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 化学实验基础 作业(全国通用) (4) 练习
展开化学实验基础
一、选择题
1、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检验亚硫酸钠溶液是否变质:取少量溶液,向其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
B.制取乙酸乙酯:向试管中加入碎瓷片,再依次加入3mL乙醇、2mL浓硫酸和2mL乙酸,用酒精灯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上方
C.除去溴化钠溶液中混有的碘化钠:向溶液中加入稍过量溴水,充分反应后,加入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分液,取上层溶液
D.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将2支均装有5mL 0.1mol·L-1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分别置于冰水和热水中,再同时向试管中加入5mL 0.1mol·L-1稀硫酸
2、下列实验方案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制取Fe(OH)3胶体 | 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继续加热得透明红色液体 |
B | 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 | 向3g金属钠和含有1mol溶质的乙醇溶液作用恰好产生0.5mol H2 |
C | 验证酸性:CH3COOH>HClO | 使用pH试纸分别测定相同温度下相同浓度的CH3COONa溶液和NaClO溶液的pH |
D | 检验淀粉是否发生水解 |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滴加碘水,观察是否出现蓝色 |
A.A B.B C.C D.D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事实与相应现象或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操作或事实 | 现象或结论 |
A | SO2和SO3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Ba(NO3)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BaSO3和BaSO4的混合物 |
B | 将醋酸加入到含有水垢的水壶中 | 产生气泡,水垢脱落,可用醋酸清洗掉水垢 |
C | 向水玻璃中通入SO2气体 | 溶液出现浑浊,证明非金属性:Si<S |
D | 将SO2通入Na2CO3溶液中,将产生的气体再通入Na2SiO3溶液中 | 有气泡和白色沉淀生成,证明酸性:H2SO3>H2CO3>H2SiO3 |
A.A B.B C.C D.D
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取1mL 20%的淀粉溶液,加入适量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取少量溶液,加入氢氧化钠使溶液呈碱性,再加入几滴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 | 溶液中出现砖红色沉淀 | 淀粉完全水解 |
B | 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 产生白色胶状沉淀 | 非金属性:Cl>Si |
C | 向盛有2mL 0.1mol/L的NaCl溶液的试管 中逐滴加入几滴0.1mol/L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0.1mol/L的KI溶液 |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变为黄色沉淀 | Ksp(AgCl)>Ksp(AgI) |
D | 向待测液中加入适量的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未变红 | 在待测液中不存在 |
A.A B.B C.C D.D
5、绿水青山是习近平总书记构建美丽中国的伟大构想,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下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1中主要含有CaCO3、CaSO3
B.X可以是空气,且需过量
C.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
D.处理含废水时,发生的反应为:+5+4H+=6NO↑+4H2O
6、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对试管①中的试剂及实验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选项 | 试剂 | 现象 | 解释 |
A | 品红溶液 | 溶液褪色 | SO2具有漂白性 |
B | Ba(NO3)2溶液 | 生成白色沉淀 | 与Ba2+生成白色沉淀BaSO3 |
C | 紫色石蕊溶液 | 溶液变红 | SO2与水反应生成酸 |
D | 酸性KMnO4溶液 | 紫色褪去 | SO2具有还原性 |
A.A B.B C.C D.D
7、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所得出的结论或解释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或解释 |
A | 向盐酸中滴加Na2SO3溶液 | 产生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 非金属性:Cl>S |
B | 向废FeCl3蚀刻液X中加入少量的铁粉,振荡 | 未出现红色固体 | X中一定不含Cu2+ |
C | 用c(Fe3+)相同的Fe2(SO4)3和FeCl3溶液,分别清洗做完银镜反应的试管 | FeCl3溶液清洗得较干净 | Fe3++Ag Fe2++Ag+是可逆反应,且AgCl更难溶于水 |
D | 用3 mL稀硫酸与纯锌粒反应,再加入几滴 Cu(NO3)2浓溶液 | 迅速产生无色气体 | 形成Zn-Cu原电池加快了制取H2的速率 |
A.A B.B C.C D.D
8、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 | 溶液红色褪去 | 氯气具有漂白性 |
B | 将铜粉加入1.0mol•L-1的Fe2(SO4)3溶液中 |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 金属Fe比Cu活泼 |
C | 用坩埚钳夹住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 金属铝的熔点比较低 |
D | 向盛有少量浓硝酸、稀硝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一片大小相同的铜片 | 浓硝酸中铜片很快开始溶解,并放出红棕色气体;稀硝酸中过一会铜片表面才出现无色气体,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 | 浓硝酸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
A.A B.B C.C D.D
9、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下列各种气体并进行相应性质实验,你认为发生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
选项 | 气体 | 试剂 | 现象 | 结论 |
A | X | 澄清石灰水 | 溶液变浑浊 | X一定是CO2 |
B | Cl2 | 紫色石蕊试液 |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 Cl2具有酸性和漂白性 |
C | NO2 | KI-淀粉溶液 | 溶液变为蓝色 | NO2水溶液具有氧化性 |
D | NH3 | 酚酞试液 | 溶液变为红色 | NH3属于碱 |
A.A B.B C.C D.D
10、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 | 产生蓝色沉淀 | 原溶液中有Fe2+,无Fe3+ |
B.向C6H5ONa溶液中通入CO2 | 溶液变浑浊 | 酸性:H2CO3>C6H5OH |
C.将少量Fe(NO3)2试样加水溶解后,滴加稀硫酸酸化,再滴加KSCN 溶液 | 溶液变成血红色 | Fe(NO3)2试样已变质 |
D.①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① 产生白色沉淀 | ②再加足量盐酸 ②仍有白色沉淀 | 原溶液中有 |
A.A B.B C.C D.D
11、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用稀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原溶液中一定存在或 |
B | 分别向盛有KI3溶液的a、b试管中滴加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 | a中溶液变蓝,b中产生黄色沉淀 | 能电离出I2和I- |
C | 向饱和硼酸溶液滴入滴入2滴相同浓度的碳酸钠溶液 | 无气泡产生 | 酸性:H3BO3<H2CO3 |
D | 向2mL0.005mol/L FeCl3溶液中加入5mL0.01mol/L KSCN溶液,再滴入5滴0.01mol/LNaOH溶液 | 溶液先变成红色,滴入NaOH溶液后产生红褐色沉淀 | 与Fe3+结合的能力:OH->SCN- |
A.A B.B C.C D.D
12、为研究某铁钉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气体Y的成分,某学习小组作出假设,认为所得气体中除含有SO2外,还可能含有H2和Q气体,并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探究气体的成分,为确认Q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M于( )
A.A-B之间 B.B-C间 C.C-D间 D.D-E间
13、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左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 | 氧化性:Al3+>Fe2+>Cu2+ |
B | 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为蓝色 | 氧化性:Cl2>Br2>I2 |
C | 右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左边烧杯中无明显变化 | 热稳性:Na2CO3>NaHCO3 |
D | 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 非金属性:Cl>C>Si |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
14、肉桂酸为微有桂皮香气的无色针状晶体,能抑制黑色酪氨酸酶的形成,是高级防晒霜中不可少的成分之一。实验室制取肉桂酸的原理如下:
实验步骤:
步骤1 在图1所示装置(夹持与加热仪器未画出,下同)的三颈烧瓶内加入K2CO3、苯甲醛(油状物)和乙酸酐,混合均匀后,在170 ℃~180 ℃加热反应1h,冷却。
步骤2 向三颈烧瓶内分批加入20mL水和Na2CO3固体,调节溶液pH约为8。
步骤3 在三颈烧瓶中加入活性炭,用图2所示水蒸气蒸馏装置蒸馏除去未反应的苯甲醛。
步骤4 将三颈烧瓶内反应混合物趁热过滤,滤液冷却至室温,用浓盐酸酸化至pH=3,析出大量晶体,抽滤。并用少量冷水洗涤晶体。
步骤5 将晶体在图3所示热水浴上加热干燥。
⑴图1中仪器A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⑵步骤2中Na2CO3需分批加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水蒸气蒸馏时,判断蒸馏结束的方法是__________。
⑷步骤4中,“趁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
⑸抽滤时所需主要仪器有__________、安全瓶及抽气泵等
⑹与使用烘箱烘干相比,热水浴干燥的优点是__________。
15、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探究SO2的性质,并制取一种常用食品抗氧化剂焦亚硫酸钠(Na2S2O5)。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前已除去装置中的空气)
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发现其中的液体不能流下,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
⑵关闭K2、K3,打开K1,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观察到装置C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
⑶装置D和F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⑷关闭K1、K3,打开K2。一段时间后E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⑸葡萄酒常用Na2S2O5作抗氧化剂。测定某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的方案如下:溶液出现蓝色且30s内不褪色
(已知:滴定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
按上述方案实验,消耗标准I2溶液20.00mL,实验测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为__________g·L-1。若实验中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未润洗,则测定结果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⑹设计实验验证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CD
解析:
A、加入硝酸钡生成的亚硫酸钡沉淀,加入硝酸会被氧化为硫酸钡,不能证明亚硫酸根离子的存在,选项A错误;
B、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会水解,应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上方,选项B错误;
C. 除去溴化钠溶液中混有的碘化钠:向溶液中加入稍过量溴水,充分反应后,碘离子被氧化生成碘单质,加入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分液,过量的溴和碘被萃取在下层有机层,取上层溶液为溴化钠溶液,选项C正确;
D、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将2支均装有5 mL 0.1mol·L-1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分别置于冰水和热水中,再同时向试管中加入5mL 0.1mol·L-1稀硫酸,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高的反应速率快,则先产生沉淀,选项D正确。
答案选CD
2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
A.制取Fe(OH)3胶体的方法是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继续加热得透明红色液体,故A正确;
B.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不能用钠和乙醇溶液反应,因为钠更容易和水发生反应,故B错误;
C.验证酸性:CH3COOH>HClO,不能用pH试纸分别测定相同温度下相同浓度的CH3COONa溶液和NaClO溶液的pH,因为NaClO具有强氧化性,将有机色质氧化,故C错误;
D. 检验淀粉是否发生水解,需要检验是否有葡萄糖生成,方法是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加碱中和,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观察是否有银镜出现,故D错误。
故选A
3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操作、现象及结果分析。在酸性条件下,会把BaSO3氧化为BaSO4,沉淀仅为BaSO4,A错误;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醋酸可与水垢(主要成分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可溶性盐,所以用醋酸可以洗去水垢,B正确;向水玻璃中通入SO2气体,生成硅酸沉淀,证明亚硫酸酸性大于硅酸,但亚硫酸中S元素化合价非最高价,故无法证明非金属性:Si<S,C错误;将SO2通入Na2CO3溶液中,有CO2生成,说明H2SO3酸性比H2CO3强,将产生的气体再通入Na2SiO3溶液中,通入的气体为CO2,还可能含有SO2,那么出现的白色沉淀,可能是H2SO3与Na2SiO3反应产生的沉淀H2SiO3,则酸性:H2SO3>H2SiO3.也可能是H2CO3与Na2SiO3反应,产生的沉淀H2SiO3,则酸性:H2CO3>H2SiO3,则无法说明H2CO3酸性比H2SiO3强,D错误.
4答案及解析:
答案:C
5答案及解析:
答案:C
6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SO2的性质。A项.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正确;B项,SO2通入Ba(NO3)2溶液中,酸性条件下,将SO2氧化为,得到BaSO4沉淀,错误;C项,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3,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正确;D项,SO2具有还原性,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而使溶液褪色,正确。
7答案及解析:
答案:C
8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
A.品红褪色是生成次氯酸的原因,氯气不具有漂白性,A错误;B.铜和铁离子反应生成铜离子和亚铁离子,没有黑色固体生成,现象描述错误,B错误;C.由于在表面生成熔点更高的氧化铝,铝箔熔化但不滴落,现象描述错误,C错误;D.硝酸的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实验现象、结论描述正确,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实验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实验方案的评价性、操作性分析,选项A和C 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氯气和次氯酸的性质差异以及铝易被氧化的性质。
9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A项,二氧化硫也会与澄清石灰水生成亚硫酸钙沉淀,错误;B项,氯气没有酸性和漂白性,是氯气与水反应的生成物显酸性和漂白性,错误;C项,NO2水溶液中含HNO3,具有氧化性,把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遇淀粉会变蓝,正确;D项,NH3不是碱,氨气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显碱性,遇酚酞溶液变红,且NH3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错误.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B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A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结合实验考査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铁钉中杂质碳能与浓硫酸反应生成CO2和SO2,则气体Q为CO2,SO2和CO2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应在除去SO2后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检验CO2气体。综上,C项正确。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A、根据烧杯中的实验现象判断金属性Al>Fe>Cu,则氧化性:Al3+<Fe2+<Cu2+,错误;B、因为整个过程中通入氯气,所以右边的棉花变蓝色不能证明是溴与IK发生了置换反应,所以不能得出氧化性:Cl2>Br2>I2结论,错误;C、碳酸钠在外部,所受温度高,碳酸氢钠在里面的小试管内,受热温度低,当右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左边烧杯中无明显变化是,说明碳酸氢钠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大于碳酸氢钠,正确;D、盐酸易挥发,烧杯内的溶液变浑浊,不能证明是二氧化碳与硅酸钠溶液发生了反应,有可能是挥发的HCl的作用,所以不能判断C与Si的非金属性的强弱,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对实验现象、结论的判断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⑴冷凝回流,提高原料利用率;
⑵防止加入太快,产生大量CO2气体,可能会将反应液冲出,且不利于pH测定
⑶馏出液澄清透明或取少量馏出液滴入水中,无油珠存在
⑷除去固体杂质,防止肉桂酸结晶析出;
⑸布氏漏斗、抽滤瓶;
⑹防止温度过高产品变质
15答案及解析:
答案:⑴拔掉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或使分液漏斗玻璃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瓶颈处的小孔)
⑵; 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⑶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
⑷SO2+Na2SO3Na2S2O5
⑸0.128; 偏高;
⑹取少量Na2S2O5晶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再滴加足量盐酸,振荡,再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发现其中的液体不能流下的原因是分液漏斗内部与大气不相通,应采取的操作是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或使分液漏斗玻璃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瓶颈的小孔。
⑵分析题给实验装置知关闭K2、K3,打开K1,实验的目的是验证SO2的性质。SO2具有还原性,能被FeCl3溶液氧化为,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SO2+2H2O2Fe2+++4H+,SO2具有氧化性,与Na2S溶液发生归中反应生成S单质,装置C中发生的现象是有黄色沉淀生成。
⑶SO2气体有毒,必须进行尾气处理,故装置D和F的作用是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
⑷分析题给实验装置知,关闭K1、K3,打开K2,实验的目的是制备Na2S2O5晶体,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 Na2SO3Na2S2O5。
⑸根据反应可知,n(SO2)=n(I2)=0.01000mol·L-1×0.020L=2.0×10-4mol,由于葡萄酒样品为100.00mL,因此样品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为;若实验中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未润洗,会残留在滴定管壁一部分,导致所用标准I2溶液的体积偏大,则测定结果偏高。
⑹Na2S2O5晶体中硫元素为+4价,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Na2SO4,验证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即为检验硫酸根的存在,实验方案:取少量Na2S2O5晶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滴加足量盐酸,振荡,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即证明存在,可说明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