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展开
绝密★启用前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读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1.有关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B. 降水季节变化大,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4月C. 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D. 上游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2.有关田纳西河流域经济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防洪是流域治理的核心B. 农业以发展温室蔬菜生产为主C. 工业以高能耗的机电、塑胶等工业为骨干D. 拥有美国最大的水电、火电、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 【答案】1.B2.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1.田纳西河 位于美国的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西侧,A错。上游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B错。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主,C错。降水季节变化较大,12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多,D对。2.田纳西河流域经济地理特征 中,水能 的梯级开发是流域治理的的核心,A错。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坡地种果树、蔬菜等,电站附近可以有效利用余热发展冬季温室蔬菜, B错。工业以高耗能的炼铝、煤化学工业等工业为骨干,C错。拥有全美最大的水电、火电、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D对。【考点定位】区域地理特征,综合开发措施。霍尔果斯蒙古语意为“驼队经过的地方”,哈萨克语意为“积累财富的地方”,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精伊霍铁路(精河-伊宁-霍尔果斯口岸)使我国的霍尔果斯与哈萨克斯坦的霍尔果斯实现了对接,成为有巨大经济潜力的“双子城”。下图为精伊霍铁路周围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霍尔果斯“双子城”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温暖湿润B. 石油产业兴旺发达C. 河谷地形平坦D. 边境贸易快速发展4.影响精伊霍铁路选线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B. 河流C. 居民点D. 资源5.精伊霍铁路沿线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B. 荒漠化C. 石漠化D. 盐碱化 【答案】3.D4.C5.B【解析】3.本题考查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霍尔果斯位于我国和哈萨克斯坦的边境上,其“双子城”兴起的主要原因是边境贸易快速发展,答案选D。当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较少,气候不是温暖湿润;当地的石油资源很少;虽然当地位于伊犁河谷,地势平坦,但不是“双子城”兴起的主要区位因素。4.铁路的选线要促进经济发展和便于人们出行,要多连接一些居民点。故影响精伊霍铁路选线的主导因素是是居民点。5.西北内陆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6.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 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 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 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 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详解】据材料信息知,“生态裂谷”产生的根源是水资源缺乏。在荒漠区植树造林(只适合种草)只会使水资源更为缺乏,A项错;发展灌溉农业会大规模地抽取地下水,导致生态环境更为恶化,B项错;全面禁止开采地下水会加剧水资源的紧张状况,C项错;对于内陆干旱地区来讲,流域内应该合理分配水资源,上、中、下游统一协调水资源的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途径,D项正确。故选D。 评卷人得分 二、选择题组读图,完成下列小题。7.①②两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是( )A. ①平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②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B. ①平原土壤肥沃,②平原土壤贫瘠C. ①平原不能发展水稻生产,②平原甜菜种植业发达D. ①平原石油资源丰富,②平原矿产资源贫乏8.①②两平原适应地理环境的区域发展方向是( )A. ①平原发展成为综合性工业基地B. ①平原西部发展成为商品粮基地C. ②平原利用交通条件发展起发达的商贸业D. ②平原侧重发展轻工业 【答案】7.D8.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图示①是松嫩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热量不足,不能发展水稻生产;②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原长期耕种形成肥沃的水稻土,水稻是主要农作物,矿产资源贫乏。图示①是松嫩平原,石油资源丰富,适合发展重化工业,①平原西部是内蒙古高原,草原广阔,应发展牧业基地;②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水、陆交通便利,可利用交通条件发展起发达的商贸业,应发展综合性工业。7.图示①是松嫩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热量不足,不能发展水稻生产;②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原长期耕种形成肥沃的水稻土,水稻是主要农作物,矿产资源贫乏。选D正确。8.图示①是松嫩平原,石油资源丰富,适合发展重化工业,①平原西部是内蒙古高原,草原广阔,应发展牧业基地;②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水、陆交通便利,可利用交通条件发展起发达的商贸业,应发展综合性工业。选C正确。黑河是仅次于塔里木河的全国第二大内流河。黑河尾闾处的居延海,曾是西北最大的湖泊之一,孕育了古居延文明。近年来,居延海急剧萎缩干涸,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读图,回答下列小题。9.黑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 大气降水B. 地下水C. 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D. 居延海的湖泊水10.造成居延海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B. 居延海地区载畜量减少C. 中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数量增加D. 居延海地区土地沙化面积增加 【答案】9.C10.C【解析】9.由经纬度和图中的地形可以确定,黑河位于河西走廊地区,发源于祁连山,向北流淌,所以其主要补给类型是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夏季山地降水,C项正确10.居延海地处黑河下游,内流河下游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主要是中上游地区随着人口增加,工农业用水及生活量增加,过度引水,造成下游地区断流,从而造成生态恶化。C项正确。B、C、D项是生态恶化的表现,不是原因。读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矿质养分循环模式图,回答下列小题。11.与乙森林系统相比,甲森林系统的( )A. 生物体储存的养分少B. 系统整体的物流量大C. 土壤中储存的养分少D. 落叶层储存的养分多12.全球的乙森林系统主要分布在( )A. 亚欧大陆B. 大洋洲C. 非洲大陆D. 南美洲 【答案】11.B12.A【解析】11.根据生物量m的大小,可以得出甲森林系统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乙为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根据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代表物流量的大小可知,生物体储存的养分甲大于乙,落叶层储存养分乙大于甲,土壤中储存的养分甲大于乙,所以B正确。12.据热带雨林系统储存特点,养分储存在生物体内,故甲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乙为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的北部和北美洲北部(北冰洋沿岸),所以A正确。【点睛】亚寒带针叶林,主要是耐寒的落叶松、云杉等,生长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带,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纬度,北纬50°以北至北极圈左右的地区。 主要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东欧平原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北美洲北部(加拿大大部分地区)。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品质好,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原有的1800余家小焦化厂逐步关停,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3.山西省原有小焦化厂数量众多的原因有( )A. 市场需求量较小B. 劳动力资源不足C. 政策法规不健全D. 焦煤分布较分散14.山西逐步关停小焦化厂的主要目的是( )①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②减轻焦煤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污染③提高焦煤的综合利用率 ④提高人口就业率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15.大型焦化厂产业园区建立后应( )A. 立足开拓海外市场B. 大力发展清洁生产C. 提倡焦煤开放运输D. 补给长江河水 【答案】13.C14.C15.B【解析】13.山西省原有小焦化厂数量众多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家政策法规不健全,滥采滥伐严重,故选C。14.山西逐步关停小焦化场,建设大型焦化园区,可以减轻焦煤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污染,同时,通过加强管理和提高生产工艺,提高了利用率,故选C。15.大型焦化厂产业园区建立后应大力发展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在生产、运输及销售等环节的污染,故选B。该表反映了50年来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6.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方向是( )A. 向西北方向移动B. 向东北方向移动C. 向东南方向移动D. 向西南方向移动17.科尔沁沙地原来是科尔沁草原,后来慢慢演变成了沙地。导致科尔沁沙地环境恶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 围湖造田B. 深居内陆,降水稀少C. 植树种草D. 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生产活动18.为了扭转科尔沁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措施是( )A. 开采地下水用以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B. 在科尔沁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C. 采取适当方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D. 禁止在当地开展任何经济活动,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答案】16.A17.D18.C【解析】【分析】考查荒漠化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16.本题考查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方向,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从表格中的经纬度判断移动方向。从表格中经纬度的变化可知:从东经121.97→东经121.71,反映向西移;从北纬43.57→北纬43.84反映向北移。故50年来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方向是向西北方向移动。故选A。17.草原牧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生产活动,使草场过载,破坏草原植被,导致草原牧区荒漠化,D正确;题干是指科尔沁草原演变成了沙地,与围湖造田无关,A错误;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是自然因素,与题干人为原因不符,B错误;植树种草有利于保护草原,防治土地沙化,C错误。故选D。18.针对当地荒漠化扩大的原因,当地适宜采取调整当地产业结构,如合理放牧,发展牧产品加工业等措施,减少单位面积草场载畜量,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改善生态环境,C正确。开采地下水用以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会产生土壤盐碱化,甚至会加剧水资源的短缺,加剧草地退化,土地沙化,A错误;在科尔沁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会使草原超载,破坏草原,加剧土地沙化,B错误;虽然当地生态环境脆弱,但当地人要生产生活,禁止在当地开展任何经济活动不合实际,也会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D错误。故选C。美国先后出台过多部有关土地利用的法规,如1934年出台了“泰勒放牧法”,1935年出台了“水土保持法”等,这些法规对美国资源与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图是美国过去200年来草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9.过去200年美国草地面积变化特点是( )A. 呈逐渐下降趋势B. 呈一直下降趋势C. 总体呈下降趋势D. 呈快速下降趋势20.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春季“黑风暴”频发,不属于其产生的自然条件是( )A. 春季多大风B. 土地过度开垦C. 生态环境脆弱D. 天气干燥21.不属于“泰勒放牧法”和“水土保持法”对美国资源与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 缓解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B. 有效保护草地资源C. 限制土地过度开垦D. 减少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答案】19.C20.B21.D【解析】19.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读图不难看出过去200年美国草地面积先缓慢下降,后快速下降,再缓慢下降,总体呈下降趋势。故答案选C项。20.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荒漠化的成因。美国中西部广泛分布黑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天气干燥,多大风,加之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大风扬起黑土形成 “黑风暴”,因此ACD属于自然因素,土地过度开垦属于人为因素,故答案选B项。21.美国通过颁布实施“泰勒放牧法”和“水土保持法”可以限制土地过度开垦,有利于缓解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从而有效保护草地等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但是农民的经济收入应该是增加的,故答案选D。基流也叫底水,是河道中常年存在的那部分径流,基流系数是基流占河流径流的比重。读我国某地区河流基流系数与气温、地形关联图,回答下列小题。22.该河流最可能位于我国( )A. 华南地区B. 西北地区C. 东北地区D. 华北地区23.该河流下游地区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A. 荒漠化加剧B. 水体污染严重C. 水土流失加剧D. 咸潮危害加重 【答案】22.B23.A【解析】22.我国第一阶梯海拔在4000米以上,该河流的高程约2000-2800米,应位于我国第二阶梯,最可能位于我国西北地区,B对。我国华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都位于第三阶梯,以丘陵、平原为主,海拔在500米以下,A、C、D错。23.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多内流河。由于蒸发、下渗、生活生产用水等,该河流下游地区径流量减少,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荒漠化加剧 ,A对。西北地区经济落后,工业少,水体污染不是主要问题,B错。径流量减小,水土流失减少,C错。没有咸潮危害,D错。点睛:我国第一阶梯海拔在4000米以上,该河流的高程约2000-2800米,应位于我国第二阶梯。我国第三阶梯,以丘陵、平原为主,海拔在500米以下。我国西北地区多内流河,河流下游地区径流量减少,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荒漠化加剧。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4.岩溶通道形成的地质环境主要特征是( )A. 炎热干燥B. 寒冷干燥C. 温暖湿润D. 寒冷湿润25.某同学骑自行车从甲出发至乙,他利用GPS每间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位置。下面所记 录的位置分布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24.C25.A【解析】24.岩溶通道是可溶性岩石在温暖湿润的条件下被流水溶蚀形成,C正确。25.由材料可知是该同学记录位置的时间间隔相同,也就是说两个点相距较近的路段,相同时间走过的路程短,速度慢;两个点相距较远的路段,相同时间内走过的路程长,速度快;从图中看,从甲到乙开始道路不平,速度相对较慢,中部地形平坦速度快,两个点之间距离远,接近乙时为上坡路,速度最慢,相邻点距离最近,A正确。
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三、综合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河套平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00—300mm,多年平均蒸发量约为2000mm,农业灌溉仅靠黄河过境水源,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享有“塞外米粮川”的美誉。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其中饼状图为部分城市的工业结构。鄂尔多斯羊绒制品的年产销能力达到1000万件以上,占全国的40%和世界的30%,产品品质、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出口创汇等连续十五年稳居我国绒纺行业第一位。(1)简析鄂尔多斯发展毛纺织工业的有利条件。(2)简述呼和浩特与包头相比,工业结构具有的共同特点及突出差异。(3)分别说出甲、乙两地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其形成过程中的气候条件差异。【答案】(1)靠近牧区,原料丰富;(土地、劳动力)成本低;纺织技术先进;市场广阔,需求量大。(2)共同特点:都在原料和能源基础上发展了能源、化学、机械和纺织工业。突出差异:与包头相比,呼和浩特工业结构多样;电子信息工业等新兴工业占一定比重(3)甲地—水土流失;地处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乙地—土地荒漠化;地处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强。【解析】(1)鄂尔多斯靠近牧区,发展毛纺织工业的原料丰富。土地、劳动力价格低。产品品质、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出口创汇等连续十五年稳居我国绒纺行业第一位,纺织技术先进。年产销能力达到1000万件以上,市场广阔,需求量大。(2)结合图例分析,呼和浩特与包头相比,工业结构共同特点是都在原料和能源基础上发展了能源、化学、机械和纺织工业。与包头相比,突出差异是呼和浩特工业结构多样,电子信息工业等新兴工业占一定比重。(3)读图,甲地位于黄土高原,气候特点是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处干旱地区。气候特点是降水少,蒸发旺盛,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27.结合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刚果盆地,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位于中部非洲国家刚果(金)境内。刚果(金)国土54%被森林覆盖。热带雨林的面积仅次于南美洲亚马孙平原,有“地球第二肺”之称。过度砍伐导致森林覆盖率不断下降。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森林采伐速度已经超出森林再生能力的极限。材料二 刚果盆地边缘矿产资源丰富,金刚石、铜、锗、钴、锡、铀、锰、钽的储量都居世界前列,有“中非宝石”之称。盆地为该国重要农业区,产油棕、咖啡、橡胶、烟叶等。(1)结合材料,试推测该国过度砍伐森林的种种诱因。(2)试分析该流域过度砍伐森林对刚果河中下游水文方面带来的影响。(3)指出图示区域的主要的两种气候类型_____________,M以下河段的流向___________。(4)G河流为世界第三大河流,试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答案】(1)为出口木材增加收入而砍伐森林;为增加粮食产量而开垦土地,使森林遭破坏;因大肆开采金刚石、铜等矿产破坏了地表植被。(2)森林减少导致其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河流流量变化增大;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抬高,河水变浅。(3)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自东北向西南流(4)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支流多或河网密集;流域面积较大,大部分为盆地,集(汇)水区面积广。【解析】【详解】(1)图示为刚果盆地,刚果位于非洲,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落后,为出口木材增加收入而砍伐森林。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为增加粮食产量而开垦土地,使森林遭破坏。该国矿产资源丰富,金刚石、铜、锗、钴、锡、铀、锰、钽的储量都居世界前列,有“中非宝石”之称。矿石出口是主要经济来源,因大肆开采金刚石、铜等矿产破坏了地表植被。(2) 该国过度砍伐导致森林覆盖率不断下降,该地区森林采伐速度已经超出森林再生能力的极限。森林减少导致其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河流流量、水位的变化增大。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增加,下游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河床抬高,下游河水变浅。(3)图示区域的主要的两种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结合经纬网,M以下河段的流向自东北向西南流。(4)G河流为世界第三大河流,有赤道穿过,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根据水系图,G河流域面积较大,大部分为盆地,集水区面积广。支流多或河网密集,汇水量大。所以水量丰富。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黄河几字湾经济区”是指黄河经由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5省区接壤地带所形成的“几字湾”地区。近年来,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速,其独特的地缘价值和战略地位不断凸显。该区域分布着世界上罕见的特大煤田,且大部分属于发热量高的优质动力煤,埋藏浅,可以露天开采,己成为我国优质动力煤生产和出口基地。构建“黄河几字湾”战略新腹地,对于打造我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中俄蒙自由贸易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简述露天开采煤炭需要注意的环境问题。(2)作为能源基地,铁路运输和电力输送是目前该区域能源输出的主要途径,试比较两种运输方式的优劣。【答案】(1)地表植被破坏,剥离土体或岩石堆放,占用土地;造成土地退化;污染水体。(2)铁路运输:方便、直接,对产地大气污染较小,但运输量大,消费地燃煤会造成大气等污染。 电力输送:可减轻交通运输压力,也有利于保护消费地环境,但对产地环境压力大【解析】【分析】本题以“黄河几字湾经济区”为背景,考查煤炭开采的环境问题,考查电力输送的主要方式及其优缺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详解】(1)考查煤炭开采产生的环境问题。露天开采会破坏当地的植被,剥离土体或者岩石的堆放,占用大量的土地;水土流失加剧,表土肥力下降,造成土地的退化;固体废弃物会污染地表水资源。(2)考查输送电力方式的差异及优缺点。铁路运输,运输比较方便、更直接,对产地大气污染较小,但运输量较大,对于输入地来讲会造成大气等污染。电力输送,可以减轻交通运输压力,也有利于保护输人地的环境,由于在输出地进行燃烧,对产地的环境压力较大。29.(题文)西辽河流域面积约为13×104 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 mm。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西辽河流域在全国的位置及其水系示意图。材料二 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图。(1)西辽河属于________(内、外)流河。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决定了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试说明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2)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________(重要林业生态工程)地带,该工程对改善环境最显著的作用是什么?(3)请描述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并分析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4)分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答案】(1)外;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过渡地带;温带森林带与温带草原带的过渡地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2)“三北”防护林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3)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增多,其中耕地增加最多;草地、未利用土地、水域减少。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加,把大量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开垦为耕地。(4)过度砍伐,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放牧,破坏草原;过度开垦,土地沙化;不合理排灌,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农业用水量增大,造成水资源短缺。【解析】【分析】本题以西辽河水系及其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为材料背景,考查区域生态环境、土地利用、森林的作用以及不合理的农业开发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综合性较强,难度一般,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详解】(1)判断内、外流河的主要依据是河流是否流入海洋。由图可知,西辽河流入海洋,因此为外流河。西辽河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大兴安岭为我国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温带森林带与温带草原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分界线,西辽河显著的过渡性决定了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2)西辽河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处于过渡地带,是我国“三北”防护林的重要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防止荒漠化的扩散,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3)该地区土地类型的变化可以通过材料二图示读出,其变化原因主要分析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读图可知,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增多,其中耕地增加最多;草地、未利用土地、水域减少。其原因是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加,大量草地和未利用土地被开垦为耕地。(4)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决定了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由其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可知该地存在破坏林地、草地,过度开垦,农业用水量大增等人为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资源短缺等生态问题。