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龙海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展开龙海二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考
高二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小题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2.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封建制度
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 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3.春秋时期,楚、秦、晋等国在新扩张的土地上设置县,战国晚期,“县”已经成为各国较为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这一变化表明
A.贵族特权已被完全剥夺 B.诸侯国强化对地方管理
C.中央集权制度已经确立 D.诸侯争霸战争逐渐平息
4.如表:
内容 | 刻石名称 |
“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 | 泰山刻石 |
“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普施明法,经纬天下” | 之罘刻石 |
“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 碣石刻石 |
“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絮(洁)诚”“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 | 会稽刻石 |
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巡游天下,采纳齐鲁儒生刻石颂德的建议,在齐、楚旧地七处刻石。如表是刻石部分内容。据此可知,秦朝
A.以法治强化伦理观念 B.注重社会行为规范的建设
C.对齐楚旧地恩威并施 D.以神权维护统治的合法性
5.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6.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 曹魏 | 西晋 | 东晋 | 隋 | 唐 | 北宋 |
比例 | 26% | 15% | 4% | 17.2% | 24.5% | 46.1% |
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 B.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D.文化下移趋势增强
7.“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由此可见,明朝内阁
A.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B.是具有决策权的内侍机构
C.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 D.与皇帝权力相互制衡
8.理解历史线索与认识历史规律是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依据下图展示的内容,空格部分应该填写的内容最恰当的一组排序是
①世卿世禄 ②门阀地位 ③才能道德 ④文化文章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9.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10.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代的农业生产中( )
A.人地矛盾的显现 B.精耕细作的传承 C.稻麦种植的减少 D.技术交流的增加
11.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发展。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工商业市镇兴起
C.经济作物种植区域化、规模化 D.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12.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13.《汉书·食货志》载:“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分封制没有遭到破坏 B.周朝礼制没有遭到破坏
C.承认了土地私有 D.井田制遭到破坏
14.“市舶之利,颇助国用”这种现象的发生得益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遣唐使节来华
C.海上丝路繁荣 D.朝贡贸易推行
15.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中实际包含着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致命因素”,这是因为自然经济
A.完全排斥商品市场的存在 B.自给自足的特性不利于商品交换
C.导致出现大量自由劳动力 D.自身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经济形态
16.下表为清朝顺治—嘉庆年间人口和耕地面积统计表。据此可以推断
A.人多地少的矛盾得到缓和 B.传统经济政策有必要调整
C.小农的经济负担日益加重 D.国家控制的土地资源减少
17.《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18.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A.皇帝制与郡县制 B.郡县制与刺史制
C.皇帝制与封国制 D.丞相制与刺史制
19.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20.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之称誉。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他又指出,“有明治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这反映了黄宗羲
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B.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
C.主张恢复宰相制度 D.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臼
21.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22.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23.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反映了人们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而《西游记》则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孙悟空形象。两者都
A.描写了古代官场的腐朽与黑暗 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C.反映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D.表明等级观念受到极大冲击
24.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周、秦、唐、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 | “微子受封”、“妇功”、“市井”、“司南” |
② | 政事堂、越窑、夜市、“士大夫画” |
③ | “腹里”、木活字、北曲、“赵体” |
④ | 象郡、“直道”、灵渠、小篆 |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25、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其发展演变中,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巩固和加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某朝山东地区政区示意图
材料二:中国某两代中央官制示意图
材料三: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图中所体现的地方行政制度名称。(2分)
(2)材料二的中央官制从图一到图二的最大变化是什么?内阁是什么性质的机构?(4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并结合史实举例说明。(11分)
(4)上述材料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哪两对基本矛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发展趋势如何?(8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文学作品往往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读下表:
提取表中两个时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对城市经济状况与文学发展状况的关系加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北朝时,官僚机构庞杂滥乱,选拔官吏一直遵循九品中正制,“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汉魏以来的中央机构如“尚书省”“中书省”“侍中”等权要部门,像接力棒一样更替,对皇权形成极大威胁。当时丞相权力重大,许多篡位的权臣都是丞相。隋文帝即位后,在魏晋基础上改革中央管理机构,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并省了许多州县,确立了州、县两级制。废除地方长官自辟僚佐的制度,把地方长官的任免权全部收归中央,由吏部统一掌管;同时实行流官代土酋的办法,规定地方官吏不得用本郡人,并且“三年一代”。改革官吏选拔制度,彻底废除九品中正制,创立了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完善了考科制度,根据“德行功能”进行考核。
——摘编自赵云旗《隋代的吏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代吏制改革的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吏治改革的意义。(8分)
龙海二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考
高二历史答题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48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
|
|
|
|
|
|
|
|
|
|
|
|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非选择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25.(1) (2分)
(2) ( 4分)
(3)
(11分)
(4)
(8分)
26.
(12分)
27.(1)
(7分)
(2)
(8分)
龙海二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考
高二历史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48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D | B | B | B | D | B | A | C | B | B | A | D | D | C | B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
|
|
|
|
|
B | C | A | B | D | B | A | C | B |
|
|
|
|
|
|
二、非选择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25.(1)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2分)
(2)最大变化:废除了丞相。性质: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4分)
(3)模式一:增加宰相人数,以相互牵制、监督。如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制。模式二:在正式体制外另设机构,起用身边亲信近臣组成决策核心。明朝设置内阁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11分)
(4)矛盾: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皇权和相权。发展趋势:不断削弱地方加强中央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加强皇权。(8分)
26.示例 论题:唐宋文学与城市经济。(2分)
说明:《卖炭翁》中“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描述反映出唐代对市场交换行为存在严格的时空限制;《望海潮》中“市列珠玑,户盈罗绮”“菱歌泛夜……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描述则反映出宋代市场分散于宅屋之间,经营时空不再有限制。这说明宋代政府放松对城市的市场交换行为的直接管理,宋代城市经济更加繁荣,唐诗宋词的内容反映了这一时代特色,说明一定时期的文学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10分)
27.(1)原有官僚制度已不适应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中央机构混乱庞杂,官吏选拔腐败;皇权受到威胁);隋完成了国家统一,结束了分裂局面;隋代社会经济发展为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7分)
(2)意义: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打击了门阀士族的势力,提高了官吏队伍的质量;促进了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后世制度建设提供了经验。(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