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展开南宁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考
理科生物试题
命题人:高二生物组 审题人:高二生物组 2019.1
一、 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关于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糖低于正常值时,糖原都能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B.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降低,从而产生渴觉
C.寒冷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D.体温调节和水平衡的调节都与下丘脑有关
2.下列生理现象中,与大脑皮层的功能无直接联系的是:
A.某人脑部受伤,患听觉性失语症 B.某人掉入冰湖中,产生冷的感觉
C.人在吃东西时,口腔分泌唾液 D.健康的成年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3.图中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由a~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若从③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
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
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4.下列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高血糖素具有促进肝糖原分解的作用 B.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只有下丘脑和垂体
C.生长激素不能促进人体内的细胞分裂 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被定向运输到靶器官
5.有些鱼类的身体颜色可发生改变,其体色调节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鱼类的眼和松果体中都分布有光感受器
B.鱼类体色的变化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C.肾上腺细胞与黑色素细胞之间通过神经递质联系
D.肾上腺素通过体液的运输传送到体表黑色素细胞
6.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主要依靠各种淋巴细胞来实现
B.吞噬细胞能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呈递抗原
C.溶菌酶和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在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
D.过敏反应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疾病,不会危及生命
7.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向光弯曲生长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胚芽鞘中生长素合成和分布的主要部位都是尖端
C.开花期喷洒高浓度的NAA可以防止落花落果
D.缺乏氧气会影响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极性运输
8.如图为某种动物在理想条件和实际环境中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模式图,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Y更接近实际,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可使K值提高
B.曲线Y从a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可能提高
C.曲线Y的bc段种群增长速率下降,说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曲线X与Y对比,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到环境阻力制约
9.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有空间结构而种群没有空间特征 B.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变少
C.种群密度能准确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D.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10.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会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C.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通常先增多而后趋于稳定
11.该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下列各项叙述错误的是: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C.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D.图中所有的箭头所表示的过程都能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仍然可以被其他生物所同化利用
B.某营养级的生物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约占其同化量的10%~20%
C.能量传递效率是指食物链上两个相邻种群或个体的同化量的比值
D.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和生物数量金字塔都存在倒置情况
1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B.湿地公园的观赏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14.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田间施放害虫性外激素类似物可降低害虫出生率
B.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都来自无机环境,包括光、温度等
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的信息有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对种群的繁衍有重要意义
15.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避免污染,在处理葡萄时应先除去枝梗再冲洗
B.红葡萄酒中的红色是红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产生的
C.果酒制作所需要的酵母菌属于异养厌氧型微生物
D.果酒暴露在空气中容易产生酸味主要是因为产生了乳酸
16.为尝试制作果酒,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试验(如图),恰当的做法是:
①加入适量的酵母菌;
②一直打开阀a通气;
③一直关紧阀a,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
④把发酵装置放到4℃冰箱中进行实验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7.对制作腐乳实验操作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温度控制在15℃~18℃,适于毛霉生长 B.含水量高的豆腐更适合用来制作腐乳
C.卤汤中的酒精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 D.封瓶时, 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
18.以下关于泡菜制作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乳酸菌在无氧环境下大量繁殖并发酵产生乳酸和CO2
B.发酵过程中要注意经常向泡菜坛盖边沿水槽中补充水
C.泡菜腌制的时间、温度高低和食盐用量都会影响亚酸盐含量
D.泡菜制作过程产生的亚硝酸盐可能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
19.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试验,叙述错误的是:
A.发生重氮化反应需在盐酸酸化条件下进行
B.提取剂配制好后需要用浓盐酸调节pH至1
C.用比色法可精确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D.振荡提取时加入NaOH是为了中和酸性物质
20.下列有关培养基制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基配方中都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及琼脂等成分
B.在熔化琼脂时,需要控制火力并不断搅拌,以免发生糊底
C.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中,培养皿可用70%酒精擦拭灭菌
D.倒平板时需将培养基冷却至室温,再在酒精灯火焰旁倒平板
二、填空题(共60分)
21.(12分)《舌尖上的中国》栏目介绍了我国各地利用发酵技术制作的特色食品,展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酿制苹果醋通常有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向捣碎的苹果汁中直接接种___________(填微生物名称),经过一次发酵制成,在发酵过程中需要经常向发酵液中通入___________;另一条途径需经过先后两次发酵获得,即先发酵产生___________, 再在发酵装置中接种有关菌种进一步获得果醋。
(2)桂林腐乳发酵过程中,豆腐中有机物的种类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3)在我国,东北酸菜和四川泡菜都非常有名,它们的制作过程基本类似,都是利用_________(填微生物名称)发酵。泡菜需要用盐水腌制,盐和水的比例是________。泡菜中的亚硝酸盐过多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0分)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出现了抗药性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被称作超级细菌),它几乎能抵抗所有的药物,可用于医学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想对某样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纯化,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法进行接种。接种前对接种工具进行 (填“消毒”或“灭菌”)处理,接种过程要在______旁进行。
(2)接种后将平板____________(放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平板上的菌落。菌落是指在___________上生长,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23.(14分)“微生物强化采油”是利用某些微生物能降解石油,增大石油的乳化度,降低石油粘度的原理,通过向油井中注入含微生物的水来提高采油率的新技术。以下是人们筛选、纯化和扩大培养该类微生物的实验操作。请分析回答:
(1)土壤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强化采油的微生物应取自______________的土壤。
(2)用于筛选和纯化该类微生物的培养基从功能上讲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接种后,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上形成降油圈,此时选取降油圈___________的菌落作为最高效的目的菌株。
(4)扩大培养过程中需要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取0.1mL稀释度为104的稀释液涂布,用固体培养基对其培养,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__________。最后统计的三个平板,菌落数分别是200、180、220,则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为__________个/mL。该统计结果低于实际活菌值。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2分)下图为某些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者构成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甲的能量增加了m KJ,则丙的能量增加___________KJ。(能量传递效率按照20%来计算。)
(2)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A除了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3)图A中所示的调节方式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图B所示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填“正反馈”或“负反馈”)(12分)
25.(12分)某课外活动小组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IAA和GA3都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____的分子,能够调节细胞的代谢。
(2)图中“?”是用等量的____________进行处理,该实验设置该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实验时,每组至少重复三次,并将结果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少____________、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3)图中信息显示,GA3和IAA对玉米胚芽鞘的生长都表现出____________作用。GA3单独处理的两组中,A组的效果更为明显,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玉米胚芽鞘中自身的IAA含量较____________(填“高”或“低”)。
高二期考理科生物答案
1~5 DCBAC 6~10 BDCDB 11~15 CBABB 16~20 ABACB
21.【12】
(1)醋酸(杆)菌1分 氧气/无菌空气 果酒/酒精
(2)增加
(3)乳酸菌1分 1:4 先增加后减少
22.【10分】
(1)平板划线/稀释涂布平板 灭菌 (酒精灯)火焰
(2)倒置 固体培养基
23.【14分】
(1)长期被石油污染(含石油多的)
(2)选择 高压蒸汽灭菌
(3)最大
(4)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
2.0×107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24.【12分】
(1) 乙→甲→丙 20%m
(2)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 正反馈
25.【12分】
(1)信息/信号
(2)加等量蒸馏水 作为(空白)对照 实验的误差
(3)促进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