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第二单元 行星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公转运动 作业(全国通用) Word版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5711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届二轮复习:第二单元 行星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公转运动 作业(全国通用) Word版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5711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届二轮复习:第二单元 行星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公转运动 作业(全国通用) Word版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5711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届二轮复习:第二单元 行星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公转运动 作业(全国通用) Word版含解析 练习
展开
第三节 地球的公转运动
考点1
地球公转运动特征与四季、五带
【全国卷】
(2017年全国Ⅲ卷,10~11)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1~2题。
1.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2.当天可能是( )。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
【解析】第1题,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根据丁的描述可判断(向北望去有极光),其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根据当地黑夜漫长,可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甲地逐渐由春到夏,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乙地有金黄的落叶,现在是深秋,即将入冬,说明乙地位于北半球温带,纬度较高,但较丁地纬度低。丙地入秋失败但正常时节是四季分明的,说明丙地处于北半球但纬度较低。综合判断从北向南依次为丁、乙、丙、甲。第2题,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处于北半球冬半年(9月23日前后到次年3月21日前后)。
【答案】1.B 2.D
【地方卷】
(2018年江苏卷,3~4)下图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4.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琼 B.新 C.苏 D.赣
【解析】第3题,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图可知,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太阳方位都位于该地的正南方向,所以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①所示节气,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其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的节气为冬至。第4题,根据①所示太阳视运动图和第3题分析可知,该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23°,又因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可以假设当地纬度为α,则冬至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为23°=90°-(α+23.5°),该地纬度约为43.5° N,琼、新、苏、赣四个省级行政区中,琼、苏、赣三省的纬度均低于40° N,43.5° N横穿新。
【答案】3.D 4.B
(2015年重庆卷,3)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第5题。
5.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
A.15° B.105° C.195° D.285°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及二十四节气的顺序。相邻节气之间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角度为15°,从春分到寒露,地球绕太阳公转了195°,因此C项正确。如图所示:
【答案】C
(2017年天津卷,7)我国A市某中学(如图Ⅰ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6题。
6.学生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 )。
A.惊蛰到立夏 B.立夏到小暑
C.白露到立冬 D.立冬到小寒
【解析】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说明日落太阳方位由西南方向西北方移动。据二十四节气可知,惊蛰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物体的影子朝北;春分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日落时旗杆的影子朝向正东;立夏时,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物体的影子朝南。因此这段时间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故A项正确。
【答案】A
考点2
昼夜长短变化
【全国卷】
(2018年全国Ⅰ卷,10)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第1题。
1.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
A.6:00出发,左侧靠窗
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
D.12:00出发,右侧靠窗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此时为7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除极夜区外各地均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四个选项均为上午时段,太阳从东侧照射,且客车主要向南行驶,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因此应在右侧靠窗位置;据图可知,从重庆到遵义需要3个小时左右,若12:00出发,则下午时段太阳会照射到右侧靠窗位置。
【答案】B
(2017年全国Ⅱ卷,5)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如下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第2题。
2.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
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解析】题中测试时间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该地纬度高达68° N以上,冬至日一定出现极夜,故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答案】B
【地方卷】
(2015年四川卷,2)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据材料完成第3题。
3.帆船返回青岛港当日,青岛( )。
A.日出东南方向 B.于地方时6时前日出
C.昼长较广州短 D.正午物影较春分日长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涉及日出方位、日出时间、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帆船返回青岛港的时间是4月5日,此日已经过了春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日出东北;此时昼长长于12小时,日出时间在地方时6时之前;此日太阳直射点已经位于赤道以北,北半球各地随纬度的增高昼长增长,青岛港的纬度高于广州,昼长应比广州长;此日太阳直射点正向北移动,青岛港比春分日的时间更接近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所以正午太阳高度比春分日时高,正午物影较春分日时短。
【答案】B
(2016年天津卷,8~9)2011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 S,76°22' 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据材料回答4~5题。
4.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若在天津观测太阳,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5.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 )。
A.30天左右 B.50天左右
C.70天左右 D.90天左右
【解析】第4题,中山站位于南极圈内,7月17日,当中山站极夜后出现“第一次日出”时,该日昼长由前一天的0小时,到大于0小时,即日出的地方时(76°22' E)为12时之前的较短时刻,太阳直射在北半球,直射点经度约为76° E,所以太阳位于天津观测者的西南方向。第5题,根据对称原理,6月22日到7月17日出现极夜的天数为25天,那么6月22日前也有25天,即中山站极夜持续时间为50天。
【答案】4.D 5.B
考点3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全国卷】
(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3)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第1题。
1.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 )。
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1
C.全年P1
【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由题干可知,塔身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北回归线上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塔身影长为0,所以P=0;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北回归线上高塔正午影长不为0,P值不为0;冬至日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为90°-(23°26'+23°26')=90°-46°52'=43°08',影长大于塔高,P大于1。
【答案】D
(201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4)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 N,117° 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下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据此完成第2题。
2.2011年6月21日,该订单的首批产品从徐州发货。这一日,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 )。
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B.徐州的白昼较短
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
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徐州纬度约为34° N,甲国首都纬度约为10° N。6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正午太阳高度大致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由于徐州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较小,故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此日,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徐州与甲国首都分别位于太阳直射纬线的两侧,故正午物影方向相反;由于徐州与甲国首都纬度不同,故两地日出方位角不同。
【答案】A
【地方卷】
(2015年天津卷,10~11)2015年某日出现了日食现象。在四幅日照图中,深色阴影为夜半球,浅色阴影为当时可观测到日食的地区范围。读图,回答3~4题。
3.发生日食的这天,在图中所示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在图中所示四地中,观测者正朝西南方向观测日食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3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据图分析,此时晨昏线大致经过南北极点,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甲地离赤道最近,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第4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观测者朝西南方向观测日食,说明此时太阳位于西南方位,为下午时段。由图可知,甲、乙两地位于晨线附近;丙地处于正午;丁地位于下午时段,太阳位于其西南方向,可向西南方向观测日食。
【答案】3.A 4.D
(2016年江苏卷,9~10)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下图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 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5题,图示地区位于华北,一年中正午太阳始终位于南方。根据图中太阳能热水器朝向可知,房子左侧为北,右侧为南。落叶阔叶树夏季遮阴效果好,布局在南侧;冬季,华北地区盛行偏北风,常绿针叶树防风效果好,布局在北侧,故③设计最好。第6题,冬至日该地(40° 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40°+23°26')=26°34',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的倾角与当地的太阳高度互余,④图设计较合理。
【答案】5.C 6.D
(2018年天津卷,8~9)天津广播电视塔(简称“天塔”)高度约415米。读图文材料,回答7~8题。
7.拍摄到该照片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 )。
A.5:00~7:00 B.8:00~10:00
C.12:00~14:00 D.15:00~17:00
8.拍摄到该照片的日期最可能介于( )。
A.1月15日到2月15日 B.3月1日到3月30日
C.5月15日到6月15日 D.10月1日到10月30日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规律的应用、时差计算等,题目运算、推理量较大,相对较难。根据天塔与影子的相互关系可以推知此时太阳的位置,再进行推断;结合影子与塔高的关系估算出此时大致的太阳高度,确定时间。第7题,结合天塔位置示意图中天塔周围连接天塔道路的形状,再观察天塔景观照片中天塔周围连接天塔道路的情况,可判断此时影子朝向西北,故太阳应位于东南,为上午;北半球冬季,5:00多天津还未日出,而8:00~10:00天津无论冬季夏季,日影都朝向西北。第8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影长大约为天塔高度的一半,结合天津市的纬度(接近40° N)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也可以结合图示信息,此时影长较短,水面无冰,结合天空云量较多等作初步判断。
【答案】7.B 8.C
高频考点
命题特点
备考启示
地球公转特征与四季、五带的形成
以热点事件为切入点,以生活中实际案例为载体,考查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注重知识与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考查
以特殊图形、生活实际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
考点1
昼夜长短变化
1.图示法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
(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2)特点分析
时间
变化特点
重要节气
北半球
夏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图Ⅰ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
冬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图Ⅲ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春、秋分日
图Ⅱ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季节变化规律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均昼夜等长,且距春分(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差值越小。
(2)纬度分布规律
主要规律
纬度分布规律
对称规律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26' N的昼长等于23°26' S的夜长
递增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变幅规律
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极昼、极夜规律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
昼夜长短状况
规律
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地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②地日落时刻是( )。
A.16时 B.18时 C.20时 D.22时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该日为夏至日,此时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第2题,图中把全球经度平分为12份,相邻两条经线间隔为30°。先找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其所在的经线此刻为6时,它与②地所在经线相隔30°,由此推断出②地的日出时间为4时,进而推断出②地的日落时刻为20时。
【答案】1.B 2.C
考点2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分二至日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c折线所示。
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a折线所示。
③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b折线所示。
(2)季节变化规律
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达最小值的地区
夏至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南半球各纬度
冬至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
北半球各纬度
春、秋分
赤道
南北两极点
读某地一年内某时段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其中M对应的日期为6月22日),回答3~4题。
3.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
A.0° B.10° N C.10° S D.23°26' N
4.在MN区间内( )。
A.该地一直昼长夜短
B.地球的公转速度一直在变快
C.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D.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
【解析】第3题,该地每年有两天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则该地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且两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曲线波谷不对称,纬度位置应位于0°~23°26'。较小波谷值出现时在太阳直射23°26' N的6月22日,故该地位于0°和23°26' N之间。第4题,在MN区间内太阳直射点从23°26'N南移至该地,北半球一直是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时,时间靠近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答案】3.B 4.A
方法一
三步法破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看”:
1.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昼夜长短分布——看“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
3.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方向”
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拓展延伸】 同一纬线上昼夜长短的关系
1.同一纬线上各地同一天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地方时也相同)。
2.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如下图:
a与b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c与d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也是相同的;b与c两个时间中,b时间的昼长等于c时间的夜长。
某年3月9日,在挪威新奥尔松的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 N,11°56' E),中国大学生北极科考团迎来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如图示意科考团拍摄的日出照片。据此回答1~2题。
1.科考团拍摄日出照片时,当地地方时和拍摄方向分别是( )。
A.0时 正北 B.6时 正东
C.12时 正南 D.18时 正西
2.推测该年北极黄河站极昼开始的时间为( )。
A.3月31日前后 B.6月11日前后
C.7月3日前后 D.9月12日前后
【解析】第1题,极夜后首次日出,应该是正午12时,太阳出露地平面。因为该地位于北极附近,故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第2题,3月9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此地极夜结束;再过12天左右至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此地昼夜平分;则太阳直射点再向北移动12天左右,该地出现极昼,即3月31日前后最接近。
【答案】1.C 2.A
方法二
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1)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2)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40° N的昼长等于40° S的夜长。
(3)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外)。
下图示意两条纬线的昼弧段,M、N、P、Q四点是昼弧的端点,南京位于的中点。读图,回答3~4题。
3.(双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此刻,M、P两地正值日出
B.此刻,Q、N两地的太阳高度同为0°
C.此刻,南京的地方时为12:00
D.此日,苏北地区昼长夜短
4.(双选)图示时期,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东北地区正值小麦生长期
B.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我国普遍高温多雨
D.密西西比河处于枯水期
【解析】第3题,南京位于的中点,表明南京的地方时为12时。此时,M、N、P、Q均落在地平线上,太阳高度均为0°,但正值日出还是日落还需其他条件才能判断出。由图可知,昼弧小于180°,说明北半球昼短夜长。第4题,由图可知,昼弧小于180°,说明北半球昼短夜长,此时北半球为冬季,我国普遍少雨。东北地区的小麦为春小麦,此时还未播种。
【答案】3.BC 4.BD
方法三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1.公式
H=90°-两点纬度差。
说明:“两点”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如图所示:
当太阳直射B点(10° N)时,A点(40° N)正午太阳高度H=90°-AB纬度差=90°-(40°-10°)=60°。
C点(23°26' S)正午太阳高度H=90°-BC纬度差=90°-(10°+23°26')=56°34'。
2.计算楼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hcotH。
3.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角度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线与受热板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为α+h=90°(如下图)。
广东省茂名市(约21.5° N)的小明家准备在某楼盘买房,楼是东西延伸,每户南北均有阳台;两栋楼的楼高均是51米,楼层高3米,楼间距如图所示,有一地面停车场(车位布置如图)。据此回答5~6题。
5.小明的爷爷怕冬季正午室内晒不到太阳,小明家最好买二栋的( )。
A.四楼 B.六楼 C.八楼 D.都可以
6.小明的父亲想在停车场买一停车位(停车场长度与楼长一致),现在只有甲、乙、丙、丁四个车位,他怕夏天车被晒时间太长,所以最好选择( )。
A.甲车位 B.乙车位 C.丙车位 D.丁车位
【解析】第5题,冬至日,茂名市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若此日室内能见到阳光,则全年都能晒到太阳。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楼间距为30米,可知二栋21米以上房屋都能见到阳光(如图);再结合楼层高度为3米,可判断小明家最好买二栋八楼及以上楼层。第6题,夏季大部分时间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图示停车场位于楼房北侧,因该地夏季太阳高度较大,停车位应距离楼房最近,中部被晒时间最短,故丁车位最好。
【答案】5.C 6.D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我国黄河流域,河南省登封市(34° N)附近观星台是二十四节气产生的最直接文物史证,这里现存有700年历史的“量天尺”(下图),用来测量正午日影,可定节气和一年时长。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仍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读图,回答1~3题。
1.当图中“量天尺”测得的正午日影长度为一年中最长时( )。
A.太阳直射点正向南移动
B.泰山6时前日出东北方向
C.地球接近公转轨道近日点
D.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
2.二十四节气发源于中原,因为这里( )。
A.平原地势平坦,牧业发达
B.气候四季分明,循环往复
C.人口比较稀少,技术落后
D.处于版图正中,影响较小
3.节气与我国习俗对应正确的是( )。
A.立春—河南打春牛、勤耕种
B.立夏—吉林腌酸菜、储冬粮
C.立秋—广东加棉衣、添厚袜
D.立冬—西北日夜分、忙收割
【解析】第1题,当图中“量天尺”测得的正午日影长度为一年中最长时,即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北半球为冬至日。泰山6时后日出东南方向;冬至日接近1月初,地球接近公转轨道近日点;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第2题,由于中原气候四季分明,循环往复,中原人对周而复始的气候规律作出的总结,是农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积累的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中原地势平坦,耕作业发达;中原是我国文明发源地,人口比较稠密;中原处于我国版图正中,影响较大。第3题,立春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自然界万物复苏,在这一天河南有打春牛等习俗;每年霜降时,吉林腌酸菜、储冬粮;广东纬度低,立秋后气温还较高,不用加棉衣、添厚袜;秋分时西北日夜分、忙收割。
【答案】1.C 2.B 3.A
2015年某日,家住北京的李先生在中央电视台大楼东偏南方向的位置,拍摄到太阳“钻进”央视大楼悬挑空间的照片。读图,回答4~5题。
4.李先生拍摄的时间是( )。
A.冬季的上午 B.冬季的下午
C.夏季的上午 D.夏季的下午
5.若不考虑天气状况,20天后的X日,李先生将会再次拍摄到同样的景观(在相同的条件下)。则X日可能接近( )。
A.6月12日 B.1月2日
C.7月2日 D.12月12日
【解析】第4题,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此时太阳位于西北方向,正处日落时分,为夏季的下午。第5题,结合题干信息可知,X日时太阳直射点应向南移动,该日可能接近7月2日。
【答案】4.D 5.C
读某地某时期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示意图,回答6~7题。
6.该地可能位于( )。
A.20° N B.20° S C.30° N D.30° S
7.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郑州( )。
A.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昼夜均分
C.正值高温多雨的季节 D.正值寒冷干燥的季节
【解析】第6题,正午日影与太阳的位置背向分布,结合图示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可知,太阳直射点大部分时间在该地以北,短时间在其以南,20° S符合图示要求。第7题,该地日影最短时,太阳直射20° S,为北半球冬季,正值寒冷干燥的季节。
【答案】6.B 7.D
下图中大圆为35°纬线圈,图中实线部分为昼弧,虚线部分为夜弧。读图,回答1~2题。
1.此时北京时间为( )。
A.14时20分 B.15时20分
C.2时20分 D.3时20分
2.下列四幅图中,可能为该日日照图的是(阴影部分为夜半球)( )。
【解析】第1题,图中实线部分为昼弧,虚线部分为夜弧,说明95° W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由此可以得出北京时间是14时20分。第2题,根据20° W向西递增到170° W,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图中纬线为35° S,且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白昼越短黑夜越长。
【答案】1.A 2.D
下图示意波士顿(42.5° N,71° W)一幢高层建筑某晴日全天整点楼影变化(无遮挡)。读图,回答3~4题。
3.此时( )。
A.墨累—达令盆地正值冬季
B.德干高原昼夜等长
C.西欧平原正午日影变长
D.巴西高原草木葱绿
4.图中楼影遮挡湖泊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
A.5:00 B.11:00 C.16:00 D.23:00
【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楼影移动方向,由西北移到东北,说明此时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北半球是冬季。墨累—达令盆地正值夏季;德干高原昼短夜长;不能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故不能判断西欧平原的正午日影变化;巴西高原是夏季,草木葱绿。第4题,图中是一幢高层建筑某晴日全天整点楼影变化,共有9个楼影,则可知9个楼影之间耗时为8小时,该日昼长范围大于8小时、小于10小时,即该日昼长与9小时最接近。图中楼影遮挡湖泊时,影子位于东北方向,太阳位于西南方向,是日落时间之前,由于该日昼长约9小时,所以此时时间约是16:00~17:00,北京时间(东八区)比波士顿(西五区)早13个小时,约是5:00~6:00。
【答案】3.D 4.A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一般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在晷盘面上刻画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读图,回答5~6题。
5.天津校园内日晷仪晷针的影子,在夏至日晴天时移动的方向应是( )。
A.由西北逆时针转向东北
B.由西北顺时针转向东北
C.由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
D.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
6.若图示日晷仪由天津移至上海使用时,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该(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按日期作调整
【解析】第5题,夏至日太阳日出于东北方、正午在正南方、日落于西北方,影子与太阳方位相反,则影子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故D选项正确。第6题,北半球各地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纬度,又因为晷针指向北极星、垂直于晷盘,故晷盘与地面的夹角等于正午太阳高度;天津纬度高于上海,则日晷仪移至上海后,该夹角应该增大。
【答案】5.D 6.A
充足的日照是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和舒适度的重要因素。石家庄市(38° N,114.5° E)某住宅小区(如下图所示,图中a为南北两楼的楼间距)在大寒日正午时,南楼阴影刚好位于北楼楼角处。大寒日石家庄昼长约为10小时。下表示意我国部分节气的日期及太阳直射纬度。据此回答7~8题。
节气
冬至
大寒
大暑
日期
12月22日前后
1月20日前后
7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纬度
23.5° S
20.3° S
20.3° N
7.冬至日正午时,图示住宅小区南楼阴影遮挡北楼的高度是( )。
A.a(tan31.7°-tan28.5°)
B.a(cot28.5°-cot31.7°)
C.a(1-tan28.5°·cot31.7°)
D.a(1-cot28.5°·tan31.7°)
8.大暑日时,住宅小区北面窗户直接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约为( )。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
【解析】第7题,大寒时石家庄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90°-(当地纬度+20.3°)=31.7°。根据题中信息,此日南楼楼影长度为a,据此可知南楼楼高为a·tan31.7°。冬至日时石家庄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23.5°)=28.5°,南楼影长为a·tan31.7°·cot28.5°,此日影长比a多出来的部分对应的楼高,即遮挡北楼的高度。即(a·tan31.7°·cot28.5°-a)tan28.5°=a(tan31.7°-tan28.5°),A项正确。第8题,大暑日与大寒日昼夜长短情况相反,大暑日昼长约为14小时。太阳由东北方升起,升到正东方位的时间北面窗户可接受阳光照射。太阳由正东升到天顶转过了90°,耗时为90÷15=6小时,故太阳照射北面窗户的时间为7-6=1小时,再加上下午的1小时,共2小时。
【答案】7.A 8.B
下图示意某年3月21日(春分日),站在山脚地带的人在5:00(地方时)看到日出,站在山顶的人在4:00(地方时)看到日出,已知该山的相对高度为800米。据此回答9~10题。
9.此时,山顶日照时长约( )。
A.10小时 B.12小时 C.14小时 D.16小时
10.此山顶海拔约为( )。
A.800米 B.1000米 C.1200米 D.1600米
【解析】第9题,日照时长即昼长时间,山顶4:00日出,因此昼长为16小时。第10题,由题设可知该山的相对高度为800米,而山脚和山顶日出时间差1小时;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即6:00日出,而山脚地带的人在5:00(地方时)看到日出,由此可推山脚海拔为800米,因此山顶海拔约为1600米。
【答案】9.D 1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