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贵州省铜仁伟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418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贵州省铜仁伟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418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贵州省铜仁伟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418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贵州省铜仁伟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贵州省铜仁伟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Zn-65
第I卷(选择题,单选)
一、选择题
1.实验室中,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液溴需加水密封保存
B. 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
C. 金属钠保存煤油中
D. 碳酸钠溶液保存在配有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答案】D
【解析】分析:A.液溴易挥发且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可以用水封法保存;B.浓硝酸见光易分解;C.钠易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D.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不能用配有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
详解:A. 液溴具有挥发性,溴的密度大于水且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所以保存液溴时应该放在棕色细口瓶中,并使用水封,故A正确;
B. 浓硝酸见光易分解,应放在棕色细口瓶中避光保存,故B正确;
C. 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反应,与煤油不反应,且密度比煤油大,可保存在煤油中,故C正确;
D. 碳酸钠溶液为碱性溶液,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在碱性溶液中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钠而导致玻璃塞打不开,所以碳酸钠溶液不能用配有玻璃塞的试剂瓶保存,可用配有橡胶塞的试剂瓶保存,故D错误;答案选D。
2.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的NaHCO3固体可采取( )
A. 通入CO2 B. 加热 C. 加入盐酸 D. 加入水
【答案】B
【解析】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的NaHCO3固体可用加热法,答案选B。
3.下列各组互为同位素的是( )
A. O2和O3 B. CO和CO2 C. H2O和H2O2 D. T和D
【答案】D
【解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同位素;A、B、C均为分子所以错误,D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D
4.与H3O+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粒子是( )
A. F― B. C1― C. NH3 D. Na+
【答案】D
【解析】H3O+中O原子的质子数为8,H原子的质子数为1,所以H3O+的质子数为11,电子数=11-1=10。
A.F-中质子数为9,电子数=9+1=10,故A错误;
B.OH-中质子数为9,电子数=9+1=10,故B错误;
C.NH3中质子数为10,电子数=质子数=10,故C错误;
D.Na+中质子数为11,电子数=11-1=10,故D正确;
答案:D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B. 金属元素不可能存在于阴离子中
C. 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 由两种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铵盐,故A错误;B.金属元素可能存在于阴离子中,如AlO2-,故B错误;C.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Na2O2,故C正确;D.由两种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分子的化学键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碳原子数超过1个的烃类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C。
6.自然界中存在的碘的稳定性核素是碘-127()。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中,含有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碘-131()一旦被人体吸入,就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对于这两种核素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新元素 B. 的摩尔质量为131g/mol
C. 和互为同素异形体 D. 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74
【答案】B
【解析】A. 是碘元素的不同原子,故A错误;
B. 质量数为131,因此摩尔质量为131g/mol,故B正确;
C. 和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碘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故C错误;
D. 中子数=127-53=74,所以,中子数与质子数的差为74-53=21,故D错误;
答案:B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燃烧、酸碱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 化学反应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 吸热反应中断键所需能量总和小于成键放出能量总和
D. 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
【答案】C
【解析】A.燃烧、酸碱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故不选A;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吸收能量,新键形成放出能量,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故不选B;
C.吸热反应中断键所需能量总和应该大于成键放出能量总和,故选C;
D.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反应物总能量大,则放出能量,反之,则吸收能量,故不选D;
答案:C
8.某同学利用反应Cu+2FeCl3CuCl2+2FeCl2,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 b电极反应式为2Fe3++2e-Fe2+
C. 电子流动方向是a电极→FeCl3溶液→b电极
D. 电池的正极材料可以选用石墨、铂电极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方程式Cu+2FeCl3CuCl2+2FeCl2可知,Cu被氧化,为原电池的负极,负极反应为Cu-2e-Cu2+,正极Fe3+被还原,电极方程式为2Fe3++2e-2Fe2+;原电池内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详解】A. 根据氯离子移动方向,可以判断a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b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错误;
B. b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故B错误;
C. 电子流动方向是b电极出发经过外电路到达a电极,故C错误;
D.电池的正极材料可以选用石墨、铂电极等不活泼的导电材料,故D正确;
答案:D
9.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 C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取水煤气 B. CO2与C在高温下进行反应
C. 加热分解碳酸钙 D. 钠与水的反应
【答案】D
【解析】A. C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取水煤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A错误;B. CO2与C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O的反应是吸热反应,B错误;C. 加热分解碳酸钙生成氧化钙和CO2的反应是吸热反应,C错误;D. 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正确,答案选D。
10.反应3A(g)+2B(g)2C(g)+2D(g),在不同的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D)=0.4 mol·(L·s)-1 B. v(C)=0.5mol·(L·s)-1
C. v(B)=0.6mol·(L·s)-1 D. v(A)=0.8mol·(L·s)-1
【答案】C
【解析】A. v(D)/2=0.4/2=0.2 B. v(C)/2=0.5/2=0.25
C. v(B)/2=0.6/2=0.3 D. v(A)/3=0.8/3=0.267
反应速率v(C)>v(D)>v(B)>v(A),故选C;
答案:C
1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粒子半径:K+>Al3+>S2->Cl- ②酸性:H2SO4>H3PO4>H2CO3>HClO
③离子的还原性:S2->Cl->Br->I- ④氧化性:Cl2>S>Se>Te
⑤金属性:Be<Mg<Ca<K ⑥非金属性:O>N>P>Si
⑦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PH3>SiH4
A. ②③⑤⑦ B. ②⑥⑦ C. ②④⑤⑥⑦ D. ②④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①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粒子半径:S2->Cl->K+>Al3+,故错误;②非金属性为F>Cl>S>P>Si,则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PH3>SiH4,故正确;③单质的氧化性Cl2>Br2>I2>S,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离子的还原性:S2->I->Br->Cl-,故错误;④非金属性:Cl>S>>Se>Te,氧化性:Cl2>S>Se>Te,故正确;⑤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碳酸与NaClO可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则酸性:H2SO4>H3PO4>H2CO3>HClO,故正确;⑥同周期非金属性O>N、P>Si,同主族非金属性为N>P,则非金属性:O>N>P>Si,故正确;⑦同周期金属性为Ca<K,同主族金属性为Be<Mg<Ca,则金属性:Be<Mg<Ca<K,故正确;故选C。
12.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在温度和容积不变的条件下进行。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叙述是( )
A. 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 断裂4 mol H—O键的同时,断裂2 mol H—H键
C. 混合气体分子总数不变
D. 反应不再进行
【答案】B
【解析】A.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发生变化,容器中压强始终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A错误;
B.前半句话断裂4 mol H-O键的同时,会生成2molH-H键,代表正反应,后半句话断裂2mol H-H键,代表逆反应,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通过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发生变化,混合气体分子的总数不管是否平衡始终是定值,故C错误;
D.平衡为动态平衡,不可能反应不再进行,故D错误;
答案:B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e的负一价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f、g、h、i对应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具体微粒符号表示)。
(2)元素i的单质溶于水,生成一种具有漂白作用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
(3)b、c、d三种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大小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具体微粒符号表示)。
【答案】 (1). (2). S2->Cl->Na+>Al3+ (3). (4). O>N>C
【解析】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a为H,b为C,c为N,d为O,e为F,f为Na,g为Al,h为S,i为Cl。
【详解】(1)元素e为F,负一价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微粒半径的比较:①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②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吸电子能力越强,半径越小。因此f、g、h、i对应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2->Cl->Na+>Al3+;答案: S2->Cl->Na+>Al3+
(2)元素i的单质为氯气,溶于水Cl2+H2OHCl+HClO,生成一种具有漂白作用的化合物HClO,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答案:
(3)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增强,因为非金属性越强,得电子能力越强,b、c、d三种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大小顺为 O>N>C;答案:O>N>C
14.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从反应开始到10 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___________________,Y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使反应时间缩短,可使用下列哪些方法_____________。
A.升高温度 B.增大容器的体积 C.通入He气增大容器的压强 D.加催化剂
【答案】(1). 0.079mol/(L·s) (2). 0.395mol/L (3). 79% (4). X(g)+Y(g)2Z(g) (5). AD
【解析】
【分析】(1)由图可知,10s内Z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1.58mol,根据v=,计算v(Z);根据,计算X的浓度变化;根据α=×100%,计算Y的转化率;
(2)根据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判断出反应物、生成物及是否是可逆反应,利用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书写方程式;
(3)若要使反应时间缩短,必须加快反应速率,可以升温,加压,加入催化剂等等。
【详解】(1)根据v===0.079mol/(L·s),根据==0.395mol/L;根据α(Y)=×100%=×100%=79%;答案:0.079mol/(L·s) 0.395mol/L 79%
(2)由图象可以看出X、Y的物质的量减小,Z的物质的量增多,则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反应到最后X、Y、Z均有剩余,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反应为可逆反应;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与化学计量数之比呈正比,则有X:Y:Z=(1.20mol-0.41mol):(1.0mol-0.21mol):1.58mol=1:1: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Y⇌2Z;
答案:X(g)+Y(g)2Z(g)
(3)A.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缩短反应时间,故A正确;
B.增大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减小压强,会减慢反应速率,延长反应时间,故B错误;
C.通入He气增大容器的压强,由于V未变,反应物,生成物浓度未变,反应速率不会加快,不能缩短反应时间,故C错误;
D.加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故D正确;
答案:AD。
15.原电池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某兴趣小组为研究原电池原理,设计如图装置:
(1)a和b用导线连接,Zn极为原电池__________极(填“正”或“负”),Cu极发生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溶液中SO42-移向_________(填“Cu”或“Zn”)极
(2)无论a和b是否连接,Zn片均被腐蚀。若转移了0.4mol电子,则理论上Zn片应溶解__________g
(3)有同学想把Ba(OH)2·8H2O晶体与NH4NO3晶体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你认为是否可行?__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 __________。
【答案】(1). 负 (2). 还原 (3). Zn (4). 13 (5). 否 (6). 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分析:(1)a和b用导线连接,该装置构成原电池,锌易失电子作负极、Cu作正极,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Zn2+、正极反应为2H++2e-H2↑;
(2)根据锌和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式计算;
(3)原电池反应必须是自发进行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a和b用导线连接,该装置为原电池,锌易失电子作负极、Cu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H2↑,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Zn-2e-Zn2+;电解质溶液中氢离子向正极Cu极移动,故答案为:负;还原; Zn;
(2)根据锌和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式Zn-2e-=Zn2+得,消耗锌的质量==0.2mol,其质量为0.2mol×65g/mol=13g,故答案为:13;
(3)原电池反应必须是自发进行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答案为:否;此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16.W、X、Y和Z都是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中W的原子序数均大于X、Y、Z,已知:
①W的阳离子和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且能形成组成为WY的化合物;
②Y和Z属同族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
③X和Z属同一周期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
④W和X能形成组成为WX2的化合物;
⑤X和Y不在同一周期,它们能形成组成为XY2的化合物。
请回答:
(1)W元素是________;Z元素是________。
(2)化合物WY和WX2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3)写出Y和Z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之一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
(4)写出X和Z形成的一种气态化合物跟W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Ca (2). O (3). CaS (4). CaC2 (5). SO2(或SO3) (6). CO2+CaO=CaCO3
【解析】
【分析】①W的阳离子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且能形成组成为WY的化合物,WY型的离子化合物只能是ⅠA-ⅦA与ⅡA-ⅥA,在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中只可能形成MgO、CaS、NaF、KCl四种物质;②Y和Z属同族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同族元素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可能为SO2、SO3;③X和Z属同一周期元素,同周期元素间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的一般处于第二周期,Z为氧元素,Y为硫元素;X可能为碳元素;WY的化合物为CaS。④W和X能形成组成为WX2的化合物,WX2的化合物可能为CaC2的化合物,X可能为碳元素;⑤碳元素和硫元素不在同一周期,它们能形成组成为CS2;故W为钙元素;X为碳元素;Y为硫元素;Z为氧元素。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W元素是Ca;Z元素是O;答案:Ca O
(2)化合物WY和WX2的化学式分别是CaS和 CaC2;答案:CaS CaC2
(3)Y为S和Z为O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之一的分子式是SO2(或SO3);答案:SO2(或SO3)
(4)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化合成盐,化学方程式:CO2+CaOCaCO3;答案: CO2+CaOCa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