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电化学作业 练习
展开技能强化专练(七) 电化学[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09页]1.下列有关电化学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项A,Zn应为原电池负极,Cu为原电池正极。选项B,盐桥两边的烧杯中盛装的电解质溶液应互换。选项C,粗铜应连接电源正极。选项D,电解饱和NaCl溶液,Cl-在阳极放电产生Cl2,H+在阴极获得电子而产生H2,正确。答案:D2.图1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图2中,x轴表示实验时流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y轴表示( )A.铜棒的质量 B.c(Zn2+)C.c(H+) D.c(SO)解析:该装置构成原电池,Zn是负极,Cu是正极。A项,在正极Cu上溶液中的H+获得电子变为氢气,Cu棒的质量不变,错误;B项,由于Zn是负极,不断发生反应Zn-2e-===Zn2+,所以溶液中c(Zn2+)增大,错误;C项,由于反应不断消耗H+,所以溶液中的c(H+)逐渐降低,正确;D项,SO不参加反应,其浓度不变,错误。答案:C3.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 实验一实验二装置现象a、d处试纸变蓝;b处变红,局部褪色;c处无明显变化两个石墨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n处有气泡产生……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A.a、d处:2H2O+2e-===H2↑+2OH-B.b处:2Cl--2e-===Cl2↑C.c处发生了反应:Fe-2e-===Fe2+D.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处能析出铜解析:根据a、d处试纸变蓝,可判断a、d两点都为电解池的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O +2e-===H2↑+2OH-,A选项正确;b处变红,局部褪色,说明b为电解池的阳极,2Cl--2e-===Cl2↑,氯气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Cl2+H2O===HCl+HClO,HCl溶液显酸性,HClO具有漂白性,B选项不正确;c处为阳极,铁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发生的电极反应为Fe-2e-===Fe2+,C选项正确;实验一中ac形成电解池,db形成电解池,所以实验二中也形成电解池,铜珠的左端为电解池的阳极,铜失电子生成铜离子,m、n是铜珠的右端,为电解池的阴极,开始时产生气体,后来铜离子得到电子生成单质铜,故D选项正确。答案:B4.研究电化学腐蚀及防护的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d为石墨,铁片腐蚀加快B.d为石墨,石墨上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C.d为锌块,铁片不易被腐蚀D.d为锌块,铁片上电极反应为:2H++2e-===H2↑解析:A.由于活动性:Fe>石墨,所以铁、石墨及海水构成原电池,Fe为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变为Fe2+进入溶液,溶解在海水中的氧气在正极石墨上得到电子被还原,铁的腐蚀比没有形成原电池时的速率快,正确。B.d为石墨,由于是中性电解质,所以发生的是吸氧腐蚀,石墨上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正确。C.若d为锌块,则由于金属活动性:Zn>Fe,Zn为原电池的负极,Fe为正极,首先被腐蚀的是Zn,铁得到保护,铁片不易被腐蚀,正确。D.d为锌块,由于电解质为中性环境,发生的是吸氧腐蚀,铁片上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错误。答案:D5.现有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石墨电极和如图所示的电解槽。用氯碱工业中的离子交换膜技术原理,可电解Na2SO4溶液生产NaOH溶液和H2SO4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是阳离子交换膜,允许Na+通过B.从A口出来的是NaOH溶液C.阴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D.Na2SO4溶液从G口加入解析:A项,右边电极是阴极,氢离子放电,b是阳离子交换膜,允许Na+通过,正确;B项,左边电极是阳极,阳极是氢氧根放电,从A口出来的是硫酸溶液,错误;C项,阴极是氢离子得到电子,错误;D项,根据分析可知Na2SO4溶液从F口加入,错误。答案:A6.如图1为甲烷和O2构成的燃料电池示意图,电解质为KOH溶液,图2为电解AlCl3溶液的装置,电极材料均为石墨。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反应开始后观察到x电极附近出现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处通入的气体为CH4,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7H2OB.图2中电解AlCl3溶液的总反应为2Cl-+2H2OCl2↑+H2↑+2OH-C.图1中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D.电解池中Cl-向x极移动解析:A项,反应开始后观察到x电极附近出现白色沉淀,说明x电极上氢离子放电,x电极附近生成氢氧根离子,所以x电极是阴极,y电极是阳极,则a是负极,b是正极,负极上是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7H2O,正确;B项,电解池中电池反应式为2AlCl3+6H2O3Cl2↑+3H2↑+2Al(OH)3↓,错误;C项,原电池中,负极:CH4+10OH--8e-===CO+7H2O,正极:2O2+4H2O+8e-===8OH-,总方程式:CH4+2O2+2OH-===CO+3H2O,消耗OH-,所以溶液的pH值变小,错误;D项,电解池中Cl-向y极移动,错误。答案:A7.向新型燃料电池的两极分别通入CH4和空气,其中固体电解质是掺杂了Y2O3的ZrO3固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O2-。图中滤纸用含有酚酞的氯化钠溶液浸泡过,c、d、e、f均为惰性电极,工作后e极周围变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极为正极,A处通入甲烷气体B.d极的反应式为O2+2H2O+4e-===4OH-C.固体电解质中O2-由d极向c极移动D.e极上发生氧化反应,pH增大解析:本题是用甲烷燃料电池电解氯化钠溶液,根据e极周围变红色,表明该电极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2H2O+2e-===H2↑+2OH-,D错误,则c是负极,A处通入甲烷,A错误;d极是正极,发生反应:O2+4e-===2O2-,B错误;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C正确。答案:C8.某化学小组构想将汽车尾气(NO、NO2)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HNO3,其原理如图所示,其中A、B为多孔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质溶液中电流的方向由B到A,电子的流向与之相反B.电极A表面反应之一为NO-3e-+2H2O===NO+4H+C.电极B附近的c(NO)增大D.该电池工作时,每转移4 mol电子,生成22.4 L O2解析:该电池的工作原理(以NO为例)为4NO+3O2+2H2O===4HNO3,则NO发生了氧化反应,故A极为负极,B极为正极。电子只能通过外电路,其流向为从A到B,A项错误;负极反应(以NO为例)为NO-3e-+2H2O===NO+4H+,B项正确;原电池中阴离子(NO)向负极附近移动,另外,电极反应O2+4e-+4H+===2H2O,使c(NO)减小,C项错误;电池工作时,每转移4 mol电子,消耗1 mol O2,在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为22.4 L,D项错误。答案:B9.一种碳纳米管能够吸附氢气,可作充电电池(如图所示)的碳电极,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6 mol·L-1KOH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充电时将碳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B.充电时阴极发生氧化反应C.放电时镍电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D.放电时碳电极反应为:2H++2e-===H2↑解析:A项,碳纳米管能够吸附氢气,可作充电电池的负极,放电时氢气发生氧化反应,故充电时该电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错误;B项,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错误;C项,放电时镍电极为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正确;D项,放电时碳电极反应为:H2-2e-+2OH-===2H2O,错误。答案:C10.我国古代青铜器工艺精湛,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但出土的青铜器大多受到环境腐蚀,故对其进行修复和防护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青铜器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腐蚀过程中,负极是aB.正极反应是O2+4e-+2H2O===4OH-C.若生成4.29 g Cu2(OH)3Cl,则理论上耗氧体积为0.224 L(标准状况)D.环境中的Cl-扩散到孔口,并与正极反应产物和负极反应产物作用生成多孔粉状锈Cu2(OH)3Cl,其离子方程式为2Cu2++3OH-+Cl-===Cu2(OH)3Cl↓解析:C项,n[Cu2(OH)3Cl]==0.02 mol,根据转移电子数得n(O2)==0.02 mol,则理论上耗氧体积为0.448 L(标准状况),故C错误。答案:C11.某模拟“人工树叶”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能将H2O和CO2转化为O2和燃料C3H8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电能B.该装置工作时,H+从b极区向a极区迁移C.每生成1 mol O2,有44 g CO2被还原D.a电极的反应为3CO2+18H+-18e-===C3H8O+5H2O解析:结合装置图可知该装置为电解装置,模拟“人工树叶”,故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A项错误;b极连接电源的正极,为阳极,在电解池中H+向a极(阴极)区移动,B项正确;右侧H2O→O2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每生成1 mol O2,转移4 mol电子,C3H8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3CO2→C3H8O,转移18 mol电子,故生成1 mol O2消耗mol CO2,C项错误;a电极发生的是还原反应:3CO2+18H++18e-===C3H8O+5H2O,D项错误。答案:B12.金属及其化合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工业上以黄铜矿为原料,采用火法熔炼工艺生产铜。该工艺的中间过程会发生反应:2Cu2O+Cu2S===6Cu+SO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当生成19.2 g Cu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________mol。铜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发生吸氧腐蚀而生锈,铜锈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碱式碳酸铜)。该过程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钠硫电池以熔融金属钠、熔融硫和多硫化钠(Na2Sx)分别作为两个电极的反应物,固体Al2O3陶瓷(可传导Na+)为电解质,其原理如图所示:①根据下表数据,请你判断该电池工作的适宜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 物质NaSAl2O3熔点/℃97.81152 050沸点/℃892444.62 980a.100℃以下 b.100℃~300℃c.300℃~350℃ d.350℃~2 050℃②放电时,电极A为________极,S发生________反应。③放电时,内电路中Na+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填写“从A到B”或“从B到A”)。④充电时,总反应为Na2Sx===2Na+Sx(3<x<5),Na所在电极与直流电源________极相连,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题给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氧化剂为Cu2O、Cu2S,还原剂为Cu2S,根据硫元素化合价变化,可知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6e-。当生成0.3 mol Cu时转移电子为0.3 mol。铜发生吸氧腐蚀,正极反应为:O2+4e-+2H2O===4OH-,负极反应为:Cu-4e-→Cu2(OH)2CO3,根据电荷守恒补4OH-,根据碳原子守恒补CO2,根据原子守恒生成H2O。(2)①温度要求能熔化Na、S而不能使其为蒸气,因此温度高于115℃,而低于444.6℃。②熔融钠作负极,熔融硫作正极,正极电极反应式为xS+2e-===S,Na+在负极生成,移向正极,即如图所示,由A到B。④放电时,钠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则充电时发生还原反应,为阴极,接电源的负极,阳极发生放电时正极的逆反应,即:S-2e-===xS。答案:(1)Cu2O和Cu2S 0.32Cu+4OH-+CO2-4e-===Cu2(OH)2CO3+H2O(2)①c ②负 还原 ③从A到B ④负S-2e-===xS13.H3PO2也可用电渗析法制备。“四室电渗析法”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1)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2)分析产品室可得到H3PO2的原因________。(3)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H3PO2:将“四室电渗析法”中阳极室的稀硫酸用H3PO2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其缺点是产品中混有________杂质,该杂质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1)在阳极由于含有的阴离子OH-、SO、H2PO中放电能力最强的是OH-, 所以发生反应2H2O-4e-===O2↑+4H+;(2)在产品室可得到H3PO2是因为阳极室的H+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H2PO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3)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H3PO2,将“四室电渗析法”中阳极室的稀硫酸用H3PO2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其缺点是阳极产生的氧气会把H3PO2或H2PO氧化为PO,使产品不纯。答案:(1)2H2O-4e-===O2↑+4H+(2)阳极室的H+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H2PO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 二者反应生成H3PO2(3)PO H2PO或H3PO2被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