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2020届高三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
展开南宁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时,每小题远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名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生产工程机械为主的M集团于1989年成立于江苏徐州。在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该集团采取当地设厂、合资共建等方式实现双赢。2012年,该集团并购德国混凝土机械第一品牌L公司,进军全球中高端混凝土成套设备市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M集团在海外采取当地设厂、合资共建是为了
A. 降低劳动力成本 B. 减少沟通障碍 C. 获得当地政策优惠 D. 提高产品竞争力
2. M集团并购德国混凝土机械第一品牌L公司的主导因素是
A. 市场 B. 科技 C. 原料 D. 政策
3. 近年来,M集团研发了适应沙尘、干热气候的机械产品,其市场最可能是
A. 巴西 B. 中亚 C. 中东 D. 美国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M集团采取海外当地设厂、合资共建的方式,目的是拓展海外市场,以当地市场辐射带动区域市场,使得生产当地化、销售本地化,开创了双赢发展的局面。机械制造业是市场指向型工业,市场为主导因素,对劳动力依赖小,A错误。海外设厂,语言和信息交流难度大,沟通障碍大,B错误。海外设厂,合资共建,合资工厂在当地可以享受关税、增值税减免等优惠政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利润,C正确。产品竞争力主要是依靠品牌的知名度和产品的质量,海外建厂对品牌的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德国L公司是混凝土机械第一品牌, 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尖端的装备制造业水平,德国混凝土成套设备从设计、生产和零部件产品配套等方面与国内产品相比有较强的竞争优势。M集团通过此次跨国并购,迅速进军全球中、高端混凝土成套设备市场,极大地提升了M集团在全球混凝土机械领域核心竞争力,在技术、质量、产品研发和生产制造等方面达到国际一流水平,M集团并购德国混凝土机械第一品牌L公司的主导因素是科技,B正确。并购的目的是提高混凝土成套设备的核心技术,增强产品的竞争力,而不是市场,A错误。机械制造业不是原料指向型工业,C错误。并购可以快速提升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实现品牌的全球化战略,目的不在于政策,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M集团研发了适应沙尘、干热气候的机械产品,该产品主要为了适应沙尘天气多、气候炎热的环境而设计制造,结合学习的知识,可知中东是这种自然环境为主的地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反向春运,是和以往年轻人回父母家过年相反,由老人提前到子女工作地过年。近几年,我国反向春运客流,正以每年9%左右的速度增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近年来,反向春运迁入增速最明显的省区可能是
A. 西藏 B. 贵州
C. 浙江 D. 山西
5. 反向春运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A. 交通方式改善 B. 返乡成本增加
C. 家庭结构改变 D. 经济水平提高
6. 反向春运带来的社会效益有
①缓解春运压力
②缓解大城市“空城”现象
③优化当地人口结构
④缓解家乡人地矛盾
⑤缓解春节用工难问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②⑤
【答案】4. C 5. B 6. D
【解析】
【4题详解】
从四个选项看,浙江经济最发达,是人口迁入最多地区,反向春运,就是和以往年轻人回家过年相反,而是由老人提前到子女工作地过年,故浙江是反向春运迁入最明显的省份,C正确。西藏、贵州、山西人口迁出为主,反向春运迁入人数较少,AB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反向春运只是改变人口迁移的方向,与交通方式的改善关系不大,A错误。每年春节期间,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年,往往造成一票难求,高价买票的局面,推高了返乡的成本,B正确。反向春运,只是迁移的家庭成员不同,家庭结构并没有改变,C错误。经济水平的提高是反向春运的物质保障和前提条件(子女有房居住等),一票难求,机票价格昂贵是导致反向春运最直接原因,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春运期间,节前的客流流向多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乡村,该方向交通运输紧张,而“反向春运”减小了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乡村的客流量,缓解了交通运力紧张的局面,①正确。大量的农村老人和孩子到城市里过春节,缓解因大量外来人口返乡带来的“空城”现象,②正确。反向春运的外来人员只是短暂停留,然后回到家乡,对当地人口结构不造成影响,③错误。反向春运的人员并不是长期定居,短暂停留返回家乡,对家乡人地矛盾没有影响,④错误。反向春运,务工人员春节期间不返乡,可以继续坚守岗位,缓解单位用工难问题,⑤正确,①②⑤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和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经济、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和家庭等;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反向春运”的产生,从一定层面上来说是社会进步、发展的结果,也是缓解春运压力的良好途径。
人体体感温度受温度、湿度、风速、日照等因素影响。研究显示,体感温度在13℃以下就会觉得冷。南方地区冬春时节常采用空调分散供热。下图为为我国华南、华东、华中、西南地区11月--3月室内体感均温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西南地区冬季室内体感均温较华中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A. 气温低 B. 风速快 C. 日照少 D. 湿度大
8. 南方地区空调使用率最高的地区可能是
A. 华南 B. 华中 C. 华东 D. 西南
【答案】7. D 8. C
【解析】
【7题详解】
西南地区相比华中地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A错误。西南地区受高大地形阻挡,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弱,风力小,华中地区受冬季风影响明显,风力强,B错误。室内体感温度与日照关系不大,C错误。西南地区冬季多阴雨天气,空气潮湿,相对湿度大,而华中地区冬季受冬季风影响明显,降水少,相对湿度小,故西南地区室内体感均温低于华中地区的主要原因是湿度,D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据图可知,华南地区冬季室内体感温度在13°C以上,人不会感到冷,冬季基本上不需要空调供热,夏季6、7、8月气温较高,需要用空调制冷。华东、华中地区冬季的室内体感均温差不多,大部分时间低于13°C,要采用空调供暖,夏季华东地区出现伏旱天气,炎热少雨,空调使用频率高于华中地区。西南地区冬季体感均温较低,要用空调供暖,但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时间长,降水多,且大部分地区位于高原,地势高,气候凉爽,基本不用开空调,综合对比分析,空调使用率最高的应为华东地区,C正确,故选C。
某游客在自驾游记中写到:道路两边都是麦田,这个收割完小麦后的季节,留下的都是收割的印记......终于到了自然之窗(天然形成的巨大拱门),地表被红土地所覆盖,零星长着一些灌木。下图为自然之窗位置和景观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该游客自驾旅游的月份可能是
A. 2月 B. 5月 C. 8月 D. 11月
10. 该自然之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风力侵蚀 B. 流水侵蚀 C. 物理风化 D. 冰川侵蚀
11. 该游客此次自驾旅游,最不可能实现的愿望是
A. 幽林漫步 B. 海上浮潜 C. 盐池拍照 D. 沙地越野
【答案】9. D 10. A 11. A
【解析】
【9题详解】
据图的经纬度可知,材料中描述的地方为澳大利亚的西部,根据文字材料的描述,此时小麦刚收割完,澳大利亚种植冬小麦,秋季播种,春末夏初收割。由于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小麦播种大约为每年的4-5月(秋季),收割为每年的11-12月(春末夏初),据此推断该游客自驾旅游的月份可能是11月,D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由自然之窗的景观图可知,岩石中间被侵蚀掉,形成如窗户的形状,由于该景观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降水不多,流水侵蚀作用弱,B错误。该地纬度较低,气温高,没有冰川发育,冰川侵蚀不可能存在,D错误。自然之窗主要是沉积层(有层理构造),岩石经过长期风化、崩解、剥落、风力侵蚀等过程形成现在的景观,因此,风力侵蚀起到最重要的作用,A正确。物理风化对景观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是最主要的,其为风力侵蚀提供物质基础,C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根据文字材料和图示信息,该旅客自驾游的范围集中在澳大利亚的西部,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植被主要是低矮的灌木,幽林漫步不太可能实现,A正确。由于靠近印度洋,海滩广阔,适合海上浮潜;西部的湖泊以咸水为主,由于气温高,蒸发强,盐类析出,形成盐池;西部沙漠广布,沙地越野可以梦想成真。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莫索湾地区位于新疆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该地区短命植物种类丰富,药用价值高。短命植物属浅根系草本植物,在气温和水分条件合适时,在短短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绽放,与其他鲜花一起构成“花海”,随后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干枯死亡,以种子或地下器官休眠的方式来度过不利季节。下图为莫索湾地区位置图。
(1)推测莫索湾地区短命植物开花季节并分析此时段生长旺盛的原因。
(2)请对莫索湾地区短命植物属“浅根系”草本植物作出合理解释。
(3)请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莫索湾短命植物休眠期的自然特征。
(4)简要说明莫索湾地区短命植物对当地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1)时间:春季。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热量条件好;冬季气温低,降雪多,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有大量积雪融水、加上春季降水增多,土壤水分条件好。
(2)短命植物生长季,降水或积雪融水集中在浅层土壤,浅根即可获得所需水分;荒漠地区土壤营养物质多分布在浅层土壤,浅根即可获得所需土壤养分,短命植物生长时间短,无法扎根深处。
(3)莫索湾地区夏秋季节气温高,降水少,蒸发旺盛,土壤干旱,短命植物无法生长,只能休眠;冬季,气候寒冷干燥,热量、水份条件差,短命植物休眠。
(4)短命植物可作为春季牧场的牧草,利于畜牧业发展,短命植物药用价值高,利于医药(保健)业发展;“花海”色彩艳丽,观赏价值高,利于旅游业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与环境。1小题主要考查生物生长特性及成因,结合文字材料和图表分析即可;2小题主要考查植物形成浅根的原因,通过自然环境的特征可以分析得出结论;小题3考查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结合整体性原理进行分析即可;小题4考查短命植物的作用,通常从植物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等方面回答。
【详解】(1)据材料和图可知,短命植物生长的地区位于新疆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常有积雪,不适合短命植物生长,夏季,该地区炎热干燥,短命植物也无法生长,秋季降水稀少,土壤缺乏水分,也无法生长。短命植物,生长期短,一般只有两个月左右,利用早春雨水或雪水,在夏季干旱到来之前即可完成生长开花结果等生活周期,生长过程一般为:3月下旬发芽,4月生根长叶,5月开花,6月结果实,所以,它的开花时间为春季(5月)。这样的生长规律与气候环境有很大关系,该地区3月下旬,气温回升,积雪开始融化,加上春季降水增多,为短命植物提供足够的水分;春季,气温回升较快,为短命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热量,生长迅速。
(2)浅根,这是植物对环境适应的表现,也是对干旱环境灵活、多样的适应。该地区植物属“浅根系”,原因主要有:由于在短命植物的生长季内,该地区有一定的降水或积雪融水,土壤水分较好,而且水分主要集中在土壤的表层,为短命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的水分条件,短命植物无须像旱生植物那样将根系扎向更深的土层内,即可获得所需要的水分;干旱地区的土壤养分主要集中于表层,浅根即可获得所需土壤养分;短命植物生长时问短,无法扎根深处。因此,短命植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浅根系的形态特征。
(3)休眠是植物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不利环境条件所表现的一种适应,寒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利因素之一,绝大多数植物为了生存,以冬眠的策略逃避严寒的威胁,莫索湾短命植物休眠期,冬季寒冷,热量低,积雪较厚,水分少,短命植物无法生长;夏秋季节,气温高,降水少,蒸发旺盛,土壤干旱,短命植物无法生长,只能休眠。
(4)由材料可知,短命植物药用价值高,有利于发展中草药加工业、医药保健业;短命植物在该地区分布面积广,品种多,开花时节,形成多彩的花海,吸引大批游客观赏,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短命植物的茎叶可供牲畜食用,可作为饲料,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点睛】本题考查的植物,是我们平时很少接触的短命生物,由于对生物不了解,造成解题有一定的难度,解题的方法要结合文字材料,提取信息,认真审题,再结合所学知识,调动所学知识,针对问题,综合分析,组织答案。
拓展:短命植物又称短营养期植物、短期生植物。主要生长在干旱区,植物利用早春雨水和融化雪水提供的土壤湿度和一定的温度生长发育,并在夏季干热季节来临之前短短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活周期,随后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干枯死亡,以种子或地下器官休眠渡过对植物生长不利的季节,来年春季再由种子或地下器官形成新的个体,这类植物包括一年生短命植物和多年生类短命植物两类。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羊驼以高山草料为食,对于-22°C至-18°C的高海拔环境和干旱沙漠环境有很好的适应能力,繁殖周期较长。羊驼85%分布于秘鲁,澳大利亚也有少量分布。羊驼的毛比羊毛长,光亮而富有弹性,可制成高级毛织物,深受欧洲、亚洲等地消费者的青睐,羊驼毛出口是秘鲁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国际市场对羊驼毛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羊驼毛身价一直在上涨,绒毛售价每千克100~300美元,供不应求。秘鲁政府开始限制活羊驼出口。2014年我国的M公司投资引进200只羊驼,并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建成我国目前最大的羊驼养殖基地。下图示意秘鲁位置与地形。
(1)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推测秘鲁羊驼的生活习性。
(2)简析秘鲁政府限制活羊驼出口的原因。
(3)简析M公司在我国新疆建设羊驼养殖基地的有利条件。
【答案】(1)高原山地地区海拔高,气温低,耐寒;海拔高,空气稀薄,耐缺氧;气候干旱,耐旱;太阳辐射强,抗紫外线,以高山草料为食,耐粗饲料(不挑饲料)。
(2)国内羊驼加工业发达,羊驼需求量大;出口活羊驼经济效益低,发展羊驼加工业可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发展羊驼加工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可增加就业机会;羊驼的繁殖周期长,生长速度慢,数量有限;限制活羊驼出口可以保护羊驼资源(出口活羊驼不利于羊驼资源保护)。
(3)新疆有高山牧场;自然地理环境与秘鲁相似;有面积广大的牧场,养殖条件优越;当地牧民有养殖经验;中国人口多,发展快,市场潜力大;技术力量较强;旅游业发达,游客多,羊驼产业与观光旅游业的深度结合相互促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羊驼为素材,考查羊驼的生活特性、羊驼的价值、我国新疆羊驼养殖的区位条件。小题1考查羊驼的生活特性,其实侧重于考查秘鲁的自然环境条件;小题2通过秘鲁对活羊驼的出口限制,侧重于对羊驼的价值考查;小题3通过对我国新疆引进羊驼养殖考查区位优势条件。多角度命题,层层深入,考查材料和图形信息的阅读和提取。
【详解】(1)由图可知,秘鲁西部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在3000米以上,气温低;西部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干旱;高山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根据以上的自然环境特征,推断羊驼生活特征主要有:耐寒;耐干旱;耐缺氧;抗辐射;耐粗饲料(不挑饲料)等。
(2)秘鲁政府限制活羊驼出口的原因,目的在于保护国内的羊驼资源,提高羊驼的经济价值,羊驼的全身都是宝,肉、皮、毛、乳、骨都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发展羊驼加工业可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发展羊驼加工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可增加就业机会;羊驼的繁殖周期长(300多天),繁殖能力低,生长速度慢,数量有限;羊驼是秘鲁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限制活羊驼出口,有利于保护国内羊驼产品,扩大国际市场;国内羊驼加工业发达,羊驼需求量大。
(3)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结合农业区位因素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自然条件:新疆位于我国西北,气候干旱,降水少,适合羊驼的耐旱特性;有优良的高山牧场,适合羊驼的耐寒特性;新疆牧场面积广,草场资源丰富,养殖条件优越。社会经济条件:羊驼产品在我国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畜牧业发达,产业基础好;当地旅游业发达,游客众多,羊驼养殖业可以带动旅游观光业发展。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能从材料和图示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掌握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答题方法,对自然环境的因素有比较深入了解,并能综合应用整体性原理进行分析,才能较好完成答题。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地理一选修3:旅游地理]
西昌火把节是我国十大民俗节日和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人民的宝贵财富,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清凉夏日·燃情火把”,2019年7月24日至28日,西昌火把节火热进行。火把节分为火把狂欢体验、民俗风情体验、健康休闲体验、乡村旅游体验等板块,围绕“火之旅”,呈现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本次火把节期间,全州共接待游客390.69万人次,同比增长3%。
指出西昌火把节的游览价值,并分析近年来火把节旅游快速发展的原因。
【答案】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体验价值,观赏价值等;原因:节日活动内容多样,旅客参与、体验效果好;西昌夏季凉爽,兼收避暑效果;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政策扶持力度增大,逐渐形成品牌优势等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价值和旅游资源开发,重点考查对文字材料的阅读和提取信息能力。
【详解】结合材料分析可知,西昌火把节是我国十大民俗节日和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有悠久历史,有非常丰富的文化价值;火把节分为火把狂欢体验、民俗风情体验、健康休闲体验、乡村旅游体验等板块,更加注重体验性和参与性,备受游客青睐,具有丰富的体验价值;火把节举办促进了当地旅游的发展,有利于旅游城市形象的树立,整合了城市的旅游资源,带动了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因此,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火把节融音乐、舞蹈、服饰、民俗表演(斗牛、赛马、斗鸡、摔跤)、人文故事等于一体,观赏价值高。
火把节好戏连台,内容丰富,异彩纷呈,充分展示当地民俗文化,有较好观赏、参与、体验价值,吸引游客;当地交通设施的完善和旅游景点配套设施的完善,大大改变旅游的基础设施,提高当地的旅游品位;当地政府加大对火把节的宣传力度,提高火把节的知名度,提升城市的旅游形象,形成品牌效应;西昌周边地区著名旅游景点多,区域旅游资源丰富,对游客吸引力大。
【点睛】旅游资源的价值答题着力点在运用旅游资源价值答题模板,结合火把节的特点展开分析,从文化价值、观赏价值、体验价值、经济价值等展开;旅游快速发展的原因可以结合当地旅游资源特点、交通设施改善、区域旅游资源的丰富度、政府政策扶持和宣传推广等方面回答。
15.【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
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各种非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同时还具有调节生物体生长代谢的功能。我国抗生素滥用现象严重。抗生素进入生物体后不能被完全代谢,所以每年有大量抗生素进入自然环境。小清河起源于济南市泉群,流经济南、淄博、滨州、东营、潍坊,注入渤海。流域内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耕地、居民区、森林、草地和水城等。近年来,小清河流域内多处地表水体检测出抗生素超标,抗生素污染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
推测小清河流域地表水体中抗生素来源,并分析抗生素污染的危害。
【答案】流域内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看病就医滥用抗生素,加工养殖业大量使用抗生素,进人生物体后的抗生素不能被完全代谢,排入地表水体;危害:污染水体和土壤;影响生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对人类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解析】
【分析】
本题从药物的使用角度考查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药物污染是一种新的污染,通过考题让学生了解其危害性,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命题立意好。
【详解】据材料可知,抗生素进入生物体后不能被完全代谢,部分会随生物体的排泄物进入自然环境,因此,推断它的来源有:人们就医大量使用抗生素,不能完全代谢排出体外;养殖场大量使用抗生素防治疾病,导致部分排入自然水体,生物体食用的食物中含有不能代谢的抗生素,排入自然水体。
主要危害:抗生素本身有一定的化学毒性,会污染水体和土壤;抗生素会使生物的耐药性和抗药性提高,人类过多食用这些含有抗生素的食物,会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甚至导致发病,对人类健康构成大的威胁;抗生素进入水体和土壤,使水中和土壤中的生物耐药性增强,破坏生物的正常生长,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点睛】本题的难度不大,考查的内容也是常见的考点,能对材料深入分析,结合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