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 化学实验基础 作业(全国通用) 练习
展开化学实验基础
1.下列关于实验安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点燃乙炔前,对气体进行验纯
B.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液沿试管壁缓缓加入浓硫酸中
C.蒸馏时,向蒸馏烧瓶中加入少量碎瓷片
D.做H2还原CuO的实验时,先通一段时间H2,再验纯,然后点燃酒精灯,加热
解析 乙炔是可燃性气体,点燃乙炔前必须验纯,以防止发生爆炸,选项A正确;浓硫酸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且密度比乙醇和乙酸的大,为防止酸液飞溅,应先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再缓慢加入浓硫酸,边加边振荡,待冷却后再加入醋酸,选项B错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提纯含有少量KNO3的NaCl与提纯含有少量NaCl的KNO3实验方法相同
B.用分液漏斗进行萃取操作时要不断振荡,同时适时打开玻璃塞进行“放气”
C.将含有Mg2+、Ca2+、 SO的粗盐提纯: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Na2CO 溶液、BaCl2溶液,然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
D.为证明空气中的O2在酸性条件下能将KI氧化:先加入KI溶液、稀硫酸,再加入淀粉
解析 提纯含有少量KNO3的NaCl: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提纯含有少量NaCl的KNO3: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实验方法不相同,选项A错误;粗盐提纯时,NaOH溶液除去Mg2+,Na2CO3溶液除去Ca2+,BaCl2溶液除去SO,过量的Ba2+需要用Na2CO3溶液除去,所以Na2CO3溶液一定要放在BaCl2溶液之后加入,选项C错误;要想证明酸性条件下O2 能将KI氧化,关键要能体现酸性与非酸性条件的不同,即稀硫酸一定要放在KI和淀粉之后,选项D错误。
3.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不能都用到的是( B )
A.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①、②和⑨
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⑥和⑦
C.过滤得到滤液,选用④、⑤和⑦
D.检验滤液中的Fe3+,选用③、⑧和⑩
解析 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不能用来稀释,选项B错误。
4.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D )
A.A B.B
C.C D.D
5.如图表示从固体混合物中分离X的2种方案,请根据方案Ⅰ与方案Ⅱ指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B )
A.可以选用方案Ⅰ分离NaCl中的I2
B.方案Ⅰ中X物质不可能是受热易分解的物质
C.方案Ⅱ中加入NaOH溶液可以分离出含SiO2杂质的Fe2O3
D.方案Ⅱ中加入的是能够溶解除X外的其余物质的试剂
解析 I2易升华,故可用加热法分离NaCl和I2,选项A正确;用加热法也可以分离NaCl和NH4Cl的混合物,选项B错误;Si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Na2SiO3,而Fe2O3与NaOH溶液不反应,选项C正确;依据方案Ⅱ的分离方案判断选项D正确。
6.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B )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解析 灼烧碎海带应用坩埚,选项A错误;海带灰的浸泡液用过滤法分离获得含I-的溶液,选项B正确;MnO2与浓盐酸常温不反应,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需要加热,选项C错误;Cl2在饱和NaCl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不能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尾气Cl2,应用NaOH溶液吸收,选项D错误。
7.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按下列实验流程制备Na2CO3,设计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若X 为浓氨水,Y 为生石灰,则可用装置甲制取NH3
B.反应①可在装置乙中发生,反应②可在装置丁中发生
C.可用装置丙进行过滤操作
D.将母液蒸干灼烧后可得到NH4Cl 固体
解析 生石灰遇水会变为粉末状熟石灰,且NH3易溶于水中,所以浓氨水与生石灰制取NH3不适合用图甲装置,选项A错误;反应①制取NaHCO3可在装置乙中发生,反应②是NaHCO3加热分解制Na2CO3,同时有CO2和水生成,丁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反应②不可以在装置丁中发生,选项B错误;装置丙为过滤装置,将固液混合物进行分离,可以用装置丙进行过滤操作,选项C正确;NH4Cl受热易分解,生成NH3和HCl,所以将母液蒸干灼烧后得不到NH4Cl固体,选项D错误。
8.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D )
选项 | 实验操作 | 预期目的 |
A | 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 |
B | 配制一定浓度磷酸溶液,用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标准液滴定,看消耗的NaOH物质的量是否是磷酸物质的量的三倍 | 证明磷酸是三元酸 |
C | 将气体分别通入硝酸钡溶液中 | 鉴别CO2和SO2气体 |
D | 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H2C2O4溶液,再分别加入同体积、不同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 | 依据褪色时间来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解析 通过改变H2C2O4溶液的浓度来比较褪色时间,来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选项D错误。
9.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如下装置的连接中,正确的是( D )
A.制备收集C2H4:连接a―→c―→g
B.制备收集NO:连接 b―→c―→e―→d
C.制备收集NH3:连接b―→d―→e―→c
D.制备收集Cl2:连接a―→f―→c―→e―→d
解析 制备收集C2H4,没有控制温度的温度计,选项A错误;NO与氧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选项B错误;硫酸吸收多余的NH3,易产生倒吸,选项C错误;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气体,浓硫酸吸收水蒸气,碱石灰吸收多余的氯气,选项D正确。
10.氮化铝(AlN)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常温下AlN+NaOH+H2O===NaAlO2+NH3↑。某课题小组利用甲图所示装置测定样品中AlN的含量(杂质不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量气管中的液体应为水
B.用长颈漏斗代替分液漏斗,有利于控制反应速率
C.反应结束时,a、b两管液面的差值即为产生气体的体积
D.若其他操作均正确,实验结束时按乙图读数,测得AlN含量偏高
解析 反应产生的气体为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量气管中的液体不应为水,可以为四氯化碳,选项A错误;长颈漏斗没有玻璃旋塞,不能控制液体的滴加,也就不能控制反应速率,选项B错误;反应结束时,待气体冷却到室温,调节右侧的量气管,使左右两端的液面相平,才能读数,根据起始和结束时右侧量气管的液面的差值,计算产生气体的体积,选项C错误;俯视量气管的读数,使所量气体体积的读数增大,氨气的量增大,测得AlN含量偏高,选项D正确。
11.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NO与铜粉的反应并检验NO,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实验开始前,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N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已知:在溶液中,FeSO4+NO??[Fe(NO)]SO4(棕色),该反应可用于检验NO。下列对该实验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B )
A.装置B、E中的试剂依次为水,硫酸亚铁溶液
B.装置F收集的气体中不含NO
C.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
D.若观察到装置D中红色粉末变黑色,则NO与Cu发生了反应
解析 根据实验装置图,在装置A中Cu与稀硝酸反应制备NO,实验开始前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N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由于HNO3具有挥发性,制得的NO中混有HNO3(g)和H2O(g),装置B用于除去NO中的HNO3(g),装置C中的无水CaCl2用于干燥NO,装置D用于探究NO与Cu粉的反应,装置E用于检验NO。装置B中盛放水除去NO中的HNO3(g),根据题意用FeSO4溶液检验NO,装置E中盛放FeSO4溶液,选项A正确;检验NO的反应FeSO4+NO??[Fe(NO)]SO4为可逆反应,NO不能被完全吸收,NO难溶于水,装置F的气体中含有NO,选项B错误;实验结束后,为了防止倒吸,先熄灭酒精灯,再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停止通入NO,选项C正确;若观察到装置D中红色粉末变黑色,说明NO与Cu发生反应产生了黑色固体,选项D正确。
12.欲从含Br-的废液中提取溴单质,需经过一系列操作,实验装置及物质的性质如下:
| Br2 | CCl4 | 正十二烷 |
密度/g·cm-3 | 3.12 | 1.59 | 0.753 |
沸点/℃ | 58.76 | 76.8 | 215~217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可用装置甲氧化废液中的Br-
B.装置乙中选用正十二烷而不用CCl4,是因为正十二烷的密度更小
C.用装置丙进行蒸馏,先收集正十二烷再收集Br2
D.用装置丁长期贮存液溴
解析 装置甲进出导管颠倒,通入的氯气会将液体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不能用装置甲氧化废液中的Br-,选项A错误;装置乙中选用正十二烷而不用CCl4,是因为正十二烷的沸点高,便于使用蒸馏法分离,选项B错误;用装置丙进行蒸馏,Br2的沸点比正十二烷低,所以先收集到的是溴,选项C错误。
13.氧化铅(PbO)是黄色固体。实验室用草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分解制备CO,其原理为:H2C2O4CO↑+CO2↑+H2O。某课题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CO还原氧化铅并检验氧化产物(已知CO能使银氨溶
液产生黑色沉淀)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实验时,先点燃装置①处酒精灯,当装置⑤中产生连续气泡且有明显现象后再点燃装置③处酒精灯
B.实验完毕时,先熄灭装置①处酒精灯,再熄灭装置③处酒精灯
C.装置②④⑤中的试剂依次为碱石灰、银氨溶液(AgNO3溶液滴加氨水至沉淀消失)、澄清石灰水
D.尾气处理可选用点燃、气袋收集、NaOH溶液吸收等方法
解析 实验完毕时,先熄灭装置③处酒精灯,冷却后再熄灭装置①处酒精灯保护还原产物,选项B错误;银氨溶液呈碱性,防止通入酸性气体破坏碱性环境,装置②④⑤中的试剂依次为碱石灰、澄清石灰水、银氨溶液,选项C错误;NaOH溶液不与CO反应,不能吸收CO,选项D错误。
14.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NaClO3与Na2SO3在浓H2SO4存在下制备ClO2,并以ClO2为原料制备NaClO2(已知:高于60 ℃时,NaClO2分解生成NaClO3和NaC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逐滴加入浓硫酸可提高ClO2的利用率
B.装置④所得产物中可能含有Na2SO4杂质
C.从装置④反应后的溶液中获得晶体,可采用常压蒸发结晶
D.制备NaClO2结束时,应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打开K1,关闭K2
解析 逐滴加入浓硫酸可以控制生成ClO2的速率,使ClO2与氢氧化钠、双氧水充分反应,提高ClO2的利用率,选项A正确;装置②中能生成少量的SO2,SO2与氢氧化钠、双氧水反应生成Na2SO4,选项B正确;高于60℃时,NaClO2分解生成NaClO3和NaCl,若采用常压蒸发结晶,NaClO2易发生分解反应,选项C错误;制备NaClO2结束时,应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打开K1,关闭K2,用①中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选项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