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广东省梅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广东省梅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第1页
    广东省梅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第2页
    广东省梅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东省梅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展开

    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一次质检理科综合生物测试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 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B. 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C. 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D. 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答案】C【解析】细胞根据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不论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都是磷脂和蛋白质,A错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且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但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C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D错误。【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共性的理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都是DNA,虽然原核细胞不具有真核细胞的某些结构,但也能进行相应的生理功能,如蓝藻无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对于这样的特例,需重点掌握,也是高考的重点。 2.研究小组同学研究某湖泊中X深度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时,设计了如下操作:①取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标号a、b、c,并将a用不透光的黑布包起来;②将a、b、c三个瓶子均在湖中X深度取满水,并测定c瓶中水的溶氧量;③将a、b两瓶密封后再沉入X深度水体中,24小时后取出;④测定a、b两瓶中水的溶氧量,三个瓶子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24小时内X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A.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v) mol/瓶B.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w) mol/瓶C. 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k-v) mol/瓶D. 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v mol/瓶【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操作步骤可知,c瓶为对照,测量的是实验前每瓶中的溶氧量,即原溶氧量=w mol/瓶;a瓶用不透光的黑布包起来,其内生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测量的值为原溶氧量与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之差,即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w-v)  mol/瓶;b瓶内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同时能进行呼吸作用,测量的结果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原溶氧量的值,即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k-w+(w-v)=(k-v) mol/【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c瓶中含氧含量即为初始含氧量,a瓶用不透光的黑布包起来,则只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w-v)mol/瓶,C、D错误;b瓶既进行有氧呼吸有进行光合作用,而ab两瓶有氧呼吸强度相等,则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量=净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k-w+(w-v)=(k-v)mol/瓶,A正确、B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光合作用过程和呼吸作用过程的联系,根据实验步骤弄清楚三个瓶子内的生物可以进行的代谢类型,进而计算呼吸速率、光合速率的值。 3.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动物细胞,则图中B是内质网膜,A是囊泡膜B. 图中各个部分的结构和化学组成成分都大致相同C. 唾液腺细胞合成和分泌唾液淀粉酶需要中心体提供能量D. 图中所有膜共同组成叶肉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答案】B【解析】动物细胞中,与细胞膜间接联系的B是囊泡膜,与核膜、细胞膜直接联系的A是内质网膜,A错误;图中各个部分都具有膜结构,故其结构和化学组成成分都大致相同,B正确;唾液腺细胞合成和分泌唾液淀粉酶都消耗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C错误;叶肉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图中细胞器膜不全,还应包括叶绿体等,D错误。 4.如图所示曲线反映温度或pH对a、b、c三种酶活性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酶a的最适温度应大于酶b的最适温度B. 图中A点和C点,酶a的活性相同,空间结构也相同C. 图中D点,酶b和酶c空间结构都有一定的破坏D. 酶b和酶c都可能存在于人体的内环境中【答案】C【解析】【分析】由左图可知,温度为40℃时,反应速率最大,此时酶a的活性最强,故其最适温度为40℃。由右图可知,酶b和酶c相对活力最大时对应的pH分别为2.0和9.0,故酶b的最适pH为2.0,酶c的最适pH为9.0。【详解】从图中只能得出酶A的最适宜温度,无法得出酶B的最适温度,因此无法比较酶A与酶B最适温度的大小,A错误;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空间结构不变;高温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酶失去活性。因此,图中A点和C点,酶a的空间结构不相同,B错误;图中D点,对于酶b而言属于过碱,对于酶c而言属于过酸,二者的空间结构都有一定的破坏,C正确;人体内环境的pH范围为7.35-7.45,而酶b和酶c的最适pH均偏离这个范围较大,故不应存在人体内环境中,D错误。故选C。 5.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 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C. 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 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详解】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A正确;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光,这属于物理信息,B正确;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因此会对其进行愤怒地啄击扑打,C正确;由B选项可知,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物理信息,D错误。故选:D。【点睛】生态系统的传递信息的种类: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 6. 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那一项属于其研究过程中的“演绎”( )A. 测交预期结果:高茎,矮茎接近于1∶1B. 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C.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 测交结果:30株高茎,34株矮茎【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演绎推理的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则F1高茎与矮茎进行杂交,后代会出现高茎∶矮茎接近于1∶1的分离比,A项正确;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均属于假说内容,B、C项错误;测交结果为:30株高茎,34株矮茎,属于实验的验证,不属于演绎过程,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遗传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7.自行车运动是时下流行的健身方式,请回答相关问题:(1)骑行过程中,调节人体躯体动作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骑行中,骨骼肌细胞主要以________方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其中大部分能量转变为热能,皮肤通过________________方式散失体内多余的热量。(3)长途骑行过程中,维持血糖平衡的调节属于________________调节,调节血糖上升的激素主要有____________,此过程中血糖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大量的研究表明,适度运动可增强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主要与体内______________细胞数量增加有关。【答案】    (1). 大脑皮层、小脑、脊髓(或“脑和脊髓”)    (2). 有氧呼吸    (3). 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加强    (4). 神经—体液    (5).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6). 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7). T细胞和B细胞(或淋巴细胞)【解析】【分析】1、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则位于脑干、小脑和脊髓等。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3、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浓度;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两种激素间是拮抗作用。【详解】(1)指挥人体活动的神经中枢为躯体运动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维持身体平衡的是小脑,人体运动的低级神经中枢是脊髓;故骑行过程中,调节人体躯体动作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小脑、脊髓,这些神经中枢之间存在分级调节的关系。2)在骑行中,骨骼肌细胞主要以有氧呼吸方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其中大部分能量转变为热能,少部分能量合成ATP,皮肤通过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加强式散失体内多余的热量。3)长途骑行过程中,维持血糖平衡的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调节血糖上升的激素主要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此过程中血糖的主要来源是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和非糖物质转化。4)参与特异性免疫的主要是淋巴细胞。因此适度运动可增强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主要与体内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的细胞数量增加有关。【点睛】本题考查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识记神经中枢的组成及其功能,掌握体温和血糖调节的过程以及血糖调节中参与的激素的种类及其功能,理解特异性免疫的种类及其与适度运动之间的关系,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把握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8.(10 分)图甲表示在光照充足、CO2 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真正光合作用速 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其中实线表示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虚线表示呼吸作用速率。图乙为该植物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由图甲可知,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温度会影响该生理过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2)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是:_____。(3)乙图中用_____表示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4)当环境温度为 40℃时,该植物的有机物净积累量为________mg/h。理论上预计,在温度为_______条件下,植物生长状况达到最佳,已知乙图是在此温度条件下绘制而成的曲线,理论上分析,如果温度改变为 45℃,图中 b 点将向_____________移。(5)乙图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 0 时,叶肉细胞中产生 ATP 的细胞器有_____。(6)在一定条件下,若用丙图装置测定获得图乙中的 a 点对应的值,则丙图中 B 三角瓶内应放置的液体为____________溶液,“一定条件”的一个关键处理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光合    (2). 光反应与暗反应    (3). 纸层析法    (4). 单位时间氧气的释放量(或氧气的释放速率)    (5). 0    (6). 30℃    (7). 右    (8). 线粒体    (9). NaOH溶液    (10). 黑暗【解析】【分析】图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由甲图可知,在高温时,真正光合作用速率曲线比呼吸作用速率曲线下降的快,说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并且在温度为30℃条件下,真正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差值最大;当环境温度为40℃时,真正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只有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零时,植物才能生长。【详解】(1)由甲图可知,在高温时,真正光合作用速率曲线比呼吸作用速率曲线下降的快,说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都需要酶参与,所以都会受到温度的影响。(2)实验室中常用纸层析法分离光合作用的色素。(3)从乙图纵坐标可知,此图中用单位时间氧气释放量(或氧气释放速率)表示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4)由甲图可知,当环境温度为40℃时,真正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所以该植物的有机物净积累量=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0mg/h。在温度为30℃条件下,真正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差值最大,即植物的有机物净积累量最多,理论上,此时的植物生长状况达到最佳。乙图b点代表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若将乙图从30℃改变为45℃,从甲图可知,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加快,要使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应增大光照强度,所以乙图中的b点应向右移。(5)乙图中,当光照强度为0时,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能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6)图乙中的a点表示呼吸速率,所以测定呼吸作用时,氧气是引起气压变化的自变量,故用丙图装置测定获得图乙中的a点对应的值,则丙图中B三角瓶内应放置的液体为NaOH溶液,同时装置需要进行黑暗处理。【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能够正确识图分析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的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解决问题,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理解图示中的关键点的生理过程以及图示中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情况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9.研究人员对珍珠贝(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其细胞分裂一个时期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______,它属于图2中类型_______的细胞。(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3)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4)在图2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_____________。(5)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述)。(6)珍珠贝卵母细胞分裂一般停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待精子入卵后完成后续过程。细胞松弛素B能阻滞细胞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加倍,可用于诱导三倍体。现有3组实验:用细胞松弛素B分别阻滞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和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请预测三倍体出现率最低的是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答案】    (1). 有丝分裂后期a    (2). 次级精母细胞    (3). b、d、e    (4). a、b    (5). b→a    (6). d→c    (7). 阻滞第一次卵裂    (8). 受精卵含二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加倍后形成的个体是四倍体而不是三倍体【解析】(1)图1中移向细胞每一极的染色体中存在同源染色体,据此可判断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它属于图2中类型a的细胞。(2)若膜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说明经过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应为次级精母细胞。(3)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则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e为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4)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5)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均发生着丝点分裂。对应图2中的b转变为a d转变为c。(6)受精卵含二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加倍后形成的是四倍体而不是三倍体,故三倍体出现率最低的是阻滞第一次卵裂。【考点定位】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10. 下图1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请据图回答:(1)B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和________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填字母)。(3)最主要成分和最活跃成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4)鹰占有________个营养级,请写出鹰作为最高营养级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5)蛇和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哪种生物数量将锐减?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每空1分,共10分)(1)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2)D  B (3)D A(4)4      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5)捕食和竞争(6)食虫昆虫     其食物单一且有许多天敌【解析】(1)由图可知D有三个箭头指出是生产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所以B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2)生产者D和分解者B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3)最主要的成分是生产者即D,最活跃的成分是消费者A,所以是D和A。(4)由图分析可知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四个营养级。食物链应从植物开始,作为最高的食物链为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5)蛇和鹰既有捕食又有竞争关系。(6)植食性昆虫减少,食虫昆虫会锐减,因为它的食物来源比较单一只有植食性昆虫,并且有许多天敌。【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图形分析能力。【名师点睛】生态系统四种组成成分的判断技巧(1)先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判断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2)若问D、A、B具体是什么生物,则D主要为绿色植物,A主要为动物,B主要为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3)图示中D、A、B共同构成生物群落,食物链(网)中只包括D和A。 11.下图为传统酿酒的工艺流程图:―→―→―→―→根据对微生物发酵原理以及操作原理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1)在酿酒前对粮食种子(多为高粱)要进行适当粉碎成小颗粒状态,但是并不磨成面粉状态,这样做的原因是既要增大微生物与粮食中有机物的接触面,又要有一定透气性便于接种发酵和蒸馏,第二步高温蒸汽条件下蒸一段时间,其目的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糖化”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三步为什么晾至35 ℃左右时才可向粮食中加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曲”实际上相当于向培养基中__________________。(3)密封后在酒缸中发酵12天左右,此间温度基本保持在____________℃,原因是此温度是酵母菌等酿酒微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4)发酵好后需要用蒸馏法获得酒精,蒸馏的温度应控制在78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蒸馏出的原浆酒酒精浓度高达95%以上,但成品白酒一般酒精浓度为40~60度,“勾兑”的作用是向原浆酒中加水稀释,因此名酒产地要有好的水源地。【答案】    (1). 消灭杂菌(消毒灭菌)    (2). 使淀粉分子在高温下破坏分解,有利于微生物利用    (3). 防止温度过高烫死酒曲中的酵母菌等微生物    (4). 接种菌种    (5). 18~25    (6). 适宜温度    (7). 该温度为酒精的沸点【解析】【分析】果酒制作的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25℃,因此酒精发酵的条件是无氧且温度控制在1825℃,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因此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发酵过程是否产生酒精。【详解】(1)酿酒过程中原料用高温蒸汽条件下蒸一段时间,其目的一方面是消灭杂菌,另一方面“糖化”的含义是使淀粉分子在高温下破坏分解有利于微生物利用。(2)第三步晾至35℃左右时才可向粮食中加曲,以防止温度过高烫死酒曲中的酵母菌等微生物。“加曲”实际上相当于向培养基中接种菌种。(3)密封后在酒缸中发酵12天左右,此间温度基本保持在18-25℃,原因是此温度是酵母茵等酿酒微生物的适宜温度。(4)发酵好后需要用蒸馏法获得酒精,78℃为酒精的沸点,蒸馏的温度应控制在78℃。“勾兑”的作用是向原浆酒中加水稀释,降低酒精浓度。【点睛】本题考查酒精发酵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发酵过程以及注意事项,把握酒精发酵的过程和条件以及蒸馏法的原理,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理解酒精发酵的过程和原理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