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S—32,Na—23,Cl—35.5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物质的成分不含硅酸盐的是( )
A. 石英玻璃 B. 陶瓷 C. 普通水泥 D. 砖瓦
【答案】A
【解析】A.石英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A选;
B.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故B不选;
C.普通水泥主要成分是硅酸三钙,硅酸二钙和铝酸三钙,含有硅酸盐,故C不选;
D.砖瓦属于陶器,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故D不选。
故选A。
2.赏心悦目的雕花玻璃是用下列物质中的哪种对玻璃进行刻蚀而制成的( )
A. 盐酸 B. 氢氟酸 C. 烧碱 D. 纯碱
【答案】B
【解析】玻璃能和氢氟酸反应,因此常用氢氟酸来雕刻玻璃,答案选B。
3.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单质间化合直接制取的是( )
A. FeCl3 B. CuCl2 C. HCl D. FeCl2
【答案】D
【解析】2Fe+3Cl2=2FeCl3H2+Cl22HCl 2FeCl3+Fe = 3FeCl2
4.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接触氯气后,其颜色变化为( )
A. 变红 B. 变白 C. 先变红再变白 D. 不变色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溶液显酸性,且有漂白性,所以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接触氯气后先表现酸性,变红,后次氯酸使之褪色,所以颜色变红为先变红后变白,选C.
5.下列物质中同时含有氯分子(Cl2)和氯离子(Cl―)的是( )
A. 液氯 B. 新制氯水 C. CaCl2溶液 D. 次氯酸
【答案】B
【解析】A错,只有氯气分子,B正确,新制的氯水中有三种分子(氯分子、水分子、次氯酸分子)和四种离子(氯离子、次氯酸根离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C错,只有氯离子;D错,次氯酸中既没有氯离子,也没有氯气分子,所以正确的答案选B。
6.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B. 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 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D. 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
【答案】C
【解析】A.SO2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A项;
B.氯水中含有的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有色布条褪色,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B项;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分子,“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项;
D.漂粉精主要成分是Ca(ClO)2,水解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可以使某些染料褪色,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D项。
本题答案为C。
7.下列反应中,不能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的是( )
A. SO2 + H2OH2SO3 B. SO2 + 2NaOH Na2SO3 + H2O
C. 2SO2 + O2 2SO3 D. SO2 + CaOCaSO3
【答案】C
【解析】A.SO2能与水反应:SO2+H2O⇌H2SO3,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SO2能与碱反应:SO2+2NaOHNa2SO3+H2O,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2SO2+O22SO3是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不符合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故C正确;
D.SO2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2+CaOCaSO3,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8.下列粒子中,仅有还原性的是( )
A. SO2 B. SO3 C. S D. S2-
【答案】D
【解析】A.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为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故A错误;
B. 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为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故B错误;
C.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为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故C错误;
D.S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为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故D正确。
故选D。
9.在NO2与水的反应中( )
A. 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 B. NO2只是氧化剂
C. NO2只是还原剂 D. 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答案】D
【解析】NO2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在反应中2mol被氧化生成2mol硝酸,1mo被还原,生成NO,即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答案选D。
10.氮的固定是指( )
A.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氮肥
B. 大豆的根瘤菌将含氮的化合物转变为植物蛋白质
C. 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氮的化合物
D. 硝酸和氨气反应生成氮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氮肥,氮肥是指含氮的盐类.盐是化合物,不是氮气单质。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盐中的氮元素,显然不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A错误;B.大豆的根瘤菌将含氮的化合物转变为植物蛋白质,不属于氮的固定。因为大豆的根瘤菌转变成植物蛋白的氮是化合物中的氮进行转变的,B错误;C.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氮的化合物,氮气是单质,是游离态的氮,转变为化合态符合氮的固定定义,C正确;D.硝酸和氨气反应生成氮肥,硝酸、氨气、氮肥均为化合物,均为化合态的氮,显然不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D错误,答案选C。
11.将下列溶液置于敞口容器中,溶液质量会增加的是( )
A. 浓硫酸 B. 稀硫酸 C. 浓盐酸 D. 浓硝酸
【答案】A
【解析】A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液置于敞口容器中,溶液质量会增加,A正确;B项,稀硫酸不具有吸水性,难挥发,溶液置于敞口容器中,溶液质量不变,B错误;C项,浓盐酸易挥发,溶液置于敞口容器中,溶液质量减小,C错误;D项,浓硝酸易挥发,溶液置于敞口容器中,溶液质量减小,D错误。
12.从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考虑,制取硝酸铜最好的方法是( )
A. 铜和浓硝酸反应 B. 铜和稀硝酸反应
C. 氧化铜和硝酸反应 D. 氯化铜和硝酸银反应
【答案】C
【解析】A.Cu~4HNO3(浓)~Cu(NO3)2~2NO2
B.Cu~HNO3(稀)~Cu(NO3)2~NO
C.CuO~2HNO3~Cu(NO3)2~H2O
由以上关系式可以看出:C.既节约原料,同时又不产生有毒气体。D.成本太高亦不可采用。故C为最好的办法。
13.1H、2H、3H、H+、H2是( )
A. 氢的五种同位素 B. 五种氢元素
C. 氢的五种同素异形体 D. 氢元素的五种不同粒子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1H、2H、3H、H+、H2是氢元素五种不同微粒,其中1H、2H、3H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A正确;B、H+是阳离子,H2是单质不是元素,B错误;C、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则它们不可能互为同素异形体,C错误;D、1H、2H、3H、H+、H2是氢元素的五种不同粒子,D正确,答案选D。
14.113号元素原子(质量数是284)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是( )
A. 171 B. 0 C. 58 D. 60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因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所以该元素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是284—113—113=58,答案选C。
15.已知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可推断原子的①质子数、②中子数、③最外层电子数、④核电荷数、⑤核外电子总数(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答案】D
【解析】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由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总数,再根据核外电子排布可判断其最外层电子数,但不能判断中子数,则可推断①③④⑤。
故选D。
16.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的( )
A. 最外层电子数和原子量 B. 原子量和核外电子数
C. 次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 D. 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D
【解析】周期觉得原子的电子层数,主族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的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17.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
A. 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 B. 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C. 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 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答案】C
【解析】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关,因此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或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18.核电荷数为11和16的A、B两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 )
A. AB型 B. A2B型 C. AB2型 D. A2B2型
【答案】B
【解析】A元素原子核电荷数为11,所以A是钠元素;B元素原子核电荷数为16,所以B是硫元素,Na为+1价,S的负价为-2价,所以二者形成化合物为Na2S,即A2B型。
故选B
19.某元素原子L层电子数比K层电子数多5个,该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 )
A. +5 B. +6
C. +7 D. 无最高正化合价
【答案】D
【解析】根据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可知,该元素是氟元素,氟是最活泼的非金属,没有最高正价,答案选D。
20.元素周期表中某区域的一些元素多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它们是( )
A. 左下方区域的金属元素
B.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
C. 右上方区域的非金属元素
D. 稀有气体元素
【答案】B
【解析】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往往既难失去电子,又难得到电子,常用来制作半导体材料,所以答案选B。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21.下列现象反映了硫酸的哪些主要性质(填空):
(1)浓硫酸滴在木条上,过一会儿,木条变黑。_____________
(2)敞口放置浓硫酸时,质量增加。_____________
(3)锌粒投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_____________
(4)把铜片放入浓硫酸里加热,有气体产生。_____________
(5)利用浓硫酸和食盐固体反应可制HCl气体。_____________
【答案】(1)脱水性;(2)吸水性;(3)酸性;(4)氧化性、酸性;(5)难挥发性。
【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按照氢和氧2:1脱去有机物中的水;(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质量增重;(3)Zn+H2SO4ZnSO4+H2↑,利用硫酸的酸性;(4)Cu+2H2SO4CuSO4+SO2↑+2H2O,利用硫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5)NaCl+H2SO4NaHSO4+HCl↑,用难挥发性制取易挥发性。
22.在63Li 73Li 2311Na 2412Mg 146C 147N中
(1)_______和_______互为同位素
(2)_______和_______的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
(3)_______和_______的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等,所以不属于同种元素
【答案】(1). 63Li (2). 73Li (3). 146C (4). 147N (5). 2311Na (6). 2412Mg
【解析】(1)Li和Li的质子数都是3,中子数分别为6-3=3、7-3=4,即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则互为同位素,故答案为:Li,Li。
(2)C和N的质量数都是14,质子数分别为6、7,中子数分别为8、7,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即质量数相同但不能互称同位素,故答案为:C,N。
(3)Na和Mg的质子数分别为11、12,质量数分别为23、24,中子数分别为23-11=12、24-12=12,即中子数相同,但质子数不等,所以不属于同种元素,故答案为:Na,Mg。
23.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 Ⅰ | Ⅱ | Ⅲ | Ⅳ | Ⅴ | Ⅵ | Ⅶ | 0 |
⒉ |
|
|
|
| ① |
| ② |
|
⒊ | ③ | ④ | ⑤ | ⑥ |
| ⑦ | ⑧ | ⑨ |
⒋ | ⑩ | ⑾ |
|
|
|
|
|
|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①________ ⑥_______ ⑦______
(2)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金属元素是________,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_。
(3)在这些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呈两性的是________。
(4)在这些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
【答案】 (1). N (2). Si (3). S (4). K (5). F (6). HClO4 (7). KOH (8). Al(OH)3 (9). K
【解析】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N元素,②为F元素,③为Na元素,④为Mg元素,⑤为Al元素,⑥为Si元素,⑦为S元素,⑧为Cl元素,⑨为Ar元素,⑩为K元素,⑾为Ca元素,再结合元素周期律的知识进行分析答题。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①为N元素,⑥为Si元素,⑦为S元素,故答案为:N,Si,S。
(2)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大,从左向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K,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F,故答案为:K,F。
(3)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应是非金属性仅比F弱的Cl元素,对应的酸是HClO4,碱性最强的是KOH,呈两性的是Al(OH)3,故答案为:HClO4,KOH,Al(OH)3。
(4)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最大的是K,故答案为: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