C;
D、温室效应与人为排放的CO2等有关,故不选D。
7.下列试剂需要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的是( )
A. 浓硫酸 B. 浓硝酸 C. 浓盐酸 D. 稀硫酸
【答案】B
【详解】A.浓硫酸见光不分解,不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不选A;
B. 浓硝酸见光易分解,所以通常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故选B;
C. 浓盐酸见光不分解,不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不选C;
D. 稀硫酸见光不分解,不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不选D。
8.常温下,下列气体组合中能稳定共存的是( )
A. CO和O2 B. SO2和H2S
C. NO和O2 D. NH3和HCl
【答案】A
【详解】A、CO和O2常温下不反应,故选A;
B、SO2和H2S常温下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故不选B;
C、NO和O2常温下反应生成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故不选C;
D、NH3和HCl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铵,故不选D;
9.关于碱金属单质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A. 都能够在空气中燃烧 B. 都能够与水剧烈反应
C. 都是柔软的银白色金属(铯略带金色) D. 都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答案】D
【详解】A.碱金属在空气中能燃烧生成氧化物、过氧化物或超氧化物等,即碱金属都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故A正确;
B.碱金属性质活泼,都能够置换水中的氢,故B正确;
C. 除铯外,碱金属单质均为银白色金属,质软,有延展性,故C正确;
D.Li的密度小于煤油,Li不能保存在煤油中,其它的碱金属可以保存在煤油中,故D错误;选D。
10.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酸性,又表现氧化性的是( )
A. Fe与浓硝酸反应 B. Cu跟稀硝酸反应
C. C与浓硝酸反应 D. NaOH跟稀硝酸反应
【答案】B
【详解】A、Fe在冷的浓硝酸中钝化,表现浓硝酸的强氧化性,故不选A;
B、铜与浓硝酸反应时,部分硝酸被还原为NO2,部分硝酸形成了硝酸铜,硝酸既表现酸性,又表现氧化性,故选B;
C、C与浓硝酸反应,C被硝酸氧化为二氧化碳,硝酸全部被还原为NO2,硝酸只表现氧化性,故不选C;
D、NaOH跟稀硝酸反应无化合价的改变,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硝酸只表现酸性,故不选D。
11.下列反应需要加入氧化剂完成的是( )
A. N2→NH3 B. NO2→NO C. NO2→HNO3 D. N2→NO
【答案】D
【详解】A、N2→NH3,氮元素化合价降低,氮气发生还原反应,需要加入还原剂完成,故不选A;
B. NO2→NO,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与水反应即可实现,不需要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故不选B;
C. 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氮元素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不需要加入氧化剂就能完成,故不选C;
D. N2→NO,氮元素化合价升高,氮气发生氧化反应,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完成,故选D。
12.不久前,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3种新核素,其中一种新核素的名称是铪。关于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现了一种新的元素 B. 原子核内有185个质子
C. 原子核内有185个中子 D. 铪的一种新的同位素
【答案】D
【详解】A. 是一种新的原子,是新核素,不是新元素,故A错误;
B. 原子核内有72个质子,故B错误;
C. 原子核内有185-72=113个中子 ,故C错误;
D. 是Hf的一种新的同位素,故D正确。
13.下列有关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氨气极易溶于水,可以用来做喷泉实验 ②可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③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④氨易液化,工业上可用氨作制冷剂 ⑤实验室制得氨气用碱石灰干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答案】D
【详解】①氨气溶于水,使容器内压强减小,所以可以用来做喷泉实验,故①正确; ②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故②错误; ③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故③错误; ④氨易液化,工业上可用氨作制冷剂,故④正确; ⑤氨气是碱性气体,所以实验室制得氨气用碱石灰干燥,故⑤正确;选D。
14.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后无明显现象发生。当加入下列一种物质后,铜粉的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同时有气体逸出,该物质是( )
A. Al2(SO4)3 B. Na2CO3 C. NaNO3 D. FeSO4
【答案】C
【解析】
【分析】因为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故无明显现象发生,加入一种盐后,铜粉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说明该盐具有强氧化性或在稀硫酸中表现强氧化性。
【详解】A、金属铜和稀硫酸、Al2(SO4)3均不反应,铜粉的质量不减少,故A不选;
B、金属铜和稀硫酸、Na2CO3均不反应,铜粉的质量不减少,故B不选;
C、NaNO3在酸性条件下有很强的氧化性,能和金属铜反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该是:8H++2NO3-+3Cu=3Cu2++4H2O+2NO↑,故选C;
D、金属铜和稀硫酸、FeSO4之间均不反应,所以加入FeSO4,铜粉的质量不减少,故不选D;
15.随着卤素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 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降低
C. 卤素最高价含氧酸酸性逐渐增强 D. 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答案】B
【详解】A、卤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故A错误;
B、卤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故B正确;
C、卤素最高价含氧酸酸中高氯酸的酸性最强,故C错误;
D、卤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故D错误;
16.若将海水淡化作饮用水使用,下列方法在原理上完全不可行的是( )
A. 利用太阳能使海水蒸馏淡化
B. 加明矾使海水中的盐分沉淀而淡化
C. 利用电渗析法可以获取淡化的饮用水
D. 将海水通过离子交换树脂,以除去所含离子
【答案】B
【详解】A、海水蒸馏能得到蒸馏水,可以将海水淡化,故不选A;
B、明矾只能吸附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加明矾不能使海水中的可溶性盐沉淀而淡化,故选B;
C、电渗析法最先用于海水淡化制取饮用水和工业用水,故不选C;
D、将海水通过离子交换树脂使海水淡化是一种已被应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故不选D。
17.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6O2与18O2互为同位素
B. 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
C. 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D. 标准状况下,1.12 L 16O2和1.12 L 18O2均含0.1NA个氧原子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16O2与18O2是两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A错误;B、16O与18O核外都是8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方式相同,B错误;C、通过化学变化不能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应通过物理变化实现,C错误;D、标准状况下,1.12L16O2和1.12L18O2均含有0.1NA个氧原子,D正确;答案选D。
18.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图: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X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Y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Z
单质和化合物的焰色反应为黄色
W
M层有7个电子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 考古时利用X元素的某种同位素原子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
B. Y和Z两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C. 工业上可以利用W元素的单质与石灰乳制漂白粉
D. 化合物ZW可以通过蒸发海水制得
【答案】B
【解析】
【分析】X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X是C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是O元素;Z单质和化合物的焰色反应为黄色,Z是Na元素;W元素M层有7个电子,W是Cl元素。
【详解】A. 考古时利用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故A正确;
B. Na和O两种元素能形成Na2O、Na2O2,故B错误;
C. 工业上可以利用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制漂白粉,故C正确;
D. 蒸发海水可以制取NaCl,故D正确;选B
19.下列有关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气,属于物理变化
B. 氮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元素
C. 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观察到白烟
D. 雷雨天气可以产生硝酸,会给作物带来危害
【答案】B
【详解】A. 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气,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蛋白质中含有碳、氢、氧、氮等元素,所以氮元素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元素,故B正确;
C. 浓硫酸没有挥发性,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观察不到白烟,故C错误;
D. 雷雨天气可以产生硝酸,硝酸随雨水下降与土壤中的矿物质反应生成硝酸盐,给农作用提供氮肥,不会给作物带来危害,故D错误。
20.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 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 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 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答案】B
【详解】A、灼烧碎海带应用坩埚,A错误;
B、海带灰的浸泡液用过滤法分离,以获得含I-的溶液,B正确;
C、MnO2与浓盐酸常温不反应,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需要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C错误;
D、Cl2在饱和NaCl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不能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尾气Cl2,尾气Cl2通常用NaOH溶液吸收,D错误;
答案选B。
21.下列有关金属的工业制法中,正确的是( )
A. 以海水为原料制得精盐,再电解精盐的水溶液制取钠
B. 用海水、石灰乳等为原料,经一系列过程制得氧化镁,用 H2还原氧化镁制得镁
C. 以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等为原料,通过反应产生的CO在高温下还原铁矿石制得铁
D. 从铝土矿中获得氧化铝再制得氯化铝固体,电解熔融的氯化铝得到铝
【答案】C
【解析】A项,工业制钠是电解熔融NaCl:2NaCl2Na+Cl2↑,而电解NaCl溶液:2NaCl+2H2O2NaOH+H2↑+Cl2↑,得不到钠,A错误;B项,镁的还原性比氢气的还原性强,不能用氢气还原氧化镁制取镁,工业制镁是电解熔融氯化镁:MgCl2Mg+Cl2↑,B错误;C项,工业上常用用CO在高温下还原铁矿石炼铁:3CO+Fe2O32Fe+3CO2,制得铁,因为炼铁的矿石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硅,所以石灰石的作用是将二氧化硅等杂质转变为炉渣而除去,C正确;D项,因为熔融状态下氯化铝不导电,所以从铝土矿中获得氧化铝再电解熔融的氧化铝来获取金属铝,D错误。
22.如图,锥形瓶中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滴入瓶中,振荡,过一会可见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
A. X是NH3,Y是水
B. X是SO2,Y是NaOH浓溶液
C. X是CO2,Y是饱和NaHCO3溶液
D. X是HCl,Y是NaOH稀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气球a鼓起说明瓶内气体溶于y,造成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
【详解】A、X是NH3易溶于水,选项A可见小气球a鼓起,故不选A;
B、SO2与NaOH浓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选项B可见小气球a鼓起,故不选B;
C、CO2与饱和NaHCO3溶液不反应,锥形瓶内气体不减少,选项C气球a不能鼓起,故选C;
D、HCl与NaOH稀溶液反应,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选项D可见小气球a鼓起,故不选D。
23.下列关于浓硫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可以用铝槽车运输
B. 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干燥H2S、NH3
C. 浓硫酸有脱水性可以使纸张变黑
D. 浓硫酸是一种难挥发性酸,可以用来制备HCl
【答案】B
【详解】A. 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可以使铝钝化,所以可用铝槽车运输,故A正确;
B. 由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干燥H2S,浓硫酸具有酸性不能干燥NH3,故B错误;
C. 浓硫酸有脱水性可以使纸张炭化变黑,故C正确;
D. 浓硫酸是一种难挥发性酸,可用浓硫酸与氯化钠反应制备HCl,故D正确;选B。
24.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BaCO3
B. 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CO2
C.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只有BaSO4
D.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可能有BaSO3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碳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X气体为CO2和SO2的混合气体,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Y气体是NO2,SO2+H2O+NO2=H2SO4+NO,故洗气瓶中产生的是硫酸钡沉淀,Z处逸出的气体中有CO2和NO,NO遇到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了红棕色的NO2。故选C。
25.铝热反应常用来焊接钢轨。下图为实验室进行铝热反应的装置,点燃镁条,反应过程中看到熔融物落入蒸发皿的沙子中。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金属氧化物与铝都能发生铝热反应
B. 该装置所用的漏斗是玻璃漏斗
C. 反应中观察到熔融物落入蒸发皿中,表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D. 加氯酸钾的目的是用氯酸钾来氧化铝粉
【答案】C
【详解】A、活泼性大于铝的金属的氧化物不能发生铝热反应,如铝和氧化镁不能发生铝热反应,故A错误;
B、铝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该装置所用的漏斗是用滤纸等材料制作的漏斗状的容器,不能使用玻璃仪器,故B错误;
C、反应产物呈熔融状态,说明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正确;
D、氯酸钾受热分解可生成氧气,促进镁条燃烧更旺从而产生高温引发铝热反应,故D错误。
26.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少量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内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气体是( )
A. 可能是N2与NO2的混合气体 B. 只能是O2与NO2的混合气体
C. 可能是NO与NO2的混合气体 D. 只能是NO2一种气体
【答案】C
【详解】A、N2和水不反应且不溶于水,试管内不能完全被水充满,故不选A;
B、若试管中只有NO2,其与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NO,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试管内也能完全被水充满,故原气体中不一定有氧气,不选B;
C、若试管中充满的是NO与NO2的混和气体,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在溶液中发生反应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试管内能完全被水充满,故C符合题意,选C;
D、若原来试管中盛装的气体是NO与NO2的混合气体或O2与NO2的混合气体,或只有NO2气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都能完全被水充满,故原气体不一定只有NO2,不选D。
27.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 将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
B. 铜片与稀HNO3:3Cu+2NO3-+8H+===3Cu2++2NO↑+4H2O
C. 氯化铵浓溶液跟浓NaOH溶液混合后加热:NH4++OH-===NH3·H2O
D. 二氧化硫溶于水:SO2+H2O ===H2SO3
【答案】B
【详解】A、稀硫酸与铜不反应,故A错误;
B、铜与稀HNO3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Cu+2NO3-+8H+===3Cu2++2NO↑+4H2O,故B正确;
C. 氯化铵浓溶液跟浓NaOH溶液混合后加热放出氨气:NH4++OH- NH3↑+H2O,故C错误;
D. 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反应可逆,SO2+H2O H2SO3,故D错误。
28.赤铜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亚铜(Cu2O),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是硫化亚铜(Cu2S),将赤铜矿与辉铜矿混合加热有如下反应:Cu2S+2Cu2O===6Cu+SO2↑。下列对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u2O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
B. Cu2S在反应中只作还原剂
C. 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答案】A
【解析】
分析】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的氧化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氧化剂对应的产物的还原产物,还原剂对应的产物是氧化产物,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确定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详解】A.Cu2S+2Cu2O===6Cu+SO2↑反应中, Cu2O中的+1价Cu元素得电子生成0价的Cu,所以Cu2O是氧化剂,故A正确;
B.Cu2S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B错误;
C.反应中,+1价Cu元素得电子生成0价的Cu,所以Cu是还原产物,故C错误;
D.根据Cu2S+2Cu2O=6Cu+SO2↑知,Cu是还原产物、SO2是氧化产物,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故D错误。
故选C.
29.在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NO2是该过程的中间产物
B. 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C. 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和NO
D. 催化转化总反应为2NO+O2+4CO4CO2+N2
【答案】B
【详解】A、由题目提供的图可知:2NO+O2=2NO2,2NO2+4C04CO2+N2,NO2是该过程的中间产物,故A正确;
B、NO与O2在通常条件下就可化合生成红棕色的NO2,故B错误;
C、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和NO,故C正确;
D、根据①2NO+O2=2NO2 ②2NO2+4C0 4CO2+N2,①+②可得:2NO+O2+4CO4CO2+N2,故D正确;
30.将1.92gCu和一定量的浓HNO3反应,随着Cu的不断减少,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当Cu反应完毕时,共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忽略N2O4),则反应中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 )
A. 1mol B. 0.05mol C. 1.05mol D. 0.11mol
【答案】D
【解析】
【分析】Cu和一定量的浓HNO3反应,随着Cu的不断减少,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说明还原产物是NO、NO2;n(Cu)=0.03mol,与硝酸反应生成Cu(NO3)2、NO和NO2,根据N元素守恒计算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
【详解】n(Cu)=0.03mol,与硝酸反应生成Cu(NO3)2、NO和NO2,根据原子守恒得生成硝酸铜需要的n(HNO3)=2n[Cu(NO3)2]=2n(Cu)=2×0.03mol=0.06mol,气体为氮氧化物,气体的物质的量=n(NO)+n(NO2)=0.05mol,根据N元素守恒可知共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6mol+0.05mol=0.11mol,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10分)
3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它隐含许多信息和规律。
He
d
e
a
c
b
(1)请在图中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的边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c在周期表中对应的位置________,并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
(3)相同大小a、b两种元素的单质分别投入水中,反应较剧烈的是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下同),其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比较d元素和e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_________(用“>”连接)。
【答案】
(1). (2). 第三周期第ШA族 (3). (4). K (5). 2K+H2O=KOH+H2↑ (6). C>O(d>e)
【解析】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回答;
(2)c是13号元素铝,3个电子层、最外层3个电子。
(3)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
【详解】(1)元素周期表的边界为
(2)c是13号元素铝,3个电子层、最外层3个电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ШA族;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3)a、b分别是Na、K,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K的活泼性大于Na,分别投入水中,反应较剧烈的是K。K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K+H2O=KOH+H2↑;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d是C元素、e是O元素,半径C>O。
32.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推测某气体为CO2和SO2混合气体,设计如下装置图,已知:气体从a端通入,回答问题。
(1)B中试剂为____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溶液 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③盐酸 ④澄清石灰水
(2)A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D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若该气体确实为CO2和SO2的混合气体,则A、C、D中的现象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 (2). 检验SO2的存在 (3). 检验CO2的存在 (4). A中品红溶液褪色 (5). C中品红溶液不褪色(或颜色不褪尽) (6). 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分析】CO2、S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被碱溶液吸收,都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SO2有漂白性、还原性,据此回答。
【详解】CO2、S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被碱溶液吸收,都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SO2有漂白性、还原性;欲推测某气体为CO2和SO2的混合气体,先用品红检验SO2的存在,用酸性高锰酸钾除去SO2,再用品红检验SO2是否除尽,最后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的存在。
(1)B的作用是除去SO2,根据SO2的还原性,B中试剂为酸性高锰酸钾,选②。
(2)SO2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A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检验SO2的存在。
(3)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D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CO2的存在。
(4)若该气体确实为CO2和SO2的混合气体, 则A中品红溶液褪色、C中品红溶液不褪色、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3.同学们利用如下图的实验装置进行浓硫酸和铜片反应的实验,探究浓硫酸在此反应中的作用。
(1)在反应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试管中的液体变蓝,铜片与浓硫酸的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
(2)浓硫酸在此反应中体现______性(用选项字母填空)。A.酸B.还原C.氧化D.脱水
(3)若移除酒精灯,用上图发生装置做浓硝酸与铜片反应的实验,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能否用排水法收集该气体?_____(用“能”或“不能”填空)若不能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
【答案】(1). 不能 (2).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3). A、C (4). Cu+4H++2NO3- = Cu2+ +2NO2↑+2H2O (5). 不能 (6). 3NO2+H2O=2HNO3+NO
【解析】
【分析】(1)根据浓硫酸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水分子进行解答;
(2)根据铜与浓硫酸反应有二氧化硫气体、硫酸铜生成进行解答;
(3)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水。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详解】(1)浓硫酸中含有的少量水分子全部与硫酸分子结合为水合硫酸分子,浓硫酸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水分子,所以在铜片与浓硫酸反应中不能观察到试管中的液体变蓝;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硫酸铜、水,反应方程式是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2)铜与浓硫酸反应有二氧化硫气体生成,硫元素化合价降低,硫酸表现氧化性;铜与浓硫酸反应有盐硫酸铜生成,浓硫酸表现酸性,故选A、C;
(3)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水,反应离子方程式是Cu+4H++2NO3- = Cu2+ +2NO2↑+2H2O。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NO2。
34.海洋中有大量的宝贵资源。下面是工业上利用海水提取溴和镁的流程图。
(1)提取溴的过程中,在第2次Br-→Br2 的转化中每产生1mol溴消耗标况下氯气______L。
(2)在吸收塔中,从理论上考虑下列物质也能吸收Br2的是________。
A.KBr B.Na2SO4 C.FeCl3 D.H2S
(3)在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氢氧化镁得到镁的流程中涉及到的反应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答案】(1). 22.4 (2). D (3). SO2+Br2+2H2O=4H++2Br-+SO42- (4). Mg(OH)2+2HCl=MgCl2+2H2O (5). MgCl2(熔融) Mg+Cl2↑
【解析】
【分析】(1)提取溴的过程中,在第2次Br-→Br2 的转化中发生的反应是2Br-+ Cl2= Br2+2 Cl-;
(2)吸收塔中溴单质被还原为溴离子;
(3)在吸收塔中溴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步骤①是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步骤②是电解熔融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
【详解】(1)提取溴的过程中,在第2次Br-→Br2 的转化中发生的反应是2Br-+ Cl2= Br2+2 Cl-,根据方程式,每产生1mol溴消耗1mol氯气,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L;
(2)A.KBr不能与Br2反应,故不选A;
B.Na2SO4无还原性,不能与Br2反应,故不选B;
C.FeCl3不能与Br2反应 ,故不选C;
D.H2S与Br2反应生成氢溴酸和硫单质,故选D。
(3)在吸收塔中溴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2+Br2+2H2O=4H++2Br-+SO42-;
(4)步骤①是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方程式是Mg(OH)2+2HCl=MgCl2+2H2O;步骤②是电解熔融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反应方程式是MgCl2(熔融) Mg+Cl2↑。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非选择题须使用蓝、黑色字迹的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N:14 O:16 S:32 Cl:35.5 Cu:64 Br:80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我国古代湿法冶金术是世界闻名的,我国在世界上最先应用湿法冶金术冶炼出来的金属是( )
A. Fe B. Cu C. Ag D. Hg
【答案】B
【解析】铜的盐溶液与铁等较活泼的金属可发生置换反应。
2.下列物质均具有漂白性,其中与另外三种漂白原理不同的是( )
A. HClO B. Na2O2 C. SO2 D. H2O2
【答案】C
【详解】HClO、H2O2、Na2O2三种物质均具有强氧化性,能把有机色素氧化为无色物质;SO2气体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它的漂白作用具有选择性,能使品红试液褪色,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水生成的亚硫酸和有机色素结合为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恢复原来的颜色,所以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与另外三种不同,故选C。
3.下列可以用来鉴别SO2和CO2的方法是( )
A. 通入澄清石灰水 B. 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C. 用氯化钡溶液 D. 闻气味
【答案】D
【详解】A、S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不选A;
B、S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不选B;
C、SO2和CO2都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故不选C;
D、CO2无色无味,SO2有刺激性气味,通过闻气味可以鉴别SO2和CO2,故选D。
4.同主族元素,其原子结构相同之处是( )
A. 最外层电子数 B. 核电荷数
C. 电子层数 D. 核外电子数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元素周期表中,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原子的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和核外电子数逐渐增多。故选A。
5.某元素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在周期表中位于( )
A. 第一周期 B. ⅣA族 C. 第三周期 D. ⅥA族
【答案】B
【详解】元素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次外层只能是K层,X是C元素;C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 ⅣA族,故选B。
6.下列现象的产生与人为排放大气污染物硫氧化物有关的是( )
A. 闪电 B. 光化学烟雾
C. 酸雨 D. 温室效应
【答案】C
【详解】A、闪电是云与云之间、云与地之间或者云体内各部位之间的强烈放电现象,与大气污染物无关,故不选A;
B、光化学烟雾与人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有关,故不选B;
C、酸雨与人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SO2有关,故选C;
D、温室效应与人为排放的CO2等有关,故不选D。
7.下列试剂需要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的是( )
A. 浓硫酸 B. 浓硝酸 C. 浓盐酸 D. 稀硫酸
【答案】B
【详解】A.浓硫酸见光不分解,不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不选A;
B. 浓硝酸见光易分解,所以通常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故选B;
C. 浓盐酸见光不分解,不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不选C;
D. 稀硫酸见光不分解,不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不选D。
8.常温下,下列气体组合中能稳定共存的是( )
A. CO和O2 B. SO2和H2S
C. NO和O2 D. NH3和HCl
【答案】A
【详解】A、CO和O2常温下不反应,故选A;
B、SO2和H2S常温下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故不选B;
C、NO和O2常温下反应生成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故不选C;
D、NH3和HCl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铵,故不选D;
9.关于碱金属单质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A. 都能够在空气中燃烧 B. 都能够与水剧烈反应
C. 都是柔软的银白色金属(铯略带金色) D. 都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答案】D
【详解】A.碱金属在空气中能燃烧生成氧化物、过氧化物或超氧化物等,即碱金属都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故A正确;
B.碱金属性质活泼,都能够置换水中的氢,故B正确;
C. 除铯外,碱金属单质均为银白色金属,质软,有延展性,故C正确;
D.Li的密度小于煤油,Li不能保存在煤油中,其它的碱金属可以保存在煤油中,故D错误;选D。
10.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酸性,又表现氧化性的是( )
A. Fe与浓硝酸反应 B. Cu跟稀硝酸反应
C. C与浓硝酸反应 D. NaOH跟稀硝酸反应
【答案】B
【详解】A、Fe在冷的浓硝酸中钝化,表现浓硝酸的强氧化性,故不选A;
B、铜与浓硝酸反应时,部分硝酸被还原为NO2,部分硝酸形成了硝酸铜,硝酸既表现酸性,又表现氧化性,故选B;
C、C与浓硝酸反应,C被硝酸氧化为二氧化碳,硝酸全部被还原为NO2,硝酸只表现氧化性,故不选C;
D、NaOH跟稀硝酸反应无化合价的改变,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硝酸只表现酸性,故不选D。
11.下列反应需要加入氧化剂完成的是( )
A. N2→NH3 B. NO2→NO C. NO2→HNO3 D. N2→NO
【答案】D
【详解】A、N2→NH3,氮元素化合价降低,氮气发生还原反应,需要加入还原剂完成,故不选A;
B. NO2→NO,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与水反应即可实现,不需要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故不选B;
C. 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氮元素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不需要加入氧化剂就能完成,故不选C;
D. N2→NO,氮元素化合价升高,氮气发生氧化反应,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完成,故选D。
12.不久前,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3种新核素,其中一种新核素的名称是铪。关于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现了一种新的元素 B. 原子核内有185个质子
C. 原子核内有185个中子 D. 铪的一种新的同位素
【答案】D
【详解】A. 是一种新的原子,是新核素,不是新元素,故A错误;
B. 原子核内有72个质子,故B错误;
C. 原子核内有185-72=113个中子 ,故C错误;
D. 是Hf的一种新的同位素,故D正确。
13.下列有关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氨气极易溶于水,可以用来做喷泉实验 ②可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③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④氨易液化,工业上可用氨作制冷剂 ⑤实验室制得氨气用碱石灰干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答案】D
【详解】①氨气溶于水,使容器内压强减小,所以可以用来做喷泉实验,故①正确; ②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故②错误; ③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故③错误; ④氨易液化,工业上可用氨作制冷剂,故④正确; ⑤氨气是碱性气体,所以实验室制得氨气用碱石灰干燥,故⑤正确;选D。
14.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后无明显现象发生。当加入下列一种物质后,铜粉的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同时有气体逸出,该物质是( )
A. Al2(SO4)3 B. Na2CO3 C. NaNO3 D. FeSO4
【答案】C
【解析】
【分析】因为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故无明显现象发生,加入一种盐后,铜粉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说明该盐具有强氧化性或在稀硫酸中表现强氧化性。
【详解】A、金属铜和稀硫酸、Al2(SO4)3均不反应,铜粉的质量不减少,故A不选;
B、金属铜和稀硫酸、Na2CO3均不反应,铜粉的质量不减少,故B不选;
C、NaNO3在酸性条件下有很强的氧化性,能和金属铜反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该是:8H++2NO3-+3Cu=3Cu2++4H2O+2NO↑,故选C;
D、金属铜和稀硫酸、FeSO4之间均不反应,所以加入FeSO4,铜粉的质量不减少,故不选D;
15.随着卤素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 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降低
C. 卤素最高价含氧酸酸性逐渐增强 D. 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答案】B
【详解】A、卤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故A错误;
B、卤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故B正确;
C、卤素最高价含氧酸酸中高氯酸的酸性最强,故C错误;
D、卤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故D错误;
16.若将海水淡化作饮用水使用,下列方法在原理上完全不可行的是( )
A. 利用太阳能使海水蒸馏淡化
B. 加明矾使海水中的盐分沉淀而淡化
C. 利用电渗析法可以获取淡化的饮用水
D. 将海水通过离子交换树脂,以除去所含离子
【答案】B
【详解】A、海水蒸馏能得到蒸馏水,可以将海水淡化,故不选A;
B、明矾只能吸附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加明矾不能使海水中的可溶性盐沉淀而淡化,故选B;
C、电渗析法最先用于海水淡化制取饮用水和工业用水,故不选C;
D、将海水通过离子交换树脂使海水淡化是一种已被应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故不选D。
17.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6O2与18O2互为同位素
B. 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
C. 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D. 标准状况下,1.12 L 16O2和1.12 L 18O2均含0.1NA个氧原子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16O2与18O2是两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A错误;B、16O与18O核外都是8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方式相同,B错误;C、通过化学变化不能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应通过物理变化实现,C错误;D、标准状况下,1.12L16O2和1.12L18O2均含有0.1NA个氧原子,D正确;答案选D。
18.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图: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X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Y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Z
单质和化合物的焰色反应为黄色
W
M层有7个电子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 考古时利用X元素的某种同位素原子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
B. Y和Z两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C. 工业上可以利用W元素的单质与石灰乳制漂白粉
D. 化合物ZW可以通过蒸发海水制得
【答案】B
【解析】
【分析】X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X是C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是O元素;Z单质和化合物的焰色反应为黄色,Z是Na元素;W元素M层有7个电子,W是Cl元素。
【详解】A. 考古时利用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故A正确;
B. Na和O两种元素能形成Na2O、Na2O2,故B错误;
C. 工业上可以利用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制漂白粉,故C正确;
D. 蒸发海水可以制取NaCl,故D正确;选B
19.下列有关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气,属于物理变化
B. 氮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元素
C. 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观察到白烟
D. 雷雨天气可以产生硝酸,会给作物带来危害
【答案】B
【详解】A. 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气,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蛋白质中含有碳、氢、氧、氮等元素,所以氮元素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元素,故B正确;
C. 浓硫酸没有挥发性,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观察不到白烟,故C错误;
D. 雷雨天气可以产生硝酸,硝酸随雨水下降与土壤中的矿物质反应生成硝酸盐,给农作用提供氮肥,不会给作物带来危害,故D错误。
20.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 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 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 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答案】B
【详解】A、灼烧碎海带应用坩埚,A错误;
B、海带灰的浸泡液用过滤法分离,以获得含I-的溶液,B正确;
C、MnO2与浓盐酸常温不反应,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需要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C错误;
D、Cl2在饱和NaCl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不能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尾气Cl2,尾气Cl2通常用NaOH溶液吸收,D错误;
答案选B。
21.下列有关金属的工业制法中,正确的是( )
A. 以海水为原料制得精盐,再电解精盐的水溶液制取钠
B. 用海水、石灰乳等为原料,经一系列过程制得氧化镁,用 H2还原氧化镁制得镁
C. 以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等为原料,通过反应产生的CO在高温下还原铁矿石制得铁
D. 从铝土矿中获得氧化铝再制得氯化铝固体,电解熔融的氯化铝得到铝
【答案】C
【解析】A项,工业制钠是电解熔融NaCl:2NaCl2Na+Cl2↑,而电解NaCl溶液:2NaCl+2H2O2NaOH+H2↑+Cl2↑,得不到钠,A错误;B项,镁的还原性比氢气的还原性强,不能用氢气还原氧化镁制取镁,工业制镁是电解熔融氯化镁:MgCl2Mg+Cl2↑,B错误;C项,工业上常用用CO在高温下还原铁矿石炼铁:3CO+Fe2O32Fe+3CO2,制得铁,因为炼铁的矿石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硅,所以石灰石的作用是将二氧化硅等杂质转变为炉渣而除去,C正确;D项,因为熔融状态下氯化铝不导电,所以从铝土矿中获得氧化铝再电解熔融的氧化铝来获取金属铝,D错误。
22.如图,锥形瓶中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滴入瓶中,振荡,过一会可见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
A. X是NH3,Y是水
B. X是SO2,Y是NaOH浓溶液
C. X是CO2,Y是饱和NaHCO3溶液
D. X是HCl,Y是NaOH稀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气球a鼓起说明瓶内气体溶于y,造成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
【详解】A、X是NH3易溶于水,选项A可见小气球a鼓起,故不选A;
B、SO2与NaOH浓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选项B可见小气球a鼓起,故不选B;
C、CO2与饱和NaHCO3溶液不反应,锥形瓶内气体不减少,选项C气球a不能鼓起,故选C;
D、HCl与NaOH稀溶液反应,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选项D可见小气球a鼓起,故不选D。
23.下列关于浓硫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可以用铝槽车运输
B. 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干燥H2S、NH3
C. 浓硫酸有脱水性可以使纸张变黑
D. 浓硫酸是一种难挥发性酸,可以用来制备HCl
【答案】B
【详解】A. 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可以使铝钝化,所以可用铝槽车运输,故A正确;
B. 由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干燥H2S,浓硫酸具有酸性不能干燥NH3,故B错误;
C. 浓硫酸有脱水性可以使纸张炭化变黑,故C正确;
D. 浓硫酸是一种难挥发性酸,可用浓硫酸与氯化钠反应制备HCl,故D正确;选B。
24.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BaCO3
B. 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CO2
C.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只有BaSO4
D.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可能有BaSO3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碳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X气体为CO2和SO2的混合气体,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Y气体是NO2,SO2+H2O+NO2=H2SO4+NO,故洗气瓶中产生的是硫酸钡沉淀,Z处逸出的气体中有CO2和NO,NO遇到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了红棕色的NO2。故选C。
25.铝热反应常用来焊接钢轨。下图为实验室进行铝热反应的装置,点燃镁条,反应过程中看到熔融物落入蒸发皿的沙子中。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金属氧化物与铝都能发生铝热反应
B. 该装置所用的漏斗是玻璃漏斗
C. 反应中观察到熔融物落入蒸发皿中,表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D. 加氯酸钾的目的是用氯酸钾来氧化铝粉
【答案】C
【详解】A、活泼性大于铝的金属的氧化物不能发生铝热反应,如铝和氧化镁不能发生铝热反应,故A错误;
B、铝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该装置所用的漏斗是用滤纸等材料制作的漏斗状的容器,不能使用玻璃仪器,故B错误;
C、反应产物呈熔融状态,说明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正确;
D、氯酸钾受热分解可生成氧气,促进镁条燃烧更旺从而产生高温引发铝热反应,故D错误。
26.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少量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内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气体是( )
A. 可能是N2与NO2的混合气体 B. 只能是O2与NO2的混合气体
C. 可能是NO与NO2的混合气体 D. 只能是NO2一种气体
【答案】C
【详解】A、N2和水不反应且不溶于水,试管内不能完全被水充满,故不选A;
B、若试管中只有NO2,其与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NO,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试管内也能完全被水充满,故原气体中不一定有氧气,不选B;
C、若试管中充满的是NO与NO2的混和气体,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在溶液中发生反应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试管内能完全被水充满,故C符合题意,选C;
D、若原来试管中盛装的气体是NO与NO2的混合气体或O2与NO2的混合气体,或只有NO2气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都能完全被水充满,故原气体不一定只有NO2,不选D。
27.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 将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
B. 铜片与稀HNO3:3Cu+2NO3-+8H+===3Cu2++2NO↑+4H2O
C. 氯化铵浓溶液跟浓NaOH溶液混合后加热:NH4++OH-===NH3·H2O
D. 二氧化硫溶于水:SO2+H2O ===H2SO3
【答案】B
【详解】A、稀硫酸与铜不反应,故A错误;
B、铜与稀HNO3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Cu+2NO3-+8H+===3Cu2++2NO↑+4H2O,故B正确;
C. 氯化铵浓溶液跟浓NaOH溶液混合后加热放出氨气:NH4++OH- NH3↑+H2O,故C错误;
D. 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反应可逆,SO2+H2O H2SO3,故D错误。
28.赤铜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亚铜(Cu2O),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是硫化亚铜(Cu2S),将赤铜矿与辉铜矿混合加热有如下反应:Cu2S+2Cu2O===6Cu+SO2↑。下列对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u2O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
B. Cu2S在反应中只作还原剂
C. 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答案】A
【解析】
分析】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的氧化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氧化剂对应的产物的还原产物,还原剂对应的产物是氧化产物,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确定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详解】A.Cu2S+2Cu2O===6Cu+SO2↑反应中, Cu2O中的+1价Cu元素得电子生成0价的Cu,所以Cu2O是氧化剂,故A正确;
B.Cu2S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B错误;
C.反应中,+1价Cu元素得电子生成0价的Cu,所以Cu是还原产物,故C错误;
D.根据Cu2S+2Cu2O=6Cu+SO2↑知,Cu是还原产物、SO2是氧化产物,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故D错误。
故选C.
29.在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NO2是该过程的中间产物
B. 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C. 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和NO
D. 催化转化总反应为2NO+O2+4CO4CO2+N2
【答案】B
【详解】A、由题目提供的图可知:2NO+O2=2NO2,2NO2+4C04CO2+N2,NO2是该过程的中间产物,故A正确;
B、NO与O2在通常条件下就可化合生成红棕色的NO2,故B错误;
C、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和NO,故C正确;
D、根据①2NO+O2=2NO2 ②2NO2+4C0 4CO2+N2,①+②可得:2NO+O2+4CO4CO2+N2,故D正确;
30.将1.92gCu和一定量的浓HNO3反应,随着Cu的不断减少,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当Cu反应完毕时,共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忽略N2O4),则反应中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 )
A. 1mol B. 0.05mol C. 1.05mol D. 0.11mol
【答案】D
【解析】
【分析】Cu和一定量的浓HNO3反应,随着Cu的不断减少,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说明还原产物是NO、NO2;n(Cu)=0.03mol,与硝酸反应生成Cu(NO3)2、NO和NO2,根据N元素守恒计算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
【详解】n(Cu)=0.03mol,与硝酸反应生成Cu(NO3)2、NO和NO2,根据原子守恒得生成硝酸铜需要的n(HNO3)=2n[Cu(NO3)2]=2n(Cu)=2×0.03mol=0.06mol,气体为氮氧化物,气体的物质的量=n(NO)+n(NO2)=0.05mol,根据N元素守恒可知共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6mol+0.05mol=0.11mol,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10分)
3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它隐含许多信息和规律。
He
d
e
a
c
b
(1)请在图中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的边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c在周期表中对应的位置________,并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
(3)相同大小a、b两种元素的单质分别投入水中,反应较剧烈的是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下同),其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比较d元素和e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_________(用“>”连接)。
【答案】
(1). (2). 第三周期第ШA族 (3). (4). K (5). 2K+H2O=KOH+H2↑ (6). C>O(d>e)
【解析】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回答;
(2)c是13号元素铝,3个电子层、最外层3个电子。
(3)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
【详解】(1)元素周期表的边界为
(2)c是13号元素铝,3个电子层、最外层3个电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ШA族;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3)a、b分别是Na、K,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K的活泼性大于Na,分别投入水中,反应较剧烈的是K。K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K+H2O=KOH+H2↑;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d是C元素、e是O元素,半径C>O。
32.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推测某气体为CO2和SO2混合气体,设计如下装置图,已知:气体从a端通入,回答问题。
(1)B中试剂为____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溶液 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③盐酸 ④澄清石灰水
(2)A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D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若该气体确实为CO2和SO2的混合气体,则A、C、D中的现象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 (2). 检验SO2的存在 (3). 检验CO2的存在 (4). A中品红溶液褪色 (5). C中品红溶液不褪色(或颜色不褪尽) (6). 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分析】CO2、S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被碱溶液吸收,都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SO2有漂白性、还原性,据此回答。
【详解】CO2、S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被碱溶液吸收,都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SO2有漂白性、还原性;欲推测某气体为CO2和SO2的混合气体,先用品红检验SO2的存在,用酸性高锰酸钾除去SO2,再用品红检验SO2是否除尽,最后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的存在。
(1)B的作用是除去SO2,根据SO2的还原性,B中试剂为酸性高锰酸钾,选②。
(2)SO2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A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检验SO2的存在。
(3)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D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CO2的存在。
(4)若该气体确实为CO2和SO2的混合气体, 则A中品红溶液褪色、C中品红溶液不褪色、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3.同学们利用如下图的实验装置进行浓硫酸和铜片反应的实验,探究浓硫酸在此反应中的作用。
(1)在反应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试管中的液体变蓝,铜片与浓硫酸的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
(2)浓硫酸在此反应中体现______性(用选项字母填空)。A.酸B.还原C.氧化D.脱水
(3)若移除酒精灯,用上图发生装置做浓硝酸与铜片反应的实验,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能否用排水法收集该气体?_____(用“能”或“不能”填空)若不能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
【答案】(1). 不能 (2).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3). A、C (4). Cu+4H++2NO3- = Cu2+ +2NO2↑+2H2O (5). 不能 (6). 3NO2+H2O=2HNO3+NO
【解析】
【分析】(1)根据浓硫酸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水分子进行解答;
(2)根据铜与浓硫酸反应有二氧化硫气体、硫酸铜生成进行解答;
(3)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水。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详解】(1)浓硫酸中含有的少量水分子全部与硫酸分子结合为水合硫酸分子,浓硫酸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水分子,所以在铜片与浓硫酸反应中不能观察到试管中的液体变蓝;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硫酸铜、水,反应方程式是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2)铜与浓硫酸反应有二氧化硫气体生成,硫元素化合价降低,硫酸表现氧化性;铜与浓硫酸反应有盐硫酸铜生成,浓硫酸表现酸性,故选A、C;
(3)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水,反应离子方程式是Cu+4H++2NO3- = Cu2+ +2NO2↑+2H2O。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NO2。
34.海洋中有大量的宝贵资源。下面是工业上利用海水提取溴和镁的流程图。
(1)提取溴的过程中,在第2次Br-→Br2 的转化中每产生1mol溴消耗标况下氯气______L。
(2)在吸收塔中,从理论上考虑下列物质也能吸收Br2的是________。
A.KBr B.Na2SO4 C.FeCl3 D.H2S
(3)在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氢氧化镁得到镁的流程中涉及到的反应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答案】(1). 22.4 (2). D (3). SO2+Br2+2H2O=4H++2Br-+SO42- (4). Mg(OH)2+2HCl=MgCl2+2H2O (5). MgCl2(熔融) Mg+Cl2↑
【解析】
【分析】(1)提取溴的过程中,在第2次Br-→Br2 的转化中发生的反应是2Br-+ Cl2= Br2+2 Cl-;
(2)吸收塔中溴单质被还原为溴离子;
(3)在吸收塔中溴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步骤①是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步骤②是电解熔融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
【详解】(1)提取溴的过程中,在第2次Br-→Br2 的转化中发生的反应是2Br-+ Cl2= Br2+2 Cl-,根据方程式,每产生1mol溴消耗1mol氯气,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L;
(2)A.KBr不能与Br2反应,故不选A;
B.Na2SO4无还原性,不能与Br2反应,故不选B;
C.FeCl3不能与Br2反应 ,故不选C;
D.H2S与Br2反应生成氢溴酸和硫单质,故选D。
(3)在吸收塔中溴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2+Br2+2H2O=4H++2Br-+SO42-;
(4)步骤①是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方程式是Mg(OH)2+2HCl=MgCl2+2H2O;步骤②是电解熔融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反应方程式是MgCl2(熔融) Mg+Cl2↑。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