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基础题试卷(解析版)
展开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基础题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17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51分)1. 下列关于反应速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反应速率可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B. 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C.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都为0D. 增大反应物浓度、提高反应物温度都能增大反应速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反应速率可以衡量反应的快慢,故正确;B、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故正确;C、可逆反应到平衡,正逆反应速率不为0,故错误;D、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提高温度都能加快反应速率,故正确。2.下列因素中,对发生在溶液中且无气体参加的反应的速率不产生显著影响的是( )A. 浓度 B. 压强 C. 温度 D. 反应物的性质【答案】B【详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指反应物的性质,外因常指温度、压强、催化剂、浓度等,其中压强只影响有气体参加,且在密闭容器中的反应,对于溶液中的反应,改变压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答案为B。3.在2L的密闭容器内,某气体反应物在2s内由8mol变为7.2mol,则用该气体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 0.4 mol·L-1·s-1 B. 0.3 mol·L-1·s-1C. 0.1 mol·L-1·s-1 D. 0.2 mol·L-1·s-1【答案】D【详解】在2L密闭容器内,某气体反应物在2s内由8mol变为7.2mol,2s内该物质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s),故答案为D。4.反应4A(g)+ 5B(g)== 4C(g)+ 6D(g)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D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可表示为( )A. v(A)=0.0010mol·L-1·s-1B. v(B)=0.0010mol·L-1·s-1C. v(C)=0.010mol·L-1·s-1D. v(D)=0.045mol·L-1·s-1【答案】A【详解】反应4A(g)+ 5B(g)== 4C(g)+ 6D(g)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D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D的平均反应速率==0.0015mol/(L•s),根据同一反应不同物质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V(A)= v(D)=0.0015mol/(L•s)=0.001 mol/(L•s),V(B)= v(D)=0.0015mol/(L•s)=0.00125 mol/(L•s),V(C)= v(D)=0.0015mol/(L•s)=0.001 mol/(L•s),选项A正确,故答案为A。5.对于反应3X(g)+ 2Y(g)4Z(g)+ 5W(g)在A、B、C、D四个容器中进行,测得四个容器中的反应速率分别为:A:v(X)=0.3 mol·L-1·min-1,B: v(Y)=0.2 mol·L-1·min-1C:v(Z)=0.6 mol·L-1·min-1 ,D: v(W)=0.5 mol·L-1·min-1。则四个容器中反应进行最快的是( )A. A容器 B. B容器 C. C容器 D. D容器【答案】C【详解】在化学反应速率单位相同情况下,反应速率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之比越大,反应速率越快;A.=0.1,B.=0.1,C.=0.15,D.=0.1,显然C容器中反应速率最快,故答案为C。6. 某一化学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 增大反应物浓度 B. 减小反应容器的体积C. 增大生成物浓度 D. 升高反应温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正确;B和D无法判断。C中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答案选A。7.下列四个试管中,均发生反应Zn +2HCl=ZnCl2+H2 ↑,产生H2 的反应速率最小的是( )试管盐酸浓度(mol/L)温度(℃)锌的状态A0.5 20块状B0.520粉末状C2 35 块状D235粉末状【答案】A【解析】根据方程式可知盐酸的浓度越大,温度越高,锌的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选项D中盐酸的浓度、反应的温度以及锌的表面积均是最大的,所以反应速率最快,选项A中盐酸的浓度、反应的温度以及锌的表面积均是最小的,所以反应速率最小,答案选A。8.图为反应N2 + 3H2 2NH3速率x(N2)变化的图像,则横坐标不可能是( )A. 温度 B. 反应时间 C. 压强 D. N2的浓度【答案】B【详解】由图象可知,氮气的反应速率逐渐增大,题中增大压强、浓度,升高温度等都可增大反应速率,而与反应时间无关,故答案为B。9.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A的同时生成2molCB. 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A的同时生成2nmolBC. 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D. 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答案】D【详解】A.单位时间消耗1 mol A,同时生成2 molC,圴体现正反应速率,无法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B.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A的同时生成2nmolB,体现A的正反应速率、B的逆反应速率,但与A、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1:3 不相等,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C.反应达到平衡时,A、B、C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1:3:2,也可能不是1:3:2,这与该反应的初始分子数及转化率有关,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D.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量一定,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故答案为D。10.当可逆反应2SO2(g)+ O2(g)2SO3(g)达到平衡后,通入18O2气体,再次达到平衡时18O存在于( )A. SO2、O2中 B. SO2、SO3中 C. SO3中 D. SO2、O2、SO3中【答案】D【详解】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存在原子有S原子、16O原子、18O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成物质,二氧化硫、氧气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三氧化硫;而三氧化硫在同样的条件下可分解为二氧化硫和氧气,所以18O2中的18O通过化合反应存在于SO3中,SO3 中的18O通过分解反应会存在于SO2中,最终SO3、SO2、O2中都含有18O,故答案为D。1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B. 在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往往要加入一定量的铁粉C. 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D. 打开汽水瓶时,有大量气泡溢出【答案】B【详解】A.浓氨水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使一水合氨分解生成氨气,化学平衡NH3+H2O⇌NH3•H2O⇌NH4++OH-逆向进行,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A正确;B.在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铁粉防止氧化变质,是变质的铁离子和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2Fe3++Fe=3Fe2+,和化学平衡无关,不需要用平衡原理解释,故B错误;C.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利用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浓度使平衡逆向进行:Cl2+H2O⇌H++Cl-+HClO,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正确;D.打开汽水瓶时,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平衡逆向移动,气体逸出,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正确;故答案为B。12. 改变反应容器体积使压强变化,但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 Fe2O3(s)+3CO(g)2Fe(s)+3CO2(g) B. 3H2(g)+N2(g)2NH3(g)C. 2SO2(g)+O2(g)2SO3(g) D. C(s)+CO2(g)2CO(g)【答案】A【解析】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改变压强,但平衡不移动,说明反应前后体积是不变的,所以选项A正确,答案选A。13.下列叙述中一定能判断某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改变 B. 正、逆反应速率改变C.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改变 D. 混合体系的压强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如果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变化而保持各组分的含量不变时,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都改变,但平衡不移动,故B错误;C.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一定是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如果各组分改变,一定发生化学平衡移动,故C正确.D.如果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则压强对平衡无影响,故D错误, 故选C。14.已知化学反应2A(?)+B(g)2C(?)达到平衡,当增大压强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下列情况可能的是( )A. A是气体,C是固体 B. A、C均为气体C. A、C均为固体 D. A是固体,C是气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当增大压强时,平衡向逆反应反向移动,则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由于B是气态,所以根据方程式可知,A是固体或液体,而C一定是气体,答案选D。15.反应A(g)+ 3B(g)2C(g)(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反应体系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答案】C【详解】降低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降低,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放热即正反应方向移动,选项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6.一定条件下,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之间存在下列平衡2NO2(g)N2O4(g)(放热反应)在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时,下列条件中,测定结果误差最小的是( )A. 温度130℃,压强3.03×105Pa B. 温度130℃,压强5.05×104PaC. 温度25℃,压强1.01×105Pa D. 温度0℃,压强5.05×104Pa【答案】B【详解】由于存在平衡2NO2(g)⇌N2O4(g),N2O4的存在会影响二氧化氮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故应采取措施使平衡向左移动,减小N2O4的含量,该反应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应采取高温低压,选项B正确,故答案为B。17.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 物质A 的转化率减小了C. 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了 D. a>b【答案】A【解析】【分析】先假设体积增加一倍时若平衡未移动,B的浓度应为原来的50%,实际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比假设大,说明平衡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即减小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a<b,据此结合选项判断。【详解】先假设体积增加一倍时若平衡未移动,B的浓度应为原来的50%,实际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比假设大,说明平衡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即减小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a<b;A.假设体积增加一倍时若平衡未移动,B的浓度应为原来的50%,实际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大于原来的50%,说明平衡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移动,故A正确;B.根据A的判断,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反应物转化率增大,故B错误;C.a<b,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气体总物质的量增加了,故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b,故D错误;故答案为A。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9分)18.A与B反应生成C,假定反应由A、B开始,它们初始浓度均为1.0mol·L-1。反应进行2min后A的浓度为0.8 mol·L-1,B的浓度为0.6 mol·L-1,C的浓度为0.6 mol·L-1。⑴2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A)=_________,V(B)=________,V(C)=________;⑵V(A):V(B):V(C)=___________________;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0.1mol·L-1·min-1 (2). 0.2 mol·L-1·min-1 (3). 0.3 mol·L-1·min-1 (4). 1:2:3 (5). A+2B=3C【解析】【分析】据v=计算v(A)、v(B)、v(C),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而确定化学计量数,书写化学方程式。【详解】(1)v(A)= ==0.1mol/(L•min),v(B)= ==0.2mol/(L•min),v(C)= ==0.3mol/(L•min);(2)ν(A):ν(B):ν(C)=0.1mol/(L•min):0.2mol/(L•min):0.3mol/(L•min)=1:2:3;(3)由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反应方程式为:A+2B=3C。19.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I)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II)所示。根据以上条件,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在T℃时,平衡常数的数值为(保留一位小数)___________;(3)该反应为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4)t1min后,改变下列某一条件,能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有_____(填字母)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 B.保持容器总体积不变,通入少量稀有气体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答案】(1). A (g)+ 3C(g)2B (g) (2). (3). 533.3 (4). 吸热 (5). D【解析】【分析】(1)由图(Ⅰ)可知,A和C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B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则A、C为反应物,B为生成物,由反应的浓度的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判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结合平衡常数的概念写出表达式,再根据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及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出T℃时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K;(3)由图(Ⅱ)可知T1>T2,升高温度平衡时B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据此判断该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4)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根据压强、温度、稀有气体对反应A (g)+ 3C(g)2B (g)影响进行判断。【详解】(1)由图(Ⅰ)可知,A和C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B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则A、C为反应物,B为生成物,由反应的浓度的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c(A):△c(C):△c(B)=0.2mol/L:0.6mol/L:0.4mol/L=1:3: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 (g)+ 3C(g)2B (g);(2)根据图象可知,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为:c(A)=0.3mol/L,c(C)=0.1mol/L,c(B)=0.4mol/L,T℃时,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K2==≈533.3;(3)由图(Ⅱ)可知T1>T2,升高温度平衡时B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4)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A错误;B 保持容器总体积不变,通入少量稀有气体,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发生移动,故B错误;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错误;D.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D正确;故答案为D。20.在容积为1.00 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N2O4(g)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1)反应为_______ (填“吸热”或“放热”);100 ℃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在0~60 s,反应速率v(N2O4)为__________mol·L-1·s-1;反应的平衡常数K1为_____________。(2)100 ℃时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N2O4) 以0.001 0 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 s又达到平衡。①T________100 ℃(填“大于”或“小于”), ②温度T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2_________。【答案】(1). 吸热 (2). 0.001mol·L-1·s-1 (3). k1=0.36 (4). > (5). k2=0.65【解析】【分析】(1)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根据v=计算v(N2O4),平衡常数K1=;(2)①改变温度后,N2O4的浓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由于正反应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②平衡时,c(NO2)=0.120mol•L-1+0.0010mol•L-1•s-1×10s×2=0.14mol•L-1,c(N2O4)=0.040mol•L-1-0.0010mol•L-1•s-1×10s=0.030mol•L-1,代入平衡常数K2=计算。【详解】(1)随温度的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0~60s时段,N2O4浓度变化为:0.1mol/L-0.04mol/L=0.06mol/L,v(N2O4)==0.0010mol•L-1•s-1;K1===0.36;(2)①改变温度后,N2O4的浓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由于正反应吸热,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故T>100℃;②平衡时,c(NO2)=0.120mol•L-1+0.0010mol•L-1•s-1×10s×2=0.14mol•L-1,c(N2O4)=0.040mol•L-1-0.0010mol•L-1•s-1×10s=0.030mol•L-1,则平衡常数K2===0.65。21.已知某温度时,反应CO(g)+ H2O(g)CO2(g) + H2(g)的平衡常数k =1.0,该温度下,向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和2mol水蒸气,充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1)求平衡时CO2的浓度_____。(2)求CO的转化率_____。【答案】 (1). 0.5mol/L (2). 50%【解析】【分析】(1) CO(g)+ H2O(g)CO2(g) + H2(g)起始物质的量浓度(mol/L) 1 1 0 0变化物质的量浓度(mol/L) x x x x平衡物质的量浓度(mol/L) 1-x 1-x x x反应平衡常数K===1.0,解得:x=0.5;(2)结合转化率计算公式计算出CO的转化率即可。【详解】(1) CO(g)+ H2O(g)CO2(g) + H2(g)起始物质的量浓度(mol/L) 1 1 0 0变化物质的量浓度(mol/L) x x x x平衡物质的量浓度(mol/L) 1-x 1-x x x反应平衡常数K===1.0,解得:x=0.5,则平衡时CO2的浓度0.5mol/L;(2)CO的转化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