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 化学反应原理 作业(全国通用) 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546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届二轮复习 化学反应原理 作业(全国通用) 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546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届二轮复习 化学反应原理 作业(全国通用) 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546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0届二轮复习 化学反应原理 作业(全国通用) 练习
展开
化学反应原理
1、以废治废、变废为宝可以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用废铁块、废盐酸可以生产净水剂聚合氯化铁和高铁酸钠,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A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
(2)若使③中水解程度变大,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加热 b.加入NaHCO3 c.加入NH4Cl
(3)写出③中水解生成Fe2(OH) m Cl6-m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____。
(4)将废铁块进行预处理制成电极,通过电解制备
高铁酸钠,该装置原理示意图如右。铁块做
_______(填“阳极”或“阴极”),对应的电极
反应式为___ ____。
(5)高铁酸钠在水中缓慢产生红褐色沉淀和一种
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___。
2、含氮、磷污水过量排放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
(1)氮肥、磷肥都可以促进作物生长。氮、磷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主族,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它们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 。
(2)氮的化合物在水中被细菌分解,当氧气不充足时,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细菌利用有机物(又称碳源,如甲醇)作为电子供体,将硝态氮的化合物(含NO3-)连续还原最终生成N2,发生反硝化作用,完成下述反应的方程式:
+ 5CH3OH ↑ + CO32- + 4HCO3- +
(3)某小组研究温度对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在反应器内添加等量的相同浓度的甲醇溶液,从中
取污泥水混合液分置于4个烧杯中,使4个烧杯内
的温度不同,将实验数据作图如右。由图像分析产
生差异的原因是: 。
(4)某小组研究浓度对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①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在反应器内添加不等量的甲醇溶液,使4个烧杯碳源浓度依次为183 mg•L-1、236 mg•L-1、279 mg•L-1和313 mg•L-1。该小组预测反硝化速率变化的趋势是增大,预测依据是 。
②碳源为183 mg•L-1的污水经过2 h的反硝化试验,可使NO3-由15.0 mg•L-1降至8.8 mg•L-1。已知M(NO3-) = 62 g•mol-1,NO3-的转化速率是________mol (L•h)-1。
3、为探究不同条件下甘油(丙三醇)和辛酸酯化合成甘油二酯的最佳条件,科研工作者做了甘油二酯的酶法合成工艺研究。
实验1:研究不同投料比对产率的影响
(1)理论分析合成甘油二酯所需辛酸与甘油的投料比(物质的量之比)为2∶1。实验证明提高投料比,甘油二酯的产率会降低,其原因可能是 。
实验2:研究吸水剂对反应的影响
(2)硅胶易与羟基结合,故有较强的亲水性,易于吸附水分子。但是在反应体系里加入硅胶后甘油二酯含量明显降低,说明合成甘油二酯的平衡发生了逆向移动,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 ___ _。
实验3:研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曲线
催化剂
纵坐标
①
脂肪酶I号
辛酸转化率
②
脂肪酶II号
辛酸转化率
③
脂肪酶I号
甘油二酯含量
④
脂肪酶II号
甘油二酯含量
图1
(3)其他条件相同时,不同脂肪酶(I号、II号)催化合成甘油二酯的效果如图1所示,选择此实验中催化效果相对最佳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12 h,I号 B.24 h,I号 C.12 h,II号 D.24 h,II号
实验4: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和产率的影响
图2 图3
(4)选定脂肪酶做催化剂,继续实验。
①综合图2和图3,选择6 h时比较适宜的反应温度是________。
②在6 h之后,辛酸的转化率总趋势缓慢上升,30℃、40℃甘油二酯的含量上升,但是50℃的却有所降低,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 _____。
4、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CH4—H2O催化重整是目前大规模制取氢气的重要方法。
(1)CH4-H2O催化重整:
反应Ⅰ:CH4(g) + H2O(g) CO(g) + 3H2(g) △H1 = + 210 kJ·mol-1
反应Ⅱ: CO(g) + H2O(g) CO2(g) + H2(g) △H2 =﹣41 kJ·mol-1
① 提高CH4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 。
a.增大压强 b.加入催化剂 c.增大水蒸气浓度
② CH4、H2O催化重整生成CO2、H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③ 在密闭容器中,将2.0 mol CO与8.0 mol H2O混合加热到800℃发生反应Ⅱ,达
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是80%,其平衡常数为 。
(2)实验发现,其他条件不变,相同时间内,向催化重整体系中投入一定量的CaO可
以明显提高H2的百分含量。做对比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 投入CaO时,H2百分含量增大的原因是: 。
② 投入纳米CaO时,H2百分含量增大的原因是: 。
(3)反应中催化剂活性会因积炭反应而降低,相关数据如下表:
反应
Ⅰ
Ⅱ
∆H(kJ· mol-1)
+75
﹣173
① 研究发现,如果反应Ⅰ不发生积炭过程,则反应Ⅱ也不会发生积炭过程。因此,若保持催化剂的活性,应采取的条件是 。
② 如果Ⅰ、Ⅱ均发生了积炭反应,通入过量水蒸气能有效清除积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Fe3O4呈黑色、有磁性,应用广泛。以Fe3O4为吸附剂去除水中含磷物质是一种新的除磷措施。
(1)检验Fe3O4中铁元素的价态:用盐酸溶解Fe3O4,取少量滴加 ,溶液变红;另取少量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2)氧化—沉淀法制备Fe3O4
Ⅰ.向稀硫酸中加入过量铁粉,得到FeSO4溶液。空气中存在O2,由于 (用
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Fe3+。过量铁粉的作用是除去Fe3+。
Ⅱ.在N2保护下,向热NaOH溶液中加入FeSO4溶液,搅拌,得到Fe(OH)2浊液。
将NaNO3溶液滴入浊液中,充分反应得到Fe3O4。
① 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物, (填现象),证明生成了NH3。
②。(将反应补充完整)
(3)含磷各微粒在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与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KH2PO4的水溶液中:c(H+)>c(OH-)
b.K2HPO4 溶液显碱性,原因是HPO42-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
c.H3PO4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
(4)将Fe3O4加到KH2PO4溶液中,调节溶液pH。pH对吸附剂Fe3O4表面所带电荷的影响:pH<6.8,Fe3O4表面带正电荷;pH>6.8,Fe3O4表面带负电荷;pH=6.8,Fe3O4表面不带电荷。Fe3O4对含磷微粒的去除率随pH的变化如下。
① pH=3时,吸附的主要微粒是 。
② 与pH=5时相比,pH=9时的去除率明显
下降,原因是: 。
6、CO2的有效利用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和能源短缺问题。
(1)CO2的分子结构决定了其性质和用途。
① CO2的电子式是 ,包含的化学键类型为 共价键(填“非极性”或“极性”)。
② 在温度高于31.26 oC、压强高于7.29×106 Pa时,CO2处于超临界状态,称为超临界CO2流体,可用作萃取剂提取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与用有机溶剂萃取相比,超临界CO2萃取的优点有 (答出一点即可)。
(2)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新型纳米催化剂Na-Fe3O4和HMCM-22的表面将CO2转化为烷烃,其过程如下图。
① 上图中CO2转化为CO的反应为:
CO2(g) + H2(g) === CO(g) + H2O(g) ΔH =﹢41 kJ/mol;
已知:2CO2(g) + 6H2(g) === C2H4(g) + 4H2O(g) ΔH =﹣128 kJ/mol。
则图中CO转化为C2H4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② 按系统命名法,图中X的名称是 。
③ 关于X与Y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实验式相同 b. 都有4种一氯代物 c. 都易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④ 催化剂中Fe3O4的制备方法如下:将一定比例的FeCl3和FeCl2溶于盐酸,然后在60 oC下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pH≈10,继续搅拌,得Fe3O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7、含SO2废气的治理可以变废为宝,使硫资源得以利用。
(1)按每年全国发电燃煤8亿吨,煤中含硫质量分数以2%计,若不经过脱硫处理,则会有_______亿吨SO2排放到大气中(假设S全部转化为SO2)。
(2)下列物质中,能吸收SO2的有_______(填序号)。
a. 氨水 b. 酸性KMnO4溶液 c. 生石灰 d. Na2CO3溶液
(3)某工厂采用(NH4)2SO3和NH4HSO3的混合溶液A吸收烟气中的SO2并制备 (NH4)2SO3·H2O,过程如下:
已知:
溶液(1 mol/L)
(NH4)2SO3
NH4HSO3
pH(25℃)
8.0
4.6
① “吸收”过程中,溶液中(NH4)2SO3和NH4HSO3物质的量之比变_____(填“大”或“小”)。
② (NH4)2SO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 。
③ 用不同的溶液A吸收SO2时,SO2吸收率和放空废气含NH3量的变化如下图。解释图中放空废气含NH3量增大的原因:随(NH4)2SO3和NH4HSO3的物质的量之比增大, 。
注:不同溶液A的体积相同,所含(NH4)2SO3和NH4HSO3的总物质的量相同
④ “制备”过程中,溶液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检验产品(NH4)2SO3·H2O中含有少量的方法如下:取少量产品加水溶解,
(将实验操作和现象补充完整)。
8、实验小组研究稀硝酸与铁粉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向2.0 mL 0.5 mol·L− 1HNO3中加入过量铁粉,生成无色气体,遇空气不变色。充分反应后,溶液几乎无色。
(1)N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
(2)经检验,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NH4+,检验NH4+的实验方案是____ ____。
(3)实验中,生成NH4+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____。
(4)若反应后溶液中含有2×10−5 mol NH4+, HNO3得到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n(e−),则n(e−)________1.6×10−4 mol(填“>”、“=”或“<”)。
9、直接排放含SO2的烟气会危害环境。利用工业废碱渣(主要成分Na2CO3)可
吸收烟气中的SO2并制备无水Na2SO3,其流程如图1。
图1
已知: H2SO3、HSO3−、SO32−在水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分布如图2,
Na2SO3·7H2O 和Na2S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
图2 图3
(1)Na2CO3溶液显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 ___。
(2)吸收烟气
① 为提高NaHSO3的产率,应控制吸收塔中的pH为________。
② NaHSO3溶液中c(SO32−)>c(H2SO3),结合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 ___。
③ 已知下列反应:
SO2(g) + 2OH− (aq) == SO32− (aq) + H2O(l) ΔH1=−164.3 kJ·mol− 1
CO2(g) + 2OH− (aq) == CO32− (aq) + H2O(l) ΔH2=−109.4 kJ·mol− 1
2HSO3− (aq) == SO32− (aq) + SO2(g) + H2O(l) ΔH3=+34.0 kJ·mol− 1
吸收塔中Na2CO3溶液吸收SO2生成HSO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 ____。
④ 吸收塔中的温度不宜过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 ____(写出1种即可)。
(3)制备无水Na2SO3
将中和塔中得到的Na2SO3溶液____ ____(填操作),过滤出的固体用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得无水Na2SO3固体。
10、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氮氧化物的排放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
反应1
反应2
(1)NO形成硝酸型酸雨的化学方程式为 。
(2)NO加速臭氧层被破坏,其反应过程如右图所示:
① NO的作用是 。
②已知:O3(g) + O(g) === 2O2(g) ΔH = -143 kJ/mol
反应1:O3(g) + NO(g) === NO2(g) + O2(g) ΔH1 = -200.2 kJ/mol
反应2:热化学方程式为 。
(3)利用电解法处理高温空气中稀薄的NO(O2浓度约为NO浓度十倍),装置示意图如下,固体电解质可传导O2-
①阴极反应为 。
固体电解质
②消除一定量的NO所消耗的电量远远大于理论计算
量,可能的原因是(不考虑物理因素) 。
③通过更换电极表面的催化剂可明显改善这一状况,利用催化剂具有 性。
(4)利用FeSO4吸收尾气(主要含N2及少量NO、NO2)中的氮氧化物,实验流程示意图如下所示。已知:Fe2+(aq) + NO(g) Fe(NO)2+(aq)(棕色) △H < 0
FeSO4吸收液
尾气—→
a
b
c
H2O
①当观察到 时,说明b中FeSO4溶液需要更换。
②吸收液再生的处理措施是 。
③若尾气体积为22.4L(标准状况),用0.1mol/L NaOH溶液滴定a中溶液,消耗NaOH体积为V L,尾气中NO2的体积分数为 。
11、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2018年中国化学会制作了新版周期表,包含118种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X
(1)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将硅的元素符号填写在上述周期表相应的空格中。
(3)在上述周期表中,用实线画出周期表的上方边界。
(4)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碳化硅中碳元素显负价的原因 。
(5)第118号元素为Og(中文名“”,à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Og是第七周期0族元素 b.Og原子的核外有118个电子
c.Og在同周期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 d.中子数为179的Og核素符号是
(6)已知X与Y是位于相邻周期的同主族元素。某温度下,X、Y的单质与H2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X =9.7×1012、KY =5.6×107。Y是 (填元素符号),判断理由是 。
12、氮氧化物的存在会破坏地球环境,人们一直在积极探索改善大气质量的有效措施。
已知:N2(g)+O2(g)2NO(g) △H=+181.5 kJ·mol-1
(1)写出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 。
(2)氮氧化物是形成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 (列举一种)等大气污染现象的物质之一。北京市为防治大气污染,采取的措施有 (写两点即可)。
(3)NOx在平流层使O3浓度减少,形成臭氧层空洞,其中一种反应机理可用下图表示,
写出其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某科研小组尝试利用固体表面催化工艺进行NO的分解。若用 、 、 和
分别表示N2、NO、O2和固体催化剂,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分解NO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从吸附到解吸的过程中,能量状态最低的是 (填字母序号)。
(5)温度为T1时,在容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6mol的NO2,达平衡时c(O2)=0.2mol/L,仅发生反应:2NO2(g)2NO(g)+O2 (g)(△H>0)。实验测得:
v正=v (NO2)消耗=k正c2(NO2),v逆=v(NO)消耗=2v(O2)消耗=k逆c2(NO) •c(O2),k正、k逆为速率常数,仅受温度影响。当温度改变为T2时,若k正=k逆,则T1 T2(填“>”或“<”),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 。
13、25 ℃时,将0.10 mol·L-1的NaOH溶液逐滴滴入20 mL 0.10 mol·L-1 CH3COOH溶液中,pH随滴入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5
10
15
20
0
4
7
12
V(NaOH)/mL
pH
①
②
③
(1)点①存在的电离平衡是 。
(2)点②两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点③溶液的pH 7(填“>”、“<”或“=”),此时c(Na+) c(CH3COO-)(填“>”、“<”或“=”)。
14、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用途广泛。
(1)工业上可用焦炉煤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制备天然气。
已知:I. CO(g) + 3H2(g) = CH4(g) + H2O(g) △H1= -206 kJ/mol
II. CO(g) + H2O(g) = H2(g) + CO2(g) △H2= -41 kJ/mol
① CO2转化为CH4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② 有利于提高反应I中 CO的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 。
a. 使用催化剂 b. 升高温度 c. 及时导出水蒸气
(2)甲烷可制成燃料电池,其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 电极b是 极(填“正”或“负”)。
② a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
CH4
H2O
CO2
O2
电极a
电极b
H+
15、C1O2是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
I.已知实验室可用亚氯酸钠固体与氯气反应制备ClO2:2NaClO2+C12 = 2C1O2+2NaCl,
装置如下图所示:
NaClO2
气体
收集
装置
气体
吸收
装置
浓HCl
MnO2
A
B
C
D
E
(1)圆底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___。
(2)已知常温常压下,ClO2和Cl2是气体,在下列溶剂中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ClO2
Cl2
水
极易溶于水
溶
CCl4
难溶
溶
B、C、E装置中的试剂依次是 (填序号)。
a、NaOH溶液 b、浓硫酸 c、饱和食盐水 d、CCl4 e、饱和石灰水
II.使用C1O2在给自来水消毒的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的副产物亚氯酸根(ClO2-),可用Fe2+将其去除。已知ClO2-与Fe2+在pH=5~7的条件下能快速反应,最终形成红褐色沉淀,而ClO2-则被还原成Cl-。
(3)Fe2+消除Cl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 _____。
(4)实际向自来水中加入Fe2+的量要高于理论值,原因是(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
____ ___。
参考答案
1、(1)FeCl2
(2)a b
(3)2FeCl3 + mH2O Fe2(OH) mCl6-m + mHCl
(4)阳极
Fe - 6e- + 8OH - === FeO42- + 4H2O
(5)4FeO42-+10H2O === 4Fe(OH)3↓ + 3O2↑ + 8OH-
(Fe2O3或水合物,合理正确给分)
2、(1)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5个
P原子比N原子多一个电子层,P的原子半径比N的大
(2)6
NO3- + 5CH3OH 3
N2 ↑ + CO32- + 4HCO3- + 8
H2O
(3)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反硝化菌活性随之增强,对NO3-的降解(或反硝化作用)速率也加快
(4)①甲醇是反硝化反应的反应物(还原剂),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② 5X10-5
3、(1)辛酸的量增加,会有更多的甘油三酯生成,导致产物中甘油二酯的产率降低
(2)甘油分子有3个羟基,故硅胶对甘油的吸附能力也较强,降低了体系中反应物甘油的浓度,从而使合成甘油二酯的酯化反应平衡逆向移动,降低了甘油二酯的含量
(3)A
(4)①50℃
②催化合成甘油二酯反应的脂肪酶,长时间处于高温下活性(选择性)下降,导致甘油二酯含量下降,副反应产物含量增加
4、(1)① c
② CH4(g) + 2H2O CO2(g) + 4H2(g) △H = +169 kJ· mol-1
③ 1
(2)① CaO可吸收,c()减小,使生成的反应正向移动,百分含量增大
② 纳米CaO颗粒小,表面积大,使反应速率加快
(3)① 降低温度、增大压强
② C + H2O = CO + H2
5、(1)KSCN溶液
(2)I.
II.①试纸变蓝
②
(3)ab
(4)①
② pH = 5时,带正电荷,含磷的主要微粒是;pH = 9时,带负电
荷,含磷的主要微粒是。因此在pH = 9时,吸附剂和含磷的主要微粒之间
的静电排斥作用强于pH = 5时。
6、(1) ① 极性
② 萃取剂与溶质更易分离或萃取剂更环保等
(2) ① 2CO(g) + 4H2(g) === C2H4(g) + 2H2O(g) ΔH =﹣210 kJ/mol
② 2-甲基丁烷
60℃
③ b
④ Fe2+ + 2Fe3+ + 8OH﹣ ===== Fe3O4↓ + 4H2O
7、(1)0.32
(2)abcd
(3) ① 小
② 、都水解,前者程度更大,使溶液中c(OH-)>c(H+)
③ 溶液中c()和c(OH-)均增大,使 + H2O NH3·H2O + H+平衡向右移动,促使NH3逸出
④ NH4HCO3 + NH4HSO3 === (NH4)2SO3·H2O↓ + CO2↑
(4)加过量盐酸,充分振荡,再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8、(1)第二周期第ⅤA族(1分)
(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含有NH4+(2分)
(3)4Fe + 10H+ + NO3− == 4Fe2+ + NH4+ + 3H2O(2分)
(4)>(1分)
9、(1)CO32− + H2O OH− + HCO3−(1分)
(2)① 4~5(1分)
② 溶液中,HSO3−存在:HSO3− H+ + SO32−和HSO3− + H2O H2SO3 + OH−,HSO3−的电离程度强于水解程度
③ 2SO2(g) + CO32− (aq) + H2O(l) == 2HSO3−(aq) + CO2 (g) ΔH=− 88.9 kJ·mol− 1
④ 防止SO2的溶解度下降;防止HSO3−受热分解;防止HSO3−的氧化速率加快等
(3)隔绝空气,加热浓缩至有大量固体析出,高于34℃过滤
10、(1)4NO + 3O2 + 2H2O ===4HNO3(合理答案给分,2分)
(2)①催化剂(2分)
②NO2(g) + O(g) === NO(g) + O2(g)ΔH2= +57.2 kJ/mol(2分)
(3)① 2NO +4e-== N2↑+ 2O2- (2分)
② 阴极发生副反应 O2+4e-== 2O2- (1分) ③ 选择(1分)
(4)① C中溶液变棕色(1分) ② 加热棕色溶液(1分) ③ 0.15V (1分)
11、(1)第二周期第IVA族(1分)
(2)(1分)(3)(1分)
Si
x
(4)C、Si位于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随核电荷数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吸引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C、Si之间形成的共用电子对偏向C,所以碳元素显负价
(5)c、d
(6)Br
理由:由KY < KX,可知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弱于X,Y位于X的下方,为Br
12、(1)3NO2+H2O= 2HNO3+NO
(2)雾霾、酸雨、温室效应等
光
NO
新能源汽车;汽车限行;推广使用清洁燃料;煤改电等
(3)2O3 3O2
(4)C
(5)T2>T1
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根据k正c2(NO2)=k逆c2(NO)•c(O2),且k正=k逆,可知c2(NO2)=c2(NO)•c(O2),T2时化学平衡常数K等于1,大于0.8,且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所以 T2>T1
13、(1)CH3COOHCH3COO- + H+
(2)CH3COOH+OH-CH3COO-+H2O
(3)> , >
14、(1) ① CO2(g)+4H2(g)CH4(g)+2H2O(g) △H= -165 kJ/mol
② c
(2) ① 正
② CH4-8e-+2H2OCO2+8H+
15、I (1)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2)cbd
II (3)ClO2-+4Fe2++10H2O4Fe(OH)3↓+Cl-+8H+
(4) Fe2+易被水中溶解的氧气氧化,4Fe2++O2+10H2O4Fe(OH)3↓+8H+。
1、以废治废、变废为宝可以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用废铁块、废盐酸可以生产净水剂聚合氯化铁和高铁酸钠,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A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
(2)若使③中水解程度变大,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加热 b.加入NaHCO3 c.加入NH4Cl
(3)写出③中水解生成Fe2(OH) m Cl6-m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____。
(4)将废铁块进行预处理制成电极,通过电解制备
高铁酸钠,该装置原理示意图如右。铁块做
_______(填“阳极”或“阴极”),对应的电极
反应式为___ ____。
(5)高铁酸钠在水中缓慢产生红褐色沉淀和一种
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___。
2、含氮、磷污水过量排放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
(1)氮肥、磷肥都可以促进作物生长。氮、磷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主族,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它们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 。
(2)氮的化合物在水中被细菌分解,当氧气不充足时,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细菌利用有机物(又称碳源,如甲醇)作为电子供体,将硝态氮的化合物(含NO3-)连续还原最终生成N2,发生反硝化作用,完成下述反应的方程式:
+ 5CH3OH ↑ + CO32- + 4HCO3- +
(3)某小组研究温度对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在反应器内添加等量的相同浓度的甲醇溶液,从中
取污泥水混合液分置于4个烧杯中,使4个烧杯内
的温度不同,将实验数据作图如右。由图像分析产
生差异的原因是: 。
(4)某小组研究浓度对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①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在反应器内添加不等量的甲醇溶液,使4个烧杯碳源浓度依次为183 mg•L-1、236 mg•L-1、279 mg•L-1和313 mg•L-1。该小组预测反硝化速率变化的趋势是增大,预测依据是 。
②碳源为183 mg•L-1的污水经过2 h的反硝化试验,可使NO3-由15.0 mg•L-1降至8.8 mg•L-1。已知M(NO3-) = 62 g•mol-1,NO3-的转化速率是________mol (L•h)-1。
3、为探究不同条件下甘油(丙三醇)和辛酸酯化合成甘油二酯的最佳条件,科研工作者做了甘油二酯的酶法合成工艺研究。
实验1:研究不同投料比对产率的影响
(1)理论分析合成甘油二酯所需辛酸与甘油的投料比(物质的量之比)为2∶1。实验证明提高投料比,甘油二酯的产率会降低,其原因可能是 。
实验2:研究吸水剂对反应的影响
(2)硅胶易与羟基结合,故有较强的亲水性,易于吸附水分子。但是在反应体系里加入硅胶后甘油二酯含量明显降低,说明合成甘油二酯的平衡发生了逆向移动,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 ___ _。
实验3:研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曲线
催化剂
纵坐标
①
脂肪酶I号
辛酸转化率
②
脂肪酶II号
辛酸转化率
③
脂肪酶I号
甘油二酯含量
④
脂肪酶II号
甘油二酯含量
图1
(3)其他条件相同时,不同脂肪酶(I号、II号)催化合成甘油二酯的效果如图1所示,选择此实验中催化效果相对最佳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12 h,I号 B.24 h,I号 C.12 h,II号 D.24 h,II号
实验4: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和产率的影响
图2 图3
(4)选定脂肪酶做催化剂,继续实验。
①综合图2和图3,选择6 h时比较适宜的反应温度是________。
②在6 h之后,辛酸的转化率总趋势缓慢上升,30℃、40℃甘油二酯的含量上升,但是50℃的却有所降低,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 _____。
4、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CH4—H2O催化重整是目前大规模制取氢气的重要方法。
(1)CH4-H2O催化重整:
反应Ⅰ:CH4(g) + H2O(g) CO(g) + 3H2(g) △H1 = + 210 kJ·mol-1
反应Ⅱ: CO(g) + H2O(g) CO2(g) + H2(g) △H2 =﹣41 kJ·mol-1
① 提高CH4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 。
a.增大压强 b.加入催化剂 c.增大水蒸气浓度
② CH4、H2O催化重整生成CO2、H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③ 在密闭容器中,将2.0 mol CO与8.0 mol H2O混合加热到800℃发生反应Ⅱ,达
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是80%,其平衡常数为 。
(2)实验发现,其他条件不变,相同时间内,向催化重整体系中投入一定量的CaO可
以明显提高H2的百分含量。做对比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 投入CaO时,H2百分含量增大的原因是: 。
② 投入纳米CaO时,H2百分含量增大的原因是: 。
(3)反应中催化剂活性会因积炭反应而降低,相关数据如下表:
反应
Ⅰ
Ⅱ
∆H(kJ· mol-1)
+75
﹣173
① 研究发现,如果反应Ⅰ不发生积炭过程,则反应Ⅱ也不会发生积炭过程。因此,若保持催化剂的活性,应采取的条件是 。
② 如果Ⅰ、Ⅱ均发生了积炭反应,通入过量水蒸气能有效清除积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Fe3O4呈黑色、有磁性,应用广泛。以Fe3O4为吸附剂去除水中含磷物质是一种新的除磷措施。
(1)检验Fe3O4中铁元素的价态:用盐酸溶解Fe3O4,取少量滴加 ,溶液变红;另取少量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2)氧化—沉淀法制备Fe3O4
Ⅰ.向稀硫酸中加入过量铁粉,得到FeSO4溶液。空气中存在O2,由于 (用
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Fe3+。过量铁粉的作用是除去Fe3+。
Ⅱ.在N2保护下,向热NaOH溶液中加入FeSO4溶液,搅拌,得到Fe(OH)2浊液。
将NaNO3溶液滴入浊液中,充分反应得到Fe3O4。
① 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物, (填现象),证明生成了NH3。
②。(将反应补充完整)
(3)含磷各微粒在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与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KH2PO4的水溶液中:c(H+)>c(OH-)
b.K2HPO4 溶液显碱性,原因是HPO42-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
c.H3PO4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
(4)将Fe3O4加到KH2PO4溶液中,调节溶液pH。pH对吸附剂Fe3O4表面所带电荷的影响:pH<6.8,Fe3O4表面带正电荷;pH>6.8,Fe3O4表面带负电荷;pH=6.8,Fe3O4表面不带电荷。Fe3O4对含磷微粒的去除率随pH的变化如下。
① pH=3时,吸附的主要微粒是 。
② 与pH=5时相比,pH=9时的去除率明显
下降,原因是: 。
6、CO2的有效利用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和能源短缺问题。
(1)CO2的分子结构决定了其性质和用途。
① CO2的电子式是 ,包含的化学键类型为 共价键(填“非极性”或“极性”)。
② 在温度高于31.26 oC、压强高于7.29×106 Pa时,CO2处于超临界状态,称为超临界CO2流体,可用作萃取剂提取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与用有机溶剂萃取相比,超临界CO2萃取的优点有 (答出一点即可)。
(2)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新型纳米催化剂Na-Fe3O4和HMCM-22的表面将CO2转化为烷烃,其过程如下图。
① 上图中CO2转化为CO的反应为:
CO2(g) + H2(g) === CO(g) + H2O(g) ΔH =﹢41 kJ/mol;
已知:2CO2(g) + 6H2(g) === C2H4(g) + 4H2O(g) ΔH =﹣128 kJ/mol。
则图中CO转化为C2H4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② 按系统命名法,图中X的名称是 。
③ 关于X与Y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实验式相同 b. 都有4种一氯代物 c. 都易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④ 催化剂中Fe3O4的制备方法如下:将一定比例的FeCl3和FeCl2溶于盐酸,然后在60 oC下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pH≈10,继续搅拌,得Fe3O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7、含SO2废气的治理可以变废为宝,使硫资源得以利用。
(1)按每年全国发电燃煤8亿吨,煤中含硫质量分数以2%计,若不经过脱硫处理,则会有_______亿吨SO2排放到大气中(假设S全部转化为SO2)。
(2)下列物质中,能吸收SO2的有_______(填序号)。
a. 氨水 b. 酸性KMnO4溶液 c. 生石灰 d. Na2CO3溶液
(3)某工厂采用(NH4)2SO3和NH4HSO3的混合溶液A吸收烟气中的SO2并制备 (NH4)2SO3·H2O,过程如下:
已知:
溶液(1 mol/L)
(NH4)2SO3
NH4HSO3
pH(25℃)
8.0
4.6
① “吸收”过程中,溶液中(NH4)2SO3和NH4HSO3物质的量之比变_____(填“大”或“小”)。
② (NH4)2SO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 。
③ 用不同的溶液A吸收SO2时,SO2吸收率和放空废气含NH3量的变化如下图。解释图中放空废气含NH3量增大的原因:随(NH4)2SO3和NH4HSO3的物质的量之比增大, 。
注:不同溶液A的体积相同,所含(NH4)2SO3和NH4HSO3的总物质的量相同
④ “制备”过程中,溶液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检验产品(NH4)2SO3·H2O中含有少量的方法如下:取少量产品加水溶解,
(将实验操作和现象补充完整)。
8、实验小组研究稀硝酸与铁粉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向2.0 mL 0.5 mol·L− 1HNO3中加入过量铁粉,生成无色气体,遇空气不变色。充分反应后,溶液几乎无色。
(1)N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
(2)经检验,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NH4+,检验NH4+的实验方案是____ ____。
(3)实验中,生成NH4+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____。
(4)若反应后溶液中含有2×10−5 mol NH4+, HNO3得到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n(e−),则n(e−)________1.6×10−4 mol(填“>”、“=”或“<”)。
9、直接排放含SO2的烟气会危害环境。利用工业废碱渣(主要成分Na2CO3)可
吸收烟气中的SO2并制备无水Na2SO3,其流程如图1。
图1
已知: H2SO3、HSO3−、SO32−在水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分布如图2,
Na2SO3·7H2O 和Na2S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
图2 图3
(1)Na2CO3溶液显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 ___。
(2)吸收烟气
① 为提高NaHSO3的产率,应控制吸收塔中的pH为________。
② NaHSO3溶液中c(SO32−)>c(H2SO3),结合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 ___。
③ 已知下列反应:
SO2(g) + 2OH− (aq) == SO32− (aq) + H2O(l) ΔH1=−164.3 kJ·mol− 1
CO2(g) + 2OH− (aq) == CO32− (aq) + H2O(l) ΔH2=−109.4 kJ·mol− 1
2HSO3− (aq) == SO32− (aq) + SO2(g) + H2O(l) ΔH3=+34.0 kJ·mol− 1
吸收塔中Na2CO3溶液吸收SO2生成HSO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 ____。
④ 吸收塔中的温度不宜过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 ____(写出1种即可)。
(3)制备无水Na2SO3
将中和塔中得到的Na2SO3溶液____ ____(填操作),过滤出的固体用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得无水Na2SO3固体。
10、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氮氧化物的排放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
反应1
反应2
(1)NO形成硝酸型酸雨的化学方程式为 。
(2)NO加速臭氧层被破坏,其反应过程如右图所示:
① NO的作用是 。
②已知:O3(g) + O(g) === 2O2(g) ΔH = -143 kJ/mol
反应1:O3(g) + NO(g) === NO2(g) + O2(g) ΔH1 = -200.2 kJ/mol
反应2:热化学方程式为 。
(3)利用电解法处理高温空气中稀薄的NO(O2浓度约为NO浓度十倍),装置示意图如下,固体电解质可传导O2-
①阴极反应为 。
固体电解质
②消除一定量的NO所消耗的电量远远大于理论计算
量,可能的原因是(不考虑物理因素) 。
③通过更换电极表面的催化剂可明显改善这一状况,利用催化剂具有 性。
(4)利用FeSO4吸收尾气(主要含N2及少量NO、NO2)中的氮氧化物,实验流程示意图如下所示。已知:Fe2+(aq) + NO(g) Fe(NO)2+(aq)(棕色) △H < 0
FeSO4吸收液
尾气—→
a
b
c
H2O
①当观察到 时,说明b中FeSO4溶液需要更换。
②吸收液再生的处理措施是 。
③若尾气体积为22.4L(标准状况),用0.1mol/L NaOH溶液滴定a中溶液,消耗NaOH体积为V L,尾气中NO2的体积分数为 。
11、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2018年中国化学会制作了新版周期表,包含118种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X
(1)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将硅的元素符号填写在上述周期表相应的空格中。
(3)在上述周期表中,用实线画出周期表的上方边界。
(4)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碳化硅中碳元素显负价的原因 。
(5)第118号元素为Og(中文名“”,à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Og是第七周期0族元素 b.Og原子的核外有118个电子
c.Og在同周期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 d.中子数为179的Og核素符号是
(6)已知X与Y是位于相邻周期的同主族元素。某温度下,X、Y的单质与H2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X =9.7×1012、KY =5.6×107。Y是 (填元素符号),判断理由是 。
12、氮氧化物的存在会破坏地球环境,人们一直在积极探索改善大气质量的有效措施。
已知:N2(g)+O2(g)2NO(g) △H=+181.5 kJ·mol-1
(1)写出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 。
(2)氮氧化物是形成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 (列举一种)等大气污染现象的物质之一。北京市为防治大气污染,采取的措施有 (写两点即可)。
(3)NOx在平流层使O3浓度减少,形成臭氧层空洞,其中一种反应机理可用下图表示,
写出其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某科研小组尝试利用固体表面催化工艺进行NO的分解。若用 、 、 和
分别表示N2、NO、O2和固体催化剂,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分解NO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从吸附到解吸的过程中,能量状态最低的是 (填字母序号)。
(5)温度为T1时,在容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6mol的NO2,达平衡时c(O2)=0.2mol/L,仅发生反应:2NO2(g)2NO(g)+O2 (g)(△H>0)。实验测得:
v正=v (NO2)消耗=k正c2(NO2),v逆=v(NO)消耗=2v(O2)消耗=k逆c2(NO) •c(O2),k正、k逆为速率常数,仅受温度影响。当温度改变为T2时,若k正=k逆,则T1 T2(填“>”或“<”),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 。
13、25 ℃时,将0.10 mol·L-1的NaOH溶液逐滴滴入20 mL 0.10 mol·L-1 CH3COOH溶液中,pH随滴入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5
10
15
20
0
4
7
12
V(NaOH)/mL
pH
①
②
③
(1)点①存在的电离平衡是 。
(2)点②两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点③溶液的pH 7(填“>”、“<”或“=”),此时c(Na+) c(CH3COO-)(填“>”、“<”或“=”)。
14、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用途广泛。
(1)工业上可用焦炉煤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制备天然气。
已知:I. CO(g) + 3H2(g) = CH4(g) + H2O(g) △H1= -206 kJ/mol
II. CO(g) + H2O(g) = H2(g) + CO2(g) △H2= -41 kJ/mol
① CO2转化为CH4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② 有利于提高反应I中 CO的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 。
a. 使用催化剂 b. 升高温度 c. 及时导出水蒸气
(2)甲烷可制成燃料电池,其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 电极b是 极(填“正”或“负”)。
② a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
CH4
H2O
CO2
O2
电极a
电极b
H+
15、C1O2是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
I.已知实验室可用亚氯酸钠固体与氯气反应制备ClO2:2NaClO2+C12 = 2C1O2+2NaCl,
装置如下图所示:
NaClO2
气体
收集
装置
气体
吸收
装置
浓HCl
MnO2
A
B
C
D
E
(1)圆底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___。
(2)已知常温常压下,ClO2和Cl2是气体,在下列溶剂中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ClO2
Cl2
水
极易溶于水
溶
CCl4
难溶
溶
B、C、E装置中的试剂依次是 (填序号)。
a、NaOH溶液 b、浓硫酸 c、饱和食盐水 d、CCl4 e、饱和石灰水
II.使用C1O2在给自来水消毒的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的副产物亚氯酸根(ClO2-),可用Fe2+将其去除。已知ClO2-与Fe2+在pH=5~7的条件下能快速反应,最终形成红褐色沉淀,而ClO2-则被还原成Cl-。
(3)Fe2+消除Cl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 _____。
(4)实际向自来水中加入Fe2+的量要高于理论值,原因是(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
____ ___。
参考答案
1、(1)FeCl2
(2)a b
(3)2FeCl3 + mH2O Fe2(OH) mCl6-m + mHCl
(4)阳极
Fe - 6e- + 8OH - === FeO42- + 4H2O
(5)4FeO42-+10H2O === 4Fe(OH)3↓ + 3O2↑ + 8OH-
(Fe2O3或水合物,合理正确给分)
2、(1)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5个
P原子比N原子多一个电子层,P的原子半径比N的大
(2)6
NO3- + 5CH3OH 3
N2 ↑ + CO32- + 4HCO3- + 8
H2O
(3)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反硝化菌活性随之增强,对NO3-的降解(或反硝化作用)速率也加快
(4)①甲醇是反硝化反应的反应物(还原剂),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② 5X10-5
3、(1)辛酸的量增加,会有更多的甘油三酯生成,导致产物中甘油二酯的产率降低
(2)甘油分子有3个羟基,故硅胶对甘油的吸附能力也较强,降低了体系中反应物甘油的浓度,从而使合成甘油二酯的酯化反应平衡逆向移动,降低了甘油二酯的含量
(3)A
(4)①50℃
②催化合成甘油二酯反应的脂肪酶,长时间处于高温下活性(选择性)下降,导致甘油二酯含量下降,副反应产物含量增加
4、(1)① c
② CH4(g) + 2H2O CO2(g) + 4H2(g) △H = +169 kJ· mol-1
③ 1
(2)① CaO可吸收,c()减小,使生成的反应正向移动,百分含量增大
② 纳米CaO颗粒小,表面积大,使反应速率加快
(3)① 降低温度、增大压强
② C + H2O = CO + H2
5、(1)KSCN溶液
(2)I.
II.①试纸变蓝
②
(3)ab
(4)①
② pH = 5时,带正电荷,含磷的主要微粒是;pH = 9时,带负电
荷,含磷的主要微粒是。因此在pH = 9时,吸附剂和含磷的主要微粒之间
的静电排斥作用强于pH = 5时。
6、(1) ① 极性
② 萃取剂与溶质更易分离或萃取剂更环保等
(2) ① 2CO(g) + 4H2(g) === C2H4(g) + 2H2O(g) ΔH =﹣210 kJ/mol
② 2-甲基丁烷
60℃
③ b
④ Fe2+ + 2Fe3+ + 8OH﹣ ===== Fe3O4↓ + 4H2O
7、(1)0.32
(2)abcd
(3) ① 小
② 、都水解,前者程度更大,使溶液中c(OH-)>c(H+)
③ 溶液中c()和c(OH-)均增大,使 + H2O NH3·H2O + H+平衡向右移动,促使NH3逸出
④ NH4HCO3 + NH4HSO3 === (NH4)2SO3·H2O↓ + CO2↑
(4)加过量盐酸,充分振荡,再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8、(1)第二周期第ⅤA族(1分)
(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含有NH4+(2分)
(3)4Fe + 10H+ + NO3− == 4Fe2+ + NH4+ + 3H2O(2分)
(4)>(1分)
9、(1)CO32− + H2O OH− + HCO3−(1分)
(2)① 4~5(1分)
② 溶液中,HSO3−存在:HSO3− H+ + SO32−和HSO3− + H2O H2SO3 + OH−,HSO3−的电离程度强于水解程度
③ 2SO2(g) + CO32− (aq) + H2O(l) == 2HSO3−(aq) + CO2 (g) ΔH=− 88.9 kJ·mol− 1
④ 防止SO2的溶解度下降;防止HSO3−受热分解;防止HSO3−的氧化速率加快等
(3)隔绝空气,加热浓缩至有大量固体析出,高于34℃过滤
10、(1)4NO + 3O2 + 2H2O ===4HNO3(合理答案给分,2分)
(2)①催化剂(2分)
②NO2(g) + O(g) === NO(g) + O2(g)ΔH2= +57.2 kJ/mol(2分)
(3)① 2NO +4e-== N2↑+ 2O2- (2分)
② 阴极发生副反应 O2+4e-== 2O2- (1分) ③ 选择(1分)
(4)① C中溶液变棕色(1分) ② 加热棕色溶液(1分) ③ 0.15V (1分)
11、(1)第二周期第IVA族(1分)
(2)(1分)(3)(1分)
Si
x
(4)C、Si位于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随核电荷数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吸引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C、Si之间形成的共用电子对偏向C,所以碳元素显负价
(5)c、d
(6)Br
理由:由KY < KX,可知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弱于X,Y位于X的下方,为Br
12、(1)3NO2+H2O= 2HNO3+NO
(2)雾霾、酸雨、温室效应等
光
NO
新能源汽车;汽车限行;推广使用清洁燃料;煤改电等
(3)2O3 3O2
(4)C
(5)T2>T1
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根据k正c2(NO2)=k逆c2(NO)•c(O2),且k正=k逆,可知c2(NO2)=c2(NO)•c(O2),T2时化学平衡常数K等于1,大于0.8,且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所以 T2>T1
13、(1)CH3COOHCH3COO- + H+
(2)CH3COOH+OH-CH3COO-+H2O
(3)> , >
14、(1) ① CO2(g)+4H2(g)CH4(g)+2H2O(g) △H= -165 kJ/mol
② c
(2) ① 正
② CH4-8e-+2H2OCO2+8H+
15、I (1)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2)cbd
II (3)ClO2-+4Fe2++10H2O4Fe(OH)3↓+Cl-+8H+
(4) Fe2+易被水中溶解的氧气氧化,4Fe2++O2+10H2O4Fe(OH)3↓+8H+。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