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 二轮复习高考选择题专练 专练十二差异比较型 作业 (全国通用)Word版含解析
展开
专练十二 差异比较型(2018·北京海淀区模拟)在周围山坡环绕的山谷或盆地中,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向谷底注泻,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形成所谓的“冷湖”。而坡地上气温相对较高,形成所谓的“暖带”。下图是“我国某山地1月份东南、西北坡向极端最低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随高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属于该山地东南坡向1月份极端最低气温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2.关于该山地叙述正确的是( )A.该山地西北坡近地面附近地区全年出现“冷湖”现象B.该山地东南坡海拔每升100米气温下降0.6℃C.该山地西北坡“暖带”与“冷湖”现象极端最低气温较平均最低气温显著D.该山地“暖带”中农作物受霜害影响小,生长周期变长答案 1.B 2.C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极端最低气温应为I曲线,1月份山区西北坡属于阴坡,接受太阳辐射少,且受冷空气影响强烈,气温较低;而东南坡属于背风坡,气流下沉,气温相对西北坡稍高,据此选B。第2题,此图是1月份,并不能看出全年西北坡近地面出现“冷湖”现象,该山地西北坡1月份在300m附近高度出现“暖带”,“冷湖”现象出现地区向上气温是先增后减的,且极端最低气温时(①线)比平均最低气温时(③线)增速快,增幅大,即温差大,据此,该山地西北坡“暖带”与“冷湖”现象极端最低气温较平均最低气温显著。“暖带”中气温较高,农作物的生长变快,生长周期变短。图中显示东南坡并不符合海拔每升100米气温下降0.6℃的规律,结合这些分析选C正确。通过研究发现人均GDP、工业化、能源消耗和技术进步4个要素与城市空气质量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反映技术研发投入的多少。下图为“中国不同区域城市空气质量的部分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注:正值表示空气质量的正效应,负值表示负效应。3.4个要素与城市空气质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化程度越高,城市空气质量越差B.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空气质量呈负相关C.人均GDP与城市空气质量呈正相关D.能源消耗与空气质量呈正相关4.珠三角城市空气质量优于其他区域说明( )A.珠三角技术水平较高B.工业化速度最快C.人均GDP最低D.能源以清洁能源为主5.不同区域城市空气质量与R&D经费占GDP比重相关性不同说明( )A.技术进步作用因区域范围大小而变化B.不同区域技术进步程度不同C.珠三角区域出现异常影响因素D.各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大答案 3.C 4.A 5.B解析 第3题,据图可知人均GDP与城市空气质量关系为正相关关系,人均GDP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说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空气质量呈正相关,人均GDP越高越有利于环境保护投入,所以C对,B错;而工业化程度高并不一定导致空气质量差,如珠三角工业化程度高,但城市空气质量较好,A错;图示中显示能源消耗与空气质量为负相关关系,D错;故该题选C。第4题,读图可以发现,珠三角R&D经费占GDP比重与城市空气质量呈正相关关系,且影响较大,说明珠三角在经济发展中技术研发已经进入到较高水平,工业发展水平高,且污染较少。仅从空气质量优于其他地区,无法得出工业化速度最快和人均GDP最低的结论,B、C错;珠三角能源消耗与城市空气质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其能源结构不是以清洁能源为主,D错,故该题选A。第5题,读图可以发现,无法得出技术进步作用因区域范围大小而变化的结论,A错;珠三角的影响因素有工业结构、技术进步程度等,无特殊影响因素,C错;各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大小和两者相关性无联系,D错;据图可知R&D经费占GDP比重与城市空气质量在不同区域相关性不同主要是因为不同区域的技术进步程度对资源利用能力与效率作用不同,故该题选B。(2018·济南第一中学质检)中国能源资源空间分布极不均衡,有的区域产出的能源除了满足本区域消费外,还有盈余,有的区域产出的能源不能满足本区域的需求,所以区域之间需要通过能源流动满足能源消费需求。图甲为“2000~2010年中国能源输出和输入大省年均能源消费盈余和缺口示意图”,图乙为“2000~2010年中国能源输出和输入大省节能潜力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6.下列关于能源输出大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源输出大省都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B.由图可知,山西省的产煤量居全国首位C.2000~2010年年均能源输出最多的为山西省D.能源输出大省的环境污染均重于东部省区7.能源输入大省环境产出(产出一定的产能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节能潜力较大,主要原因可能是( )A.产业结构较优 B.能源结构不合理C.经济发展水平高 D.第三产业比重大答案 6.C 7.B解析 第6题,我国能源输出大省不全属于中西部地区,黑龙江省属于东北地区,A错误;图中反映的是能源消费盈余量,并不能直接得知产煤总量的多少,B错误;从图中可知,山西省能源盈余量最多,所以年均能源输出也最多,C正确;能源输出大省的环境污染不一定重于东部地区,D错误,故该题选C。第7题,环境产出节能潜力大意味着在生产过程中环境问题较为突出,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主要原因可能是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或者节能减排效果不明显等,其他选项都可推测该地区环境较好,故该题选B。2017年5月,贵州与国家信息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云上贵州”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将整体接入国家共享交换平台,形成以“南贵州北内蒙古”为核心的国家级大型数据中心网络,其运营最大的支出项目为服务器用电和冷却用电。自然制冷冷凝器按冷凝方式分为风冷和水冷。机房温度过高和灰尘会影响设备的性能和寿命。水的三态变化会吸收和放出热量。读下图,完成8~10题。8.关于内蒙古和贵州大型数据中心的制冷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蒙古主要通过水冷冷凝器与冷却塔提供的冷却水换热,利用冷却水带走热量B.贵州主要通过风冷冷凝器与外界空气换热,利用风换热带走热量C.内蒙古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发电带动制冷设备运行达到自然制冷目的D.贵州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达到制冷目的9.贵州建设大型数据中心的自然条件不包括( )A.海拔较高,夏季凉爽B.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C.空气湿度大,尘埃少D.水能丰富廉价10.对于图示制冷工作原理描述有误的是( )A.经过出风口的空气温度低于机房外空气温度B.过滤器除去冷湿空气中部分灰尘和水汽C.干燥空气经过湿膜蒸发冷却器的目的是降温D.机房内空气运动主要为垂直上升答案 8.D 9.B 10.A解析 第8题,内蒙古大型数据中心分布纬度较高,距冬季风源地近,气温较低的时间长,自然制冷以风冷方式为主。贵州大型数据中心位于南方湿润地区,水资源丰富,自然制冷以水冷方式为主。第9题,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不利于水能开发利用,不利于水冷降温。第10题,图中降温方式是蒸发冷却降温,原理是冷空气经过过滤器,除去部分灰尘和水汽,使空气变得洁净干燥。干燥空气经过湿膜蒸发冷却器,湿膜中的水分蒸发吸热,使空气进一步降温。冷空气进入机房,起降温作用。暖空气从机房上方流出,因此,机房内空气运动主要为垂直上升,经过出风口的空气温度高于机房外空气温度,据此选A。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的泥沙等物质在出山口处铺散沉积下来,形成扇形堆积体——冲积扇。冲积扇在平面上呈扇形,可分为扇顶、扇中、扇缘三部分,扇顶伸向谷口;在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下面左图为“干旱区冲积扇平面示意图”,右图为“湿润区冲积扇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11.干旱区冲积扇形态较湿润区冲积扇形态显著的原因是( )A.干旱区人类活动少、开发少B.干旱区流水作用弱C.湿润区河流落差小D.湿润区冲积扇面积大12.干旱区绿洲易出现在( )A.冲积扇扇缘 B.冲积扇扇中C.冲积扇扇顶 D.山谷中13.横断山脉冲积扇易发生( )A.渍涝 B.台风灾害C.旱灾 D.泥石流灾害答案 11.B 12.A 13.D解析 第11题,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河流的水量较小,流水作用较弱,冲积扇形态完整,故B项正确。第12题,绿洲分布在干旱地区中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冲积扇的扇缘位置,有地下水分布,且地势较平坦,绿洲容易出现,故A项正确。第13题,横断山脉冲积扇落差大,土壤含水率高,在水土流失严重部位易发泥石流。
冻裂(因寒冻而开裂)是冬半年林木向阳面因受昼夜温差剧变而导致树皮开裂的现象,尽管冻裂不会造成林木死亡,但能降低木材质量,并可能为病虫害的入侵提供条件。读“我国东北林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4~16题。14.图示区域出现林木大规模冻裂现象,最可能的时段是( )A.春末 B.盛夏C.初秋 D.隆冬15.图示区域中,树木冻裂灾害最轻的是( )A.①处 B.②处C.③处 D.④处16.某晴天上午9~10点绕山巡查树木冻裂情况,光照最充足的一段路是( )A.①~②段 B.②~③段C.③~④段 D.④~①段答案 14.D 15.D 16.B解析 第14题,根据材料,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冬半年由于昼夜温差剧变使树干内外温度不同,出现林木大规模冻裂现象,所以最可能的时段是隆冬。春末、盛夏、初秋温差较小。第15题,结合材料,向阳面受昼夜温差剧变使树干内外温度不同,发生冻裂。所以图示区域中,树木冻裂灾害最轻的是背阴面,即④处。①、②、③处都位于向阳面。第16题,某晴天上午9~10点,太阳位于东南部天空,绕山巡查树木冻裂情况,光照最充足的一段路是山体的东南面,图中②~③段。①~②段位于西南面,光照较少。③~④段、④~①段主要位于背阴面,光照少。气雾栽培是一种新型的栽培方式,将作物悬挂在一个密闭的栽培装置(槽、箱或床)中,根系裸露在栽培装置内部,营养液通过喷雾装置雾化后喷射到根系的表面。根据材料完成17~19题。
17.相对于水培(将植物根系直接浸在营养液中),气雾栽培主要改良的是(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C.养分状况 D.透气状况18.与传统的土壤栽培相比,采用气雾栽培的优势有( )①节水、节肥 ②减少投入 ③减少病虫害 ④提高产量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19.从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角度看,下列地区中最适宜推广该技术的是( )A.极地寒冷地区 B.人口密集的岛屿C.青藏高寒地区 D.人烟稀少的沙漠答案 17.D 18.D 19.B解析 第17题,相对于水培(将植物根系直接浸在营养液中),气雾栽培是将营养液通过喷雾装置雾化后喷射到根系的表面,根系裸露在空气中,可以改良透气状况,D对。没有改变光照条件、热量条件、养分状况等,A、B、C错。第18题,与传统的土壤栽培相比,采用气雾栽培的植物吸收养分速度更快,且减少浪费,节水、节肥,①对。营养液雾化设备投入大,且不间断工作,总投入增加,②错。该栽培装置是封闭的,根悬在空气中,减免了基质中病虫的滋生与传播感染,减少病虫害,③对。营养液直接供给作物,作物生长速度快,产量高,④对。第19题,结合上题分析,该栽培方式节水节肥,产量大。从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角度看,最适宜推广该技术的是人口密集、地表水短缺的岛屿。极地寒冷地区、青藏高寒地区、人烟稀少的沙漠虽然水资源少,市场需求量也小,供需矛盾小,A、C、D错。(2018·石家庄调研)百合喜凉爽,忌酷暑,耐寒性稍差;喜湿润,怕水涝。日光充足,略荫蔽的环境对百合更为适合,百合对土壤要求不严,黏重的土壤不宜栽培。甘肃兰州、江苏宜兴、河南洛阳、湖南龙牙是我国百合四大产地,其中兰州的百合品质最优。据此完成20~22题。20.我国四大产区中,兰州的百合品质最优,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地形平坦 B.昼夜温差大C.水源充足 D.土层深厚21.下图示意的栽种方式中适用于江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2.对湖南种植百合威胁最大的是( )A.春季风沙 B.夏季伏旱C.秋季多雨 D.冬季暴雪答案 20.B 21.A 22.B解析 第20题,百合喜凉爽,忌酷暑,耐寒性稍差,喜湿润,怕水涝,兰州的百合品质最优,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所以B正确。第21题,百合喜凉爽,忌酷暑,耐寒性稍差,喜湿润,怕水涝,江苏省地形平坦,降水丰富,地表易积水,因此百合应种植在垄上,避免积水,选①,所以A正确。第22题,湖南地处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风沙天气少,冬季降水较少,湖南夏秋多雨,但种植百合一般选择在避免渍水的地区,而7月份的伏旱酷暑对百合生长威胁最大,所以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