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地理试题第1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地理试题第2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地理试题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

    2020届呼和浩特市高三年级质量普查调研考试地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和地层界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图示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及其成因分别是A. 背斜山地 外力作用 B. 向斜山地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C. 向斜谷地 内力作用 D. 背斜谷地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2. 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处为天然大理石最佳开采点 B. 乙处可能发育河流C. 丙处地层中可能找到化石 D. 丁处陡崖的高差可能为870米【答案】1. B    2. D【解析】本题以某地等高线和地层界线示意图为背景,涉及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的类型及特点,向斜山的成因等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地貌特点及成因,由图可知:该地区地层年代中间新两翼老,判断地质构造为向斜;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自中心向四周海拔高度降低,判断地形是山地,故该地的地貌类型为向斜山,向斜是内力作用的结果,因底部受挤压力的作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所以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故B正确,其它三个选项自然排除。2题详解】甲处为大理岩分布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开采大理岩难度大且易引起崩塌等地质灾害,故A错;乙处等高线向外凸出,说明乙位于脊线上,不能发育成河流,故B错;丙处为花岗岩,化石分布在沉积岩处,故C错;D处有三条等高线叠加,为陡崖,等高距为300m,根据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d≤h<(n+1)d计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为600-900m,D是正确的。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下图是北京、成都、昆明和上海四城市的太阳辐射年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 图中表示上海的曲线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4. ③线甲点太阳辐射较低的原因是A. 正午太阳高度小 B. 阴雨天较多C. 白昼时间长 D. 海拔高度小5. ④地乙处太阳辐射大于丙处但气温低于丙处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乙处A. 地面辐射弱 B. 大气辐射强 C. 大气污染严重 D. 气压较高【答案】3. B    4. B    5. A【解析】【分析】本题以四城市太阳辐射年变化图为背景,涉及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等,考查学生对等值线图的判读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3题详解】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太阳能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都处在北纬22°~35°这一带,青藏高原是高值中心,四川盆地是低值中心;太阳年辐射总量,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而且除西藏和新疆两个自治区外,基本上是南部低于北部;由于南方多数地区云雾雨多,在北纬30°~40°地区,太阳能的分布情况与一般的太阳能随纬度而变化的规律相反,太阳能不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而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长。四川盆地太阳能最低,故可知①为成都,②为上海;昆明的纬度比北京低,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大,且白昼时间长,冬季昆明太阳辐射大于北京,故④为昆明,③为北京。4题详解】③为北京,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白昼长,太阳辐射强,故AC错;甲点是7月份,雨带移到华北一带,降水量大,阴天多,太阳辐射低,故B正确;海拔高低不影响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5题详解】④为昆明,昆明春季太阳辐射大于夏季,但气温却低于夏季,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大气的直接热量源于地面辐射,春季地面温度较低,地面辐射弱引起的。故A正确,其它选项自然排除。【点睛】影响太阳辐射因素主要有四个: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如1月份,南极极昼北极极夜,南极比北极的太阳辐射强。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某日12时到18时0℃等温线位置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 图示季节及甲地的天气特征主要是A. 春季 升温转晴 B. 春季 升温降雨C. 冬季 气温下降 D. 冬季 风力减小7. 图中西部等温线位置变化幅度小的原因最可能是A. 西部为山地地形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明显B. 西部为特大城市热岛效应显著C. 西部有大型水库或湖泊调节作用明显D. 西部为平原地形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小【答案】6. C    7. A【解析】本题以我国南方某地某日12时到18时0℃等温线位置变化示意图为载体,涉及冷锋过境对天气的影响和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考查学生对等值线图的判读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6题详解】根据图中等温线值有0℃等温线的分布情况,可判断我国南方是冬季,故排除A、B选项,12点时甲点气温高于0℃,18点时甲点的气温低于0℃,说明气温在下降,故C正确,图中无法判断风力的大小,故D错。7题详解】图中西部等温线位置变化幅度小,说明从12点到18点的气温下降的慢,受冷空气的影响小,西部为山地地形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明显是最可能的原因,故A正确,D错。我国冬季气温下降主要受来自西北的冷空气的影响,热岛效应和水域对局地气候的调节不能显著的影响南北的气温差异,故B、C错。某干旱区通过引水灌溉扩大耕地面积,下图示意农田灌溉初期该地环境要素的联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 上图中表示蒸发增大和云量增多的依次为A. 甲丙 B. 甲丁 C. 乙丙 D. 乙丁9. 由于灌溉该地区大气湿度A. 一直减小的 B. 一直增大中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答案】8. A    9. D【解析】【分析】本题以“农田灌溉初期该地环境要素的联系图”为背景,涉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8题详解】据图可知,因为灌溉可导致蒸发量增大,进而导致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多,云量增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日照强度减弱,故A正确,其它三个选各项排除。9题详解】灌溉可以增加土壤的湿度,提高土壤热容量,从而增加蒸发的水汽,使灌溉该地区大气湿度增加。增大蒸发吸收的潜热,地表温度会下降,就会使蒸发土壤中水汽含量减少,水汽蒸发量会减少,大气湿度又会减少。故D正确,其它三个选项会排除。【点睛】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不仅会影响地区的气候环境,对农田的小气候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加土壤的湿度,提高土壤热容量,从而增加蒸发的水汽,增大蒸发吸收的潜热,最终使得昼夜间土壤、地表温度的变化趋于缓和。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循环,在冬季可以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来提升地表温度,为农作物起到保温的作用,降低霜冻对作物的损害。在夏季,节水灌溉具有降温的效果,提高空气中的湿度,降低高温和干热给作物带来的危害。运用地理示意图来说明地理基本原理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下图示意海洋中的个小岛,m和n分别表示两条纬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 若m和n分别表示赤道与回归线那么关于甲、乙两地气候或自然景观说法正确的是A. 甲地的气候可能是热带草原气候 B. 乙地的气候可能是热带沙漠气候C. 乙地的自然景观可能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甲地的自然景观可能是热带雨林11. 若m和n分别表示60°N和40°N纬线,岛屿以东不远处有一块大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岛屿上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B. 岛屿的最高峰能终年看到积雪C. 该岛上降水冬雨较多 D. 该岛附近有向南流动的洋流【答案】10. D    11. C【解析】本题以地理示意图为背景,涉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其对气候的影响,洋流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一图多用,难度较大,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10题详解】据图m在北n在南,若m和n分别表示赤道与回归线,则小岛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乙在山脉的北侧靠近赤道,主要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为热带雨林。故B、C错;甲主要受东南信风控制,而东南信风来自海洋,带来丰富的水汽,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也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自然景观也是热带雨林,故D正确,A错。11题详解】若m和n分别表示60°N和40°N纬线,岛屿以东不远处有一块大陆,则岛屿位于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加上有暖流经过,有增温加湿的作用,冬季最低气温在0°以上,河流不结冰,故A错;岛屿的最高峰是1980米,根据高度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不会有常年积雪,故B错;冬季西风强劲,带来丰沛的降水,故C正确;该岛附近有暖流经过,自北向南流,故D错。所以选C。下图示意自然带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带为苔原带、荒漠带阔叶林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 ①代表的自然带类型是A. 热带雨林带 B. 荒漠带针叶林 C. 针叶林带 D. 苔原带1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②远离海洋大陆性强 B. ③受下沉气流控制时间长C. ④在南半球缺失 D. ①-②-③的变化体现了沿海向内陆的差异【答案】12. C    13. C【解析】本题以自然带、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统计图为背景材料,涉及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12题详解】根据图中降水量递增的方向,①、②、③三个区域降水量大,自然带可以分布森林带,材料中有阔叶林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据图温度按①----③方向递增的变化情况,可推出③是热带雨林,②是阔叶林,①是针叶林。④处的温度低降水少,应该是苔原带,处温度高降水少,可确定是荒漠带。故C正确,其它三个选项错。13题详解】②是阔叶林,应该降水多,所以不可能远离海洋大陆性强,故A错,③是热带雨林带,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应受上升气流控制时间长,故B错,④是苔原带,在南半球缺失,故C正确;①-②-③的变化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故D错。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城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图中②、④、⑤三处的高度相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此时①处的风向为A. 西北风 湖风 B. 西北风 陆风C. 东南风 湖风 D. 东南风 陆风15. 关于①、③、⑤三处风力大小排列,正确的是A. ①>③>⑤ B. ①>⑤>③ C. ⑤>③>① D. ③>⑤>①16. 近年来,随着不断的退田还湖,使得洞庭湖沿岸A. 湖风减弱 B. 湿度下降 C. 日较差增大 D. 湖陆风增强【答案】14. A    15. D    16. D【解析】本题以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为背景,涉及热力环流和生态保护等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4题详解】据图,陆地是上升气流,湖面是下沉气流,说明此时是白天,陆地比湖水的比热容小,增温快,气温高,近地面大气从湖面吹向陆地,吹湖风,在低庄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向右偏,根据图中的方向标,判断出风向是西北风,故A正确,其它答案自然排除。15题详解】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风越接近地面受到的摩擦力越大,越往高空受摩擦力越小,甚至到不受摩擦力的影响,摩擦力对风具有阻碍作用,所以越往高空风力越大,故D正确,其它三个选项自然排除。16题详解】退田还湖,使湖泊面积增大,湖水和陆地的热力差异越显著,使得洞庭湖沿岸湖陆风增强,故D正确、A错,湖面增大水域面积增大,使蒸发量增大,湿度上升,故B错,湖水对气温有调节作用,日较差会减小,故C错。所以选D。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 图中A. 丙处岩浆侵入不可能导致甲处岩石变质B. 乙处断层发生在丙处花岗岩之后C. 丙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D. 图中显示该地形成3次褶皱18. 图中显示该地至少发生过几次地壳的抬升运动A. 2次 B. 3次 C. 4次 D. 5次【答案】17. A    18. C【解析】本题以“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为载体,涉及地壳的物质循环地壳运动等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7题详解】据图,丙处是侵入型岩浆岩,而甲处是砂岩是沉积岩,覆盖在丙之上,说明是在丙处岩石形成之后形成的,故丙处岩浆侵入不可能导致甲处岩石变质,故A正确,乙处岩层先断裂后,岩层才被侵入的岩浆破坏,所以丙处花岗岩形成于乙之后,故B错,丙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故C错,图中共形成了4次侵蚀面,其中下面3次由于受挤压与表面侵蚀面不平行,说明岩层发生完全变形,形成褶皱构造,而中间两次侵蚀面平行,说明属于同一次褶皱过程,因此形成褶皱的次数是2次,故D错。18题详解】图中岩层中共形成了4次侵蚀面,说明该地至少发生过4次地壳的抬升运动。故C正确,其它三个选项自然排除。下图示意“2018年武汉某地12月8日-12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天气变化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 导致该地该时段内难见日出的原因,主要是A. 当地空气湿度较大 B. 冷空气携带水汽多 C. 地形封闭 D. 太阳高度减小20. 与11日夜间气温较低相关联的因素主要是A. 冷空气到达 B. 大气逆辐射弱 C. 白昼较前一天短 D. 白天地面吸收热量少【答案】19. A    20. B【解析】本题以天气变化图为背景,涉及冷锋的天气特点,大气的保温作用等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9题详解】此地由于受强冷空气产生冷锋天气,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运动,使暖气团抬升,水汽凝结,使当地空气湿度较大,云层加厚,在此时段内为雨天和多云天气,故很难看见日出,故A正确,不是冷空气携带水汽多,地形封闭和太阳高度减小对是否日出现象影响小,即其它三个选项自然排除。20题详解】据图11日夜风力达3--4级,风力加大使大气运动速度加快,云层变薄,大气逆辐射减弱,保温作用减弱,气温较低,故B正确,夜间气温高低受大气保温作用强弱的影响,故A、C、D错。作为一种新型灌溉方式,涌泉根灌通过微管把水肥溶液直接输送到果树根区,进行地下局部灌溉。下图示意我国陕西省某果园6月初采用不同方式(滴灌和涌泉根灌)灌溉后1小时和24小时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状况,滴灌和涌泉根灌所使用的水量相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 图中表示滴灌24小时后土壤含水量的曲线序号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22. 该果园果树根系集中分布的土壤深度为A. 0-30厘米 B. 40-70厘米 C. 60-90厘米 D. 90-120厘米【答案】21. C    22. B【解析】本题以新灌溉方式的相关材料和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为背景,涉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21题详解】滴灌主要作用于土壤表层,故土壤表层含水量大,往土壤深处含水量减少。③④线为滴灌线,6月初气温高蒸发旺盛,相比于灌溉后1小时,24小时土壤表层含水量下降,故选C,其它选项自然排除。22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涌泉根灌通过微管把水肥溶液直接输送到果树根区,进行地下局部灌溉,根部土壤含水量大,所以①②为涌泉根灌。根据涌泉根灌导致的土壤含水量最大值所在土壤深度,可推知该果园果树根系集中分布的土壤深度为40 -70厘米,故B正确,其它选项自然排除。2018年年底,上海的李教授准备去美国参加学术研讨活动,下图为他预定机票的信息(起降时间为当地时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3. 从上海机场起飞前李教授微信告知纽约的朋友大约       小时后接机。A. 21 B. 14 C. 15 D. 1624. 李教授返回上海时A. 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范围不断缩小 B. 地球上旧的一天的范围不断扩大C. 上海和组约同属于新一天 D. 上海和组约同属于旧的一天25. 李教授参加活动期间A. 地球上极夜的范围不断扩大B. 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C. 至少会有一天伦敦和非洲某地(0°,37.5°E)同时日出D. 纽约比上海日出的方位角偏南【答案】23. D    24. C    25. D【解析】本题以机票信息图为背景,涉及地方时、区时计算、日期变更、日界线,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日出的方位等知识,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23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纽约在西5区,上海在东8区,时区差是13,时间差是13小时,飞机12171130从上海起飞时,纽约时间用上海的时间减去13小时是12162230,飞行时间是用落地时间(12171425)减去12162230等于15小时55分,所以接机时间是16个小时后,故D正确,其它选项自然排除。24题详解】李教授返回上海时是1月6日19:15,北京时间20点时,0时经线和180度经线重合,全球新的一天的范围最大,所以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范围不断增大,旧的一天的范围不断缩小故A、B错,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是19:15,推算出0时经线大约是169°W,新的一天的范围自169°W向东到180°,所以上海、纽约都在新的一天范围内,故C正确,D错。25题详解】李教授参加活动期间从12月17日12月22日再到1月6日12月22日极夜范围最大,所以这个时段内地球上极夜的范围扩大到最大值后开始减小,故A错,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减小到最小值后再增加,故B错,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伦敦和非洲某地(0°,37.5°E)同时日出只有在春分秋分两天出现,故C错,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纽约纬度比上海高,纽约比上海日出的方位角偏南,故D正确。第Ⅱ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美国某湖泊以雨水补给为主湖岸周围植被茂密,风景优美。下图是该湖泊湖水流入量、流出量的月份分配图。推测该湖泊附近地区的植被景观类型,并说明理由。【答案】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或常绿硬叶林)。(该湖泊以雨水补给为主,)10月至次年二月湖水流入量大于流出量(10月至次年2月湖水流入量大于4月到9月)(如果不答月份,只答冬季、夏季,必须强调美国、北半球),该地地处美国,说明降水集中在冬季(北半球),为地中海气候,所以植被景观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解析】【分析】本题以美国某湖泊材料为背景,以该湖泊湖水流入量、流出量的月份分配图为载体,涉及自然带、地中海式气候的特点等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述能力。【详解】根据图入湖水量的季节变化情况:10月至次年二月湖水流入量大于流出量(10月至次年2月湖水流入量大于4月到9月),冬季多、夏季少,湖泊以雨水补给为主,说明该地的降水冬多夏少,为冬雨型气候,判断出是地中海式气候,自然带是常绿硬叶林。【点睛】解决该题的关键是掌握地中海式气候的分布规律、成因和特征。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黄山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黄山主体由花岗岩构成。根据所学知识,从地壳运动和地质作用的角度描述图中怪石的形成过程。【答案】(地质历史时期)该地经历过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地壳薄弱地带,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后来地壳抬升,花岗岩山体出露地表,受到外力风化侵蚀(风化、流水侵蚀)形成图中形态。 【解析】【分析】本题以黄山景观图为背景,涉及地壳运动和地质作用等知识,考查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详解】黄山主体由花岗岩构成。花岗岩是侵入性岩浆岩,说明该地经历过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地壳薄弱地带,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后来地壳抬升,形成山地地形,花岗岩山体出露地表,长时间受到外力风化、侵蚀(风化、流水侵蚀)形成千奇百怪的地貌特点。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图所示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发育了大片沼泽,是黄河源区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从地形角度说明黄河源区沼泽形成的原因。【答案】该地南部高山上有冰川积雪,冰雪融水量大;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位地势平坦开阔,不易排水;位于青藏高原,地下有永久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答案中没有地形原因不得分)(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解析】【分析】本题以区域图为背景,涉及沼泽的成因等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表述能力。【详解】据图所知该地南部、北部高山上有冰川积雪,夏季气温升高时,冰雪融水量大;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势相对平坦开阔,不易排水;位于青藏高原,地下有永久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河流支流多,集水面积大。【点睛】湿地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浅水覆盖的土地,其类型多样,因而成因也多样。一般来说是因蒸发量小于降水量,且地势较低平、排水不畅。除此之外,热带地区还因降水丰富,排水不畅形成湿地,(如印尼)高原地区。还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冰川融水较多而地表水较丰富、且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于易积水的低洼处易形成湿地(如青藏高原)。高纬度地区还因气温较低、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并且气温低蒸发弱,地势地平排水不畅,也易形成湿地(如东北三江湿地)。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图为“我国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简述西北西南地区、南方地区东北华北地区突出的天气状况和判断依据。【答案】西北、西南大部分地区因受高气压控制,天气晴朗(干燥):南方部分地区受锋面气旋(锋面、冷锋、低压槽、锋面气旋)的影响,多阴雨天气;北方大部分地区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位于高压、反气旋东部受西北风影响,寒冷干燥)(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解析】【分析】本题以等压线图为背景,涉及在等压线图上判断天气系统及对天气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等压线图的判读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详解】从等压线图上判断我国西北、西南地区是两个高压中心,大部分地区因受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干燥):东部有一个低压中心,在低压槽上形成锋面,南方部分地区受锋面气旋的影响,多阴雨天气;北方大部分地区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位于高压、反气旋东部受西北风影响,寒冷干燥。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图左为世界某地区图,右为内罗毕的气候资料分析内罗毕降水季节变化的原因。【答案】内罗毕3-5月、11-12月降水多(处于湿季),内罗毕位于赤道以南接近赤道地区,在上述时间受赤道低压带的影响强烈(此时气温高,对流旺盛),降水量大。6到9月、1-2月降水较少,内罗毕位于东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弱,受赤道低压带影响较弱(1-2月,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影响该处,69月受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只答信风影响不得分)。(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解析】【分析】本题以区域图和气候资料图为背景,涉及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因素、和影响降水季节分布的因素等知识,考查学生区域定位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详解】据图可知:内罗毕位于赤道以南的东非高原上,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弱,受赤道低压带影响较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从气候资料图上可知:内罗毕3-5月、11-12月降水多(处于湿季),受赤道低压带的影响强烈(此时气温高,对流旺盛),降水量大。1-2月,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影响该处,6-9月受东南信风的影响,信风从高纬吹向低纬,水汽很难凝结,降水较少。31.读我国阴山中段某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说明图中典型草原带的形成原因。(2)简析甲乙两地海拔相同植被差异大的原因。【答案】(1)该地是阴山,地处中纬度(温带)内陆地区(身居内陆、距海遥远,受海洋水汽影响较小),降水少气候干旱,山麓地带形成了温带草原带。(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2)甲地位于阴山北坡,乙地位于南坡,北坡是背阴坡(只答出甲是阴坡、或乙位于阳坡,即可得分),阴山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水分条件好于向阳坡(只答出蒸发弱或水分条件好即可得分),所以北坡形成阔叶林,南坡水分条件差形成山地草原。【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阴山某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为背景,涉及经度地带性和山地垂直地带性的影响因素,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详解】(1)阴山是东西走向的山脉,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由于身居内陆、距海遥远,受海洋水汽影响较小,降水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山麓地带形成了典型的温带草原带。(2)甲地位于阴山北坡,乙地位于南坡,北坡是背阴坡,阴山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水分条件好于向阳坡,所以北坡形成阔叶林,南坡为阳坡,温度高蒸发量大,水分条件差形成山地草原。【点睛】经度地带性的影响因素是水份;垂直地带性的影响因素是水分和热量。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