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海南省枫叶国际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海南省枫叶国际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可能用到的原子相对质量:H:1 C:12 N:14 O:16 P:31 S:32 Mg:24 Al:27 Cl:35.5 Fe:56 Cu:64 Br:80 Ag:108 I:127 Ba:137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择项,各2分,共12分)1.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A. 乙烷 B. 甲烷 C. 乙烯 D. 苯【答案】D【解析】A.乙烷能和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它属于饱和烃,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A错误;B.甲烷能和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它属于饱和烃,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B错误;C.乙烯中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它属于不饱和烃能和氢气、水等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也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错误;D.由于苯分子中具有介于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所以它既有饱和烃的性质,又有不饱和烃的一些性质,苯的化学性质特点是:易取代难加成,可以和液溴、浓硝酸、浓硫酸等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硝基苯、苯磺酸等,可以和氢气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但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正确;故答案为:D。2.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 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 B. 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C.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D.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答案】C【解析】A.卤素单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就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因此熔、沸点逐渐升高,A错误;B.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元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B错误;C.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所以原子半径逐渐增大,C正确;D.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弱,所以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D错误。答案选C。3.如图所示装置中, M棒变细,N棒变粗.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M、N、R物质,其中合理的是( ) MNRA锌铜稀硫酸B铜铁稀盐酸C铁铜硝酸银D铜铁氯化铁【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此装置为原电池装置,M棒变细,N棒变粗可知M棒做负极,N棒做正极,据此回答本题。【详解】A. 锌铜稀硫酸原电池,铜(N)棒上生成H2,不会变粗。故A错误;B. 铁铜稀盐酸原电池,铜(M)棒上生成H2,不会变细,铁(N)棒上:Fe-2e- = Fe2+会变细,故B错误;C. 铁铜硝酸银原电池,铁(M)棒上:Fe-2e- = Fe2+,会变细,铜(N)棒上:Ag++ e-=Ag+会变粗,故C正确;D. 铁铜氯化铁原电池,铜(M)棒上:Fe3++ e- = Fe2+,不会变粗,铁(N)棒上:Fe-2e- = Fe2+会变细,故D错误;故答案为:C。4.山梨酸(CH3—CH=CH—CH=CH—COOH)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下列关于山梨酸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可与钠反应B. 可与溴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取代反应C. 可与碳酸钠溶液反应D. 可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答案】B【解析】【分析】山梨酸中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羧基,根据官能团的性质做出解答。【详解】A.由于羧基能与金属钠反应。故A正确 ;B.由于碳碳双键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不是取代反应,故B错误; C.由于羧基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故C正确;D.由于碳碳双键的存在,可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故D正确;故答案为:B。5. 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 Ba(OH)2 B. H2O C. HCl D. CaCl2 【答案】A【解析】略6.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答案】B【解析】根据图分析,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有的吸热反应在常温下能发生。综上所述,B正确,选B,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择项;若有两个正确选项时,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多选、错选得零分;每小题4分,共24分)7.某微粒用 表示,下列关于该微粒叙述正确的是( )A. 所含质量数=A-n B. 所含中子数=A-ZC. 所含电子数=Z-n D. 所含质子数=A+Z【答案】BC【解析】【分析】符号中A表示质量数,Z表示质子数,n+则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阳离子的电荷数=质子数-电荷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据此解答本题。【详解】A. 中左上角A表示质量数。故A错误 ;B. 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所含中子数=A-Z,故B正确; C. 根据阳离子的电荷数=质子数-电荷数,所含电子数=Z-n,故C正确;D. 中左下角Z表示质子数,故D错误;故答案为:BC。8.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XY ZWA. 原子半径: W>Z>Y>X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W>XC.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WD. W的单质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短周期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核外各层电子数为2、6,应为O元素,根据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N元素,Z为S元素,W为Cl元素,据此回答。【详解】A.同周期元素的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X>Y,Z>W,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且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则W>X,所以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Z>W>X>Y,故A错误;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可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Z,故B错误;C.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故气态氢化物的定性:W>Z,故C错误;D.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D正确;故答案为:D。9.在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3H2(g) + N2(g)2NH3(g),经过一段时间后,NH3物质的量增加0.8 mol,这段时间内用N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 mol·L-1·s-1。则这段时间为( )A. 10 s B. 20 s C. 30 s D. 40 s【答案】B【解析】【分析】NH3的物质的量增加0.8mol,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氨气的速率,结合v=计算时间。【详解】一段时间后,NH3的物质的量增加0.8mol,在这段时间内用N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l-1•s-1,由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则在这段时间内用NH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0.01 mol•l-1•s-1,0.02 mol•l-1•s-1=,解得△t=20s,答案选B。10. 据报道,氢燃料电池公交汽车已经驶上北京街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解水制取氢气是理想而经济的制氢方法B. 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不需要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C. 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空气污染D. 氢燃料电池把氢气和氧气燃烧放出的热能转化为电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电解水制取氢气是理想而经济的制氢方法,说法错误,电解水会消耗大量的电能,故不经济。B.发展氢氧燃料电池汽车不需要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说法错误。D.氢氧燃料电池是把氢气和氧气内部的热能转化为电能,说法错误,正确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正确答案选C。11. 某有机物的结构如下图所示,试推断该有机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①可以燃烧;②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③能跟NaOH溶液反应;④能发生酯化反应;⑤能发生加聚反应;⑥能发生水解反应A. ①④ B. 只有⑥ C. 只有⑤ D. ④⑥【答案】B【解析】考查有机物性质的判断,有机物性质的判断一般依据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进行判断。根据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羧基和醇羟基。因此该有机物不可能发生水解反应,答案选B。12.向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不为零B. 当O2的浓度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当单位时间消耗a mol O2,同时消耗2a mol SO2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 当SO2、O2、SO3分子数比为2:1:2,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答案】AB【解析】A.化学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不等于零,故A正确;B.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各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即当O2的浓度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C.当单位时间消耗a molO2,同时消耗2amol SO2时,只能说明正反应速率的情况,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C错误;D.SO2、O2、SO3的分子数比为2:1:2,等于方程式的系数,不能证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一定平衡,故D错误;故答案为:AB。三、填空题:(共64分)13.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族周期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O2 EHFI 3ACD GR4B (1)十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2)A、C、D三种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其中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3)I元素跟A元素形成化合物的是_____(离子或共价)化合物。并用电子式表示该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4)G的单质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5)元素A和F能形成两种化合物,写出其中较稳定的化合物与CO2反应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答案】(1). Ar (2). NaOH (3). 离子 (4). (5). Cl2+2OH-=Cl-+ClO-+H2O (6). 2Na2O2+2CO2=2Na2CO3+O2【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为Na、B为K、C为Mg、D为Al、E为C、H为N、F为O、I为F、G为Cl、R为Ar,据此回答。【详解】(1)稀有气体A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为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最稳定,故答案为:Ar;(2)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增大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金属性Na>Mg>Al,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故NaOH的碱性最强,故答案为:NaOH;(3)I元素跟A元素形成化合物为NaF,由钠离子与氟离子构成,为离子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为:,故答案为:离子;;(4)G的单质为Cl2,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KOH,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5)元素A 为Na,F为O,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为Na2O、Na2O2,其中较稳定的化合物为Na2O2,Na2O2与CO2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14. 某温度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X的转化率是 ;(2)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从开始至2分钟末,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 ;(4)当反应进行到第 min,该反应是达到平衡。【答案】(1)30% (2)3X+Y2Z (3)0.05 mol/(L·min) (4)2【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图像可知反应进行到2min时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得到平衡状态。消耗X的物质的量是1mol—0.7mol=0.3mol,所以X的转化率是;(2)由图中所给数据可知Y的物质的量减少了1.0mol—0.9mol=0.1mol,Z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2mol,所以根据变化量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3X+Y2Z;(3)反应从开始至2分钟末,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0.05mol/(L·min);(4)当反应进行到第2min,该反应达到平衡。15. 乙烯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分,它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请回答下列问题。(1)乙烯的电子式____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____。(2)鉴别甲烷和乙烯的试剂是______(填序号)。A.稀硫酸 B.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C.水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3)下列物质中,不能通过乙烯加成反应得到的是______(填序号)。A.CH3CH3B.CH3CHCl2C.CH3CH2OH D.CH3CH2Br(4)已知 2CH3CHO+O22CH3COOH。若以乙烯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以乙烯为原料可以生产一种重要的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答案】(1); H2C=CH2;(2)B、D ;(3)B(4)2CH3CH2OH+O22CH3CHO+2H2O;nCH2=CH2;加聚反应 。【解析】试题分析:(1)乙烯的电子式是;结构简式是H2C=CH2;(2)乙烯能够使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因此鉴别甲烷和乙烯的试剂是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选项是B、D。(3)乙烯与氢气加成反应产生CH3CH3,选项A正确;乙烯不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加成反应产生CH3CHCl2,所以选项B错误;乙烯与水加成反应产生CH3CH2OH,选项C正确;乙烯与HBr发生加成反应产生CH3CH2Br,所以选项D正确。(4)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产生A:乙醇;乙醇被催化氧化产生B:乙醛;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乙醛再被催化氧化产生乙酸。工业上以乙烯为原料通过加聚反应可以生产一种重要的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CH2=CH2;16.A、B、C、D均是短周期元素,A和B同周期, B和C同族,A元素族序数是周期数的三倍,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二倍,B与A能生成化合物BA2,C与A生成化合物CA2, A的阴离子与D的阳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都与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 的单质与A 的单质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可生成D2A或D2A2。请回答(1)写出元素符号B:________C:________(2)BA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BA2分子中化学键属于________键.。(3)D2A2的化学式___________.(4)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_周期,______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答案】(1). C (2). Si (3). (4). 共价 (5). Na2O2 (6). 三 (7). ⅣA (8). 【解析】【分析】A、B、C、D均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族序数是周期数的三倍,A只能处于第二周期,族序数为Ⅵ,故A为O元素;A和B同周期,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二倍,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B为C元素;B和C同族,则C为Si;A的阴离子与D的阳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都与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的单质与A的单质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可生成D2A或D2A2,则D为Na,据此解答。【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B为C元素,C为Si元素,故答案为:C;Si;(2)CO2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CO2分子中化学键属于共价键,故答案为:;共价;(3)D为Na元素,A为O元素,D2A2的化学式为Na2O2,故答案为:Na2O2;(4)C为Si,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ⅣA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三;ⅣA;17.将20g Ba(OH)2·8H2O研细后与10g NH4Cl晶体一起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快速搅拌。实验现象为: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答案】(1). 混合物变为糊状 (2). 烧杯壁温度下降 (3).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4). Ba(OH)2•8H2O+2NH4Cl=2NH3↑+BaCl2+10H2O【解析】此反应为吸热反应,故烧杯壁温度下降;反应生成水,故混合物变为糊状;由于有氨气生成,故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故答案为:①混合物变为糊状;②烧杯壁温度下降;③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Ba(OH)2•8H2O+2NH4Cl=2NH3↑+BaCl2+10H2O18.理论上讲,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请利用反应“Cu+2Ag+ =2 Ag +Cu2+ ”设制一个化学电池(正极材料用碳棒),回答下列问题:(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发生_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电解质溶液是_______;(2)若导线上转移电子1 mol,则生成银___________克。如图为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不同条件下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探究的装置。请你回答下列问题:(3)当电极a为Al、电极b为Cu、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4)当电极a为Al、电极b为Mg、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时,该装置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形成原电池,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请指出正、负极_________。【答案】(1). 铜 (2). 氧化 (3). 硝酸银溶液 (4). 108 (5). 2H2++2e-=H2↑ (6). 能 (7). 正极是镁,负极是铝。【解析】【分析】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结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分析解答。【详解】(1)在Cu+2Ag+=2Ag+Cu2+反应中,Cu被氧化,应为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为:Cu-2e-=Cu2+,电解质溶液为含Ag+离子的溶液,如AgNO3溶液,故答案为:Cu,氧化,AgNO3溶液;(2)正极反应为Ag++e-=Ag,若导线上转移电子1mol,则生成银1mol,质量为108g,故答案为:108;(3)Al、Cu、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总反应为:2Al +6H +=2Al 3++3H2↑,Al做负极,Cu做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H2↑;故答案为:2H++2e-=H2↑;(4)Al和Mg两金属中,Al和NaOH溶液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所以Al、Mg和NaOH溶液能构成原电池,根据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正极Mg,负极是Al。故答案为:能;正极是Mg,负极是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