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18-2019学年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第1页
    2018-2019学年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第2页
    2018-2019学年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8-2019学年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展开

    2018-2019学年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35*2=70分)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 宗法制度的瓦解   B 分封制度的崩溃    C 等级制度的颠覆    D 礼乐制度的破坏3、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4、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5、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D.皇帝宝座6、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7、《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8、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9、《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  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10、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11、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12、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13、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14、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 转运使           B 兵部员外郎           C 知府            D 枢密副使1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16、“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17、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18、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A.甲说、乙说          B.甲说、丙说         C.甲说、丁说       D.乙说、丙说19、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20、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21、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2、读图7,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图7  中国古代部分都城示意图A.汉武帝在颁布推恩令                   B.北魏孝文帝从迁都到C.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D.明太祖在废除了丞相制度23、如图为中国古代史上某朝代中央行政体制示意图,该朝代是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24、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隶属于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25、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26、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 A. 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27、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28、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29、东汉时期“豪强”的基本特征是A.拥兵自重称霸一方             B.依靠巧取豪夺聚敛财富C.通过科举获得功名             D.世代享有政治经济特权30、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31、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                  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32、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A 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                 B 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 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 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33、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34、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35、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二、材料解析题3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4分) 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1分)  材料三: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2分)并分析其意义。(2分)  37、10分)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闻名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材料二(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5分)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3分)  (3)比较上述两种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不同。(2分)  38、(10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这里说的是: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1)  材料一中民主分别是指什么?(2分) (2)  材料二中古雅典哪些人没有公民权?(4分) (3)说明材料二中民主的含义。根据伯利克里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4分)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二历史答案一、选择题(35×2=70分)答案ADBBCCC  DACCDBD  D C A A A B C  CCACBCB  DCDDDBA 二、材料题(共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6、(10分)(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承秦制。2)分封诸侯王国。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3)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37、(10分)(1)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2)开始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3)前者依据才学选拨官员;后者根据财产授予权利。前者未改变封建专制政体;后者促使旧氏族贵族专制走向奴隶制民主政治。 38(10)(1)最高统治者,被统治者,(2)(2)奴隶、妇女、未成年人、外邦人以外的居民(4分)(3)人民主权,(2分)少数服从多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分)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