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能与热能学案 (1)
展开
【名师预测】
通过对历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和考纲的研究,本专题知识的主要考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量的转化及其应用,主要涉及能量变化的本质,以图象的形式表示能量变化过程的分析;二是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主要根据题给信息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三是盖斯定律的应用,主要是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的数值。热化学方程式的判断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ΔH的计算往往结合盖斯定律在第Ⅱ卷以填空题形式考查,能量转化以图象形式出现在选择题中的可能性较大。
【知识精讲】
一、体系构建
1.化学反应与能量
2.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二、焓变、热化学方程式
1.反应热(焓变)
(1)概念: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热效应。
符号:ΔH。
单位:kJ·mol-1或kJ/mol。
(2)表示方法
吸热反应:ΔH>0;放热反应:ΔHE反应物为吸热反应,E生成物0,△H3>0,△H4>0,所以△H6>△H5,C正确;D. 根据选项B分析可知△H1+△H2+△H3+△H4+△H5=△H6,所以△H1+△H2+△H3+△H4+△H5-△H6=0,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
2.(2019·山东高三期末)已知2SO2(g)+O2(g)2SO3(g),△H=-198kJ/mol,在 V2O5存在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 E4- E3+E2-E1
B.加入V2O5后反应经过两步完成,其中第一步决定反应速率
C.加入V2O5,△H不变,但反应速率改变
D.向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发生上述反应达平衡时,反应放热198kJ
【答案】C
【解析】A.根据图示可知:反应的焓变为吸收能量与放出能量的差值,△H=E1-E2+E3-E4,A错误;B.多步反应的反应速率由慢反应决定,由图可知:加入V2O5后第二步反应发生需要的能量高,反应速率慢,所以反应速率由第二步反应决定,B错误;C.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物、生成物的能量,所以△H不变,但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途径,所以使用催化剂后反应速率改变,C正确;D.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向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发生上述反应达平衡时,反应放热小于198kJ,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
3.(2019·山东泰安一中高三月考)工业上,在一定条件下利用乙烯和水蒸气反应制备乙醇。反应原CH2=CH2(g)+H2O(g)=CH3CH2OH(g )△H。已知几种共价键的键能如下:
化学键
C-H
C=C
H-O
C-C
C-O
键能/kJ·mol-1
413
615
463
348
35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上述合成乙醇的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
B.相同时间段内,用该反应中三种物质表示的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
C.碳碳双键的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但碳碳单键更稳定
D.上述反应式中,△H=+34kJ·mol-1
【答案】D
【解析】A.乙烯水化制乙醇的反应是加成反应,反应物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原子利用率为100%,A正确;B.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相同,所以相同时间段内,反应中用三种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相等,B正确;C.由题中数据可知,碳碳双键的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所以碳碳单键比碳碳双键更稳定,C正确;D.上述反应式中,△H=(615kJ·mol-1)+( 413 kJ·mol-1) +( 463 kJ·mol-1) -(348 kJ·mol-1)-( 413 kJ·mol-1)-(463 kJ·mol-1)-( 351 kJ·mol-1)=-34kJ·mol-1,D错误; 正确选项D。
4.(2019·山东高三期末)向足量H2SO4溶液中加入100mL 0.4mol•L﹣1Ba(OH)2溶液,放出的热量是5.12kJ.如果向足量Ba(OH)2溶液中加入100mL 0.4mol•L﹣1HCl溶液时,放出的热量为2.2kJ.则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Ba2+(aq)+SO42﹣(aq)=BaSO4(s)△H=﹣2.92kJ•mol﹣1
B.Ba2+(aq)+SO42﹣(aq)=BaSO4(s)△H=﹣0.72kJ•mol﹣1
C.Ba2+(aq)+SO42﹣(aq)=BaSO4(s)△H=﹣73kJ•mol﹣1
D.Ba2+(aq)+SO42﹣(aq)=BaSO4(s)△H=﹣18kJ•mol﹣1
【答案】D
【解析】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各离子均在溶液中)
2H++2OH-+Ba2++SO42-=BaSO4↓+2H2O △H=-128kJ·mol-1①
H++OH-=H2O △H=-55kJ·mol-1 ②
①-2×②即可得答案。
5.(2019·云南省通海县第一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已知:①2C(s)+O2(g)===2CO(g) ΔH=-221.0 kJ·mol-1;
②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
则制备水煤气的反应C(s)+H2O(g)===CO(g)+H2(g)的ΔH为
A.+262.6 kJ·mol-1 B.-131.3 kJ·mol-1
C.-352.3 kJ·mol-1 D.+131.3 kJ·mol-1
【答案】D
【解析】①2C(s)+O2(g)═2CO(g);△H=-221.0kJ/mol,②2H2(g)+O2(g)═2H2O;△H=-483.6kJ/mol,依据盖斯定律×①-×②得到 C(s)+H2O(g)═CO(g)+H2(g),△H=(-221.0+483.6)kJ/mol=+131.3kJ/mol,答案选D。
6.(2019·山东聊城一中高三月考)美国普度大学研究开发出一种利用铝镓合金制备氢气的新工艺(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工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只有两种
B.铝镓合金可以循环使用
C.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2OAl2O3+3H2↑
D.总反应式为2H2O2H2↑+O2↑
【答案】A
【解析】A、该工艺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有: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能转化为热能,所以有三种形式的能量转化,故A错误;B、开始的反应物是铝镓合金,最终的生成物是铝镓合金,所以铝镓合金能循环使用,故B正确;C、铝镓合金与水的反应中生成物是氧化铝、氢气和镓,相当于镓未参加反应,所以实际上发生的反应是2Al+3H2O一定条件Al2O3+3H2↑,故C正确;D、该工艺中发生的反应有:2Al+3H2O一定条件Al2O3+3H2↑①,2Al2O3电解4Al+3O2↑②,将方程式①×12+②得方程式2H2O一定条件2H2↑+O2↑,故D正确,答案选A。
7.(2019·福建高考模拟)我国科学家以MoS2为催化剂,在不同电解质溶液中实现常温电催化合成氨,其反应历程与相对能量模拟计算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Li2SO4溶液利于MoS2对N2的活化
B.两种电解质溶液环境下从N2→NH3的焓变不同
C.MoS2(Li2SO4溶液)将反应决速步(*N2→*N2H)的能量降低
D.N2的活化是N≡N键的断裂与N—H键形成的过程
【答案】B
【解析】A.从图中可知在Li2SO4溶液中N2的相对能量较低,因此Li2SO4溶液利于MoS2对N2的活化,A正确;B.反应物、生成物的能量不变,因此反应的焓变不变,与反应途径无关,B错误;C.根据图示可知MoS2在Li2SO4溶液中的能量比Na2SO4溶液中的将反应决速步(*N2→*N2H)的能量大大降低,C正确;D.根据图示可知N2的活化是N≡N键的断裂形成N2H的过程,即是N≡N键的断裂与N—H键形成的过程,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
8.(2019·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三开学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时,放出的热量为硫的燃烧热
B.在25℃、101kPa时,1 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C.由2CO(g)+O2(g)===2CO2(g) ΔH=-566kJ·mol-1,可知CO的燃烧热为-283kJ·mol-1
D.乙炔的燃烧热为-1299.6kJ·mol-1,则2C2H2(g)+5O2(g)===4CO2(g)+2H2O(g)反应的ΔH=-2599.2kJ·mol-1
【答案】C
【解析】A.1mol硫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时,放出的热量为硫的燃烧热,故A错误;
B.1molC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时放出的热量才是C的燃烧热,故B错误;C.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热量;已知:2CO(g)+O2(g)=2CO2(g)△H=-566kJ/mol,则一氧化碳的燃烧热为283kJ/mol,故C正确;
D.乙炔的标准燃烧热为1299.6 kJ•mol-1,则2CH2(g)+5O2(g)═4CO2(g)+2H2O(l)反应的△H=-2 599.2 kJ•mol-1,水应为液态,故D错误;答案为C。
9.(2019·浙江高三开学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准确量取25.00mL的液体可选用移液管、量筒或滴定管等量具
B.实验过程中若皮肤不慎沾上少量酸液,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最后再用水冲洗
C.用分液漏斗分液时要经过振荡、放气、静置后,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再打开旋塞,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D.在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盐酸和NaOH溶液的总质量mg,反应前后体系温度变化为t,反应液的比热容为,则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为
【答案】B
【解析】A. 滴定管的感量是0.01mL,量筒的感量是0.1mL,所以要量取25.00mL液体可选取移液管、滴定管,不可选用量筒,A项错误;B. 实验过程中若皮肤不慎沾上少量酸液,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最后再用水冲洗,B项正确;
C. 分液时,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为防止产生杂质,下层液体从下口倒出,所以用分液漏斗分液时,先打开旋塞,待下层液体完全分出后,关闭旋塞,再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C项错误;D. 此实验中盐酸和NaOH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因此无法计算生成1mol水所放出的热量,D项错误;答案选B。
10.(2019·安庆市第二中学高三开学考试)经过研究发现液态有机物是比较理想的储氢材料。如图表示1 mol(g)和3 mol H2(g)反应生成1 mol(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甲苯储氢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B.加入高效催化剂,可降低E1值
C. (g)+3H2(g)→(g),ΔH=(E1-E2) kJ/mol
D.该反应的正反应活化能大于逆反应活化能
【答案】D
【解析】1 mol(g)和3 mol H2(g)反应生成1 mol(g)的化学方程式为+3H2→。
A. 甲苯储氢反应属于加成反应,A正确;B. 加入高效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即可降低E1值,B正确;C. 该反应放出的能量为E1-E2,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g)+3H2(g)→(g),ΔH=(E1-E2) kJ/mol,C正确;D. 该反应的正反应活化能为E1,逆反应活化能为E2,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故D错误;故答案选D。
11.(2019·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高三月考)已知溴跟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Q1、Q2、Q3均为正值):H2(g)+Br2(g)→2HBr(l)+Q1,H2(g)+Br2(g)→2HBr(g)+Q2,H2(g)+Br2(l)→2HBr(g)+Q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Q1>Q2>Q3
B.Q1与Q3的大小无法判断
C.溴蒸气转化为液态溴需要放出(Q2-Q3)kJ的热量
D.1LH2和1LBr2蒸气反应生成2LHBr气体时放出Q2kJ热量
【答案】A
【解析】A. 气态的反应物生成液态的生成物时,放出的能量多于生成气态的生成物;都生成气态的生成物时,液态的反应物要比气态的反应物放出的能量少,因此,Q1>Q2>Q3,A正确;B. Q1>Q3,B 不正确;C.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1mol溴蒸气转化为1mol液态溴需要放出(Q2-Q3)kJ的热量,若不指明物质的量,则无法判断放出的热量是多少,C不正确;D. 由“H2(g)+Br2(g)→2HBr(g)+Q2”可知,1molH2和1molBr2蒸气反应生成2molHBr气体时放出Q2kJ热量,D不正确。综上所述,判断正确的是A。
13.(2019·邵东县第十中学高三月考)催化还原CO2是解决温室效应及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表明,在Cu/ZnO催化剂存在下,CO2和H2可发生两个平衡反应,分别生成CH3OH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O2(g)+3H2(g) CH3OH(g)+H2O(g) ΔH1=-53.7kJ·mol-1 I
CO2(g)+H2(g) CO(g)+H2O(g) ΔH2 II
已知:①CO和H2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283.0kJ·mol-1和-285.8kJ·mol-1
②H2O(l)H2O(g)ΔH3=44.0kJ·mol-1
不考虑温度对ΔH的影响,则:
(1)反应I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反应II的ΔH2=________kJ·mol-1。
(2)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下:
反应Ⅰ:2H2SO4(l)2SO2(g)+2H2O(g)+O2(g) ΔH1=+551 kJ·mol-1
反应Ⅲ:S(s)+O2(g)SO2(g) ΔH3=-297 kJ·mol-1
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41.2 (2)3SO2(g)+2H2O (g)=2H2SO4 (l)+S(s) ΔH2=−254 kJ·mol−1
【解析】(1)反应I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已知:CO和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283.0kJ·mol-1和-285.8kJ·mol-1,H2O(l)H2O(g)ΔH3=44.0kJ·mol-1,
可以知道热化学方程式
a. ;
b. ;
c.;
由盖斯定律将b-a+c可得: ;
(2)根据盖斯定律:,,因此,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4.(2019·四川龙泉中学高三开学考试)氨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1)根据图写出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1 mol N2(g)和3 mol H2(g)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92.2 kJ,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加入催化剂,ΔH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已知分别破坏1 mol NN键、1 mol H—H键时需要吸收的能量为946 kJ、436 kJ,则破坏1 mol NH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________ kJ。
(4)N2H4可视为NH3分子中的H被—NH2取代的产物。发射卫星时以N2H4(g)为燃料、NO2为氧化剂,二者反应生成N2和H2O(g)。
已知:N2(g)+2O2(g)===2NO2(g) ΔH1=+67.7 kJ·mol-1
N2H4(g)+O2(g)===N2(g)+2H2O(g) ΔH2=-534 kJ·mol-1
则1 mol N2H4与NO2完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2(g)+3H2(g)2NH3(g)△H=-92.2kJ/mol
(2)小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无法全部转化为生成物;不变;(3)391
(4)N2H4(g)+NO2(g)=3/2N2(g)+2H2O(g)△H="-567.85" kJ•mol-1
【解析】(1)由图可知,0.5molN2(g)与1.5molH2(g)完全反应生成1molNH3(g)的反应热为-46.1kJ/mol,所以合成氨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92.2kJ/mol;
(2)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3mol H2和1mol N2充分参与反应也不可能生成2molNH3,故放出的热量小于92KJ的热量,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反应焓变不变;
(3)已知:分别破坏1mol N≡N键、1mol H-H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946kJ、436kJ,设破坏1mol N-H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x,N2(g)+3H2(g)2NH3(g)△H=-92.2kJ/mol,焓变=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946kJ/mol+3×436kJ/mol-6x=92.2KJ/mol,x=391KJ/mol,破坏1mol N-H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91kJ;
(4):①N2(g)+O2(g)=2NO2(g)△H1=+67.7kJ/mol
②N2H4(g)+O2(g)=N2(g)+2H2O(g)△H2=-534kJ/mol
依据盖斯定律:②×2-①得到:2N2H4(g)+2NO2(g)=3N2(g)+4H2O(g)△H=-1135.7kJ/mol,1mol
N2H4与NO2完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NO2(g)=3/2N2(g)+2H2O(g)△H="-567.85" kJ•m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