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 优化重组卷5 地理统计图表的分析(A卷)
展开优化重组卷(五) 地理统计图表的分析(A卷)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9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苏锡常镇二模)下图为我国人口和劳动力人口增长率变化(含预测)图。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劳动力人口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段是( )
A.1986—1990年 B.2016—2020年
C.2020—2025年 D.2026—2030年
2.据图推测,2036—2040年我国的人口状况为( )
A.人口总量逐年下降
B.人口出生率低
C.劳动力严重过剩
D.老龄化现象趋缓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2020年之前我国劳动力人口一直为正增长,劳动力人口总数一直在增加,2026年之后我国劳动力人口一直为负增长,劳动力人口总数开始减少,故2020-2025年为我国劳动力人口从正增长转变为负增长时期,应为劳动力人口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段。故选C。第2题,图中信息显示:2036-2040年我国人口增长率为零,说明我国人口出生率较低,人口总数比较稳定(并非逐年下降);此时段劳动力人口负增长,劳动力短缺;人口增长率为零的条件下,劳动人口减少,说明老龄化现象严重。故选B。
答案:1.C 2.B
甲图为一条河流同一地点在不同时间的某一岩层顶部距河床顶部距离的变化图,乙图为该河流不同地点按上下游顺序每隔5米所测量的某一岩层顶部距河床顶部距离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下列选项中地理景观或现象与甲图中距河床顶部距离变化规律形成原因相近的是( )
A.喀斯特景观
B.科罗拉多峡谷
C.河流凹岸水较深
D.河流下游石头较圆润
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河流( )
A.甲图所示河段1990年后河床为基岩
B.甲图所示河段1990年前后流速变化较大
C.乙图所示岩层为向斜
D.乙图各地中A为上游
5.乙图中H处距河床顶部距离变化的形成原因可能有( )
①瀑布 ②地下暗河 ③断层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第3题,据甲图可知,该数据涉及时间为60年,内力作用对其变化影响较小,因此该变化受外力作用明显。该点岩层距河床顶部距离越来越小,可知流水对河床的下蚀作用增强。喀斯特景观为流水溶蚀作用;科罗拉多峡谷为河流下蚀作用;河流凹岸水较深为侧蚀作用;河流下游石头较圆润为磨蚀作用。故选B。第4题,甲图所示河段1990年之后该岩层距河床顶部距离变化不大,很可能是由于河床顶部为坚硬的岩石,抗流水侵蚀作用较强;流速受地形影响,在短时间内地形变化较小,因此甲图所示河段1990年前后流速变化较小;乙图中根据其数值变化规律可知该岩层在E处向上拱起,应为背斜;乙图中纵剖面图如下两种情况,因此A可能为上游或下游。第5题,H、I、J三处岩层顶部距河床顶部距离为零,可知至H点起该岩层消失,原因可能由于在H处发生断裂抬升,该岩层被侵蚀;或形成瀑布被侵蚀。
答案:3.B 4.A 5.A
(2018·西南名校联盟高三适应性)产业联动是指在一个区域的产业发展中,通过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实现区域内产业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达到产业结构的优化,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伊犁河谷位于新疆西北角,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草原辽阔,物产丰富,享有“塞外江南”的美誉,但三大产业之间的协调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读图,回答6~8题。
6.该地区第一、第三产业绝对联动程度远大于第二、第三产业的主要原因是( )
A.丰富的矿产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有效结合
B.丰富的灌溉农业与旅游资源的有效结合
C.丰富的矿产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
D.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
7.该地区第一和第二、第二和第三产业绝对联动程度低主要受制于( )
A.生态环境恶劣 B.干旱缺水严重
C.工业化水平低 D.基础设施落后
8.为提升伊犁河谷地区产业联动效应,应该( )
A.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第二产业
B.利用区位优势发展高科技产业
C.以各产业技术升级来增强产业联动效应
D.加大第三产业开发,打造优势龙头产业
解析:第6题,第一产业为农业,第三产业为服务业、旅游业等产业,第一、第三产业绝对联动程度大是源于新疆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故选D。第7题,图示表明第一、第三产业联动大,区域农业、旅游资源都很丰富,矿产丰富,但工业化水平低,工业联系少,导致区域第二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绝对联动程度低。故选C。第8题,结合图示,区域产业发展不协调,应重视统筹规划产业布局,不可盲目优先发展第二产业,这会导致新的偏差,发展应立足实际,发展科技,以各产业技术升级增强产业联动效应,发展高科技产业需要人才,该区域目前不满足本条件。故选C。
答案:6.D 7.C 8.C
(2019·太原市高三期末)下图示意亚欧大陆 40˚N 附近东西两侧的 M、 N 两地 1、 4、 7、 10 四个月的气温和降水量状况。读图,完成 9~11题。
9.M所在地区的地带性植被是( )
A.温带荒漠草原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10.与N地1月降水特征形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A.暖流增湿 B.地形阻挡
C.气旋活跃 D.盛行西风
11.与英国相比,N地发展旅游业的突出自然优势是( )
A.阳光海滩 B.奇石异洞
C.风沙地貌 D.海湾幽深
解析:第9题,图中气候资料显示,M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应为亚洲大陆东岸(40˚N )的温带季风气候,其地带性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荒漠草原对应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应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对应的气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故选B。第10题,读图可知,N地为地中海气候,是由于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湿润,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因此与 N 地 1 月降水特征形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盛行西风;暖流、地形、气旋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选D。第11题,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N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加之位于地中海沿岸,因此其发展旅游业突出的优势是阳光海滩;奇石异洞、风沙地貌、海湾幽深都不是N地的比较优势或者在N地就缺少该种自然旅游资源。故选A。
答案:9.B 10.D 11.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6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46分)
12.(2017·安徽师大附中、马鞍山二中统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 下图为西亚部分地区城市和石油分布图。
材料二 下图示意伊拉克巴格达和伊朗伊斯法罕的气候资料。
(1)分析迪拜富有的原因。(4分)
(2)分析比较巴格达和伊斯法罕两地气候的异同点。(10分)
(3)分析阿拉伯半岛石油资源的主要运输方式并评价此交通运输方式。(8分)
解析:第(1)题,可从地区的资源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应从降水总量、季节分配及气温的季节差异等方面进行比较。第(3)题,石油为液态的资源,适宜采用管道运输,其具有连续性好、损耗小的优点,但需铺设专门的管道。
答案:(1)油气资源丰富,人口稀少,人均资源占有量大。
(2)相同点:降水稀少,冬季相对较多。
不同点:巴格达终年高温,年均温高;伊斯法罕年均温低,气温年较差大;伊斯法罕的降水比巴格达更少。
(3)管道运输。货物运输量大,损耗小,安全性高,连续性强;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需铺设专门的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13.(2019·南京、盐城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 大豆,通称黄豆,原产中国,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大豆性喜暖,生长期适温20~25 ℃,土壤含水量70%~80%为宜。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富含蛋白质,营养丰富。东北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
材料二 图1为“世界大豆主产区(深灰色所示)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图2为“2008—2017年中国大豆产量、进口量和消费量变化柱状图”,图3为“2017年中国进口大豆来源地结构图”。
(1)与巴西大豆相比,东北大豆生长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4分)
(2)结合材料分析2008—2017年我国大豆供需变化的特点。(6分)
(3)分析与中国相比,美国大豆生产的特点。(6分)
(4)为减少对美国大豆的依赖,我国可采取哪些措施?(8分)
解析:第(1)题,两国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东北大豆生长的有利条件表现在气候(最适宜大豆生长)、土壤(黑土)等方面。第(2)题,先分别说明消费和进口的特征,再进行比较,得出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第(3)题,美国是一个农业高度现代化的国家,大豆生产的特点表现在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技术先进等方面。第(4)题,从进口的角度,扩大进口的渠道;从国内生产方面,一方面是技术投入,扩大生产量,另一方面是提高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从油料结构方面、探索替代品。
答案:(1) 生长季节白昼长,光照充足;有黑土分布,土壤肥沃(2) 消费量逐年增长;产量基本稳定;进口量不断加大;进口大豆占消费量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3) 机械化水平高;生产规模大;农业技术先进。(4) 扩大国内生产规模,提高大豆产量;扩大进口渠道,实现进口渠道多元化;积极发展其他油料作物,替代大豆原料;加大财政补贴,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