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 化学实验基础 作业(江苏专用) 练习
展开化学实验基础
1.(2019·盐城阜宁中学模拟)实验室用干海带浸取原液制取纯净碘主要包含的步骤有:①通氯气氧化、②用CCl4萃取分液、③在CCl4相中加入NaOH溶液反萃取(转化为NaI和NaIO3)并分液、④水相用硫酸酸化分离出粗碘、⑤干燥后加适量KI固体(将IBr和ICl转化为I2、KBr及KCl)混匀加热得纯碘等。选择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①可用甲装置氧化I-
B.步骤②、③分液操作时可用乙装置:先放出有机相,再放出水相
C.步骤④可用丙装置将碘与母液分离
D.步骤⑤可用丁装置升华法提纯碘
解析:选B 氯气与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步骤①可用甲装置氧化I-,故A正确;分液时,下层液体由下口放出,上层液体由上口倒出,故B错误;分离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用过滤法,故C正确;碘易升华,可用丁装置提纯碘,故D正确。
2.(2019·溧水中学模拟)炼油厂的废碱液含有废油、苯酚钠、碳酸钠等,实验室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处理废碱液获取氢氧化钠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CO2并通入废碱液
B.用装置乙从下口放出分液后上层的有机相
C.用装置丙分离水相中加入Ca(OH)2产生的CaCO3
D.用装置丁将滤液蒸发结晶得到NaOH固体
解析:选C 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包裹在碳酸钙的表面,不利于气体的制备,应选盐酸与碳酸钙反应,故A错误;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则先从下口放出下层液体,后从上口倒出上层的有机相,故B错误;CaCO3不溶于水,则图中过滤装置可分离,故C正确;在蒸发皿中蒸发结晶,不能在烧杯中蒸发结晶,且烧杯不能直接加热,故D错误。
3.实验室用稀硝酸与铜反应制备硝酸铜晶体[Cu(NO3)2·3H2O]及NO气体,需经过铜与稀硝酸反应、收集NO、尾气处理、制取硝酸铜晶体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Cu(NO3)2和NO
B.用装置乙收集NO
C.用装置丙吸收尾气
D.用装置丁蒸发结晶制Cu(NO3)2·3H2O
解析:选C 由于长颈漏斗下端未插入到溶液中,生成的NO气体逸散到大气中造成空气污染,A错误;NO很容易与O2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B错误;NO、NO2在通入O2后能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C正确;由于晶体中含有结晶水且Cu(NO3)2水解生成易挥发的HNO3,故不能用蒸发结晶法制Cu(NO3)2·3H2O,D错误。
4.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用图甲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
B.用图乙装置分离汽油和水
C.用图丙装置验证葡萄糖的还原性
D.用图丁装置验证氨气的溶解性和氨水的碱性
解析:选A 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中,导气管不能插入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以下,A错误;汽油与水不互溶,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B正确;葡萄糖能被新制氢氧化铜氧化,生成红色沉淀Cu2O,从而证明葡萄糖具有还原性,C正确;丁装置是喷泉实验,实验过程中产生了红色喷泉,故能验证氨气的溶解性和氨水的碱性,D正确。
5.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解析:选B 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配制溶液,A错误;浓氨水滴到氧化钙上可以制取少量氨气,B正确;NO2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错误;过氧化钠为粉末状固体,不能放在隔板上,D错误。
6.下列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NH3
B.用装置乙除去NO2中的少量NO
C.用装置丙将海带灼烧成灰
D.用装置丁分离乙酸乙酯与饱和碳酸钠溶液
解析:选D A中收集NH3的试管口使用塞子且没有排出余气的导管,会使装置内压强变大,造成安全隐患,应改为一小团棉花,A项错误;水能与NO2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装置乙不能除去NO2中的少量NO,B项错误;少量固体灼烧用试管,大量固体灼烧用坩埚而不能用烧杯,C项错误;乙酸乙酯与饱和碳酸钠溶液不互溶,可以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D项正确。
7.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分解NaHCO3
B.用装置乙蒸发FeCl3溶液制取FeCl3晶体
C.用装置丙分离CH3COOH和CH3COOCH2CH3的混合液
D.用装置丁除去Cl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
解析:选D NaHCO3受热分解时会生成H2O,由于装置中试管口向上倾斜,生成的H2O倒流会导致试管炸裂而无法达到实验目的,A错误;由于FeCl3水解后得到易挥发的HCl,故蒸发FeCl3溶液得到Fe(OH)3,B错误;CH3COOH与CH3COOCH2CH3互溶,无法用分液法分离,C错误。
8.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解析:选B 稀释浓硫酸应该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进行,故A错误;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可以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碳酸钠中的碳酸氢钠固体,故B正确;苯和硝基苯互溶,不分层,不能通过分液的方法分离,故C错误;生成的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中能够水解,不能收集到乙酸乙酯,应该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饱和碳酸钠溶液,故D错误。
9.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装置可用于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的氨气
B.用广泛pH试纸测得0.1 mol·L-1 NaClO溶液的pH约为12
C.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将10%的Ca(HCO3)2溶液变为20%的Ca(HCO3)2溶液
D.用图2的装置可以验证生铁片在该雨水中是否会发生吸氧腐蚀
解析:选D A项,收集氨气应短管进气;B项,次氯酸钠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C项,Ca(HCO3)2蒸发时会发生分解。
10.下列实验装置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实验Ⅰ:制备氨气
B.实验Ⅱ:检验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Cl2
C.实验Ⅲ:制取并观察Fe(OH)2沉淀
D.实验Ⅳ:吸收SO2
解析:选D SO2与BaCl2溶液不反应,不能吸收SO2,D不能达到目的。
11.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备氨气并配制银氨溶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解析:选B NH4Cl受热分解产生的HCl和NH3,遇冷又化合得到NH4Cl,故B错误。
12.为制取含HClO浓度较高的溶液,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均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解析:选C MnO2和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Cl2,A错误;集气瓶中导气管应“长进短出”,B错误;由于CaCO3能消耗氯水中的HCl,促使平衡Cl2+H2OHCl+HClO正向移动,从而得到高浓度的HClO,C正确;过滤时,漏斗下端应紧贴烧杯内壁,D错误。
13.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需经过NaOH溶液配制,基准物质H2C2O4·2H2O的称量以及用NaOH溶液滴定等操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图甲所示操作转移NaOH 溶液到容量瓶中
B.用图乙所示装置准确称得0.157 5 g H2C2O4·2H2O固体
C.用图丙所示操作检查碱式滴定管是否漏液
D.用图丁所示装置以NaOH待测液滴定H2C2O4溶液
解析:选D 配制溶液时,将NaOH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需要用玻璃棒引流,图示操作不合理,故A错误;托盘天平精确到0.1 g,无法称取0.157 5 g H2C2O4·2H2O固体,且砝码和药品颠倒,应该遵循“左物右码”原则,故B错误;检查碱式滴定管是否漏水的方法为:向滴定管内注满标准液或者清水,观察是否有液体从滴定管的尖嘴处漏出,如有则滴定管漏液,若无则滴定管没有漏液,图示操作为赶气泡,不是查漏,故C错误;氢氧化钠呈碱性,用碱式滴定管盛装,图示滴定管为碱式滴定管,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D正确。
14.实验室处理废催化剂FeBr3溶液,得到溴的苯溶液和无水FeCl3。下列设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使Br-全部转化为溴单质
C.用装置丙分液时先从下口放出水层,再从上口倒出有机层
D.用装置丁将分液后的水层蒸发至干,再灼烧制得无水FeCl3
解析:选C 制取Cl2时应选用浓盐酸,A错误;乙装置中,应将Cl2从长导管通入,B错误;FeCl3溶液蒸发、灼烧后得到Fe2O3,D错误。
15.(2019·南通七市三模)取5.0 mL 18 mol·L-1硫酸配制100 mL 0.9 mol·L-1的硫酸溶液,并用Na2CO3准确标定稀硫酸浓度。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解析:选D 用5.0 mL 18 mol·L-1硫酸配制100 mL 0.9 mol·L-1的硫酸溶液时先用量筒量取5.0 mL 18 mol·L-1硫酸加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稀释,待冷却后用玻璃棒转移入100 mL容量瓶,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将洗液一并转移入容量瓶,摇匀,再加水至离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线定容,振荡摇匀,即得100 mL 0.9 mol·L-1的硫酸溶液。硫酸应用酸式滴定管盛装,D错误。
16.(2019·南京、盐城一模)利用废蚀刻液(含FeCl2、CuCl2及FeCl3)制备碱性蚀刻液[Cu(NH3)4Cl2溶液]和FeCl3·6H2O的主要步骤:用H2O2氧化废蚀刻液,制备氨气,制备碱性蚀刻液[CuCl2+4NH3===Cu(NH3)4Cl2]、固液分离,用盐酸溶解沉淀并制备FeCl3·6H2O。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备NH3
B.用装置乙制备Cu(NH3)4Cl2溶液并沉铁
C.用装置丙分离Cu(NH3)4Cl2溶液和Fe(OH)3
D.用装置丁将FeCl3溶液蒸干制备FeCl3·6H2O
解析:选D 实验室用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混合加热制取NH3,A正确;废蚀刻液中含有FeCl2、CuCl2及FeCl3,用H2O2氧化废蚀刻液,FeCl2转化为FeCl3,制备氨气,通入废蚀刻液,FeCl3转化为Fe(OH)3沉淀,CuCl2+4NH3===Cu(NH3)4Cl2,多余的NH3用稀H2SO4吸收,故B、C都正确;用盐酸溶解Fe(OH)3沉淀得FeCl3溶液,由于FeCl3水解后得到易挥发的HCl,故蒸发FeCl3溶液得到Fe(OH)3,得不到FeCl3·6H2O,D错误。
17.(2019·天津高考)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 B | C | D |
混合浓硫酸和乙醇 |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 收集NO2气体 | 证明乙炔可使溴水褪色 |
解析:选B A错:混合浓H2SO4和乙醇时,应将浓H2SO4沿器壁慢慢注入乙醇中,并不断搅拌。B对:配制溶液定容时,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眼睛平视刻度线。C错:NO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错:电石中的杂质CaS与水反应会有H2S产生,H2S也可使溴水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