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湖南省茶陵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解析版)
展开
湖南省茶陵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考试范围:必修二第一、二章;第三章第一节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50分)
1. 19世纪中叶,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 提出原子学说 B. 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C. 提出分子学说 D. 发现氧气
【答案】B
【解析】A.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故A错误;B.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B正确;C.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故C错误;D.舍勒发现了氧气,故D错误;故选B。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B.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D. 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答案】B
【解析】A.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共价键,不含离子键,故A正确;
B.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氢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氢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
C.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所以含有离子键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故C正确;
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如氢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3.从如图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不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B. 甲表示阴离子,乙表示原子
C. 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D. 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答案】C
【解析】A.由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它们的核外电子数都是10,相等,故A正确;
B.甲的质子数是8,核外电子数为10,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故甲是阴离子;乙的质子数是10,核外电子数也是10,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乙是原子,所以B正确;
C.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图中甲和乙两种微粒的质子数分别为8和10,所以不属于同种元素,故C错误;
D.由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都是2,相同,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4.下列离子半径最小的是 ( )
A. O2- B. Na+ C. A13+ D. Cl-
【答案】C
【解析】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Cl->O2->Na+>A13+,答案选C。
5.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镁是第IIA族元素
B. 第IA族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C. 第ⅥA族中含金属元素
D. 第3周期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
【答案】B
【解析】A.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序数,所以12号镁最外层2个电子,是第IIA族元素,故A正确;
B.第IA族中氢是非金属,则不全部是金属元素,故B错误;
C.第ⅥA族中84号元素钋是金属,故C正确;
D.钠、镁、铝是金属,其余是非金属元素,所以第3周期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故D正确;
故选:B。
6.据报道,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它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质量数为272,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
A. 111 B. 161 C. 272 D. 433
【答案】A
【解析】原子中存在:中子数+质子数=质量数,则质子数=质量数-中子数=272-161=111,又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1,故选A。
7.下列元素中,属于第二周期且原子半径较大的是( )
A. N B. F C. Na D. Al
【答案】A
【解析】N原子序数为7,F原子序数为9,属于第二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N的原子半径较大;Na原子序数为11,Al原子序数为13,属于第三周期。综上,选A。
8.下列关于20Ne和22Ne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20Ne和22Ne互为同位素 B. 20Ne和22Ne属于同一种核素
C. 20Ne和22Ne的中子数相同 D. 20Ne和22Ne的质量数相同
【答案】A
【解析】A. 20Ne和22Ne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A正确;B. 20Ne和22Ne的中子数不同,属于2种核素,故B错误;C. 20Ne和22Ne的中子数分别为10和12,故C错误;D. 20Ne和22Ne的质量数分别为20和22,故D错误;故选A。
9.下列物质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
A. 酸性:H2SO4>HClO4>HBrO4
B. 碱性:NaOH>KOH>RbOH
C. 非金属性:P>S>Cl
D.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F>H2O>PH3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非金属性Cl>Br>S,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为HClO4>HBrO4>H2SO4,故A错误;
B、金属性Rb>K>Na,则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为NaOH<KOH<RbOH,故B错误;
C、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在增强,则非金属性P<S<Cl,故C错误;
D、非金属性F>O>N,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F>H2O>NH3,故D正确;
故选D。
10.某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比M层电子数多5个,该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 )
A. +3 B. +4 C. +5 D. +6
【答案】A
【解析】L层电子数比M层电子数多5个,则M层是3个电子,该元素是Al,故最高正价为+3,选A。
11.在下列分子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
A. CO2 B. PCl3 C. CCl4 D. H2O
【答案】D
【解析】A、CO2电子式是,分子中各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A错误。B、PCl3电子式是,分子中各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B错误。C、CCl4电子式是,分子中各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C错误。D、H2O电子式是,分子中H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正确。正确答案 D。
12.下列不是离子化合物的是 ( )
A. H2O B. CaI2 C. KOH D. NaNO3
【答案】A
【解析】分析: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据此解答。
详解:A. H2O分子中只含有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A正确;
B. CaCl2中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B错误;
C. KOH中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C错误;
D. NaNO3中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D错误。答案选A。
1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甲烷的电子式
B. 乙烷的结构简式:C2H6
C. CH4分子的球棍模型:
D. 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
【答案】A
【解析】A.甲烷为共价化合物,C最外层形成8个电子,电子式为,故A正确;
B.乙烷的分子式为C2H6,其结构简式为CH3CH3,故B错误;
C.为比例模型,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为,故C错误;
D.碳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则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数为14,其核素表示为 ,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4. 下列各组中每种物质都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一组是( )。
A. NaOH、H2SO4、(NH4)2SO4
B. MgO、Na2SO4、HNO3
C. Ba(OH)2、Na2CO3、Na3PO4
D. HCl、Al2O3、MgCl2
【答案】C
【解析】A项中H2SO4是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B项中MgO只含离子键,HNO3只含共价键;D项中HCl只含共价键,Al2O3、MgCl2只含离子键。
15.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放热反应的是( )
A. 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 B.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 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 D. 红热的焦炭与水蒸气的反应
【答案】A
【解析】A项,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B项,反应为吸热反应,也是非氧化还原反应;C、D两项涉及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是吸热反应。
1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沼气是可再生能源 B. 燃烧热和中和热都属于反应热
C. 电能是一级能源 D. 氧化还原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
【答案】C
【解析】A. 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再生的能源总称,包括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光能、沼气等,故A正确;
B. 燃烧热和中和热都属于放热反应,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故B正确;
C. 电能是通过物质燃烧放热转化而成的,或是由风能、水能、核能等转化而来的,为二级能源,故C错误;
D. 氧化还原反应有的是放热反应,如氢气的燃烧就是放热反应,有的是吸热反应,如C+H2OCO+H2的反应就是吸热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新键的形成
B.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说明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原电池反应的实质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D. 理论上可燃物与氧气的反应均能设置成原电池装置
【答案】B
【解析】A、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旧的化学键断裂,新的化学键的形成,A正确。B、物质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热,说明石墨的能量低,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错误。C、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本质就是发生了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D、可燃物与氧气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得失或者偏转,故均能设置成原电池装置,D正确。正确答案为B
18.可逆反应H2(g)+I2(g)2HI(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v(H2):v(HI)=1:2
B. H2、I2、HI分子个数比为1:1:2
C. 混合气体中I2和H2的体积分数相等
D.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答案】D
【解析】A.v(H2):v(HI)=1:2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故A错误;
B.H2、I2、HI分子个数比为1:1:2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故B错误;
C.混合气体中I2和H2体积分数相等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故C错误;
D.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单质碘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9.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A)=0.5mol/(L·s)
B. v(B)=0.3mol/(L·s)
C. v(C)=l8mol/(L·min)
D. v(D)=1mol/(L·s)
【答案】B
【解析】对应反应:2A+B⇌3C+4D,
A. =0.25mol/(L⋅s);
B. =0.3mol/(L⋅s);
C. v(C)=18mol/(L⋅min)=0.3mol/(L⋅s),=0.1mol/(L⋅s);
D. =0.25mol/(L⋅s),
所以B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故答案选B。
20.下列关于烷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通式为CnH2n
B. 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在光照下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
D. 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的熔沸点升高
【答案】D
【解析】A.烷烃的通式为CnH2n+2,故A错误;B.烷烃的结构决定了化学性质,碳原子是饱和状态,所以均不能使KMnO4溶液退色,故B错误;C.烷烃的特征反应为取代反应,所有的烷烃在光照条件下都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烷烃无不饱和键,不是加成反应,故C错误;D.烷烃熔沸点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碳原子数越多,分子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熔沸点越高,故D正确;故选D。
21.下列物质在光照条件下,氯气和CH4发生取代反应的产物为氯仿的是( )
A. 一氯甲烷 B. 二氯甲烷
C. 三氯甲烷 D. 四氯化碳
【答案】C
【解析】在光照条件下,氯气和CH4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有机产物有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其中三氯甲烷俗称氯仿,故答案为C。
22.下列物质属于烃的是( )
A. H2CO3 B. CH4 C. CH3Cl D. HCl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子组成只含有C、H元素的化合物为烃,即属于烃的物质必须只含有碳氢元素,常见的烃有烷烃、烯烃、炔烃、苯及苯的同系物等,据此进行解答.
【详解】烃分子中只含有C和H元素,不能含有其它元素,选项中H2CO3、CH3Cl和HCl都不属于烃,只有甲烷属于烃类,故答案为B。
23. 五种短周期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Z<W<R
B. 金属性:X>Z
C. 氢氧化物的碱性:Z>W>R
D. 最外层电子数:X>Y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元素位构性之间的关系。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原子半径减小,得电子能力增强,氧化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减弱,A错误,C正确;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增强,B错误;最外层电子数:Y>X,D错误。
24.短周期元素X、Y、Z所在的周期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0,且Y2-与Z+核外电子层的结构相同。下列化合物中同时存在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
A. Z2Y B. X2Y2 C. Z2Y2 D. ZYX
【答案】B
【解析】Y2-与Z+核外电子层的结构相同,因此Y是第ⅥA,Z是第IA。又因为短周期元素X、Y、Z所在的周期数依次增大,即它们分别属于第一周期、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则Y是O,Z是Na。由于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0,所以X是H。A是氧化钠只含有离子键。B是过氧化氢,同时存在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C是过氧化钠,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D是氢氧化钠,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所以答案是B。
25.已知某条件下,合成氨反应数据如下:N2(g)+3H2(g) 2NH3(g)
N2
H2
NH3
起始浓度(mol/L)
1.0
3.0
0.2
2s末浓度(mol/L)
0.6
1.8
1.0
4s末浓度(mol/L)
0.4
1.2
1.4
当用氨气浓度的增加来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2~4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 mol·L-1·s-1
B. 前4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 mol·L-1·s-1
C. 前2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 mol·L-1·s-1
D. 2 s末的反应速率为0.4 mol·L-1·s-1
【答案】D
【解析】
【分析】2s内氨气的平均速率为0.4mol•(L•s)-1,不是即时速率,计算各时间段氨气浓度变化量,再根据v=计算前2s内、前4s内、2~4s内用氨气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详解】A.2s~4s时间内氨气的浓度变化为:(1.4-1.0)mol/L=0.4mol/L,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s),故A正确;
B.前4s时间内氨气的浓度变化为:(1.4-0.2)mol/L=1.2mol/L,平均反应速率为:=0.3mol/(L•s),故B正确;
C.前2s时间内氨气的浓度变化为:(1.0-0.2)mol/L=0.8mol/L,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mol/(L•s),故C正确;
D.2s内氨气的平均速率为0.4mol•(L•s)-1,不是即时速率,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共5题,总分50分)
26.根据下列各组物质和微粒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A 16O 和18O B CH3CH2CH3和CH3CH2CH2CH3 C 金刚石和石墨 D CH3CH(CH3)CH3和CH3CH2CH2CH3 E CH3Cl和CH2Cl2
(1) ________互为同素异形体;
(2) ________互为同系物;
(3) _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 (1). C (2). B (3). D
【解析】
【分析】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互为同系物的物质满足以下特点: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似、分子式通式相同、分子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研究对象是有机物;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据此进行判断。
【详解】A.16O和18O都是氧元素的不同原子,二者互为同位素;
B.CH3CH2CH3和CH3CH2CH2CH3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单键,属于饱和烃,二者结构相似,分子间相差1个CH2原子团,所以二者互为同系物;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
D.CH3CH(CH3)CH3和CH3CH2CH2CH3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E.CH3Cl和CH2Cl2是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的两种不同产物;
故:(1)C互为同素异形体;
(2) B互为同系物;
(3) D互为同分异构体。
27. 下面是我们熟悉的物质:
①O2②金刚石 ③NaBr ④H2SO4⑤Na2CO3⑥NH4Cl ⑦NaHSO4⑧Ne ⑨Na2O2⑩NaOH
(1)这些物质中,只含共价键的是 ;只含离子键的是 ;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的是 ;不存在化学键的是 。
(2)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答案】(1)①②④ ③ ⑤⑥⑦⑨⑩ ⑧(2)④ ③⑤⑥⑦⑨⑩
【解析】试题分析:①O2中只含非极性共价键;②金刚石中只含非极性共价键; ③NaBr中只存在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 ④H2SO4中只存在极性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⑤Na2CO3中存在离子键、极性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⑥NH4Cl中存在离子键、极性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 ⑦NaHSO4中存在离子键、极性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⑧Ne中不存在化学键; ⑨Na2O2中存在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⑩NaOH中存在离子键、极性键,为离子化合物;
(1)只含有共价键的是①②④;只含有离子键的是③;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的是⑤⑥⑦⑨⑩;不存在化学键的是⑧;
(2)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④;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③⑤⑥⑦⑨⑩。
2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⑧中元素,回答以下问题:
主族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一
二
①
②
三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1)在③~⑦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下同),其离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2)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写出该物质和呈两性的氢氧化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以上元素的单质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
【答案】(1). Na (2). (3). HClO4 (4). NaOH
(5). NaOH+Al(OH)3NaAlO2+2H2O (6). Ar
【解析】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位置可知,①~⑧元素分别为N、F、Na、Mg、Al、Si、Cl、Ar;
(1)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2)Na的金属性最强,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最强,高氯酸为所有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酸,氢氧化铝为两性;
(3)0族元素性质稳定。
【详解】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①~⑧元素分别为N、F、Na、Mg、Al、Si、Cl、Ar;
(1)在③~⑦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其离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碱性最强的是NaOH,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Al(OH)3, NaOH和Al(OH)3发生反应生成NaAlO2和水的反应方程式为NaOH+Al(OH)3NaAlO2+2H2O;
(3)在以上元素的单质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稀有气体Ar。
29.一定温度下,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从反应开始到10s时,用Y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X的转化率为_____ 。
(3)10s时,该反应 ___ 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填“是”或“否”)
【答案】(1). X(g)+Y(g)⇌2Z(g) (2). 0.04mol•L-1•s-1 (3). 66.7% (4). 是
【解析】
【分析】(1)根据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写出该反应方程式;
(2)根据v=计算出从反应开始到10s时用Y表示的反应速率为;根据X消耗的物质的量及反应初始物质的量计算出其转化率;
(3)10s时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详解】(1)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少,应该为反应物,Z的物质的量增多,应为生成物,当反应进行到10s时,△n(X)=0.8mol、△n(Y)=0.8mol、△n(Z)=1.6mol,则△n(X):△n(Y):△n(Z)=1:1:2,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的方程式为:X(g)+Y(g)⇌2Z(g);
(2)从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物质的量变化为:1.00mol-0.20mol=0.80mol,则该段时间内用Y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Y)==0.04mol•L-1•s-1;该段时间内X消耗的物质的量为:1.20mol-0.40mol=0.8mol,则X的转化率为:×100%=66.7%;
(3)根据图示曲线变化可知,10s时X、Y、Z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说明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30.某原电池结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铜作原电池的_______极,发生_______反应 ,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银作原电池的_______极,发生_______反正,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子从_______经外电路流向_______,银离子向_______极移动,硝酸根离子向_______极移动(填“正极”或“负极”)。
【答案】(1). 负 (2). 氧化 (3). Cu-2e-Cu2+ (4). 正 (5). 还原 (6). 2Ag++2e-2Ag (7). 负极 (8). 正极 (9). 正 (10). 负
【解析】
【分析】(1)铜银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则Cu为负极,负极上铜失去电子生成铜离子,发生氧化反应;
(2)银为正极,银棒上银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银,发生还原反应;
(3)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经外电路从负极流向正极,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详解】(1)铜银原电池中, Cu为负极,负极上铜失去电子生成铜离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
(2)银为正极,银棒上银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银,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Ag++2e-2Ag;
(3)在铜银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电解质溶液中银离子向正极移动,硝酸根离子向负极移动。
考试范围:必修二第一、二章;第三章第一节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50分)
1. 19世纪中叶,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 提出原子学说 B. 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C. 提出分子学说 D. 发现氧气
【答案】B
【解析】A.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故A错误;B.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B正确;C.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故C错误;D.舍勒发现了氧气,故D错误;故选B。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B.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D. 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答案】B
【解析】A.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共价键,不含离子键,故A正确;
B.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氢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氢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
C.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所以含有离子键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故C正确;
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如氢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3.从如图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不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B. 甲表示阴离子,乙表示原子
C. 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D. 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答案】C
【解析】A.由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它们的核外电子数都是10,相等,故A正确;
B.甲的质子数是8,核外电子数为10,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故甲是阴离子;乙的质子数是10,核外电子数也是10,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乙是原子,所以B正确;
C.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图中甲和乙两种微粒的质子数分别为8和10,所以不属于同种元素,故C错误;
D.由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都是2,相同,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4.下列离子半径最小的是 ( )
A. O2- B. Na+ C. A13+ D. Cl-
【答案】C
【解析】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Cl->O2->Na+>A13+,答案选C。
5.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镁是第IIA族元素
B. 第IA族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C. 第ⅥA族中含金属元素
D. 第3周期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
【答案】B
【解析】A.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序数,所以12号镁最外层2个电子,是第IIA族元素,故A正确;
B.第IA族中氢是非金属,则不全部是金属元素,故B错误;
C.第ⅥA族中84号元素钋是金属,故C正确;
D.钠、镁、铝是金属,其余是非金属元素,所以第3周期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故D正确;
故选:B。
6.据报道,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它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质量数为272,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
A. 111 B. 161 C. 272 D. 433
【答案】A
【解析】原子中存在:中子数+质子数=质量数,则质子数=质量数-中子数=272-161=111,又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1,故选A。
7.下列元素中,属于第二周期且原子半径较大的是( )
A. N B. F C. Na D. Al
【答案】A
【解析】N原子序数为7,F原子序数为9,属于第二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N的原子半径较大;Na原子序数为11,Al原子序数为13,属于第三周期。综上,选A。
8.下列关于20Ne和22Ne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20Ne和22Ne互为同位素 B. 20Ne和22Ne属于同一种核素
C. 20Ne和22Ne的中子数相同 D. 20Ne和22Ne的质量数相同
【答案】A
【解析】A. 20Ne和22Ne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A正确;B. 20Ne和22Ne的中子数不同,属于2种核素,故B错误;C. 20Ne和22Ne的中子数分别为10和12,故C错误;D. 20Ne和22Ne的质量数分别为20和22,故D错误;故选A。
9.下列物质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
A. 酸性:H2SO4>HClO4>HBrO4
B. 碱性:NaOH>KOH>RbOH
C. 非金属性:P>S>Cl
D.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F>H2O>PH3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非金属性Cl>Br>S,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为HClO4>HBrO4>H2SO4,故A错误;
B、金属性Rb>K>Na,则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为NaOH<KOH<RbOH,故B错误;
C、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在增强,则非金属性P<S<Cl,故C错误;
D、非金属性F>O>N,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F>H2O>NH3,故D正确;
故选D。
10.某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比M层电子数多5个,该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 )
A. +3 B. +4 C. +5 D. +6
【答案】A
【解析】L层电子数比M层电子数多5个,则M层是3个电子,该元素是Al,故最高正价为+3,选A。
11.在下列分子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
A. CO2 B. PCl3 C. CCl4 D. H2O
【答案】D
【解析】A、CO2电子式是,分子中各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A错误。B、PCl3电子式是,分子中各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B错误。C、CCl4电子式是,分子中各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C错误。D、H2O电子式是,分子中H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正确。正确答案 D。
12.下列不是离子化合物的是 ( )
A. H2O B. CaI2 C. KOH D. NaNO3
【答案】A
【解析】分析: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据此解答。
详解:A. H2O分子中只含有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A正确;
B. CaCl2中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B错误;
C. KOH中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C错误;
D. NaNO3中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D错误。答案选A。
1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甲烷的电子式
B. 乙烷的结构简式:C2H6
C. CH4分子的球棍模型:
D. 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
【答案】A
【解析】A.甲烷为共价化合物,C最外层形成8个电子,电子式为,故A正确;
B.乙烷的分子式为C2H6,其结构简式为CH3CH3,故B错误;
C.为比例模型,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为,故C错误;
D.碳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则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数为14,其核素表示为 ,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4. 下列各组中每种物质都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一组是( )。
A. NaOH、H2SO4、(NH4)2SO4
B. MgO、Na2SO4、HNO3
C. Ba(OH)2、Na2CO3、Na3PO4
D. HCl、Al2O3、MgCl2
【答案】C
【解析】A项中H2SO4是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B项中MgO只含离子键,HNO3只含共价键;D项中HCl只含共价键,Al2O3、MgCl2只含离子键。
15.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放热反应的是( )
A. 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 B.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 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 D. 红热的焦炭与水蒸气的反应
【答案】A
【解析】A项,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B项,反应为吸热反应,也是非氧化还原反应;C、D两项涉及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是吸热反应。
1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沼气是可再生能源 B. 燃烧热和中和热都属于反应热
C. 电能是一级能源 D. 氧化还原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
【答案】C
【解析】A. 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再生的能源总称,包括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光能、沼气等,故A正确;
B. 燃烧热和中和热都属于放热反应,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故B正确;
C. 电能是通过物质燃烧放热转化而成的,或是由风能、水能、核能等转化而来的,为二级能源,故C错误;
D. 氧化还原反应有的是放热反应,如氢气的燃烧就是放热反应,有的是吸热反应,如C+H2OCO+H2的反应就是吸热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新键的形成
B.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说明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原电池反应的实质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D. 理论上可燃物与氧气的反应均能设置成原电池装置
【答案】B
【解析】A、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旧的化学键断裂,新的化学键的形成,A正确。B、物质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热,说明石墨的能量低,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错误。C、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本质就是发生了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D、可燃物与氧气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得失或者偏转,故均能设置成原电池装置,D正确。正确答案为B
18.可逆反应H2(g)+I2(g)2HI(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v(H2):v(HI)=1:2
B. H2、I2、HI分子个数比为1:1:2
C. 混合气体中I2和H2的体积分数相等
D.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答案】D
【解析】A.v(H2):v(HI)=1:2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故A错误;
B.H2、I2、HI分子个数比为1:1:2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故B错误;
C.混合气体中I2和H2体积分数相等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故C错误;
D.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单质碘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9.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A)=0.5mol/(L·s)
B. v(B)=0.3mol/(L·s)
C. v(C)=l8mol/(L·min)
D. v(D)=1mol/(L·s)
【答案】B
【解析】对应反应:2A+B⇌3C+4D,
A. =0.25mol/(L⋅s);
B. =0.3mol/(L⋅s);
C. v(C)=18mol/(L⋅min)=0.3mol/(L⋅s),=0.1mol/(L⋅s);
D. =0.25mol/(L⋅s),
所以B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故答案选B。
20.下列关于烷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通式为CnH2n
B. 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在光照下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
D. 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的熔沸点升高
【答案】D
【解析】A.烷烃的通式为CnH2n+2,故A错误;B.烷烃的结构决定了化学性质,碳原子是饱和状态,所以均不能使KMnO4溶液退色,故B错误;C.烷烃的特征反应为取代反应,所有的烷烃在光照条件下都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烷烃无不饱和键,不是加成反应,故C错误;D.烷烃熔沸点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碳原子数越多,分子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熔沸点越高,故D正确;故选D。
21.下列物质在光照条件下,氯气和CH4发生取代反应的产物为氯仿的是( )
A. 一氯甲烷 B. 二氯甲烷
C. 三氯甲烷 D. 四氯化碳
【答案】C
【解析】在光照条件下,氯气和CH4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有机产物有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其中三氯甲烷俗称氯仿,故答案为C。
22.下列物质属于烃的是( )
A. H2CO3 B. CH4 C. CH3Cl D. HCl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子组成只含有C、H元素的化合物为烃,即属于烃的物质必须只含有碳氢元素,常见的烃有烷烃、烯烃、炔烃、苯及苯的同系物等,据此进行解答.
【详解】烃分子中只含有C和H元素,不能含有其它元素,选项中H2CO3、CH3Cl和HCl都不属于烃,只有甲烷属于烃类,故答案为B。
23. 五种短周期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Z<W<R
B. 金属性:X>Z
C. 氢氧化物的碱性:Z>W>R
D. 最外层电子数:X>Y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元素位构性之间的关系。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原子半径减小,得电子能力增强,氧化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减弱,A错误,C正确;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增强,B错误;最外层电子数:Y>X,D错误。
24.短周期元素X、Y、Z所在的周期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0,且Y2-与Z+核外电子层的结构相同。下列化合物中同时存在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
A. Z2Y B. X2Y2 C. Z2Y2 D. ZYX
【答案】B
【解析】Y2-与Z+核外电子层的结构相同,因此Y是第ⅥA,Z是第IA。又因为短周期元素X、Y、Z所在的周期数依次增大,即它们分别属于第一周期、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则Y是O,Z是Na。由于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0,所以X是H。A是氧化钠只含有离子键。B是过氧化氢,同时存在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C是过氧化钠,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D是氢氧化钠,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所以答案是B。
25.已知某条件下,合成氨反应数据如下:N2(g)+3H2(g) 2NH3(g)
N2
H2
NH3
起始浓度(mol/L)
1.0
3.0
0.2
2s末浓度(mol/L)
0.6
1.8
1.0
4s末浓度(mol/L)
0.4
1.2
1.4
当用氨气浓度的增加来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2~4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 mol·L-1·s-1
B. 前4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 mol·L-1·s-1
C. 前2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 mol·L-1·s-1
D. 2 s末的反应速率为0.4 mol·L-1·s-1
【答案】D
【解析】
【分析】2s内氨气的平均速率为0.4mol•(L•s)-1,不是即时速率,计算各时间段氨气浓度变化量,再根据v=计算前2s内、前4s内、2~4s内用氨气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详解】A.2s~4s时间内氨气的浓度变化为:(1.4-1.0)mol/L=0.4mol/L,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s),故A正确;
B.前4s时间内氨气的浓度变化为:(1.4-0.2)mol/L=1.2mol/L,平均反应速率为:=0.3mol/(L•s),故B正确;
C.前2s时间内氨气的浓度变化为:(1.0-0.2)mol/L=0.8mol/L,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mol/(L•s),故C正确;
D.2s内氨气的平均速率为0.4mol•(L•s)-1,不是即时速率,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共5题,总分50分)
26.根据下列各组物质和微粒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A 16O 和18O B CH3CH2CH3和CH3CH2CH2CH3 C 金刚石和石墨 D CH3CH(CH3)CH3和CH3CH2CH2CH3 E CH3Cl和CH2Cl2
(1) ________互为同素异形体;
(2) ________互为同系物;
(3) _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 (1). C (2). B (3). D
【解析】
【分析】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互为同系物的物质满足以下特点: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似、分子式通式相同、分子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研究对象是有机物;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据此进行判断。
【详解】A.16O和18O都是氧元素的不同原子,二者互为同位素;
B.CH3CH2CH3和CH3CH2CH2CH3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单键,属于饱和烃,二者结构相似,分子间相差1个CH2原子团,所以二者互为同系物;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
D.CH3CH(CH3)CH3和CH3CH2CH2CH3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E.CH3Cl和CH2Cl2是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的两种不同产物;
故:(1)C互为同素异形体;
(2) B互为同系物;
(3) D互为同分异构体。
27. 下面是我们熟悉的物质:
①O2②金刚石 ③NaBr ④H2SO4⑤Na2CO3⑥NH4Cl ⑦NaHSO4⑧Ne ⑨Na2O2⑩NaOH
(1)这些物质中,只含共价键的是 ;只含离子键的是 ;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的是 ;不存在化学键的是 。
(2)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答案】(1)①②④ ③ ⑤⑥⑦⑨⑩ ⑧(2)④ ③⑤⑥⑦⑨⑩
【解析】试题分析:①O2中只含非极性共价键;②金刚石中只含非极性共价键; ③NaBr中只存在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 ④H2SO4中只存在极性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⑤Na2CO3中存在离子键、极性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⑥NH4Cl中存在离子键、极性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 ⑦NaHSO4中存在离子键、极性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⑧Ne中不存在化学键; ⑨Na2O2中存在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⑩NaOH中存在离子键、极性键,为离子化合物;
(1)只含有共价键的是①②④;只含有离子键的是③;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的是⑤⑥⑦⑨⑩;不存在化学键的是⑧;
(2)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④;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③⑤⑥⑦⑨⑩。
2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⑧中元素,回答以下问题:
主族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一
二
①
②
三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1)在③~⑦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下同),其离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2)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写出该物质和呈两性的氢氧化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以上元素的单质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
【答案】(1). Na (2). (3). HClO4 (4). NaOH
(5). NaOH+Al(OH)3NaAlO2+2H2O (6). Ar
【解析】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位置可知,①~⑧元素分别为N、F、Na、Mg、Al、Si、Cl、Ar;
(1)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2)Na的金属性最强,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最强,高氯酸为所有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酸,氢氧化铝为两性;
(3)0族元素性质稳定。
【详解】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①~⑧元素分别为N、F、Na、Mg、Al、Si、Cl、Ar;
(1)在③~⑦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其离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碱性最强的是NaOH,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Al(OH)3, NaOH和Al(OH)3发生反应生成NaAlO2和水的反应方程式为NaOH+Al(OH)3NaAlO2+2H2O;
(3)在以上元素的单质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稀有气体Ar。
29.一定温度下,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从反应开始到10s时,用Y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X的转化率为_____ 。
(3)10s时,该反应 ___ 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填“是”或“否”)
【答案】(1). X(g)+Y(g)⇌2Z(g) (2). 0.04mol•L-1•s-1 (3). 66.7% (4). 是
【解析】
【分析】(1)根据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写出该反应方程式;
(2)根据v=计算出从反应开始到10s时用Y表示的反应速率为;根据X消耗的物质的量及反应初始物质的量计算出其转化率;
(3)10s时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详解】(1)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少,应该为反应物,Z的物质的量增多,应为生成物,当反应进行到10s时,△n(X)=0.8mol、△n(Y)=0.8mol、△n(Z)=1.6mol,则△n(X):△n(Y):△n(Z)=1:1:2,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的方程式为:X(g)+Y(g)⇌2Z(g);
(2)从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物质的量变化为:1.00mol-0.20mol=0.80mol,则该段时间内用Y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Y)==0.04mol•L-1•s-1;该段时间内X消耗的物质的量为:1.20mol-0.40mol=0.8mol,则X的转化率为:×100%=66.7%;
(3)根据图示曲线变化可知,10s时X、Y、Z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说明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30.某原电池结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铜作原电池的_______极,发生_______反应 ,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银作原电池的_______极,发生_______反正,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子从_______经外电路流向_______,银离子向_______极移动,硝酸根离子向_______极移动(填“正极”或“负极”)。
【答案】(1). 负 (2). 氧化 (3). Cu-2e-Cu2+ (4). 正 (5). 还原 (6). 2Ag++2e-2Ag (7). 负极 (8). 正极 (9). 正 (10). 负
【解析】
【分析】(1)铜银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则Cu为负极,负极上铜失去电子生成铜离子,发生氧化反应;
(2)银为正极,银棒上银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银,发生还原反应;
(3)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经外电路从负极流向正极,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详解】(1)铜银原电池中, Cu为负极,负极上铜失去电子生成铜离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
(2)银为正极,银棒上银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银,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Ag++2e-2Ag;
(3)在铜银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电解质溶液中银离子向正极移动,硝酸根离子向负极移动。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