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高考模拟卷(二) 理综物理(解析版)
展开
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考模拟卷(二)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时量:150分钟 满分:3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33-38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4.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任何学说和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下面给出了几个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物理实验以及与之相关的物理学发展史实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B)
A.α粒子散射实验是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实验基础
B.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证实了玻尔原子理论是正确的
C.光电效应实验表明光具有粒子性
D.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15.如图所示,某交流发电机的发电原理是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OO′匀速转动。该小型发电机的线圈共220匝,线圈面积S= m2,线圈转动的频率为50 Hz,线圈内阻不计,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T。如果用此发电机带动两个标有“220 V 11 kW”的电动机正常工作,需在发电机的输出端a、b与电动机之间接一个理想变压器,电路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为220 V B.原副线圈匝数比=
C.电流表示数为20 A D.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2.2×104 W
【解析】线圈转动产生的电动势最大值为:Em=NBSω=1 100 V,由于线圈内阻不计,则输出电压就等于电动势,得发电机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1 100 V,故A错误;由于电动机的额定电压为220 V,所以理想变压器输出端的电压也为220 V,则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故B正确;由电路可知电源输出功率等于电动机的输入功率,故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P出=2.2×104 W,由理想变压器P入=P出,而P入=U1I1,解得I1=20 A,故C、D正确。
16.如图甲所示,用粘性材料粘在一起的A、B两物块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A=1 kg、mB=2 kg,当A、B之间产生拉力且大于0.3 N时A、B将会分离。t=0时刻开始对物块A施加一水平推力F1,同时对物块B施加同一方向的拉力F2,使A、B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过程中F1、F2方向保持不变,F1、F2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关于A、B两物块受力及运动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D)
A.t=2.0 s时刻A、B之间作用力为零
B.t=2.5 s时刻A对B的作用力方向向左
C.t=2.5 s时刻A、B分离
D.从t=0时刻到A、B分离,它们运动的位移为5.4 m
【解析】由图可知:F1=3.6-0.9t,F2=0.9t;分析可知一开始AB一起运动,对AB整体有:F1+F2=a,有a=1.2 m/s2;若t时刻A与B分离,此时对A:F1+FNmax=mAa,得t=3.0 s,此过程中s=at2=5.4 m;当t=2.5 s时,对A:F1+FN=mAa,FN=-0.15 N,故此时A对B的作用力向右;故答案选D。
17.托卡马克(Tokamak)是一种复杂的环形装置,结构如图所示。环心处有一欧姆线圈,四周是一个环形真空室,真空室外部排列着环向场线圈和极向场线圈。当欧姆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时,在托卡马克的内部会产生巨大的涡旋电场,将真空室中的等离子体加速,从而达到较高的温度。再通过其他方式的进一步加热,就可以达到核聚变的临界温度。同时,环形真空室中的高温等离子体形成等离子体电流,与极向场线圈、环向场线圈共同产生磁场,在真空室区域形成闭合磁笼,将高温等离子体约束在真空室中,有利于核聚变的进行。已知真空室内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的平均动能与等离子体的温度T成正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托卡马克装置中核聚变的原理和目前核电站中核反应的原理是相同的
B.极向场线圈和环向场线圈的主要作用是加热等离子体
C.欧姆线圈中通以恒定电流时,托卡马克装置中的等离子体将不能发生核聚变
D.为了约束温度为T的等离子体,所需要的磁感应强度B必须正比于温度T
18.如图所示的建筑是厄瓜多尔境内的“赤道纪念碑”。设某人造地球卫星在赤道上空飞行,卫星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重合,飞行高度低于地球同步卫星。已知卫星轨道半径为r,飞行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同,设地球的自转角速度为ω0,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某时刻卫星通过这一赤道纪念碑的正上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该卫星在轨道上运动的线速度小于静止于赤道表面物体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B.该卫星在轨道上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
C.该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的机械能一定小于某一个地球同步卫星的机械能
D.该卫星过时间再次经过此纪念碑的正上方
19.半径分别为r和2r的同心半圆光滑导轨MN、PQ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一长为r、电阻为2R、质量为m且质量分布均匀的导体棒AB置于半圆轨道上面,BA的延长线通过导轨的圆心O,装置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整个装置位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在N、Q之间接有一阻值为R的电阻。导体棒AB在水平外力作用下,以角速度ω绕O顺时针匀速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设导体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导轨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正确的是(BC)
A.导体棒AB两端的电压为Brω2
B.电阻R中的电流方向从Q到N,大小为
C.外力的功率大小为+μmgrω
D.若导体棒不动,要产生同方向的感应电流,可使竖直向下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增加,且变化得越来越慢
【解析】导体棒在匀强磁场中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E=Bl=Br=Br2ω,由等效电路可知:I==,UAB=E=Br2ω,故A错误,B正确;由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有:P外=BIr+f=+μmgrω,故C正确;由楞次定律可知D错误。
20.如图所示,轻弹簧一端固定在O1点,另一端系一小球,小球穿在固定于竖直面内、圆心为O2的光滑圆环上,O1在O2的正上方,C是O1O2的连线和圆环的交点,将小球从圆环上的A点无初速度释放后,发现小球通过了C点,最终在A、B之间做往复运动。已知小球在A点时弹簧被拉长,在C点时弹簧被压缩,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D)
A.小球从A至C一直做加速运动,从C至B一直做减速运动
B.弹簧在A点的伸长量一定大于弹簧在C点的压缩量
C.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的速度最大
D.小球机械能最大的位置有两处
21.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xOy中x>0空间内充满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其他区域无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x0.4×104 V时,粒子均不能进入磁场(2分)
当t=0时刻射入的粒子没有经过加速,粒子将以v0=2.0×104 m/s从O点射入磁场,R0==0.4 m,恰好打在C点,因此OC边可以全部打到(2分)
当粒子经正向最大电压加速进入电场中,
qUm=mv-mv
可知粒子的最大速度vm=4×104 m/s
Rmax== m(2分)
若粒子与AB边相切飞出,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得:
R切=R切+
可得:R切= m
可知以最大速度进入磁场中的粒子的运动轨迹恰好与AB边相切,即没有粒子从AB边界射出。以最大速度射入磁场中的粒子在P点与AB边相切后,经BC边上的E点射出磁场区域,由几何关系得:R-CO12=EC2,代入数据可得,带电粒子在BC边射出的范围EC长度为:
m(3分)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ADE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一定量100 ℃的水变成100 ℃的水蒸气,其分子势能增加
B.如果气体分子总数不变,而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因此压强必然增大
C.同种物质不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
D.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是由于液体表面层里分子的分布比内部稀疏的缘故
E.生产半导体器件时,需要在纯净的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可以在高温条件下利用扩散来完成
(2)(10分)每年在元宵节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很多市民在湘江边上放孔明灯祈福、许愿。如图,孔明灯的质量m=0.2 kg、体积恒为V=1 m3,夜间空气温度t0=7 ℃,大气压强p0=1.013×105 Pa,该条件下空气密度ρ0=1.26 kg/m3。重力加速度g=10 m/s2。点燃灯内蜡烛对灯内气体缓慢加热,直到灯刚能浮起时,求:
(ⅰ)灯内气体的密度ρ;
(ⅱ)灯内气体温度为多少摄氏度。
【解析】(ⅰ)设加热至热力学温度T,灯内气体密度为ρ,孔明灯刚能浮起,有:
ρ0Vg=mg+ρVg ①(2分)
解得:ρ=1.06 kg/m3 ②(2分)
(ⅱ)孔明灯底部开口,说明灯内气体压强不变。以t0=7 ℃(热力学温度为T0)时灯内气体为研究对象(初始体积V0=V),设加热后体积膨胀至V′,有:= ③(2分)
又因为灯内原有气体总质量不变,则:ρ0V0=ρV′ ④(2分)
联立②③④代入T=273+t及数据,得:T=332.8 K即t=59.8 ℃ ⑤(2分)
34.【物理——选修3-4】(15分)
(1)(5分)如图甲所示,B、C和P是同一水平面内的三个点,沿竖直方向振动的横波Ⅰ在介质中沿BP方向传播,P与B相距40 cm,B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沿竖直方向振动的横波Ⅱ在同一介质中沿CP方向传播,P与C相距50 cm,C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丙所示。在t=0时刻,两列波同时分别经过B、C两点,两列波的波速都为20 cm/s,两列波在P点相遇,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ACE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两列波的波长均为20 cm
B.P点是振幅是为10 cm
C.4.5 s时P点在平衡位置且向下振动
D.这两列波遇到40 cm的障碍物将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E.P点为振动加强的点,且振幅为70 cm
(2)(10分)如图所示,一个透明的圆柱横截面的半径为R,折射率是,AB是一条直径,现有一束平行光沿AB方向射入圆柱体。若有一条光线经折射后恰好经过B点,不考虑光线的反射,求:
(ⅰ)这条入射光线到AB的距离是多少?
(ⅱ)这条入射光线在圆柱体中运动的时间是多少?
【解析】(ⅰ)设光线经C点折射后如图所示:
根据折射定律可得:n== ①(1分)
在△OBC中:= ②(2分)
由①②式解得:α=60°,β=30°,CD=Rsin α=R ③(3分)
(ⅱ)在△DBC中:BC==R ④(2分)
光在介质中的速度:v= ⑤
由④⑤式解得:t== ⑥(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